作文塔里木老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故事

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永不言退的老军垦——记十二师道德模范、一〇四团退休干部左文生
作者:韩婷 刘杰
他把满腔热情献给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他用无私奉献回报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退休后,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是在兵团生活了61年,43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兵团表彰,被誉为“天山脚下兵团屯垦戍边活史志”的十二师道德模范、一〇四团退休干部左文生。天山深处的“银行行长”10月22日,笔者走进左文生的家,装修简单的房间,窗明几净,阳台上20多盆花草生机盎然,格外引人注目。今年83岁的左文生,身着一件老式蓝色中山装,满头白发、精神矍铄。“我1951年5月参军进疆,1956年10月入党,先后在六军十七师、六师南山牧场三分场(今一〇四团牧三场)等单位工作,当过文教员、统计员、教导员和办公室主任,我很荣幸见证了兵团的发展,我为自己是一名老军垦而自豪。”左文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回忆起往事,他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1956年,左文生被调到海拔3000多米的牧三场当统计员。上世纪50年代的牧三场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自来水和牧道,干部职工吃的是咸菜干馕,喝的是雪山融水,住的是简陋毡房。一位到牧场视察工作的领导曾感慨地说:“这种条件,牧场干部能坚持待在这里就是一种奉献。”左文生不仅没有抱怨,还把牧场当成磨炼自己的大舞台。在牧三场工作,左文生既是统计员、管理员,又是“代购员”。他处处为哈萨克族牧工着想,每当他去和静县办事时,都会帮牧工捎带衣服、布匹等日常生活用品。他用账本详细登记大家的“购物清单”,回来后一家一家送货并结清钱款。乐于助人又诚实守信的他成了牧工最信任的人,大家都托他把家里的“余钱”存进银行,甚至连存款单也让他代为保管。为了日后能清楚结算,左文生专门制作了一本牧工存款账本,当着牧工的面详细登记存款日期、金额、存款种类,由牧工确认并签名。他在牧三场当统计员的3年多时间里,没丢过一次货,没算错过一分钱,牧工亲切地称他为天山深处的“银行行长”。“每逢节日,牧工托我带的东西特别多,我骑一匹马,还得外带一匹马,有时还会遭到狼的袭击。”左文生回忆。通往和静县的路崎岖难行,夏天骑马来回需要两天,冬天则需要4天。有一次,左文生到和静县银行帮牧工提取存款,返回途中露宿五瓦门,半夜被山石滚落声和马的嘶鸣声惊醒,他打开手电筒一看,惊出了一身冷汗,几只眼放绿光的恶狼,正准备袭击他和马匹。左文生拼命吆喝吓唬,用石头砸、用手电筒照,但一点儿用都没有,幸好他带了一支枪,放了几枪后,狼群仓皇而逃。尽管有危险,但左文生从没抱怨过,尽心尽力为牧工服务。哈萨克族牧工的好书记1980年1月,左文生被任命为牧三场教导员。回到自己熟悉的牧场,看到牧工过着还像过去那样艰苦的日子,左文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牧场面貌。左文生先从文化活动抓起,他带领牧工多方筹集资金,在牧场组建起全团唯一的小型电影放映队,每年放映电影50场次至80场次,满足了牧工看电影的要求。尽管有时深山沟里只有一两户牧工,左文生仍坚持为他们放电影。为解决牧工转场难问题,左文生决定修建牧道。经过多方争取,他筹集资金15万元,带着40多名哈萨克族青年牧工,吃住在简易帐篷里,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整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半山坡开出了两条宽1.6米、长8公里的牧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牧工出行难的问题。“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专业测量工具,我们就用脸盆、筷子自制水平仪;没有风钻,我们就用钢钎打眼放炮;钢钎坏了,就支起小火炉自己打造。”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左文生感慨万千。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1984年,左文生在牧三场任教导员期间,为牧场办了10件好事实事:架通了4公里长的输电线,使山区牧场通了电;修通了4座蓄水池,解决了羊群喝水难题;办起了商店,解决牧工购物困难;成立电影放映队,解决了牧工看电影难问题;扩建了牧场医务室,解决了牧工看病难等问题。4年多时间里,左文生大部分时间都和山上的牧工生活在一起,4个春节都是和牧工在天山深处一起度过的。在牧三场工作期间,左文生没有往家里带过一只羊、一斤肉。牧工逢人就说:“左文生是我们哈萨克族牧工的好书记。”团场老年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左爷爷精气神儿好,行如疾风、声如洪钟,是我们团老年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在一〇四团提起左文生,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1993年7月左文生退休,1994年4月被选为一〇四团老龄委主任,一干就是20多年。他发挥余热,积极投身团场老年文化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团场开办了老年大学,建立了舞蹈队、合唱队、豫剧队、门球队、舞狮队、秧歌队等11支文体队伍,老年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他们经常代表师、团参加表演、比赛,曾35次获得自治区、兵团、乌鲁木齐市、十二师表彰。左文生酷爱读书与写作。1997年,他被返聘为一〇四团史志办主任,先后完成了《一〇四团志》《一〇四团大事记》《一〇四团牧三场志》《一〇四团简史》的编撰、出版工作。70多万字的《一〇四团志》,左文生7易其稿,用了整整5年时间才完成该书的编撰工作。在左文生的书房里,笔者看到了40多本《一〇四团志》手稿,从一张张泛黄的信笺纸上,笔者仿佛看到左文生深夜伏案写作的情景。1999年,牧三场领导找到左文生,请他帮忙编撰《一〇四团牧三场志》,并提出每月给他500元的辛苦费。左文生当即拒绝:“我在牧三场工作生活过,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很愿意为牧场做点儿事,但如果要给钱,我就不写了。”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左文生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8万多字的《一〇四团牧三场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满头白发的左文生至今仍奔走在老年文化活动的最前沿。他说,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
兵团重点企业
各省市政府
对口援助兵团友好地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农垦建三江分局
农垦九三分局
农垦牡丹江分局
农垦宝泉岭分局
农垦北安分局
农垦绥化分局
哈尔滨分局
农垦红兴隆分局
农垦齐齐哈尔分局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 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承办:兵团办公厅 新ICP号-6
网站访问统计: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阿拉尔故事汇:塔里木的水故事
塔里木的水故事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她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兵团二军五师。这支人民武装力量从她的诞生之日起,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关向应、贺龙、彭德怀、王震等同志的带领和指挥下,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欲血奋战,经过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几十年来,这支光荣的部队,由南向北,自东向西,转战大半个中国,从井到延安,从南泥湾到塔里木,由武装革命到和平建设,在中国革命和边疆建设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敬请关注: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致力于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历史和文化研究,涵盖其前身英雄模范部队——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辅以中国时代精神在西北边陲的成功实践,对接西域文化、边疆湖湘文化、环塔里木文化,尤其是国家有关新疆南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战略研究。提出“三个智库”建设:三五九旅文化研究及实践的权威智库;服务于南疆发展战略的特色智库;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新疆南疆治理问题的基础智库。该所现有各类实力派研究人员3人,工作人员9人,间接参与研究人员20名,并与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自2013年6月成立至今,先后完成专著6本,各类课题20个,研究成果260余项,学术讲座88场次。所长:任新农,联系电话;QQ.欢迎交流、合作!&)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步兵五师奉命从甘肃酒泉出发进驻新疆南疆阿克苏,执行中央、毛泽东主席屯垦戍边的战略方针和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历史使命。官兵们一手拿枪,一肩扛着砍土曼,风餐露宿,修渠引水、开荒造田、人拉犁耙、披荆斩棘、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滩上开发出片片绿洲,建设出胜似江南的美丽家园。
一师的水利事业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修建了胜利一渠、二渠、三渠、四渠、五渠,建成了沙井子垦区,四团垦区,五团垦区,六团垦区。五十年代未开发塔里木,到六十年代初期修建了上游水库、多浪水库、建成了塔里木垦区。七十年代建成了塔里木拦河闸、胜利水库、塔北总干渠、塔南总干渠,以及各类支渠、排渠,形成了灌、排、引、蓄、输为一体的规模水利。八十年代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在保证生态平衡,水土平衡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流域规划,扩大了耕地面积。九十年代中期,制定节水规划,确立节水目标,全面推行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节水农业技术,修建了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修建了具有高等级防渗功能的塔北二干渠,栽培了灌溉式的生态林、经济林,为农业、林果业、畜牧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九十年代末,全面推行了压埋式滴灌高科技节水措施,水库、拦河闸、塔南、塔北总干渠都实施了除险加固和改造,水情测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水利造福人类。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塔里木灌区水利事业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伴随着巨大的奉献。如果说塔里木五十年来在戈壁滩上建造的水利工程建筑物都是丰碑,那么每一座丰碑都凝结着血水、泪水和汗水。开发塔里木时,没有房就住地窝子,没有面粉就吃盐水煮原粮。在上游水库建设中,当时没有任何动力机械,就连木制独轮车也供不上,大家就用筐子挑土大会战,冬季修放水闸,寒冬腊月,女同志洗砖,手泡在摄氏零下的水中,手冻裂了,被砖渣子扎破了,谁也不叫苦,即使这样艰苦,大家还要把自己的被褥用来裹住水泥闸柱保温。
塔里木拦河闸建设在细纱河床上,在中国水利历史上甚称是里程碑式工程,气势磅礴雄伟,象一个笼头套住了号称是无僵之马的塔里木河。塔北、塔南两条大动脉干渠把驯服的阿克苏河水引入水库,输入无数干渠、支渠、斗渠,灌溉着塔河两岸的万顷良田。为了塔里木的水利事业很多人付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参与塔里木水利建设的人有老红军、老八路、老专家、老军垦,也有军垦新一代,有的还在默默奉献,有的相继都离开了人世。
一师在蒸发量高于降水量50倍的干旱地区进行开垦,在可持续性利用理论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既发展了生产又增加了地面绿色植被,改变了气候,以人工生态代替了脆弱的原始生态,改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自然环境,人工营造的层层防风固沙屏障,减少了沙化土地面积,一师以发展节水农业为方向,深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了水利标准化管理,在狠抓节水建设中实施了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在配套建设过程中,改造了中低产田,扩大了生态建设,提高了引、蓄、排、灌、输综合能力,发展了现代化农业和环保建设并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一 、有渠无库时期的水利设施
日,一师在塔河北岸阿拉尔成立了塔里木垦区生产指挥部。先后有2.16万人开进了塔里木水利工地第一线,挖渠修路,到了1958年2月,塔里木河北岸的胜利五渠已竣工通水,5月份塔里木河上架起了一座长325米,宽7.5米的木质结构大桥,
8月份已有了地窝子式的宿舍、食堂、办公室、仓库。在两年时间内,塔里木河垦区已建立了五个引水口,(一)胜利五渠新大河滚水坝引水口,(二)胜利六渠塔里木河肖加克引水口,(三)胜利七渠塔里木河肖塔引水口,(四)上游一场叶尔羌河引水口,(五)卡尔墩农场老大河引水口,开凿的渠道约有五百公里。
因为开发初期没有钢材水泥,在1958年前后修建的水利设施都是土坝、木桩加红柳梢捆。这段时期水利建设标准很低,缺乏科学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预算,但速度很快,其主要原因是一师发展愿望与大跃进运动得到了相结合。浮夸风对全国来说危害是很严重的,但塔里木的水利建设和农业建设却没有出现虚报进度数字的现象。吹大话、追求虚假先进等行为都受到了遏止。
截止1959年底,塔里木河两岸已开垦耕地50余万亩,引水达到了1.5亿立方,而实际粮食、棉花播种面积为34万亩,欠播的原因是水量欠引,欠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堵坝失败,引水口被冲毁或淤积;二是塔里木河流域各河系水量都集中在6-10月份,而4月、5月是播种期,但河里水量却很小或出现断流;三是开发初期的水利设施标准低,抵御洪水冲刷的能力差,渠道宽窄不畅通等。严峻的客观现实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为了改变这现状,吴殿华、马墅等水利工作者通过查阅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修建水库,把冬季的水蓄起来,弥补4月、5月缺水季节的灌溉,等到水库水用完后,再抢引夏季洪水连续灌溉,通过调节水资源,才能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灌溉问题。
二 、修建上游水库
1959年12月,一师党委为解决塔里木垦区的农业用水,准备修建水库。林海清师长命令魏树潘工程师带着两个小分队进入了阿瓦提县乌鲁桥一带进行勘测,通过勘测确定了修建水库的位置,又通过与阿瓦提县协商,拟订了修建水库的报告,报告经一师审定报给自治区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很快得到了批准。日,由师长林海清、政委杜宏鉴签署命令,以胜利三场工程支队为基础成立了新的工程支队,2月10日工程支队正式成立,39岁的老八路干部,一师政治部副主任冯海应任支队党委书记、政委,支队长是朱子珍,副支队长刑文山,党委常委、李吉、邹文宗、何泽生、张广才、李芳。1960年3月以工程支队为主力的干部职工背着背包,赶着牛车、马车、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施工地点,全支队参战人员约7千人,支队下属四个大队、二十个中队,还有一个生产大队、五个生产队,另有一个机械队,一个副业队。
1960年塔里木的大跃进并没有降温,4月份,勘测资料还没有全部出来,图纸还没有绘制,但修建水库的战场已摆好,支队党委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方针。施工开始后,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干部职工的劳动热情很高。就在开工不久,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新疆军区副司令员郭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翰,由农一师师长林海清,政委杜宏鉴陪同专程来到工地视察。王恩茂书记在支队全体干部会上热情洋溢的说:“上游水库如果当年修,当年蓄水,要打电话向自治区报喜,自治区就给你们奖一面锦旗。”王恩茂书记这么一讲,整个劳动大军都沸腾了,支队党委在王恩茂走后立即召开了会议,制定措施,严密部署,科学安排和运筹。各施工中队都纷纷表决心,提出了大干快上的进度目标和工作指标。最突出的就是人工挑土大会战,33公里长的坝基线上,队与队相连,班与班相挨,整个施工工地人头攒动,热火朝天。
支队党委提出了“当年施工,当年蓄水”的总体目标,支队下属,大队与大队,中队与中队,区队与区队都开展了挑战与应战,每个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口号,每个队都树有标兵,人人都有赶超的对象。施工初期分给四大队的一段是水中填土,根据现场情况和工作难度,四大队总支预测了工作量,于是就拟订了:“奋战20天,填平碱湖滩”的口号,为了口号不管是白天黑夜,工地上都是人来人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可职工住的宿舍,部队办公室,伙房,仓库却都是地窝子,使用的工具只有砍土曼,扁挑,土筐,木轮车,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用品,很多人为了保护双肩,就将旧棉布鞋帮去掉,把鞋底洗干净做垫肩。施工中有的单位全部是用土筐跳土,有的单位全部用木轮车推土,有的中队一半是推土,一半是挑土,这是因为土筐简易,编的快,供的上,木质独轮车虽然快捷,省力,装土多,但做起来费时费工,全线工地人很多,木料又缺乏,时间也不允许每个人都满足一辆,尤其是那个轮子,选一颗大树削圆,锯成约十五公分厚一段一段的,中心凿个方孔,插上一个木轴,配上架子,铺上树条,比筐子装土多一倍,但轮子容易破裂,后来就选用木质比较坚硬的沙枣树做轮子,而比较粗的沙枣树又特别难找,没有办法,大部分人就只有用筐子挑。
整个会战都是在高昂的气氛中进行的,整个支队上到支队领导和各级干部、业务,下到每个职工都有具体任务。
老红军王玉清曾担任过事务长和副队长,由于在上游水库修建中成绩卓著,还获得了兵团先进工作者。1952年前后兵团从山东,湖南接了一批女兵,按照规定,团副参谋长以上干部才能分配一个女兵谈恋爱成家,因为王玉清立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组织上给他分配了一个带有两个孩子的女兵,叫王秀云,王秀云是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支前模范,丈夫是新四军的一个侦察员,因战斗牺牲,1954年王秀云又报名到了新疆。上级领导的关怀,王玉清很受感动和鼓舞,为响应:“打仗当英雄,生产当模范”的号召,他就说服妻子持家带孩子,自己轻装上阵,起早摸黑,抢时间推土加坝创造高工效,获得了兵团级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月份全工程支队召开了大跃进施工誓师大会,在会上,农一师政治部副主任,支队党委书记,政委冯海应发出了争创五好干部的号召(五好即思想好,工作好,学习好,劳动好,团结互助好),并以党委的名义要求职工日日红,月月红,干部要满堂红,每个人都必须克服当年不能竣工蓄水的畏难情绪。为了使全支队的争创五好干部运动健康的开展下去,冯海应提出了关键性的三点要求,通过简报很快就传到了每个大队、中队、区队。按照冯海应政委的要求,各大队党总支书记,中队支部书记亲自挂帅大抓狠抓“五好”干部运动,促使干部在施工中快速成长,提高又红又专素质。支队把争创“五好”干部和大评比、插红旗、树标兵紧密结合,使树标兵,比、学、赶、帮劳动竞赛搞的既扎实又轰轰烈烈。在修建水库期间,为使全支队每个单位都盛开先进的花朵,达到一旗高举千旗红的目的,评选“五好”干部都是以完成生产施工任务为重要依据,强调干部深入第一线,和职工同上工,同收工,同劳动,同吃住。支队在施工期间共印制下发了22份简报,在落实“四同”,争创“五好”活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宣传教育和鼓动作用。通过多次的检查和评比,六中队的高斌,七中队的区队长王东生,卫生队的护士长黄道华被评为全支队的标兵,这些举措有力的促进了争创“五好”干部运动,大大地推动了施工进度。从五月份开展争创“五好”干部运动到七月底,各大队施工情况是,一大队完成土方15580立方,人日平均工效3.1立方,完成了施工总量的75.6%。二大队完成土方20668立方,平均工效3.50立方,完成了施工总量的83%。三大队完成土方20353立方,平均工效为3.27立方,完成了施工总量的78.5%。四大队完成土方13753立方,平均工效为3.53立方,完成了施工总量的81%。全支队平均工效由五月份的3.00立方提高到了3.28立方,最高工效达到了3.6立方以上,全支队七月份统计总土方量为1410505立方,完成了总设计总土方的79.5%.
设计总长33公里的坝基工程、18米宽的三孔钢筋水泥放水闸工程和23公里长的放水渠工程于1960年12月相继竣工,12月23日由农一师组织召开了放水典礼大会,师长林海清亲自主持典礼。放水庆典结束后,师政治部副主任、工程支队政委冯海应,带着杨起等水利技术人员跟着水头一直走到了12团。目的是为了检查大渠质量,做到安全输水。上游水库设计库容5亿立方米,其实当年只能蓄水1.2立方米,1961年至1963年连续三年加固后才蓄了1.5亿立方米,后又加固蓄到了1.8亿立方米,因为水库坝基有几段是水中倒土,筑坝土中含有大量盐碱,坝体都是用木夯夯实的,也没有防风浪护坡设施,限于当时的条件,上游水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很低,从蓄水那一天起就是一座险库。
三、 修建胜利水库
上游水库修建了沟通渠,蓄水有了保障。但塔里木河南岸垦区40余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仍有困难。除了上游水库输水到垦区距离远的影响外,其主要原因是塔南总干渠必须通过和田河,受和田河洪水的影响很大。每年和田河7月中旬来洪水,到9月中旬洪水断流之后,需要在和田河里筑一道坝,才能使塔南总干渠水穿越和田河向下游垦区输水灌溉,若和田河来水较晚,塔南总干渠通水时间长,塔南垦区的农业丰收就基本有了保障,相反和田河来水早,塔南总干渠较早的被冲毁而中断通水,垦区农业就会较早的承受干旱,造成颗粒无收。为了保苗,为了保住收成,也可引入一部分和田河水,但沙漠河流含沙量特别大,极易淤积干渠造成水毁工程。为了解决塔河南岸的干旱问题,一师决定在和田河右岸再修建一座水库来调节塔南垦区季节性用水困难。这座水库定名为胜利水库,由农一师勘测,经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批准,8000余人的施工部队从1969年8月浩浩荡荡地进驻工地,至1970年8月,历时一年零一个月,胜利水库胜利竣工。参加施工的单位有一团、二团、三团、七团、八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还有农三师的工程三团等14个单位,主要施工工具为人力手推胶轮车和少量拖拉机、推土机,投资593万元,完成土方量53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109
.5吨,水泥1747吨,木材469立方米,沙石7878立方米。
胜利水库位于和田河右岸,是与上游水库联合运行的一座姐妹水库,设计库容1.
08亿立方米,淹没面积56.6平方公里,堤坝长15.6公里,胜利水库的建成使塔南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都可以种,收成也有了保障。但因为上游水库和胜利水库隔一条和田河,年年和田河洪水来了就扒坝,洪水过后又堵坝,不但存在着周而复始的消耗人力、物力的问题。而且一旦和田河来洪水持续时间超过了两个月,胜利水库的水用完了,还会给农作物造成干旱减产,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塔南垦区的用水问题。
四、 修建塔里木拦河闸
1971年之前拦河闸叫滚水坝,顾名思义滚水坝就是在河里筑一道坝,用来抬高水位,通过抬高水位达到引水的目的,多余的水从坝上翻过去,筑坝时间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多在河里水量剩有每秒6-7立方米的枯水期进行。为了多引水和持续较长时间的引水,根据河的宽度大坝要筑400米长,五六米宽,一层土一层红柳等树枝梢捆,木夯打了之后,再用镇压滚碾压,洪水来了渠道就满负荷引水,引不完的水就让水从坝顶上翻过去排向下游,直至洪水逐渐增大将大坝冲垮。为了控制流量,不让大洪水把渠道憋垮,在胜利五渠引水口下游100米处修建了一座木质闸门,1966年木质闸门报废后,多浪水库管理处在引水口下游一公里处又修建了一座三孔水泥闸门。为了满足上游水库引水,1967年修建沟通渠时,在南岸引水口下游800米处也修建了四孔水泥闸门。因为要堵坝和引水期护渠,从1960年至1969年,每年都有几百名水利职工在看守滚水坝的安全,每年堵坝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大坝被冲毁之后,水位降低了,南北两岸引水就失去了控制。大河里的水位涨落忽高忽低非常频繁,洪水大了水位高了,一切必须听从自然现状的安排,这样的引水要从6月中旬一直持续到次年的4月中旬或下旬,等到新大河流量又一次降到每秒6-7立方米时,就开始组织劳力运土,备材料准备堵坝合拢,由于北岸多浪水库库容小,蓄水少,大坝堵起来之后,就将河中每秒6-7立方米的水量全部引入多浪水库,再由水库调度室计划分配给各团场。
上游水库、胜利水库以及多浪水库的建成,使一师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为了保障农业的连年丰收,为了保障农一师在塔里木持久性的发展,必须保证水库的蓄水。一师决定在阿克苏河中游修建一座永久性的能正常、安全、按量、按需,按计划引水的枢纽工程--拦河闸。1970年农一师勘测设计院通过勘测,拟定了关于在阿瓦提县伯什力克依玛帕夏大队附近修建永久性水利枢纽工程塔里木拦河闸的报告,并很快得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批准。
拦河闸枢纽工程位于阿克苏河中游,东经80°23&,北纬40°41&。于1971年5月动工,1972年6月竣工,由农一师16团组织施工,总指挥何廷照(16团团长),常务副总指挥傅丙申,总工程师马墅,工程总投资389
.81万元,主体工程由桥、大闸和南北两岸引水闸组成,附属工程有上下游钢筋水泥导流堤,透水井柱丁坝,混凝土六棱块顺坝组成,主体工程全长223米,闸门32孔,中间22孔为双孔卷扬机启动,大闸每孔净宽6米,高2
.4米,重6.
0吨,设计过闸流量每秒1330立方米,校核过闸流量每秒为1600立方米,发生最大过闸流量每秒为2437立方米,南岸引水闸为7孔,每孔净宽3
.0米,设计过闸流量每秒80立方米,北岸过闸流量每秒40立方米,大闸基础采用连环井柱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沉柱桩作为防冲防渗隔墙,闸孔结构由钢丝网固定钢梁水泥面板,为解决南北两岸的交通,与闸门连接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曲薄壳拱桥,桥宽4.
5米。南岸附属工程有,闸上游两排透水导流丁坝180米,稍料土坝护堤2700米,闸下游透水导流丁坝491米,块石护堤431米,北岸闸上游混凝土六棱块导流堤849米,稍料护坡1300米。下游井柱导流丁坝40米。
施工总指挥何廷照(老红军),常务副总指挥是傅丙申都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过冲击,在修建栏河闸工程中,他们大胆地任用了一大批和他们一样在文大革中受到冲击的干部,让他们大胆工作,积极发挥作用。为了把拦河闸早日修好,为了消除文化大革命给施工部队造成的影响,傅丙申副总指挥狠抓了施工领导机构的组织纪律,批判无政府主义,他要求工地上不准开斗争会、不准开批判会。只准开展劳动竞赛。通过抓纪律促施工,使拦河闸达到了预期竣工。
因为塔里木河是游荡性河床,俗称是“无缰之马”,有了塔里木河拦河闸,从此“无缰之马”便成了历史名词。一师在塔里木沙质性河床上能够成功的修建一座雄伟壮观的桥闸一体的拦河闸,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历史上还是很少的,拦河闸轰轰烈烈的建成象一声春雷震撼了塔里木,通过人民日报、新疆画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引起了众多水利专家和学者的访问和考察。各类专家一致认为:塔里木拦河闸设计巧妙,构造合理,是一座非常易于治理水资源,非常易于工农业发展的水利枢纽工程。
五、 兵团单列后的塔里木水利建设
1990年的1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兵团的计划体制、产品经营、外贸、农牧团场职工干部的城镇户口和商品粮、资源开发利用、边境农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做出了具体规定。2月14日,国务委员陈俊生在新疆驻京办事处主持召开了一个由国务院24个部、委、局、办负责人参加的,专门落实国务院有关兵团问题会议纪要的会议,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1990年的3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其主要内容是: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行业纳入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计划,实行计划单列。
二、国务院统一管理的粮(大米除外)棉、油、商品粮、糖、煤炭、棉纱产品,以1987年实际交售为基数,继续由兵团统一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过基数部分,从以后年度起实行“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按投资比例分享产品,兵团在确保投资者得到补偿后有较大增产的情况下,上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可按适当比例逐年增加。凡兵团自产的产品,允许兵团有经营权和销售权。
三、兵团有外贸出口权。
四、兵团农牧团场的科技,教育,医务人员和机关干部供应商品粮,所需粮油差价补贴由兵团负担。
五、土地、草场、水利、矿藏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生产、协商解决”的原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划归兵团的和兵团已经开发的资源,继续由兵团使用和管理,对有争议的,由地方和兵团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则,协商解决。
六、兵团享有国家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的优惠政策。
七、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贫困团场作为老、少、边、穷地区扶贫的一部分,从扶贫贷款中领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团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国务院对兵团实行单列的文件虽然还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那是因为受社会现状所局限,但它终究是改变兵团地位非常重要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一份文件。兵团已成为省、市、自治区级别待遇的特殊社会政治团体。这个待遇不但给兵团搭起了发展的平台,而且还使兵团各类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的计划,有了在国内国际竞争的权益。1981年一师水利局向兵团呈报了上游水库修建6.
6公里长水泥防浪护墙的报告,一直没有实施修建,兵团单列后,兵团水利局根据单列文件的第六条有关“兵团享有国家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的优惠政策”的规定。结合中央开发西部的精神,兵团向国家水利部转交了一师加固上游水库坝堤的报告,不但很快得到了批准,而且还得到了8000余万元的资金扶助。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项目批下来以后,工程进展很快,1992年5月动工1993年8月竣工,经兵团和国家验收,各类标准全部合格,从此使上游水库安全引蓄有了保障。
国家对兵团在西部率先发展寄予了厚望,1991年国家还批准了兵团第二期棉、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96万亩,开垦荒地造林75
.6万亩,这一项目的批准意味着第二次创业的开始。为了迎合兵团的二次创业,一师按照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的规划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扩建多浪水库,修建塔南二干渠、塔北二干渠,修建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交叉工程,以及建设生态林写入了发展战略。
(一) 扩建多浪水库
兵团实行单列后给塔里木灌区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按照农一师的土地规划,塔里木垦区还有3万多公顷(50余万亩)的发展潜力。塔里木河南岸有蓄水能力2.
88亿立方米的上游、胜利两座水库,基本上满足了4.
67万公顷(70余万亩)的农业灌溉需要,但塔北垦区却只有一个0.45亿立方的多浪水库,其所担负的灌溉任务却超过了塔南灌区。加上水库多年来的引水淤积,水库蓄水调节能力已减少了一半。急待解决的缺水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塔里木河北岸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扩建多浪水库已成了农一师党委和灌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问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想,一师向兵团和国家申报扩建多浪水库的工程项目顺利获得了通过,并于1993年4月正式动工。工程总设计土方606万立方米,混凝土2673立方米,塑膜127.
2万平方米,钢筋111.
5吨,批准设计总投资6846万元,其中水利部拨款2300万元,农一师自筹资金4546万元,主要配套工程有110千伏输电线路25.
7公里,老坝加固2396米,增建混凝土抛石护坡1089米,库区公路整修加固10公里,库外地下水观测井28眼,新建房屋3502平方米,多浪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部是在原阿拉尔护岸工程指挥部的基础上组建的,以李昌信师长为总指挥的扩建工程指挥部,在师基建、计财、土管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和师设计院的直接参与下,于日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2月7日在阿拉尔组织召开了由各团场领导及师机关部门参加的多浪水库扩建工程动员大会,李昌信主持了大会,并对工程作了明确的指示。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为三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以控制排渠为中心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以土坝工程为主体的全面展开阶段,第三阶段为混凝土护坡施工扫尾阶段。2月8日水利水电工程处和七团的施工拖拉机进入了工地,四月底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排渠开挖工程,排出了库区积水,降低了地下水位,5月4日,指挥部在阿拉尔召开了施工业务会议,下达了第二、第三阶段的施工任务,参加施工的各团场干部职工,继承发扬了军垦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实施了高速度、高标准的机械化水利施工大会战。
扩建多浪水库与塔里木开发初期挖渠修水库完全不同,开发初期挖渠修水库都是人海战术,这次施工却以机械作业为主,上阵大中型机械近300台(辆),只有近千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落实国家水利部、自治区、兵团各级领导一再强调的“要把质量搞好”的指示,在每一阶段施工正式开工前指挥部都根据各施工阶段特点和技术标准,组织各单位施工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对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都采取了现场观摩和邀请生产厂家传艺示范推广。根据多浪水库堤坝土料中含有硫酸盐较多,容易发生盐胀隆起的现象,施工技术人员对硫酸钠结晶膨胀导致的混凝土护坡坂隆起破坏机理进行了试验、观测、研究,掌握了膨胀的规律后在施工中都做了防护处理。为了把好质量关,施工指挥部建立了专门的质检机构,配备了水平较高的专业检验人员,设立了土质化验室,实行了三级检验制度,对上坝土质实行了监测,落实了不达设计标准不得上坝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多浪水库扩建工程通过汇总1250个单元工程抽样,优良达到了845个,合格达到了405个,优良率占67.8%。
经过水利建设者历时19个月的艰苦奋战,圆满地实现了水库库容由0.45亿立方米增加到1.197亿立方米的蓄水标准,扩建后的水库堤坝总长14.93公里,最高坝顶8米,坝顶宽5米,8.1公里长的大风口坝段修建了混凝土防护墙,为了减少水库渗漏和缩小水库地下水给水库周围土地带来的不良影响,坝体前坡铺有防渗膜,新建的水库第二放水闸,设计泄水流量每秒10立方米,为了保护库区环境,库区周围修建了30.36公里的排水渠。
(二) 修建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
塔里木河南岸灌区自然条件优越,是一师多年谋求开发的重点,因受财力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联结上游水库与胜利水库的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多年来未能修建,致使每年在和田河里堵坝、扒坝,不仅引水效率低,而且因河道为沙质河床损失水量也很大。灌区供水没有保障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一师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早在六十年代已有设想和规划,三十多年一直未能兴建的原因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一师的经济形势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兵团实行计划单列之后,给配套工程的兴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受一师领导的委托,1986年一师设计院曾向兵团呈报过修建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的意见书。因为投资额过大未能得到批准。
1991年6月第二次向兵团又呈报了意见书,得到兵团领导的批示是:“配套工程是要修的,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前期工作。”根据兵团领导的指示,经过二年的勘测设计和准备材料,1993年11月,一师师长李昌信带领有关人员专程向兵团领导汇报了跨和田河配套工程的发展意图和必要性。司令员金云辉对此做了明确部署。根据司令员的指示,1994年2月中旬,一师领导组织召开了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可行性技术讨论会,与会的师领导,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派专人分赴新疆水电勘测设计院,调查了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水库的修建情况,认真分析了有关资料,于1994年3月又重新编报了修建配套工程的建议书,并及时上报了兵团。兵团根据一师的建议书,在乌鲁木齐塔里木宾馆主持召开了《农一师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自治区水利厅总工办,塔里木河流域规划办,塔里木河管理局,自治区水电设计院,阿克苏地区水利处,兵团基建局,计财局,以工代赈办,开发办,兵团设计院,及设计专家共57人,会议审议通过了农一师勘测设计院的报告,并对工程修建选择位置也作了讨论。9月份兵团和一师将编制的修建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连同《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工程地质报告》、《水文分析报告》、《工程投资估算报告》、《水利经济报告》五个附属报告文件呈报了自治区水利厅和国家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新水流域规字[1994]06号文件的批复是:“修建配套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2日,国家水利部、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在北京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组织召开了配套工程审查会,经认真讨论研究,同意了兵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此日,兵团水利局很快就对一师下发了[1995]第27号文件批复:“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投资总额为8237万元,工期为二年,一师收到批复后,于3月28日组织召开了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有关问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一师基建处、计财处、一师勘测设计院等,在会上宣布了工程指挥部领导机构,总指挥为师长李昌信、副总指挥有农一师基建处处长刘兰育、副处长钟永毅、建安公司副总经理罗其良。设计院院长崔兆中、总工程师朱绍仁,指挥部下设有监理站、工程组、钢筋结构工程组、基建排水土方工程组、工地试验室、测量组、档案信息管理组及办公室。还明确了施工图纸交付时间,落实了资金,并将配套工程施工初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4月3日起各参加施工单位必须进入工地尽快修建临时设施,组织筹建工作,开挖总干渠临时进水便道,修建总干渠便道临时桥梁,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上阵11台推土机填筑井台为基桩钻孔施工做准备,4月底各项准备工作全线结束。第二阶段即5月6日为涵洞基桩施工阶段,4台机钻,11台吸锥土钻车,在两个月内即和田河来洪水之前完成全部钻井浇灌任务。第三阶段则是主体基础工程施工任务,以开挖基础,用混凝土浇灌涵洞与涵洞进口、出口、闸房井柱及底板,修建排水工程和其他附属工程,包括连接渠、水泥导流堤、护坡等,工程进入高潮期,计划上阵人数为520人,开动机械100余台(辆)。1995年12月至1996年6月为第四阶段,是各建筑物地面以上施工作业阶段。为了冬季不停工,采用了暖棚保温和混凝土加掺防冻剂措施,到了1996年3月,280米长的混凝土洞体工程全部完工,5月中旬,23孔交通桥的双排柱桥墩和上部结构浇灌安装完毕,六月底交通桥桥面装修,涵洞进口、出口两个闸房,枢纽闸房、河岸护坝工程、渠道工程全部结束。各阶段施工计划科学合理,施工指挥有方,秩序井然,实际进度与计划目的完全相符。在施工期间,国家水利部何璟副部长、兵团政委王传友、副司令员胡兆璋亲临工地视察,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都作了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该工程位于塔南灌区总干渠13公里处,是上游水库向胜利水库输水的咽喉,工程建成后涵洞设计通水流量每秒75立方米,跨河涵洞全长280米,分14节,每节20米,涵洞进口有拦污珊、检修闸、排气孔道,闸房出口有调节检修闸,检修抽水泵站,三孔涵洞每孔横断面净宽3
.5米,净高2. 3米,涵洞上面公路桥跨度为10米,23跨,桥长230米,桥面净宽4. 5米,进水闸前渠道长1.
6公里,出口渠道块石压稍2公里,引水闸、调节闸两闸房均有瓷砖镶雕,远远望去非常亮丽壮观。
塔南总干渠于日正式通水以后,不但塔南垦区5个团场4.67万公顷(70余万亩)耕地灌溉有了保障,而且还带来了其它连锁性的效益。首先是胜利水库不引和田河水每年少淤积泥沙450万立方米。其二是总干渠原来将水放进和田河里流程3.
7公里,因沙质河床渗水严重,按损耗率为5%计算,每年过水7.
7亿立方米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少损耗水385万立方米。其三每年可节约堵坝扒坝费用20万元,其四是配套工程建成后,塔南灌区的农作物能够得到正常的灌溉,减少受旱天数为10-15天,按4.67公顷(70万亩)耕地计算每亩少减产1%,每年至少增产700万元,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的建成不仅解决了防洪、节水、灌溉问题,而且对塔南垦区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 上游水库付坝延伸与胜利水库除险加固
上游水库设计库容5亿立方米,坝堤长33公里,1960年蓄水时实际大坝长17公里,其中12公里350米至14公里150米一段,即放水闸两侧坝体进行了碾压,其余亚沙土坝段均用水中填土木夯夯实的方法施工,技术根本没有达到设计施工标准。但因为是大跃进年代垦区急需灌溉,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水库蓄水了,给后来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建成后年年都在压梢填土加固,修副坝,但终究没有摘掉险库的帽子。1975年河南发生水库决堤事故后,1976年农一师根据全国水库防汛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由16团组织人力用独轮车推土连续加固两年,但效果甚微,后经兵团文件批复,1981年至1985年连续五年用拖拉机拉土对上游水库进行了全面加固,疏通了坝后排水系统,大坝由17公里延伸到了19公里,使水库蓄水安全隐患有了明显改善,1992年经国家和水利部投资,将上游水库11公里至19公里900米一段原土坝改建成了混凝土防浪护坡,坝体又延伸了6
.6公里,从此上游水库蓄水有了安全保障。
40余年来,经过不停的加固虽然安全有了改善,但由于引水含沙量大,库内淤积十分明显,尤其是水库进水口处方圆五、六平方公里一片,沙滩非常突凸,使引水出现了夏季回水顶托和冬季壅冰,因为顶托渠水流到入库口就四处漫流,阿瓦提县牧民便在水库库盘内利用冬季漫流淹没,春季随意性的开犁播种,因为是非正规耕地,不交水费和其他费用,开垦面积发展速猛,有的人甚至利用冬季高水位乱挖口子,让水库水外溢。严重地破坏了水库设计淹没面积,更严重的是塔里木河一个大弯道离坝堤仅有300米左右,库水一旦漫滩流入塔里木河,水库的引水安全不堪设想。针对这一情况,1994年由农一师设计院设计,农一师投资,将上游水库付坝从6公里处延伸到了引水渠四公里桥处。这一工程共动用土方6.
063万立方米,使用塑膜5562. 5平方米,总投资173万元,施工全部是机械化,工期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
胜利水库建于1970年,大坝坝基为碾压式土坝,大坝长15. 26公里,最高处6. 7米,顶宽3米,淹没面积51.
6平方公里,设计库容1
.08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日,遇到了七级大风,冲坏了3公里至8公里一段大坝防浪护坡,坝后也出现了轻度滑坡。日,在最高库容期间遇到了八级大风,大坝2公里至10公里较长一段冲坏了缓坡,有8处共400米露出了土坝,情况十分紧急,经过奋力抢险保住了坝体。1987年水库坝堤六组,发现有一印度鼠洞,从坝后打向了坝体,因及时处理才避免了事故。日,因坝体大量梢料腐烂遇到了寒冬季节,全线梢料隆起,当即就拆除腐烂梢料2.
177公里进行了重新压梢和填土。1996
年3月也是在高库容期间,因刮风推动冰移动,冰块推到坝堤受阻爬高3米,致使压梢护坡大部分被破坏,1997年、1998年两年在同一时期又出现了同类情况。
1981年至1987年,胜利水库还遭受过印度鼠和水獭的侵袭。为了保障水库安全每天都要上阵20至30人挖洞灌水,烟熏,投药,放置套夹,平均每天灭鼠500只以上。其中1987年最高一天达到了1050只,1988年后逐步灭绝。1998年又开始回升。其主要原因是排碱渠的水獭又迁到了水库。水獭个体大,约半公斤左右,它是一种水中动物,主要捕获水中鱼及其他生物为生,打洞能力特别强,一般选择在坝前有芦苇草的地方,水獭打洞既是为了越冬,又是为了冬天有草根吃和做窝繁殖后代,为了冬季寻找吃的和躲避捕杀,在冬天也继续打洞,洞口随水位的升降而升降,打洞深而长,有时可打到主坝,因此水獭是胜利水库坝体的一大危害。
由于修建水库大坝基础处理不好,水库坝后渗漏排水总量每年为1096万立方米,排水量的规律非常明显,库容高,压力大,排水量就大,库容低,排水量就小,由于水库长期蓄水,软化了土质结构,排水日日月月的流畅,由渗水则变成了冒水式的管涌,这种管涌持续时间长,地面冒水夹带翻沙,很容易拉空土质结构,形成地下流水通道,对水库威胁特别大,当水库库容降低以后,这种管涌会随之减小。管涌现象在水库建成后一直都在处理。但1994年曾出现过一次异常现象,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积水坑达到了1000平方米,最大水深1.
5米,管涌直径达20厘米,翻水高出水面5至10厘米,日坝堤2公里900米处发生过一次突发性管涌,翻水高度达60厘米,出水量为每秒钟10公升,并且响声很大。日,15公里150米处发生了一次管涌,水流夹带泥沙特别大,制作反滤层处理后又从附近另一处冒水流沙,情况十分危机,最后动用大量机械在坝前坝后筑起了60米长的围堰,对大坝地基全部进行了特殊处理,才消除了险情。
为了保障水库的蓄水安全,兵团水利局对胜利水库进行了考察鉴定,结论是:座落在沙漠地带上的三类险库必须及时除险加固。1999年5月份鉴定后,11月份除险加固工程就动工了,总投资19860.
1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000万元,一师自筹1860. 15万元)在坝前挖了一道深槽,建起了13
.8公里长的一条钢筋混泥土防渗墙,动用土方806万立方米,泥凝土7 .92万立方米,砂石料10. 42万立方米。钢筋1863
.9吨,坝顶高度由原来的22. 2米加高到了23. 40米,坝长由原来的15 .26公里延伸到了26公里。
(四)生态建设工程
塔里木灌区通过开凿渠道、修建水库,又通过运行、调整、整治、改造,到了九十年代,塔里木已成了引、蓄、输、灌、排为一体的大型水利灌区,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面植被,营造了人类生存环境,但生态环境对人的容量是相对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水资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塔里木河阿拉尔护岸工程是1990年4月经国家水利部,农业部以水规[1990]67号文件批准启动的,该工程由国家投资800万元,兵团、一师自筹资金1196万元,原工程设计总长3966米,主要工程项目有,钢筋混凝土井桩透水丁坝9座。实体丁坝1座,顺堤4段1185米,工程施工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日至1991年10月,完成顺堤1150米,钢筋混凝土透水丁坝4座;第二期工程1991年10月至1992年6月,完成钢筋混凝土透水丁坝5座,实体丁坝1座;第三期工程1992年10月至1993年6月,完成顺堤720米,修复水毁顺堤480米。三期工程完后,因上游段又不断发生险情,一师护岸指挥部和塔水处经过勘测设计,护岸工程又向上延伸6公里,使整个护岸工程增加到了10公里,建设各种防冲导流建筑物31处,其中丁坝达到了18座,合计总长1522米,顺堤13处,合计总长3917米,截止2000年累计投资已达到了5000万元。通过修建护岸工程,整治河道,保护了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保障了阿拉尔的发展,同时也消除了塔北总干渠水毁工程。
为了整治和田河,制止和田河水在沙漠中四处漫流冲毁下游的胜利水库,原塔南水管处曾组织人员驾驶着推土机进入沙漠堵过和田河岔道。使和田河下游水量有了明显的增大,有了这一经验之后,1990年后每年利用枯水期塔水处就组织人员带上淡水,食品,驾驶着推土机进入沙漠深处,去加固土坝整治河道。工程分布情况是:第一道岔口距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150公里,是三条土坝,分别为800米、400米、300米。合计总长1500米。第二道岔口距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120公里,是两道土坝,分别为120米、80米。合计200米,第三道岔口距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90公里,共4道土坝,一条长170米,一条长80米,其余两条均为50米,合计长400米。第四道岔口距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80公里,共5道土坝,合计长1200米。第五道岔口距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30公里,只有一条土坝40米。五道岔口合计15条土坝3390米,这些土坝并不涉及塔里木垦区的引水,但每次进入沙漠进行堵坝耗费大量资金,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和田河水能顺利流入塔里木河,防止改道,保障和田河两岸的胡杨林茂密生长,防止风沙对垦区的侵蚀。
多浪水库扩建以后,为了有效发挥水库作用,合理配置水资源,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师决定在塔北灌区北缘荒漠地区,三年内建成1.33万公顷(20余万亩)的生态经济林,其目的是建设林业区,扩大水果干果生产,带动畜牧业,防风、防沙、防雹,保障塔北灌区稳产丰产,为了生态林的建设,一师于1997年向兵团,国家水利部申报了塔北二干渠建设项目,1998年施工,1999年开始运行,干渠总长30.
5公里,主干渠道从多浪水库下游500米处开口向东北延伸,贯穿塔北灌区北缘约3.33万公顷(50余万亩)的荒漠,沼泽重碱地区,干渠设计通水流量每秒50立方米,干渠上5座枢纽节制闸把干渠分成了5段,0公里至2公里900米为沉沙条池混凝土渠堤,2公里900米以下至30公里均为地面以上填方塑膜防渗混凝土衬砌,笨板保温双料保护渠道,干渠上的5座闸门建筑均为瓷砖镶雕,装置了电动和手摇两套启闭设备,塔北二干渠建成以后,8团、9团、10团、16团建筑安装总公司,水利水电工程处,塔水处先后在新灌区开垦治碱,三年内建成了近一万公顷(15万亩)命名为“三五九”的生态经济林。
在建造塔北二干渠的同时,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由一师组织塔南各团场清挖了106公里的塔南总干排渠,该渠近靠塔克拉玛干沙丘,从12团开始,利用和田河古岔道,穿越塔南五个团场,由于多年的风沙侵入和严重淤积,渠道弯弯曲曲已消失了原来的形状,通过清挖降低了地下水,不但有利于农业生产,也使上游沙井子垦区,阿瓦提县,阿克苏市阿音柯乡的地下水有了出路,同时也给塔里木河下游地带的红柳,胡杨提供了生长的地下水。2000年3月农一师又施工延伸了叶尔羌河排碱渠工程,叶尔羌河排渠工程与上游水库同时兴建,原设计流量每秒5立方米,实际最大排水量每秒13
.2立方米,沿线有交通桥二座,渡槽二座,由于设计通水量小,土地开发排水量增大后就出现了壅水,地下水位抬高后出现了大片沼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农一师塔水处组织施工,开挖了上游水库放水闸至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一条20公里的排碱渠,将叶尔羌河排碱水改道排入了和田河,设计通水量每秒25立方米,2000年一师塔水处又通过招标,组织机械化施工,改造了从上游水库放水闸至木孜里克27公里的叶尔羌河排碱渠上游段,使全长47公里的排碱渠都达到通水每秒25立方米的标准。
四项生态工程建设虽然不直接涉及引水,但它对阿拉尔的建设,对塔里木垦区农业生产抗击风灾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塔水处在治理和田河,在塔北生态林建设中投资的最多。
六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推进水文信息现代化
六十年代河、渠断面测验流速、流量的主要器具是土法制作的浮标,水情是五天或七天徒步向调度室报一次,有了电话之后虽然效率提高了,但遇到刮风下雨调度室收集水情仍会出现中断。七十年代通信设施规范性的建设和管理给水利水文事业带来了快捷,八十年代水库调度室和重点水文站安装了无线电话对讲机,逐步拆除了电杆和电线,九十年代以后灌区又安装了程控电话,通信的畅通和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水利工程管理。
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关系着塔里木垦区水利事业的发展。通讯事业已成了工农业用水,城市供水,防汛抗旱,河道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塔里木水利工程设施现有的格局,水文资料和测验数据实施自动化采集,传输,处理是广大水利工作者的迫切要求。把手工水文测验,记载,计算,制图实现标准化、电算化、自动化是新世纪发展的基本过程。日,塔水处下发文件利用冬闲季节开展了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全处10个行业2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培训,2月15日师党委对塔水处党委班子作了调整。任命司志文为塔水处处长。根据兵团和师的要求,塔水处安排人员撰写了塔水处实施水情测报自动化的可行性报告。组织人员选择场地,申报项目,筹备了216万元资金与成都港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合作,引进了智能自动化水情测报系统。2001年3月开工,2002年9月建成试运行,很快又筹建了水情自动化监测中心站和上游水库、胜利水库、多浪水库、拦河闸4个中心分站,12个监测站,23个监测点。利用移动通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发布。从中心站,分中心站向各遥控测站,监测点发布内部控制指令,采集水情数据,然后再进行处理、分析和储存,从而达到了对水资源从源头到用户管理全过程精准描述。数据的传输、整理、计算全部用计算机控制处理(也可以人工采集与自动化采集相结合)。自动采集的功能包括。一,采集水利建筑物图片,水位与流量。实际运行的高、低大小过程。以及闸门闸孔高度,渠道长度与灌溉面积,纵坡,糙率,边坡系数等。二,能测报和控制各监测站,监测点的水情信息,掌握防洪要素和实施水位报警。三,自动建立水位与流量,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记载历年、月、日的水位、流量、库容数据。四,显示、绘制、打印旬、月、年度水情灌溉统计表。该技术还可以运用于农作物不间断滴灌条件下水势变化的观测记载,分析土壤与水势之间的关系,确定土壤含水量与水势模型,设定不同的供水定额,进而求得农作物省水与高产,为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水情采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不但能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能提高调整精度和求得洪水的预见性。塔里木垦区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一师修建的水利工程(水库)主要是根据水资源一年四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解决调水补水的措施工程。经过50年的运用和发展,实践证明,水资源的有限已成为新世纪水利发展的羁绊,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贯彻保护水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运用水情自动化快速测报,加强控制差额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是新世纪水利建设的方向。塔水处从2003年开始每年以20余名的数量引进各类大学生人才,为建设水利现代化做好了充分准备。
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0年来,塔里木建成的水利工程属国有固定资产,已具备了防洪、灌溉、供水、抗御干旱以及发电、养殖的功能,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维修养护经费短缺,人员臃肿及管理粗放。就在兵团、一师实施水利改革的步骤中,国务院办公厅日下发了45号《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根据国务院的《实施意见》日,兵团召开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国家体改办下发的文件,塔水处处长司志文参加了会议,根据兵团水利工作会议的安排,塔水处党委组织成立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起草了水利体制改革方案。于日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通过党委扩大会议明确了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目标是:完善一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水管单位内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建立有制度保障的管理养护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收费管理体制。关系是:一是摆正改革与发展和稳定关系,即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稳妥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改革的时机与步骤。二是水利工程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既要保障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三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又要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四是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水管单位权利和责任,又要在管理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五是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目标既要努力来实现水管体制的近期目标,又要明确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六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解决水管体制改革涉及的共性问题,又要紧紧围绕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因地制宜的制定水管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根据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系,日,塔水处下发了《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水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水利管理,集中了水权,做到了统一调度、统筹兼顾和分级管理。制定了与经济挂钩的百分考核办法,对水利调度、配水员、水文员、护坝员实行了岗位制度化管理,年终考核低于90分的将给予经济处罚。
根据国务院体改办的文件精神,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是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虽为事业单位又因为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原因,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不但担负着塔河南北两岸垦区的供水和工程养护,还管理着15个企业性质的生产单位,管理着养殖、旅游和农业生产。依据这一现状和性质,政委冯平、处长司志文领导着塔水处一班人对水管体制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改革的内容有(1)成立了水文配水监督组,对各闸点配水量实施了抽查制度,精简了处机关、上游、胜利、多浪三座水库管理所的后勤人员。实施了能上能下的竞争上岗机制。(2)从2003年开始,水利工程管理均在财务核算中实施集中核算报帐制。避免了浪费,避免了虚报水利经费和维修改造水利工程资金过大与不实的现象,促进了管理经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3)修建改造水利工程实施了跟踪制,杜绝了造假工程,豆腐渣工程。遏制了挪用水利资金从事其他经营的现象。(4)为了掌握农作物与土壤、地下水、排水相互之间的作用,塔水处在兵团水利局的指导下,从澳大利亚ICT公司购买了先进的测土灌溉中子仪,通过使用新技术,测定了土壤水分动态,掌握了产量与灌溉的最佳组合,为农作物提供了标准灌水量的指导,对团场夺取农业高产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日的党委扩大会议开过之后,经过2003年和2004年的改革实践,使塔水处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飞跃。2004年完成GDP7018万元,其中一产4771万元,二产578万元,三产1669万元,实现利润526万元,职工收入达到了2
. 1万元,社会固定资产完成4817万元,其中招商引资3162万元,上缴利润1797万元,引水17 .
66亿立方,渠系利用率提高到了68 .9% ,为师收水费9542 . 16万元。完成师大修工程投资298
.1万元,场外工程投资1105万元,水利大修工程投资217万元,自筹工程投资1550 .
2万元,实现工程合格率100%。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总体水平,意识形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又推进了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制,政治文明责任制,精神文明责任制三项千分考核办法。经师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考评,塔水处先后获得了兵团水利管理先进单位,兵团精神文明建设达标单位,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国家水利部给塔水处颁发了水利风景区奖牌,处长司志文也获得了全国水利管理先进个人。
七 、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师水利事业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部与干旱、洪水、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一师几代人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地进行水利建设的历史证明,没有水利就没有塔里木垦区绿洲,没有水利就没有农一师的经济。
塔里木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于全国的人平均水平,时空分布差别又特别大,干旱缺水是塔里木垦区的主要灾害,经过50年的拼搏努力,建立了胜利五渠、六渠,、上游水库、多浪水库、胜利水库、拦河闸、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等数千座水利建筑物,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排碱等工程体系,在抗御干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00年后,一师水资源状况是灌区内的河流水资源即地表水已开发利用到极限。如果只是在地面灌溉技术上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按地面灌溉作物需水确定灌溉用水指标和微观指标。在垦区以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做不到的。仅靠修水库调节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师各垦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根据国家水利部和兵团水利局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方向,才是最有效的战略举措。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用水,计划引水,渠系防渗,调整季节灌水等节水措施以后,农一师不但节约了水资源,保障了持续发展,而且还取得了经验。
为了加大开发深度,进一步落实节水措施,2003年一师投资5184 .
21万元,实施渠道防渗141公里,新修节水型灌溉渠道372公里,新修排渠455公里,排渠清淤1278公里,改造和新修建筑物840座。一师在节约用水上做足了文章,几年来,全市投入数十亿资金用于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发展节水滴灌建设,仅2004年一年农一师灌溉面积就增加了21万亩,目前各种节水滴灌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以上。由于节水措施得力,2004年在不突破限额引水指标17
. 7亿立方水的前提下,比2003年少引6000万立方水的情况下,各项生态建设 又进得到进一步发展。2003年完成了159.
08万元的生态林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12团南部塔南二干渠北部长4 .
7公里,宽200米总面积1410亩,灌溉方式为涌泉灌溉法。建成发育成林与原始森林相接后,整个塔南垦区形成了东西数十公里的绿色长廊,用以抗击风沙侵袭农田。2004年一师又投资2000万元,由16团实施,在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汇合处规划了五个保护区,从2005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该工程从阿克苏河南岸夹河子大桥起至叶尔羌河与塔里木河汇合处计5
. 5公里,叶尔羌河沿岸12 . 5公里。栽培胡杨,新疆杨,甘草合计10996亩生态林,再退耕栽种一部分经济林,就构成了一条长17 .
5公里,宽1公里的保护屏障,该工程发育成林后,塔里木河南岸的生态工程就得到了基本治理。
一师垦区处于沙漠、戈壁、盐碱、沼泽地边缘、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加强生态保护是一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做的工作。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水利问题是发展的关键。为满足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镇居民安全饮水。一师制定的方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其具体措施是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制定水资源规划,明晰各级水权,完善定额灌溉,建立区域水利管理政策,培育和调控水市场,兴建公益性为主的骨干水利工程,促进节水基础设施建设,为水权管理奠定硬件基础。建立发达的信息机制,及时向社会披露水市场信息,引导和规范各种用水管理组织,通过政府调控市场,让全民参与节水型社会管理,使每个公民都懂得节水,都会节水。以节水社会化促进用水科学化,以垦区生态化促进经济现代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垦战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