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17pro流量玩游戏pro5 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用手按了下后面凸起的摄像头,然后屏幕就会黑屏,这是怎么回事?

[多图]魅族PRO5深度评测:次世代精品旗舰
九月初,Apple发布了iPhone6s,相比iPhone6发布时候的火爆,一机难求,大众消费者对于6s的热情相对消褪许多,购买意愿远远不如iPhone6时那样迫切,这点从现在iPhone6s跌破发行价的行情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这个要从Apple的产品迭代升级策略说起。
九月初,Apple发布了iPhone 6s,相比iPhone 6发布时候的火爆,一机难求,大众消费者对于6s的热情相对消褪许多,购买意愿远远不如iPhone 6时那样迫切,这点从现在iPhone 6s跌破发行价的行情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这个要从Apple的产品迭代升级策略说起。
Apple的iPhone迭代升级策略其实和intel的tick-tock(一代升级工艺,一代升级架构)比较类似,一代大幅更新外观屏幕(如iPhone 4/5/6不带s的产品),一代升级架构性能(如iPhone 4s/5s/6s带s的产品),这样的策略可以使得产品更新有个合适的周期,同时降低技术和商业上的风险。iPhone 6s这代就是没有更新外观屏幕,而是大幅更新架构提升性能的一代,但这样的性能提升,Apple很难向用户传达,所以Apple在广告词上也颇为无奈的说出“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这个也是事实,没有一点欺诈,iPhone 6s全新的处理器架构,大幅提升性能,使得iPhone 6s性能相比前辈6有本质上的提升。但尴尬的是这样大幅度的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并非是强需求,大家觉得性能的提升远不如一个全新外观来得实际,我拿6s出门,又没人知道,要来何用?随时可以预购,而不是Out of stock,甚至首发不久就跌破发行价,这就说明iPhone 6s并不像之前一机难求。不仅是消费者兴趣不大,就连黄牛都未行动,这说明iPhone 6s火爆程度大不如前。当然,外观也不是完全没区别。Apple为iPhone 6s准备了大妈金,哦,说错,应该是玫瑰金,这点变化反而能够吸引大量女性用户(也许还有cook一样的基佬用户),其他决定购买iPhone 6s的用户,不是不差钱的土豪,就是手机急需更新换代的刚需用户。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iPhone 6s相对6的最大变化,并不是性能,并不是3D触摸,并不是12MP的全新摄像头,这些处处不同在购买之前无关紧要,用户想要的只是全新外观设计,在没有全新外观设计的情况下,one More color的大妈金就尴尬的成为了iPhone 6s的最大卖点。魅族的传承这样的尴尬可以说明,手机对于用户而言,性能在可以满足一定需求的情况下,外观带给人的心理满足更为重要。自然魅族和其他的国内厂商现在都很明白这一点,外观是最能引发消费冲动核心点,PRO 5在外观上就很精湛,但其在外观设计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非议。在魅族发布PRO 5后,国外的网站如anandtech,gsmarena也都做了报道,整体而言读者的评价反馈也十分正面,不少人都觉得这个Spec接近perfect,但也有一点较为集中的吐槽,类似look too much like a damn iPhone(太像该死的iPhone),made this phone popular iphone feel running android software(制作了一台运行android软件的iPhone), iphone 6 clone(iPhone 6克隆)之类的评价不绝于耳。并且这样的评价不仅仅是来自海外,国内不太了解魅族用户群体对于PRO 5的外观也都多少持有类似观点。其实这样的事故其实魅族早有预期,在iPhone 6s发布之前李楠就为了避免撞车而提前公布PRO 5的外观来预警。但这样的预警并没什么鸟用,因为不可否认,PRO 5在观感上与之前的iPhone 6 Plus的确十分接近,而甚至不用同iPhone 6s Plus相比,这是无法否认的。但从魅族产品设计的发展脉络上来看,PRO 5的外观仅仅是MX系列外观发展演进的延续。如果说M8,M9魅族的设计还处于混沌期,还没有特别明显的特点,那么从MX开始,魅族就几乎确定了自己风格,并持续推进:魅族在MX就开始强调超窄边框和屏占比,注重手握曲线的舒适度,而MX2这引入触摸控制的小圆圈,MX3和MX4则基本就是基础MX2外观元素的进一步进化,在设计上并无本质差别,更多的变化在于材质。去年发布的MX4与iPhone 6的设计观感十分接近,但MX4发表时间更早,因此我们并不能指控MX4是对iPhone的抄袭,而仅仅是秉持相同的设计准则的不约而同。而MX4 Pro去掉小圆圈而回到实体Home键对于魅族而言可能只是泛滥拨正,从繁杂的操作逻辑回归本源。而魅蓝note2/MX5的圆形两端的mBack按键,也有说过于类似三星,但这仅仅是对M8经典Home按键的回归和致敬。我们可以从M8开始追踪魅族产品设计的发展变化,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进化虽然历时漫长,过程之中也有反复和波折,整体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设计理念还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并不能说PRO 5的外观是模仿或者抄袭,仅仅是两家秉持相类似产品理念而殊途同归。MX4/MX4 Pro相比iPhone 6的最主要差距在于质感MX4/MX4 Pro已经将超窄边框做到极致,使得那些所谓的ID无边框设计就像是笑话,从线条的优雅程度上说其已近乎完美,但机体整体设计与iPhone 6还是存在差距,这我在之前MX4 Pro评测的时候就提过,这个差距在于“材质”。材质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金属质感,二是2.5D玻璃面板带来晶莹和通透。在MX5,魅族已经实现金属机身,使得其机身质感已经接近iPhone 6的级别,但MX5并无iPhone 6 2.5D玻璃面板晶莹和剔透,在这方面差距依存还是略显遗憾。现在PRO 5也终于引入了2.5D的玻璃面板,使得其前部面板的质感有直线的提升,这点改变使得PRO 5的外观设计的档次感同MX5产生一定区隔。但即使如此PRO 5的2.5D同iPhone 6依然存在差距:iPhone 6的2.5D玻璃和金属边框弧度一致,形成一个一气呵成的完美整体,但PRO 5的2.5D玻璃则是突兀的浮于边框之上,而有段落感,不连贯。这样问题之前小米note也就存在。不过PRO 5的过渡处理虽然不够滑润,但还是比小米note强,至少不像小米note的处理那样近乎搁手。再来说说外观的其他细节,我们收到的黑银配色的PRO 5的Home按键取消了金属环,这样显得正面有点单调,缺乏点缀(因为黑色iPhone 6也没有?)。但按键的手感相比MX5略有提升,稳定性更好,无论是Home按键还是电源音量都是如此。金属边框的CNC切割工艺也无可挑剔,十分精致,但2.5D玻璃和磨砂边框中间很小的一圈镜面金属边比较容易磨损留下滑痕,这样的痕迹在镜头下很容易发现(如上图),但肉眼不容易察觉。由于PRO 5的厚度仅为7.5mm,为了保证镜头组件的光学品质,其镜头突出比较明显,这样使得PRO 5放在桌面的的时候前部会被略微垫高,机身放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拿起的时候突出的镜头和桌面摩擦也会产生轻微异响,虽然蓝宝石的镜头保护盖不用担心会被磨坏,但还是让人感觉有点奇怪。这样的一点不爽甚至都让我这样的一直的无套主义者都开始在淘宝上找保护套了。选用大屏,低分辨率原因几何5.7的问题PRO 5还有一点,5.7英寸的屏幕尺寸也是被部分用户口诛笔伐的焦点,这点在PRO 5发布之前,魅族就有所预估,因此白永祥就提前在微博上打了预防针。甚至不少人还寄希望于魅族再出5英寸左右的旗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坚决支持小屏的用户微乎其微,从大多目标消费者而言,大家都还是更爱大屏,这从地铁车厢的iPhone 6 Plus和iPhone 6的比例就略知一尔,虽然Plus的比重并没4.7的6高,但这个人群也绝对算不上小众。特别是部分用户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平时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手机是他们的娱乐休闲中心,这些用户自然希望有更大的手机屏幕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我就是从技术方面进行洗白,旗舰手机不同于MX5这样的主流级手机,其内部部件更多,架构更复杂,性能更好,同时耗电量和发热量更大,即使采用14nm先进工艺,这些问题也仅仅是能够缓解,而不能完全避免。更大的屏幕尺寸,更大的机身体积,在性能部件占用空间恒定的情况下,就有更大的空间容纳电池,做散热的冗余设计。这样的道理在之前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上就被做出了充分验证,大屏的iPhone 6 Plus机身温度相对较低,续航表现也更好,因此对于旗舰级手机大屏大尺寸更为合适。再就第三点,MX5既然已经5.5英寸的1080P的AMOLED,而PRO 5总不能采用相同规格,既然决定不上2K,那就只能采用更大尺寸的屏幕,这样才能使得2799的PRO 5同1799的MX5保持足够的区隔。当然,这个理由并不算是理由,但在PM在做决策时候必然多少有这样的想法。PRO 5虽然采用5.7英寸的大屏幕尺寸,但得益于其超窄边框和超高屏占比,使得其PRO 5的机身并不至于臃肿,PRO 5的宽度和长度都小于iPhone 6/6s Plus。既然那么多人都可以接受体积更大的iPhone 6 Plus,那么为什么不能接受机身实际Size更小的5.7的PRO 5呢?再将PRO 5和MX4 Pro size进行对比,PRO 5也仅仅是更长,宽度相比MX4 Pro多出1mm,从手持角度看并没太大差别。当然屏幕更长还是使得手持时候触摸屏幕顶部区域会比较困难,这也是不能否认的。从便携性上考虑,更长的机身使得其塞进紧绷的牛仔裤口袋会比较困难,塞进西裤口袋虽然没问题,但也会破坏西裤线条的修型,这也是没办法的。回归1080p的勇气笔者之前对于MX4 Pro的评测,虽然大多方面都是正面评价,但却对2K屏进行了口诛笔伐,主要观点如下:过高分辨率反而会降低屏幕的色彩表现,而细腻度的提升已经超出人眼极限,并无必要;过高分辨率会拖累续航和性能;MX4 Pro选择2K屏,单纯是为了极致而极致,并无正面意义。也是由于我这样偏负面的评价,使得我的MX4 Pro唯一一篇未被魅族官方论坛/微博推荐的评测。幸运的是PRO 5迷途知返,又再次回归1080p分辨率,这样的迷途知返看似简单,但无疑是对自己MX4 Pro决策的自我否认和自打脸,因此需要巨大的勇气。当然仅仅有勇气是没用的,这块屏幕究竟如何我们还是要从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检验屏幕的实际表现。首先是主观测试部分,主观测试我们主要将PRO 5同MX4 Pro/MX5/iPhone 6 Plus/Edge +进行比较,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有测试均设置在最高亮度,默认色温。对于旗舰级别手机,各个色彩表现都很出色,这张图MX4Pro的亮度稍低,这是受到可视角度的影响,实际MX4 Pro的亮度是要高于AMOLED机型的,这也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明MX4 Pro的屏幕到底有多烂。由于MX5/PRO 5/EDGE+采用AMOLED,全黑可以做到完全不发光,其黑位和动态对比度表现都要更好,而iPhone 6 Plus漏光比较明显。我们具体使用Spyder 5 Elite校色器对PRO 5屏幕进行客观测试,分别测试在最高亮度,默认设定下全白/全黑亮度,色温。PRO 5的最大亮度为364nit,虽然比MX5稍高,和Edge+水平接近,但还是大幅低于LCD的水平。在强光环境下,过低亮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可读性。PRO 5的默认色温为7963K,整体偏冷,是属于大家喜闻乐见的冷屏。此外,我们还使用Spyder 5 Elite校色器对各个屏幕Adobe RGB色域进行了测量,其测试结果MX5和PRO 5为99% Adobe RGB色域,Edge+为98%,而MX4 Pro为74%。但实际上Sypder 5 Elite产品本身从原理上并不支持AMOLED,无法覆盖完全色域,这个测试结果并不能完全采信,部分媒体使用Spyder 5 Elite进行色域测量是不严谨。不过其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说明MX5和PRO 5的AMOLED相比传统的LED背光的LCD在色域上有明显优势。从实际观感上,PRO 5的AMOLED和三星Edge +的十分接近,相比S5/Note 4上一代要明显胜出。不出意外,MX5和PRO 5采用的AMOLED应该是和Galaxy A7/A8相同规格。采用这样的量产标准规格相比重新定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PRO 5虽然仅仅是1080P分辨率,又是Penlite排列,但以笔者5.1/5.3的视力,依然看不出其画面细节有任何毛糙。这样的毛糙仅仅是停留在别有用心故意抹黑人的微距镜头之下,一般消费者完全不用介怀。八核至强芯性能强劲大核心才是真男人性能优劣如何衡量,靠体验?是需要靠体验,但在没有理论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凭空说体验就是玄学,和听音乐要用火电好还是水电好并无太大差别。所以严谨的评测还是需要跑分,虽然不能仅仅只看跑分。严谨的跑分也需要严谨的测试方法,不能仅仅依靠安兔兔这样的娱乐测试。因此我们准备了一套系统化的测试方法,来衡量手机的CPU、GPU、NAND、屏幕、续航等方面的性能。同时我们的测试页不仅仅是对数据的单独罗列,而会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其的产品竞争力和策略。在开始具体的跑分之前,先让我们对于PRO 5采用的Exynos 7420产品定位要有个大概的认知。虽然MX5采用的MT5795是最新的A50架构八核心处理器,但其本质上仅仅是八个小核心,A53x8虽然性能/功耗比十分出色,但其首先还是为成本和功耗优化的小核心,甚至绝对性能还不如之前MX4 MT6595的A17x4+A7x4的组合,并不能肩担旗舰处理器的重任。而PRO 5这次采用的三星旗舰级别的Exynos 7420处理器,其为Cortex-A57x4 大核心+Cortex-A53x4小核心的Big.Little架构。在假设的相同工艺条件(20nm)下,A57的规模接近A53的三倍,而性能也接近A53的两倍。虽然A57的绝对性能/面积比并不如A53,但其还是可以达成更高的绝对性能。我们依然使用Geekbench 3来测试各个处理器的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PRO 5由于采用了全新的A57架构,相比上一代MX4 Pro A15,单线程性能提升50%以上,相对骁龙801也是保持类似的性能优势。相对采用小核心A53x8的MX5,其单线程性能也高上87%,虽然同为A50 64位核心,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大核心和小核心性能差距还是巨大的。而多线程测试PRO 5和MX5的差距大幅缩小,这是因为MT6795的四个A53 2.2频率远远高于的频率,这样使得MX5在小核心性能上扳回不少,不过小核心的本意是跑低负载降低功耗,这样的高频A53并非ARM的本意,也没太大意义,单线程性能还是和用户体验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和iPhone相比较,A57凭借频率优势,单核心性能基本达到了iPhone 6 1.4GHz A8的水平,但相比刚刚发布的iPhone 6s搭载的A9还是有不小差距,虽然Exynos 7420凭借核心数在多线程理论性能优于iPhone 6s,但这个成绩A53x4部分水分很大,PRO 5的实际处理器性能还是要差于iPhone 6s的。GPU性能测试同样在开始GPU性能测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各个GPU的大概性能级别,用理论运算性能GFLOPS来做初步衡量。PRO 5的GPU Mali T760对于魅族而言也不是新东西,去年的魅蓝note就是采用的T760,不过其只有两组SIMD,规格为T760MP2 700MHz,而PRO 5的T760MP8规模是魅蓝note的4倍,有八组SIMD,同时频率比魅蓝note 700MHz更高,频率达到750MHz。虽然Exynos 7420的Mali T760MP8已经是ARM GPU已发布产品里的最强方案,但即使如此,其理论性能(仅仅考虑ALU和频率)还是远远低于骁龙810的Adreno 430,但实际性能呢?Exynos 7420和骁龙810谁更强,让我们通过测试来说明。具体的3D理论性能测试我们使用GFX Bench 3.0进行,主要测试T-Rex(Open GL ES2.0)和曼哈顿(Open GL ES3.0)两个场景,分别测试原生分辨率和1080P Offscreen性能。原生分辨率能够更好表现设备实际性能,而1080P Offscreen性能则将测试条件统一,合适横向比较。先将PRO 5和骁龙810进行对比,在性能需求较低的T-Rex测试中,PRO 5相比骁龙810落后大概10%,但在OpenGL ES 3.0高性能需求的曼哈顿3.0测试中,PRO 5性能相比骁龙810的对比机型领先60%。这说明Exynos 7420的Mali T760MP8在先进特性应用更多的测试项目中,优势更大,产品架构更为先进,能够更好的代表未来移动图像技术发展的方向。Galaxy S6/Edge和魅族PRO 5采用相同处理器,不过是采用的分辨率,我们可以对比onscreen性能来分析高分辨率的性能损失。已高负载的曼哈顿3.0 onscreen来看,1440p分辨率相比1080p性能损失接近了50%,而以轻负载的T-Rex来看,性能损失也有40%。T-Rex的性能需求比较接近一般游戏,在1080p分辨率下,可以跑到接近60FPS的比较流畅的55.8FPS,但在2K分辨率下,速度就只有30FPS出头了,游戏画面就会有明显的拖慢和卡顿。因此之前MX4 Pro采用2K分辨率是过于激进,性能并不足以支撑如此之高的分辨率,而PRO 5的Exynos 7420虽然性能大幅提升,但也依然不能满足的性能需求。就如桌面系统,980TI勉强可以搞定1080p,Geforce 980ti SLI可以勉强搞定1440p,但4K是任何硬件都不可能搞定,这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对于手机而言2K分辨率也一样,即使不考虑温度,续航,成本,视觉提升收益的问题,从性能需求上说手机硬件也是不可能支撑2K的性能需求的,因此对于现在这个年代的旗舰手机而言,1080P才是更为合适的选择。魅族PRO 5和上一代的MX4 Pro相比,无论是T-REX还是曼哈顿,其性能提升都在100%以上,这样的性能提升幅度在移动平台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获得这样巨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主要是得益于工艺的进步,这个是后话,后面我会有个章节详细讲解。魅族PRO 5是3D性能最为强大的Android手机,但不是最为强大的手机,因为更为暴力的iPhone 6s而言还是过于保守。以曼哈顿3.0 offscreen性能为例,搭载Power VR GT7600的iPhone 6s性能为39.5FPS,相对PRO 5还要领先60%。以后谁说iPhone不堆性能就跟我说,我第一个跟他急。从量变到质变的多媒体性能PRO 5搭载的Exynos 7420相比Exynos 5433更强大,这样的强大幅度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由量变变成质变。现在很多下载的视频资源,特别是动画片都是采用10bit进行压制,甚至采用HEVC H265压制,虽然这些新技术画质更好,但其对于硬件的性能和软件的支持程度要求也更高。特别是10bit是非标准编码,不能硬解而只能软解。使用MX4 Pro播放1080p H264 10bit的高动态画面的希德尼娅骑士在线核心占用率几乎全部100%,右下的FPS也惨不忍睹。PRO 5播放A57核心的CPU占用率虽然也较高,但FPS可以稳定在24FPS以上,可以或者完全正常的观看体验。10bit的视频由于是非H264标准,软硬件无法支持硬解,而软解硬解需求较高,上世代的5433 骁龙801之类虽然勉强可以放,但却无法做到完全流畅,保持24FPS。但A57架构的PRO 5就可以完美流畅播放,对于魅族PRO 5而言,10bit H264虽然不能硬解,但其A57的次世代CPU架构,使得其有足够性能可以流畅播放,这对于之前的手机是无法办到。而1080P HEVC情况也类似,虽然其可以硬解,只不过之前的大多设备都无法支持GPU硬解,而CPU软解而性能不够。MX4 Pro软解在镜头画面还基本流畅,但在爆炸、烟尘和直升机飞行这些复杂的大动态场景就无法应付,FPS大幅降低,甚至出现明显拖慢。而对于PRO 5,不仅其A57x4可以流畅软解,其也可以调用MXPlayer的解码器+实现完美硬解,虽然软解在性能上可以满足需求,但硬解还是功耗更低,更为值得推荐。之前MX4和MX 4Pro虽然硬件也号称支持H265解码,但支持规格有很大限制,基本只能播放自己录制的H265视频,而PRO 5的硬解适用性更好,更有实用价值。虽然这样适用性并不是通吃,如三星、LG那些50mbps高码流的4K演示依然搞不定,但在网上下载的那些10GB左右的BDRIP搞定还是没有问题的。Exynos 7420相比骁龙810又如何骁龙810是黑历史从上面的测试看,骁龙810的性能和Exynos 7420旗鼓相当,以上仅仅是短期Benchmark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性能表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通骁龙810存在明显的温度高,功耗高,续航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早期机型上面十分明显,如首发的LG GFlex 2、小米note旗舰版的早期批次,温度过高,续航段的问题十分明显。Anandtech测试骁龙810的3D负载功耗高达5.82W,相比801要高上55%。发烧的S810是通过降频损失性能来实现而后己批次的小米note、HTC M9和一加2都号称采用最新的S810 V2.1处理器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试图通过这个所谓的v2.1同骁龙810高温高功耗划清界限。Anandtech对骁龙810的v2和v2.1进行了对比测试,虽然v2.1的温度和功耗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是通过调整DVFS降低频率和电压来实现的,性能大概有25%的损失。我觉得推小米4c也不能这样黑小米note的处理器……单纯从产品上来说,虽然骁龙810理论和峰值性能不错,但实际功耗过高,温度和功耗会很快接近阈值,在到达阈值后, CPU和GPU就会大幅降频,性能也会出现巨大的衰减,使得产品的实际体验同理论性能脱节,因此并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并且这样的不成功不仅仅是从产品角度上讲如此,商业上同样失败。相比上个世代旗舰标配的骁龙800/801,而810却鲜有产品选择。这其中最大的损失就属丢失三星这个最大客户,三星上世代的Galaxy S5/Note 4主力都是使用的骁龙810,但在本世代的Galaxy S6/Edge则放弃高通,转而采用三星自己的Exynos 7420,这对于高通而言损失惨重,这个的冲击甚至更甚于发改委对于高通的天价罚单。采用Exynos 7420的PRO 5我们测试其频率稳定性要好的多,即使比较长时间负载频率也可以稳定1.5-1.7GHz以上频率,同时温度控制也更好,我们连续拍摄5分钟4K视频机身后部基本感觉不到明显温度,之前的MX4和MX4 Pro,还有其他骁龙8xx机型此时就可以用烫来形容。即使长时间用StablityTest对CPU进行满载测试,机身也仅仅是微温,甚至还低于人体温。高通64位的误判高通骁龙810失败的前因后果我们需要从高通对于64位误判开始说起。大家也许还记得,Apple在iPhone 5s推出64位的A7处理器时,高通负责市场行销的副总裁Anand Chandrasekher跳出来说64位无用,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这个副总裁就很快为了他的大嘴而付出了代价,遭冷藏处理。高通虽然在此不久之后就公布了其采用ARM标准的A57+A53 架构的64位骁龙810和808,但在这其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这说明高通对于64位处理器存在巨大的误判。一方面作为公司高层的营销副总不太可能不知道自己公司核心项目进度,只有高通当时真没有64位架构的产品计划,才可能说出64位没用。另外一方面,高通之前的高端处理器,都是一直采用和ARM指令集兼容的自定义架构,从MSM8260的Scorpion,再到骁龙600/800/801的Krait都是如此。高通原计划应该是再用骁龙805顶过这一年时间,再直接上全新的64位自主Kyro架构处理器,也就是后来的骁龙820。但Apple率先发布了64位的A7,作为为Apple代工芯片的三星和三星半导体自然也知道Apple的计划,公布了自己64位A57的Exynos 5433。受到14/16nm工艺进度的限制,高通又不能将Kyro提前.因此高通为了不落人后,就有必要增加一代产品,来填补Krait和Kyro之间的过渡期.这个时候公版Big.Little的A57+A53就成了唯一选择,公版的骁龙810就应运而生了。骁龙810虽然使得高通旗舰在性能方面和三星、Apple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对于高通仅仅是一个应急的救火龙,或者说一个不是完全高通风格的过渡产品,虽然性能依然强大,但却算不上完美,其最为主要缺陷在于功耗太高。高通骁龙820相对810在性能和功耗上的大幅进步,不是因为820有多好,而是因为810的起点有多低。高通在820时候相信能够比现在的810有些复苏的。工艺的胜利骁龙810相对Exynos 7420其在CPU上规格十分接近,而在GPU规模上甚至占据上风,那为什么骁龙810会惜败于Exynos 7420呢?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工艺说起。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我尽量用较为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工艺就是光刻集成电路的线宽,工艺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先进。以台积电的官方PPT来进行解读,20nm HPM相比28nm HPM在相同功耗的情况下,速度提升15%,在相同速度的情况下,功耗低20%,同时相同规模的芯片面积要小37%。而16nm相比28nm,其相同功耗下速度要快38%,相同速度,功耗要低48%,而相同规模的芯片面积仅为40%。在前面讲解CPU的时候,我就放过这张图,但这张图我仅仅放出了一半,是20nm下的A53x8和A57x4+A53x4的规模对比,方便各位理解A57大核心和A53小核心的规模差距,硬将A53x8也拉到同一水平线上,但在实际上20nm的A53x8并不存在,MX5采用的MT6795依旧是老旧的28nm工艺,而PRO 5 Exynos 7420 则是采用的最为新锐14nm FinFET。在14nm之下,A57x4+A53x4的面积甚至要小于28nm的A53x8。当然,这个仅仅是CPU部分面积的近似对比,14nm的A57x4+A53x4比28nm A53x8面积更小,也不能说功耗更低。新工艺的收益并没那么巨大,究竟芯片的规模加大,虽然通过工艺提升控制了面积,但密度还是更高,我们并不能不切实际的奢望PRO 5的功耗比MX5低。并且上面比较的仅仅是CPU,CPU仅仅是SOC片上系统很小一部分,其他如缓存、GPU、内存控制器、ISP等都要占据更多的芯片面积。不过单纯的CPU部分面积比较,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说明工艺对于芯片面积的影响。我们再将单纯的工艺比较套回实际产品,用实际方案来说明。三星20nm基本是过渡方案,只有Exynos 采用,Exynos 5430可以说是最完美的上世代手机处理器,将性能和功耗达成十分巧妙的平衡,这必须归功于三星的20nm工艺。在此之后,三星由试图使用20nm工艺生产新世代的A57处理器,这样一款产品就是Exynos 5433,虽然5433采用的是全新的A57架构,但处于规模考虑,其GPU还是维持Exynos 5430的水平,继续采用Mali T628MP6,即使如此,这个首款A57 64位处理器并不成功,对于次世代的旗舰SoC方案而言,20nm工艺还是过于勉强,在三星移动的产品线之中基本没有机型使用。而升级14nm FinFET的Exynos 的CPU规模相同,但其CPU部分的芯片面积仅为前者的60%左右,而GPU部分由Mali T628MP6升级到T760MP8,其GPU芯片面积依然缩小30%。整个SOC的面积也仅为78.23mm2,相比5433要小40%以上,甚至比MX4 Pro使用的5430也要小接近40%。三星14nm FinFET相比之前的20nm工艺,性能提升20%,而功耗降低35%。这样的一升一降,使得A57新世代的GPU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而不再勉强。但高通骁龙810则没有这样好运,并无先进工艺加持。虽然骁龙810发布时间相比Exynos 7420更晚,但却只能使用更为落后的20nm工艺,这是颇为无奈的选择。但这样的工艺提升,使得手机处理器在可以控制功耗的前提下,提升性能成为可能。对于移动平台而言,其对于功耗更为敏感,相对桌面平台对于先进工艺的渴望更为迫切,甚至可以说,移动处理器的进步速度完全取决于工艺的发展进度。年手机性能的停步不前,很大程度就是收到台积电工艺发展速度拖累,而高通骁龙810就是这个拖累最大的受害者。聊聊台积电和UFS存储系统TSMC之原罪台积电的原罪让我怨念很久,当然这个怨念并不是因为手机性能的踌躇不前,而是怪罪台积电的工艺拖累桌面GPU的发展,让Pascal和Greenland迟迟不能兑现。而手机处理器的抱怨仅仅只是这个怨念附带的迁怒。按照台积电的PPT,2013年年初就应该量产20nm,年底就应该进入16nm FinFET阶段,但实际情况,20nm量产直到2014年年底iPhone 6的A8才开始兑现,而16nm FinFET依然遥遥无期。实际情况远远赶不上PPT上的计划。我们来回归下三星和高通/台积电处理器工艺的发展脉络,上图以量产机型发布为节点进行统计(而不是单纯的Paper Launch),如果将双方的工艺升级比作一场赛车比赛,台积电在出一个弯道后,勉强只能看见三星的尾灯,很快三星就进入下一个弯道,台积电基本每个工艺节点都落后三星半年以上。台积电即使是同代工艺虽然级别要晚上半年,但其性能表现也依然不如三星,其电路门间距也明显大于三星,功耗,频率和漏电率方面也存在差距。而这个差距在去年以后更为明显。Apple iPhone 6的A8使用台积电20nm工艺发现是个大坑,才会将iPhone 6s的部分芯片产能重新调回三星,这也是迫不得已,尽管这与Apple内部的去三星化策略背道而驰,选择三星代工A9政治上不正确也没办法,谁叫台积电太不争气。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的芯片代工占比,看来现在买6s也要拼人品,买的三星的更幸运,功耗更低,发热更少,续航更长。抛弃台积电的不仅仅是Apple,甚至还有多年的老主户高通,高通不仅将低端的骁龙410从台积电的28nm LP迁向中芯,甚至一贯坚持台积电的高端都存在巨大变数。高通之前的骁龙820的文档说明是14/16nm工艺,而在最近的官网和微博上仅仅说明骁龙820是采用14nm。虽然高通并未明说骁龙820由谁代工,但这个14nm的表述已经不言自明,高通也抛弃台积电转向三星了。吃一堑长一智,这是必然的选择。三星的实际量产进度和之前的PPT一样按部就班不过幸运的是三星的14nm FinFET工艺进度并不像台积电的PPT和实际进度那样脱节,在2015年年初采用14nm的Exynos 7420就顺利量产了。并且量产的性能复合预期,3D FinFet 14nm工艺使得其相比自家的20nm功耗下降35%,性能提升20%。三星的20nm工艺性能要好于台积电的20nm,因此Exynos 7420相对骁龙810的性能和功耗优势还要大于这个数字。对于A57+大规模GPU这样的旗舰级别SoC,先进的14/16nm工艺必不可少,20nm的落后工艺根本不能支撑其这样规模,即使勉强做出,性能稳定性和功耗也无法接受。骁龙810用20nm硬上A57是不可为而为之,而Exynos 7420用14nm就是轻松任意。但现在采用先进的14/16nm手机仅仅只有三个系列,一个是三星嫡系的Galaxy S6/Edge/Note 5/Edge +,一个是众望所归的Apple iPhone 6s/Plus,再就是我们本次评测的魅族的PRO 5。在MX4 Pro评测,我就以工艺的胜利写过一个章节,MX4 Pro是首个在国内上市的20nm手机,而PRO 5又在国产手机之中率先使用最先进的14nm工艺处理器芯片。次世代的UFS存储系统三星Galaxy S6/Edge性能吊打其他手机的除了CPU和GPU性能,还有一点性能提升却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其率先使全新一代的UFS储存架构。UFS是JEDEC确定的新一代数码储存标准,其相比之前的EMMC,接口的理论性能大概是其三倍,其采用的是类似SCSI的储存架构,可以达到SATA 级别的350MBPS的速率。PRO 5会采用UFS 2.0,这在笔者之前MX5评测之中就有预见,现在也成为现实。我们使用Androbench 4.1读写进行测试,4.1相比我们之前使用的3.6增加了操作队列并发数,虽然这样的测试相比实际情况性能更高,但也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机械性能。魅族PRO5的顺序读写速度可以达到328/142,相比同为UFS 2.0的S6 Edge+稍低,但相比其他的EMMC性能完全是碾压。并且这样的优势,不仅仅是在持续传输速度方面,还在其他更多方面有更大的差距。此外UFS还支持命令队列特性,系统可以将读写指令发送给UFS控制器执行,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这样可以降低读写设备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UFS命令队列提升的不仅仅是连续传输性能,还提升了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数)性能。魅族PRO 5 UFS的IOPS性能都在20000以上,要知道这个IOPS不仅远远高于一般上世代旗舰手机IOPS性能,甚至都可以接近如三星650这样的一些入门级SSD,虽然还不能同intel 750,三星SM951这样的高端SSD匹敌,但也使得手机第一次有了台式机级别的储存性能。IOPS性能的提升,使得系统在处理零碎数据时候响应速度更快,其相比连续数据传输性能,能够更为明显的改善手机如如网络浏览,搜索,App启动这样日常应用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用户体验。UFS除了性能更好,同时功耗也更低,这些特点使得其更为合适于手机这样的设备。PRO 5 UFS 2.0储存性能在Android手机里已经无敌,但iPhone 6s的存储系统却更为激进,直接上了NVME。NVME在理论上操作延迟、IOPS方面相比UFS更为先进,但对于手机而言,这些特性现在并不能展现出来,iPhone 6s的NAND存储性能也就基本和PRO 5在一个层级,并不像EMMC和UFS那样存在本质差别。续航和充电速度测试首先我们还是用电池容量(mAh)/机身近似体积(cm3)来衡量各个手机的电池容量比。虽然魅族PRO 5的屏幕尺寸提升到了5.7英寸,但其电池容量相比MX5的3150mAH并未提升,反而降低到了3050mAH,这个主意原因是三星SoC方案集成度相对联发科更低,机身需要花费更多空间存放性能部件,这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明PRO 5的结构是如何之复杂。要知道和PRO 5采用相同硬件方案的三星Galaxy S6敢于配备2550mAh的电池,而PRO 5的3050mAh也应该不用太担心。具体需不需要担心我们还是用严谨的测试来具体说明。我们依然使用PCMark For Android的Work battery life进行续航测试。这个测试项目通过网页浏览、1080P视频回放、文本编辑和照片处理四种中度负载模拟用户的日常使用。我们测试将所有测试机型屏幕亮度设置在200CD/M2(允许-偏差5),开启通话,关闭WiFi和数据浏览,在干净无后台应用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测试工作负载和用户平时手机使用情况类似,但要明显低于游戏,特别是3D游戏的负载,也低于开启3G/4G流量情况下网页/APP的负载。但我们这样的测试方法可以做到精确重复,能够保证准确反应不同手机的相对续航水平。PRO 5的续航时间为6小时15分,相比MX4 Pro略差,但我们认为这样的续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因为PRO 5的性能相比MX4 Pro提升太大,CPU提升50%以上,GPU提升100%以上,依然还是可以保持以前的续航水平已经十分难得。当然,用户在注重续航的时候,可以将性能模式改为均衡,这个时候处理器为1.8GHz A57x2+1.5GHz A53x4,性能和骁龙808类似,依然可以提供较好的性能体验,同时续航也大大加强了。从MX5开始,魅族的手机也开始支持快充技术,而PRO 5还将mCharge升级到了2.0,使用两颗TI的BQ25892双串联IC,可以支持12V/2A的输入。我们还是分别在开机和关机状态进行充电,每10分钟记录一次电池电量,来衡量各个测试机型的充电速度。得益于12V 2A这样颇为暴力的充电规格,PRO 5的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基本30分钟可以充满70%,而MX5只有60%水平,而MX4 Pro才刚充了1/3。另外我们注意到PRO 5开机充电和关机充电速度级别一致,对于充电速度并无明显影响。之前MX5关机充电虽然快,但这样的实用价值就打了一定折扣,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人会关机充电。而PRO 5用户也不用关机充电就可以达成这个速率,而不用担心漏接电话或者错过重要信息,PRO 5这样无需关机的快充才有更大的实用价值。魅族PRO 5能够达成这样高的充电速度和采用USB Type-C功不可没, USB Type-C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个方面,供电最大100W,电压电流都有加强,降低编码损耗,同时大幅提升速率,USB 2.0的速率为60MBps,USB 3.0为5GBps,而USB 3.1的Type-C则为10Gbps,这个速率虽然对外部储存设备并不必要,但其可以通过转接DisplayPort直接进行视频输出。另外一方面USB Type-C重新设计了物理结构,使得其可以任意正插反插,相比USB 2.0/3.0使用更为方便。不过也是由于这样新的物理结构,使得Type-C的线缆和以前Micro USB不兼容。以往我习惯在家里和公司各丢一套数据/充电线,而现在需要花费更多钱重新购置,如果你买带充电线,在外面想要借到USB Type-C的线缆则会更加困难。综上,USB Type-C的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更高速率,支持视频输出,更高的充电速率和正反差便利。PRO 5并不是第一款采用Type C的手机,之前乐视PRO、小米note、一加2和ZUK就已经采用Type-C接口。但目前这些已上市采用Type-C的手机对于这些特性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手机之中,仅有ZUK的Type-C是USB 3.0,可以实现高速率的优势,但ZUK还是受到了EMMC闪存性能的限制,USB 3.0的速度优势并不能充分发挥。而除了ZUK以外的所有机器(包括PRO 5在内)都没有支持USB 3.0,而仅仅是在不同程度支持快充,这其中PRO 5支持12V 2A性能最好,小米note和小米4c 9V 1.5A/1.1A其次,虽然MX5用传统的USB 2.0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性能,但至少还是在握手方面一定程度利用了Type-C的特性,而ZUK和一加2仅仅是5V 2A水平,这样水平完全没有充分利用Type-C特性,特别是一加2,既无高速率又无快充,仅仅是有正反插的便利优势。对于PRO 5而言,高速UFS 2.0配合USB 3.1 Type-C本是天作之合,但USB 3.1的Type-C要实现10Gbps的速率,需要额外芯片的支持,这样将大幅提升手机设计难度和成本,PRO 5 Type-C仅仅是物理层面的Typc-C,支持正反插,而不支持高速率,这还是颇为遗憾。 Type-C对于PRO 5而言,高性能特性并未充分发挥,仅仅获得了正反插的便利和更高的充电性能,但却失去数据线的通用性,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基带和其他在PRO 5的发布会之后,机器的配置还有一点存在悬念,就是基带,可以和Exynos 7420配合,支持CAT6的基带主要有三个可能:英飞凌的XMM7240,高通MDM9635和三星自家的Shannon 333。在拿到手机通过系统信息我们最终确认PRO 5采用的是三星自家的Shannon 333。Shannon 333可以支持CAT6 300Mbps下行和50Mbps上行速率。当然这样的提升是需要运营商支持,现在情况移动最多只能支持到100Mbps,而联通需要看各地情况。虽然现在支持CAT6并没什么鸟用,但总就有总比没有好。之前的魅族机型4G是采用的CSFB电路域回落机制,在电话打进或者打出的时候,4G网络会回落到2G,数据流量会发生中断。在同行结束后会瞬间恢复4G连接。这样的问题对于一般用户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用户在进行网络游戏的时候,有电话呼入,数据连接就会中断。Shannon 333硬件可以支持volte,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这个功能的实现还是需要软件支持,还需要时日等魅族固件后期更新兑现。还是有不少电信用户对于PRO 5不支持电信耿耿于怀,这个还是基带问题,这是因为Shannon 333仅仅支持WCDMA/TD-SCDMA,虽然支持FDD-LTE,但不能支持CDMA2000。要支持电信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只要魅族舍得花大价钱买高通的MDM9635基带就可以了,就如三星Galaxy S6的电信版或者Verizon版一样。当然,魅族舍得么?估计不会。还是那句话: 一入电信深似海,从此手机不好买。之前MX4 Pro基带是Marvell PXA1802,其使用的还是古董的40nm工艺,基带功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X4 Pro的续航表现。而这次Shannon 333则是采用的主流级的28nm HKMG工艺,虽然略差于TSMC 20nm工艺的MDM9635M,但在这方面至少不是短板。虽然前面的测试PRO 5续航时间相比MX4 Pro稍差,但是得益于基带的改进,PRO 5在两种情况的续航表现还是要好于MX4 Pro,一是在有实际使用有较多数据流量导致基带负载大的情况下,二是纯熄屏待机的情况,PRO 5一晚上待机掉电大概就3%水平,这样情况CPU的负载很轻,功耗就主要是基带的功耗。 这样两种情况28nm基带的PRO 5的续航表现要明显优于40nm基带的MX4 Pro。自我否定的Flyme OS 5在魅蓝note之前,所有的魅族手机首发全新版本固件完成度都较低,系统优化不够,小问题比较多,甚至被人戏称为Bugme,一点也不冤枉。当然这仅仅是首发几版固件的情况,一般而言在经历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固件会逐渐完善,变得堪用起来。MX4和MX4 Pro就是这样的典型,MX4生命周期很长实际不支持ART,直到Flyme OS 4.5升级Android 5.0才算好用,MX4 Pro的流畅度优化也历尽很长时间,即使如此其现在流畅度还不如魅蓝note 2。魅族Flyme团队吸取了教训,在PRO 5上首发仅仅搭载Flyme OS 4.5,而Flyme OS 5.0则会先登陆MX5,这样的策略使得PRO 5的发布更为稳健,有更长的时间从容优化PRO 5和Flyme OS 5。虽然现在PRO 5并未搭载Flyme OS 5,但这仅仅只是时间问题,PRO 5的生命周期大部分时间都会和Flyme OS 5为伍,因此PRO 5的评测不包含Flyme OS 5的部分是不完整的。因此我用MX5对Flyme OS5进行了现行体验,主要对交互和功能上做出点评。Flyme OS 5在使用上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自我否定,无论是好的地方还是差的地方都是如此。从传播正能量的角度看我们先来说好的地方。在MX3时代,Flyme OS 3的主屏的图标为4x5,而在Flyme OS4改成了4x4,这样同屏的信息容量下降了1/5,而Flyme OS 5又回归到了4x5。只所以这样变化,是因为自魅蓝note以后的机型都为屏幕更长的16:9分辨率,有足够充裕的纵向空间多布置一排图标。除了桌面图标的排列,Flyme OS 5在UI布局上密度相比4更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有明显提升,这样的改进同样值得称赞。前面部分提及的信息量提升,很大程度也得益于Flyme OS 5对Smart Bar的彻底摒除,使得屏幕有更大的可用空间。从MX4 Pro的机型开始有了mBack,其之后机型在功能上并不需要SmartBar,但在Flyme OS 4中依然留有不少SmartBar的痕迹,而在Flyme OS 5中SmartBar的痕迹被斩草除根的彻底清除了,一点情面都没留。这样的放弃,虽然略微可惜,但魅族并无Google那样平台级厂商的生态控制能力,这样决策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mBack本质上还是对传统三物理按键进行了回归。Flyme OS 4的任务管理器和浏览器的多页面管理采用的是底部上滑出现管理栏,上拖和下拖图标的管理方式,而Flyme OS 5的任务管理器和浏览器的多页面管理则是更为接近于原生的Android和Chrome,采用Flow卡片流方式,这样的方式虽然并不像之前那样上拖下拖操作那样一气呵成,但卡片给予的内容信息更多,可以查看App和页面的内容状态,并且切换动画更为流畅,这样的改进整体还是远远利大于弊。除了这样知错能改和与时共进的自我否定,还有一些个人认为是退步的自我否定:首先是放弃了侧滑菜单,侧滑菜单是大屏单手操作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在Flyme OS 5里被放弃。在设置和文件管理器里这点变化最为明显。设置里将主要功能放在主目录,而稍微零碎功能则放在次级目录,这样通常的布局显得凌乱,用户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查找,切换其他功能还需回到上级目录。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操作便利上都远远不如Flyme OS 4的侧滑分类菜单。文件管理器现在的布局和华为EUI,小米MIUI之流并无本质差别,将如图片,视频之类的文件分类直接罗列在主界面,而完整的目录呈现还需要点击操作进入二级菜单。而以前的侧滑目录不仅可以方便的管理整个文件目录结构,还是可以依据侧滑菜单快速直接访问。新的文件管理器设计相比Flyme OS 4的并没便利,而增加了更多的麻烦,同样是倒退。Flyme OS 5的退步不仅仅是操作逻辑上,还有审美品位上的。这里以系统内置的音乐App来对比分析。音乐的播放界面,Cover不再是全屏宽度,而增加了一个Cover重度模糊处理的主色调的背景,歌曲名在顶部显示,歌曲名两边还有后退按钮和功能菜单,使得歌曲名的显示位置很局促,显示不全稍长的歌名。这样的界面设计空间利用率下降,也不如之前的设计简明优雅。在M9时代,我的评测就提出希望可以在锁屏界面显示播放专辑封面,这个功能终于在Flyme OS 5上实现,但这样实现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周围大面积的空间用封面主色调的模糊处理作为背景,中间的圆形面积显示封面,这样的设计给人感觉细节不足,不够精细。这些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Cover分辨率不高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限于音应用乐,资讯、主题美化,应用商店等App的设计都有所退化,偏向主流的风格设计,这样的退化有UI设计布局方面的,也有细节处理上的,相当多的地方甚至可以看见土鳖的过渡色设计,这是与现在偏平化设计的大方向背道而驰。Flyme OS 5的设计风格改变是对魅族特色的Flyme OS 4的自我否定,虽然这样的自我否定有少部分是改掉过于坚持的偏执,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更多的自我否定则是放弃以往好不容易建立的风格而走向庸俗化,使得Flyme于其他烂大街的所谓定制OS的同质化,特色的差别正在减少,并不像Flyme OS 4和4之前那样清新和优雅。个人感觉:如果说Flyme OS 5.0是4.0,Flyme OS 4.0是5.0还更为容易让人接受。当然,这样仅仅是我这个偏Geek用户体会和思维,并不能代表大众,实际上在微博和魅族论坛,普通用户对于Flyme OS 5的好评远远多于差评,事实证明了这样的通俗化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多普通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当然这个事实证明仅仅是初步,更多还是要依靠时间和市场口碑来检验。Mback mtouch和买买买Mback在MX4 Pro得到创立,魅蓝note 2证明,PRO 5也自然得以延续。Mback的操作核心是:按下返回桌面,触摸返回,侧面上滑多任务,这样的逻辑本质上和物理的三按键并无差别,逻辑上也看似完美无缺。但这样的逻辑仅仅是在MX 4 Pro 时代正确,但在PRO 5时代却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发现还需要归功于尴尬的巧合。双11前的周末在家无聊,领了一堆优惠券,看见个产品不错,准备付款试试看可以减免多少,到付款界面,准备按mback后退的时候,就不小心指纹验证支付了……这种时候触摸mback可不会back, 要小心这样的残酷现实说明了三点:1、mBack的后退和指纹识别在逻辑上有冲突;2、指纹识别不是越快越好,有时候也会让你追悔莫及;3、这个也许就是阿里投资魅族的理由,好逼人买买买……虽然这样的经历颇为尴尬,但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PRO 5指纹识别的快速和准确。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快速和准确,也使得我更为乐意使用指纹识别。在MX4 Pro时代,笔者的指纹识别仅仅开通了支付,而没用解锁。即使是使用指纹支付,也需要保持特定的角度和时间,在体验上并谈不上愉悦,而仅仅只是可用。而在PRO 5上开启指纹解锁相信是所有人的必然选择,就如几乎所有iPhone 6/6s用户开启指纹识别一样理所当然。IMX230有192个对焦点用于相位对焦之前的MX5使用的祖传IMX220让人略微失望,相比乐视1Pro、华为荣耀7的IMX230虽然在画质上并无太大差别,但缺少了相位对焦的支持,虽然其加入激光对焦对对焦系统进行补偿,但单纯从CMOS上而言,MX5已不是最强。IMX230主要规格和IMX220很接近,但其相比IMX220增加了相位对焦功能。相位对焦在CMOS中增加了一些特殊的对焦像素,通过这些对焦像素寻找像差最小的点,使得物体某一个点不同发射光投射入镜片,通过CMOS的对焦像素成像重合来判断合焦是否完成,如果不重合,通过调整镜片距离直到他们重叠为止。在我记忆中,这样的技术最早是在nikon 1系统微单最早使用,后续如iPhone 6 Plus,Vivo X5 Pro也都有使用。激光对焦也不是魅族首创,在手机上LG G3早有使用,如果说相机,其甚至可以追溯到胶片机时代。其是通过即使激光发射和返回的时间来计算焦距。当然,现在的激光对焦并不是单纯计算距离这样简单,而是通过检测散布的激光点的相对变化判断对焦趋势,进而调整镜片距离进行峰值对焦。之前LG G3虽然是采用的古董IMX135,但是凭借激光对焦点快速对焦速度,其拍照还是备受好评。MX5虽然在传感器上无法支持相位对焦,但却通过激光对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依然是拍照表现最好的手机之一。激光对焦和相位对焦虽然都是加快对焦特殊方法,但其在应用场景和优势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同,激光对焦优势在于中近距离的追焦,而相位对焦的优势是对整个场景的快速把握,不能单纯等效。因此MX5的激光对焦仅仅是加强了中近距离对焦速度,而对一般整体远景而无帮助。而这次PRO 5就是使用的IMX230相位对焦+激光对焦的混合系统(当然,还有传统的峰值对焦用于光线不足的情况),使得PRO 5的对焦系统前所未有的强大。魅族MX4Pro样张魅族PRO 5样张当然仅仅欲速而不达是不行的,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关注画质。画质方面我们还是更多的用样张来进行解读。我们所有对比样张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为自动模式,选取相同的对焦和测光点,至少重复拍摄5张以上,选出最好的进行比较。在通常环境PRO 5相比MX4 Pro/MX5测光,白平衡还是细节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之前的IMX220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表现已经足够出色,因此我们的对比的中的在于光照较暗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得PRO 5和之前的手机产生足够区隔。选择样张中心区域的100%进行对比,PRO 5的细节明显比MX4 Pro丰富,也更为有层次感,无论是左边标牌文字,还是中间雕像和座台细节,或者是墙面石砖的结合处都是如此,MX4 Pro大理石纹理已经一团糊,PRO 5的纹理虽然不能说清晰可见,但至少可以区别。当然,手机拍照也不是锐度越高越好,锐度高往往就会增加噪点,而锐度低就感觉被涂抹,细节丢失,这个之间的平衡需要技巧。PRO 5选择的平衡点就很精准和巧妙,锐度相比MX4 Pro更高,细节更丰富,但又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噪点。魅族MX4Pro样张魅族PRO 5样张PRO 5的IMX230相比MX4 Pro的IMX220在主要规格上十分接近,甚至传感器面积还从1/2.3缩到了1/2.4,这让我一度认为这两者在画质上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仅仅是相位对焦和HDR算法的改进,但在仔细对比样张后我发现我错了,在正常照片环境,PRO 5样张的细节表现同样明显优于MX4 Pro。上面样张100%区域对比,PRO 5的各处细节(如标牌、花坛、石砖)都明显好于MX4 PRO,这样光亮环境还存在如此之大的画质差距,就不能用涂抹来解释了。拍照的强大并不仅仅取决于CMOS+光学组件的VCM镜头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我们同样不能忽略。PRO 5的Exynos 7420内置了14bit的ISP还可以提供更好画质,更高的位数更多的数据量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目前可以实现14bit ISP的仅有Exynos 7420和高通骁龙810,并且骁龙810的机型虽然在硬件上支持14bit ISP,但在软件上将这个14bit实现的骁龙810机型我实际上还没见过。更为强大的ISP不仅仅意外着更好的画质,也意味着图像处理有更大的吞吐能力,能够让后期处理和连拍性能更为强大。PRO 5可以支持20MP全分辨率25FPS的连拍,虽然MX4 Pro也将30FPS连拍作为卖点,但那是通过降低分辨率来实现的。ISP性能影响的不仅是连拍,究竟连拍功能并不常用,影响不算太大,影响更大的是快门延迟。快门延迟是按下拍照到成像完成的时间延迟,MX4 Pro在20MP的最高像素快门延迟十分明显,在中画质10MP下依然有延迟,仅仅在5MP情况下才能勉强做到无延迟。20MP的快门延迟使得抓拍十分困难,大大降低了拍照的乐趣。这样的延迟甚至都使得我用MX4 Pro的大部分时间都将像素设定到5MP,虽然得益于1/2.3的相对大底,MX4 Pro也有很不错的表现,但无疑20MP的精细度优势就没办法发挥。而现在PRO 5可以在20MP的全像素实现MX4 Pro 5MP的快门延迟,再加上对焦速度的提升,使得使用PRO 5拍照不用顾忌太多,从成为一种愉悦,而不用再在像素和画质上做任何妥协。违反广告法的PRO 5PRO 5采用的Exynos 7420在性能,功耗控制、续航表现上都要优于其他竟品,是最为优秀的SoC方案,这样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跑分上,更多的体现在体验上:魅族PRO 5相比其他采用骁龙810的竞品不仅在跑分上更高,更为关键的是14nm先进工艺使得PRO 5性能更稳定,发热更小,续航更长,再加上全新的UFS存储系统,使得PRO 5的整体性能可以轻松碾压除了三星Galaxy S6和iPhone 6s/Plus以外的所有机型。PRO 5是这么多年来魅族手机性能相比其他竟品性能优势最大的一次。在很多方面,魅族PRO 5相比其他竞品完全是代差。这个带差最为核心的优势就是三星的Exynos 7420处理器。Exynos 7420全新的64位A57架构,相比之前的A15/Krait架构要领先一代,这就如F22的F119一样,更佳的引擎性能可以使得战机推力更强,轻松实现超巡。当然,F22(Exynos 7420)并不是唯一的“四代机”,还有PKA-FA(骁龙810)这个号称次世代。但Exynos 7420采用更为先进的工艺,采用更多的复合材料(14nm FinFET),使得其机身更轻,速度更快,航程更远,隐形RCS更小。没有先进工艺的PKA-FA仅仅是披着四代机皮的三代机,而骁龙810就是手机SoC方案中的PKA-FA。此外还有一些所谓旗舰,也号称采用64位架构四代机(如华为海斯麒麟930),但却仅仅装备A53x8这样小核心组合,就如F35一样,虽然采用最新技术架构,但从定位和战力而言相比F22这样的真旗舰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并且也不一定真的便宜多少。借助Exynos 7420的战力优势,使得PRO 5可以轻松碾压其他Android旗舰(Galaxy S6系列除外),并且这样的差距完全是代差,使得其他Android手机硬件规格完全要落后PRO 5半个世代以上。外观方面,PRO 5除了太像iPhone,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屏幕部分虽然分辨率稍低,但其带来了更高性能,更流畅表现,和更长续航;IMX230+激光/相位混合对焦系统+三星14bit高速ISP+高品质的6P镜头组,也使得其拍照表现也处于顶级水平;Flyme OS也依然是最为优秀的定制Android。总上所言,魅族的PRO 5现在毫无疑问是最为优秀的Android手机。虽然PRO 5的文案收到新出台的广告法的限制,不能使用最和第一这样的词汇,但单纯从产品角度上而言,PRO 5的确对得起这些“最”和“第一”的赞美和考验。因此我们可以说PRO 5是真正的次世代旗舰。但由于新广告法,魅族却不能这样说,只能在文案里强调PRO 5 不完美,的确PRO 5的确不完美,这是必然的。但其他Android竞品更不完美。对于现在的PRO 5而言,其优势并不是在于PRO做得有多好,而是在于其他Android竞品做得更烂。魅族的PRO这样就显得比其他的Android手机更为完美。魅族今年在入门级市场彻底完成布局,魅蓝note 2和魅蓝2大获成功,使得魅族在出货量上大幅攀升,但以往魅族引以为豪的Pro级别产品却出现缺位。而PRO 5又再次补齐了魅族在高端的短板。从品牌策略上,魅族将PRO从MX品牌上分离,从而形成魅蓝、MX和PRO自低到高的三个系列。这样的品牌细分是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是MX系列的产品定位,MX3以前,MX一直都是担负魅族旗舰的定位,但在MX4的MTK方案后,MX就开始放下身价,走向中端,特别是在MX5经历同SoC方案红米note 2错位竞争之后,用户对于采用MTK方案的MX机型的心理定位进一步降低,因此魅族有必要将PRO系列同MX系列进行品牌区隔。以往MX系列价格已经做到1xxx,如果继续沿用MX品牌,不利于提高用户对于新品的价格预期,开拓PRO的全新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溢价率。其次MX4 Pro无论是从产品角度,还是商业角度都不算好产品,其甚至可以说是魅族近年来最不成功的产品,J.Wong对其不满甚至都到了认为到了需要给”老用户一个交代”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魅族试图将新的高端重新命名,以便同MX4 Pro划清干系,重新开始也不足为奇。PRO 5 这个名称对于搜索并不友好就与以上原因,魅族将新旗舰从MX系列分离,归入独立的PRO系列,这样有利于重新建议高端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溢价率。不过PRO这个系列名称我个人觉得从传播角度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首先PRO是个通用词汇,很难在用户心目中将PRO这个词汇同魅族的新品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在电商和通用搜索引擎上检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次PRO作为一个英语词汇,并不像MX那样2个字母,或者魅蓝那样有明确的中文名,使得其在阅读和传播上有更多麻烦。很有可能以后普通消费者谈论的时候,为了加强特指性或者方便读出,还是会说MX5P或者MX5 Pro。类似硬件配置的三星Galaxy S6将是PRO 5的最大敌人再来说价格策略,虽然PRO 5是最强Android手机,但2799的价格还是高于用户的心理预期。特别是在三星改变价格策略以后更是如此。现在三星Galaxy S6价格已经逼近3000,相比于此2799的魅族PRO 5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这样的价格策略使得用户对PRO 5接受度并不可能像MX和魅蓝那样高。PRO 5对于魅族而言,并不能指望其提升市场份额,而只能将其作为高端旗舰的象征,给予主流和入门级产品更多品牌支持,同时尽可能的攫取更大的市场利润。当然,这些问题和最终用户关系不大,PRO 5是你可以买到的最好Android手机,只要你有爱、信仰和情怀,略高一点的价格并不算是什么太大问题。
猜你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17pro流量玩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