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创奇迹 打一网络名

关于征集巴中“决战贫困”诗词楹联、美术、摄影作品的公告
核心提示: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征集巴中决战贫困诗词楹联、美术、摄影作品的公告
为充分展示巴中全市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精神面貌,全面反映巴中脱贫攻坚成果,营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市上下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经市委研究决定,将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巴中市决战贫困书画、摄影作品展。为全力做好本次书画、摄影作品展,经研究决定,现在全市开展决战贫困&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征集巴中&决战贫困&诗词楹联、美术、摄影作品的公告
&&& 为充分展示巴中全市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精神面貌,全面反映巴中脱贫攻坚成果,营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市上下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经市委研究决定,将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巴中市&决战贫困&书画、摄影作品展。为全力做好本次书画、摄影作品展,经研究决定,现在全市开展&决战贫困&诗词楹联、美术、摄影艺术作品征集。现就征集&决战贫困&艺术作品公告如下:
  一、征稿范围
  凡诗词楹联、美术、摄影爱好者(户籍、地域不限)均可投稿。
  二、工作程序
  (一)即日起正式启动,日作品截稿。
  (二)组织专家评审,从来稿中评选出精品力作在巴中媒体进行公布。
  三、稿件要求
  (一)征集作品必须围绕巴中市&决战贫困&主题,凸显巴中地域特色,描绘巴中百姓生活,全面展示巴中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精神面貌和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反映新农村建设、百姓吃、穿、住、行,城市变迁、道路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百姓养老保险、医疗卫生、医疗保险、上学就业、土地流转、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成果。
  (二)诗词楹联作品必须原创,均经电子文件形式投稿至指定邮箱,每人限投5首(作品可以加注,以便书法家了解作品),每位作者需附作者简介、地址(含邮编)、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
  (三)摄影作品必须原创,均经电子文件形式投稿至指定邮箱,每副照片为JPG格式,单幅作品不小于5MB,文件名请注明作者姓名、作品标题和联系方式,组照片不超过8幅,并注明200字内的文字说明。
  (四)美术作品必须原创,提交作品原件,含油画(不超过200cmX200cm)、国画(不超过240cmX200cm)、版画(不超过200cmX200cm)、水彩、水粉(不超过150cmX100cm)等艺术形式,每人限投2幅[作品背面注明作者姓名、地址(含邮编)、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美术作品一律不装裱,选中的作品统一装裱。
  四、作者待遇
  (一)入选的作品将集结成册,由市文联发给作者入选证书和创作费。
  (二)入选的诗词楹联作品将由特邀的省内外书法家和本市书法家再次创作,和入选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一道,于今年内在四川省美术馆展出。
  五、联系人
&&& 诗词楹联作品联系人:巴中市文联
&&& 联系电话:
&&& 邮箱:
&&& 美术作品联系人:巴中市美术家协会
&&& 联系电话:
&&& 邮箱:
&&& 摄影作品联系人:巴中市摄影家协会
&&& 联系电话:
&&& 邮箱:
  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政务助理”APP国内外新闻
用焦裕禄精神决战贫困――河南省兰考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发表日期: 10:02:00&&责任编辑:zp&&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范亚旭 张培奇
  50年前,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让我们知道了兰考,留在记忆中的兰考黄沙漫漫、盐碱覆盖大地。50年后,昔日让焦裕禄牵挂的土地已被一片片良田替代,贫困落后的面貌焕发新颜,原来穷得叮当响的人们开始脱贫奔小康。“日子好过了,生活幸福了,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穷人。”近日,兰考县南彰镇的贫困户宋凯光说。
  在过去50年里,兰考一直顶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河南省排名中长期倒数。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自2014年起,兰考县以政府为主导,把区域整体发展与扶贫到村到户相结合,兰考开始行动并保证2016年在全省率先脱贫。
  时隔50年,焦裕禄精神依然在鼓舞着兰考干部群众。当年战风沙、抗盐碱的劲头因扶贫开发又一次在兰考大地上战鼓擂响:干部进村精准对接扶贫,把企业引进来、开到村,打造产业富民,齐心协力解决贫困户发展最现实的问题。“去年,全县脱贫人口4.7万人,加上2014年脱贫2.5万人,累计脱贫7.2万人,完成总目标的91%,剩余7400多贫困人口,今年将彻底甩掉贫困帽子,到2020年兰考将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说。
  贫困村来了驻村扶贫“精英队”
  ――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核心问题,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为实现扶贫精准化、管理精细化,从2014年起,兰考县逐步建立了脱贫工作印证机制,加大县直和乡镇干部扶贫力度,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乡镇,科级干部当队长、科级后备干部当队员的驻村帮扶机制。从县乡两级选派345名优秀干部,调整充实11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到全县115个贫困村,实现对全县贫困村的全覆盖。
  兰考县委办公室张升奇是选派驻村的345名干部之一。2015年1月初他来到了位于河南、山东交界的南彰镇宋庄村,成为这儿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过去宋庄村由于交通闭塞、思想落后,是兰考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张升奇驻村后,通过走访调查,很快摸清了村内社情民意。“宋庄村下辖宋庄、鲁寺、胡桥三个自然村,2013年村中原有贫困户213户、621人,2014年脱贫47户、168人,2015年通过产业支持、定点帮扶等方式让160户、438人脱贫,对每个贫困户我们都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规划。”村子里脱贫的情况张升奇了如指掌。
  2014年,村民胡登云因母亲生病,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一次陷入贫困。张升奇了解情况后,发现他家有养牛的经验,就找到胡登云,希望他重新把养殖搞起来发家致富。“钱从哪里来,一头牛犊都五六千元,想养也没钱投入。”胡登云说出了最现实的问题。知道他的难处后,张升奇在各方协调下,为其从银行低息贷款16万元,支持他发展养牛。“真是县里派来给我们贫困户引路发家的好书记,有了资金,一年净挣四五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胡登云收到贷款后,才相信贫困户也能从银行贷出款的事实。
  在兰考农村,许多村民反映,自从扶贫工作队来后,路通了,出行运输方便了,村庄整洁了,学到了致富技术,打工也有地儿去了,奔小康更有希望了……宋庄村民苏来师说,上面派来的扶贫“精英队”真中,让村里改掉许多“歪风邪气”,仅红白事禁止大操大办每件就能省1万多元。
  在兰考,驻村工作队进村后还积极配合村“两委”建立完善《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扶贫手册》等,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再识别,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平台”。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分类细化致贫原因,扶贫做到“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为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
  在城关乡何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青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定了村里有29户贫困户。“我们用县里分配到村的10万元到户增收资金,帮扶这29户加入村里的种养合作社,扶持11户种油桃、14户种梨、4户养肉鸭,在合作社带动下,80多名贫困群众在此干活挣钱,去年每户还分到3000多元的红利。”李青介绍。
  兰考县扶贫办主任黄海龙说,这种“队员当代表,单位是后盾,一把手负总责,不脱贫、不脱钩”的驻村帮扶工作制度,能够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扶贫干部沉下去,才敢于担当;真正实干了,扶贫开发才精准。正是这样,兰考扶贫工作才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发展。
  产业支撑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兰考县扶贫的棘手之事是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让项目快确定、资金快拨付、效益快发挥、群众快受益
  扶贫过程中,扶贫开发项目往往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兰考县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杨志海介绍,他们及时确立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贫困户需求走,贫困户跟着致富带头人和龙头企业走”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市场、农户、科技、金融“五轮”驱动,大力引进、培育、壮大扶贫产业。
  在仪封乡毛古村,五农好食品有限公司新厂工地上正热火朝天施工。作为兰考一家以农副产品种植、研发、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公司,五农好食品从这里走向国内外。“等到完工后能为村里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公司下属的合作社能带动3000多农户发展辣椒、葵花籽、小杂粮等种植,面积能达2-3万亩,亩均收3000元以上。”五农好公司董事长李俊立说。
  毛古村贫困户岳明玉在五农好公司负责厂区内花卉苗木种植管理工作。今年65岁的老岳,原本在家闲着靠领贫困补助和女儿资助过活,有了这份工作后他喜上眉梢。“在这儿工作不累,一天8个小时能挣60块钱,我和老伴的基本生活就有保证了。”
  杨志海介绍,目前,兰考还发放到户增收资金1049.6万元,带动2230户贫困户发展科学可持续的种养产业,带动贫困户数比往年翻倍还要多;全县肉鸭养殖基础设施配套资金600万元下拨到乡镇,使10个乡镇的20个肉鸭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及时配套,至少提前20天投产。
  在兰考县,禾丰牧业通过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计划联合村民建1000座鸭棚,发展富民产业。“每座鸭棚8万元投资中,财政补助2万元,银行贷款5万元,贫困户仅出资1万元。每棚养鸭5000只,全年5-6茬,年收益5-6万元,全部建好能使1000个贫困户约4000人稳定脱贫。”禾丰牧业总经理温春雨介绍,目前已建成鸭棚560座,直接带动2600人增收脱贫。
  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兰考县还鼓励发展投资小、风险小、效益高的小杂果种植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引进了乐农集团、包公食品、大宋农业等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带动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27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多人。各类扶贫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兰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了有源之水。
  金融扶贫激发创业者干劲
  ――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将财政与金融资金有机结合,让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发展致富产业,没有钱是不行的。杨志海介绍,兰考探索了“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即财政拿出100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银行按10倍放大,给企业贷款,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拿出贷款额的10%作为扶贫基金,交乡镇政府用于扶持贫困户。
  “正是在‘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的鼎力支持下五农好才能逐渐发展壮大,新厂才能顺利选址,并扩建97亩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李俊立高兴地说。
  “为支持兰考脱贫事业,我们积极为符合扶贫贴息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贷款,截至去年底,已经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09万元,支持118个贫困户创业致富。”邮政银行兰考分行副行长张昂昂说。
  在爪营乡栗西村,记者见到贫困户岳朝礼,他在邮储银行支持下发展养鸡和养猪,如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去年从邮政得到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养了4000多只蛋鸡和30多头生猪,正好遇到了好行情,稳稳地赚了一笔。”言语间岳朝礼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
  农行兰考分行副行长牛贯坤介绍,截至目前,农银已为92户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3笔,金额3310万元,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这些企业直接吸纳520名贫困人口就业,自愿捐赠扶贫基金331万元,精准帮扶贫困人数达1000余人。
  2016年起,兰考县还出台了新的扶贫政策。兰考县县长蔡松涛介绍,其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财政出资1145万元,按每个贫困村5万元,非贫困村2万元的额度实施到户增收项目,支持贫困户继续发展产业;其二创建示范园、创业园:财政出资1000万元支持晚桃、晚葡萄、晚梨为主的示范园、创业园,100亩以上能带动脱贫户就业、入股、分红的园区,每亩补助1000元;其三为整县扶贫上“保险”:政府投入千万元保费资金,撬动40多亿元保险保障金,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提供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风险保障等。
  “目前,全县还有7400多名贫困群众无法通过帮扶来解决脱贫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政策兜底的措施,通过民政救济的手段,帮助这些贫困户实现脱贫。兜好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众的民生底线,做到脱贫‘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今年让全县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让全县百姓的日子早日都过好。”王新军说。
没有相关新闻“三种方法”决战贫困村“脱帽”
张家界在线 
日 19:08:44
  有个木桶定律,说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木桶,那么它最大的&短板&就在农村贫困地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短板&,就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精准扶贫中注重运用三种工作模式。
  &解剖麻雀&式扶贫。要督促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户现状,深入排查突出问题,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梳理归类,仔细剖析,真正查找出致贫的问题症结和根源;要根据查找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帮扶措施,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类确立扶贫、脱贫方案,明确帮扶完成时限。
  &联姻助转&式扶贫。要实施干部与贫困户&联姻助转&,整合部门、机关、企业资源和相关政策资源优势,帮助扶贫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实施&贫&与&富&的&联姻助转&,采取农村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的形式,通过&带、 引&和&学、赶&等途径,促进扶贫工作转化升级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典型引路&式扶贫。要注重发现扶贫先进人物,深入挖掘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表彰激励、号召学习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看齐;要分领域培育扶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挖掘提炼和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标杆,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扩大扶贫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和比例。
[作者:吉戈莫子洛]
[编辑:田慈孝]
[来源:张家界评论]
·····
·····
······
12月19日,在武侯区一家科技网络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致电华西都市报告诉记者,前天吃完外卖后,一晚上拉肚子四次,被诊断为急性肠炎。他根据网上地址却找不到这家店,更别谈营业执照了。
········
范冰冰以一件名为“紫金城”的红毯造型被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票选为2015十佳红毯造型。
········
············当前的位置:
五峰举全县之力激情决战贫困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属国家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发展试验区、“616”工程重点县、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是全省全市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3万户、6.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4.19%,在全省县市区中排第9位,在全省片区中排第8位,在武陵山片区中排第4位,在宜昌市排第2位。
  与此同时,我们拥有“中央亲切关怀、省级特殊支持、全市举力帮扶、武汉对口支援、客商投资兴业、全县人民艰苦奋斗” 六大发展动力和省委常委黄楚平书记和省政府曹广晶副省长两位省领导联系帮扶的重大政治机遇,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李鸿忠书记、黄楚平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县之力,以超常举措、过硬办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决战决胜大仗。
  一、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布局
  当前,五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任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面貌根本改善、新县城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五峰民族工业园发展步入正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全国上下激情决战贫困的新形势下,五峰作为全省全市扶贫攻坚主战场,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扶贫攻坚、精准脱贫作为全县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重心向扶贫开发工作转移、力量向扶贫开发工作集中、资源向扶贫开发工作倾斜,坚持“四线” 全局、精准发力,全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㈠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是工作主线。
  坚持把大力弘扬“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开放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担当精神三种精神,牢固树立“加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利用自然禀赋特色发展、重视环境承载优化发展、拓展开发空间创新发展”的四种理念,强力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富民稳县”五大战略贯穿于全县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攻坚战始终,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精神区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富民与强县有机统一。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当做最大政治任务、中心任务来部署和推动,建立军事化管理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扶贫责任,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确保五峰扶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县长任指挥长的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分管副县长、组织部长、发改局长、财政局长分别担任司令部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装备部部长、后勤部部长。以乡镇为“战区”,以行政村为“作战单元”,全面落实县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和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制,八个乡镇都由1名县委常委联系、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县级领导联系,对所有行政村实行“第一书记”派驻全覆盖,1808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分别联系1—5个贫困户,做到县委常委包乡、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和脱贫项目清单。强化扶贫工作队的跟踪管理,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第一时间起草制订《关于全面打赢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资金整合机制等1+N支撑体系,为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㈡开发保障“户脱贫”是工作底线。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在靶向瞄准、分类施策、有的放矢上下功夫,确保工作实效。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要求,切实加大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全面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强贫困户社会兜底保障,做到医疗卫生、助学扶智、低保五保救助、养老与就业保障全覆盖。到2018年,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符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条例的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相应纳入供养保障范围,保障水平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安居难、养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失一隅、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
  ㈢强基固本“村出列”是工作基线。
  坚持将扶贫开发与强基固本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经纪人等市场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和带动贫困人口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到2018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含当年返贫人口),村集体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整村脱贫。
  ㈣建成小康“县摘帽”是工作标线。
  坚持扶贫开发与加快发展同步推进,突出城镇建设、工业突破、交通改善、旅游开发四大支撑,抓关键、破难题,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格局重构,切实做到扶贫攻坚与富民强县相统一,确保五峰同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到2018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顺利实现“县摘帽”目标。
  二、扶贫攻坚精准脱贫主要做法
  ㈠“六看一算”锁对象。
  8月11日全县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动员大会后,县委、县政府组织3000余名县乡村组干部进村入户,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对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信息进行全面核查。核查工作始终突出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划分类别、精准制定措施三大关键,坚持以“真贫真穷”为标准,以“五个一批”为指向,以群众公认无异议为检验尺子,迅速行动,全面铺开,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准。8月7日至9日,13名县级领导、8个乡镇党委书记、“五个一批”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80余人,到牛庄乡松木坪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活动。按照“家家到户户落”的要求,与农民同吃同住,进行问卷调查和收入测算,走访了全村167户630人。调研结束后,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形成了松木坪村扶贫攻坚调研报告和“五个一批”专题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根据调研活动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着眼于可推广、可复制,经认真研究形成了以“六看一算” 六步工作法为核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工作方案。一是察看。即做到六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人有没有长期卧病床,六看收入来源有没有保障。二是对照。即按照“六优先”、“五不准”对优先纳入对象和不予纳入对象进行判别。六优先:五保低保家庭优先、重大疾病(包括智障)患者家庭优先、残疾人家庭优先、D级危房户家庭优先、重灾户家庭优先、有高中和大学生家庭优先;五不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和退休干部职工家庭不准、轿车家庭不准、老板家庭不准、“洋楼”家庭不准、赌博家庭不准。对于同时符合“六优先”和“五不准”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据实审定,报县扶贫办备案。三是计算。即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进行建档立卡数据核查。四是审定。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分类。即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本着实事求是、可以交叉的原则,必须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核查确认,一一对号入座。六是调整。即按照“怎么进就怎么出”的程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该进则进,该出则出。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分别确定一个村进行试点,进一步完善措施和办法,总结经验,全面推开核查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精准识别贫困户,全县将核查面扩大到省级分配控制数的1.2倍进行调查走访,以2014年建档立卡在册人数6.32万人为基数,全县走访核查人数达到7.58万人以上。为保证核查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专门预算50多万元工作经费补助到乡镇和村。经过全县上下一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建档立卡核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数据录入和汇总。
  2.原因清。为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做到因户施策、靶向“治疗”,我们结合五峰实际将致贫原因分成因病、因残、因学、因智、因老、因水、因地、因路、因技能、因资金、因劳力等11类。整个核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逐户分析原因并一一在调查问卷中进行标识。
  3.方向明。为准确把握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我们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本着实事求是、可以交叉享受政策的原则,按照“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助学扶智脱贫一批)进行了核查确认,一一对号入座。
  ㈡主攻“四业”促发展。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好用活“1+3”品牌,着力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四业”培育工程,为脱贫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1.立足特色发展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思路,选准茶叶、蔬菜、五倍子、花卉苗木、中药材、魔芋、核桃和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增收。全面推广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模式,建立“1+N”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多个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壮大、农户受益的“三赢”效应。扶持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带动群众致富。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景区当龙头企业来看待,把基地当景点来打造,把农特产品当旅游商品来培育,突出特色、丰富内涵、注重体验、记住乡愁。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花木园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游产品,带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
  2.搭建平台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新县城和民族工业园之于五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作用,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为贫困人口充分就业提供平台支持。引导五峰本土企业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鼓励具有职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让贫困户拥有一份稳定的打工收入。统筹人社、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的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资源,加大“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就近就地培训,对贫困户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提供免费的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3.营造环境推动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在民族工业园、新县城建立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财政、税收、信贷、保险、人才和创业服务平台等全方位的支持。引导贫困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提供技能培训等综合措施,实现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发展。吸引五峰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创办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稳定增收。建立与扶持政策挂钩的带动增收责任机制,对带动贫困户创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给予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激励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致富。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完成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以上。全面建立风险金和保险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实行“5万元以内、三年期、无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信贷,力争全县扶贫小额信贷规模达到1亿元,推动贫困户走向市场,实现长期脱贫、根本脱贫、可持续脱贫。
  4.强化扶持增厚家业。打造好“10·17”扶贫日等公益品牌,大力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先进典型,促进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户聚集。整合扶贫济困资源,拓宽社会救助渠道,为特困群体提供尊严化、公平化的援助,切实做到特殊困难群体“九有”,即有饭吃、有衣穿、有肉吃、有棉被、有电用、有电视、有安全住房、有基本治病保障、有常年联系干部。
  ㈢实施“四保”兜底线。
  坚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构建更加和谐、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对低保五保家庭、学生家庭、大病患者家庭和危房户家庭实施“四保”兜底工程,守住贫困户保障底线。
  1.低保兜底“保低”。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制度,按照“定线、提标、叠加、扩面”要求,根据五峰实际将农村低保线确定为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将低保标准提高到3000元左右,对低保中的特困户叠加使用临时救助等政策,将保障面扩大到全县农村人口的5%左右,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和五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低保户、五保户救助公益微信、微博等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相关救助需求信息,引导社会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扶持。多渠道筹资,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基金,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特困群体扶贫救助。
  2.医疗救助“保医”。进一步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投入力度,启动县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集中收治精神病患者。加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统筹民政、卫生等部门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确保在册贫困户每年承担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切实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
  3.助学扶智“保学”。加强贫困村学校的改造工作,合理布局教学点,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均衡配置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提高贫困村学校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化。整合教育、团委、扶贫、民政、工会、民宗等部门的教育资助资金,出台统一的资助办法,对贫困户子女就读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拟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进行补助,直至学业完成,确保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学。
  4.搬迁改造“保房”。继续实施危房改造,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危房改造资金精准用于贫困户,全面消除D级危房,完成C级危房改造。整合发改、住建、扶贫、民政、民宗等部门资金,将扶贫搬迁补助资金提高到户均2万元以上,加大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减轻搬迁户负担。探索实施“特困户下山,贫困户进城,劳力户入园”的扶贫搬迁模式,全面推行“产业带动型、技能致富型、城镇就业型、美丽乡村型、生活保障型”五种后扶模式,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㈣强化“四基”固根本。
  坚持将扶贫开发与强基固本有机结合,着力于解除基础设施落后对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面开展“四基”驱动工程,激活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1.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深入推进贫困村断头路、循环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居民出行和生产条件。持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分期分批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充分保证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安全、稳定。不断加快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建设步伐,实现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2.丰富基本活动。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农户”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乡土德育工程,支持广大村民开展自发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大力实施演出进农村、图书送农村、电影下农村“三到村”活动,深入开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传承与发展。
  3.强化基层治理。充分运用农村网格化管理平台,适时、动态、有效地开展农村社会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切实规范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行为。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全面加强党务、村务和财务“三务公开”,将村级政务“晒”在阳光下,“亮”在民心中,真正让广大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4.建强基层组织。全面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着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体制,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力度。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把农村党员“一小时活动圈”做实,更好地为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筹集资金通过购买经营性资产、土地流转等方法探索有效模式和办法,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㈤活用“四力”建小康。
  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切实发挥政策、市场、社会和人民群众在扶贫攻坚、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推动一切要素、资源向扶贫开发聚集,形成齐心协力、共建小康的生动局面。
  1.善用政策之力。精心编制全县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规划和交通、水利等专项扶贫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性和约束性。建立县级资金整合平台,切实加大部门资金整合力度,避免各自为政,打破“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局面。创新干部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扶思路、扶产业、扶技能、扶资金”工作法,在精准施策、靶向瞄准、有的放矢上下功夫,着力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
  2.巧借市场之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紧盯市场动向开展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政策、资金、项目向城镇、向园区集聚。积极探索实施PPP融资模式,打通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通道。引进兴发集团加大旅游扶贫力度,投资8亿元进行生态开发式移民搬迁,着力将后河、百溪河、白溢寨、白鹿石林打造成为“国字号”招牌。以政府融资平台为承贷主体,通过农发行贷款8亿元,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探索资产资本化融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等形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红利收入。
  3.凝聚社会之力。组织100家国有及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扶贫机制。强化享受国家产业项目资金扶持、金融贷款贴息支持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实行“黑名单”制,建立与贫困户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4.激发人民之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扶贫攻坚、精准脱贫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同贫困户“打成一片”,切实改变“主动扶贫、被动接受”的局面。大力加强脱贫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精准脱贫,防止少部分贫困群众滋生“等靠要”的思想,真正实现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战贫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