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星note10微距5有没微距拍摄?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华为?Mate S/三星Note5评测 ‘超越三星剑指苹果
  负责人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将会在高端手机方面超越和。华为的最新旗舰手机Mate S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虽然三星近来手机销量不佳,但是作为安卓阵营老大仍然有雄厚的实力。华为能否超越三星,先看华为Mate S对比 5评测。
  本文主要从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外观以及拍照两方面来进行评测:
 不输苹果的做工工艺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对华为之前产品的外观设计做了一个总结,他认为之前的产品风格太刚硬,虽然迎合了男性用户的喜好,但不免缺乏对女性消费者的吸引。所以Mate S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和艺术元素,设计语言上也更多的采用弧形曲线,希望以柔和之美加强对女性消费者的吸引力。
  Mate S的正面在延续Mate系列超大屏占比以及窄边框设计的同时,还融入了2.5D屏幕,屏幕和中框之间圆滑的过渡,除了加强握持手感之外,还带来更好的视觉表现力,按照官方的形容就是 “屏幕犹如一弯盈盈欲坠充满张力的水面”。
  2.5D屏幕
  Mate S配备5.5英寸1080P全高清屏幕,只是在屏幕材质上放弃了 in-cell屏幕,转而采用AMOLED屏幕,想来应该是出于控制机身厚度以及能耗方面的考虑。这块儿屏幕的素质表现不错,只是对于用惯了IPS in-cell屏幕华为老用户来说,可能会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毕竟AMOLED屏幕的色彩比较艳丽。
  遗憾的是,本次拿到的臻享版并不支持Force Touch屏幕按压技术,只能等待后续拿到臻逸版才能体验了。
  我觉得Mate S使用的一体式金属机身在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细腻的喷砂工艺让后盖少了一些金属材质冰冷的,多了一些陶瓷般爽滑细腻的手感。
-------------------------------分页栏-------------------------------
  一体式金属机身做工一流
  纳米注塑工艺的采用,让后盖的金属部分可以同天线部分无缝结合,同时在色彩上也趋于一致,不会出现“白带”、“黑带”那样不统一的元素。
  在后盖设计上,Mate S还加入一个优雅的弧度,这种设计除了让手机握起来更舒适之外,还能够改善超薄机身与电池容量的矛盾,因为Mate S采用了层叠式的阶梯电池,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机身内部空间,电池容量达到2700mAh。
  舒适的弧度
-------------------------------分页栏-------------------------------
  虽然侧面最薄处仅有2.65mm,但这没有影响华为对于完追求,侧面的按键以及槽这些细节设计,Mate S的处理也很漂亮。我认为在外观工艺方面,Mate S绝对有实力叫板苹果和三星。
 细节处理很赞 支持双卡双待 
  SIM卡采用一体式设计,同时也融入方便的“与或”理念,其中的一个SIM卡槽可以兼容nano SIM卡或者Micro SD卡,给了用户更多的方便。
  三星此前一直被吐槽的就是万年的塑料机身,其实跟HTC的三下巴一样,都是十分让用户所反感的。但三星家大业大怎能允许自己的产品落于人后,也就有了新的设计师,也就有了全新材质的手机,只是为了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吧。
  三星Note5拥有5.7英寸2K分辨率屏幕,像素密度为518PPI。超窄边框的设计,更易于单手握持。
  三星Note5拥有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顶部还包括光线感应以及距离感应。
  三星Note5的Home键支持,左右两侧的按键分别是多任务按键以及返回键。
  三星Note5开机键位于机身右侧,按下后会有很明显的反馈。  三星Note5机身左侧的音量键。
  三星Note5触控笔按下后会自动弹出,触控笔的质感要更好。
-------------------------------分页栏-------------------------------
 三星Note5顶部左侧设有SIM卡卡槽,支持双卡双待全网通。 三星Note5背部采用3D玻璃材质,被金属边框包裹,金属边框与玻璃间的过度又打磨的比较圆润,所以并没有硌手的感觉,还多了些许丝滑.
  三星Note5采用16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配备有闪光灯,在闪光灯下方的是心律检测设备,把手机按在上面,就可以检测你的心律了。
  三星Note5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一根触控笔,设计十分讨巧,按压之后便可自动弹出,并且系统会自动识别触控笔模式操作。
  三星GalaxyNote5采用双玻璃材质,金属边框,并且背部采用3D玻璃材质,其实国产手机之中已经有这样的设计,那就是小米。也有小伙伴说拿着Note5的手感感觉跟小米Note手感是一样的,但仔细感受一下,二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个人感觉手感的细节还是Note5更好一些,尤其边框的部分比较柔滑,不会硌手。但正面可能小米Note更胜一筹,因小米Note正面采用的是2.5D玻璃,三星Note5正面并没有采用2.5D玻璃,而是采用金属边框做包裹,稍微有一些遗憾不够圆润,但好在手感还不错。
 底大一级压死人,单反相机的硬性素质自然是手机无法比拟的,但自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心着那么一台“累赘”,能够随意插在裤兜里的手机在这是就体现出了足够的优势。人们总是希望一款手机,尤其是一款旗舰手机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拍照需求。
  各大手机厂商自然是深知这一点,都在不停的升级,强调旗下机型的成像效果。手机在这方面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安卓旗舰之名绝对名至实归。而华为手机作为国内少数深耕高端并收获颇丰的厂商,今年更是拿出了Mate S这样一款高端机型。那么,但论成像素质,它与旗舰标杆Note5比起来如何呢?
-------------------------------分页栏-------------------------------
  首先先来明确一下两款手机的摄像头配置。Mate S采用IMX 278传感器,像素值为1300万,最主要的特质在于其RGBW排列;同时,Mate S采用了光学防抖镜组,覆盖蓝宝石保护玻璃;三星Galaxy Note 5方面,目前尚不清楚,但应该还是与S6一致,是分别来自索尼的IMX240 1600万像素以及来自三星自有的具备ISOCELL技术的1600万像素CMOS,主要特质在于相位对焦技术。
  RGBW排列
  Mate S采用的IMX 278采用RGBW排列,RGBW与RGB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传感器之前的滤波阵列是不一样的。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RGB三色排列,RGBW其中的“W”,是白色区域,没有滤光片的,光的输入量就是其他区域的3-4倍(不要忘了UV),这显著提高了像素点在低光照下的进光量,随之提高了暗光下的白平衡准确度和噪点控制。
  Note 5采用的相位对焦技术自不用提,超快,甚至媲美的对焦速度让三星家的旗舰机型在拍照体验上超过了多数安卓手机。在这方面,华为Mate S尚未可及。作为唯二的,能够将相位对焦技术真正使用起来的厂商,三星Note 5的对焦速度是安卓手机中的另外一个段位,目前看来,还不是其他各家能够追的上的。
  简单了解两款摄像头的硬件,接下来了解一下Mate S与Note 5的拍照“软实力”。同样是双击触发,息屏双击音量减键可以实现Mate S的秒拍:直接在息屏状态下完成拍摄,随后显示照片。就笔者的实际体验而言,这一功能并不是特别好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想要掏出手机拍照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时间来通过屏幕,也就是取景框来稍稍预览一下,顺便构个图什么的。这样完全的盲拍,价值不是很大。
  双击HOME键直接调取相机
  Note5在双击HOME键之后会直接调取相机应用,只对焦,不拍照。快门最终还是交予用户去按下,在两款手机的相机启动速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Note5拥有快速启动相机这一点,在急需相机的时候实际上比对焦速度更为重要。
  Note5/Mate S拍照界面
  Note5/Mate S滤镜界面
  三星Galaxy Note5的拍照界面默认是满屏取景的,1600万像素的取景比例为16:9,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喜欢的一种画幅比例。拍照界面的所有功能按钮都非常的清晰明了,用户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模式或是功能。不过滤镜的位置却是不那么顺手,没有放在右手容易触及的地方。华为Mate S的拍照界面同样是非常简洁的风格,不同之处在于1300万像素的相片比例为4:3,两种比例各有优劣,这一点并不能成为一个区别好坏的要素。
  Note5/Mate S相机功能
  Note5/Mate S手动模式
  两款手机的相机功能保持了目前业内的比较常见的一些玩法,像是先拍照后对焦,全景拍摄等等都收纳其中,当然了,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最常用的可能是手动模式。在这方面,Note5终于实现了快门可调节,两款手机的手动模式下,除光圈之外的常见摄影参数均可调节。
-------------------------------分页栏-------------------------------
 好了,软硬件的基本信息get。接下来正式进入节奏。
  以下样张分析中,上方4:3比例的是华为Mate S拍摄,下方16:9比例的是三星Galaxy Note5拍摄。
  首先色彩方面,两款手机都相对克制的控制了饱和度,整体风格较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Mate S在侦测到大片蓝色,也就是蓝天时,会将蓝色的饱和度拔高,于是就造成了本文中出现蓝天样张的情况。Note5则是在会在绿色上添加一些饱和度,倒是不如Mate S对蓝色那么凶残。
-------------------------------分页栏-------------------------------
 然而在色彩的表达上,Note5还是稍占优势。在面对类似上图中洋红色的物体时,Mate S还是会显得过饱和,层次感不足。
  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在环境光照充足的情况下,Note5会非常淡定的保持高曝光策略,似乎完全没有在意高光部分是否会过曝。华为Mate S这时就会表现的相对保守,偶有出现上面欠曝的情况。手动选择测光点后表现会更好。
  微距方面,Note5 F/1.9的光圈效果的确非常显著,在最近对焦距离一致的情况下,Note5的背景虚化更加明显,很有有些“如奶般化开”的感觉;Mate S的效果同样很好,但是比较之下显得差了那么点意思。
  Note5的这一块cmos的动态范围绝对称得上是感人,甚至给了笔者一种“哎?难道开了HDR”的感觉。如上图所示,注意右侧树丛的暗部细节,Note5的枝桠清晰可见,而两款手机样张中,整体亮度在同一基准上。
  左:Mate S 右:Note5
  细节方面,锐化策略到位而且像素值有优势的Note5表现优异,明显强于Mate S,一眼可见。这样的差距在暗光下依然有着很明显的表现,后文中的暗光部分会有提及。
  白平衡方面,两款手机都是倾向于肉眼所见的颜色,并没有强行掰正白色。些微区别在于华为Mate S更偏冷色调一些。
-------------------------------分页栏-------------------------------
  接下来是光线环境很是苛刻的夜景环节。
  夜景拍摄,Note 5的曝光较为激进,笔者推测会与测光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这样一来,Note5的样张看起来就要比Mate S的更出彩一些。不过高显然会带来噪点问题,所幸暗部噪点表现的并不明显,不过通透度上显示是要比Mate S差了一些。另外防眩光方面,Mate S要更好一些。
  Mate S身上,华为手机色彩常会有偏红的问题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得到完美的解决,然而弱光下问题再次出现,说起来还是比较明显的。
  前面说到三星Note5倾向于较高的曝光值,但是到了严苛的弱光环境时,轻松将快门速度降到1/4s的Mate S在画面亮度上就会占到相当的便宜。当然了,实际上在这样的环境中拍摄的可能性不高,我们只是来校验一下两款手机的极限状态究竟会是怎样。
  通常来讲,Note5的iso会控制在1000以内,即使是在上图那样的弱光下,依然是1/7s快门+1000iso的搭配;偶尔会出现稍高于iso)的情况,非常少见。Mate S同样是iso停到1000是极限,其他交给快门速度来完成的节奏。与生靠拔高iso来提高画面亮度的多数手机相比,这款手机的选择非常实在,画面的纯净度都有相当的保证。
  左:Mate S 右:Note5
  若要分个高低的话,Note 5还是更占优势,像素值更大的Note5在成像锐化方面显得非常有自信,相同的iso下,Note5的样张显然保有更多细节。噪点方面,华为Mate S与Note5打个平手,噪点的表现形式不太相同,Mate S表现为细密的白色噪点,Note 5则是暗色的块状。
  总的说来,成像方面Mate S与Note5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揪住细节不放的情况下。Mate S的成像表现相比此前的华为手机实际上再次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面对安卓阵营的头把交椅,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关文章:
新经济、新业态环境下,数据量呈…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扫码下载App一键签到 升级加速
小米手机随手拍「日赛」汇总&导航
小米手机随手拍「周赛」汇总&导航
小米手机摄影达人
【小米Note】通过微距体验小米Note的拍照功能
扫一扫!手机看帖更爽
【拍摄手机】小米Note【拍摄软件】MIUI自带相机【后期处理】美图秀秀【拍摄对象】一只长度只有1CM的小家伙& & & & & & 用惯了三星手机拍照,刚刚用了小米,还是有很多的不习惯,还好,正在慢慢适应。今天借着我早晨拍的微距,谈谈对小米手机拍照的感受。1、小米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设计人性化,这一点也体现在拍照功能上,比如在屏保的状态下,直接在屏幕上向左滑动,就可以直接进入拍照模式,看是微小的一点,对手机拍照来讲,却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和快捷,了不起的小米。2、小米自带的相机具备了常用手机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起来较为习惯,不同的是它把曝光值的调整放在了对准点上(一开始怎么都找不到),当你对着物体准备对焦时,用手轻点想要对焦的点,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带刻度的圆圈儿, 就像旋转的环一样,你用手轻轻的,在屏幕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滑动,曝光值就会增加或减弱,非常形象,缺点是这样的滑动,有时系统会误认为这是向左或向右,或向上向下的滑动,从而影响操作。3、整体上,感觉小米自带的相机的默认设置,拍出来的照片对比度和锐度都不是太好,不过还好,在设置里面可以调整,我也正在尝试之中。& & & & & & 下面是今天早晨,在露台上看到一只小小的昆虫,长度只有一厘米左右,我用最大的数码变焦,近距离拍照的,看起来效果还可以。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本帖
doujunxin 发表于
12:54:37水平很高。。。。。。。。。。。呵呵 ,谢谢夸奖。
水平很高。。。。。。。。。。。
耶茄子 发表于
15:53:39支持一个谢谢,谢谢点评哦。
跑酷熊猫 发表于
14:27:11好大的苍蝇呵呵 ,苍蝇不这么黄吧,可能是果蝇,呵呵&
好大的苍蝇
ML-MI 发表于
12:24:54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您的点评。
中小米粉 发表于
11:55:29如果不修,直接发原图来看看效果手机拍的,挑两张修一下发上来,只保留了这两张,其它直接就删了。修图只用美图秀秀智能美化做了一下,其实没变。其实变化不太大,只是重点挑了清楚的,也虚了一些。
三哥641 发表于
11:46:36效果很好!!!!!!!!!!!!!谢谢您的点评!
万米无云 发表于
07:38:28数码变焦拍出来的在手机上看着还行,电脑上就没法看了手机拍微距、夜景等,在电脑上看,一定是没法看,这个确实是硬伤,什么手机都一样了。
蛀牙子 发表于
07:34:12加油个                谢谢您的点评!
超級米兔 发表于
00:44:29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您的点评!
小米椒很辣 发表于
21:55:26静静的待在那让你拍实在不易。呵呵 ,大概是秋天了,它也不想动,呵呵 。谢谢您的点评!
本木雄鹰 发表于
19:56:46难得哟                     谢谢您的点评!
蛀牙子 发表于
19:49:38这个效果很好      不错                谢谢您的点评!
谢谢楼主分享
·来自移动端
如果不修,直接发原图来看看效果
效果很好!!!!!!!!!!!!!
数码变焦拍出来的在手机上看着还行,电脑上就没法看了
加油个                
京ICP证110507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note10微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