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将实行2017年新政策一妻二夫夫政策?真有这事吗?简直不可思议。

拒绝访问 | tc.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tc.)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c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美国34岁女一妻二夫 三人竟同睡好和谐  2006年,在两人同居6年后,约翰催促马洁雅找一个新情人。没过几个星期,洁雅就和44岁的家具设计师伊恩 弗格森(Ian Ferguson)坠入爱河。他们在一个舞蹈培训班上相识。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一34岁女一妻二夫三人同睡一张床!到底肿么回事?夫妻双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荒唐事情呢?据悉,34岁女一妻二夫三人同睡一张床已经生活了6年了。 这特殊家庭还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加州34岁的性学家马洁雅(Jaiya Ma)因特殊的家庭而备受人们关注,在她的家庭中,只有一位妻子,却拥有两位丈夫——分别是49岁约翰 哈诺尔(Jon Hanauer)、45岁的伊恩 弗格森(Ian Ferguson)。这个特殊的家庭中,还有共同属于他们的一个孩子2——岁半的埃蒙(Eamon)。  马洁雅(Jaiya Ma)和她49岁的男友约翰 哈诺尔(Jon Hanauer)一起生活了6年。洁雅和约翰相识于2000年,当时,他们都参加了一个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堤(Cincinnati)的密宗瑜伽班。在2001年3月的一次教练的训练课上,他们相爱了。图为马洁雅和男友约翰合影。  洁雅解释说,“约翰当时正躺在地板上,假装是接受训练的学生,然后他伸出手,把我举在他的上面。我们两人都突然有了感觉。这是自然而然的,就好像我们彼此融入对方一样。” 。当二人开始同居时,洁雅已经和一个名为托尼的男人订婚,最终托尼因此事与洁雅不欢而散。  2006年,在两人同居6年后,约翰催促马洁雅找一个新情人。没过几个星期,洁雅就和44岁的家具设计师伊恩 弗格森(Ian Ferguson)坠入爱河。他们在一个舞蹈培训班上相识。  一年后,马洁雅怀上了伊恩 弗格森的孩子。约翰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支持洁雅把伊恩接到他家里住。于是伊恩出资,洁雅和约翰搬到位于托潘加的一处新房子里。三个大人都参加了有关家务的培训课。  不久,洁雅诞下埃蒙(Eamon)。她说,“这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埃蒙出生时,伊恩正抱着我,而约翰和导乐站在池子的旁边。当他生下来后,约翰剪短了脐带。我们三个人都哭了。”  孩子的出生将洁雅、约翰和伊恩的关系拉的更近,他们决定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图为一家四口。  当洁雅决定重返工作岗位时,约翰自告奋勇充当奶爸,在家照看宝宝。  目前,伊恩已经两岁半了,四人依旧相处得非常融洽。洁雅说:“我非常幸运,有两个很爱我及我小孩的男人;身边有三个父母似乎更好,每个人都在讨论埃蒙是多么的有优势。”她同时补充,“我目前正在寻找新的惊喜,所以,我可能会在将来找一个新的伴侣。但是,我会一直和约翰及伊恩保持关系,虽然这有点麻烦。”  三个人承认,如果埃蒙开始上学的话,问题就来了。但是,洁雅补充说,“当今,有很多现代家庭,它们或有继父或有继母,或者有两个爸爸,或者有两个妈妈。这也许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难。埃蒙无师自通,叫伊恩为老爸。有时他叫约翰为‘约翰爸’或者‘我的保姆’。”  他们接受知名主持人安德逊库柏(Anderson Cooper)专访时被问到:“亲密关系怎么进行?是睡在一张大床上吗?”洁雅回答,三人就像是V字形,约翰和伊恩不会有交集,他们必须分配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连亲密时间都要先规划。约翰则说:“当他们亲密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到外面走走。”  延伸阅读:一女二夫的不可思议生活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美国是走邪路的国家,难道我们也要学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
  为什么要制造一妻二夫的言论?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追究深究导致倒退和愚昧野蛮的真正原因?
  病态,淫乱  
  楼主很羡慕,很能体谅老婆的安微!  
  @茶语12
12:25:30  为什么要制造一妻二夫的言论?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追究深究导致倒退和愚昧野蛮的真正原因?  -----------------------------  因为现在中国男多女少,所以才会提出这个新的解决方案啊!
  @茶语12
12:25:30  为什么要制造一妻二夫的言论?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追究深究导致倒退和愚昧野蛮的真正原因?  -----------------------------  @沁心蕊nm
16:48:57  因为现在中国男多女少,所以才会提出这个新的解决方案啊!  -----------------------------  楼主是赞同回到旧社会蛮荒时代对吧?赞同的,就率领家族女人无论多少年纪,去吧,一个女人可以卖几家,既然能认可赞同的,肯定家族女人都是淫威下喜欢的紧的。至于这种卖屁股思想呢,还是传到不知道世界多大的井底蛙那边去好,天空蔚蓝,此地女高价,那就找无价珍宝女人去。此地女少,那就跨出国门去。贱女要来干嘛,不如妓女,让妓女生孩子给钱,也不要贱女生孩子
  @菊农abc
10:53:31  美国是走邪路的国家,难道我们也要学 ???  -----------------------------  在中国西藏,早就实行一妻多夫制了,  揭秘一妻多夫的西藏婚姻 兄弟朋友父子可共妻  近日有媒体称,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对此,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谢作诗撰文称收入低的男人可以几个人合起来找一个老婆。早在电视剧《西藏秘密》里,就曾涉及到的“一妻多夫”情节。
  有毛病
  @南斗第六星
13:38:55  美国走到前列,中国要跟进,不能官员享受共产共妻的好处,老百姓享受不到!  -----------------------------  中国西藏早就已经实行一妻多夫制多年了,  西藏作为固驻一区,而成为女性中心的国家。游牧部落,因为居无屏障,容易受外敌侵袭。所以壮健男子保卫家族,管理牲畜帐幕则委托于妇女与老弱。在对偶婚姻制度尚未严格建立以前,这样社会的妇女,为何具有战胜一切的魔力,缘由有三点:(一)以性的关系,使男子颠倒。(二)以掌握衣食资粮一妻多夫制之关系,使全群男性无形中受羁勒。(三)以乳哺婴孩之关系,博全群爱护。这样自然形成为女性中心之制度。因女性一般柔弱,缺乏控制多数的力量。因此只有当其群体发展到十分盛大,常须与他族争战时,才会有男子势力崛起为王,改造为男性中心之社会。假设这个社会长久沉滞于渺小、孤立、和平、幽静之中,那么此女性中心制度可能延续到很久。在西藏冈底斯附近,是古代为女性中心社会。它实际上是隋唐时代女国。隋唐迄宋各书之记载西方异国者,多曾志述“女国”,或称“东女国”。它的部位就在在现在的西藏境内。西藏一妻多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保护家庭财产不分散的一种办法。在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下,几个男丁分家后会造成家中财产的分割,减弱大家庭的力量。而且也会使家中劳动力缺乏,影响家庭财富的聚集。
  @茶语12
12:25:30  为什么要制造一妻二夫的言论?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追究深究导致倒退和愚昧野蛮的真正原因?  -----------------------------  @沁心蕊nm
16:48:57  因为现在中国男多女少,所以才会提出这个新的解决方案啊!  -----------------------------  @茶语12
19:02:23  楼主是赞同回到旧社会蛮荒时代对吧?赞同的,就率领家族
无论多少年纪,去吧,一个
可以卖几家,既然能认可赞同的,肯定家族
都是淫威下喜欢的紧的。至于这种卖屁股思想呢,还是传到不知道世界多大的井底蛙那边去好,天空蔚蓝,此地女高价,那就找无价珍宝
去。此地女少,那就跨出国门去。贱女要来干嘛,不如妓女,让妓女生
给钱,也不要贱女生
孩子  -----------------------------  妓女跟的人太多容易传染性病,一妻二夫是一直就是这几个人,大大降低性病的可能性,而且过去西藏一直就有一妻多夫制度。
  性文化:一妻多夫的西藏婚姻实录(图)  据报道,藏族这个男性彪捍勇猛的民族,在古代曾是女性中心社会!这个社会最初发生于中亚之游牧部落,并随游牧部落的固驻一区,而成为女性中心的国家。游牧部落,因为居无屏障,容易受外敌侵袭。所以壮健男子保卫家族,管理牲畜帐幕则委托于妇女与老弱。在对偶婚姻制度尚未严格建立以前,这样社会的妇女,为何具有战胜胜一切的魔力,缘由有三点:  (一)以性的关系,使男子颠倒。
(二)以掌握衣食资粮之关系,使全群男性无形中受羁勒。(三)以乳哺婴孩之关系,博全群爱护。
  这样自然形成为女性中心之制度。因女性一般柔弱,缺乏控制多数的力量。因此只有当其群体发展到十分盛大,常须与他族争战时,才会有男子势力崛起为王,改造为男性中心之社会。假设这个社会长久沉滞于渺小、孤立、和平、幽静之中,那么此女性中心制度可能延续到很久。在西藏冈底斯附近,是古代为女性中心社会。它实际上是隋唐时代女国。隋唐迄宋各书之记载西方异国者,多曾志述“女国”,或称“东女国”。它的部位就在在现在的西藏境内。
  一妻多夫为哪般?  在解释为什么有一妻多夫现象时,他认为,在这个贫穷而闭塞的峡谷地区,由于土地和耕地面积少,一个家庭就不能无限的分裂。通过“一妻多夫”的方式,可以杜绝家里财产的外流。"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势必会重新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楼,置办生活用具,这是这个地区的人所无法承受的"。"母亲在家里的绝对权威不容更改,如果引进另外人家的一个女子,势必会改变这种格局。"茨珠老师同时认为,与这个地区尊敬母亲,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传统有关。阅读提示:&&&一妻多夫为哪般?为了保存家庭财产!(图)
  一妻多夫的家庭关系  藏族传统的一妻多夫家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极个别的父子共妻几种形式。但在康区最主要、最普遍、占绝大多数的为兄弟共妻。解放前,谭英华先生在今甘孜地区境内调查的45户一妻多夫家庭,其中兄弟共妻44户,共101名男子,平均每户均2.3人,非兄弟共妻家庭1户,丈夫2人。  一妻多夫家庭以而兄弟共妻为普遍,其次为三兄弟共妻。四兄弟以上共妻的只是极个别现象,在昌都丁青县丁青村的一妻多夫家庭120户,丈夫257人,平均2.29人。昌都县妥坝乡9户一妻多夫家庭,一妻二夫7户,占78%,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户,分别占11%。阅读全文:&&&一妻多夫家庭的内部关系(图)  多夫家庭的夫妻关系也有特点。在昌都,对多夫家庭的妻子,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评价标准,如果能搞好几兄弟的团结又孝顺父母,一家和睦相处,则认为很贤惠,受到舆论的称赞。反之,如果弟兄婚后闹着要分家,则说妻子偏心,会受到舆论的指责。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大家都知晓。
  一妻多夫的女人们  女人在婚后会有长者告戒对丈夫们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某一人,如贡觉县丁卡村的松那讲,她与四兄弟结婚,婚后老人对她讲,对几兄弟要平等相待,搞好团结。因此对多夫的妻子来说,也把这一点看得很重要。搞好团结,除日常生活方面外,与一夫一妻家庭不同之处就是要处理好与丈夫们的性关系。  丁青县丁青村的阿巴与卢呻两兄弟结婚,她自己讲,两兄弟都不错,哥哥老实忠厚,对人好,弟弟年轻伶俐,相对而言她较喜欢弟弟,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两兄弟一样对待,在性生活上也不偏心,尽量满足,两兄弟对她也很好,身体不舒服时很体谅,家庭十分和睦。  夫妻同房,以前的资料记载一般是丈夫在门口放置一个信物表示,其他丈夫就会自然回避。  在昌都调查,则有一种新的方法。有的家庭,丈夫们之间有一种默契,并不需要任何明显的方法,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兄弟中谁与妻子同房,如睡觉时兄弟不在,去了妻子房中或睡觉后兄弟离去等。因每天在一起生活,从一些细微的举动既可知晓,于是其他的丈夫自觉回避。  在一些具体的生活方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总会有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像某些制度那样规范,整齐划一。阅读全文:&&&对丈夫们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偏爱(图)
  编后语:据说,沿美国犹他州的第59号高速公路向南走,有一个小镇名字叫希尔戴尔,希尔戴尔的对面就是科罗拉多城,因此这个地方常被人叫做希尔戴尔-科罗拉多城。希尔戴尔镇约有5000人,大部分信奉摩门教,他们不遵守美国的法律也不遵循传统的选择,这里依然存在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部落。
  据最新统计,中国80后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达到120:100,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万。  这多出的20%的男人,该如何选择呢,总不是一辈子打光棍吧,而且中国不允许妓院合法化,  因此只能有如下选择:  (1)通过战争消耗掉一部分:中国在南沙、藏南面临着战争挑战;  (2)通过娶外国女人解决一部分:缅甸、朝鲜有许多女人愿意嫁到中国来;  (3)通过同性恋解决掉一部分:不管什么时代,同性恋的比例几乎保持不变,约为2%;  (4)通过一妻多夫解决掉一部分: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虽然爱是不能共享的,但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他们的观念和行为。  就像面对无药无医的艾滋病,即使是最不怕死的浪子也要三思而行。  在现实中,一妻多夫多半是由于恶劣的条件所致。  例如青藏高原一些地方就是实行一妻多夫制,兄弟几个人同娶一个女人。  那个地方,生产力落后,孩子成活率低。  需要几个男人共同努力,才能养活一个家,孩子甭管是谁的,生的孩子大家共同养,只要能活着就不错了。  在一妻多夫制中,女人要将自己的爱平均分配给几个男人。  此外,在古代,游牧民族的女人也是宝贵财富,男人死了,女人要改嫁给男人的男性亲属,兄死弟娶,父死子娶。  于是美人王昭君也只得入乡随俗,先后服侍几个男人。  可见一妻多夫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
  兄弟共爱——探访一妻多夫家庭  在尼泊尔的洪拉山区,女人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作为丈夫,但婚姻却和爱情、忠贞无关,对于女人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为了财富,兄弟共享一妻  “这么说你居然不跟汤姆的哥哥睡觉?他不好么?” 21岁的清玲·赞戈莫放下手中的镰刀,从麦田里转过身来,奇怪地问我。“噢不”,我试图解释,“我也很喜欢汤姆的双胞胎哥哥,但是我们的风俗不一样。如果我和鲍勃乱来的话,汤姆会很不高兴的。” “那汤姆不在的时候呢?”她疑惑地接着问。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汤姆森·凯利,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就是我的丈夫。但我们来到的地方是尼泊尔西北部的洪拉山区,对自古便奉行一妻多夫制度的当地人,很难去理解“专一浪漫的爱情”这回事儿。我只能尽量比划,“嗯,我爱汤姆,对他有特别的感情,他是我最亲近的人…”但这些,在嫁给了三兄弟的清玲听来,必然是另外一种意思。在这里,只爱一个人,是自私、贪婪的罪恶表现,是应该为之惭愧悔恨的情感。 这种貌似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制度,在世界各地的一些民族中都仍然存在,如我国的部分藏族人、印度南部的托达人、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美洲的某些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阿留申人等。生活在这里的尼泊尔宁巴人,祖先就是自亚洲的大平原迁徙至洪拉山谷的藏族。他们从祖先那里学会了放牧和贸易,再加上土地耕种,构成了传统宁巴人的主要经济要素,同时也保留了祖先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当时游牧部落驻扎下来,因为居无屏障,容易受外敌侵袭,男子保卫家园,女子则负责掌管家庭。过去的母权文化演变至今,便形成了一妻多夫制,并且这些“夫”全是亲兄弟。  还是当地商人麦拉·戴的解释最直接:“有一、两个丈夫在外放牧或做买卖,家里就可以还留着一个照顾老婆,”拥有4个儿子的麦拉认为一妻多夫制是给女人的福利,“如果一个丈夫抛弃了她,没关系,还有他的兄弟呢。” 人类学家认为,一妻多夫制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是否属实不敢确认,在临近的一夫一妻制度下的印度人聚居地Tey村,人口增长率与宁巴其实相同),并且在遗产继承方面因所分的份数减少从而可增加每份价值,避免家庭财富的流失。  宁巴人的确觉得他们比邻村的印度人富裕得多。麦拉·戴说:“如果让我这么多的儿子各自成家分地,那我们家一定和Tey村的印度人一样穷了。” “就因为我们四兄弟不分家,分享一个老婆一个家,我们才成了有钱人。”长子达瓦连连点头,“现在这样明确分工多好,有人耕地,有人放牧,有人做买卖,我们必须在一起。要是各走各的路,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当然,保证财富的前提是不起内讧不分家。因此,如果早晨弟弟来找他,要求晚上和“嫂子”或者说“妻子”同床,他都必须答应,否则弟弟另娶一个媳妇,家产田地就保不住了。  嫁给五兄弟的12岁新娘 一妻多夫制中最理想的妻子形象是:服从所有丈夫的意愿,从不表示出自己的欲望,从不做任何引起夫妻争端的事情。同时,与每个丈夫至少要生一个孩子——否则,会有丈夫指责该媳妇厚此薄彼(通常由当**来宣布孩子的父亲是谁)。我问清玲:“如果和其中一个同床的次数多了,其他丈夫会不会嫉妒?”清玲回答说:“可他们是兄弟啊,兄弟是不会嫉妒的。”  我不信,在我的追问下,清玲脸红了,她笑了一会儿说:“好吧,我承认,如果你非常爱其中一个,别人是会有一小点嫉妒的。所以我们通常到了半夜才做爱,若是刚睡下或是起床前,旁人会听见。”  我和汤姆第一次见到清玲和其他洪拉村民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们受邀参加一个12岁女孩子塔瑞拉的婚礼,她同时嫁给了当地富翁,洛伯桑家的五兄弟,年龄分别为26、22、21、15,还有一个最小的,5岁。塔瑞拉的父亲看上了洛伯桑家的富裕殷实,老洛伯桑则觉得12岁正好适合这几个年龄跨度大的儿子,这桩婚姻就在各自的小算盘中开始了。  汤姆忙着拍照,和新郎们的亲戚碰杯道喜,我则和女人们扎堆聊天。洛伯桑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想和那个小新娘聊天,她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在座的众多叔叔大爷们。婚礼连摆了5天5夜的流水席,相当排场,但很明显,这并不属于12岁的小新娘,而是男家显摆财富的好机会。  小小的新娘倒也明艳照人,一袭银色锦缎长袍,装饰着绿松石的头冠垂下银色面纱——所有行头都是代代相传。毕竟还是个小姑娘,同所有12岁的女孩一样,当我问起“你一定会喜欢你喜欢自己的丈夫们吗?”,塔瑞拉只是害羞地捂着嘴笑,她都不怎么认识这五个人呢。对她来说,婚礼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男人们吃吃喝喝,唱歌跳舞找乐子的机会。这个甚至还没有发育的小女孩在婚礼结束后暂时先回父母家,直至月经初潮后再返回夫家。当时也是初次见面的清玲告诉我:“我们女人是不能说出来心里感觉的,这不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中国官员几十个小老婆,这美国佬可差远了,楼主不知道高潮个啥  
  不是说全世界都在学中国么,这个学到位了
  @菊农abc
10:53:31  美国是走邪路的国家,难道我们也要学 ???  -----------------------------  天则研究所的研究员谢作诗,经济学家,提出了解决中国未来可能缺女人的办法:非常高的办法是:一女多夫,比本楼主说的这个东西都要现实和超前。  反正,我要不了,这个带路人(不,应叫指路人)是要把大家带到邪路上去的。
  @南斗第六星
13:38:00  美国走到前列,中国要跟进,不能官员享受共产共妻的好处,老百姓享受不到!  —————————————————  你有能力做官员还是移民  
  同性恋都合法化了,这有嘛稀奇。按照圣经教导,效仿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结局就是灭亡
  这算是给三千万光棍指明一条出路么?
  楼主很期待去美国享受多p?  
  楼主是个妹妹吧,呵呵。我收你了!  
  @南斗第六星
10:00:34  一妻多夫。连畜生都不搞这一套。劣等人的存在,是一个问题!  中国穆斯林一夫多妻。藏人一妻多夫。两个下劣种!  -----------------------------  别忘了,你祖先也是一夫妻多妾制,你等于骂你家祖宗!
  @刑罚长老
12:41:38  西方的问题在于把享受和堕落认为是人性的必然和常态  古罗马最后腐朽的时候也是把淫秽当成日常生活习惯  白人人种的精神基因绝对有缺陷  远不如东方人稳健、坚韧和明智  我们的问题是一大堆各种西化的砖家叫兽  天天叫嚣普世 唯西方至上  连群交换妻兽交之类都当作西方先进文化要引进中国推广  可惜老毛不在  魑魅魍魉横行。。。  -----------------------------  那你就让那多出来的三千光棍都当和尚好了,不食人间烟火能保住自己精血的和尚们肯定能长命百岁!
  @黑色哈达
11:53:55  楼主很期待去美国享受多p?  -----------------------------  不用去美国,西藏原来也是一直实行一妻多夫制,王昭君也是嫁了夫君后嫁继子!
  @南斗第六星
11:56:21  没有足够的女子,会有两种结果,宗教流行,军队盛行。但还不至于这两种结果。但贫富差距才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家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社会竞争最后的应力必然集中暴发。  因为中国各阶层并无智力差距,任何人群不会静待绝境。青年会将矛头对准中老年,夺取权力。  社会矛盾范围极大。光少壮与有钱权的中老年人的矛盾都会极大。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阶层与阶层,政府与民众,都不可能是一条心。  -----------------------------  可以让原来就有一妻多夫制的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实行一妻多夫制政策,比方说西藏自治区,白族,摩挲女儿国等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实行一妻多夫制度!
  蒙古族以前也是盛行一妻多夫制的,王昭君就是嫁了夫君呼韩邪单于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的。
  可以让原来就有一妻多夫制的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实行一妻多夫制政策,比方说西藏自治区,白族,摩挲女儿国,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实行一妻多夫制度!既可以缓解中国男多女少的问题,又能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风俗,还能给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丰厚的旅游收益,就像云南彝族自治区的摸奶节一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风俗名录!
  @南斗第六星
10:00:34  一妻多夫。连畜生都不搞这一套。劣等人的存在,是一个问题!  中国穆斯林一夫多妻。藏人一妻多夫。两个下劣种!  -----------------------------  你可以说一妻多夫一夫多妻落后,一夫一妻才是文明,但基本上很难保证你祖宗就一直是一夫一妻,所以你在证明你是劣种。
  变态呀  
  @沁心蕊nm   
  建议每次只有五分钟的男士实行两夫一妻,每次只有三分钟的男士实行三夫一妻,对每次不足一分钟的快男实行十夫一妻!!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出版说明
  历史早已进入了21世纪,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但对于一个世纪以前的晚清民国时期那段内忧外患交加、战火灾难不断、新旧思想碰撞、豪强异士蜂起的乱世,人们仍然记忆忧新。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学术热点,持续升温。
  但历史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绝不仅仅是图书馆里纸质档案上的那些冷冰冰的文字。中国古代就一直有重视民间传闻逸事的传统,所谓"道听途说,亦有可观"。这些传闻逸事,也许并不一定经过实证,但却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真实",使我们对活跃在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这本《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正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角度。
  此书原名《民国趣典》,经作者和台湾远流出版集团授权,由我局出版简体字版。我们在基本保留原作风貌的基础上,根据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略作修改,特此说明。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零零六年六月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一段风云人物竞逐的时代
  提起清末民初,大家想到的不是反清革命、帝国主义入侵、不平等条约,就是军阀混战、内战、对日抗战等。挫败、阴郁、沉痛、血泪交织,似乎已成为这段历史的基调。
  然而"乱世出英雄",不管是春秋战国,还是三国时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代交替之际,总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竞逐。他们或迫于形势、或出于无奈、或机缘巧合、或为求生存、或野心勃勃、或胸怀大志,当中不乏奇才能士,如管仲、孙武、、、、、、刘基等,而愚人莽夫也所在多有,如浑浑噩噩、乐不思蜀的刘禅,以及怪问"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等。
  清末民初正如同上述那些年代,是个新旧思想交替,传统与现代交锋的过渡时期,有提倡改革、鼓吹创新者,如、蔡元培,也有执意维护传统,甚至走回头路的人,如、张勋;有造就时势的英雄,如、黄兴,也有时势造就的枭雄,如黎元洪、张作霖;有为后世推崇备至者,如徐锡麟、邹容,也有被耻笑唾骂者,如张宗昌、曹锟。但更多的,则是两面评价,成为争议性的人物,如、等。政治以外,文学、艺术、商场上的奇葩怪杰多不胜数,举凡浪漫多情的徐志摩、"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刘半农、戏剧泰斗、画坛大师张大千等,皆活跃于当时。
  不管如何,这些至今仍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迹外,其实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如因四川保路运动被杀的端方,原来是创办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的人;被称为"革命诗僧"的苏曼殊,为了买糖果吃,不惜拔下嘴里的金牙交换;五四运动健将,更是有兴趣收集各国怕太太的故事;耶鲁大学法学博士、著名法学家王宠惠,专喜欢赖在朋友家白吃白喝。此外尚有提出"飞机炸人没有乌鸦拉屎准"的、下令"每位球员发给一颗篮球"的韩复榘、告诉记者"脱衣舞有助于增加人口"的许世英、认为"年轻女孩嫁老头,不是谋财,就是害命"的吴敬恒等。
  这些隐讳、荒唐、爆笑、令人惊诧、匪夷所思的掌故、传说,呈现了清末民初的另一种风貌,希望读者在换个角度、换个心情轻松阅读的同时,对这段纷乱的时代、人物,增添新的认识与了解。
  (王爰/文)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曾国藩:善以面相观人未来
  曾国藩勋业彪炳,平生用人很讲究看相。
  清咸丰末年某日,李鸿章命三位新进淮军将领往谒曾国藩,次日向他请教观感究竟。
  曾国藩像
  曾国藩说:"那位脸上长麻子的,将来会有大成就;高个子的也不错。只有矮子前途有限,顶多不过是个道员罢了。"
  李鸿章请他进一步说明,曾国藩于是解释道:"他们三人来到后,我要其在大厅外台阶上站着等,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两小时),就叫他们走了,始终未与他们正式见面,也未说一句话。这中间我来回走动,借厅内一个穿衣镜观察他们。那个麻子可能认为我不传见,是刻意羞辱,因此咬牙切齿,面红耳赤,似欲殴人,足见他有威武不屈的气概。高个子则一直从容冷静地站着,显现此人沉毅有为。至于那矮个子,我面对他们时,他规规矩矩站好,我一背过去,他便放松下来,这个人实在没出息。"
  这三个人,麻子是刘铭传,高个子的是张树声,矮小的则姓吴。
  姓吴的以后作战常畏缩不见、投机取巧,真的只做到道员而已。
  张树声则转战南北,积功升至两江总督,政绩卓著。
  至于刘铭传,因智勇双全,功成名就甚早:光绪十年(1884)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刘铭传统兵到台湾,与法军在基隆淡水一带苦战,结果大败法军。其后治台六年,修筑铁路、兴办实业,政绩斐然,遗爱在民,为以后之第一人。
  这三个人的成就,都早在曾国藩的妙算之中。
  曾国藩对命相,有套说法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言语中"。
  曾国藩()
  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进士后十年连升十级,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军队来袭,便创建湘军对抗,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官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是清末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之一。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自诩为诸葛亮再世
  左宗棠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名臣左宗棠,《清代名人像册》之"左宗棠像"出身寒微,但抱负不凡,在家塾苦读时,曾题一联自诩: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此外,他还自诩为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并曾自称"小亮"或"今亮",要不就称"老亮"。
  清同治六年(1867),他追剿捻军驻潼关,当时的陕西布政使林寿图对他执礼甚恭,所献诗篇有"卧龙腾渭水"及"羽扇风流绝世无"的句子,让左宗棠大为陶醉。然而,因他太倨傲,所以有人不服气,借批评诸葛亮,做了一联讽刺他:
  祭东风、破曹操,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
  失街亭、斩马谡,此葛亮之所以为诸(猪)欤!
  左宗棠听说后十分不悦,以后再也不署名"小亮"、"今亮"了。
  湘军攻克太平天国所在的金陵时,曾国藩奏报朝廷说,洪秀全之子洪福瑱已死于乱军中。而左宗棠侦知洪福瑱并未死,且已逃出,于是上疏抨击曾国藩谎报军情。曾国藩不甘示弱,上奏抗辩,两人一来一往,争执激烈,从此交恶。
  及至朝廷论功行赏时,曾国藩被封一等侯爵,左宗棠则未蒙奖掖,深感不平。后来曾国藩逝世,清廷谥以"文正"时,左宗棠仍忿忿不平地对人说:"他都谥了文正,我们将来岂不要谥为‘武邪'吗?"
  左宗棠()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咸丰十一年(1861),朝廷命其襄办曾国藩军务,由此崭露头角。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并开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曾率兵讨平捻军、回变,收复新疆,屡立战功,死后被追赠为太傅,恩谥"文襄"。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彭玉麟:画十万幅梅花悼念亡妻
  彭玉麟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清咸丰七年(1857),《清代名人像册》之"彭玉麟像"
  湘军名将彭玉麟率部与太平军战于鄱阳湖口长江之滨。某日,他率战船三百余艘围攻太平军的重要据点小姑山,由于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终于攻克。高兴之余,他吟诗一首:
  书生笑率战船来,
  江上旌旗耀日开。
  十万貔貅齐奏凯,
  彭郎夺得小姑回。
  这首有点玩笑意味的诗,很快传了开来,最后竟传到彭妻方梅仙耳中。方梅仙不知缘由,心里很不是滋味,遂在某次给丈夫的信中,有意无意地带上一句:"请代问候小姑。"彭玉麟初不解其意,后来战争结束,夫妻俩见面,开诚布公地谈起,才消除了误会。
  彭玉麟与妻子方梅仙情深似海,方梅仙去世后,他为悼念亡妻,誓画十万幅梅花以报,所以他有《题采石矶太白楼》诗云:
  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
  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
  到此何尝敢作诗,翠螺山拥谪仙祠,
  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
  彭玉麟晚年居西湖之滨,在夫人方梅仙逝世后,生活倍感枯寂。
  时西湖岳王坟守坟老人有一女名二官,对彭玉麟深为景仰,在俞曲园的撮合下,表示愿委身出嫁,"为彭宫保执箕帚"。彭玉麟则在深思熟虑十数日后,以诗谢却说:
  但愿来生再相见,二官未嫁我年轻。
  彭玉麟()
  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1853)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并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咸丰十一年擢为水师提督,光绪九年(1883)任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军事之暇,也绘画作诗,并以画梅名世。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郭嵩焘:中国使用电话的第一人
  郭嵩焘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清光绪朝维新健将郭嵩焘,曾出使英、法两国三年,具有宏观的国际视野。
  他醉心西方现代化的事物,认为清政府非变法、西化,不足以图存。然而他的主张,却遭受一群顽固的守旧人士极力反对,当时朝中还流传一副讽刺他的对联:
  行伪而坚,言伪而辩,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中国最早的电话机
  光绪二年(1876),郭嵩焘出使英国,觐见了维多利亚女王,并递交国书。这是中国皇帝有史以来首次以平等的身份与异国君王相互称呼。
  中国公使一干人的到来,不仅在伦敦上流社会掀起一阵"中国热",就是市井小民,也好奇不已,频频围观,并品头论足。一日,中国使馆的几位仆人上街购物,奇异的装束竟引得一位醉汉用手杖敲他们的脑袋,但随即被路见不平者扭送法办。英国法庭拟以伤害罪判处该犯劳役,但郭嵩焘却特意致信英国首相,请求豁免那位醉汉。此事见诸报纸后,引来伦敦市民对中国人的普遍尊重。日后中国人再上街,竟有博得路人欢呼之礼遇。
  郭嵩焘在贝尔发明电话的那一年到伦敦担任首任驻英公使,并受伦敦电气厂厂主毕谛的邀请,访问了他的工厂。毕谛为让这位外国人了解"高科技产品"的惊人之处,特意请郭嵩焘观看刚发明不久的电话,并请他和他的随从张德彝亲自尝试打电话(事后郭嵩焘把电话称为"声报机器")。
  虽然初次打电话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郭嵩焘和张德彝的那次通话,可说是中国电信史上的头一遭。
  郭嵩焘()
  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曾任广东巡抚,光绪二年(1876)任首任驻英公使。他是晚清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的人,也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李鸿章:捍卫大清帝国的稻草人
  李鸿章
  同治、光绪朝的中兴人物李鸿章,心思机敏。当他还在曾国藩门下时,有一回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战于祁门,大败。曾国藩欲自请处分,但奏稿与幕客再三斟酌,均不惬意,于是询问李鸿章。李鸿章对全稿并无意见,仅将"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战"。此一改动,意思完全不同,疏上,不仅未受议处,且蒙嘉奖,从此曾国藩就对李鸿章刻意栽培、重用。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漫画李鸿章任两湖总督后,把母亲李氏迎来,同住在武昌官邸里。
  有一天,李氏正在后花园乘凉,李鸿章走过来对她说:"我调职了,新任总督今天来接印。"李氏一听,立刻要儿子找人来帮她整理东西。
  但李鸿章一点也不急,说:"暂时别忙,新总督要来向您老人家请安呢!"
  李氏着慌地说:"请什么安,我跟新总督又不认识,怎能与朝廷命官随便相见。"
  争执间,新总督已穿戴整齐地走进花园,跪下来向李氏叩头,并喊一声"娘!"
  李氏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她的大儿子李瀚章,便奇怪地问:"怎么是你啊?你不是在杭州吗?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李鸿章至此才向老母说明原委,原来是做哥哥的李瀚章,来接弟弟李鸿章的两湖总督位置,兄弟俩为前后任。
  李鸿章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即病倒了,他怆怀国事地吟出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平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塞北尘氛犹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命如悬丝的李鸿章,于9月25日逝世。
  李鸿章
  (),字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曾任曾国藩幕僚,并创立淮军,为洋务运动倡导者之一。同治九年(1870)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创办江南制造局与各类新式学堂,又建立北洋水师,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与外交人物。在对外交涉中一贯妥协,先后签订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等。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王闿运:敢骂总统"不是东西"
  王闿运
  王闿运于1914年获袁世凯礼聘,担任国史馆馆长,那时他已高龄八十三。到北京就馆长职时,有人问:"您年纪这么大了,何苦千里迢迢来做这个官?"他回答:"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做官。我因年纪大了,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只好来做官啰!"
  袁氏当国(《袁政府画史》)
  王闿运在北京时,袁世凯常命人陪他游览名胜古迹,以讨其欢心。
  某日,车经内阁总理衙门,王闿运指着它对导游说:"这是动物园。"
  导游感到奇怪,问:"怎么是动物园呢?"
  王闿运解释道:"那里面住的内阁总理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凤凰是飞禽,而熊(熊希龄)、猿(袁世凯)是走兽。飞禽与走兽皆聚集于此,不是动物园是什么?"
  王闿运在北京时,眼看政局纷纷扰扰,大小政客私心自用,而帝制之说,又已呼之欲出。他心有所感,便做一副嬉笑怒骂的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筹安会要角杨度,有个妹妹名杨庄,既贤且慧,是有名的才女。她嫁给王闿运第四子王文育,深得公婆欢心。某次夫妻吵架,杨庄向哥哥哭诉,杨度于是写信告诉她:"夫妇之道,同于君臣,合则留,不合则去。"杨庄认同哥哥的话,主动要求仳离。
  王闿运获悉媳妇求去后,急得六神无主,语无伦次地请杨庄纵然不看其子的面子,也请看他的老脸,并且说:"你若真不做我媳妇,那么做我女儿总可以吧!"
  王闿运()
  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幼颖慧,三岁识字,十九岁补诸生,有文名。长期主讲衡阳船山书院和成都尊经书院,民国初年曾任国史馆馆长。他在育人上独具慧眼、有教无类,如齐白石原为乡村木匠,他亦收为学生,后来证明其眼光果然不差。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张之洞:坚决不去黄鹤楼赴宴
  张之洞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某次将入京公干,僚属设宴于黄鹤楼为其饯行,幕友梁鼎芬得知后,反对他赴宴,并解释说:"黄鹤楼绝不可去!前人崔灏不是有诗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吗?若去了,岂不暗指您此番赴京,再也不能回任?"
  张之洞一听,遂决定不赴黄鹤楼之宴。
  张之洞与《劝学篇》
  八国联军侵华后,张之洞与袁世凯双双获拔擢,入京担任军机大臣。
  某日,张之洞的幕友高友棠由武汉至京,张之洞问他:"外面有什么评论?"
  高友棠回答:"大家普遍认为岑西林(春煊)不学无术,袁项城(世凯)不学有术,老师有学无术。"
  张之洞笑道:"项城不但有术,且术很多,我则不仅无术,也不能说有学。"高友棠赶紧奉承道:"老成谋国,本自学问中来,房谋杜断,当以老师为归。"张之洞闻言欣慰不已。
  张之洞某次逛北京琉璃厂,见一古董店中庭有个巨瓮,形色古怪,走近细看,则四周皆篆籀文,深暗模糊,不能猝辨。
  他爱不忍释,问店家售价多少,店家说那是某大臣的故物,借来陈列而已,为非卖品,张之洞只好怅然而归。
  数日后,张之洞再偕幕僚到古董店,表示希望能购得该古瓮,店主允向那位大臣洽商,结果对方索价3000两,经讨价还价,最后以2000两成交。
  张之洞喜不自胜,将古瓮运回武昌,置之庭中,并命人拓印瓮上籀文数百张,分赠亲友。直到有一天,夜里下大雷雨,翌日瓮上篆籀文化为乌有,黝然古色亦消失无踪,张之洞这才晓得那不过是普通的巨瓮,只因不肖古董商以纸浆私蜡做伪装,才骗过了他。为此他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张之洞()
  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他承继宋明理学的道德观,提倡纲常礼教,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变法维新运动。庚子事变时,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倡议"东南互保",将战争祸害降至最低。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伍廷芳:获得法学博士的第一人
  伍廷芳
  武昌革命成功后,元老外交家伍廷芳被各省推举为中华民国驻上海全权代表。
  当时各国驻沪领事来函,皆称中华民国为Chinese
Republic,即"中国之共和",伍廷芳认为此意有些狭隘,主张用"共和之中国",即Republic of
China,涵义较广。
  京城报童
  于是他以公函向各领事照会,中华民国之英译,于焉定案。
  Republic of China,后来又缩写为R。O。C。。
  伍廷芳才气纵横,平生有四个第一:
  一、1858年,他在香港创办《中外新报》,是在香港办报的第一个中国人。
  二、1874年,他赴英留学,三年后获伦敦林肯法律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获法学博士学位之第一人。
  三、1887年,他受香港政府聘为法官兼立法局议员,是第一位中国籍的香港议员。
  四、1892年,他草拟《大清新刑律草案》,废除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并获审查通过,是我国第一个废止酷刑成功的人。
  南北议和时期,伍廷芳曾以南方代表的身份就山东巡抚杀害张钟端一案质问袁世凯。原来,山东巡抚以"土匪抢劫"之名捕杀了"民党有名人物"张钟端,伍廷芳指责袁世凯"只凭捏造之供辞,不复查办",要求他"再行查办,并迅即电复"。
  然而,袁世凯在复电中竭力搪塞推脱,声称"张钟端等焚抢属实","供证确凿"。伍廷芳义正辞严地反驳道:"试问张钟端等所焚何处?所抢何人?贵大臣曾派人确查?""试问齐抚所得之供证,曾由审判厅开正式之法堂否?曾用非用拷讯否?"既然此案"未尝交审判厅审讯,其非法律上正当之判可知"。虽然最后此案不了了之,但伍廷芳企图从法律的角度辩明事情真相的态度,却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伍廷芳()
  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拟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时,首倡清帝退位之议,被推为议和代表。先后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总长等职。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林纾:以闽语音译福尔摩斯
  林纾为闽人,所以他的翻译作品,很多人名、地名都以闽语发音为音译,例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福州素隐书屋出版他所译的《华生包探案》(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即著名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书中,他以闽语发音,将"Watson"译为"华生","Holmes"译为"福尔摩斯"。此后这两个译名不胫而走,不旋踵即成为定译。
  大量译介西洋文学作品的林纾,任教北大时,有一门课排在下午两三点钟,是一天精神最不济的时刻,学生们常没有心思听讲。
  林纾译著
  某日,当看到底下的学生又开始昏昏欲睡时,林纾便把课本一合,说:"现在为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精神略振。只听他说:"有个风流和尚,某日走经一座桥,见一位美女姗姗而来。"
  学生此时已集中全部精神要听下去,但林纾却突然不讲了。学生们请他继续讲那和尚和那美女后来如何,他说:"没什么,一个向西、一个向东,走了。"学生的睡魔也被他驱走了。
  林纾性情真挚,古道热肠,行事颇有侠士之风,例如某贫士写信向他哭穷,他与那人虽素昧平生,但仍寄赠十块银元,同时附一首诗说:
  年来沧海已成田,文字何曾值一钱。
  无力赠袍宁赠炭,石头城下雪漫天。
  此外,友人以妻病向他告贷,他就把刚收到卖画的400元全数出借,朋友坚持立下借据后,才把钱拿去。不久这位朋友病逝,他前往吊祭,在灵前把借据烧了,并在祭文中说,他与那位朋友若都健在,则借据有无都无关宏旨,现在朋友死了,自己恐也来日无多,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难保不成为日后两家纠纷之媒,故拿出烧掉,以长保交谊。
  林纾()
  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闽侯)人。与严复同为翻译名家,一生共翻译了160多种外国小说,但却不会任何一种外国语言。能诗善画,文笔婉约动人,翻译作品中,尤以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最让人津津乐道,中国人对外国文学的兴趣也由此而生。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张謇:中国盲哑学校的创始人
  清朝末代状元张謇,四岁时随舅舅进城到城隍庙玩。舅舅教他见了城隍爷要跪拜,但他进庙到神座前准备下跪时,神像突然倒了下来,把他吓一大跳。
  南通大生纱厂此事传开后,大家都说张謇定非凡人,因为连城隍爷都不敢受他拜。
  张謇从小抱负不凡,读私塾时,老师出上联"月沉水底",他对以"日悬天上"。
  又一次,老师以"人骑白马门前去"的上联要他对,他应声答称:"我踏金鳌海上来"。
  张謇幼时并不聪颖,第一次参与州里考试,成绩很差,老师指责说:"假若一千人应考而录取九百九十九人,那最后一名必定就是你!"
  他听了既惭愧又难过,回到家里,写了许多张"九九九"的字条,贴在蚊帐四周,每天一醒来就看到,以此鞭策自己,发奋图强,果然日有进益,终于考取状元,扬名天下。
  张謇为实践他"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积极在故乡南通创办学校,且许多都开中国教育之先河,例如通州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纺织学校、女工传习所(刺绣学校)、伶工学社(戏剧学校)、盲哑学校等,其中他为照顾弱势团体而创立的盲哑学校,主要是教导残疾人士谋生能力。
  盲哑学校分盲、哑两科,盲生除授以凹凸的字版拼读盲文外,还设有音乐、按摩等课;哑生除教手语外,还开设国画、雕刻、木工、裁缝等科目。而这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经过专业的训练后,不但能以特有的方式表达情感与想法,成绩优异者还能唱简单的歌曲,甚至合演戏剧,让社会各界大为称道。
  张謇()
  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败时,主张兴办实业及革新教育,未果,返乡经营实业。民国建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历任政府农商要职,为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严复:喜欢和人唱反调的学者
  严复的中西学问俱极渊博,对问题的观察更是敏锐而有独到之处。他喜与人唱反调,别人说东,《天演论》手稿
  他必有往西的坚持和理由,而且令人绝倒。
  他从英国学成返国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迨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爆发,避居上海。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总督时,曾致书请他入幕,但他骂道:"你是什么东西,够得上延揽我?"后来袁世凯被贬回河南老家,他竟改口说袁世凯为"朝廷柱石",指责清廷是"自坏栋梁"。
  与梁启超师徒推动维新变法,国人均恭维其眼光独到,是先知先觉。惟独严复痛贬他们不但误清室,也误了天下苍生。他说:"西后()残年待尽,倘康梁不采取急进态度,则德宗(光绪)终可畅行其志。乃康热衷过甚,卒演成卖君卖友惨剧,而彼只身远窜,施施然以忠臣志士自命,堪云无耻之尤。梁则出风头之念有余,救国之心不足。"
  民国成立后,远近一片赞美共和之声,严复又深不以为然,认为"人民程度不够,徒有共和之名而无其实"。因为有此不赞同共和的话,所以当"洪宪帝制"启动后,筹安会首领杨度欲获其支持,对他说共和制度行于中国必乱,问他"改行帝制如何",他却说:"国事非同儿戏,岂能一变再变?"等到洪宪帝制失败,到处都是逼袁世凯退位的呼声,他又发出"非袁无以维持残局"的论调。
  严复译著
  有人评断袁世凯一生事业得失,认为他无一事可取,"惟练兵是其所长"。严复则说袁世凯练兵数十年,而军实不充、纪律不严,徒养成许多骄兵悍将,"不独不能以之对外,即对内亦外强中干",所以说练兵,是袁之最大短处。
  日袁世凯病逝,由黎元洪继任总统,许多人额手称庆,说"天下从此可以太平了",但严复却说"不行,黄陂(黎元洪字)德有余而才不足"。
  张勋复辟事起,有人向严复说真命天子在上,他"可以出仕矣"!可他猛摇其头说:"张勋何人?康有为何人?徒以爱清室者害清室。"
  严复()
  初名体干,入仕后改名复,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同治年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继赴英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教于马尾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是清末著名的翻译家,翻译和介绍了许多西方社会学、经济学著作,其中尤以英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影响最大。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张勋:誓死不剪那根辫子
  1917年主导清逊帝溥仪复辟的是民国"怪物"张勋,其统率的部队在清朝时称定武军,民国建立后也仍然称定武军。
  辫子兵在北京街头赌博他自己留了条辫子,同时规定全军每人要留辫子,不许动刀剪去,以示不忘清廷之意。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后,曾派人对张勋说,民国建立,改制易服,应将辫子剪去。但张勋以"可死不可从",宣示"护辫"决心。
  袁世凯拿他没辙,只得由他。因此当时人称他"辫帅",称其部队为"辫子军"。
  张勋思想陈旧,极为迷信。
  发动复辟前,他与康有为扶乩问吉凶,乩语出现的诗句"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什么时候才是"落花时节"呢?乩语又出现的诗句"江城五月落梅花"。
  张勋算了算,1917年闰二月,所以农历五月应在阳历6月底与7月之间,因此他立即在7月1日发动复辟。及至失败后,张勋心想此次看到了溥仪,是"又逢君"没错,但下场为"落梅花",只剩香味而已,于是怪自己对神意未充分领悟,致有此失。
  张勋驻防南京时,以重金买得一秦淮艳妓,名叫小毛子,宠爱异常。辛亥革命,张勋兵败,挟小毛子渡江北去。后来他在天津,又娶名伶王克琴为妾。王妖娆柔媚,尽得专宠,小毛子愤而自尽。复辟事败,张勋遁入荷兰驻华大使馆,请求政治庇护,王克琴则席卷所有财物逃逸,不知所终。有好事者以此二妾为名,做一长联云:
  往事溯从头,深入不毛,子夜凄凉常独宿。
  大功成复辟,我战则克,琴心挑动又私奔。
  张勋()
  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原为清朝军官,曾任云南提督、甘肃提督、江南提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他和所属官兵仍留辫不剪,表示忠于清王朝,所以又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在北京拥逊帝溥仪复辟,因倒行逆施,仅13天即被段祺瑞所败。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徐世昌:想做逊帝溥仪的岳父
  徐世昌
  徐世昌一身跨清、民两代,屡跻政坛高位,宦海浮沉。他与人谈起为官要诀,总结为四点:
  一、圆通:即说话圆滑、模棱两可,做人则八面玲珑,以左右逢源。例如清帝退位后,他一面与"清廷"保持联络,表示不忘故主,一面又担任袁世凯之国相。
  二、沉稳:遇事保持缄默,不急于表态,对有争议之事,要置身事外。他认为轻率蹈入漩涡,是取败之道。
  三、柔韧: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必待对手力竭时才出击,绝不逞一时之气而召挫损。
  四、机警:注意周遭环境的变化,既不为天下先,也不为天下后,时机未到时,要能心平气和地等候,时机一到,则狠狠抓住,绝不退让。
  徐世昌在清廷曾任东三省总督、巡警部与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职。民国以后,又在袁世凯之下任国务卿,迨段祺瑞主政时,则被选为大总统。
  许多人都晓得"张勋复辟",其实早在张勋之前,徐世昌即已动过"复辟"的主意。原来,徐世昌虽有一妻二妾,但苦无子嗣,仅有一个独生女,视为掌上明珠。徐世昌曾请人来替女儿算命,得出"主大富贵,当为后"。因此他认为,如果真如算命所言,自己女儿能当上皇后,那么将来生出的外孙,不就是皇帝了?
  清帝退位诏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积极撮合女儿嫁给溥仪,并命其幕客潜往日本争取外交上的支持,同时派员与张勋商议。他的理想是:援用周公辅弼成王的历史故事,一旦复辟成功,即可出任"辅政王",辅佐年少的宣统皇帝。另一方面,倘若女儿顺利嫁给溥仪,就能以辅政王兼国丈的身份独揽朝纲。
  不过他的这个如意算盘,很快被张勋识破,并抢得了先机。
  徐世昌()
  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人。曾任清廷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1911年任内阁协理,并于1918年当选北洋政府大总统,后被直系军阀赶下台,退居于天津英租界。他工诗善画,隐居后每日写字作画,以文会友,不再涉足政坛。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辜鸿铭:英文报纸倒过来看
  辜鸿铭
  光绪二十八年(1902)慈禧太后生日时,两湖地区各衙门张灯结彩,并唱新编的"爱国歌"以示庆祝。
  时在张之洞幕中的辜鸿铭对梁鼎芬说:"满街都在唱‘爱国歌',竟未闻有人唱‘爱民歌'。"梁鼎芬回说:泰戈尔访华(右二为辜鸿铭)"那你就编个歌词出来给人家唱吧!"辜鸿铭伫立略一思索,便表示已得了四句佳句,并念说:"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辜鸿铭在欧洲时,有一次坐在汽车里,打开车门,卷着裤管欣赏周遭景物。旁边有几位年轻洋人见他那模样,便很没礼貌地对他品头论足起来。
  辜鸿铭闻言不动声色,随手拿起一份报纸阅读。
  那几个年轻洋人见状,不禁哄然大笑,同时七嘴八舌地说:"这个老土,连ABC都不懂,还看报,把报纸拿反了也不晓得。"
  等他们笑够以后,辜鸿铭才慢条斯理地以纯正的牛津腔标准英语说:"这英文太简单了,不把它倒过来看,还有什么意思?"
  年轻洋人闻言大惊,赶紧红着脸溜走。
  英国作家毛姆来华访问时,特别拜会辜鸿铭。两人谈起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毛姆表示中国有些好的政、经方面的典籍,可惜没能译成西文。
  辜鸿铭闻言回答说,早在一两百年前,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便已有外文译本。毛姆不相信,辜鸿铭便说自己家里就有好几本手抄译本,待回去找一找,"三天后拿给你看"。
  毛姆告辞后,辜鸿铭以三天三夜的时间,日夜赶工,译出英、法、德语之四书译本。毛姆见状深信不疑,以为中国早有翻译名家了。
  辜鸿铭()
  名汤生,福建同安人,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十三岁至英国留学,二十岁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继转往德、法、意等国游学,取得莱比锡大学土木工程学文凭。见多识广、精通数国语言,但生性保守,清亡后留辫不剪,且赞扬缠足、纳妾等陋俗。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康有为:在台下看人演出自己
  康有为
  大力倡导改革,并促成戊戌变法的康有为,不喜欢传统的八股文,并且还做了诸如《新学伪经考》、《改制考》等翻案文章。他对书法颇有研究,并写得一手好字,人称"康体",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公车上书》书影
  然而,他的作品当中,惟独没有扇面传世。有人问他原因,他表示,有些人会拿着扇子去厕所,因怕熏臭,所以从不帮人在扇子上题字。
  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1917年7月,又伙同张勋入北京从事复辟活动,当时张以"武圣"自居,康则被视为"文圣"。
  复辟失败后,有人以康有为的名号属联: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盖骂他"妖孽"、"贼"。
  20世纪20年代,杭州城有剧团演出《光绪痛史》,康有为特地前往观赏,并看到台上一个演员所饰者,即戊戌变法中自己的角色。他看完戏后,感慨无限,特赋绝句抒愤:
  君臣鱼水庶明良,戊戌维新事可伤。
  廿五年来忘旧梦,无端傀儡又登场。
  犹存痛史怀先帝,更复现身牵老夫。
  优孟衣冠台上戏,岂知台下即真吾。
  座上客竟然也是剧中人,诚为戏曲史上所罕见。
  康有为()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联合赴京会试举人,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光绪二十四年创立保国会,并多次上书皇帝,亟言变法维新之迫切,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终其一生反对共和思想。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一部分袁世凯:改"元宵"为"汤圆"
  袁世凯
  独夫袁世凯登上"洪宪皇帝"之位前,有人称他的长子袁克定为曹丕,至于他的次子袁克文,因一向诗酒风流,温文儒雅,而被称为曹植。
  报纸登刊袁世凯称帝
  某次兄弟俩吵架,袁克文竟对他大哥说:"你要做曹丕,竟不许我做袁世凯称帝
  曹植?"
  此事后来让袁世凯知道了,把两人找去臭骂一顿说:"你们竟自比曹丕兄弟,怪不得外面有人骂我是曹操,真岂有此理!"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在洪宪帝制如火如荼地推行期间,为坚定其父称帝的意志,特地纠合一班人马,创出一个假版的《顺天时报》,内容和外边看到的不一样,里头连篇累牍都是赞成帝制的内容,专给袁世凯及其家人阅览。
  袁世凯骑木马(张聿光画)
  最先发现假版《顺天时报》的是袁世凯最喜欢的女儿袁静雪,她在震惊之余,先与二哥袁克文商量,然后一齐前去告诉父亲。
  袁世凯闻言怒不可遏,立即把袁克定找来,问明是他捣鬼无误后,抡起皮鞭狠狠把他打了一顿,边打还边骂他"欺父误国"。
  1916年元旦袁世凯正式登基为"洪宪皇帝"前,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改"元宵"为"汤圆",并在店铺前书写"汤圆"二字,以便利市民叫买。原来,袁氏亲信认为"元宵"音同"袁消",于新皇帝不吉,因而改"元霄"为"汤圆"。景定成有诗咏此谓:
  偏多忌讳触新朝,良夜金吾出禁条。
  放火点灯都不管,街头莫唱卖元宵。
  当时有人以"洪宪"二字作一嵌字的讽世联如下:
  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
  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袁世凯即帝位前,袁家人找来一位他们信得过的郭姓堪舆家(风水先生),到河南项城去看袁氏祖坟。
  郭某看了十处墓地后,认为第七冢袁世凯母亲的墓最不同凡响。他说:"此坟外形,来脉雄长,经九迭而结穴,每迭上加冕,应九五之象,左右边送护卫,罗列诸侯,直帝王肇陵之形势。"袁家人听了,皆兴奋不已。
  回北京后,袁世凯召见问"龙兴之运"有多少年,郭某心里没底,正不知如何回答时,突然想起"八卦"与"阴阳二气",乃应声说:"八二之数。"袁世凯问:"是八百二十年,还是八十二年?"郭某则故弄玄虚,只强调:"八二之数,天机不可泄露。"袁世凯于是自言自语说:"就算是八十二年,已历三代,我也满足了。"
  后来袁氏败亡,洪宪皇帝只当了八十三天,想不到正应了郭某脱口而出的"八二之数"。
  袁世凯死后,北京流传一副对联: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表面上看,"六君子"和"二陈汤"都是中药名,但实际上"六君子"指的是筹安会的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这六个人。"二陈汤"则指陕西陈树藩、四川陈宦和湖南的汤芗铭,他们原是袁世凯的心腹,后来都响应护国军而倒袁,成为袁世凯的催命使者。
  袁世凯()
  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早年屡试不中,后驻兵,并在处理朝鲜东学党事件中发迹。戊戌变法期间,因向荣禄告密,发动政变,获得慈禧太后的宠信。任职山东巡抚期间,则致力打击义和团,后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内阁总理大臣之职挟北洋兵力,向革命党人软硬兼施,逼清帝退位,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倒行逆施,卖国复辟。日,登上皇帝宝座,83天后在众叛亲离中惶惶死去。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陆荣廷:枪毙段祺瑞的宠物
  陆荣廷
  辛亥革命后,军阀陆荣廷被任命为广西都督。他为扩充军饷,在各地设立"筹饷公司",包揽烟馆、赌场、妓院的生意,并有调子班(类似于采茶、山歌一类的地方戏曲)应邀在各城镇公开设置的赌场演唱,以为招徕。缘此,这种男女对唱、反映一般百姓生活的地方戏曲空前兴盛,甚至还从乡镇进入城市。民国初年,仅桂林一地就有二十几个调子班在各处赌场同时演出,其剧目多为反映伦理道德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漫画以"不倒翁"喻军阀由于陆荣廷是岑春煊一手提拔的,他和岑氏一样对袁世凯不抱好感。后来,袁世凯借封爵来笼络各省都督时,一些与陆荣廷身份地位相当的,不是封公爵,就是封王爷,仅陆荣廷得到一个小小的"侯爵",因而更加引起他的不满,遂不许属员向他道贺。
  不久,袁世凯任王祖同为广西巡按使,会办广西军务。陆荣廷得知后,在王祖同上任时,既不拒绝也不接待,而是请假以示抗议,同时把在北京总统府任武官的独子陆裕勋召回。结果陆裕勋到了汉口,竟不明不白地暴毙。有人私底下表示,陆裕勋是袁世凯毒死的。陆荣廷虽伤痛不已,却不形于颜色,而袁世凯也装出悼惜的样子,派员照料丧事。此后,陆荣廷便积极准备反袁行动。
  1916年,陆荣廷到北京办公事,段祺瑞在家设宴款待。酒到半酣时,段祺瑞向众宾客介绍陆荣廷的枪法神准,并请他表演一下让大家看看。结果陆荣廷站起来表示年轻时练枪,曾拿河里游鱼作为射击对象,现在老了,姑且拿这老掉牙的枪法来献丑。接着,他走到庭院中,对着一缸金鱼向众人说:"先打那条凤尾的。"说罢当真开枪。
  众人只见"砰"的一声,鱼死了,鱼缸也碎了。由于那缸鱼是段祺瑞的心爱之物,段祺瑞当时虽不便多说,但客人走后,他频频骂陆荣廷"野性难驯"。
  陆荣廷()
  字干卿,广西武鸣人,壮族。游勇出身,光绪末年受清政府招抚,历任管带、督带、分统、统领。武昌革命爆发后,广西独立,被推举为副都督。1913年任广西都督,兼任民政长,打着"桂人治桂"的旗号,扩充兵力,成为桂系军阀首领。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谭人凤:无法参加敢死队的老人
  谭人凤
  广州黄花岗起义发动当天下午,老同盟会员谭人凤从香港赶到广州,正碰到黄兴在分发武器。谭人凤于是向他转陈港方同志的意见,希望延后一天发动。但黄兴无暇细说,只频频顿足,请谭人凤"别多事,别扰乱军心"。谭人凤见时机紧迫,立即表明要加入行动,并向黄兴索取枪械。
  黄兴为难地表示,自己率领的是敢死队,而他年纪大了,最好别加入。谭人凤闻言不禁大怒道:"难道你们敢死,我就怕死吗?"黄兴无奈,只好发给他两把枪。
  谭人凤拿到枪后,不知怎么拨弄,突然枪支走火,"砰"的一声,朝房顶射出子弹,吓了大家一跳。黄兴见状立刻说:"谭胡子不行!"并请他别误了大事。
  谭人凤只得乖乖把枪交还给黄兴。
  民国建立时,谭人凤已经五十几岁了,但他对革命的热忱与关注从未稍减,尤其对孙中山、黄兴等人与袁世凯妥协的作法深不以为然,因此做了一首五言律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地无宁宇,龙蛇斗未央。
  宋因和局误,唐以镇兵亡。
  救世无雄杰,乘时悉虎狼。
  劝君权偃息,冷眼看沧桑。
  谭人凤()
  号石屏,湖南新化人。早年于村内任塾师,在地方颇有威信,里中每有争议,都会请他排难解纷。后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曾想拉拢他,但他不为所动。曾参加过讨袁护国运动。后病逝于上海。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端方:创办中国第一所幼稚园
  两湖总督张之洞在湖北任职期间,兴起了倡办新式学堂的热潮。当时担任湖北巡抚的端方,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1902年9月),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后又称模范初等小学堂)内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并聘请户野美知惠等三名日本保姆负责经办,由户野美知惠任园长,拟订《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湖北幼稚园的招收对象为五至六岁的儿童,共80名,学制一年。收托时间每日三小时,科目设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川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中坐者)
  日语、手技、唱歌、游嬉等七项,并规定一切服装、图书、物品等均属官备,惟不提供伙食。只要设籍湖北省的儿童,符合入园规定者,免收学费。
  端方任两江总督时,某中书发起"拒赌令"。一日他晋谒端方,痛陈赌博之害,企盼总督大人能支持"拒赌令"。
  端方耐心地听完他的话,慢条斯理地说:"赌博的危害是不用提了,最近还流行麻将牌,听说许多人都沉迷不已,阁下也喜欢吗?"中书回答:"对任何一种赌博,我都是门外汉。"
  端方点点头,接着道:"我记得麻将一般都每样四张,只白板有五张。"
  中书闻言急忙纠正道:"错了,白板也只有四张。"
  至此,端方才意味深长地看着对方,同时微笑道:"阁下高明,能正我之误,原来白板非有五张。"说罢端茶送客。
  慈禧太后去世后,灵柩安置于东陵。天津有一家照相馆的老板为了捕捉这难得一见的珍贵画面,便花钱买通时任直隶总督的端方,请他允许他们在北京到东陵的路上拍些照片。端方认为并无不妥,便一口答应了。
  然而,这样的举动却惹恼了新任太后隆裕,她认为随便拍照是对慈禧太后和自己的莫大侮辱。所以当被抓来的拍照者供出端方的名字时,隆裕太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他免职。
  端方()
  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曾赴欧美考察,兴办新政,并为清政府开办警察、新式陆军等事宜,后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宣统三年(1911)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在资州因兵变被杀。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王士珍:北洋三杰里的"王龙"
  王士珍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的时候,曾请一个德国军官观操,结果那个德国人当着袁世凯的面,用马鞭指着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说:"你手下的这三员大将,均为杰出的人才。"于是,这三人便被称为"北洋三杰"。后来军中更进一步将他们形象化,即叫王士珍为"王龙",段祺瑞为"段虎",冯国璋为"冯狗"。其中三杰之冠王士珍,由于城府很深,在政治舞台上被认为是个时隐时现、见首不见尾、知面不知心的人物,所以才被比喻为"龙"。
  曾在清末担任陆军大臣的王士珍,1915年获袁世凯任命为陆军总长。
  在北洋政府里面,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好好先生,但事实上,他做人一点也不糊涂。当洪宪帝制积极进行时,虽然许多人都上表劝袁世凯早日登基,但王士珍始终不肯在劝进书上签字,筹安会里少数激进分子对他恫吓,他也不当一回事。有一次雷震春又找他啰嗦,他便端坐在太师椅上,眼皮抬也不抬,淡然地说:"自己人嘛!不要来这一套。"
  王士珍谦冲为怀,遇事恬淡,1917年被直系推举为国务总理,有人问他对国事有什么理想与抱负?
  他说他年轻时,曾经眼高于顶,认为立功建业乃寻常之事,等后来到了李鸿章身边,才收敛起自大的想法。因为无论是威望、才干或阅历,自己都比不上李鸿章,更没他有强硬的后台。然而,李鸿章还处处碰壁,可见天下事有多难!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随便放言高论。
  谈到这次出任总理,他说他无德也无才,所以没什么匡世良策,之所以厚着脸皮出来,不过应朋友要求,维持门面罢了,哪能谈什么安邦定国的政见?他只默祷天下太平、不出战祸,就上上大吉了。
  尽管王士珍如此谦退,但政海波涛险恶,只三个月的时间,他就被皖系给轰下了台。
  王士珍()
  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与冯国璋、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民国建立后,曾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并曾以北洋元老身份调解各派军阀的冲突。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曹锟:贿选成为"精虫总统"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曹锟驻扎保定、吴佩孚开府洛阳。当时由于内部派系是非衍生,加上曹家几位兄弟拨弄,一时谣言纷飞,都说保、洛行将分家,直系将告分裂。
  鉴于事态日趋严重,曹锟亲发一封电文给吴佩孚,上头说:
  洛阳吴子玉弟:兄弟虽亲,不如自己亲,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锟。
  吴佩孚收电后大受感动,紧张之势遂告缓下来。
  1923年,曹锟以贿选的方式当选了总统,引起海内外抨击,选他的国会议员也被骂为"猪仔议员"。
  其时吴敬恒正好在北京,他某次演讲提到贿选时指出,人的精虫若能全部胎化为人,则曹锟和他太太房事一次,即可有四万万个子女,一致投票选他了,根本就不必浪费许多钱来收买议员。
  这异想天开的言词,让闻者大笑,从此常有人称曹锟为"精虫总统"。
  曹锟有子曹士嵩,在家排行第十三,大家都习惯称其为"曹十三";他于父亲逝世后,终日狂嫖烂赌,是个有名的败家子。曹十三的姐姐担心弟弟迟早有一天会把所有家产败光,便决定跟他分产,并特别请吴佩孚以父执辈的身份,作主见证。
  于是,吴佩孚把姐弟俩找来,主张男女平等,所有家产都平分。分到后来,还有一支翡翠头簪,吴佩孚以为这种女人首饰,男人用不着,就教曹十三给他姐姐算了。然而曹十三一听马上回说:"既是男女平等,就一人一半吧!"说完当场将翠簪折两段,交一截给他姐姐。
  吴佩孚见状,气得拍桌怒斥:"你这小子太混帐了!"立刻命人把他赶出去。
  曹锟()
  字仲珊,直隶天津人。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天津武备学堂修习。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任右翼步兵管带,累升至北洋陆军第一镇统领。冯国璋死后,成为直系首领。1923年,唆使军警逼走总统黎元洪,并以五千元一票贿赂国会议员,当选总统。后被逼辞职,寓居天津。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丘逢甲:台湾最年轻的秀才
  丘逢甲
  台湾耆宿丘逢甲十三岁时,由他父亲带着,从东势家里到台湾府城台南考秀才,一路上翻山越岭,极为辛苦。他父亲看他走累了,心疼之下,就背他走一段路。结果半途遇到一位长辈,见他伏在父亲背上,便当场作一上联调侃他:"以父为马。"
  台湾民主国国玺
  丘逢甲闻言,眼珠子转了几下,朗声说道:"望子成龙。"对得极为得体贴切。
  丘逢甲进场考秀才时,针对题意,挥笔直书,是全场第一个交卷者。
  当他走出闱场大门时,恰巧碰到台南知府丁日昌来巡视。丁日昌见他这么快交卷,有心试其才情,乃出一上联曰:"甲年逢甲子。"
  丘逢甲略一思索,即答:"丁岁遇丁公。""丁岁"指当年为丁丑年,"丁公"则指丁日昌。
  丁日昌闻言大喜,便带他回府衙,请他作《台湾竹枝词》百首,丘逢甲费时未及半天即交卷,丁日昌不禁夸赞他为"东宁才子"。
  迨考试发榜,丘逢甲高分获取,成为台湾最年轻的秀才。
  甲午战争结束,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一项是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官民一片哗然。在与清政府交涉、抗辩无效后,丘逢甲等人毅然决然发表"台湾民主国自主宣言",并以巡抚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团练使,准备与日军抗战到底。然而由于势单力薄,仅十余日即宣告失败,丘逢甲也不得不退往大陆内地。由于他对故乡念念不忘,因此除了将儿子丘琮改名邱念台外,还作了好几首《离台诗》来抒发情感,当中最有名的一首为: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
  字仙根,别号沧海君,台湾苗栗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部主事,回台讲学于书院,入巡抚唐景崧幕府。甲午战败后,清廷割弃台湾,他联合台绅驰电抗议,并倡议自救,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黎元洪:躲在床底下的都督
  黎元洪
  辛亥革命在武汉新军阵营里的一声走火枪响中爆发,并且在毫无预警之下,攻占了武昌城。其时贪生怕死的总督瑞澂早已带着妻小连夜逃跑,部属见长官无心抵抗,也跟着弃械亡命。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募款,听到消息匆忙回国。图为美国报纸漫画。面对这一意外的胜利,革命党人却群龙无首,亟需一位有号召力、有地位的人出来当领导。加上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人又在香港,而临时总司令蒋翊武被捕后逃走了,其他主干部无一人在武昌。主导这次行动的熊秉坤的地位太低,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也是下级军官,因此总督一职,武汉革命党里没有适合的人选。
  这时,惟有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和协统黎元洪能担此大任了。虽然黎元洪被寻获时,人正躲在床底下发抖,一副不济事的样子,但汤化龙不懂军事,不过革命党要的也只是个名义上的"领导",因此最后大家公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
  于是,黎元洪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从一个镇压革命党人的清朝官吏,一变而为民国政府的首位都督,日后还因这层关系,莫名其妙地当了副总统,乃至于大总统。
  1912年6月,黎元洪在直系军人的拥护下,复任总统。他每逢周六中午,必邀政府各首长在居仁堂餐叙。
  吃着谈着,常常就引发黎元洪一番苦水,说"总统不是人当的",上个月,他又赔垫了三万多元,一年就需赔三十多万。继言他煤矿股票与盐票利息都赔进去了,长此以往,真不得了。
  在座者听闻,往往有口无心,敷衍几句。
  有一次冯玉祥实在忍不住了,冲口而出问:"总统是旅长出身,怎有这么多钱?"
  黎元洪说:"存的啊!"
  冯玉祥又问:"旅长每月不过数百两银子,怎么存那么多?"
  黎元洪听罢,顾左右而言他。
  黎元洪()
  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甲午战争后,于湖北参与编练新军。辛亥革命时,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为副总统,以后多次被北洋各系军阀利用,出任傀儡总统。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齐白石:花钱买回自己的假画
  齐白石
  齐白石成名后,仿制他的假画,到处出现。
  齐白石的画作
  梅兰芳有个朋友花二百两银子买到一幅署名"齐白石"的《春耕图》,高兴得不得了,认为人和牛都栩栩如生,真是传神。
  某日,梅兰芳碰到齐白石,谈话中提起了这件事。齐白石突然感到好奇,想弄清楚那是自己何时画的,就托梅兰芳把画借来,但一眼就看出是伪造的。
  于是他对梅兰芳表示,不能让那位朋友吃亏,便把假画买回,另画一幅《春耕图》还给对方。这回可是货真价实的齐白石作品了。
  齐白石某日在北京街道上,发现有个人摆摊子卖他的假画,于是走上去指责对方,不该造假骗钱。不料那人竟振振有词地说:"凡是大画家,没有不遭人造假的,造的假越多,说明本人的名气就越大。若是一般三流画家,才没人会浪费时间去造假呢。"
  "其次,"那人又说:"眼前的假画比较便宜,是专门卖给喜爱艺术品而又穷的人,有钱人还是会去买你的真画,对你不会有什么损失,请你别生气。"
  听他这话,似乎言之成理。于是齐白石从地摊上拿起一幅画来细看一番,并且说:"有点意思。"继而表示想收对方为徒弟,问他愿不愿意。
  那人一听,立刻跪在地上,叩头拜师。
  齐白石很迷信,也相信命相师的话。住在长沙的算命大师舒贴上替他算过命,说他七十五岁会有一劫难。为了躲开这个劫难,他七十五岁那年,自动将年龄改为七十七岁。
  坊间造假画的人,不晓得此中机关,常在伪白石老人的作品中,题款称"时年七十五"或"时年七十六",因此露出了破绽。
  齐白石()
  原名璜,字渭清。湖南湘潭人。因其乡有驿站名白石铺,乃以之别号"白石山人",并略去"山人"二字,成"齐白石"。年少家贫,曾为木匠,但天资聪颖,好学不倦,诗、书、画、刻无不精通。与吴昌硕有"南吴北齐"之时誉,艺术创作极为丰富。为著名的艺术大师。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谭嗣同:与大刀王五义结金兰
  谭嗣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日,戊戌政变爆发,慈禧太后令神机营兵勇连夜出动,搜捕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手迹
  在北京全城风声鹤戾中,有人劝维新派志士谭嗣同速离浏阳会馆,到日本避难,但他拒绝了。他对友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随后,他即在浏阳会馆被逮捕,十三日下午三点半,与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杨深秀,被杀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仅三十三岁。
  谭嗣同在临刑之前,面无惧色,并高声朗诵在狱中所作的最后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另有传颂海内外的一首名诗为: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击剑任侠,曾与不少江湖好汉有来往。传说他与当时著名的"单刀王五"(一称"大刀王五")王正谊和"通臂猿胡七"胡致廷结义,并练昆仑派功夫。王、胡二人长年跟随谭嗣同身边,只因其出身官宦世家,故不便表明身份。戊戌政变发生后,王、胡二人本想协助谭嗣同逃亡,但谭嗣同不愿意。后来谭嗣同的《绝命诗》里有"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其中"两昆仑"指的便是他们两个。
  戊戌政变爆发,"六君子"被杀,其时亡命在日本的康有为作数副挽联,抒发哀痛,其中挽谭嗣同之联,嵌入谭字"复生"与自己名字"有为",上联云:"复生不复生矣!"下联云:"有为安有为哉?"
  谭嗣同()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父继洵,官至湖北巡抚。好任侠,喜词章,博览群书而屡试不第,胸怀济世大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参与变法维新。失败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段祺瑞:输棋赢棋都要骂人
  段祺瑞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最有实力者是任国务总理的军阀段祺瑞。然而囿于国家法制,段祺瑞不但不能继任为总统,还必须表示拥护副总统黎元洪继任。
  某日,他拉了张国淦去探望黎元洪。到了黎宅,只见黎元洪如木偶似地坐于客厅主位,段、张二人只好分坐两边。其间段祺瑞仅向黎元洪行过一礼,黎答礼后,两人就都不讲话了。
  段祺瑞
  这样面对面的哑剧持续了半个多钟头,段祺瑞才起身向黎元洪鞠躬告辞。
  段祺瑞对儿子段宏业要求很高,督责甚严。
  某日,他命人摆好围棋盘,父子俩对弈,结果做儿子的输了。段祺瑞见状老羞成怒,大骂道:"下棋是雕虫小技,你连这方面也不行,真是没用!"
  第二天,父子俩又持黑白子厮杀起来,这次段宏业赢了,但段祺瑞还是怒不可遏,大骂儿子既无大志也无大才,只能在这些消遣功夫上表现。
  段祺瑞很能记得人家的好处,受施不忘恩情。他小时在合肥,跟一位姓许的塾师读书,那时学生都要把主副食带来塾中搭伙,师生共食,厨房则由许老师的女儿掌理。
  某次吃饭时,段祺瑞发现自己碗里有一块鸭肉,那可是不得了的!因为当时学生大都只带些咸菜来,哪有肉吃?他以为这是给老师吃的,是师姐弄错了,不过,他不敢问。
  以后,他常发现碗里有好吃的。有一次他趁添饭时,跑到厨房去问,结果里面传来一句话,叫他"尽管吃就是,问它干什么?"这时他才晓得是师姐的多情照顾,便心领神会,默默走开。往后数十年,他对此事一直记在心里。
  国民革命军北伐,全国统一后,段祺瑞告别军政舞台,并退居上海。某次他写信给合肥一位旧友,嘱向许师姐问安。那位旧友经辗转打听,居然把已经白发苍苍的许小姐找到了,并带到上海与段祺瑞面见。许小姐辞归时,段祺瑞还送她五百元,聊表心意。
  段祺瑞()
  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赴德国学习军事。历任湖广总督、河南都督,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属皖系军阀。1924年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召开"善后会议"并推行亲日外交政策,镇压人民反帝斗争。两年后被驱逐下野,病逝于上海。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吴敬恒:坚决反对"老少配"
  吴敬恒
  国民党元老吴敬恒(字稚晖),言行诙谐幽默。民国初年他任"国语读音统一会议议长"时,某次开会与王朴起了争执,性情暴燥且口吃的王朴在辩不过他后,破口大骂说:"老王八蛋!只会嬉皮笑脸,懂个屁!"与会人士闻言都愣住了,气氛当场变得很尴尬。
  吴敬恒手抄文稿只见吴敬恒态度从容,一点也不动气地缓缓说:"王先生,您别气昏了,稚晖姓吴,非贵本家也!"语毕全场大笑。
  一位留学欧洲学美术的年轻画家要开画展,因仰慕吴敬恒,便挑了幅自己最得意的画作,前去请他题词。
  由于那是幅超现实的抽象画,吴敬恒左观右览,就是看不懂他画什么。最后在莫明所以又顽童心性发作下,题了一首打油诗:
  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
  原来是幅画,哎呀我的妈!
  年老的男人娶年轻的女孩,有人以为白发红颜,传为佳话。
  吴敬恒独反对此种老少配。他说,年轻女孩嫁老头,不是谋财,就是害命。
  吴敬恒某次想送对子给郑彦棻,只见他挥毫写了上联:"踪横十万里。"正准备继续写"上下五千年"时,有人提醒他说:"‘踪'字应是系字旁的‘纵'才对。"
  吴敬恒闻言想了一下,便改"上"字为"足"字,成为"足下五千年"。以"足"对"踪",极为贴切,且意思更加不凡。
  吴敬恒()
  字稚晖,江苏武进人。幼年生活贫苦,后东渡日本求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蔡元培等成立爱国学社,并在《苏报》上发表反清言论,结果被通缉而流亡海外。民国成立后返国服务,为著名教育家。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孙中山:爱情皮箱存三民主义
  孙中山
  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与一些革命同志逃亡日本。
  中华民国大总统誓词当时有对前途失了信心的人,想拿孙中山的八字去给命相师算一算,看将来是否有革命成功之日;换句话说,如果孙中山"八字"不好,那么革命便不会成功,他们可能就准备要各奔前程,另谋出路了。
  但当他们去询问时,孙中山骂他们不该这么迷信,并且说:"若我八字不好,难道我们就不革命了吗?"接着,他告诉那些意志不坚的人说,他的"八字"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国民党党务处主任陈群随孙中山在桂林时,为追求街上皮箱店里的一位美丽女子,常借买皮箱而与该女子晤谈。结果他天天去,天天买一口箱子,后来住处都积满了皮箱。
  有一天,陈群提两个皮箱送给孙中山,说要让他装钞票。孙中山婉拒说,自己一向不蓄存钞票,所以请他把皮箱带回去。
  陈群听罢,转口说:"那么送给先生存三民主义草稿吧!"
  孙中山一听,当即笑容满面地把皮箱收下。
  1925年孙中山卧病北京协和医院时,有人推荐名中医师陆仲安来诊治,但孙中山拒绝了。
  他说他自己学医,知道中医靠经验有时也能把病治好,西医根据科学,有时也医不好病。但科学犹如船上的罗盘,行船用罗盘虽然有时也会到不了岸,不用罗盘的船虽有时也会到岸,但他宁愿相信罗盘。
  孙中山()
  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号"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年曾在檀香山、香港、广州等地求学习医。光绪二十年(1894)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南北议和达成、清帝宣布退位后,即依当初约定,将临时大总统一职让与袁世凯。此后随着袁世凯的称帝与南北军阀混战,中国始终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为维护民主与法统,他领导党内同志进行二次革命与护法战争,一生鞠躬尽瘁,最后于北上共商国事时病逝,被尊为"国父"。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蔡元培:提出五个征婚条件
  蔡元培
  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字写得很潦草,许多人都知道。
  北大一院校门有一次,钱玄同提到清朝老翰林时,问他:"参加科举的人,都要字写得好才有希望考上,你的字写不好,怎么能考上呢?"
  蔡元培闻言,笑嘻嘻地回答说:"可能我考的那年,正流行黄山谷(黄庭坚)的字体吧!"
  (按:黄庭坚擅长行书与草书,故蔡元培以此自我嘲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蔡元培的原配王夫人病逝,许多人纷纷对他续弦之事表示关切,争着要替他作媒,于是,他正式提出"征婚条件"共五点如下:
  (一)不缠足。(二)识字。(三)男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不合时可离婚。
  结果,所有媒人介绍的,无一合格,尤其征婚条件中最后那两点,在当时闭塞保守的社会环境里,更属骇人听闻。
  开中国大学招收女学生之始,乃1920年担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
  一直以来,蔡元培就主张占全人口半数的女性同胞,应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如此国力即可增强一倍。他曾经公开说:"人为同类,宜不分男女,至于两性的差异,亦只有存乎床笫之间,但最好是在关了房门以后再去发现。"
  北大正式招收女生时,有人问他何不先请示教育部核准?他回答说:"政府颁布的《大学令》,并未规定专收男生,以前女生未来要求,故无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了,而程度又够上大学,就再无拒绝她们之理。"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涉猎西学,并与章太炎等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与人组建光复会,后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担任教育总长,后转任北京大学校长,采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