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甘沟能矫牙吗?要牙齿矫正一般多少钱钱?

曲靖日报数字报刊
第WK6版:寥廓春秋
第ZK1版 主流媒体 权威报道
第ZK2版 要闻
第ZK3版 经济新闻
会泽娜姑的“水故事”
陈耀邦 文/图
经下水洞流经干海子的水。
&&见到“娜姑”两个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如果把娜姑这块富饶的黑色土地比喻成一位风情万种的姑娘,那么水就是她的灵魂,有了水,娜姑才美丽,才有灵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娜姑镇的开发史,就是一部水利发展史。&&古时候,娜姑叫“树卑古”,“地方田亩缺水灌溉,往往歉收,是以彼耕此辍,民人转徙,从无定业。”一天,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手扶竹杖,可怜巴巴地向当地土著彝妇乞讨。彝妇说:“十年九旱,有米无水。”老妇听罢,点头微笑道:“何难之有!”遂以手杖向岩边数画,倏时清泉流出。从此,树卑古坝子的上千亩良田得到浇灌,当地彝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原来,这一乞食老妇即是娜姑仙,当地人民为了报答仙姑赐水、为民造福之恩,将“树卑古”改名娜姑坝,并建观音寺(也叫飞来寺)永远祀之。这个传说记载于《东川府志·仙释附》,在娜姑镇的沙厂村有个花子龙潭,名称就缘于那个讨饭的老妇。&&对于面积达3万多亩的娜姑坝子来说,仙人所赐的水量仅能灌溉二十分之一的农田,远远无法满足全部灌溉需求。东川(今会泽)改土归流后,特别是铜矿开采以后,大量外来汉族人口涌入会泽,娜姑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水的渴望,促使民和官,都把目光投向了娜姑以外的水源。&&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三位乡绅首倡,共同集资开凿一条穿过老乌青山的隧道,计划引以礼河水灌溉娜姑农田,后人称他们为“三洞主”。巨大的开凿工程,让三洞主家资耗尽仍然未果,后继者们在官府的支持下,把对水的期盼化作不竭的动力,历时64年,上水洞工程才竣工。水洞全长1023.5米,水流量达3.5立方米/秒,至此,先辈们引以礼河水入娜姑的梦想得以实现。&&在民办公助的上水洞工程如火如荼开挖的同时,另一项官办的引水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东川知府义宁凿水渠引密树卡(今老厂乡卡龙村眯树卡)水进入娜姑。这位著名的知府“后查密树卡出有龙泉、大水沟二股,发源高阜,由此开沟引水转流至娜姑,填壕筑坝,蓄水以资灌溉。”凿山开沟从老厂乡引水灌溉娜姑乐里村农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东川府志》记载:“沿山开凿洞4100丈,总长13.5公里。”此项工程耗费银两733两7钱,引来的水可灌溉一千多亩农田。今天,此项水利工程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狮子沟”、“二道沟”、“三道沟”、“大闸”、“小闸”等相关水利词汇却作为地名保存了下来,至今仍在使用。义宁,这位进士出身的满州正白旗人,因为兴修水利被会泽百姓永远铭记并称为“义本府”,他在会泽坝子所修的河道被后人命名为“义通河”,以示纪念。&&也许是上天的刻意杰作,四面环山的娜姑坝子的最南端,有一个天然的落水洞,“上流娜姑数十里之水尽归宿于此,流入石罅,噌宏有声,或言与小江通。”在以礼河水没有进入之前,这个落水洞基本能满足娜姑坝子的汛期排水,上水洞开通后,每到汛期,娜姑坝子就面临“水大难泄,田复被淹”的问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东川府动工开凿下水洞,“饬令头人大加开挖”,工程历时16年完成。下水洞及其配套的海河工程既解决了娜姑坝子汛期排泄积水的问题,又让海拔低于娜姑坝子300米的干海子坝子数千亩农田得以灌溉。以礼河的高水位来水,加上娜姑镇的梯级地形,再由于当地百姓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形成了娜姑镇的立体水利灌溉系统,今天的许多水利专家都在感叹:娜姑的水没有一点浪费啊!&&时光的脚步,随着汩汩清泉匆匆流淌进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云南省以礼河发电厂开工建设。先于娜姑乐里村建设施工电厂一座,取上水洞水发电,在干海子建施工电厂一座,取下水洞水发电,供各个工地施工用。二级水槽子电站在以礼河上建拦河坝一座,水电建设者用百年前的历代洞主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再凿一条长1580米的隧洞,该洞距上水洞1070米,出水口海拔低于上水洞50米,洞口外的沟渠用水泥板封闭690米后改为明渠,这个水洞和明渠河将二级电站地下厂房发电后的水引入娜姑镇,继续进入三四级电站发电。&&新中国成立以后,娜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上下水洞和配套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开沟修渠增加灌溉面积;在下水洞附近先后又凿通640米长的牛泥塘水洞、720米长的干海子水洞;在山门垭口凿通830米长的向阳水洞;在石门坎村凿通618米的白泥井水洞;在拖车村建小二型水库一座,解决拖车坝子的灌溉和饮水问题。经过2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娜姑镇的七个水洞和总长达140公里的主干渠,形成了完备而成熟的水利灌溉系统,全镇灌溉面积达到7万亩,年用水量6千万方。&&在上水洞分水闸两旁镌刻着一副著名的楹联,上联记录了水利先驱们费尽移山心力的伟业丰功:“凿高山以引源泉,滔滔不绝,俾东阡北陌西畴南亩,上万倾咸资灌溉;”下联承载着先辈们的梦想:“辟圹土而成沃壤,井井有条,故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数千年永获丰盈。”今天,娜姑镇已经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历史,数万亩良田实现了先辈们旱涝保收的梦想,因缺水而得名的镇政府所在地“干沟”曾经一度被改名为“甘沟”。“娜姑”这个“美人”也因为以礼河水的滋润而显得钟灵毓秀,“大海无水,干沟发电”成为人们对会泽地名经常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笑谈。
合作伙伴:西有丽江&东有会泽&滇东重镇会泽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  
& 县情概况
& 历史沿革
& 地理气候
& 会泽风光
  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
  县人民政府驻金钟镇。邮编:654200。代码:530326。区号:0874。拼音:Huize xian。
  位置面积 会泽县位于省东北部、东岸、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与、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北与鲁甸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县城所在地,海拔2120米,距市区187公里,距省会昆明205公里。
  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 (1727 年 )
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会泽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
重41.4公斤的“嘉靖通宝”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详实资料。到了明朝,会泽的铜、铅进入了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时期,现存的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不论从直径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
  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
江西会馆古戏楼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万斤,会泽县城因此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名。由于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贾,云集到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清朝末年,会泽的经济在国家的内乱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东川矿务股份公司,是云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实行资本组织形式的地区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会泽社会进步及思想开放方面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会泽就有一大批莘莘学子冲破世俗的观念,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为当地及云南的经济和教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唐继尧、黄毓英、邓泰中等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重要关键时刻的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站在时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会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这些名人也将为会泽名城增辉添彩。
  1935年红军长征时,以罗炳辉为军团长、何长工为政委的红九军团过会泽,1500余名会泽儿女参加红军,会泽从此与红色结缘,毛泽东抒写长征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描述了红军长征过会泽时,红军将士们面对长征遇到的千难万险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历尽的千辛万苦。红色文化由此注入会泽文明的河流,成为会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在云南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而今,会泽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所点燃的文明之火将以燎原之势,不可遏制的散播开来。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为会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曾经商贾云集的会泽如今虽无"会集八方"的空前盛况,但会泽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日臻成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初步计划,逐步将会泽打造成"一城一镇一村"的旅游发展模式,"一城"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一镇"即文化古镇娜姑镇、"一村"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娜姑镇白雾村。
  2009年,辖金钟、大井、娜姑、迤车、乐业、者海、矿山、待补8个镇和纸厂、马路、火红、新街、雨碌、大海、鲁纳、老厂、上村、五星、驾车、大桥、田坝13个乡,下设365个村民委员会、15个社区。
  会泽是一个多民族县,有汉、回、彝、壮、苗、白、纳西、傈僳、满、布朗、藏、瑶、拉祜、佤、傣、哈 尼、蒙古、阿昌、普米、独
龙、仡 佬、侗、布 依、水、东乡 25 个民族。世居民族有汉、回、彝、壮、苗 5 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 5%
左右,在少数民族中,以回、彝、壮、苗、白族居多。全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各乡 ( 镇 )
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和睦相处。回族聚居比较集中的新街乡,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2008
年底,全县总人口 95 万人,在云南省 129 个县 ( 市、区 )
中,是第三人口大县。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槽坝地区人口稠密,高寒山区人口稀疏。农业人口 87万人 , 占总人口的 92%。
  【会泽县】.土特产有盐水石榴、会泽裘皮、黄果、辣椒干、迤车挂面、稀豆粉、华泥沙锅。【罗布古镇拖落村】:土烟。【娜姑镇】:石榴。【娜姑镇盐水村】:盐水石榴。【东川酱油者海醋】:东川酱油即会泽酱油、者海醋。
  会泽地处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位于乌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流域面积5854平方公里。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日),极端最低气温-17℃(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会泽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川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块分布。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起北伏,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全县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
4017 米 , 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处为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 695 米 , 为曲靖市最低点。
  会泽的地貌景观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盆地地貌,部分为冰川地貌。山地地貌,面积 5600 余平方千米。
  盆地地貌,盆地俗称坝子,面积250余平方千米。
  境内大于1平方千米的盆地共 25 处,耕地大于1万亩的槽坝有5处,俗称“三坝两槽”,即金钟、者海、娜姑坝子及迤车、乐业槽子。
  冰川地貌,总面积 22平方千米。
  县境内有大小山岭
300余道。大海梁子、老乌青山、老箐营山、火红梁子和马路梁子5道狭长高大的山岭,构成会泽山地的基本骨架,成为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硝厂河等河流的分水岭。
  大海梁子:由南向北绵亘40余千米,面积36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4017米。
  老乌青山:又名大桥梁子,在县境西北,由西南向北伸延 30 千米,面积 180 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 3092 米。
  老箐营山:又名驾车梁子,在县境东部偏南,南北绵长 30 千米,面积 100 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 2910 米。
  火红梁子:在县境北部,南北狭长 30 千米,面积180 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 2659 米。
  马路梁子:在县境最北端,南北走向,北抵牛栏江,最高峰海拔 2653 米。
  由于地质地貌和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土壤冲刷流失严重。棕壤、红壤、紫色土土类面积 5114 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面积的 91%
;全县耕地 796 平方千米,旱地占 86% 左右,而棕壤、红壤、紫色土占一半,这就是会泽中、低产田地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
  会泽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为三个类型:
  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主要是喜湿性草甸植物和耐寒的高山树种,有高山柳、杜鹃、山茶等。草本植物 200
余种,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有绒毛草、羊茅草、翻白叶等。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还生长着一些莎草科的喜湿植物和箭竹。
  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类和樟树、旱冬瓜等阔叶林类混交:分布于海拔 1700 ~ 3000
米地区,为县内主要森林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松、红杉、冲天柏、黄栎、白栎、木姜子、樟树、旱冬瓜、滇山柏及野樱桃等。灌木林以马桑、刺栎、野山茶、杜鹃、箭竹及蔷薇科刺藤为主。草丛以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禾本科草本为主。
  亚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分布于海拔 1700
米以下的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沿岸干热河谷区,形成稀灌草原景观,代表性树种有攀枝花、羊蹄甲、太阳花和蕃木瓜。
  草本主要是禾本科蒿草,如斑芒、扭豆茅、棕叶芦等。经济林木有柑橘、黄果、油桐、石榴等。
  会泽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
  会泽立体气候特点突出,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栏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脚赤日炎炎,酷暑难耐 ;
山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大海乡五月飘雪、七月飞霜的气候屡见不鲜。会泽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会泽平均海拔 2200 米以上,高原空气稀薄,辐射波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晴日 225 天,年日照 2100 小时 , 年平均气温
12.7℃。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自然灾害以干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温为主,晚霜冻、洪涝、三秋连雨、冰雹、大风等局部发生。此外,地震、泥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会泽风光旖旎、景色别致,民间自古将这些景致概括为“会泽十景”:“翠屏春晓:会泽古城东南一里,翠屏山层蛮叠嶂,林木葱郁,冬春积雪,四时苍翠,每年县城的第一缕春意从这里开始;饮虹云阵:在城西三里,饮虹岭山下有龙泉,潭水流入义通河,潭中水气在太阳的折射下,形成了梦幻之景,宛如一道彩虹降临人间;蔓海秋成:在义通河以下,蔓海已成桑田,每年秋天稻子成熟时,金钟坝子呈现一片丰收景象,麦浪层层,薄雾淡淡,变幻无常;青龙残雪:古城北十里,奇石林立,土石相半,宛如龙鳞,酷似青龙;金钟夕照:古城西南一里,翠屏山西麓,楼阁隐见,夕阳西沉,树木、庙宇形成金钟夕阳之景。除此之外,还有龙潭夜月、石鼓樵歌、龙募桃花、水城渔笛、温泉柳浪景色。”
  大海草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构成了原始、自然的亚高山草甸风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韵,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气势,朴实、原始、自然,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滇东北的小西藏”。
大海草山旅游景区位于大海乡东南部,距县城 42千米,海拔 3500 ~ 4017 米,面积 20
万亩。远眺似波涛远去,一望无际;近看则草含乳汁,花满芳甸。山上溪流如带,百折千回,清醇甘冽,沁人心脾。这里常年晦明阴晴,变化莫测。时而青冥浩荡
, 阳光灿烂;时而云飞雾涌 ,
山岳潜形;时而翠羽丹霞,满天壮锦;时而云罅洞开,光柱万道。每当春夏之时,万亩草山,如铺绿毯,山花烂漫,如镶珠宝。空旷的大山,无垠的草海,辽远的蓝天,悠悠的白云,使人宛如置身仙境。滑草、赛马、放歌,无所不宜;秋冬之际,满山遍野,银装素裹,软绵厚实的草地上铺满积雪,草海又成了万顷天然的滑雪场。
主峰牯牛寨峰拔地壁立,如一柱擎天。崖壁似斧劈刀削,险峭万端。山腰雨燕云集,云雾缭绕。山顶有池如盆,倒映蓝天白云,传说是王母娘娘梳洗沐浴的玉盆。登临纵目,云、贵、川三省峰峦,尽收眼底,令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一切私心杂念,尽被无边风光洗涤一空。
  大海草山,实在是上苍赐予会泽人民的一块福地。她是美术摄影的天堂,文学创作的海洋,诗人灵感的伊甸园,生态旅游的最佳胜地。
会泽大地缝
  会泽大地缝宛若画廊,以奇、险、幽、深、秀著称于世。
会泽大地缝
会泽大地缝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 60
千米的雨碌乡。入口处称“生命之门”。洞内顶部呈弧形,有上亿年岩浆形成的道道褶皱,当地人称“天花板”,长约
20余米。过了天花板,但见青天一线,在绵延曲折的10余千米地缝中,两山最窄处仅1.6米,最宽处不过20余米。
雨禄大地缝
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险峻万端。藤萝丛树,野花芳草,杂生其上,清翠欲滴,点缀得如两面硕大无朋的挂毯。崖间时见鸟飞猿跳,耳畔但闻流水声声。从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飞流而下,如银线、似珍珠,汇成道道细瀑,形成饔晡恚还鹊拙奘岢拢铀继冢て鸲涠淅嘶ǎ⒊稣笳蠛涿艘云妗⑾铡⒂摹⑸睿伟漳淹小
会泽大地缝
地缝内奇景应接不暇,有“神猴”、“幸福渠”、“天门瀑”、“天然浴场”、“孔雀开屏”、“一线天”、“情人瀑”、“佛家圣地”、“石蛙观珊瑚”、“生命之根”、“群英聚会”等奇景。景越奇,路越险,至者愈少,为世间罕见。
  洞外左侧山壁前,有一巨石极像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传世之作《思想者》,因而名之曰“大思想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以礼河风景区
  以礼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语。“以”为水,“尼”为柳,即河边插柳的意思,故又称“柳树河”。以礼河风景区 1996
年被列为云南省风景名胜区。
  以礼河发源于待补镇的野马川,沿途汇集鹧鸡河、咩则河和待补河。以礼河流经大海、待补、金钟、娜姑、老厂等乡 ( 镇 )
后,汇入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全长 122 千米,流域面积 2558
平方千米。由于地形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悬殊,整条河流跌宕起伏,蜿蜒多姿,酷似仙女向人间抛下的一条银色的玉带,不经意地漂浮于崇山峻岭之中。
  以礼河水从毛家村水库流出后,进入平缓地带,河床较为宽阔,柳树夹岸,浓荫蔽日,河水也在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它的姿容。春天,河水在一片碧绿的豆田、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流淌;夏天,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穿行;秋天,河水欢歌于金黄的稻田之中;冬天,河水在一片冰雪的世界中显得更加清澈。两岸的青山,四时不同的景色,河水或婀娜,或咆哮,或汹涌,或涓涓。从水槽子二级电站到娜姑镇,河水进入人工开凿的明渠,规矩有序,款款而流。河水进入暗渠后,在山洞里穿行
7 千米后,便来到了盐水沟三级电站。电站建在距地面 160多米深的山腹中,是国内水压最大的电站。以礼河经盐水沟后,流向小江四级电站。
亚洲第一土坝:毛家村土坝
  毛家村土坝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土坝。1958年国家投资 4.2
亿元开工建设,十万大军历时十年建成。坝型为粘土心墙式多种土宽坝,坝高 80 米 , 坝底宽 491 米,顶宽 8 米。集雨面积 868
平方千米,总库容5 亿立方米。水库供中国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礼河发电厂发电用水,设计年满负荷发电量 16 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
12 亿千瓦时,库区灌溉面积 13 万亩。
毛家村土坝
坝顶中部建一大型“三面红旗”标志牌。“三面红旗”一是指“人民公社”,二是指“大跃进”,三是指“总路线”。标志牌上书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名句“高峡出平湖”五个毛体大字。体现了毛家村水库的特点,道出了建设者的艰辛。
  筑堤修渠而建成的以礼河四座梯级电站,在六、七十年代解决了滇东北及昆明市的用电问题,被电力系统誉为国家“一五”期间“五朵金花”之一。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位于金钟镇水城村,会泽十景之一的“水城渔笛”景致及水城汉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当时该城四面环水,故称“水城”。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乌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半山腰,为纪念 1935 年红九军团在此扩编新军修建。
  在这里可以缅怀革命先烈。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里有百亩 300
多年的古梨树。诗人刘尧民有诗云:“闲来渔舍数归鸦,水国春寒见月牙。江上何人吹玉笛,梅花落尽落梨花”。春天,梨花盛开,一片片雪白的梨花,让人留连忘返;夏天,果实累累,游人望果垂涎;秋天,霜冻染红梨叶,“霜叶红于二月花”,煞是好看;冬天,万物沉寂,三百年的梨树突兀挺立,让人领略“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致。
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2910.64,已被《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是黑颈鹤,此外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及其他鸟类102种。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区中部,距县城54km,在东经103度15分~22分,北纬26度38分~45分之间,海拔m,年平均气温9.8,有大桥、杨梅山、李家湾、磨盘卡和地得卡5个村委会。会泽至巧家的公路从跃进水库水库右侧经过。水库水域面积793hm2,库容达5x106立方米,周围有、。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颈鹤、、、黄鸭等数千只涉禽和水禽飞到这里越冬。
  云南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日),极端最低气温-17℃(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黑颈鹤,属鹤影目、,体长一般在1.2米以上,体重5公斤左右。因通体较白,头、枕和整个颈部均为黑色,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黑颈鹤”。在滇东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其为“雁鹅”或“高脚雁鹅”,是唯一在中国繁殖的鹤类,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成为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鸟类。
【中国唐】最好古装摄影:浈江区胖孕美大码女装店-1024商务网
您好, 欢迎来到1024商务网 & [请]& [免费]
当前位置:
> 浈江区胖孕美大码女装店
单位二维码
最新供应产品
浈江区胖孕美大码女装店
浏览次数: 2199
实名认证:未认证
信息来源:不详
单位基本信息:
主营项目:未填写,请进入网站查看详情
注册资金:未填写
员工人数:少于 10 人
法人代表:
单位注册地:韶关市浈江区风度广场三楼风度服装城第3401号铺
单位注册时间:
立即分享此信息有机会获得本网赠送的神秘礼物哦!
联系人:负责人
地址:韶关市浈江区风度广场三楼风度服装城第3401号铺&&
商务指数:5948
最新发布产品:
暂未发布产品信息!
单位介绍:
浈江区胖孕美大码女装店位于韶关市浈江区风度广场三楼风度服装城第3401号铺,主营
等。公司秉承"顾客第一,勇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您对我公司的产品服务有兴趣,请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
网友印象:
浈江区胖孕美大码女装店在1024商务网开通了网站,如果大家有需要也可以注册下,当然对我们的工作服务有任何意见建议的请在下面继续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应。
友好提示:
1、该单位可能发布了其他信息,如产品、新闻、招聘等,您可以进入他的网站查看详细,
2、如果您要对该单位留言或对以上资料有异议,可直接留言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如信息涉及隐私等,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1024商务网
浙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隐形矫正牙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