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BA给你带来的最大几个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么?

您对读(E)MBA的期望是什么?您期待的收获是什么?_鼎信智业_天涯博客
教育培训,MBA,执行力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776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97199
(204)(15)(9)(17)(4)
(29)(46)(36)(40)(50)(12)
&&& & 根据世界经理人网站的调查,中国经理人对接受(E)MBA教育的三大期望是:提升管理知识,建立关系网络,和谋求职业发展。正准备参加MBA学习的刘勇和王其玉也表示同意。
&&&系统学习管理知识&通过MBA学习,可以使自己零散的管理知识变得系统与完整。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自己的专长还行,但是遇到管理上的问题,比如一项业务涉及到财务管理,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多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MBA的学习,第一要学习思维模式,第二是怎么样做好一个管理者。
&&&分享别人管理经验&分享别人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秘诀一样是学习。MBA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机会,好比说APEC会议,并不是说这个会议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大家有这样的机会一起坐下来学习一下。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哪怕你学到MBA还是会有不断的新知识出来,而有了刚才所说的平台,大家以后还可以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高。
&&&建立关系网络&对于关系网络的建立,通过MBA建立关系网络,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机会。很多人读MBA是冲着人脉关系来的,因为做事先做人,大家都是高人,在一块学习会产生很多机会,不论是个人发展上的还是业务上的,还可以借此分享一下同业务之间、同行之间的经验。
&&&商学院如何更好地满足经理人的这些期望?
&&&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及跨文化沟通的环境也是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如果你在某方面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你可以做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让你的同学从你这里学到东西。所以,商学院或者高校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分类: |出国读MBA到底学什么?_百度知道
出国读MBA到底学什么?
提问者采纳
培养国际视野,但不一定很快,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搞研究,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学习转换自己的心态出国读MBA;同时,盲目跟风报考、与钱打交道。留学专家尊成国际教育,开拓思路。因此,对促进职业发展甚至改变人生轨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是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衡量值不值得出国读MBA,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出国读MBA是项长期投资,培养新的能力和气质,绝对不是去单纯地读书,不要简单地将MBA与高薪联系起来、与方方面面的关系打交道。这是学习的目的和最大的收获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1、有一定工作年限,通常3-5年的工作年限对愿意攻读MBA的学员是尤其合适的。
  2、去美国读MBA的最佳年龄范围在25—40岁之间。实际上,年龄越大,往往代表资历越深,不仅MBA平均年龄的年轻化会?影响课程设计与教学,也会妨碍年龄偏大、资历颇深的学员在圈中建设自己的人脉资源。这也是EMBA课程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3、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和其它课程相比,MBA的高预期和职业发展前景决定美国MBA课程的学费相对比较昂贵。国内一流MBA的攻读成本都已经达到2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那些有意向攻读MBA的普通学员是不小的挑战。
  4、MBA课程主要面向商科、管理、金融、会计、投资方向,所以,那些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志于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或愿意投身这些领域的学员可以考虑攻读MBA课程。
MBA是培养未来的business leader,作为各行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需要了解包括金融,会计,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方面的知识。一般商学院的课程包括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rial Accounting, Finance, Invest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rket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atistics, Strategic Management等等。很多商学院的MBA下面还有小的方向,比如金融,会计,人力资料,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申请人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就业的时候找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如果选择了某个小方向,选修的课程就包括这个领域更细分的课程,比如供应链管理方向就包括Purchasing, Operation 和Logistics三个分支,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才能毕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澳洲留学几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众多的回答我都一一背过,对你澳洲留学的故事十分感兴趣。恰好明年题主也想到澳洲读master,看到你的资料说是在南京做信贷业务,那么题主猜想你学的一定是会计专业,那么为什么没有选择移民呢?那么你在外面读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按投票排序
谢邀我学的确实是会计,睡前简单说说,不好写得太猥琐调侃,毕竟同是留学生,给你点诚恳建议也应该。曾经有幸在澳洲待过4年,见过许多香槟宝马,丝袜大腿;瞧过节衣缩食,也瞧过挥金如土;嚣过张,吃过苦;进过夜店,约过炮友;说过情话儿,分过手。现赠本人履历如下:1、挨家挨户塞宣传单。2、厨房帮工。3、搬家工人。4、烧腊店送餐司机。5、意大利餐馆送餐司机。6、小姐(鸡)接送司机。7、机场接送。8、假驾照倒卖。我那时候也问自己,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大概就是,吃过苦。彼时年轻,吃苦的原因暂不表。但如你所见,干的都是低端活儿计,不比诸友,上游艇,进风投,见过大阵仗。我学习不认真,现在想想,后悔但不后怕,后悔是银子砸了,本事儿没见长,不后怕是因为吃了点苦,不怎么幼稚,另说,该刺激的都刺激了,大起大落,也有精彩。能给你的建议,就是把书读好,读书好的人劝你,颇有说教,我劝你,是因为我走过另一条路,两者相比,还是觉得先把书读好,才是收获。再者是出去转转,多逛逛街,去次夜店赌场,什么事儿都体验体验,你会有自个儿的感触,轮不上我这里指教你。总之,出国两件大事,首要是学知识,次等是看世界,学知识我已说了,埋头读书,勤为路,也没什么别的好法儿,看世界,也简单,走出门积极参与就好,玩也好,工作也好,电脑哪儿不能玩,电视剧哪儿不能看。至于为什么不移民,给你几个理由,依据我个人情况,比较主观。1、国内家里经济上过得去,移民会给我带来生活环境的提升,但不会给我更多好处。2、无妻无子,毫无顾虑,至于福利或者教育环境,还不是很让我心动。3、志不在此。天很蓝,草很绿,风平浪静,非我所愿。4、天花板那么明显,难有作为。5、父母健在,要回去陪陪他们。完
写的真好。。而且题主专门邀请了朱大,别人都不敢答了。。我来吃第一口螃蟹,狗尾续貂一下吧。。私以为不管出国与否,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控和对自己有客观的了解。不管是学知识,看世界。。都离不开这两条。。女孩子为了省钱与男人同居,毕业或者毕不了业之后找local嫁掉换绿卡的。男孩子进赌场挥金如土,一晚赢过五六千刀,输过四五万刀,最后学费输光,不敢回家,四处举债的。。都很常见啊。。很多人就此陷进去了。。不自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说在澳洲,就是在北上广深,也一样要完蛋。。像 这样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看世界,并不容易。至于移民,见仁见智。。好山好水好寂寞嘛。。我是移民了的,全家一起,没有父母之忧。个人性格也很慢,自觉不适合在国内打拼。。于是没出息的选择留在了这里。。恩。。可以说没出息,但也不失为另一种选择。。人生嘛,大风大浪是一生,风平浪静也是一生。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有人写那么好,我也只能随便说说。
我也在南京,现在做软件研发。之前在unsw cse读master。理工科的生活当然不如他们商科的这么丰富多彩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要忙很多,基本过了期中假,每天大部分时间就在实验室度过。回国面试的时候,去过微软面pre-sales。当时面试官是英国帝国理工毕业的,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说:最重要的是,你在那,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生活在一个社会上。在国内,即使上了大学,学校仍然把你当作一群孩子圈养起来,即使犯了点什么小事,学校也能帮你顶一下,但出了国不能。从租房子,办手机,安网络,找工作,哪一个都得自己来。如果遇到纠纷,那就真可能法庭上见。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对你怎么,既然是成年人,别人不会什么事情都帮你办好,你出了什么事情也得自己负责,受了委屈则要自己去争取,自己的路要自己安排。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回头再好好整理一下。
现在还在读,晚上回去怒答,题主等我阿-------------------------------------------不好意思,昨天回家太晚了,洗洗睡了,现在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回答题主问题。先来讲一下题目,我个人觉得,但凡在一个时间段,在某一空间,发生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不能被所谓“有无成就”所束缚抑或概括。另外,我发现题主在修改的题目里比较关注移民,我会多讲讲这方面的希望有所帮助。留学澳洲一直被人冠以“移民跳板”的头衔,但我所接触的所有同学和朋友并非都有移民这一目的。在国内的中介都会承认,澳洲顶尖大学(八大其中几所占世界综合前五十,具体数据如有需要我补上)的申请通过率比美国要高很多,这也给一些镀金人士有个更大的选择范围。当初我是已一个普通本科的生物系毕业生的身份申请澳洲大学,中介告诉我墨尔本大学抑或是usyd,unsw,国立的生物专业我是没问题的,但我立志不想走科研这条路了,索性选择了实践比较强的悉尼uts,当然和之前的学校综合排名相比,并不是很前。明年如果你读master的话,我建议还是抓一个比较靠谱的技术类专业来读,如果想涉及商科,自然会计和金融就不错,管理类和市场类显的很宽泛,没有专一性。当然你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是最好的,毕竟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合适的。现在我还在读,身边牛人很多,我自然知道usyd、和unsw的所占牛人比例更多,所幸我在念书的时候参加了实习,接触了很多usyd,unsw,mq各类学生。如果说有什么收获的话,我要提的是认识各种各样复杂的人,他们教会了我如何识人。这和我之前完全在实验室待完全不一样,同时也渐渐认亲了自己。总体来说,两个极端,一方面富二代的确很多,但我并没有批判这类人群,他们的确在消费观和普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但不乏有很多富二代学生是很努力的念书、工作的。当你和这类人待久了之后,你会产生很剧烈的危机感,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想法“尼玛你们占了这么多资源和人脉,还如此拼搏,我等屌丝还如何混”。这类人在国内有这很强大的资源,要创业有资金,要工作有人脉,如果想移民一般是他们普遍觉得在四十岁以后在中国赚够钱,等着扔500万刀来享受沙滩和别墅的,他们普遍认为把自己年轻的时间资源花费在技术移民这条路上是很不明智的。当然,二货富二代也很多,拿着父母的钱肆意挥霍,我接触的并不是很多,天天进赌场,抑或逛红灯区,挂科了也就拿钱交重修费,每天生活的很迷茫。我因为接触不多,所以不加评论了,据身边的朋友告知,估计和美国一些爆出巨额消费的中国学生没有什么区别。普通的学生自然是占了多数,现在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家庭条件普遍的提升,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也来澳洲读书了,理由和有钱家的孩子相似,比较好申请排名较好的学校,看重个别专业在行业内的名声优势。此类学生也比较看重移民问题,觉得是否移民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规划而定,拿了pr也是为了更好找工作,然后回国。大家普遍比较看好中国的发展,移民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费。何苦呢。。。。我建议当然多结交有资源抑或是有规划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人脉的累计,和这类阅历比较丰富的人待一起就了,我发现我很多的理念和想法会变了很多,思考某些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思路。甚至,我觉得自己变的更加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懂得了如何能够认同他人,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脱离了国内一直被诟病的“道德绑架”式的看人方式。因此我建议题主在留学的时候尽量接触你的local同学,你的中国同学,你的印度或者中东同学。你会发现以前有些你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渐渐变得清晰了。再说下我的简历把,和 相比,我的简历要单调很多1、厨房帮手(努力工作试用了一段时间,被无理由地辞退,后来得知是老手回来了)2、擦车(老板排了3天班,第一天直接脱了一层皮,一个礼拜上课都没精神,part time工资高不一定适合每个人)3、在唐人街和中国城做电影推广,每家每户发传单4、和几个学校联络卖华语电影票,到最后无疾而终,被老板训斥,这个比较受挫吃过的苦觉得很少,我坚决同意一点就是,gpa越高越好,不管是在当地找工作,还是回国,好的用人单位都是看成绩的。值得一提的是,鬼佬公司并不是很看重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在他们看来你在八大名校拿个hd和你在名次靠后点拿的hd,都是不容易的,最主要的是你能否表现出应聘工作的适应性,如何表现?gpa和工作经验。另外我对于 的移民看法有一点点的不同的意见,我觉得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国大城市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我们不该把移民看作是终生决定,108个移民职业上大多是“生怀绝技”,你在澳洲活得好,在中国其实也不差。天花板一说,太绝对了,因为现在诸多行业都有全球性的指标,找外国的公司工作,为回国积累经验,还是再国内找工作,为以后国外生活打基础,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身边的朋友亲戚忽然那一天移民了,也别觉得有多了不起,一般来说,本身他们在中国活的也不错,在澳洲不见得就多么多么好。要是硬说环境好什么的,个人觉得这就好像娶一老婆只看外貌,外貌总有一天是看累的,你守着好山好水好无聊何苦呢。至于是否能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完全取决于你是否给他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具体差别我也不啰嗦了,总之上私立和你在国内上好学校一个意思。如果硬是要评价自身适不适合待在国外,第一看志向,第二看自身资源,第三看家庭条件个人见解,半夜打字,缺乏一些逻辑性,明天起来再修改,希望指正,来讨论。
不请自来。大学辍学以后我来到澳洲学的是做菜,专精甜品,外加一个所谓的酒店管理文凭。我在澳洲学习工作三年。因为学习性质的关系,一直扎根厨房工作,当然,这也是我留学去的目的。我具体的工作有两份。一份是在麦当劳。一份是在澳洲还算比较出名的个啤酒餐馆Belgium Beer Cafe。还上过次台湾的电视节目勒。似乎是36分钟处,当时在犹豫啊要不要多说点,抢枪镜头什么的,后来一犹豫,就……后悔!凶残的自爆党我又来了了了了!!!(澳洲的青口真好吃……)我觉得出国,到了完全不同的一个国家长久生活的经验,对自己益处很大。就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验证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巩固了自己的三观】。另外,通过在餐馆从小工到小厨的近3年工作,学习到了正统的西餐厅的建设、工作开展、菜品采购烹调等一系列的流程步骤。当然,在餐馆的经验,都是在花了一年多每天刷菜,刷海鲜,刷锅,刷碗以后才得到上操作台的机会的。 当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在厨房工作到最晚,完成所有的清洁,那种用体力奋战的感觉真的很享受。当然,肯定比不上国内餐馆里干活那么苦,甚至不及一毛,但是,在停电的环境里一个人手洗一千个碟子的经验,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是没有机会得到的。又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在当地还算不错的,所以在我们这里举办过许多高大上的活动,包括当年诺基亚某机型的发布会,AIG的什么什么会,美领馆的什么什么会,美食协会的什么什么会。这些都为我现在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顺便吐槽一下诺基亚的发布会,尼玛的什么公关公司,把我们店的总闸搞坏,害得我只有应急灯照着一个人洗碗……活该你手机不行!哼!)另外,通过在麦当劳近3年的工作,学习到了西方快餐,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SOP做的最好的餐厅是怎么运营的,怎么培训员工的,怎么招新人的。自己也从菜鸟发展到后期可以跟老大一起看整个店,也培训新人,帮忙搞季节性的活动等等。相对来说,麦当劳的工作其实轻松多了,工作机械,钱巨多钱巨多钱巨多。☆w☆(顺便吐槽一下国内麦当劳一线员工,你们真的太强了,感觉我们是中超球员,国内员工是英超球员的水平,做汉堡怎么能做这么快!这不科学!)出国的收获是每个人都会获得,并且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出国的结果是颠覆了自己的三观,而不是像我这样是验证了自己的三观,比如觉得,【啊!人生还能这样活的!】,这样的人也有。这个【看世界】,在我心里比【学知识】更重要。现在世界的发展,学知识的壁垒越来越薄,优秀的公开课越来越多,但是,到另一个全新世界去亲身体验,去生活,这个不靠双腿是完不成的,这是我理解出国比起翻墙有巨大益处的地方。然后,移民的情况。我在澳洲的时间正好是移民政策大变化,政局不稳定的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极易移民的厨师们变得很难移民了,必须是专业证书+被认可的就业经验和稳定工作。在我比较不懈的努力下,我一步步也是走在移民的轨道上,最后我决定回国的时候已经拿到TR(Temporary Resident),并且因为我有稳定的工作,之后只要消磨掉定量的时间,PR(Permanent Resident)也是可以拿的。但是我没有移民。原因如下。1. 老婆(当时的女朋友)在国内,也不愿移民,英语也不够好,来了也没法很好生活。并且,异地恋你再牛逼,总不能异地结婚吧!2. 作为新移民,勤勤恳恳下,生活可富足,但难有更大作为,国内,尤其是上海,要奋斗或者什么,机会更多。当然,若没奋斗好,生活肯定不如待在澳洲的生活好,这就像投资,回报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大,澳洲的生活对我来说就像存个定期,风险是最小的。但是年轻不稍微有些搏的精神就太无趣了。3. 父母在,我移民了,无法尽孝。这是跟不少新老华侨交流后得知,他们移民的一大遗憾。4. 所谓的福利,只对社会越底层的人,越有帮助,我作为一个是为社会做贡献的移民者,澳洲社会的大部分福利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帮助。尤其是全民免费医疗什么的。有一次同僚被糖浆烫伤看急诊,救护车来的巨快,到医院也巨快,但是从下午四点多排到半夜才看到病。同期抵达的一个小弟弟是骨折,因为骨折程度不重,还在一旁等着呢。5. 我对上海这个城市特别喜爱,喜爱程度到了每次听那首【喜欢上海的理由】的时候都会默默流泪!无耻滴附上链接
读生物的学生飘过。说真的,除非雅思4个8,不然移民很困难。澳洲环境是好,但这和留学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毕竟你主要是读书而非享受。其他方面一般般,华人多的地方怨气非常重, 学术?这里不搞学术,学历越高越容易被鄙视。澳洲本来就是崇尚水管工,理发师,厨师这种低学历并且实用技能的国家。
收获了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我猜这和在哪里留学,大概没什么关系。学工科的。学业比较繁忙,课余除了在一家老挝人开的餐厅打工,健身,和来自各国的室友随便聊聊,也没干什么其他事情。但是在澳洲找到了喜欢并且做的了的,愿意做一辈子的专业。在学业和健身中找到了自信。体会了异地恋的艰辛和甜蜜。虽然回国以后分手了哈哈。开始体味孤独,享受孤独。现在虽然回国工作,但是在申请189技术移民。倒不是为了移民,主要是拿了PR读博不用学费啊~~~
做过很多在国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的工作
平等。刚来澳洲的时候觉得优点很简单,跟朱大说的一样,天蓝海蓝,悠闲自在。再后来觉得无趣平淡,似乎所有东西都过于有章法,没有像国内那么多“机遇”再后来的感觉是,这边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传说中的“民主”,还有它带来的相对的“平等”民主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好,为什么被世人追捧。这一切需要在一个民主制的国家呆上好些年才明白。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简单概括,就是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你感觉到心里是有底的,你是安全的,政府是不可怕的。如果你认为社会对你不公是可以直说的,而这个“社会”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符合逻辑的,虽然死板但是值得信任的回应。富人按部就班的赚钱,老实交税,心里踏实。穷人接受救助,政府帮助培训求职,不怕饿死,心里踏实。无论平穷富有,大家遵循着一样的生存守则,受限于一样的法律,而这些条条框框在政府的官网都能找到。你照着做就行,不用想着“找诀窍”,也不用担心“有意外”。贫富差距也小,很多体力工作者工资和白领/公务员相当。你无法瞧不起工地上的工人和马路上的清洁工…因为他/她跟你赚的一样多,甚至更多。民主是必要的手段,平等与安定是现实的结果。让人不安的社会因素少了,相对应的一夜功成名就的“机遇”也确实少了。至于是去是留,不过是一道永远辩不出对错的选择题罢了。谁都不会,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的。留下的人也好,回去的人也罢,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物价教我学做菜
3/1/16跨年我又去看烟花了,今年我什么照片都没拍。就静静看了烟花十分钟。结束的时候经过一个酒吧,门前站了两排人,高壮,还和每个经过的路人high five,说happy new year!我超级害怕,不想和他们high five。我绕过他们身后的树,眼看着就要逃过了。有个人发现我了,对我喊,跑什么,打个招呼嘛,新年快乐!MD,吓死我了,快步走,当自己聋了。2015我觉得最不好的收获就是我一身肉。不是很喜欢澳洲,可能是内心期望值太高了。喜欢澳洲的同学朋友都很喜欢,有的甚至痛恨共产党,发誓一辈子不回国。我英语还是一般,写护理记录还是不专业。上班可能刚开始也压力大,希望自己以后能更得心应手。我以前非常在意别人得眼光,想要什么都有都要和别人一样。不敢说我完全改了,但是比以前好了,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每一分每一秒在意别人的时间都是浪费。明天跑男来墨尔本,希望偶遇啊!祈祷
牛奶真的很好喝,真的很便宜,比瓶装水还便宜。
最近老是有人问我出国这么久了,怎么样啊?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当然我只能回答很好啊,你肯定觉得我在敷衍你,麻烦下次把您的侧重点讲出来,比如国外食也用地沟油吗?国外帅哥美女真的像电视上那样随便开房吗?这样我才比较好回答。今天我想讲一讲我来澳洲三年,以一个中国来的小人物的视角,看看我的周围,当然我的圈子很小,我只是讲一些事例,不能以偏概全。澳洲基本山是世界上融合度最高的国家,真的是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人都有,有个女的来自Hungary(匈牙利),当她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她说她饿了(hungry)发音很像,很自然的就有很多不同文化的碰撞,还有很明显的歧视。我英文不好,又是中国来的,真的只能说相当的被歧视,但是我深深热爱着我的祖国母亲,我愿意为你抛头颅洒热血,我刚来澳洲的时候住在一个意大利人的寄宿家庭里,每天都是意大利面,披萨配老干妈,连续一个月,我只能说我有一个四川胃啊,很痛苦有没有,直接导致我后来再也不想吃意大利面了,我男朋友的妈妈很喜欢煮意大利面(其实是因为懒,很好煮,又吃很饱)我当然说不吃啊,结果她问我:你们中国人都不吃鬼老餐的吗?我很生气的跟她讲:是我不吃,不是中国人不吃。我男朋友妈妈还有一次当着我的面跟我男朋友讲:你要叫CC好好学英文啊,妈咪英文都好过她。TMD
四川除了麻婆豆腐出名以外,其实知道的人不多,有个外国妹子问我四川怎么样,结果一个江苏妹子抢答:她们那边很穷很山的,我想说我们四川是盆地…..还有一个广州妹子问我:你看起来都不像是农村的哦。难道你没听过四川美女多吗?真的是赤裸裸的嫉妒我的美貌!我在一家台湾甜品店做兼职很久,经常和台湾妹笑着吵一吵台湾回归问题,她们每次都盛气凌人地说:你们中国那么穷,你们政府那么腐败,你们中国人都好没素质哦,你们都穿好丑哦,你们都被你们政府洗脑了……我通常都回一句:台湾也是中国的啊。有一次一个台妹说:你们中国永远都不可能收回台湾的,至少到我死那天都不可能。然后我说:那你死很早哦。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相处很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台湾人讲话都像电视剧里那样,台北的不会,这是台北妹子告诉我的,乡下人才会有那种口音,哈哈乡下人,台北人觉得除了台北,台湾其他地方都是乡下。我曾在我生日的时候收到一个台妹送了我一件她穿过的很旧裙子,还跟我讲是一个日本很有名的牌子哦,(台湾哈日很严重)……我的江湖地位呢?工作上接触到很多国家的人,基本可以有个总结,(不是每一个都这样,大多数)我们店点单需要客人自己到服务台点,而且上班的基本都是留学生,不可能有低三下气的服务态度,有的中国人有点吃不消,中国客人通常进店后就随便找个位子坐下然后大声吆喝:服务员!一定会被凉在旁边没人理,还会得到好多白眼,到服务台点单开头都是:给我来个….没有任何礼貌用词开头,当然这都是些年纪比较大的,年轻一代会好一点。顺便提一句这边中国人都很有钱,满大街的中国大妈背LV,年轻姑娘为了表明跟大妈不是一个档次的都背CHANEL,我这种山沟里来的只能看看。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的人都很爱卖弄自己的英文,拜托,你那个口音很重好不好,超喜欢问弱智问题,比如豆花里有什么啊?豆花里有豆花和糖啊(我第一次吃甜的豆花的时候觉得无比恶心,现在加椰奶觉得很美味,不过还是最爱豆腐脑)还有被问过:你们的豆花是真的吗?豆花也有假的?成本不会更高?新马人比较讲究养生,要求很多,还很喜欢6个人点两个甜品再拿6个碗分着吃,老板表示甜品店很难赚钱啊!还有新马人超级喜欢投诉,我两次被投诉都是新马人干的,说我态度不好,大婶,两个甜品要分两次上,上完第一个还要撤盘子再上下一个,这种服务费很贵的,老娘很忙的。台湾人真的是奶茶的发源地啊,把奶茶做的相当的专业,糖度有微糖,半塘,少糖,7分甜,8分甜….冰块同理,常常有台湾客人无论男女一口嗲死人不偿命的口音加上一副刚过世了亲人的脸跟你讲:我要一个多多绿(优乐乳绿茶)请自行补脑多 多 绿从一个男生口里讲出来有多GAY,我要7分甜哦,一点点冰块就好了,8颗珍珠,你没有听错,8颗珍珠,是我的美貌把你迷得七荤八素了吗?还坚持每杯奶茶装一个袋子,懂不懂环保啊大哥!有一次我在路上听到一对台湾情侣吵架,那个男的说:你再这样,我要生气咯。那一瞬间好想释放自己的洪荒之力。接下来是日本和韩国,放在一起是因为这是我迄今为止觉得很难交流的两个国家,大家英文都 差,哈哈哈,韩国人真的是超级没有礼貌加自傲,我一度觉得他们在整容的时候把脑子整坏了,韩国人超级无敌喜欢吃水果,好像是他们国家水果比较贵,我见过的韩国妹韩国欧巴真的没有电视上那么好看,很明显整过得都不好看,但是韩国妹的皮肤真的很好,就是那种白而且细嫩,无毛孔无瑕疵那种好,我不知道是因为DNA还是用了什么生化武器,有一次有个韩国妹说奶茶太甜了可不可以叫一点冰块,然后一起上班的香港妹就跟我们说:全世界都是韩国的,想要什么随便拿,哈哈,在这一点上大家共识很强啊。日本人是真的有礼貌,就是表面很有礼貌,内在嘛不清楚,日本妹化妆涂的那个粉啊,那个腮红啊,我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被一些东西吸引后就盯着看,有一次一个日本妹的脸特别粉红色,我就很奇怪一直看,然后看到她不好意思了她问我她化的是不是太过分了,原谅我告诉了她实话,日本妹的牙齿特别大颗,日本男生除了长发猥琐男以外,有型的很多,好像上日本妹是全球男人共同的愿望。阿三,越南,泰国,其实他们英文挺好的,就是口音太重,阿三大家都比较了解,不过在澳洲的阿三餐厅都像是洗黑钱的,基本看不到什么客人在里面,我男朋友说有一次他跟一个阿三一起尿尿,居然问到了咖喱味,我没试过,无解,越南和泰国两极分化严重到你想不到,我是说妹子,要不然就是丑到爆,要不然就是美到没朋友,还有那些阿姨的发型跟妆容,很容易让我联想到鬼片,越南人讲话的声音很像猫在叫,通常他们一家人来点单,一家人在你面前商量吃什么,就感觉一群猫在你面前叫,然后商量完了就望着你,感觉你已经知道他们要点的是什么 了一样,我很惶恐。阿拉伯国家,那种包头的,来自一些我没听说过得国家的,我都觉得是阿拉伯文化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是很分的清楚他们的国家和宗教到底怎么回事引发那么多战争,他们的女孩子从来大姨妈开始包头包脸,我曾经特意找过一个包脸的女孩子拍照,结果她真的没有取下头巾,只露了个眼睛给我,他们国家不能公开讨论性方面的问题,我问过一个阿拉伯男孩子你们国家有没有AV,他回了我一个你这个slut(你们懂的)的眼神并且叫我闭嘴。最后来讲讲澳洲人,大多数澳洲人都是当年英国的囚犯来的,深深被大英帝国瞧不起,我最近看唐顿庄园,大英帝国的自豪感真的没辙了,好的澳洲人很儒雅很有礼貌,见面都会先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我很想回他们说:我很穷,你管我吗?很喜欢笑正义感很强,我去百货公司逛街看到YSL的指甲油太贵舍不得买的时候,柜姐跟我说:不要买,太贵了,你用试用装慢慢涂,我不打扰你。不过我也被喝醉酒的澳洲人骂过亚洲狗,滚回你的国家去,澳洲还有一个土产就是原住民(aboriginal),就是那种没有进化完全的人类,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族,莫名其妙的在公众场合发脾气骂人,偶尔还能看到一场说打就打的架。每次我跟他们同在一辆公交车上的时候,我都很怕他们会毁我容,靠脸吃饭的人就是比较辛苦啊。
1.国内三本,能上一个master很不错,考研我是考不上的
2.找到工作,读书期间就给学校做软件,毕业留校做程序员,现在analyst programmer了,工作已经快3年了。压力不大,发展很小,收入一般,没有任何奖金。从不加班,早晚各一次喝茶15分钟,一天也就最多6个半小时,朝九晚五。
3.移民了,考了4个7+一年工作经验
4.不同生活的感觉,小城市,安静到无聊,没有那么多选择,节奏慢。
现在正在澳洲master
感受最深不是你的。都是别人的。来了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过来。想过来。为什么国内还是这么个环境。这都是有原因的。国内没有人告诉你。国外你自己就会明白。
移民是澳洲留学最大的收获。现在移民越来越难了,不是想移就能移的.....
 少些浮躁生活方向更明了  33岁的胡阳是一名 “海归”,现在太原市一家国有企业任职。尽管赴法留学4年,花费40多万元,而目前年薪不过5万余元,但胡阳始终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胡阳2003年从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后,进入法国图卢兹第二公立大学学习教育学本硕连读课程。“在那儿你必须实打实地学,否则很难毕业,不是找找老师就能通过,国外没有这种事。”因为对所学专业兴致不浓,胡阳只取得学士学位便回国了,但提及教育他仍津津乐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与人沟通,国外更注重这方面的实际操作与应用。”  “除了接触前沿学术理念,对国外生活的体味与感悟也让我受益终生。”采访中,胡阳讲了自己经历的几件事,“我和一位朋友提着两个大箱子步行去火车站,途中遇到一位法国老大妈开车从我们身边经过,几分钟后她又返回来,问我们去哪儿并专程把我们送过去。有次去购物,在一条双向双车道上,私家车道上的车队排了足有两公里,前进速度缓慢,但公交专线上不见一辆私家车。在一家饭店打工时,一位法国老人开着一辆1980年的老旧标致105车来就餐,这位老人拥有10座酒庄,而那辆车的价值不足3000元人民币。”  “出国前我一直想买辆好车,回来后觉得汽车就是交通工具而已,买那么好干嘛。”如今,胡阳更向往小镇上那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工作之余,他利用在法国葡萄酒庄打工积累的经验,开了一家培训品酒师的小公司。“少一些浮躁,未来生活方向会更明了。”胡阳说。  体验西方发展思路更成熟  58岁的张学军(化名)是某省级事业单位职工,儿子张毅(化名)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做博士后工作。“张毅原来一直希望能在英国工作,留学两年,反而坚定了他回国发展的决心。”10月17日,张学军讲述了儿子日臻成熟的人生规划。  张毅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06年申请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第二年下半学期,为减轻家里负担,他买了辆二手车打工送外卖。老板每天管一顿饭,他每次都吃得很饱,还在网上和父母开玩笑说:“一顿就把一天的饭吃了。”  “在英国艰苦打拼两年,尽管那儿的经济收入、福利条件和生存环境都比国内好,但张毅总觉得没有主人翁感,认为只有为自己的国家奋斗,才活得有尊严。”张学军说,儿子2008年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毅然返回国内。2009年他考入中共中央党校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选择到西部工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后,又申请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站。目前,张毅主要从事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管理研究,他坚信自己能在祖国这片热土上学以致用。  “花30万元拿个学位看似不值,但这段留学经历对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很难用金钱衡量。亲身体验了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人文,即便回国发展,对未来规划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张学军说。  学业搁浅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罗亮(化名)在省城从事留学中介工作多年,向世界各国输送过不少优秀人才,然而轮到自己的儿子晓杰,他坦言“不成功”。  晓杰于2009年高考结束后,申请到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同批进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有46人,晓杰仅用3周时间就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语言考试,分数远超一些研究生。在QQ上,晓杰用夸张的红字向爸爸报喜,但接下来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孤独却让他慢慢失去信心。心理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大量知识储备,仅必修的社会学一科就有厚厚的七八本书,再加上精神生活极为枯燥,晓杰深感 “驼不动”。  留学将近两年半,晓杰突然回国宣布不读了。“我当时的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惊。”罗亮说,原本想让儿子在国外读完4年大学和两年研究生课程,没想到儿子的学业半途而废,不仅50万元打了水漂,他给儿子的未来规划也被彻底打乱。晓杰回来后,罗亮做过多种尝试。在他的鼓励下,晓杰今年取得中专文凭,进入一家单位工作。  “儿子工作独立性强,欣赏水平也很高,看问题有独到见解。”尽管没有拿到学位,但晓杰的见识和能力让罗亮颇感欣慰,“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虽然暂时跑慢了一步,但人生的路很长,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洋插队”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  张学军到英国看望儿子时认识了一位中国小伙儿。小伙儿英语水平欠佳,不想出国,但父母认为这是捷径。真正进入纯英语教学环境后,小伙儿越来越听不懂,又不好意思回去,最后干脆不交学费,瞒着父母买了辆汽车四处打工。  太原市一位高一男生到英国一所贵族学校读A-level课程,两年后申请大学时,父母意外发现他多门成绩挂科。一问才知,孩子经常旷课,躲在公寓玩游戏。  “孩子在国外上学遇到的压力远大于国内。”李明是优帕斯文化交流公司总经理,从事留学中介工作10多年,他表示,出国留学的第一关是语言关。即使雅思、托福已过,由于正式课程中专业术语的运用需要,也面临同样难题。并且国外语言课收费远高于正式课程,在英国,语言课一周收费高达四五百英镑,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一些孩子长期在语言班里打转,产生挫败感。其次是精神孤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孩子们普遍交友不多。还有天天千篇一律的西餐,饮食结构极不适应。更为重要的是,国外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国内迥然不同,导致孩子在适应期比较痛苦。  “现在有人将出国留学戏称为‘洋插队’,事实上插过队的人独立精神和吃苦精神都远高于未插过队的人,而这正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从这个角度讲,出国留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李明认为,出国留学不是简单地拿个文凭、学门语言,关键是对国外社会进行总体了解和体验,这种体验在学生思考、行为方式上会留下深刻烙印,有助于对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进行定位。  “哥伦布当年航海原想寻找东方富藏黄金、香料的印度和中国,无意中却成就了发现美洲大陆的壮举。”李明说:“留学生活五味杂陈,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如果仅以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来评价留学是否成功,而忽略了孩子所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价值观,是片面、短视的。”  “国外教育资源非常充分,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当然,孩子留学与否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件大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李明建议,如果有留学打算,不妨提前到较中意的学校看看,了解其授课、住宿、饮食、校园安全等情况,及早做好出国计划和职业规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机性。他提醒家长,女孩自控力较强,相对来说,女孩早出去要比男孩效果更好一些。
澳洲留学不错的。
,Griffith University,
Bachelor of Commerce ,Major in Management看题目进来的,没想到详细内容里是邀请朱大回答的,硬着头皮说两句吧也。留学回来,“在澳洲留学几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被亲戚、朋友、领导、同事问过多次,但限于对话的场景,回答大多是打个哈哈糊弄过去,偶尔自己也犯嘀咕,是不是虚度光阴了?感悟不多,列举如下: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对家乡和祖国的爱。嗯,听着很矫情很官方,但确是我的真心所想。小学四年级从代县转学到忻州市,觉得很想念在瓦房里上课生炉子的日子;高中从忻州转学到省会太原,假期回去就想用自行车骑遍忻州的每条街道;高中毕业到北京读语言,四处打听都找不到饭店会做“过油肉”;然后去了新西兰、澳大利亚,见到诸多反华反党的宣传,却更坚定了我回国回山西的决心。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反正挺蠢的,每次离开什么之后,才知道珍惜。有亲戚游移不定地来问我,小孩大学想去省外(或国外)上,想让他出去多见识见识,但又怕他以后不回来,很矛盾。。我给出的建议就是,支持他出去吧,年轻人都有旺盛的好奇心,上学时管着不让出去,毕业也还是想出去的,那时候出去可就不一定回得来了,而且,跳出去才能发现家乡的好,才可能真心实意地回来。二、一些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长期形成并具有惯性的行为方式,一些好的习惯虽然不能给你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总是好过坏习惯,对吧?比如系安全带和开车时give way,嗯,实话说,近年来这些习惯有明显转变的趋势,因为国内的交通环境实在是。。再比如,“不作弊”,当年在澳洲上学时是在“作弊=开除+遣送回国”的恐惧中度过的,虽然分数不高、毕业坎坷,但这个习惯好歹延续了下来,在国内读MBA时,面对诸多考试和作业,没有选择抄袭和作弊,虽然辛苦,但自觉收获更多。三、认识到“差距”。刚到新西兰和澳洲时,觉得这些地方简直就是农村。。但是,慢慢还是能发现“发达国家”很多先进之处的。比如我读书时(03-07年),很多大些的公交站台就有电子显示屏显示下一班大巴还有几分钟会到,而到2014年,国内即便北京上海,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再比如,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质量,不能说国内的大学教授们没水平,但大多数的他们和澳洲同行们的表达能力差距较大。当然,这和人口、应试教育、严进宽出、作弊抄袭盛行都有关系。我想说的是,我家小牧星长大之后,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之后,国内教育还和国外差距很大的话,我支持他也出去学习的。四、留学生头衔带来相对更多的机会,同时绝对更大的责任、更多期望,以及压力。大学课程能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的,几年下来能记住的其实很少,连英语都因为没有使用机会快不会说啦。但别人会一直记着,你是留学生,你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自己能把握好,是有相对更多的机会的,但是也一定要记住,别人对你的期望也要高得多,即便做的不错,也很可能达不到别人的预期。我的建议是,保持低调吧尽量。以上,想到再补充吧。
我觉得来了你肯定有你自己的收获。有些经历也只有你自己经历才知道。我现在刚刚澳洲本科会计毕业,我家里算是富裕,从小到现在至少吃穿不愁吧。来这里3年我觉得最大收获就是个人的成长,在这里干过洗盘子,洗车,送报纸,做寿司。从以前花钱眼都不眨到现在我知道没分钱对我的意义。虽然不至于很节约但知道去规划。在这里接触了各种各样人,也让我知道这世界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来这里最后悔的事就是学习不好,当然我自己也没有很认真去读。对于读书学习从小兴趣就不大。幸运的是考前吐血的复习还没挂过科,现在会计的东西都还能记着些,其他的倒记不得什么。不过倒是趁着每年这里的暑假11月到3月在国内混了2份银行实习的机会,也不知道以后有没用。现在呢就是想趁着进入社会前再多学东西,也许会读个研或者回国去找个工作。有时候长见识不是在于读书多少,反正也是想着趁着留学多走走,多看看,3年里挑着寒假,期中假也去玩过很多地方,有时候在一些历史文化和风景面前,绝对能开阔你的心境。移民不移民,我个人是喜欢还是国内,我也从来没想过移民。能和朋友2,3天聚聚,喝着酒,吃着烧烤谈着心。这才是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mba的收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