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2016微信公开课怎么弄是假的吗

微信公开课PRO版链接盗号是真的吗?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有什么用?
微信公开课PRO版链接盗号是真的吗 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有什么用
  昨天晚上八点左右,微信朋友圈被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刷爆朋友圈,很多朋友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小编发现,不少网友对微信公开课pro是什么意思不太了解,并且玩了之后,也没有真正理解微信公开课pro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等等。
编辑:海量
关键词:微信;公开课;PRO;支付宝;盗号
昨天晚上八点左右,微信朋友圈被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刷爆朋友圈,很多朋友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昨天晚上,火爆朋友圈的微信公开课PRO是腾讯为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准备的官方体验活动,参与用户可以了解“我和微信的2015”的故事,也是为了纪念已经成为过去的2015年。
昨晚8点半左右,微信朋友圈被“微信公开课PRO版的‘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  昨晚10点15分,泉州网警巡查执法发布微博称,经与广州、深圳网安部门联系,“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链接指向为腾讯公司,未发现病毒。
微信圈有人称“公开课链接有毒”。”  昨晚10点15分,泉州网警巡查执法发布微博称,经与广州、深圳网安部门联系,“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链接指向为腾讯公司,未发现病毒。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城堡内所有设施由冰雪建造,蔚为壮观,游客络绎不绝。
春节将至,给爱宠找个靠谱的寄养店成了“刚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大家早上好,我是微信的张小龙。
  从昨晚的传播事件说起,为什么微信在很多的规则、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很严格?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比较突然,我也是比较突然进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碰面。平时我很少参加会议,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懂,其实我们同事都知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所以一般我也跟我们同事说尽可能的少去参加一些会议,但我不是说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议浪费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挺宝贵的。
  其实会议本身不会浪费时间,但对于微信来说,我们会同时面对几亿用户,我们会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用户身上。以微信的体量来说,我们直接面对的可能是上亿用户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说一些传播。
  平台遵循严格的规则设置接口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特别大的传播事件。昨天晚上,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好友,发了多少红包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其实在昨天晚上把我们给忙坏了,我们说它是一次蝴蝶效应,一个非常典型的传播事件。可能大家没有想到,只是晒一下朋友圈这样一个“微信公开课”活动,却导致了一连串事情的发生。
  我们昨晚看到这样一个活动页面被人在朋友圈里晒出来,这个活动其实它的意图只是说在活动现场大家来签一下到,现场的人可以访问这样一个数据,去晒到朋友圈。昨天这个链接就被泄漏了,被更多的人去点,然后就去传,这样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链接访问太高,几乎是挂掉了。几乎挂掉以后就会带来第二个问题:就有人开始造谣了,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了。很多人就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再点进去发现打不开了。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再后面的一件事情:我们支付的同事就发现很多的用户,甚至开始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了。
  那是不是真的被盗了?然后我们内部就很着急,就来处理这样一个事情。以前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效应叫“蝴蝶效应”,说一只蝴蝶在一个地方煽动翅膀,可能在纽约引起一场风暴。以前我们觉得很难在身边发生的一个事情,昨天晚上大概短短一两个小时它就真的发生了,并且出乎我们做这个活动同事的预料。所以刚刚我们跟公关部门的同事在讨论说,他们是不是开完这个会就解散了,我说,不用那么快。因为蝴蝶效应本身来说是很难遇到的,但是在微信这样一个平台上面,它真的是瞬间就会发生。
  我用这个作为开头,其实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事情,微信作为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在很多的规则,很多的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会很严格,是因为其实有一点小小的疏漏可能就会在这个平台里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
  后来我们会有很多同事介绍微信平台各个方面的事情,我今天过来其实有一个想法是觉得,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是有非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其实我们很难一一去解答,而且我们的平台规则也在不断的演化。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你们的平台会变来变去?你们的规则为什么总是不清晰?为什么不能明确一点给我们写出来?很抱歉,我们确实给不出一个特别明确的东西,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变化,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最底层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对待我们的产品和平台,我们的自己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做一个事情有很多很多方法去做到,做一个产品也是这样子,但是大家会做出不同的结果,除了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样以外,其实有一个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你看待这个事情,你看待你产品的价值观来决定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微信对于产品和我们的平台的价值观,如果大家能理解我们的价值观,那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关事情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做的事情会不会被我们拦截或者是我们鼓励的。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在这块,我想分享四个方面的价值观:
  第一点,我说出来,在座可能腾讯的同事都首先熟悉这句话,这是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看起来像老生常谈或者很普通,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这句话让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坏的产品拉开了差距,大家都明白用户很重要,但真正把用户价值第一做到产品里面去的不多,大部分只是把这个作为一句口头禅在说,但是在微信和微信的平台里面,我们把这个作为第一要事,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多人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一句话的,比如说给大家一个机会,说微信这里有一些特别的接口或者特别的权限给各位,都一定会很开心。很多公司内部或者外部找我们合作,为了合作大部分都是一个交换说我有什么资源,你有什么资源,我们来交换一下,这就是合作,但是所有的合作里面都会把用户价值放在最末端,因为你首先考虑的是一个资源的交换,所以我们不会跟任何的,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去做这种资源的交换取代用户价值的情况,当我们面对一个合作的时候,我们首先会考虑的是这样一个合作对于用户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如果我们这样作为一个最基础的考量点,我们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合作,很多的决策,做出一些判断,我们就会直接打掉很多没有必要的行为,对微信和微信平台来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挑战不是在于说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的是我们平台会提供无限种可能性给第三方去开发,而不是说我们一单一单的去谈很多的合作回来,甚至这个合作对用户是毫无价值的。各位用微信的应该会体现这一点,会感受到其实微信一直在很小心翼翼保护你用微信的体验,你不会在微信里面看到突然有一个什么样的群发过来,突然有一些系统上的消息过来,你觉得这是很习以为常的,但是从我们看过来,其实是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让微信里面的内容非常干净,从一个业务推广的角度来说,我们公司内部也会有非常多的业务,在微信里面群发一条就可以帮助什么,但是微信里面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对外部来说,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平台有一些公平、公正的一些规则来对待用户,所以基本上大家都会看到,微信这里会提供出一些特权出来,例如说很多朋友会跟我们说,我能不能让自己的好友数超过5000人,我说这个没有可能,因为系统里面就没有超过5000人的号,我的观点是白名单是一个系统的瑕疵。有一些朋友也会跟我们提需求说,能不能给我们开一个白名单,把微信红包的金额提高一下,因为我是一个土豪,我想给别人发800块的红包,开一个白名单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们的客人来说会觉得这是与众不同的权限,可以炫耀一把,我们确实开过这样的白名单,但是前不久我们把它关闭了,因为我们发现如果开一个白名单出去,我们只会在用户里面造成一种攀比,造成一种不均衡,而这样的现象不是我们倡导的微信文化。系统要做这个事情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没有特权的白名单;二是如果这个需求普遍,就是有很多人有很强的需求,那么系统应该有一个规则来释放这个需求,而不是通过找关系或者是白名单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这不在我们产品鼓励的方向中。
  这是关于用户的价值,这里可以举很多例子,又比如说很多的公众号可能把拉粉作为他最大的一个诉求,但你会看到其实微信里面几乎没有地方可以提供你可以很轻易的获取粉丝。这里要考虑一点,你吸引到了非常多的粉丝,这些粉丝真的是愿意被你吸引才过来的,这个区分很重要,如果是被你用各种手段牵过来的粉丝,这是没有意义的,也违背了我们以用户第一为价值观点的考量。假设一个公众号有1000万粉丝,可是这是在用户不太知情的情况底下获得的,可能很危险。为什么很危险?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些号有很多粉丝,他不敢发消息,因为他一发消息就掉粉。大家可以再想象一下,假设用户对这样的号不喜欢,不断骚扰他的意见越来越大。微信里可能会出一个功能,其实对用户说一下这个号3个月没有访问了,是不是可以退订了,那就可以退订了,这样的话对更大的号反而是一个更大的损失,但是从用户层面,这是真正的用户价值。所以在微信里面我们一直说绝不允许骚扰用户,绝不允许把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推给用户。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第一点,如果大家在做微信相关的项目,你会有很多的选择时,不妨也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它是不是符合微信价值的价值观。
  关于用户价值,我有一天分享过亚马逊CEO的一个文章,他的文章标题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相信在座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因为大家会想到很多很多的方法去欺骗用户,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因为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所以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怎么样对用户是好的――这个会聪明会更重要一些。
  让创造发挥价值
  什么是让创造发挥价值?围绕公众平台来说的话,公众平台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大家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粉丝,可以做营销,可以做推广,但是可能很少会想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
  公众平台到底想要变成什么?公众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公众平台的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在非互联网的时代,有价值的人或者是一个团队,即使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也很难去触达用户。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目前这个时代。所以大家有一个很强的愿望,既然有非常多的用户,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利用这个平台去触达他的用户。这个有才能的人不是说只是互联网行业的人,而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人,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个比方来说:要让一个盲人在一个楼里给人按摩,他也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客户群,这是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对于地域,对于传统一些物理条件限制的突破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从公众平台秉持的目标来说,我们是希望让这个平台里面涌现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而不是说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做流量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导流量,不是这样子的。这里我们是希望所有围绕微信开发的第三方都能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用这个平台来做什么,是想要给你的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还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个流量的导流?如果只是做一个流量的导流,那不是平台所愿意看到的。不管平台的规则怎么样变化,只有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微信所倡导的,不管平台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不用担心我做的事情会不会被平台封杀。
  我们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扶持原创。原创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从BBS到博客时代,很多文章写的特别好的人在互联网上其实是很难得到价值回报,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市场环境就会恶劣,劣币驱逐良币。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把原创作为一个非常认真的事情去做,关于版权的保护、内容的保护,使得在过去一年里面原创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现在一个好的作者,他的一篇文章写出来可能会吸引上万的一个赞赏的回报,当然这只是非常小的一个回报。我们认为原创的文章更符合我们需要的价值,也更符合用户的价值,所以,为了扶持原创,对于原创文章里面的广告条,对广告分成也特别优惠,因为原创的流量不会特别大。平台里面我们发现这样一点,流量大的未必是好的,比如像昨天那种谣言传播的流量就非常大,所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未必能获得巨大的流量,所以从平台角度我们会去扶持它。
  所以关于要创造几项价值,刚才说到我们原创号这里,可能在座还会有很多的人会说,我不是写文章的,我可能写不出好的文章,我其实只是想提供服务,后面我会讲到会有一个新的东西,在后面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如果一个用户要沉浸在里面,离不开,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你开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说汽车里面的空调特别好,所以要待在里面,那不是它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大家会看到微信的朋友圈会限制很严,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的对待。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里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动态,可是慢慢发现朋友圈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被各种各样地诱导上来发了一些内容,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其实最终的结果未必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因为朋友圈的进入次数特别多,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30、40次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对于微信里面其他的功能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希望用户在用微信的时候,最高效率把必须要做的在微信里面做完,把时间留出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在座的各位,基于微信来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不妨也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你做的事情是在帮助用户节约他的时间,提高他的效率,还是说只是想让他在这里不断地消磨时间。如果你想要让他消磨时间,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再写一篇文章,用户永远都出不去,但是用户可能下一次就不敢再进来了。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觉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来让用户搜完就走。在这点上,我们会希望微信里面的信息尽可能的少,少到只能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这样你就明白微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规则。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户就会发现,微信其实一直不鼓励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经过你的验证通过才会加进来,其实如果微信作为一个产品要让好友变得很多的话很简单,只要把QQ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默认变成你的好友就好了。但是我们一直非常谨慎,一直希望用户的好友不要太多,所以每次加好友都提示用户是不是确定要添加他,从来没有说批量导入过,我们业界经常说少即是多,但其实这也会变成一句口头禅,因为没有人真正明白,更少的信息意味着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处理,意味着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未来会变得更大。
  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对于下发消息也非常严格,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两次,每次还要限定那么几条。从微信的产品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体验性的东西,但是在外界看过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包括特别多的媒体人会说,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够,我们就希望发更多的内容给用户。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我发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更愿意看。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诱导分享有拦截,因为所谓诱导分享就是你分享出去了、你获得了好处,但你的朋友并没有获得好处,你的朋友要忍受你发来的一个东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第四个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为什么要让商业化于无形?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可能有一些人不玩游戏,但是并不妨碍另一部分人去玩游戏,玩游戏从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化的过程。同样大家也会看到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朋友圈广告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很多的用户还在期待能看到一个朋友圈广告,因为平常他很少看得到,当用户有这样的心理,我们会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因为用户不反感它,甚至有时候会比较期待。我昨天还看到一个视频广告,觉得挺好的,但是当时我在底下评论了一句,有点开玩笑说“货不对版”,因为朋友圈广告的内容和真正的尝试有点不太接得上,有点欺骗用户的嫌疑,但这是一个广告创意的事情。所以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所以你现在看不到的启动页弹一个广告出来,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商业化的手段。而关于这一点,待会会有一个卡券系统的一个广告。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发了很多很多的优惠券下去,然后我们发现优惠券实际被使用率非常低,可能有超过90%都废掉了、没有被使用出来,这和现实里面其实是一样的。现实里面可能我们也会拿到很多优惠券,但是大部分都不会去用它,我们会认为这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可能有极少数的用户已经在微信里面用到了我们现在一种新的优惠券,这种优惠券来自于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朋友去丽江玩,他住了一个客栈,然后客栈的老板就跟他说,如果你介绍一个朋友再来住这个客栈,你的朋友会获得一个优惠,并且你自己也会获得一个小红包,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基于社交关系来做的一个传递的工作,它特别生动,特别有说服力。
  这个故事让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会尝试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优惠券,我们看之前很多做优惠券的都很难做出来,当一个优惠券本身太容易获得就没有价值了,因为你随时可以拿到。但是对微信来说,这个优惠券是一种基于朋友背书的优惠券,也就是说只有你的朋友去那里消费才能拿到那个券,他分享出来,你可以使用,这和刚才那个故事是完全对应的。我们把这样一个新的系统上线以后,发现核销率迅速就上去了,而商家也很高兴,因为这个真正帮他带来了新的用户。朋友也很高兴,因为他的优惠券没有被浪费掉,这是一个对几方都共赢的一个事情。
  这里的重点其实是,它也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它在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基础上来做,不是作为一个广告塞到这里的,是你的好友获得一个券分享给你的,这是很不一样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构思的一些东西。刚刚公众平台说到原创,其实很多人会觉得有一点郁闷,因为公众平台现在看起来确实更像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是对于自媒体、一些写作的或者一些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但是我们的公众平台,我们出发点不是仅仅针对媒体的,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们觉得2016年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面向开发的团体。
  这个需求来自于哪里呢?我们自己也观察到发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它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来做的,而不是去开发一个APP,因为一个APP的推广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相比来说,公众号能够实现大致同样的事情,并且也能获得它的用户,并且用户可以在微信里面获得的成本或者传播的速度会更好一些。
  但是我们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我们一直说我们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后面我们甚至专门拆分出一个服务号出来,但是服务号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说服务号可以在里面提供服务为主,所有的服务号还是基于一个诉求,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我们现在每换一部手机,手机里面的APP就要重新装,我相信大部分用户也是这样的。现在APP重复的安装率已经越来越低,但是有的时候你要找一个功能,你还得重新再安装一下这个APP。现在很多用户会在微信钱包里面买火车票,因为对一些不是很高频度的需求来说不需要再按一个安装,可是从公众号里面去装一个功能其实也不容易,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这里只是提前剧透一点点东西。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大家能在这个现场参加这个会议,也非常抱歉,确实我个人不太喜欢参加会,我认为将来的会议是五年以后大家戴一个眼镜,坐在家里看跟在现场看是一样的效果,我很期待那一天。非常感谢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愿做温暖的小王子,照亮你的心。若没有拥抱,再好的电影也看不...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2016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探索“应用号”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张小龙
原标题:2016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探索“应用号”
  1 月 11 日,2016 微信公开课 pro 版在广州举办。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第一个登台发言。张小龙说,我们在构思的一块新东西,应用号。其实很多人会觉得公众平台目前看起来更像是媒体化,对于自媒体,对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以下为张小龙讲话精彩摘录。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 张小龙:
  第一, 在腾讯一直强调的,用户价值为依归。
  这句话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我想说的是,这能让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拉开差距。在微信平台里,这是第一要旨。微信有很多合作,就会涉及到交换资源,但是用户体验就会明显被放后。所以我们现在关注的不是尽可能地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挡掉多少事情。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用户体验,可能用户感觉到很平常,但这是要做很多努力才能做到的。
  微信早期的时候有个公众号叫腾讯微博,微博还没有关闭的时候,这个号可以给用户发一下关注的好友动态信息,这是用户在微信和微博关注的公众号。后来腾讯微博基本关闭以后,还有这样一个公众号也在发东西。为什么还继续发东西?我说把这个号关掉吧。同事一查说,这个号有1亿粉丝,大家知道1亿粉丝的价值有多大。我们没有妥协,当天立即关掉。因为从用户的角度讲,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只会是骚扰,没有任何好处。即使对内部号,如果妨碍用户价值我们也要干掉。
  对于外部来说,基本会秉持公平的原则,没有体现特权。很多朋友说,能不能让我的好友数超过5000人?我说没有可能。因为系统就没有超过5000人的号。他说,你给我开个白名单。我觉得,白名单是很不好的东西,是系统的瑕疵。也有朋友提需求,希望开白名单把微信单个红包限额超过200块,“我想给别人发个800块的红包。”这对我们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们的用户也会很开心,我终于有与众不同的权限。以前有过白名单,但是前不久关掉了。白名单会造成特权,这不是我们想营造的文化。
  如果一个需求特别普遍,是很强的需求,系统应该有个规则释放这种需求,而不是通过找关系或设置白名单。这不在我们鼓励方向里面。
  也有很多公众号可能把拉粉作为最大的诉求,但是你会看到,微信里面基本没有地方可以轻易获取粉丝。你要考虑一点,你吸引到非常多的粉丝,是用户愿意被你吸引过来,还是被你骗过来的?如果是后者,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违背用户第一的价值观。
  为什么危险?你一发消息,用户就会退订,微信鼓励用户退订。我们不希望发信息骚扰用户。假如用户不喜欢的号骚扰她,微信会出一个功能提示用户,“以下几个号你有3个月没有阅览,你要不要一键退订?”如果用户答应,这对公号是极大的损失。
  我在内部分享过一篇亚马逊CEO贝佐斯说过,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在座各位像腾讯一样聪明,甚至比腾讯更聪明,可以想到各种办法欺骗用户。欺骗用户很简单,只要你聪明就可以了。这是常态。但是我们在内部不断提醒,这是不对的。欺骗用户可以获取流量,但是最后会把用户赶跑。
  关于微信平台的第二个价值观是,让创造发挥价值。
  从公众平台来说,从诞生到现在,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做营销推广,但是很少有人想过,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公众平台到底要变成什么?从公众平台诞生的第一天,就是要让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更多是说有价值的人或团队。在非互联网时代,即使你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但很难触达用户,现在这个时代不应该这样。既然微信有大量用户,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有才能的人触达它的用户,让一个盲人在楼里按摩也获得他稳定的用户群。
  从公众平台本身目标来说,希望这个平台涌现出更多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而不是导流量的地方。希望所有围绕微信开发的第三方都能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想用这个平台来说什么,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还是导流?如果是后者,不是平台愿意看到的。不管平台规则如何变化,只有有创造的东西,才会长久,不会担心内容被平台所封杀。
  我们做了很多公司扶持原创,但是从BBS到博客时代,很多文章写的好的人,很难得到价值回报,这样会劣币驱逐两笔,我们把原创作为很重要的内容去做,原创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一个好的作者,会有上万的打赏回报,这还是非常少的回报。原创是我们需要的价值,对原创广告分成给了特别的优惠,原创的流量不会特别大,心灵鸡汤会比原创更大。但是传播量大的未必有价值,从平台角度反而会扶持原创。
  第三,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好的产品不应该黏住用户,而是应该让用户尽快离开产品。所有人做的工作都是为了黏住用户,不要让用户离开产品。但是从微信角度,我们希望用户能够尽快离开微信,忙别的事情。如果你每天在微信花太多时间,不一定是好事。我们看到很多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花了太多事情,我们挺担忧的。包括我的同事,我发现他们都有些神经质的倾向,开个会、吃个饭,每隔两分钟必须看下手机,你让他把手机放在一边,超不过5分钟。不让看,他会手足无措,。很焦虑,很焦躁。
  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就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尽快地离开。如果用户沉浸其中,离不开,这是不对的。你开一辆汽车到一个目的地,说汽车里的空调很好,不想走,这不应该。很多人羡慕微信可以黏住用户,我们要考虑的是,微信很多工具高效完成,而不是永远有很多信息处理不完。所以在朋友圈限制很严格心灵鸡汤、各式被诱导发的内容。这样东西多了未必好。用户会觉得朋友圈信息太杂了,他看朋友圈意愿降低,这会很可怕。朋友圈平均用户每天有三四十次进入,我们希望用户每次进来,不是快速刷屏,而是希望停留看一会。对于微信其他功能也是如此,它是可以最高效率地把向做的事情昨晚,留出时间去做别的。
  各位做微信项目的时候也想想,你是在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还是让他不断在这里消磨时间,用户永远出不去。也许这次用户出不去,但是可能下一次永远就不进来了,Google这点做得很好,其实在它搜索引擎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并没有让用户陷在里面不停地逛逛,看看。
  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希望微信里面的信息尽可能少,少到只能满足你的基本需求。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户,微信不太鼓励你加太多好友,加好友需要验证通过。微信想让好友变得很多很容易,只要你把QQ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就成,我们一直很谨慎。每次都提示用户要不要加,而不是批量导入。少即是多,很多人没有真正明白这点。这意味这用户可以花很少时间做更多事情,意味着这个产品未来会更大。
  我们对订阅号里的下发消息也很严格限制。每天只能发一次,每次还限定那么几条。从微信产品角度来讲,是基本体验性东西,在外界来看,这是很那理解的。媒体希望一天发更多内容给用户,但是微信真的没有时间给你发那么多内容。如果一天发两次,所有人的阅读率反而会下降了。那是因为很多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发的越多就好,而不是说,发的越多用户更愿意看。
  所以,我们对诱导分享打击特别严,诱导分享出去,塞满了我们的朋友圈,你得到好处,但是你的朋友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要忍受你的骚扰。不符合我们产品用完即走的原则。
  第四,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商业化,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好的价值与商业化并不矛盾。好的商业化是不妨碍要触达的用户。玩游戏是从系统来说,是很好的商业化过程。大家也会看到朋友圈广告。我们看到更多人期待看到朋友圈广告,因为他很少能看到。但是我们发现用户并不反感,甚至有点期待。
  所以从微信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微信很好地做商业化,但不是基于一种骚扰性,你也看不到微信Banner广告,也看不到启动页面有广告,我们认为这是很低级的广告。
  但是我想给卡券打个广告,关于卡券这块其实是特别好的例子。我们尝试很多,通过春晚红包发了很多优惠券,实际被使用的频率非常低,90%多都被废掉了。其实和现实是一样的,这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可能有极少数用户用到我们现在的新的优惠券。
  有个朋友去丽江住一间客栈,如果你再带一个朋友来,朋友会获得优惠,你也会获得一个红包。这是典型的基于社交做的内容,很有价值。我们会做基于社交关系的优惠券,如果太容易获得,就没有价值了。但是微信做优惠券,是基于朋友被送的优惠券,只有他去哪里消费了,才能拿到优惠券。这样一个优惠券是朋友背书的,是通过朋友关系共享出来的。这样一个系统上线后,核销率很快就上去了,商家跟朋友都很高兴。这是对几方都多赢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是在用户价值上做的事情,而不是强制塞给你的,这是很不一样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下,我们在构思的一块新东西,应用号。其实很多人会觉得公众平台目前看起来更像是媒体化,对于自媒体,对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我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们应该对开发团体做些事情,我们出发点不是针对媒体,但事实上主要变成一个内容和媒体的平台。
  我们2016年应该做一个面向开发的事情。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都是基于公众号来说,而不是开发APP,因为后者推广成本太高,但是微信可以获得大致效果,成本要更低。我们一直要说要做一个服务平台,拆分出一个服务号,但是服务号还是没有达到我们要求,基本还是每周发一条消息,我们不希望是这样。
  未来有没有做应用号的可能性?因为APP重复安装率现在很低,现在很多用户在微信钱包买火车票电影票,对于低频需求来说,不需要安装。如果找公众号,又不好找,而且以下发信息为主。但是如果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找一个APP,进去就像使用APP,它不会发东西,很安静地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去使用它就可以了,这样会不会更好?我们尝试让更多APP使用一种轻量的方式,达到APP的效果。
  我个人不太喜欢参加会议,5年后应该是大家戴个眼眼镜,跟在现场感觉一样。
(责任编辑:魏 UF023)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揭秘网红生活真相……[]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微信公开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