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十九街小学写感觉爽上一句广告词词是什么

八年级阅读能力训练专辑
- 八年级语文
&>&&>&&>&&>&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阅读能力训练专辑
八年级阅读能力训练专辑
【阅读训练一】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 体验评价语言、情境和形象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由此,八年级阅读应该注意的是:
一、在浏览全文时会提取关于事件的信息,运用信息筛选法,抓住要素,构思网络,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会通过提取关于人物描写的语句,根据正面和侧面描写之分,抓住人物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揣摩人物的精神性格。
三、能够准确理解,体验和评价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①从把握文章的基调入手,一般说来应从词语的褒贬、句式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文章的构思、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富于表现力的描写中去品。②从分析人物的形象入手,对此,我们可以用感悟理解、联想想象的方法去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悟理解,就是推敲揣摩作品的描写;联想和想象,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察、充实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效果。二是根据作品的系列描写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沟通事物间的联系,再造出形象,以感受词句的作用和作品的、意味。
四、品味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删”“换”“增”“调”。“删”即去掉后和原句比较效果。“换”即用换词比较法。“增”即增加词语,看表达效果。“调”即调换语序。此外,还应关注修辞,看语言风格。
(一)梯& 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抓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迟疑着问:“怎么了?”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了,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接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在哭,质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可随便就信。’”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会接住你,不会让你受伤的。”
但是,儿子显然开始怀疑爸爸的话,他迟疑着,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能消退。然而,平日里习惯于听从父亲安排的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动。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接住你的手缩回来——”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一——二——三!”爸爸喊了。
咬紧了牙关,忍住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有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有移开。他还是稳稳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在他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复杂,他张大了眼睛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我跳?”
爸爸笑出声来,说:“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又回到了儿子的脸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文中儿子的情绪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文中的爸爸为什么要照着故事中的父子做一次?
3、文中两位父亲所讲述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爸爸是怎样教给你人生经验的?
5、怎么理解文中加点的“玫瑰花”一词的含义?
(二)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叶龄,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能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五中师范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松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昏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濯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中的“失群”作何解?
2、整体感知全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3、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从文中选出关键词语填空,理清作者变化的轨迹。
欣然——(&&&&&
)——(&&&&& )——(&&&&&
)——歉然
4、第6段中的画线句会使你联想到哪朝诗人的谁的哪两句诗?
5、本文语言精致,深邃,立意高远,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三)留守寸土
&&&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您,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吗?”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地,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想问问您这孩子的情况。”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就在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发生过龃龉(注:jú yú 比喻意见不合)?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照头一天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量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单位去拜访一下据说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起身——该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有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放弃,却是那么执着地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颗暖暖的心。
1、结合文章说说题目“留守寸土”有何含义?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3、在男孩的感动下,“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4、男孩身上渗透着一种怎样的品质?
5、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四)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却在那一次,那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网上经常和妹妹联系。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小丫又问,有把握吧?他笑着,当然。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却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小丫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疼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小丫也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求助了最后一条热线,把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就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呀,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当然想。”妹妹说。——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最后的冲刺吗?——电视机前的我已经坐立不安了。
只听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妈去看你好吗?”“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的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我流了泪”的原因是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题目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何处。
3、请任意找出文中对“答题者”的一处描写进行赏析。
4、你喜欢文中“答题者”的形象吗?说说你的理解。
(五)是一只“青蛙”
①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新课文了。不同的是今天是许多来听课。
②这次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将会怎样呢?果然,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有的同桌互说,
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都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有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到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的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经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井里安全啊!
⑥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是同学不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是一只青蛙。”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大意。
2、仔细观察画线的句子,并仿写。
3、张雨同学认为青蛙还会跳回井中的理由是什么?
4、想象张雨同学的发言被打断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青蛙?
【阅读训练二】
揣摩记叙类文章语言特点& 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在阅读中,本阶段应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并体味、鉴赏的语言,主要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的六要素。六要素即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有直接用时间词表现的,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前者如某年某月,后者如用自然界的景物描写来体现的;地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点不变换,一种是随事件的情节发展地点也发生转换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应区别对待;事件的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事件的前面;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应是关键;结果是事件的结尾。把握六要素就把握住了的脉络。
2、把握作品的人物。人与事是密不可分的。在叙事的同时,就渗透了对人物的描写,要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特点并加以品评,就应从对人物的描写入手,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以上都属于正面描写,还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3、品味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应做到几个结合:结合语言环境、结合上下语句、结合人物的性格、结合环境描写,结合文章的主旨、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态度。在分析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遵循规律,又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机动。
(六)传& 递
①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②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因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又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
③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④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送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⑤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⑥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⑦时间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又长大成人,而他饱受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⑧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却从未少过12人,穿透十几年的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故事梗概(不超过40个字)。
2、第⑦段采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其中的&&&&&&&&&
描写体现了人物的&&&&&&& 心理。
3、你认为本文中的哪个(些)人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下午,方正津津有味地给中学生们讲课时,他那5岁半的孩子跌跌撞撞地从外面冲进教室里来。
“你,快——妈叫你回去收谷,要下雨了。”方突然愣住了,望了望窗外,这才发觉天变得黑沉沉的,他脸色沉下来。“你先回去帮你妈收,我——”离下课还有二十多分钟,他心里道:谷子被淋了也罢,可不能耽误这么多孩子的课。
方打发了儿子后说:“,咱们继续上课,刚才讲到雷锋帮助……”“——”方话未讲完,班长就站了起来,“我家也晒谷了,我得赶回去……”“好,你——你走吧。”方眉一皱,很不高兴地同意了。他明白这些农村孩子的家庭情况。班长走后,又有不少学生提出要走,方的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他满脸不高兴,却又显得无可奈何,索性说:“好吧,,天要下雨了,你们谁需回家帮忙的,可以回去,剩下的继续上课。”谁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冲出教室,一会儿就消失在远处。方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教室里,他的面前只剩下空空的座位。窗外,一片阴沉沉的天。“哎,农村的孩子……”良久,方自言自语地说,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刮风了,几个豆大的雨点开始砸在窗子上,方也顾不得什么,急忙冲出教室,朝自家的晒谷场跑去。
跑到自家晒谷场,方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数十个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扫的扫,搬的搬,忙忙碌碌。方顿时涌出两行热泪。
1、文中的两个加点的词“呆住”和“惊呆”分别表现了方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短文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八)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时起床,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8000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忙说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少爷作派很不满意。八点钟还穿着睡衣,每天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⑥我说:“你看看人家送报的少年,每天5时就起床。”
⑦儿子笑得更干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⑨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这天8时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从明天起,送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eq \o\ac(○,11)11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
&eq \o\ac(○,12)12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迟了,请您多包涵!”
&eq \o\ac(○,13)13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文中第②段画线部分列举了很多数字,这有何作用?
2、下面两个句子是否都运用了比喻?为什么?
A、上午9时30分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伤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B、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连报纸也弄湿了……”
3、第③段写“骄阳似火”,第⑧段写“大雨滂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具体语境,完成文中第 eq \o\ac(○,11)11段空白部分。
(九)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忍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手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这是人类最无私的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的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十)儿子的礼物
①今年,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儿子的表现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②儿子20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到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日常用语,能识别##龈髦盅缶频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唯一的感受是,他瘦了。
③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系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做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④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分别收到了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⑤我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
⑥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对文中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中“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中“悄悄地”照应了第②段中的“&&&&&&&&&&&&&&&&&&&&&&
”;“证明”指的是“&&&&&&&&&&&&&&&&&&&&&&&&&&&&&&&&
3、读了本文,你觉得应如何评价一个人。
【阅读训练三】
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
&理清说明顺序,说明语言
1、抓住特征介绍事物,使读者了解说明的对象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无论说明什么,都必须抓住对象的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来介绍,这样才能使读者认识说明的对象,获得所介绍的科学知识。阅读,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制作、用途、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阅读时可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产生、运动、变化、发展情况大多采用这种方法)、空间顺序(说明静止的事物、介绍实体事物的组织结构及内部联系的大多采用这种方法)、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这些逻辑顺序,说明抽象的事理一般采用这种方法)等。
阅读应该先理清说明的顺序。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再结合说明对象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按内容要点联系紧密与否将全文划分成若干部分。这样,不仅理清了说明的顺序,梳理了文章的层次,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
3、说明语言
语言首先须准确,就是选用恰当的词语、句式反映事物的特征。其次应该浅显,要深入浅出。在此基础上可平实可生动,语言朴素平实是的基本特点。但看似平实,其实讲究准确、周密地反映事物的特征。生动是指穿插一些必要的描写和抒情,用说明方法避免行文枯燥、呆板。
(十一)为什么火箭底部像喇叭
张国权& 于清祥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什么要做成喇叭形状的呢?这要从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谈起。
火箭发动机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是因为火箭发动机有着特殊的构造。
推力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头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其中头部和燃烧室的作用是使燃烧剂流经燃烧室和喷管的内套,冷却燃烧室和喷管,再将燃烧剂由喷管和燃烧室外套流经喷嘴喷入燃烧室,并在同时由另一些喷嘴喷入氧化剂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燃烧室内产生2200℃~3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进行加速,由几十米/秒增加至几公里/秒,从而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燃气的动能,获得直接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飞行。燃气喷射的速度愈高,火箭获得的推力也就越大。
那么,火箭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这样高喷速的燃气流呢?这是设计上的科学,就是把推力室的喷管部分在其结构上做成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收敛段的上端同燃烧室的下端是平滑相连的。这一结构可使燃气流的速度因喷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度到音速,直到加速至超音速。所以,人们把这种喇叭形喷管叫超音速喷管。由于它是瑞典人拉瓦尔发明的,因此也称为“拉瓦尔喷管”。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拉瓦尔喷管的原理。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气流在燃烧室压力作用下,经过喷管向后运动,进入喷管的收缩段。在这一阶段,燃气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因而,燃气流的速度不断加速。当到达喷喉时,流速已经超过了音速。而超音速的流体在运动中却不再遵循“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快。在扩张段,燃气流的速度被进一步加速,为2~3公里/秒,相当于音速的7~8倍,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拉瓦尔喷管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喷管也是这样像喇叭形状的,因此说拉瓦尔喷管在武器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选自日《国防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
2、全文以&&&&&&&&&&&&&&&&&&&&&&
结构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一、二两段是&&&&&&&&&&&&&&&
&&&&&&&,三、四、五段是&&&&&&&&
&&&&&&&&&&&&。
3、选文介绍的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事物,你能读懂吗?试从一个角度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4、期间放花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联系本文的介绍和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花炮能升空爆炸的原理是什么?
(十二)狗的智商
多年来,人们针对狗的智商问题进行过不少的实验。早在80多年前,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就通过相关的实验证实,狗具有一种极其准确地感知某种日常规律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是否能被视为狗具有高智商的证据,还值得商榷。比如,狗会在每天早上按时叫主人起床,不管这天是不是主人的休息日。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狗虽然能预见某种日常规律,但却不能区分今天是星期几。
在20世纪40年代,在一项有关血堤犬与比高犬的嗅觉比较实验中,人们发现,虽然比高犬的表现不如血堤犬,但这并不是因为两者智力上有所差别,而是由于比高犬的身材比血堤犬矮小,使得它难以对位置较高的气味进行追踪。
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遗传学与狗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狗的智商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观察。研究人员通过对纯种的比高犬、可卡犬、贝生吉犬、雪蒂犬、猎孤梗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发现,这些犬种彼此间的智商都差不多,但由于遗传上的原因,它们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表现有所差异。比如,比高犬和贝生吉犬在走迷宫实验中技高一筹,而猎狐梗和雪蒂犬的优势体现在重复的连续性动作上。
与判断一条狗是否漂亮一样,如何认定狗的智商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侧重点也许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即使你的爱犬在一些智商测试中表现得不那么理想,你也不必灰心失望。由于狗的品种数不胜数,每条狗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因而,还没有哪项测试能相当准确地鉴定出狗的智商。
按照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斯坦利·科伦的说法,狗的智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适应性智商(即和的能力)、本能性智商以及工作/服从性智商。前两种智商要视每条狗的具体情况而定,要通过相关的犬类智商测试进行判断;而第三种智商则取决于狗的品种。
1942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科伦——现在是加拿大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该校人类神经心理学和认知能力实验室主任。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外,科伦的生活几乎都被与狗相关的事务填满了。他不仅自己养狗,还潜心研究狗的行为,著有包括《狗的智商》《狗知道些什么》《如何说“狗语”》等一系列有关狗的畅销书。此外,他还在驯犬机构中担任讲师,指导人们如何训练狗。科伦养的一些狗参与过许多由加拿大犬类协会主办的关于狗的服从性方面的试验和比赛,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令人惊奇的是,科伦指出,按照常人的生活方式,人们与较聪明的狗相处也许要比与较笨的狗来得更加困难。
为了说明问题,他举了这样两个例子:一条名叫“阿诺德”的迷你型狮子狗老是在它的单身女主人在家中接待男性客人时把尿撒在女主人的床上。它的女主人将它的这一行为归咎为“嫉妒心”在作怪。但真正的问题只是这条狗太聪明了。女主人在独处时对“阿诺德”倾注了大量的注意力,而每当她的男朋友来时,她对“阿诺德”的关注就大为减少。聪明的“阿诺德”发现,通过在床上撒尿这一行为可以有效地将女主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因而每当家中男性客人出现时,它就屡屡上演这样的“恶作剧”,以引起女主人对自己的重视。
又比如一条名叫“王子”的博德牧羊犬。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户外奔跑嬉戏。因此,每当有人要离开屋子时,“王子”就会在后面紧追,试图跟到户外去玩。为达到外出玩耍的目的,“王子”屡次“奋不顾身”地破门而出。“王子”的主人们为了防止它再次把门撞坏而对门进行了加固。但“被困”的“王子”注意到底楼的许多窗户都开着,这条聪明的狗轻而易举地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窗户也可以作为离开房屋的出口。很快,每扇开着的窗户就成了“王子”义无反顾冲撞的新目标。它的主人们对此既惊愕又恼火。
当然,聪明的狗也并不是总给人们带来麻烦和困扰。
一条名为“翠西娅”的喜乐蒂牧羊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向女主人发出患病的警告。“翠西娅”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这样一种坏毛病,就是每当女主人坐下时,它就对她的后背又嗅又蹭。女主人的丈夫发现,“翠西娅”感兴趣的是女主人后背上一颗深色的痣。“翠西娅”对这颗痣并没有给女主人引起什么不适,女主人也没有在意。不料,有一天,当女主人正俯卧在阳台上的椅子上晒太阳时,突然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咬自己的后背,原来是“翠西娅”,它显然是想把长在女主人后背上的那颗痣除去。在丈夫的下,女主人怀着好奇去医院就诊。谁知诊断发现,这颗痣竟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致命性癌。多亏“翠西娅”及时提醒(),才换救了女主人的性命。
1、本文围绕“狗的智商”问题,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①&&&&&&&&&&&&&&
&&&&&&&&&&&&&&&&&&&&&&&&&&&&&&&&&&&&&&
②&&&&&&&&&&&&&&&&&&&&&&&&&&&&&&&&&&&&&&&&&&&&&&&&&&&&
2、选文在局部上采用&&&&&&&&&
顺序来说明,在整体上则采用了&&&&&&& 顺序,两种顺序结合起来将“狗的智商”及相关问题说得清楚明白。
3、此文是篇科普作品,语言活泼、风趣。请从文中举出两例,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①例:&&&&&&&&&&&&&&&&&&&&
&&&&&&&&&&&&&&&&&&&&&&&&&&&&&&&&&&&&&&&&&&&
效果:&&&&&&&&&&&&&&&&&&&&
&&&&&&&&&&&&&&&&&&&&&&&&&&&&&&&&&&&&&&&&
②例:&&&&&&&&&&&&&&&&&&&&
&&&&&&&&&&&&&&&&&&&&&&&&&&&&&&&&&&&&&&&&
效果:&&&&&&&&&&&&&&&&&&&&
&&&&&&&&&&&&&&&&&&&&&&&&&&&&&&&&&&&&&&&&
(十三)蓝天白云话风筝
风筝是一种极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从历史上看,除布娃娃外,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时间有它那么长。在,人们又叫它纸鸢(yuān)。
风筝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史学家们都承认,风筝最早诞生于,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古书记载,最早发现的风筝是作战工具。大约于公元前200年,韩信曾用风筝测量敌方营寨的距离。公元549年,当时梁武帝被侯景的兵围困在健康(今南京)的台城中,他命人在城里放风筝,想用风筝送出诏书,搬救兵。可惜他的风筝飞不高,被敌兵射下,求救行动失败了。公元728年,即唐朝时期,田悦率兵围攻临浼(míng)。守将张亻丕 用风筝传信求救。他的风筝能飞得很高很远,敌人射不着,结果得到马燧的救援,救兵打退了田悦,为临浼解了围。
飞机发明以前,载人的大风筝曾在东方流行。1906年日本有人放起来的一具风筝重达2720千克,尾长146米。载人风筝曾用于各种目的,包括到敌区上空侦察和向被围困的城中运兵。
欧洲第一具风筝是在1326年或1327年出现的。正像古代的风筝一样,这具风筝显然是作为武器而设计的。一份欧洲古代资料上画有用风筝向敌区投放火焰炸弹的情形。正像人们对东方风筝的起源不甚了了一样,欧洲风筝是怎么开始搞起来的,大家也不清楚。它们可能是从东方传过去的,也可能是西方人自己独立发明的。风筝通常是长方形的,尾部有飘穗,看来已传播到太平洋和东西南地区,但是中世纪欧洲风筝的形状则与此不同。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风筝曾是细长的三角形物体,做得像条龙。这些风筝比较大,具有形状呈长方形的头部,尺寸约60厘米×90厘米,还有用布做的尾巴,长约4.5米以上,飘荡在风筝的后下方。到16世纪末,由于受英国、荷兰和葡萄牙水手们从东印度群岛带回来的那些风筝的影响,欧洲风筝的尺寸变得像现在小孩玩的那么小。
历史上首次成功的风筝载人飞行,也是出于。公元559年,南北朝时代北齐天保十年,文宣帝高洋要杀尽姓元的,命元姓死囚都抓住风筝从金凤台上跳下去,结果除一人外,其余都摔死了。这一名侥幸活着的人叫元黄头,他抓住风筝从金凤台飞到紫陌,安然着陆。不过残暴的高洋最后还是将他杀害了。这段历史,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陈纪一》中有记载。明代陈眉公的《白石樵真稿·辨风筝》中也有叙述。元黄头虽然只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才完成这一动作,但他作为世界上乘风筝成功飞越一段距离的第一人,将永载史册。
在19世纪以前,欧洲没有人想用风筝载人。后来,英国一位,名叫乔治·波科克,他制造了一个大型风筝,用一辆马车拖着,快速驶过乡村。风筝载着他的女儿飞上天空。1804年,英国科学家乔治·凯利爵用风筝做他的小滑翔机的机翼。
澳大利亚人劳伦斯·哈格雷夫曾做过许多种风筝。1893年,他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箱式风筝。这种风筝具有较大的升力,稳定性也比较好。从1905年水上滑翔机开始,欧洲早期的许多飞机和滑翔机都采用了哈格雷夫设计的箱式风筝作为机翼,用以产生升力。
飞机出现后风筝的发展并未停止。风筝继续在为各种目的而使用着。气象学把箱式风筝作为一种比较便宜而有效的运载工具,把仪器送上千米的高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潜艇曾用风筝载人升到相当高的空中,侦察敌方舰船的动向。
近20年来,风筝已发展成为软式翼伞。美国研制出来的非硬式风筝,是非常好的翼伞,呈弧线翼形,其上下两层伞面都是尼龙布做的,前缘和后缘都有洞口,能在风压作用下鼓胀起来,伞弦使两层伞面保持平行。这种箱式翼伞型的风筝的效能非常好,几乎可垂直升空,所以它已被用来在山顶上空进行气象观测。
作为业余文娱活动的器具,仍广泛流行。例如,用风筝钓鱼,从前只见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而现在却广泛地传播开来。钓鱼的人把钓鱼绳系在风筝上,然后把风筝放起来,这样既可使他能钓到难以接近的水域里的鱼,又能使垂钓人的影子远离鱼钩。利用风筝滑水也是世界许多地方人们喜好的娱乐项目之一。
1、用波浪线画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2、选文以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采用这种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
3、文中加点的两个词(第9段中的“比较”与第10段中的“非常”)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
(十四)巍巍中山陵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其中位于东郊钟山南麓的中山陵园,是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
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后者的最高峰,海拔约四百六十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连绵。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相传孙中山先生在一九一二年三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决定将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陵园的设计是通过方案竞赛选定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工程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动工,三月二十六日奠基,至一九二九年基本完成。同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一九三一年十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四万六千亩,先后施工六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四百余万元。
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上是值得称道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门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琉璃单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八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国民党葬总统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八段,每段三十余步至五十余步不等,共二百九十级。石阶尽处,就是宽一百三十五米、深三十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视,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陷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二十七米、深二十二米、高二十六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十二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墓室直径约十六米,高十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一九二九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五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1、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中山陵的建筑及其布局特征的,可开篇为什么却先写了陵园的地理环境、中山先生的遗愿和陵园的设计经过呢?请分条说明你的分析。
2、介绍陵园建筑采用&&&&&&&&
顺序,由&&&&&&& 而&&&&&&& ,从&&&&&&&&
到&&&&&&&&
,条理清楚。
3、选文语言准确简洁而不乏生动,因为作者除运用叙述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外,还适时运用了&&&&&&&&&&&&&&&&&&&&&
&&&&这种表达方式。
(十五)园中之园——愉园
愉园坐落在中山公园五色土的东侧这是一个刚刚落成不久的园中之园。我想,很多朋友还没有观赏过它那奇巧、玲珑、秀丽的容姿吧。如果说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一池碧水、游廊环岸的话,这里则是彩廊连三亭、鱼戏乐泉中的另一番景色了。
愉园正面的围墙是一排塔松,通过这挺拔别致的“围墙”,便进了愉园。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但不乏秀美、别致。它综合了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彩亭、清泉、绿树、假山、草坪……融为一体。人们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幽静、欢乐的“世外桃源”。
园北面的三座彩亭,览粹亭居中。它的亭檐分为两层,呈八角形;亭顶饰蓝色琉璃瓦,与亭中金漆彩绘雕廊相配,真是灿烂辉煌。览粹亭左边有流云亭,右边有倚霞亭;亭顶全是灰色的,亭中也有彩绘。三个亭子由画廊相连,如果能远观,我想会使人联想到是彩虹落入园中啊!
彩廊上绘的花草、鸟兽、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呀,那画廊北侧画中的鱼儿怎么游动起来了?啊,这画儿原来是一方方“鱼橱”呀。只见这橱中有水,水中有河卵石,有绿色水草;名贵的各种金鱼悠然嬉戏于其间。见此情景,禁不住游人与游鱼同乐了。见到那鱼橱中的各种热带鱼,便会使你神往那神秘的大海。而览粹、流云、倚霞三亭,真像那“海市蜃楼”了。此番情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走出览粹亭,在它的南面正前方,一方形大水池,名曰“乐泉”。扶着汉白玉的雕栏俯视泉中,只见微波荡漾,成群的红、黑色鲤鱼正自在地游来游去。池北面泉壁的正中,雕有一圆瞪双目的龙头,它好像是池中鱼群的卫士——谁敢向鱼儿“寻衅”,它似乎会张牙舞爪、腾空而起。也许正是有了这个“卫士”,鱼儿们才游得这样怡然自乐。嘿,有条小鲤鱼竟跳出了水面,莫不是跳龙门吧。
乐泉的南面是一片草坪,几棵松柏错落其间;树旁有假山石,石呈熊猫状,旁种翠竹。微风徐来,竹叶摆动,是哪只熊猫宝宝在美餐呢?
兴未尽,园已游完。这小巧别致的园中园,真使人留连忘返。这里花香、鸟跃、人乐、鱼欢,把它名为“愉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1、用一句话概括愉园的特征。
2、选文作者移步换景,用的是&&&&&&&&&&&&&&&&&&
说明顺序。
3、全文读完,你要感觉到文中许多段结尾句都用&&&&&&&&&&&&&&&&
的表达方式。
4、本文语言表达突出了“愉园”的“愉”字,试举例说说作者的语言特色。
【阅读训练四】
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能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资料等。阅读中对“说明方法”的考查分三个层级。1、基础题:指出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难度适中题: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这不仅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3、难度偏高题:指出特定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这要求具有较强的概括、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解题要领:1、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熟练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2、说明方法的作用应从两方面考虑:①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共性),即只要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就具有这种作用。③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个性),联系说明的内容来考虑。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筛选信息的方法: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主要信息。2、留意每段的首尾句,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信息。3、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题目相对应的句段,从这些句段中提取有效信息。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简明的话说明什么是“返祖现象”。(不超过40个字)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千千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来退化的器官却突然重新出现;仿佛某种长期被抑制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体就出现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现象”。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分别指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记者从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获悉,曲江新区正投资5亿元,打造一个占地998亩,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唐文化主题博物苑——大唐芙蓉园。
西安曲江是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秦时曲江就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上林赋》中,曾对曲江的自然风光作过生动描述。至隋时又广植芙蓉于池中,改名“芙蓉池”。唐时,曲江建构了皇家禁苑“芙蓉苑”,专供皇帝及宫廷使用,并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重要建筑。自古以来,曲江就拥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背景。
大唐芙蓉园是曲江项目带动战略的亮点之一,也是继大雁塔北广场之后,曲江新区推出的又一引人注目的大型精品工程。谈起大唐芙蓉园的“卖点”,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扳起了指头:首先园子充满了唐文化特色,里面的雕塑、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还有唐时期文物的复制品都体现了“唐”的特点;其二是近8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是世界上最大仿唐建筑群落,全部依照原建筑进行恢复,而且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其三是投资6000万的湖面喷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幕电影;其四是环湖广场演出——《梦回大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集歌舞、音乐、诗歌朗诵于一体。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研制成功,这是一台全光数字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一千倍。
&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光互连代替了电子导线互连;光开关、光三极管、光储存器、反馈装置和集成光路等部件,代替了电脑中的电子硬件;用光运算代替了电运算,用非冯·诺依曼结构代替了冯·诺依曼结构;从而使光脑中的功能为电脑所望尘莫及。
光脑具有超并行性;。目前最新的并行处理电子计算机通常具有NXI的并行性,其结构和运算极其复杂,速度和精度也相当低。光脑则不同,它具有NXN的并行性,其并行通信和并行处理能力强可用简单的运算去处理大阵列。
光脑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电子的传播速度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子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缆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而光脑则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超高速运算。光脑的超高速运算也在于光的频带宽远远大于无线电波,具有极大的信息储存量,储存信息量可达108倍。
光脑的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好。光脑靠光子传播信息,光子没有带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所以光信号不仅不互相干扰,而且还可以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光脑的容错性好,具有与人脑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差错时,并不影响到最后计算结果。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短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 ①在浮冰成群的南大洋栖息着南极鳕鱼、松浮鱼、蛇龄鱼、南极多斑等100多种鱼类。这些鱼鱼体小,一般体长只有25厘米,生长速度缓慢,多数系底栖性鱼类。
②人的血液在-0.56℃就会冻结,一般鱼类也大致相同。但是,冬天生活在南大洋中的鱼类却能经受-2℃左右的低温而安然无恙。海水的冰点约为-1.85℃,为什么南极鱼的血液在这一温度下却不会冻结呢?原来,在这些鱼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抗冻糖蛋白。有趣的是,一到夏天,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这类鱼的脑垂体将会自己调节,使血液中不再产生抗冻糖蛋白。
③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费尔教授从南极的一种鳕鱼的血液中,分离出8种分子量不同的抗冻糖蛋白,发现它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使水难以冻结的本领。科学家经过实验表明,如果将抗冻糖蛋白从南极鱼的血液中除去,那么它的血液与一般血液没有多大区别,也会在同样的温度下结冰。
④抗冻糖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物质,即使溶解的质量稍多些,摩尔浓度也是非常低的,而血液基本上仍保持着相同的张力。那么,为什么抗冻糖蛋白的浓度如此之小,却能使血液的凝固点发生这样大幅度的下降呢?显然,这一事实用传统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理论”是无法解释的。费尔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抗冻糖蛋白分子能挤入互相靠近的两个细微冰晶体的间隙中,从而阻止了冰晶体的生长。即抗冻糖蛋白分子吸附于界面,阻止了水分子向冰晶体方向移动,使凝固点大幅底降低。
因此,南极鱼不怕冻。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3、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十)最大的园林桥——颐和园十七孔桥
①颐和园,原是作为帝王的行宫与游赏花园,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整座园林,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依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等,精致而优美。
②园林中殿堂厅室、亭台楼阁、廊馆轩榭、塔舫桥关,各种建筑共有3000多间,几乎所有古代建筑的形式应有尽有。除了木建筑以外,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不同的建造方式。整个园林艺术及配置构思极其巧妙,为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③园林依山面水,园中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④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⑤“廊如亭”坐落于十七孔桥东桥头南侧,是现存古亭类建筑中最大的亭子。因此是一座“八角型重檐”的建筑,所以也称之为“八方亭”。
⑥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虫柬 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1、速读文章,写出文章主要的说明内容。
2、这篇文章在介绍“廊如亭”时,它的位置介于“十七孔桥”和“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两段之中,你觉得这样安排说明顺序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一说。
(二十一)鸟类的语言
&&& ①为了揭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向大自然的鸟巢派出了不少“间谍”,这是一些袖珍电子仪器,包括能自动录音的微型窃听器。与此同时,科学家又用望远镜或录像机仔细观察巢中鸟的一举一动,把叫声和活动对照起来研究,并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应用这些方法,弄清了不少“鸟语”的含义。
②1977年英国巴思大学生物学家哈维博士别出心裁地设计制造了一枚“电子岛蛋”。它可以测出鸟孵卵时的声音等多方面的情况。
③鸟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④“鸟语”的含义极为丰富,有寻找配偶的鸣唱,也有互相联络的歌声,还有报警、示威、恫吓敌害的叫声等等。
⑤鸟类“语言”中也有“方言”“土语”。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鸟类学家佛令斯博士发现,正像美国人讲、法国人讲法语一样,美国乌鸦的“语言”和法国乌鸦的“语言”也不相同。佛令斯用高质量的录音带,录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地方乌鸦的报警声,然后设法放给当地乌鸦听,它们会立刻飞走。可是放给法国的乌鸦听,它们却无动于衷。反过来,播放法国乌鸦的报警声,宾夕法尼亚乌鸦也没有反应。看来,它们彼此“语言”不通。除了报警,其他像求偶、召唤、觅食等“语言”,法国和宾夕法尼亚乌鸦的“词汇”也不相同。
⑥除乌鸦外,佛令斯在研究了海鸥以后,也发现有这种情况。
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鸟类专家,对鸟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学辞典》。他们统计了二三千种的“语言”。
⑧人类掌握了鸟语的秘密后,就有可能有目的地利用鸟语,定向地鸟类,使之为人类服务。在法国,有人把乌鸦挣扎时的痛苦凄厉的叫声用录音机录下,再拿到田间播放,临近的乌鸦听到这种声音就惊慌而逃。10天内,这群乌鸦再也不敢飞到这个地方来。若用此法驱散群集飞机场的鸟类,避免飞机和他们相撞而失事,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利用益鸟求偶或合群的召唤声的录音,可引来益鸟,使它们啄食害虫,保护森林和庄稼。
1、请用“||”在下面的段落序号中标出文章的层次,并说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第⑥段画横线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用它有什么好处?
4、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的是什么?从哪几方面说明的?
(二十二)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重任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2004年杭州市中考题)
1、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
3、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4、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训练五】
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 品味文章中语句的丰富含义
&“新课标”的大观重视培养的人文关怀,通过应当学会关爱家人,关注社会,关心我们生活的地球。对于家庭,要懂得感受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平日被忽视的关爱,理解爱心,体验爱心,生发爱心;对于社会,要关注社会上某种现象的变化,学会思考变化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思考怎样才能与社会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总之,要学会从平凡人、普通事中品尝真情,体味真爱,从而真实、真诚、真切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思想内涵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中心,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所以,要感悟思想内涵,必须首先要把握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何相关,将自己放入作品中,将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换位思考,多思多想,就会很容易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林海音(台湾)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有这样一个细节:小英子因起晚,不想去学校了,爸爸非常生气,将英子狠狠地打了一顿。过后,爸爸又去学校给英子送花夹袄及两个铜板。思考一下,作者在作品中放入这一情节,她想表现什么思想内涵?要回答这一问题,一定要把平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事联系在一起,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就不难理解林海音这一情节是要表现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另外还可从关键性词语、作者写作的背景等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文章中的语句、词语,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话:“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段话里,“无限趣味”这一短语就具有高度概括的作用。这些具有概括作用的词语有的概括一层,有的概括一段或全篇,阅读中抓住这样的词语就抓住了读懂一层、一段、一篇的“龙头”。又如“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这里叙述鲁迅初到仙台,见到藤野之前的心境,用对比的手法,强调“物以稀为贵”,即是比较含蓄委婉地说明“我”在仙台受到的“优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弱国的国民,身处异国他的凄苦心境。
(二十三)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采访了某位登山专家。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往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可能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上面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
(二十四)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弄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二十五)
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着,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也领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掉眼泪,儿子还在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没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第一粒沙子呀!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坷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睛吗?”想象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一想子酥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1、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的说明。(不超过30字)
2、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眼泪”,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不超过35字)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什么?
3、通观第⑤—⑦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
②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含的意义。
(二十六)太阳永不落
[挪威]史蒂根
我从北极区移居首都奥斯陆已有多年,但对那极地岁月仍然魂牵梦萦。童年时在极地的生活教我甘于寂寞,勿急功近利;教我勤于思索,勿浅尝辄止;教我以自己的心灵而不是仅仅以自己的五官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最难忘的是极地的一位盲人。他只身蜇居在海滨的一间小屋里,在常人看来他实在是极其可怜的——惟有一根拐杖可以相依为命,甚至连一条做伴的狗也没有。而他最大的不幸当然是他的失明了。这样他就不能够亲身去体味光阴的变幻和季节的交替。
然而,这恐怕只是人们好心的揣想。说到人与自然的交契,我还不曾发现有哪位明眼人能够超越他的。当极夜将尽,太阳快要在地平线上重新绽开笑脸的日子里,人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信步经过大街旁的人行道,而后径直走上小山,再沿着山脊,在赤杨林中找到一条通往山脊的小路。然后,他找到一处四际一无遮蔽的所在,面向南方凝神而望,浑然忘情于对初阳的等待;个把小时之后,他又会准确地循原路归来。
要是在一场新雪之后,人们就更容易判定他是否到过山上了。因为这位盲人尽管在这个人的生活享受上十分节俭,但他穿的胶皮套鞋总是新的。所以,只要一发现他的套鞋印在雪地上的足迹,人们就完全可以相信:暖人心海的太阳即将来临。
当时,还没有什么人像今天这样侈谈什么“默契”,什么“沟通”,在这位老人的时候,“默契”之说尚未流行,他自然也决非在追求时髦以沽名钓誉——他只是个深深地渴望着能体味那初阳灵趣的人,虽然在他的脑海中那也许只是一抹紫红的闪耀。
这两件事的紧密相联:新雪上波纹的痕迹和太阳的新生——使得这位盲人在一些和他具有同样渴求的人们心目中占据了永生不灭的位置。我们这些人虽然双目炯炯(也许这正是障碍之一),却反而看不透极夜之后的辉煌,而难以摆脱漫长的不安的折磨,全然没有盲人那种沉着坚定的自信之情。
——心里有了这位盲人,在生活的跋涉中,太阳永远是不落的。
1、第2自然段写旁人认为盲人十分可怜,“唯有一根拐仗可以相依为命”,删去这句有何影响?
2、文章结尾暗含了什么言外之意?
3、“新雪上波纹的痕迹”和“太阳的新生”之间有何关联?
4、“暖人心海的太阳即将来临”这句话有何深意?
(二十七)父亲的驼背
①父亲的驼背使我产生崇高的敬意,是今年夏天的事。
②那是一个极标准的夏日。将晚的日头仍吞吐着炽烈的火焰。我正坐在办公室里受用空调的温馨,冷眼看晚霞燃烧,父亲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门前。父亲佝偻着身子,汗水从苍白的脸上滚落在两脚之间,几乎连缀成一条直线;背上稳稳地负着一个半旧的布袋,布袋里满盛着家乡的温馨和亲情。“今天天气真热。”父亲咂巴着汗水说,将布袋吃力地放了下来。就在这时,父亲那高高隆起的驼背刚毅而明快地裸露在我的面前,且正好与天边的云霞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写意。转瞬间,一种错觉神奇地将落日和晚霞隐去,父亲的驼背顿时放射出灿烂金光。我的和理智在燃烧中抽象成一条条传统的誓言,继而又幻化成一幅幅多维的图像。我确信我亲见到一拱溢彩流光的长虹,虹的那头是遥远,虹的这头是现实,我正从这长虹的辉煌中走过来;我也确信我亲聆到一阵阵清悦的驼铃声,有一峰骆驼正迎着哄哄作响的热流前行在人生的旷漠荒原,这驼峰上驮着我……我猛然领悟到父亲的驼背像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话一般神圣地吸引了我,我自此便执著地爱上了父亲的那尊驼背。
③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嶙峋的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说来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疮,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般汩汩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一架马鞍。每天清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慷慨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烧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加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塄坎,我附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向前伸着,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肥活的田里,牛背为犁铧而坚韧着。那么,父亲的背也一定是为我而驼着!我的心魄被震撼了,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爱憎也就和父亲的驼背紧紧维系在一起了。记得有个星期六中午放学回家,我用手摩婆着父亲汗涔涔的驼背,对父亲说,这背就可以做我的课桌呢。就这样,我在父亲的驼背上读着历史的烟云,读着未来的梦幻……
④在我那封闭而落后的家乡,穷人的孩子一般是不读书的,即使为认几个工分识几张毛票儿被迫混上一两年,那也得捱到八九岁,但我六岁那年就被父亲送进了学校,而且一读就是整整六年。这对父亲来说,供我读书显然是比供我饭吃更大的负担,这负担自然又得那它背无言地驮着。父亲是一个好的脚夫,鸡叫头遍启程,夜半时分回家,往返九十里山路,两百斤山货,从山里驮到镇上,百十斤油盐又从镇上驮进山里。这虽然是一种低廉的劳动力交换,甚至有些卑贱,但毕竟可以换回几个子儿买回几支铅笔几个写字本,父亲可说乐此不疲。而每当这时,我心中总有几簇火苗燃着,学业上哪怕是碰到天大的困难,也只是蜡烛般化为光明。我的学业是一天天拔节向上,父亲双肩上的茧巴则结了一层又一层,背间的肉瘦也添了一圈又一圈。我至今还保存着父亲当年用过的一个背篓。篓口用铁丝扎着,在背篓与人体接触的地方,厚实的帆布套硬是磨破了一个大洞,麻线缝过的谷草多已脱落,裸露出魔鬼一般狰狞的竹篾。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个背篓啊!
⑤我推想,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不准也是驼背。驼背本不是生成于母腹之中,父亲不就曾经是祖母引以骄傲的骨架儿像旗杆那样竖着么?驼背应该是历史塑造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从母腹中跌落某个驿站时,即使拥有过紫檀一般的脊骨、刺槐一般的腰杆,但是,历史与生活的重荷死死压在父亲、爷爷的肩上,这脊骨这腰杆又如何能舒展其活力,张扬其生命?由此我想到一个更深刻更重大的历史命题,鲁迅先生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的脊梁。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的脊梁”,除了那些顶天立地的钢筋铁骨之外,是不是还涵盖了如我父亲、如我爷爷及爷爷的爷爷们那样的弓腰驼背呢?是的,肯定是的。
1、第③段中“有两件事是我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的含义是什么?
2、写出“这背就可以做我的课桌呢……读着未来的梦幻……”的含义。
3、文章结尾“鲁迅在这里所说的脊梁……肯定是的”用了什么修辞?表达效果如何?
(二十八)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的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轻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渺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 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纺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纺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
1、此篇文章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理由。
2、“纺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三个短语如何理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六】
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了解抒情性语言并运用
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思想感情、主观感受,是文学写作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更为常用。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怀,它往往以“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当感情强烈奔迸,不直抒不足以表达之时,常用此法。这种抒发是坦露的,能使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交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叙事类作品中,它是作者表露对所描述对象的感情倾向和美学见解的一种方法;在抒情类作品中,它还是传神造境的重要手段。直接抒情可以运用呼告、复叠咏叹、内心独白等形式。运用直接抒情切忌空洞干嚎、虚张声势、突兀做作。抒发的浓度、时机要掌握得当。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作者的感情表达有所凭借,具体表现为即事缘情、融情入景、寄情于理等几种方式。即事缘情就是在叙事中流露感情,把感情融化于叙事过程之中,使叙事更生动,更富情采。运用此法的先决条件是作者对事有情,因事动情,情由事发。融情入景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露感情,景物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景语情语自然交融,使景物心灵化、感情具象化。它是创意造境的重要手段,可使作品形神俱出,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运用此法常借助比兴、象征、映衬等手段,运用时必须注意情景和谐。寄情于理就是借说理方式寄托感情。它的议论说理不仅充溢着感情,而且不像议那样用逻辑推理方式来表达见解,只需要用富有感情的文字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即可。这种方法可使情与理紧密结合,理随情发,情随理显,对于作品思想含义的揭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时要力求精要,做到情浓意深,语言要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间接抒情比直接抒情更普遍地被运用,它虽不像直接抒情那样强烈直呼,但它把作者的感情渗透在事、景、理中,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化,能更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十九)剪不断的乡愁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深处涌现,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九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勾销了吗?”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
“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
“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止是‘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丈夫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护照。拿到护照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止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大家都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三十九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考虑?我实在没有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想,我这个人和别人是不大相同的。我有个朋友告诉我:“我也离开大陆三十九年,但是,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乡愁!”这句话使我太惊奇了,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的行程时,鑫涛问我:
“你到底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呢?”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可是,你没有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可能去四十天!”
将近四十年的乡愁,却要用四十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人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中可能全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句广告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