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就和达安基因股票关系

责任编辑:lwj
历史发布此类公告个股,次日开盘买入持有16天,可实现最大年化收益
股票买入时间持有天数单次收益率
涨停股揭秘:基因编辑峰会举行
达安基因封涨停
融资余额16.81亿元,融资买入额1.54亿元
《达安基因:日调研活动附件》
主营业务:
分子诊断技术及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
涉及概念:
基因测序,禽流感,融资融券,食品安全
所属行业:
医药生物 — 生物制品
行业排名:
8/31(营业收入排名)
实际控制:
综合评分 5.5
打败77%股票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3.87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短期趋势:
该股进入多头行情中,股价短线上涨概率较大。
中期趋势:
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
长期趋势:
迄今为止,共5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3.50亿股,占流通A股55.02%
一、最新关注--定增加码主业
2015年10月份,公司拟以32.38元/股定增募资不超15亿元加码主业等。...
二、股权激励
2015年8月份,因部分激励对象离职及2014年度权益分派,公司首次股票期权...
三、子公司拟改制挂牌新三板
2015年8月份,参股孙公司广州健佰氏拟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申请新三板挂...
挡祷稹2015年8月份,公司拟出资1.8亿元与全资子公司达安科技及广州产...
流通股本/亿
净利润增长率%
每股收益/元
每股净资产/元
持股数/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
个股深一度Toggle Dropdown
  近年来,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基因的测序能够在几天之内完成,测序的成本也下降到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这使得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在方面,外显子组甚至的基因测序大大加速了疾病分子的寻找,使得多种疾病病因的诊断与分型与以往相比更加精确,在用药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实现。由于疾病分子标志物的明确,越来越多的药物市场得到细化,药物与方法同时报批、获批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信也很快会在中国发展起来。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  利用对人体DNA分子的鉴定来辅助诊断的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比如,FISH等核酸杂交技术已经可以进行和基因水平的分析。上世纪90年代,定量PCR技术的兴起大大加快了突变鉴定的速度,可以进行DNA上单个位点突变的鉴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世纪初,人类草图绘制的完成标志着第一代基因的成熟,对一个或几个基因的测序开始应用在临床上,对测量的得以提升,在的鉴定以及癌症等致命性疾病的靶向治疗中应用广泛。除了精度的提高,技术的发明使得同时检测许多基因的变化成为可能。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展使得大规模测序的速度急剧提高,成本急剧降低,越来越多的疾病找到了可用于诊断或分型的分子标志物,同时检测几十个基因的微小变化也不再困难,对传染病的鉴定变得更加快速,许多遗传性疾病都可以实现无创的产前诊断。  医疗系统的封闭性  科技的进步应用于医疗领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与IT等领域不同,医疗领域是政府监管最为严格的领域,合规性是临床应用上绕不开的问题。一项技术的成熟必须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可才能得到应用,而的批准、质控可溯源体系的建立、的建立等需要耗费时间。由于医疗事关人命,即使监管部门认可后要在医生中推广开来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没有一项医疗技术能够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如果出现问题如何处理也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  新一代测序应用的关键  新一代测序的应用涉及到器、测序试剂、软件与的相互配合,虽然这项技术在21三体的产前诊断等应用方面展现出了极好的前景,但我们必须承认,在从基因序列到疾病的探索中,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一些IT巨头也开始利用他们在上的优势来介入这一领域,比如,Google投资的23andMe以及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就试图利用测序结果来对患病概率的判断或诊疗方案的选择上给出一些建议。测序仪器、测序、信息服务的协同配合会大大降低临床应用的难度,促进里的走入日常的医疗、甚至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G=记者  C=柴映爽  G:能否给我们聊聊基因测序的历史,第一代测序到现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有些什么样的应用?  C:第一代测序在很多方面有应用,除了科研实验室以外,还在法医系统、门犯罪鉴定、病原体鉴定等诸多应用市场都已经有了成熟的。一代测序在临床上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一般来说,一项技术如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那不是一个真正好的技术。而一项好的实验室技术要应用到临床,必须还要添加一些其他的条件。首先,技术的使用和相关产品要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其次,与实验室应用相比,临床医生要求该技术的临床意义更加直观化,诊疗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从2011年,临床市场测序概念变得非常火热,以往的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Lifetech的测序仪的销售开始变得非常好,有很多医院在采购。  G:这些产品都是有注册证的吗?  C:是有注册证的,我们的多数产品都被FDA或CFDA批准,包括定量PCR和测序仪。作为临床产品,合规是第一要求。2011年一代测序仪销售变好是因为有几家测序的试剂盒公司拿到了CFDA的注册证,合规的要求解决了。同时,测序技术的发展使成本降低,变成老百姓讨论的话题,促进了测序市场的发展。现在很多临床应用用一代测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分子诊断市场需要多种平台以满足临床工作的不同方面需要,一代测序最为可靠也最为直观,但有些需求还是适用定量PCR,而美国FDA这一两年批的一些比较前沿的伴随诊断可能用的还是FISH(荧光原位杂交)或者定量PCR。  G:如果一代测序效果好的话,是不是医院就没有动力进行测序仪的产品升级?  C: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来看。一代测序比较适合明确的少数靶基因的测序。很多疾病的目标基因的检测是明确的,用一代测序就可以解决,成本也不算高,操作也方便。还有一些疾病靶基因更加复杂,对新一代测序有需求。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就像十年前的一代测序一样,合规还没有解决。这是新一代测序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个束缚。有一些基因突变信息对临床的意义还不是很确定,作为诊断标准就有争议。而且新一代测序都伴随有生物处理的问题,很多医院在这个方面还很难有人手来解决。另外,应用市场的更新比较慢,一旦形成一种标准,很难改变,收费标准、质控体系都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  G:看来是一代测序和新一代测序各有千秋了?  C:如果测3-4个基因,用新一代测序成本并不见得低;几十个基因,新一代测序就比较合适。选择哪个,还要考虑到日常门诊量。对lifetech来说,我们提供多种分子诊断,一代和二代测序都很重要,目前不会放弃一代测序的进一步开发,也不会放弃定量PCR。对整个分子诊断的来说,甚至FISH(荧光原位杂交)直到现在都有适合使用的环境。目前的分子诊断是用一代测序作为标准,未来二代测序经过验证以后相信就可以使用了。  G:谢谢您的回答。接下来我们来聊聊lifetech吧,您能否介绍一下lifetech在基因测序方面的历史与积淀?  C:Lifetech是由ABI与Invitrogen公司合并而成的,ABI公司是定量PCR和一代测序仪的发明者,是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的公司。ABI公司1984年成立,1986年用测序的原理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基因测序仪,1998年Craig Venter用ABI的测序仪开始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最终和NIH共同完成,带来了很大的成功。之后ABI公司又开发了的二代测序的SOLID技术,以及近几年高速发展的Ion Torrent技术。Ion Torrent仪器因为小巧灵活,更受到应用市场的欢迎。我们对应用市场非常重视,考虑到应用市场对测序仪的使用需要各种上下游的解决措施,因此我们在不断开发和测序仪相关的各种配套解决方案,目前这个行业里,这些配套解决方案lifetech都是第一个做的,而且做得很成功,带动了其他公司的学习和跟进,也促进了这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G:能不能简单介绍下您的从业经历呢,是怎么和基因测序这个方向结缘的?  C:我本科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是在国家,90年代供职于欧美的医药公司,2004年加入ABI公司。ABI是非常坚持技术的公司,技术更新非常快,也非常重视应用市场。  G:ABI与Invitrogen的合并产生了lifetech,Ion Torrent是2010年被lifetech收购的,2012年lifetech又收购了癌症公司Compendia Bio,2013年lifetech以13被thermo fisher公司收购。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并购的?并购对推动公司发展有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C:并购的好处是有机会带来思路方式的改变,很多科研公司做应用市场都不成功,原因是思维模式很难改变。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非洲母象带着小象陷在泥塘里,小象站在母象身上挣扎了好久都没能脱困,越动越下陷,最后附近的居民用棍子、绳子才把它们弄出来。这里,棍子、绳子就代表了新的思维方式,靠母象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必须有外力的介入才能改变思维方式。ABI公司在经历并购之后,在应用市场脚步加快,拥有了分子诊断行业大部分的平台,客户可以灵活选择使用。  G:近几年基因测序技术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下降,但在序列的理解分析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美国的23andMe也是因为在健康分析方面不能让FDA信服而被停止了相关业务,不知道lifetech 在生物信息学、序列的建模分析方面进展到了何种地步?这是lifetech的重点吗,还是lifetech在基因组方面的兴趣仅仅在于测序?  C:测序等分子诊断业务不是平台业务,是内容的业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仪器平台、试剂,与信息服务。这三者都很重要。Ion Torrent仪器很好,但也需要快速的发展试剂、信息服务,需要解决医生的具体需求。测序技术发展很快,可能明年就有更好的仪器,更低的成本,但仍然不见得能够帮助医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Lifetech一直在考虑,医生为什么需要这个技术,技术的哪些方面才是有意义的,医生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个技术,为此我们不能只狭隘地盯着发展技术平台,同时还要发展相关试剂与信息解读服务。目前lifetech在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面也走在前列,我们刚刚推出了Ion Reporter软件,这个软件是测序平台与信息解读的接口,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数据库,比如Compendia癌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全美Top20家药厂中17家都在使用。比如合作的Ingenuity数据库,是全球最Top的数据库之一,还有一些公司在开发专业的数据库,像母婴保健的无创数据库也有,我们的平台可以访问其中的所有信息。操作简单方便,一键式从数据到结果。  G:能不能聊一聊lifetech与达安基因的合作,是达安为lifetech配套测序试剂吗,您认为这种合作在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方面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C:中国临床市场对一代测序非常有需求,非常需要符合门监管规定的试剂盒,我们与达安基因合资的立菲达安公司是在做一代测序试剂盒的开发,合作的方式是共享收入。目前有一些测序试剂盒像乙肝、丙肝、结核等已经有注册受理证,正在临床体系考核的最后阶段。本土化是我们开展中国业务的方向,通过与国内正规公司合作,对国内市场,对我们这类外企都有益处。定量PCR的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与我们十多年前和达安的这种合作有很大关系。在二代测序方面,我们也在与包括达安基因在内的多家公司合作,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合作是使我们保持领先地位的最好方式。同时这类合作会包括一些最新技术的引进和分享,带动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G:聊到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目前世界先进的测序临床应用走到了哪一步,能不能举一些世界上先进医院的例子?  C:在美国,测序的临床应用有CLIA(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制度,持有CLIA执照的实验室研发的制剂、技术等也可以合法进入临床,合理收费。包括PGM和Proton在内的Ion Torrent测序仪以及Ampliseq试剂盒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波士顿有产前筛查的项目,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梅奥诊所等医学中心开展、等癌症相关的热点。  G:目前国内的测序临床应用现状如何,在您所知的使用Ion torrent技术的中国医院中,能不能大概描述下他们在利用这项技术在进行怎样的临床研究或临床应用?  C:国内一代测序早有应用,有一些产品获得了注册证。而包括Ion torrent技术在内的新一代测序在国内还停留在临床研究上,结果用一代测序来进行验证。比如上海儿科医院在开展遗传性肝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在开展胃肠肿瘤的基因突变研究,武汉在领域开展基因相关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其实在国际上也是走在前列的。新一代测序应用于临床研究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遗传病、母婴保健、肿瘤、的研究。在多基因研究中,需要大量的病例而样本取材又不容易,Ion Torrent通量灵活,仅需要10ng取材,优势非常明显,符合这些临床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国内医院已经有150多台Ion Torrent,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和Ion Torrent适应临床研究工作的自身特点是很有关系的。  G:美国FDA去年年底暂停了23andMe的健康分析业务,中国卫计委今年年初也暂停了新一代测序的临床应用,要求相关产品都进行严格的申报,拿到注册证后才能应用到临床上,您认为要促进新一代测序成熟起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还需要哪些环节与工作?  C:一项技术要应用到临床,医院系统是无法绕开的,必须使技术符合这一体系的要求。而23andme没有进入这一体系,它和类似公司的健康分析不能取信于医生,反而干扰到他们的判断。新一代测序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认为对新一代测序临床应用的叫停对市场反而是非常好的促进,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个指明方向的作用。就好像90年代初的定量PCR,由于有样本污染等问题,每家医院结果不一样,给行业带来混乱,于是卫生部批准了10家准入实验室,等相关的试剂盒通过注册审批,质控建立后,实验室试点就停止了。现在已经有1800家左右国家批准的PCR实验室,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分子诊断对质控要求相当高,有很多的研究,即使是一代测序,如果没有质控标准,不同的机构给出的结果也可能会不一样。监管部门通过严格申报过程,可以引导市场,使市场把新一代测序应用的基础打得更扎实。不管是测序仪器,还是试剂盒、软件,都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许可,这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必要条件。对于lifetech新一代测序的申报,Ion Torrent已经在2013年11月得到了美国FDA的510K的豁免,预计今年三季度可以在美国临床上市,在中国我们已经开始了临床注册计划。  G:您能否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5年,世界范围内,新一代测序还会带来哪些临床上的新的应用?  C:未来测序仪器会变得更加小巧灵活,也许还会有新的测序出来。新的仪器的出现对市场扩大是好事,也表明市场需求非常迫切。未来5年测序的应用还是以基因为基础,在跟基因有关的领域发挥作用。传染病、遗传病、母婴保健、癌症等方向市场刚刚开始,未来这些市场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在未来5年,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很多疾病得到快速的诊断,比如说感染性疾病,现在有些药敏试验时间比较长,等检验结果出来病人已经出院了,只能在随访中更换用药方案。而新一代测序可以分析多种耐药结果,对医生的治疗就相当有利。另外随着基因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如何得到最正确的用药选择方案,就需要一代测序和新一代测序结合来给出结论。10年以后,也许新一代测序会带来健康生活模式的变化,可以为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生活的建议。  G:最后和您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谈到23andMe健康分析业务的被禁,我觉得是当前的数据解读技术还是不够成熟,所以不能让FDA信服,现在以Google为代表的IT巨头开始投入更多人力、财力在这个领域,您认为IT巨头的大举介入是否能快速促进数据解读技术的进步,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  C:基因测序产生了海量数据,至少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存储所占空间太大,传输、计算也会变得很慢,优化算法、优化存储格式就很有必要,二是有用数据的筛选,如何整合数据库。现在是一个IT变革的时代,技术正飞速发展,IT公司的介入有望在这两个问题上带来新的解决办法。Lifetech也希望能与更多生物信息学公司(包括国内公司)合作,研发出标准、安全的方案,结果简单、明确、可溯源。既符合医生的诊疗实际,又符合行业监管部门的需要。事实上,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需要各种学科的参与,包括医学、生物信息学甚至硬件学科的参与,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好的满足医生的需要。
其他网友还关注过作者:芮益芳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13:15:58
选择字号:小 中
华大基因上市前夕人事大调整 海外战略收缩
  作者:芮益芳
  华大基因身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备受外界瞩目,然而最近的大幅裁员和项目搁浅也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外媒称华大基因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进行大幅裁员,但具体数量不详,克利夫&里德已经辞去了该公司CEO的职务,其超级基因测序仪RevolocityTM的上市计划也暂时搁浅。
  对此,华大基因公共传播部刘旭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CG确有大幅裁员, RevolocityTM平台相关的研发与商业活动也将被延缓,但没有就原因作出进一步解释。
  在IPO前期出现这般大动作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华大基因方面虽然对于股市和市场的反应不是很在意,但这种大幅裁员会影响它的融资和市盈率。此外,CG还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裁员对其影响也会非常大。
  今年7月份以来,华大基因在人事变动上屡次发生&地震&,在华大任职16年的原CEO王俊辞去CEO职务,外界关于华大基因高管内斗的传闻甚嚣尘上。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此次CG裁员或是由华大高层的人事变动引起的战略调整,但目前看来,华大基因对于整体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是很清晰,这样的异动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
  目前,华大基因的估值也是市场的焦点,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过可以参照的相关企业,可对标的只有美国的Illumina,全球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当前的市值在255亿美元左右,市盈率50多倍。
  2012年9月,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了CG公司,当前拥有约200名员工。其主要产品为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该系统一年可完成1万个基因组的测序。
  外媒称,即将离职的CG公司 CEO克利夫&里德称,在王俊今夏辞去华大基因CEO之后,华大基因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是决定将CG子公司变成华大基因的研发机构,主要任务不再是提供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
  刘旭林对记者表示,华大基因与CG将在加州山景城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专注前沿临床研究。这将为华大基因无创产前检测业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并加速其桌面测序系统进入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
  从今年7月份到现在,华大基因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首先是原CEO王俊辞去CEO等集团职务,仅保留董事一职;9月,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正式离职,加盟华大,出任国家基因库负责人;10月,王俊在宣告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同时,也宣告了华大基因的另外3位高管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担任联合创始人。
  王俊的离去,被外界认为是核心团队的失血。CG这家子公司更是被华大基因寄予厚望,此时大幅裁员,也招致外界的一些消极揣测。在今年8月宣布上市计划之后,华大基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目前,华大基因除了筹备上市,还在利用孵化项目布局基因生态系统,旨在瞄准精准医疗,外界也认为是为了拓展版图,提升上市估值。
  2013年,华大基因全额收购CG子公司,旨在通过反向收购上游公司来补齐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短板。
  在此之前,华大基因曾于2010年买下128台Illumina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服务商,而Illumina随即宣布其配套试剂价格每年将涨价4%。
  华大基因往上游收购的策略旨在打通基因测序产业链,其董事长汪建曾表示,数年内使基因诊疗成为全球医院标配。
  但是外界对于CG的技术能力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华大基因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CG正在努力升级,华大基因考虑重新买回Illumina测序仪&的消息传出。
  直到今年6月,CG在欧洲宣布推出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TM测序系统,这是一个超大型集成式测序仪。华大基因当时声称&一年可完成10000个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增加到每年30000个&&超越所有现有的测序方案。&
  目前计划搁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做砸了&的信号。
  但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CG这家子公司现在对于华大基因来说已经有些&鸡肋&,研发和运营CG这家公司的成本实际高于直接向Illumina购买设备的成本。且售卖RevolocityTM测序仪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太多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压低CG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种合理的战略收缩策略。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选择在上市前夕做这么大的变动倒是出人意料。
  此外,华大基因今年10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桌面测序解决方案BGISEQ-500,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使用到了CG的核心专利技术,更小巧灵活,更适合临床使用,对于华大基因的战略布局意义比较重大。&在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之后,在国内已经可以实现类似BGISEQ-500这种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没有必要在海外养这么多人的一支团队。&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测序服务商转向测序上游供应商,华大基因的路径与产业化应用市场的成熟度提升不无关系,随着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的增速放缓,产业链上下游开启了明争暗斗。
  根据Markets&Markets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二代基因测序的全球市场为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3%。其中,二代基因测序是基因学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超过基因芯片和PCR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上广三地,提供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服务的公司就已经超过百家,竞争激烈。
  一家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的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既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但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与其展开竞争,关系比较复杂。
  国内也有十多家基因治疗概念股和许多非上市公司受到资本的热捧。达安基因、迪诊断及紫鑫药业等也在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基因测序服务并生产相关仪器及试剂。
  而在产业链上游,由于仪器的高技术壁垒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主要以Illumina、罗氏等几家欧美企业为主导。业内人士认为,在中下游的试剂耗材方面,国内企业尚存在一定的机会,因为测序仪器未来或将免费赠送,可将赢利点放在试剂耗材和服务端。
  就测序服务本身来说,技术水平要求较低,需要大量人工。而中国享有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未来或出现像富士康这种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
  目前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1000 美元以下,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下降。目前主流的的二代测序技术已经走进临床,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遗传病筛查领域和产前诊断领域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无创产前检测(NIPT)作为二代基因测序应用最成熟的领域,市场价格在元左右。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二代基因测序产业的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到200亿元左右。
  此外,精准医疗在我国也迎来了政策风口。
  今年以来,先后公布了成立中国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及放宽审批等利好政策,刺激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
  但是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比如CFDA和卫计委分两条路在推进,但是监管方不明;美国有类似妇产科联盟这样的专业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给予相关建议,但在国内相对缺失;此外,还存在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卫生标准和准入门槛等的制定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还没有评论。东兴宋凯:强推西陇化工,达安基因
金融界网站
&&网友评论()
  1、IVD指数和行业指数运况
  截至本周收盘,IVD行业指数报收于2786.09点,本周累计上涨0.01%;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1.56%;中小板指数累计上涨3.27%;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1.22%;SW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0.19%。IVD指数跑输大盘和行业。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聚焦最受关注的财经话题,一起探讨。
  SW医药生物二级子行业方面,前期大幅上涨的医疗服务板块继续领跌医药行业,本周跌幅1.36%,其次是医药和生物制品板块,跌幅分别为0.73%和0.49%。
  截至本周收盘,IVD行业指数相对于原点的累计涨幅为178.61%,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4.93%,SW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53.21%,医疗器械板块累计涨幅为137.42%。
  2、行业估值溢价率情况
  截至报告期收盘,IVD行业指数的估值(历史TTM-整体法)为63.95倍,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678.93%,相对于中小板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91.98%,相对于创业板指数估值溢价率为17.82%,相对于SW医药生物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77.15%。
  3、报告期IVD指数样本运行情况
  本周IVD指数样本中,涨幅居前的分别为(,),上涨6.05%;(,),上涨4.36%;(,),上涨2.32%。跌幅较多的是(,)和(,),分别下跌3.42%和1.10%。
  4、再次强调IVD行业的投资策略和机会。
  我们再次强调IVD行业的投资策略,第一,所在细分领域有前途,并且技术领先的公司,我们坚定看好达安基因的投资价值。第二,通过并购切入IVD行业,并购标的给上市公司提供足够弹性,并且具备高增长潜质,我们继续看好西陇化工在生化诊断领域,以及未来在整个IVD行业的发展前景。
  达安基因(002030),我们坚定看好国内未来基因诊断行业的市场前景。国内的分子诊断应用也进入了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时代。高通量测序从灰色地带逐渐走向阳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此前测序是无证产品,是不能做的,现在可以通过正当渠道申请证书,可以做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相当于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向高通量测序市场--一个我们预计潜在规模在百亿元级别的市场。所以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分子诊断行业即将--或者说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变的时代,竞争格局或发生重大变化。达安基因目前是国内临床分子诊断领域的龙头,未来的高通量测序时代,我们认为达安基因还将是龙头,原因如下:第一,公司的PCR产品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临床市场份额,公司在医院的积淀非常深厚,这是未来公司在临床基因测序市场征战的重要保障。第二,技术领先,有仪器设备商的支持,和Life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第三,资本实力强,有能力承担获取测序产品注册证书的高额投入。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坚定地看好达安基因的投资价值,应该战略性配置、不可不配的品种。强烈推荐。
  西陇化工(002584),近期中小板创业板大幅下跌,公司股价受到系统性风险拖累。我们认为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正常,正按照年报中披露的战略规划正常发展,近期的下跌是非常难得的买入时机。公司的化学试剂业务将受益于商业模式的调整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坚信公司能够成为中国的Sigma。诊断业务潜力巨大,我们基于对国内生化行业的研判,认为公司凭借现在(,)生物的基础,加上上市公司的支持,未来3-5年有能力成为国内头排的生化诊断试剂公司,参照现在生化诊断行业龙头的市值水平,公司的天花板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坚定地看好公司的投资机会,继续强烈推荐。
(责任编辑:朱凤)
已有&0&条评论
[人民日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近日召开。这是时隔3.....
当前人气:600
今天直播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明天继续来到我的直播室,交流与互动,各位晚安,明天早晨6点见!
当前人气:676
[安邦保险再次举牌金风科技]金风科技(月18日晚间公告,截至日.....
当前人气:1719
股票多的是,低位接不回换别的
当前人气:183
[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18家 已过会67家]记者从证监会网站获悉,截至日,中国.....
当前人气:978
[发改委:成品油价要兼顾环保]发改委官方微博今日发文,称成品油价格要兼顾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
当前人气:430
9号股周一妥妥的了
当前人气:163
2015年只剩下最后的9个交易日,随着行情的逐渐好转,大家都在面临一个问题,买啥好?
当前人气:340
晚上从涨停板里选选个股,看有没有好的种子。
当前人气:266
个股咨询: 点击头像右侧[提问],或在互动区留言。老黑会及时给予解答(23点前)。 同时请附上:是否.....
当前人气:102
[中国央行宣布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利率3.25%,时期为6个月]
当前人气:71
超11下周要如果没有高开的情况下,或者又一定幅度的跌幅的开盘的情况下,要做好先出局做差价的准备
当前人气:281
上海钢联与欧浦智网合作帝龙新材拟34亿元收购手游公司 东方明珠与奇虎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明家科技筹划向控.....
当前人气:327
#晚安# 夏天还在眼前,眨眼就是年底,没认真对待陪伴的人和做过的事,是件很让人遗憾的事。怕没长大,就.....
当前人气:130
杜申春说:600058...30..08....成本深套,后市如何.刘长江回复:关注25.0的支撑位.....
当前人气:716
热门问诊股:
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安基因检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