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阳明病辩证篇中栀子豉汤的异同,来路,兼证.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阳明病辨证论治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
B.大肠& C.小肠& D.膀胱&
2.脾约的病机是:
A.阴亏肠胃燥热&
B.脾阴虚心火旺& C.脾气虚失运& D.肠胃气滞邪结&
E.血虚肠胃失润
3.缛缓钩龅谋硐质牵
A.汗出不畅&
B.大汗淋漓& C.汗出连绵& D.目合则汗&
E.但头汗出
4.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
B.汗自出& C.恶热& D.大便硬&
5.阳明病的主脉是:
B.大脉& C.洪大脉& D.浮滑脉&
6.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
A.石膏、黄芩&
B.石膏、黄连 &C.知母、黄柏& D.知母、黄芩&
E.粳米、甘草
7.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症:
B.口渴& C.汗出& D.脉滑&
8.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之主症:
A.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B.口不仁,面垢& C.语,遗尿& D.脉浮滑&
E.背微恶寒
9.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
A.里热亢盛&
B.湿热蕴结& C.虚阳上越& D.郁热上蒸&
E.热扰清空
10.白虎汤证的治法是:
A.苦寒清热&
B.辛寒清热& C.苦燥清热& D.滋阴清热&
E.凉血清热
11.下列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A.知母六两&
B.人参二两& C.石膏半斤& D.甘草二两&
E.粳米六合
12.下列哪项是白虎汤的治禁:
A.肢冷,胸腹灼热&
B.发热无汗,脉浮& C.遗尿& D.腹满,身重E.
13.下列哪项是猪苓汤的治禁:
A.发热,汗出多而渴&
B.口渴,小便不利& C.脉浮发热& D.下利&
E.心烦不得眠
14.下列哪味药不属于猪苓汤药物组成:
B.泽泻& C.白术& D.阿胶&
15.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
的机理是:
A.湿热蕴蒸&
B.郁热上达& C.上焦热盛& D.里热外蒸&
E.燥结外发
16.下列哪项属于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
A.大黄、厚朴&
B.大黄、枳实& C.甘草、枳实& D.甘草、厚朴&
E.甘草、芒硝
17.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泻热和胃& D.润燥软坚&
E.泻热去实
18.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便泻热&
B.消滞除满& C.泻热和胃& D.润燥软坚&
E.泻热去实
19.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
A.蒸蒸发热&
B.心烦& C.语& D.心下硬满&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
B.下利& C.呕吐& D.语&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急下证的见症:
B.发热汗多& C.腹满痛& D.身微热&
22.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滑而数者,提示:
A.少阳受邪&
B.木旺乘土& C.胃气已衰& D.土虚木旺&
23.下列有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A.大黄、厚朴&
B.大黄、枳实C.大黄、甘草& D.芒硝、厚朴&
E.芒硝、大黄
24.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
B.过经乃下& C.轻下& D.急下&
2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
A.热实腹满&
B.寒实腹满& C.虚寒腹满& D.虚热腹满&
E.瘀血腹满
26.下列有关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厚朴二两&
B.枳实三枚& C.大黄六两& D.芒硝三合&
E.甘草二两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厚朴二两&
B.枳实三枚& C.大黄六两& D.芒硝三合&
E.甘草二两
28.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
A.保存阴液&
B.防止传变& C.遏止亡阴& D.燥屎已成&
E.燥实势迅
29.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治宜:
A.栀子豉汤&
B.栀子厚朴汤& C.栀子干姜汤& D.大承气汤&
E.小承气汤
30.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
A.通便泻热&
B.和胃通腑& C.急下存阴& D.攻下实热&
31.麻子仁丸证的治法是:
A.破气消滞攻下&
 B.泻热润肠通便&  C.峻下热实燥结   D.泻热和胃润燥&
    E.泻热除满通便
32.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
A.胃阳亢盛,胃气上逆&
B.腑气壅滞,胃气上逆& C.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D.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E.上焦有热,胃失和降
33.茵陈汤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
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
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3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35.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能食,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大陷胸汤&
E.小陷胸汤
3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抵当汤&&
E.小柴胡汤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小柴胡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 茵陈蒿汤
38.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硬,腹无所苦,适宜用:
A.小承气汤&&
B.小柴胡汤&& C.柴胡加芒硝汤   D.麻子仁丸&&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手足缛缓钩觯室擞茫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柴胡汤
40.下列属可攻的是:
A.伤寒呕多,有阳明证&&
B.阳明病,心下硬满&& C.阳明病,面合色赤   D.阳明病,胃中虚冷&
E.阳明病,潮热,谵语,不大便
41.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A.桃核承气汤&&
B.抵当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调胃承气汤
42.吴茱萸汤的功效是:
A.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 温中补虚,调和气血
D.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E.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43.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脉浮,适宜用:
A.茵陈蒿汤&&&
B.大承气汤&& C.小柴胡汤   D.
大柴胡汤&& E.柴胡加芒硝汤
44.下列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
A.潮热,谵语,不大便,腹满硬痛&
 B.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其热不潮&  C.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
& D.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E.发热七八日,脉浮而数,消谷喜饥,不大便
45.下列具有解表散邪功效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茵陈蒿汤&& C.栀子柏皮汤   D.吴茱萸汤&&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46.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而喘,其热不潮,腹大满不通,适宜用: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饭后吐不消化之物及粘液,四肢欠温,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适宜用:
 B.获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C.吴茱萸汤   D.桂枝人参汤&
 E.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48.下列汤证病机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的是:
A.栀子柏皮汤证&
B.茵陈蒿汤证&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D.抵当汤证&
E.小柴胡汤证
49.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 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小柴胡汤
50.“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适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51.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用大承气汤后,又发热,大便复硬而少,适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
调胃承气汤&& E. 蜜煎
52.阳明病,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属:
A.腑实已成&&
B.阳明热盛&& C.燥屎内结   D.
津液内竭&& E. 湿热内蕴,腑气不通
53.“伤寒,身黄,发热,”适宜用:
A.栀子柏皮汤&&
B.小柴胡汤&&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抵当汤&& E. 茵陈蒿汤
54.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
A.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蜜&
B.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厚朴、蜜
C.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甘草、蜜&&
D.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蜜
E.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蜜
55.阳明蓄血证的病机是:
A.太阳之邪,随经入里&&
B.太阳之邪与新瘀相结& C.阳明邪热与宿瘀相结
D.阳明邪热与新瘀相结&&
E.太阳之邪与宿瘀相结
(二)A2型题
1.患者,男,40岁。患急性胃炎一周,刻下呕吐止,手足温,身微热,头汗出,心中懊,饥不能食,舌稍红,苔薄微黄。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B.小承气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栀子柏皮汤证&
E.黄芩汤证
2.患者,女,18岁。发热一周,心烦语,汗出,渴喜冷饮,腹满不痛,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白虎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3.患者,男,30岁。高热一周,大汗出,心烦语,大渴引饮,受风则脊背冷感,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白虎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4.患者,女,20岁。发热5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白虎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5.患者,男,60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舌红苔少,脉软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黄连阿胶汤证&
B.白虎汤证& C.白虎加人参汤证& D.栀子豉汤证&
E.小陷胸汤证
6.患者,女,40岁。一周前发高热,刻下热势有减,低热不退,渴欲饮水,夜寐不安,尿意窘迫,小便不利,舌红,前半苔少,舌根薄黄,脉浮。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栀子豉汤证&
B.五苓散证& C.猪苓汤证& D.
黄连阿胶汤证& E.小柴胡汤证
7.患者,女,50岁。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临床辨证当是:
A.真武汤证&
B.五苓散证& C.牡蛎泽泻散证& D.猪苓汤证&
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8.患者,男,30岁。发热三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沉弦。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调胃承气汤证&
B.白虎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承气汤证&
E大陷胸汤证
9.患者,男,50岁。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已2日,因进食过多,发热又起,大便硬而难下,腹胀,按之痛,舌红,苔薄黄燥,脉滑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大承气汤证&
B.调胃承气汤证& C.小承气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小陷胸汤证
10.患者,男,30岁。发热,恶寒,无汗二天,用解表发汗法,发热不解,出现腹胀满痛,拒按,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沉实。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大承气汤证&
B.调胃承气汤证& C.小承气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小陷胸汤证
11.患者,男,35岁。四天来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伴恶心,发热,大便不通,小便黄如浓茶样,巩膜及皮肤黄染,色鲜明,舌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小柴胡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栀子柏皮汤证
12.患者,女,25岁。一周前感冒,曾服发汗解表药而愈。刻下大便不畅,三、四日一行,平素喜食辛辣煎炒之品,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而稍燥,脉虚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承气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桃核承气汤证&&
E.麻子仁丸证
13.患者,男,15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小便黄赤,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小柴胡汤证
14.患者,男,40岁。一周前发热,食欲减退,四肢乏力。刻下身黄,巩膜黄,小便色如红茶,烦热,恶心,呕吐,不大便三日,腹胀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 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5.患者,男,50岁。常于饭后吐出尚未消化的食物及粘液,每逢冬季则频发,形寒,四肢欠温,时有颠顶痛,舌淡,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理中丸证&
B.吴茱萸汤证&& C.四逆汤证  D.四逆散证&
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证
16.患者,女,52岁。大便四天不解,腹胀满不适,发热,口干欲饮,烦躁,尚能进食,舌红,苔黄薄腻,脉弱。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子仁丸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
抵当汤证& E. 小承气汤证
17.患者,男,60岁。一周前感冒发热,汗出。刻下热已退,小便自利,口干舌燥,欲饮水,便意频频,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子仁丸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蜜煎证&
E.小承气汤证
18.患者,女,28岁。肝硬化多年,近一周来全身皮肤渐渐发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午后稍有低热,小便短赤,大便日行一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D.  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9.患者,男,47岁。发热七天,消谷喜饥,健忘,或不大便,或大便反易色黑,舌质暗,苔薄黄,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柴胡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20.患者,女,39岁。发热,汗出不恶寒,身重,不大便,短气而喘,无潮热,腹大满不通,舌红,苔黄,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小承气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桃核承气汤证&
E.麻子仁丸证
(三)B型题
A.栀子豉汤&
B.白虎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猪苓汤&
E.茵陈蒿汤
1、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治疗宜用:
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疗宜用:
B.白虎加人参汤& C.桂枝汤& D.猪苓汤&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治疗宜用:
4、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治疗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栀子厚朴汤&
E.大陷胸汤
5、伤寒吐后,腹胀满者,治疗宜用:
6、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治疗宜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
7、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治疗宜用:
8、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治疗宜用:
A.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白术&
B.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甘草& C.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
D.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E.猪苓、茯苓、白术、滑石、阿胶
9、猪苓汤的药物组成是:
10、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
A.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
B.湿热相合,熏蒸肝胆& C.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
D.枢机不利,湿热内蕴,胆胃不和  E. 寒湿内蕴,中阳不足,肝胆失疏
11.茵陈蒿汤证的病机是:
1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病机是:
A.小柴胡汤&&
B.茵陈蒿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栀子柏皮汤&
13.“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用:
14.“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宜用:
A.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B.泻热润肠通便&  C.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D.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E.泻热逐瘀
15.抵当汤的功效是:
16.麻子仁丸的功效是:
A.清热利湿退黄&&
B.清热解毒退黄&& C.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D.清热逐瘀,利湿退黄&
 E. 温中散寒,除湿退黄
17.茵陈蒿汤的功效是:
1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
A.麻子仁丸&&
B.蜜煎&& C.柴胡加芒硝汤   D.小柴胡汤&&
E.小承气汤
19.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用:
20.趺阳脉浮而涩,浮者胃气强,涩者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宜用:
A.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
B.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
C.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
D.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E.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21.属寒湿发黄的是:
22.属火劫发黄的是:&
A.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
B.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
C.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小便难
D.阳明证,其人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
E.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
23.属阳明蓄血的是:
24.属热入血室的是:
A.茵陈蒿、栀子、大黄&
B.栀子、甘草、黄柏  C.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D.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E.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25.可用于治疗阳明蓄血证的是:
26.可用于治疗阳明中寒证的是:
A.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
B.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能食
C.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
D.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手足缛缓钩
E.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其热不潮
27.适宜用小承气汤的是:
28.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抵当汤&
E.吴茱萸汤
29.含有桃仁的方剂是:
30.含有人参的方剂是:
(四)X型题
1.阳明病的性质主要是:
B.虚证& C.实证& D.热证&
2.阳明病的主要成因是:
A.他经传来&
B.本经自发& C.体质虚弱& D.过早发汗&
E.过早攻下
3.以下那些情况可导致发黄:
B.小便不利& C.但头汗出,齐颈而还& D.缛缓钩&
4.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
A.清热凉血&
B.攻下实热& C.大清里热& D.和胃除烦&
E.导下通便
5.阳明病的外证有:
B.汗自出& C.大便闭& D.不恶寒,反恶热&
6.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
B.心中结痛& C.大便溏薄& D.胸中窒&
E.但头汗出
7.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A.胃热阴虚&
B.热扰胸膈& C.脾失健运& D.胃气呆滞&
E.胃虚肠实.
8.脉浮而紧可见于:
A.太阳表证&
B阳明热实证& C.阳明中风证& D.少阴热化证&
E少阳经热证
9.白虎加人参汤证症见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
A.卫表阳虚&
B.表有风寒& C.气津两伤& D.汗出肌疏&
E.里有阳虚
10.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
A.苦寒清热&
B.辛寒清热& C.滋阴清热& D.益气生津&
E.益气养血
11.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有:
A发热不恶寒&
B.大汗出& C.大烦渴不解& D.舌上干燥&
12.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B.阴伤& C.气虚& D.表寒&
13.猪苓汤的功用有:
B.利水& C.养阴& D.通阳&
14.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
A.燥热初结&
B.腑气不通& C.热扰心神& D.燥屎结实&
E.热结旁流
15.调胃承气汤证的主症是:
B.蒸蒸发热& C.大便乍难乍易& D.呕吐&
16.调胃承气汤的服法有:
A.分温二服&
B.分温三服& C.少少温服之& D.温顿服之&
E.若更衣者,勿服之
17.小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中有:
B.芒硝& C.枳实& D.厚朴&
18.大承气汤证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机理是:
A.邪热深伏&
B.燥热亢盛& C.阴津欲竭& D.肾液受耗&
E.肝阳上亢
19.大承气汤证的主症有:
B.绕脐痛& C.大便乍难乍易& D.喘冒不得卧&
20.小承气汤证的主症有:
B.下利& C.脉疾& D.汗出&
21.下列属不可攻的是:
A.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B.伤寒呕多& C.阳明病,面合色赤  D.阳明病,心下硬满&
E.阳明病,发热,汗多
22.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A.茵陈蒿汤&&
B.栀子柏皮汤&&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麻子仁丸&
23.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
A.麻子仁、杏仁&&&
B.枳实、厚朴&&& C.大黄&& D.芒硝&&&
24.下列汤证中可以见到发黄的是:
A.茵陈蒿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D.抵当汤证&
E.小柴胡汤证
2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药物组成是:
A.麻黄、连轺&
B.茵陈蒿、大黄& C.杏仁、赤小豆  D.大枣、甘草&
E.生梓白皮、生姜
26.出现下列哪些症状,可用大承气汤攻下:
A.短气腹满而喘&
B.大便硬& C. 微发热恶寒  D.手足缛缓钩&&
27.下列可用小承气汤的是:
A.阳明病,热不潮,腹大满不通&&
B.阳明病,其后发热,大便复硬而少  C. 阳明病,汗多,微发热恶寒&&
D.阳明病,不大便,恐有燥屎  E.阳明病,面合色赤
28.“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舱撸吮佤钡幕硎牵
A.热在血分&
B.热在气分& C.湿热内蕴,津不上承  D.热灼血络,迫血妄行&
E.血被热蒸,荣气上潮
29.“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的机理有可能是:
A.发黄后期,湿邪阻于肌肤&
B.津血不足,肌肤腠理去陈生新功能下降  C.素体津气不足,汗出无源&
D.热欲外越不得汗,热邪郁于肌肤  E. 外邪郁于肌肤,腠理闭塞
30.下列对“谷瘅”描述正确的是:
A.黄疸病之一种&&
B.有湿热、寒湿之分&& C.湿热多为实证   D.寒湿大多夹虚&&
E. 治宜清热利湿退黄
31.湿热发黄证与寒湿发黄证的区别是:
A.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B.前者属热实证,后者可伴脾虚寒证  C.前者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后者为寒湿内蕴、肝胆失疏  D.前者与阳明有关,后者与太阴有关&
E.前者清热利湿退黄,后者温中散寒利湿
32.麻子仁丸证可以见到的临床表现是:
A.潮热,谵语,腹满病&
B.不大便数日无所苦& C.脉浮而涩  D.小便数&
33.下列方剂药物组成中有大黄的是:
A.麻子仁丸&&
B.茵陈蒿汤&& C.栀子柏皮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34.谵语与郑声的区别是:
A.前者声高气粗,后者声低息微&
 B.前者胡言乱语,后者语言重复   C.前者多属实证,后者属虚证&
 D.前者为热证,后者为寒证  E.前者多由邪热亢盛、扰乱心神,后者多由精气虚衰、心神无主
35.下列与固瘕有关的是:
A.大便初硬后溏&
B.腹满硬痛,不大便& C.胃中冷,水谷不别  D.阳明中风&
E.阳明中寒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胃家实:
3.正阳阳明:
4.汗出缛唬
5.口不仁:
6.蒸蒸发热:
10.循衣摸床:
11.目中不了了:
12.睛不和:
13.胃中有燥屎:
14.日晡所发潮热:
16.心愦愦:
17.趺阳脉:
22.面合色赤:
28.消谷喜饥:
(二)填空题
1.“阳明之为病,&&&&&
&&&&&&&&&&&&&。”
2.“太阳阳明者,&&&&&&&&&&&&
是也;正阳阳明者,&&&&&&&&&&&&
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 是也。”
3.“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4.“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
,&&&&&&&&&&&& ,&&&&&&&&&&&&
5.“伤寒三日,阳明&&&&&&&&&&&&
6.“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
,&&&&&&&&&&&& ,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7.“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大渴,&&&&&&&&&&&&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8.“伤寒无大热,&&&&&&&&&&&&
,心烦,&&&&&&&&&&&&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9.“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
&&&&&&&&&&&&
10.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
11.若脉浮发热,&&&&&&&&&&&&
,&&&&&&&&&&&& ,猪苓汤主之。
12.阳明病,不吐不下,&&&&&&&&&&&&
,可与调胃承气汤。
13.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
,&&&&&&&&&&&& ,调胃承气汤主之。
14.伤寒吐后,&&&&&&&&&&&&
,与调胃承气汤。
15.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
16.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
,宜&&&&&&&&& &&&。
17.伤寒六七日,&&&&&&&&&&&&
,&&&&&&&&&&&& ,无表里证,&&&&&&&&&&&&
,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8.阳明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9.发汗不解,&&&&&&&&&&&&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宜&&&&&&&&&&&& 。
21.&&&&&&&&&&&
&,属&&&&&&&&&
&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
22.茵陈蒿汤的药物组成除茵陈蒿外,还有&&&&&&&&&
&、&&&&&&&&&&
23.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___________,其脾为约,_______________主之。
24.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除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蜜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25.阳明病,若能食,名________;不能食,名________。
26.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缛缓钩觯擞鞴甜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也。
27.吴茱萸汤的药物组成除吴茱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伤寒七八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茵陈蒿汤主之。
29.伤寒,________,_________,栀子柏皮汤主之。
30.伤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31.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_______________,虽硬不可攻之,当须_______________,宜_________导而通之。
3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__________,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______________,身必发黄,_____________主之。
33.阳明病,下血语者,此为______________,但头汗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缛缓钩鲈蛴
34.谵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属_________。
35.郑声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
阳明证,其人__________者,必有__________。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______________,其色必黑者,宜______________下之。
37.阳明病,无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_____________者,不可攻之。攻之_____________者死,利止者愈。
39.阳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可与______________,不硬者不可与之。
40.阳明病,________,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___________,此欲作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1.阳明病的证候均属实证、热证。
2.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导下通便。
3.无汗、小便不利是导致发黄的主要因素。
4.病至阳明,则不可能再传它经。
5.“胃家”是指胃而言。
6.胃家实是指阳明实证而言。
7.阳明病的外证可见于阳明热证和实证中。
8.脉大为阳盛内实之征,仅见于阳明热证。
9.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不可能见恶寒。
10.心中懊,饥不能食是胃阴虚有热的独特表现。
11.脉见浮滑,即为表里同病。
12.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14.伤寒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15.猪苓汤证属里证,不可见浮脉。
16.调胃承气汤证可不出现腹痛、便秘。
17.“脉滑而疾”是小承气汤证的主脉。
18.大承气汤证可见大便不硬反易。
19.大承气汤用于急下时,主要是攻下燥热,而非攻下积聚。
2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热实腹满的特征。
21.脾约证就是麻子仁丸证。
22.茵陈蒿汤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23.谷瘅有湿热、寒湿之分。
24.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25.茵陈蒿汤证属湿热发黄。
26.谵语与郑声都属实证。
27.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玻侨仍谄帧
2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除了清热利湿外,还能解表散邪。
29.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30.脾约证的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
31.阳明病,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32.阳明病,用小承气汤后,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
33.阳明蓄血证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
34.热入血室是邪热侵犯血分的病证。
35.栀子柏皮汤证是湿热发黄轻证。
36.阳明病见固瘕,可攻下。
37.阳明病可以有寒证。
38.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中均有大黄。
39.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治法、方药是相同的。
40.谷瘅当有发黄的症状。
(四)简答题
1.阳明病的成因主要有那些?
2.简述阳明病的病理特点。
3.阳明病的传变和预后主要是什么?
4.何为阳明病外证?其病机是什么?
5.阳明病初起见恶寒的原因是什么?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6.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的机理是什么?
7.白虎汤证见腹满身重的机理是什么?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8.简述白虎汤的配伍意义和功效。
9.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
10.简述猪苓汤的配伍特点和功用。
11.调胃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
12.简述调胃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服用方法与作用。
13.简述小承气汤的组方特点和功用及其适应证候。
14.大承气汤证的辨证要点和病机是什么?
15.简述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和煎服法。
16.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7.寒湿发黄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为什么不可攻之?
19.麻子仁丸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20.治疗湿热发黄有哪几首主要方剂?
21.固瘕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2.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23.阳明蓄血的辨证要是是什么?
24.阳明中寒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5.为什么说“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6.为什么说“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
27.属润下、导下法的方剂有哪些?
2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29.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驳牟』鞘裁矗
30.如何区别谵语与郑声?
麻子仁丸证与小承气汤证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异同?
(五)论述题
1.试比较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和治法异同。
2.白虎加人参汤证和猪苓汤证均可见渴欲饮水,其辨证要点和病机各是什么?
3.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在主症、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4.如何区别运用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它们的病机各有什么特点?
5.试析“阳明病,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用小承气汤治疗的临床意义。
6.试从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组方配伍、功用的异同,阐述三方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7.试析大承气汤用于攻燥屎时的辨证要点及注意事项。
8.试析大承气汤证见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等症的病机及临床指导意义。
9.阳明病见有哪些证候时需急下?急下的理由和意义各是什么?
10.试述大承气汤证见腹满的特征及其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鉴别要点。
11.麻子仁丸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2.茵陈蒿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3.栀子柏皮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药物组成是什么?
15.如何区别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异同?
16.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有什么区别?
17.阳明蓄血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18.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有哪些异同?
19.阳明病出现哪些症状不可攻?其机理是什么?
20.如何区别蜜煎证、麻子仁丸证、承气汤证的证治异同?
(六)病例分析题
1.张某,女,45岁。
主诉:低热3天,伴胃脘不适。
现病史:1周前因发热,脘腹胀满疼痛,食不下,前医用承气汤攻下,嗣后晨起热减,午后稍增,心烦,胃脘嘈杂满闷,知饥但不欲食。大便日1行,量少。
检查:舌红,苔薄腻微黄,脉小滑。体温37.5℃,额头微有汗,胃脘按之濡,不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王某,男,25岁。
主诉:发热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劳累外受风寒,突发高热,无汗,曾服百服咛,汗出,热稍退。然复又发热,伴汗出,不恶寒,口渴欲饮,梦中说胡话。小便短赤,大便调。
检查: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体温38.8℃,皮肤湿润。腹软,无压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3.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1周。
现病史:1周前因发热咽痛,腹满而喘,大便难,前医用大承气汤治之。下后腹满减,大便通,然发热不减,汗出多,咽痛且燥,口渴不解,当风则背微恶寒。
检查: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体温39.0℃,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李某,女,30岁。
主诉:尿急、腰酸1周。
现病史:一年前曾因高热、腰痛、尿频、尿痛,诊为急性肾盂肾炎。嗣后时有反复发作。近1周来,有低热,腰酸,尿急,尿频等症,伴口渴欲饮。
检查:舌红,前半苔少,舌根薄黄,脉细滑带数。体温37.5℃。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5.唐某,男,55岁。
主诉:左腰疼痛3天。
现病史:3天前突感左腰疼痛,向小腹部放射,排尿时加剧,小便不畅,淋漓涩痛,时有血尿。
检查:舌红,苔少,脉弦。X线摄片发现左侧输尿管有结石阴影。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6.陈某,女,53岁。
主诉:腹痛2天。
现病史:2天前忽患腹痛,先轻后重,面红赤,口干,饮水即吐,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下。
检查:舌红,苔黄燥,脉沉。体温36.8℃。腹硬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7.倪某,男,30岁。
主诉:发热3天,伴下利2天。
现病史:3天前起发热,后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便下赤垢,日10余次。口渴,微烦,小便短赤。
检查:舌红,苔黄燥,脉实数。体温37.8℃。腹软,有压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8.严某,女,35岁。
主诉:发热5天。
现病史:5天前初起发热时伴恶寒,咽痛,无汗,用麻黄汤发汗后,热不退而不恶寒,面色潮红,汗出,似热气蒸腾,咽干咽痛,心烦,腹胀满,大便硬。
检查:舌红,苔黄燥,脉实数。体温39℃。腹稍膨隆,按之无明显压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9.关某,女,55岁。
主诉:面浮脚肿2月余。
现病史:患慢性肾炎5年,近2月来面浮脚肿,夜尿多,时有恶心,皮肤瘙痒,大便秘结。
检查:舌淡,苔黄腻,脉芤弦。血肌酐50微摩尔/升,尿素氮38.8毫摩尔/升。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0.胡某,女、28岁。
主诉:狂躁不安2天。
现病史:一年前曾因家庭不和争吵不悦,而后性情急躁易怒。2天前因生气突然出现呼叫怒骂,狂躁不安,面红目赤,两目怒视,大便秘结。
检查:舌红,苔黄燥焦黑,脉弦大。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1.张某某,男,33岁。
主诉:发热,尿黄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纳差,小便黄赤,目前身黄如橘子色,巩膜黄染,小便量少色深黄,中脘痞满,便秘,头昏乏力。
检查: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2.唐某某,女,47岁。
主诉:便秘二年,加剧10天。
现病史:经常便秘二年,大便三、四日一行。10天前感冒发热,经治疗已痊愈。刻下大便艰难,五、六日一行,口干,喜饮。
检查:舌红,苔薄黄,脉细带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3.金某某,男,33岁。
主诉:小便量多,大便干燥多年。
现病史:二年前患尿崩症,发病以来经常口渴,渴喜饮水,饮而解渴,小便频数量多,大便干燥,三天一行,腹部胀满,食欲减退。
检查:舌红,苔黄糙,脉浮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4.钟某某,女,28岁。
主诉:呕吐稀水一年余。
现病史:一年前开始呕吐,因症状较轻而未治疗。近来呕吐加剧,西医诊为神经性呕吐,呕吐常于饭后即吐,表现为一口一口地吐少量食物和稀水,吐出物淡而无味,吐前无恶心,也不痛苦,食欲尚可,二便正常,但周身无力,畏寒。
检查:舌淡,苔白,脉沉。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5.石某某,女,10岁。
主诉:身黄,小便黄三天。
现病史:四天前恶寒,发热,随即身黄如橘子色,目黄,小便黄赤,头痛,咽痛,口渴欲饮,烦躁,刻下仍恶寒。
检查:舌红,苔薄黄,脉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6.张某某,男,32岁。
主诉:身黄六天。
现病史:面目尽黄,鲜明似橘已六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胸部痞闷,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检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7.曹某某,男,40岁。
主诉:身黄、目黄一月余。
现病史:半年前发现早期肝硬化,一月来下午轻度发热,胃脘胀满,巩膜及皮肤发黄,小便黄赤。
检查:舌红,苔滑腻而黄,脉弦数。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8.陆某某,男,48岁。
主诉:腹痛,大便不通一天。
现病史:高血压多年,时值酷暑,加之情志不舒而晕倒,昏不知人,骂詈不休,少腹硬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
检查:舌红,质有瘀斑,苔黄,脉沉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明病实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