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局本级,30个省级地震预测研究所局,5个研究所,1个高等院校,9个局直属事业单位和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5年招聘信息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5年招聘信息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是中国地震局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以地震成因、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工程稳定性等有关的现代地壳动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研究所。全所设有9个研究室,涉及地球科学的不同学科,包括活动构造、地球物理探测、岩土力学、地震前兆物理、原地应力测量、钻孔应力-应变、地下流体观测、跨断层测量、地震工程、地质灾害、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和构造物理实验等。   研究所以地壳动力学为主导学科,在地壳应力场和形变场研究、地震构造力学机理研究、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地下流体研究、地震前兆理论和观测技术研究、大地测量理论与观测技术研究、固体潮理论与观测研究、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地震与地质灾害的机理研究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地震救援技术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研究所独特的学科特色,并造就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尤其在活动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地学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5年我单位主要招聘博士应届毕业生,招聘的专业为:
沉积学、地貌学
博士毕业,从事地表过程与地震、活动构造关系研究
构造地质学
博士毕业,从事活动构造、地震构造与地壳动力学研究
博士毕业,本科是211院校毕业
地应力研究
理论力学 岩体力学 地球物理
博士毕业,理论扎实,具有力学、地质构造专业背景
流体流动观测与分析
博士毕业,具有水文地质学基础,掌握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熟练使用野外观测仪器
博士毕业,责任心强,有良好协作精神,踏实肯干
地球物理学
博士毕业,有良好协作精神,工作主动,认真仔细,好学敬业
大地测量/LiDAR应用
博士毕业,责任心强,有良好协作精神,踏实肯干
计算机应用与通信专业
有软件开发等相关专业基础,责任心强,有良好协作精神,踏实肯干
北京生源可放宽至硕士
  请应聘同学将个人简历发送邮件至:   Email:renshi@email.   联系电话:010-张老师   010-李老师   请将邮件主题及简历命名为:姓名+专业+学历+毕业院校,截止日期:日。   如是北京生源请注明。   欢迎登录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网站:www.。
更多事业单位信息请访问:
相关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漩涡中的中国地震局:住房预算是监测支出的4倍(1/12)
责编:郭儒逸
国家地震局——一个庞大的机构
中国地震局共有47个二级预算单位,包括中国地震局本级(11个职能司(室))和46个下属单位。其中:研究所5个,高等院校1个,出版社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30个,局直属事业单位(各中心等)9个。在职与离退休职工总数超过22,500人。
电影|电视剧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地震局住房补贴过亿 地震业务费不足预算一半
&&4月20日,曾经发生过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芦山7级地震,使国家地震局站在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同一断裂带上再次发生7级地震,国家地震局却未能做出任何预测预警&&汶川地震后,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汤姆&帕森斯等人就曾发文警告称,汶川地震可能在超过240公里外引发7级左右余震,重点防范区就包括雅安。&&在芦山地震发生两天前的4月18日,中国地震局公布的长达40页2013年度预算报告显示:在其高达40亿元的预算支出中,用于地震业务的支出只有16.9亿元,仅占总预算支出的41%;而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高达22.57亿元,占比达到55%!&&这使一些人对中国地震局感到不解。&&包括地震局系统内的一些人士亦认为,中国按行政区划逐级设置地震局的体制使其流于形式化,地震机构设置亟需改革。&&地震业务支出不足预算一半&&根据公开预算书,包括46个二级预算单位、总编制为14738人的中国地震局2013年预算支出总额为40.87亿元。&&其中,主要用于地震业务的项目支出16.9亿元,占比41%;而保障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为22.57亿元,占比55%&&平均到每个人(包括离退休)近10万元;另有1.388亿元用于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分项来看,地震事务支出中,地震台站、台网26112.67万元,地震流动观测142.3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242.42万元,震情跟踪295万元,地震预测预报3821.79万元,地震灾害预防7060万元,地震应急救援9378万元,地震级数应用与培训400万元;与地震业务相关的教育支出为25635.81万元,科技支出(不含机构运行费用)63228万元。&&与地震业务支出相对应的是,中国地震局的行政运行经费3.19亿元,机关服务支出2665.26万元,地震事业机构经费高达13.19亿元,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住房保障支出达到1.54亿元。相比于地震支出的每个单项,这笔费用要高不少。&&从&三公&经费来看,中国地震局系统46个二级预算单位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5770.3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648.67万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3710.42万元,公务接待费1411.28万元。&&对于基本支出远超过地震业务支出的原因,截至记者发稿前,中国地震局一直未对本报的采访做出答复。&&上述40亿元预算支出,还只是中国地震局(含中国地震局本级、30个省级地震局、5个研究所、1个高等院校、9个局直属事业单位和1家出版社)的一年支出,如果再加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的市县级地震局的预算,全国每年用于地震局系统的支出,绝对是巨额数字。&&应更偏重研究&&&地震局现有的职能中,救灾是民政部的事,建筑抗震标准制定是建设部的事,剩下最核心的地震监测预报职能纯粹是科研性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认为,中国地震局表面上虽是事业单位,但实际上已行政化,而地震预测预报一旦考虑到行政因素,就不可能预报出来。&&&考虑到行政因素,会绑架政府的信用&&政府因为难以承担错报的道义和法律责任而宁可不报,归责于科技,甚至打压民间预报以免让官府难堪。&何兵说,如果地震局回归科研机构本色的话,其即使预报错误,也只是科研上的事,而不会伤及政府。&&在何兵看来,中国这种按行政区划逐级设置四级地震局的做法,非常罕见,尤其是市县级地震局,没有多少技术实力,主要是养行政人员,使得大量资源被用于行政而不是地震监测预报事务。&&据四川省地震局前预报组长李有才介绍,现有地震机构设置体制下,市县地震局表面上有人,实际上形同虚设,&没有科研技术支持,管理就很虚&,必须对地震局系统进行改革,&转变作风、打掉架子,让大量的人员到一线去做研究&。&&新浪电商联动冰城 特惠房源抢不停&&上院洋房 抢占松北未来 1万抵10万 减后再享8.5折 &&永泰城 冰城新地标 哈东新中心 交5000,30万起两居室&&电商买房优惠 报名入口&&&&点击了解详情
关键词:&&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跑偏的地震局
&&一场地震、一条中央部门2013年度预算公布的新闻让国家地震局再一次有了出镜的机会,只是这一次仍是尴尬的站在了火山口上。与四川雅安地震现场的满目疮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地震工作并非直接相关的行政经费、人头费、住房保障等开支远超过本末倒置,颇据报道,&包括46个二级预算单位、总编制为1.47万人的中国地震局2013年度预算报告显示:在其高达40亿元的预算支出中,用于地震业务的项目支出只有16.9亿元,仅占总预算支出的41%;而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的基本支出高达22.57亿元,占比达到55%&&平均到每个人(包括离退休)近10万元;另有1.39亿元用于事业单位经营支出。而其中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住房保障支出达到1.54亿元,系地震监测支出的4倍!而上述40亿元预算支出,还只是中国地震局(含中国地震局本级、30个省级地震局、5个研究所、1个高等院校、9个局直属事业单位和1家出版社)的一年支出,如果再加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的市县级地震局的预算,全国每年用于地震局系统的支出,绝对是巨额数字&。中国地震局究竟是干什么的?&&这绝对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在面对如此令人诧异的数字面前要质疑的问题。根据公开的资料,目前国家地震局分为三大工作体系,一是地震预报,二是震灾防御,三是应急救援。可奇怪的是,地震局的官员们一方面反复地向公众宣称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无法准确预测,另一方面却又坚称地震预报仍是必需的。难道他们既想从国家财政继续捞钱,同时又不用对漏报、错报的地震承担任何的法定责任?&&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实在是精明啊!国家地震局蜕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在说辞游戏中为自己牟利。据报道,相比于地震局内部的其他业务,地震预报是个&清水衙门&,预报不准还要承担责任,而各个研究所、搞工程的却是肥差,课题经费不但充裕,还让人拿的心安理得。呵呵,难怪没人愿意在地震预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再说震灾防御,如果准确预报地震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那么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应该是地震局首要之职。可有媒体披露,确定房屋的抗震烈度如今却成为了他们的生财之道,行话叫&求签&&&&等待地震部门现场勘测,盖章收钱,因为烈度数字是按照建筑物的造价的比例收钱,如果地震局出示的烈度降低一级,工程建设的成本可能节约30%&。更可气的是,每隔一个时期,地震局就会重新绘制全国的烈度图,这同样是一项&既正当,又有利益驱动&的业务!最后说应急救援,如今,无论是从科研经费和待遇上看,还是从工作重点上看,应急救援这些年已成为了&香饽饽&。救援本身无可厚非,可天灾之中是否掺杂了人祸呢?或者说,人祸是否加重了天灾造成的损失呢?同时,地震局在地震救援方面的独有优势也并不明显,民政、消防和武警等力量越来越专业。在现有体制下,大震之后,应急救援更多的需要举国之力,地震局一家之力越发显得单薄。地震预报和研究不是主业而是筹码、震灾防御变成了捞钱的工具、应急救援总是做着&事后诸葛亮&的事情、大量的经费耗费在自我服务上,现在的国家地震局真正成为了一个怪物,一个争抢待遇、浪费纳税人血汗钱、过度行政化的鸡肋机构!国家地震局,你跑偏了!你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能拿什么来拯救你们呢?&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