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3天纤维蛋白原偏高怎么办一直降低从1.00-0.77,怎么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内容不断扩大,工作量也日益增多;不断出现的方法更新和试剂商品化、操作自动化,改变了以往靠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工作效率低的局面。与此同时,方法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血栓与止血试验的特殊性...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内容不断扩大,工作量也日益增多;不断出现的方法更新和试剂商品化、操作自动化,改变了以往靠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工作效率低的局面。与此同时,方法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血栓与止血试验的特殊性...
引用量:195
来源:知网
周道银,易滨,石磊,吕雁群
-《临床肝胆病杂志》
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的 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22例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 血浆Fn、Fib、PT。与正常人组比较,26例肝硬化患者的Fn、Fib显著降低,PT显著延长(分别为 216±61mg/L,1.72±0.94g/L,15.5±2.8s,P<0.01);26例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 <1.89±0.39g/L,p<0.01);50例无肝硬化表现的肝癌患者的Fn、Fib明显增高(分别为 310±88mg/L,3.78±1.46g/L,P<0.05);20例肝癌术后患者Fn、Fib降至正常水平(P>0.05),但是某些术后病人随着 肝癌的复发再趋升高。
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的 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22例肝硬化、肝癌及肝癌术后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 血浆Fn、Fib、PT。与正常人组比较,26例肝硬化患者的Fn、Fib显著降低,PT显著延长(分别为 216±61mg/L,1.72±0.94g/L,15.5±2.8s,P<0.01);26例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 <1.89±0.39g/L,p<0.01);50例无肝硬化表现的肝癌患者的Fn、Fib明显增高(分别为 310±88mg/L,3.78±1.46g/L,P<0.05);20例肝癌术后患者Fn、Fib降至正常水平(P>0.05),但是某些术后病人随着 肝癌的复发再趋升高。
引用量:17
来源:知网
陈林兴,黄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结果 :室温 (2 0℃ )时 ,APTT在第 3h与第 1h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余各项目无统计学意义。 - 4℃时 ,APTT在第 5天与第 1天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PT ,APTT ,TT ,FIB的测定应在室温下 2h内完成 ,未及时完成测定的应冷藏 ,并尽可能在 5天内检测
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检测在不同温度和放置不同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明确最佳的检测条件。方法 :采用ACL_90 0 0全自动血凝仪及PT_FIB、APTT、TT试剂。结果 :室温 (2 0℃ )时 ,APTT在第 3h与第 1h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余各项目无统计学意义。 - 4℃时 ,APTT在第 5天与第 1天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PT ,APTT ,TT ,FIB的测定应在室温下 2h内完成 ,未及时完成测定的应冷藏 ,并尽可能在 5天内检测
引用量:16
来源:道客巴巴
梁一波,钟毓琼
-实用医技杂志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8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4例临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的病人血浆PT、APTT和 FIB.结果:发现各型肝脏疾病与PT、APTT和FIB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的灵敏度PT>APTT>FIB.各型肝脏疾病PT 增高程度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轻、中度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且随病程的好转PT值逐渐下降.结论:血浆PT的检测是观 察肝脏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为临床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8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4例临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的病人血浆PT、APTT和 FIB.结果:发现各型肝脏疾病与PT、APTT和FIB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的灵敏度PT>APTT>FIB.各型肝脏疾病PT 增高程度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轻、中度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且随病程的好转PT值逐渐下降.结论:血浆PT的检测是观 察肝脏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为临床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用量:12
来源:万方
邓志凤,赵椿
-临床肝胆病杂志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 原时间(P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9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LT、MPV、PCT、PDW、Fib及PT进行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或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LT、MPV、PCT均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5),Fib显著降低 (P<0.05~0.01),PT显著延长(P<0.01);随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有显著差异(P<0.05~0.01).肝癌组 Fib显著升高(P<0.01);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P<0.01).说明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评估出血倾向及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辅助指 导意义.结论 血浆Fib下降程度及PT延长时间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正相关,可作为预后指标.肝癌患者Fib下降提示预后欠佳.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 原时间(P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9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LT、MPV、PCT、PDW、Fib及PT进行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或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LT、MPV、PCT均显著降低(P<0.01),PDW显著升高(P<0.05),Fib显著降低 (P<0.05~0.01),PT显著延长(P<0.01);随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有显著差异(P<0.05~0.01).肝癌组 Fib显著升高(P<0.01);肝癌并发肝硬化患者Fib显著下降(P<0.01).说明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评估出血倾向及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辅助指 导意义.结论 血浆Fib下降程度及PT延长时间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正相关,可作为预后指标.肝癌患者Fib下降提示预后欠佳.
来源:道客巴巴
王晓霖,杨京
-《临床肝胆病杂志》
目的明确前白蛋白(PAB)胆 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脏病理分组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CHB患者血清 PAB、CHE及血浆PT、FIB的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随着炎症程度加重,PAB、CHE、FIB逐渐下降,且 各炎症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T逐渐延长,但G2组与G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PAB、CHE、 FIB亦逐渐下降,PT逐渐延长,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B、CHE、PT及FIB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P0.01)。结论PAB、CHE、PT及FIB是反映CHB病理损害良好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定期检测对判断CHB肝组织病理分级与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 意义。
目的明确前白蛋白(PAB)胆 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脏病理分组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CHB患者血清 PAB、CHE及血浆PT、FIB的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随着炎症程度加重,PAB、CHE、FIB逐渐下降,且 各炎症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T逐渐延长,但G2组与G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PAB、CHE、 FIB亦逐渐下降,PT逐渐延长,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B、CHE、PT及FIB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P0.01)。结论PAB、CHE、PT及FIB是反映CHB病理损害良好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定期检测对判断CHB肝组织病理分级与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 意义。
来源:道客巴巴
焦建中,姜丽,续大新,陈永红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慢性肝病时蛋白合成障碍,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为探讨慢性肝病与凝血 因子及血小板的因果关系,我们对 03-12住院的436例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慢性肝病时蛋白合成障碍,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为探讨慢性肝病与凝血 因子及血小板的因果关系,我们对 03-12住院的436例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来源:道客巴巴
金星林,许东哲,赵广文,黄京华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胃肠癌及乳腺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方法 ]在围手术期 ,即在术前、术后 3d、术后 1周及术后 2周分别采集 35例大肠癌、2 1例胃癌及 33例乳腺癌病人的血 ,采用CA 15 0 0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 ]手术刺激可使胃肠癌患者的术后 3d及术后 1周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尤为显著 ,胃肠癌及乳腺癌病例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围手术期胃肠癌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而乳腺癌病人的维维蛋白原含量在术后3d及术后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胃肠癌及乳腺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方法 ]在围手术期 ,即在术前、术后 3d、术后 1周及术后 2周分别采集 35例大肠癌、2 1例胃癌及 33例乳腺癌病人的血 ,采用CA 15 0 0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 ]手术刺激可使胃肠癌患者的术后 3d及术后 1周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尤为显著 ,胃肠癌及乳腺癌病例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围手术期胃肠癌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而乳腺癌病人的维维蛋白原含量在术后3d及术后
来源:道客巴巴
-新生儿科杂志
为探讨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水平,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57例早产儿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并设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为探讨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水平,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57例早产儿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并设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来源:道客巴巴
-实用医技杂志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凝血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18例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GMP-140及凝血4项.结果 观察组GMP-140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纤维蛋白原(FI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P-140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PT、APTT及FIB变化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MP-140及凝血指 标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从而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凝血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18例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GMP-140及凝血4项.结果 观察组GMP-140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纤维蛋白原(FI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P-140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PT、APTT及FIB变化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MP-140及凝血指 标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从而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来源:道客巴巴尹玲,樊尚荣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正 先天性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首例于1920年报道,至今全世界报道约150例。该症成功妊娠极罕见,本例为世界第二例。患者25岁,出生后诊为先天性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常有瘀瘢、月经量多和拔牙后严重出血,常
正 先天性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首例于1920年报道,至今全世界报道约150例。该症成功妊娠极罕见,本例为世界第二例。患者25岁,出生后诊为先天性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常有瘀瘢、月经量多和拔牙后严重出血,常
来源:知网
詹霞,王远臣,王道珍,隋荣玲
-中国医师杂志
患者,女,72岁.因"头痛、恶心、呕吐7 d"于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20年.既往月经不调,月经量多,自发性流产2次.无出血史.7 d前凌晨睡眠中突然出现头枕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一次.
患者,女,72岁.因"头痛、恶心、呕吐7 d"于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20年.既往月经不调,月经量多,自发性流产2次.无出血史.7 d前凌晨睡眠中突然出现头枕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一次.
来源:道客巴巴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患 儿男 ,5 5岁。因反复皮肤瘀斑、鼻衄 5年余 ,加重 2天入院。生后 5个月患儿不明原因出现皮肤瘀斑、皮下血肿及鼻衄 ,不伴呕血、便血及血尿 ,病情反复。入院 2天前患儿剧烈活动后再次发病 ,并呈进行性贫血 ,烦躁 ,嗜睡 ,尿少 ,急诊入院。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出
患 儿男 ,5 5岁。因反复皮肤瘀斑、鼻衄 5年余 ,加重 2天入院。生后 5个月患儿不明原因出现皮肤瘀斑、皮下血肿及鼻衄 ,不伴呕血、便血及血尿 ,病情反复。入院 2天前患儿剧烈活动后再次发病 ,并呈进行性贫血 ,烦躁 ,嗜睡 ,尿少 ,急诊入院。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出
来源:万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要: 病例:李某之女,于日自然分娩,孕36w,出生体重2340g。入院查体:早产儿貌,精神反应尚可,呼吸平稳,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脐带残端少量渗血。胎龄评估与实际孕周相符,四肢肌张力正常。生后第3天发现静脉穿刺后止血慢,穿刺部位有淤斑,脐部渗血。遂做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52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9s,纤维蛋白原(FIB):0.84g/L。血常规:白细胞:12.2×10^9,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正常。
要: 病例:李某之女,于日自然分娩,孕36w,出生体重2340g。入院查体:早产儿貌,精神反应尚可,呼吸平稳,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脐带残端少量渗血。胎龄评估与实际孕周相符,四肢肌张力正常。生后第3天发现静脉穿刺后止血慢,穿刺部位有淤斑,脐部渗血。遂做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52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9s,纤维蛋白原(FIB):0.84g/L。血常规:白细胞:12.2×10^9,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正常。
来源:维普
郭云新,韩秀杰,赵依娜
-《小儿急救医学》
摘 要: 患儿,男,9个月.生后脐部少量渗血.入院前10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瘀斑、血肿、烦 躁不安、面色苍白、柏油样黑便,采血部位出血不止.查体:精神萎靡,中度贫血外观,周身皮表大小不等瘀斑、血肿,口腔软腭上可见大小不等出血点,心、肺、 腹正常,肝右肋下2.0cm,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Hb75g/L,RBC:2.40×1012 /L,WBC:17.6×109/L,S0.44,L0.40,M0.1,PLT:394×109/L;凝血象检查:APTT:140S(正常对照 26S);PT、TT均不凝;FIB:0;纠正实验:患儿血浆加正常人血浆可纠正,结果为;PT:15.0S(13.4S);APTT:31.2S, (26.4S);TT:17.5S,(11.2S),3P试验阴性.5h后,患儿烦躁加重,脑性尖叫,双瞳孔不等大,呼吸浅表,经输血、降颅压等抢救治 疗,无效死亡.尸检结果:①左顶枕叶部位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两侧前臂尺侧及右侧颈部皮下出血;②全身脏器淤血水肿(肺水肿、脑水肿 等).死亡诊断:小脑扁桃体疝.讨论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1997年日本首先报告1例,为罕见病种,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纯合子发病.有血 液凝固障碍,但一般没有严重皮肤粘膜和关节出血,在外伤和外科手术中可以引起严重出血.本症诊断主要依据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和免疫
摘 要: 患儿,男,9个月.生后脐部少量渗血.入院前10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瘀斑、血肿、烦 躁不安、面色苍白、柏油样黑便,采血部位出血不止.查体:精神萎靡,中度贫血外观,周身皮表大小不等瘀斑、血肿,口腔软腭上可见大小不等出血点,心、肺、 腹正常,肝右肋下2.0cm,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Hb75g/L,RBC:2.40×1012 /L,WBC:17.6×109/L,S0.44,L0.40,M0.1,PLT:394×109/L;凝血象检查:APTT:140S(正常对照 26S);PT、TT均不凝;FIB:0;纠正实验:患儿血浆加正常人血浆可纠正,结果为;PT:15.0S(13.4S);APTT:31.2S, (26.4S);TT:17.5S,(11.2S),3P试验阴性.5h后,患儿烦躁加重,脑性尖叫,双瞳孔不等大,呼吸浅表,经输血、降颅压等抢救治 疗,无效死亡.尸检结果:①左顶枕叶部位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两侧前臂尺侧及右侧颈部皮下出血;②全身脏器淤血水肿(肺水肿、脑水肿 等).死亡诊断:小脑扁桃体疝.讨论本病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1997年日本首先报告1例,为罕见病种,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纯合子发病.有血 液凝固障碍,但一般没有严重皮肤粘膜和关节出血,在外伤和外科手术中可以引起严重出血.本症诊断主要依据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和免疫
来源:道客巴巴
马雅玲,王汝琪
-《新生儿科杂志》
正 例1 患儿系第4胎第4产32周,自娩,体重2650克,生后无窒息。入室查体精神反应弱,面色尚红,呼吸40次,肺音清,心率120次/分,无杂音,肝肋下 1.5cm,脾未及,四肢肌张力偏低,生理反射弱。母有不良产史,前三胎均为早产儿,于生后第三天死于口鼻腔出血,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消化 道出血”。
正 例1 患儿系第4胎第4产32周,自娩,体重2650克,生后无窒息。入室查体精神反应弱,面色尚红,呼吸40次,肺音清,心率120次/分,无杂音,肝肋下 1.5cm,脾未及,四肢肌张力偏低,生理反射弱。母有不良产史,前三胎均为早产儿,于生后第三天死于口鼻腔出血,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消化 道出血”。
来源:知网
-《广东医学》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指血 中纤维蛋白原较正常人减少,它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纤维蛋白原减少对诊断DIC有重要意义,但新生儿时期可产生非DIC 性继发性止凝血异常。国内有关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就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指血 中纤维蛋白原较正常人减少,它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并发的一种病理过程。纤维蛋白原减少对诊断DIC有重要意义,但新生儿时期可产生非DIC 性继发性止凝血异常。国内有关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就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来源:知网
戴碧涛,王莉佳,王世一
-中华儿科杂志
患儿女,6岁8个月.因牙龈出血2 h入院.2 h前因手挖牙龈后出血不止,以"血友病"收入院.患儿1岁时因从1米高处跌下出现颅内出血,治疗时发现止血困难,住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方愈,曾怀疑血友 病,未能证实.2岁后反复出现跌伤后头颅、皮下血肿,曾因出血不止先后住院4次,均予输鲜血后血止.平时常有皮肤瘀斑,割伤或肌注后易出血不止.从无关节 出血.父母系近亲结婚(姨表亲),患儿之弟也有类似出血表现,但较轻.
患儿女,6岁8个月.因牙龈出血2 h入院.2 h前因手挖牙龈后出血不止,以"血友病"收入院.患儿1岁时因从1米高处跌下出现颅内出血,治疗时发现止血困难,住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方愈,曾怀疑血友 病,未能证实.2岁后反复出现跌伤后头颅、皮下血肿,曾因出血不止先后住院4次,均予输鲜血后血止.平时常有皮肤瘀斑,割伤或肌注后易出血不止.从无关节 出血.父母系近亲结婚(姨表亲),患儿之弟也有类似出血表现,但较轻.
刘善洪,徐桂英,尚洪芬
-《临床儿科杂志》
正 男,2岁。因皮肤瘀斑1月,呕吐20余天入院。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自生后5个月开始,经常出现皮肤瘀斑,碰撞后易起血肿,外伤后皮肤出 血不止。父母健康,近亲婚配(患儿祖母和外祖母为表姐妹),有一姐身体健康,无相似病史。体检·神清,精神差,营养发育一般,腹部及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大小 不等的皮下瘀斑,压之不退色,颈部抵抗感(±)。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好,手指端采血部位出血不止(已采血2小时),克氏
正 男,2岁。因皮肤瘀斑1月,呕吐20余天入院。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自生后5个月开始,经常出现皮肤瘀斑,碰撞后易起血肿,外伤后皮肤出 血不止。父母健康,近亲婚配(患儿祖母和外祖母为表姐妹),有一姐身体健康,无相似病史。体检·神清,精神差,营养发育一般,腹部及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大小 不等的皮下瘀斑,压之不退色,颈部抵抗感(±)。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好,手指端采血部位出血不止(已采血2小时),克氏
来源:知网
王兆钺,李建琴,曹丽娟,余自强,白霞,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目的 首次报告3例长期应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方法 对3例长期应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2岁,闭合性肝脏损伤,予大量输血及输注纤维蛋白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蛇毒血凝酶(2 U/d)等治疗,患儿肝脏创面出血很快停止,伤后18d血浆纤维蛋白原0.12 g/L;例2,男,3岁,闭合性肝脏损伤,行肝脏创口修补术,术后给予蛇毒血凝酶2 U/d,术后8d腹腔引流管和静脉穿刺处大量渗血,血浆纤维蛋白原0.24 g/L;例3,男,45岁,因下颌恶性肿瘤行全下颌切除术,术后给予蛇毒血凝酶4U/d,术后12d手术切口出现持续渗血,血浆纤维蛋白原0.25 g/L.在停用蛇毒血凝酶并补充纤维蛋白原后,3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凝血检查恢复正常,例2、例3出血停止.结论 蛇毒血凝酶长期应用可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严重出血.
目的 首次报告3例长期应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方法 对3例长期应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2岁,闭合性肝脏损伤,予大量输血及输注纤维蛋白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蛇毒血凝酶(2 U/d)等治疗,患儿肝脏创面出血很快停止,伤后18d血浆纤维蛋白原0.12 g/L;例2,男,3岁,闭合性肝脏损伤,行肝脏创口修补术,术后给予蛇毒血凝酶2 U/d,术后8d腹腔引流管和静脉穿刺处大量渗血,血浆纤维蛋白原0.24 g/L;例3,男,45岁,因下颌恶性肿瘤行全下颌切除术,术后给予蛇毒血凝酶4U/d,术后12d手术切口出现持续渗血,血浆纤维蛋白原0.25 g/L.在停用蛇毒血凝酶并补充纤维蛋白原后,3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凝血检查恢复正常,例2、例3出血停止.结论 蛇毒血凝酶长期应用可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严重出血.
来源:道客巴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纤维蛋白原偏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