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性恪全部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位置: >
第十六课时:画性恪
教学内容: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点、线、面色的丰富的变化,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特有的表现力。能对点、线、面、色的感受及抽象链接;点、线、面、色组合,个性化表现抽象的性恪。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感受点、线、面、色能够表现潜在意识,通过猜测、讨论、介绍、交流互相启发,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提高审美能力。
操作目标:尝试用多样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来反映抽象的性恪。
情感目标:体验艺术大师用点、线、面、色表现&纯精神世界&的一种情绪,以及懂得拥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艺术大师的一些作品,学生的作业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播放《灰姑娘》的动画片段,了解灰姑娘是怎样性恪的一个人?继母与姐姐们呢?让学生感受到拥有什么样的性恪是受人欢迎的人。
除了观看和阅读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外我们还可以如何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呢?
二、体验与感受。出示几幅画让你想想灰姑娘,哪幅让你想到继母?用不同的色块、点、线、面,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强弱,对比、自然地与性格的强弱与温和的特点结合起来。
三、欣赏、讨论。师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创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其艺术风格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的性格要选择相应的艺术元素来进行创造。
带着学生进行点、线、面,并讨论感受其特点和情感的传递。
在课件中演示不同的色块组合,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色块带来不同的感受。
四、构思、表现。
学生尝试用点、线、面及色块结合起来表现性格。老师提示:用油画棒画线,水粉用来表现出色块或用油画棒画线和色块,最后用水粉涂底色,统一大色调。
五、展示、评价。
学生尝试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将作品进行装表,然后再一起进行评点。
六、拓展、延伸。
人是有性格的,动物有吗?大自然呢?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最受欢迎的人应具备什么性恪,怎样让一个人打心底认可我.,拥有怎样性格能统治世界_百度知道
最受欢迎的人应具备什么性恪,怎样让一个人打心底认可我.,拥有怎样性格能统治世界
如何才能交到很多知心朋友,很多人帮认可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性格各有优点,但我个人认为内向稳重的性格最为受欢迎,你要有广阔的胸怀,可以不为取悦别人或者标榜自己而默默地做些对别人有益的小事。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你没有目的的基础上,当你把对别人好变成一种习惯,别人都会不知不觉靠近你,喜欢你。
这种性格需要慢慢的培养,而且展现这种性格的优势也需要很长时间。很难培养,但不是不可能,需要很大的毅力。你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养成这种性格
1.从明天起,你可以刻意的少说话,多做事。若没事可做,就听听音乐,看看书,让自己尽量少说话,多思考。这个需要半年至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变成习惯,因人而异。
2.当你能即使一天不和人讲话也能按部就班的过完充实而又愉快的一天时,恭喜你,你可以进入第二步,做一切能做的对自己无害的小事。比如,有空时扫个地,倒个垃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一个人的“本质”?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按投票排序
首先,我觉得题目的逻辑没什么大问题,虽然不太严谨。如 dizzarz 所言,前句和后句构成了一种常见的递进关系。虽然后句省略了条件限制,但这样的省略可以由读者自行脑补,故而不算是严重的缺失。然后,对“如何回答问题”进行初步分析。1
人的本质1.1
“人”的含义粗浅地说,有三种角度:肉身;精神;肉身和精神。已有的回答,“成分说”(化学元素),只关乎肉身;“人性说”(趋利避害),只关乎精神。(衍生问题,为什么选取角度一?为什么选取角度二?为什么选取角度三?)1.2
“本质”的含义本质,汉典网给出的解释()有三:事物中常在的不变的形体;事物的根本性质;哲学名词,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那么,就开始“套定义”了。)“成分说”,是关乎含义“事物中常在的不变的形体”的(关于,且不论真假);“人性说”(趋利避害等),是关于含义“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关于,且不论真假)。但是,不管是“成分说”还是“人性说”,对于“本质”的第三个含义,“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都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个含义,通俗地说,就是“某类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而没成为其他事物的基本(关键)因素”,而化学元素和趋利避害性,都不能把人从其他东西中区别开来,即,不能说明人为什么成为了人(肉身、精神)、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衍生问题,为什么选取含义一?为什么选取含义二?为什么选取含义三?)2
一个人的本质看,这儿有个“一个”,“一个”,“一个”啊!2.1
“一个”的作用“一个”二字对句子的表意有贡献,“一个人”不等于“人”,“一个人的本质”不只是“人的本质”,考察“人的本质”,以及“作为一个人,使我成为我自己而不是别的人的基本(关键)因素”;“一个”二字对句子的表意没有贡献,“一个人”即“人”,“一个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考察“人的本质”即可。(衍生问题,为什么认为“一个”二字对句子的表意有贡献?为什么认为“一个”二字对句子的表意没有贡献?)3
改变人的本质4
改变一个人的本质3&4.1
“改变”的含义改变,是有程度区别的,那么何种程度的变化,可以被认为是题目所要求的“改变”?肉身的改变,到何种程度算得上“改变”?剪发,文身,基因变异(变了依然是人,变成了狼人),等等。精神的改变,到何种程度算得上“改变”?改变对一件(至关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中午吃啥晚上吃啥)的看法,发生某些精神疾病(我不再是我),等等。“事物中常在的不变的形体”,或“事物的根本性质”,若发生了“改变”,必然是改变事物原本种类的改变,这,是题目所问的“改变”吗?“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或许我变了(比如文了身),我依然不是你,也依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可以认为“我依然是我自己”吗?等等。总之,“改变”二字可以有两种解读:发生变化以后,事物已不属于原来的种类,这样的改变;不超出原来种类的改变。这两种解读直接关系着第二问“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本质”是否成立。(衍生问题,为什么选取解读一?为什么选取解读二?)讨论吧!
以上是人的本质。以上是人的本质。改变它?别做梦了........
1 本质有个游戏,很老了,名字叫《异域镇魂曲》。这个游戏的主人公叫做无名氏。从这称呼可知,这家伙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在游戏的一开始,你发现作为主人公的自己从一个停尸间醒来,身体千疮百孔足够自己死个几百次。但你还是活蹦乱跳的。随着游戏的进行,你发现原来自己是不死之身。这似乎很方便,因为就游戏来说,至少我们用不着存档读档了。不过对无名氏而言,这很不方便。因为每死亡一次,他就会失去一些记忆。无数次的死亡使记忆失去了意义,即便在某一次轮回中有所恢复,下一次死亡就会使其再次残缺不全。在你操控的这一次轮回里,他已经把一切都忘记了。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理所当然到几乎有些老套的任务:找回记忆,并且弄明白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死这个话题非常地有意思,这也是我要讲的主题之一。不过在这个游戏里,不死被用来引出另一个命题。随着游戏的进行,你遇到了一些同伴,也遇到了一些仇敌。有些记忆恢复了,但大部分仍然是迷雾。在这个过程中,无名氏每一次记忆片段的恢复都会让你对他的了解更多一些。这个过程很有意思,这就是说,在这一次轮回里,你作为玩家所知道的一切和这个主人公是完全一样的。在游戏中经过一系列剧情后,无名氏发现,自己的不朽肉身与传说中的“夜巫”似乎有着莫大联系。于是他冒着无数危险去寻找夜巫,虽然对于不死之身来说这危险其实并不算什么。当然,他找到了。在有关于夜巫的传说中,这个巫婆会回答来访者的任何问题。但相对地,来访者需要回答她的一个提问。若来访者的回答不能令她满意,就会死。无名氏来到了夜巫面前,于是这个丑陋、肮脏且恶臭、老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巫婆向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游戏向玩家提供了一些选项,包括:时间、爱恨、悔恨、死亡等等等等。作为玩家,你需要在这些选项中做出选择。并且,按照传说,答错的人就会死。那么,真相是什么呢?真相就是,无论你回答什么,夜巫都会满意。在很久之前,无名氏是一个相当有权势的人,并且像一切拥有权势之人一样,追求永恒的生命。夜巫爱上了他,于是冒着风险为他举行了一个仪式,将他的人格分离,从而肉身不死。夜巫也因此被囚禁在位面之外,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腐朽。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就目前的无名氏而言,他的任何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游戏中可选的几个答案中:时间对无名氏毫无意义。而爱恨,在游戏中确实有不少人对无名氏爱到极致或者恨到极致,但在一个新的轮回中,他根本不记得。在无名氏刚醒来的那个停尸间的下层,你会看到一个美丽的灵魂,她有一些怨恨你,但她还是忍不住向你说:“My love”。然而,你一头雾水。悔恨同上不提,而无名氏根本不会死亡。作为玩家也好无名氏也好,我们能知道的,不过是这一世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无名氏在无数的轮回中有过无数的身份,他做过国王、乞丐、屠夫、战士、学者……在无限的生命中他犯下的罪过罄竹难书,然而一切广义上的正义与公平都没有办法审判他——因为他不朽。在不死的肉身面前它们都是如此无力。但他的永恒却并没有办法让他找到夜巫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在这个瞬间的无名氏与我们,根本看不到永恒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只有无名氏有资格可以回答,无论他的回答是什么。在漫长的时间中,夜巫只是等待着无名氏来到她面前给出他的答案。这个游戏之后还有很长的剧情,包括无名氏找到自己的那部分凡人性,并且通过一些玩家选择的手段来达成融合,从而结束不死之身。他也向自己的凡人性提出了夜巫的那个问题,凡人性回答: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质。但这个时候,无名氏说,一个人信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改变他的本质——在夜巫死后,他已经洞悉了自己永生的秘密,并且恢复了大部分记忆。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无名氏最后给出的答案。或者说,游戏制作者的答案。这个游戏的台词量超过140万,中间夹杂着相当多支离破碎的有趣想法。作为引子,我只用它的主干部分。这个引子其实就是两个点:人的本质,以及“不死”。“什么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在游戏通篇中其实并没有明确给出“人的本质”这个概念的定义。或许在剧情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游戏制作人想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但终归自说自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只有给出定义的概念才可以被解释。但问题在于,一个给出定义的“本质”根本不是问题中想问的那个“本质”。大部分所谓“哲学根本问题”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定义问题。当我说一个人的“本质”就是大脑的时候,那么,改变大脑就改变了一个人的本质。当我说“你是谁”中的“谁”指物种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我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但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回答。《异域镇魂曲》这个游戏所描绘的世界叫做“异度风景”,是DND世界观中一个相当奇诡的设定。在那个被描述的世界里,信仰是一种相当强大的力量。当然,这里的信仰并不等于宗教。你信仰,他便存在。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我思,故他在”,这其实很巧妙地躲过了“我思故我在”中那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讲这个异度风景是因为,我会用到这个高魔世界中的一些设定来探求这个“本质”问题,毕竟,奇幻世界很方便。我的意思是说,在那个世界中,我现在这样讲了,它便存在了。比如说,在异度风景的世界中,法印城里有个魔法师。他懂得很多奇奇怪怪的魔法,并且守序邪恶。这就是说,他并不在乎做人体实验。他做了这么几件事情:他抓了两个人,将他们的头整个割下来,然后互换了一下装回去。他又抓了两个人,这次只交换了大脑。又两个倒霉鬼,魔法师用一个复杂的魔法交换了他们的记忆。又两个,其中一个原先的记忆被消除,然后灌入另一个人的记忆。复制人。那么,这中间到底谁是谁呢?在这里我要先做一个提醒:到底是谁的问题,是分“自己”与“他人”两种视点的。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里,这被交换的两个人,其外表是没有变化的。一般我们在辨识一个人的时候,作为标准的就是其长相嘛。虽然身材什么的一定有变化,但我们目前肯定更相信一个人的脸同时,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认知来说,一切的思想活动都来源于人的大脑。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论,毕竟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科学还认为思想活动源于心脏。现在也并没有人敢信誓旦旦讲大脑就是所有的思考中枢对吧?但为了方便——所以说异度风景好用嘛——我们认为管理人一切思想的中枢就是大脑。这两个人谁是谁呢?他们照镜子,发现自己长相并没有变,自己想的东西也没有变。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身材发生了变化。于是对他们来说问题很简单,“我”就是“我”嘛。我们这些外人看来,确实也很好分辨。看一下脸就可以了。那么,这一种情况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为这个人,他要拥有他外现出来的那个长相,还要拥有他的记忆与想法与思考方式。我们都知道那个特修斯之船的悖论。一艘船出海,中途修修补补替换了很多零件,直到所有零件都与出海时完全不同。那么这艘船还是那艘特修斯之船吗?在这种情况里,我们知道,至少在替换掉项上人头之前,我们这艘船还是确定无疑的特修斯之船。所以我们可以换义肢,换心脏,换肾脏,直至换掉人体的百分之八九十——如果当今医学可能的话。再看第二种情况。只交换了大脑。我们在上面那种情况里讲,要拥有“长相”和“记忆与想法与思考方式”。在这种情况里“长相”被舍弃掉了。我们可以想到,这两个倒霉蛋一照镜子就发现自己面目全非,镜子里映照出一张陌生的脸庞。他们估计要尖叫起来,或许也会像我们看过的某些影视剧里的情节一样,时而崩溃地抓自己的头发,时而惊恐地抚摸自己的脸颊。嗯,最后应该会赤手一拳打破镜子,镜头一个特写,手背鲜血淋漓。但他们的想法肯定是:“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很明显,他们仍然觉得自己就是“自己”——你应该明白我在讲什么。作为他人视点来看,我们肯定是以外表来判断谁是谁的。就像我们去商场买一罐常吃的曲奇,只要看包装我们就知道里面的饼干长什么样子,毕竟我们吃过。直到某一天,我们打开曲奇罐的时候,发现里面装的是pocky,整个人傻掉。但换脑子这种事可没有售后服务,那个邪恶的魔法师哪里会给你不满意就退货的?但作为他人,我们仔细想一想哦。原来的罐子里现在装pocky,而另一种新包装里装着我们爱吃的那种曲奇。就算这个新包装不合你意,但适应一段时间也就可以了吧,毕竟我们爱吃的是曲奇。放到这两个人身上或许也是适用的,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适应一段时间可能也就习惯了。当然,他的亲戚伴侣可能有些难以忍受。这个问题自然复杂很多,不是“适应”二字就能略过的。但我觉得你应该能接受这个推论,除非你觉得其父母伴侣在明知道内在不同之后还会把原来长相的那个人领回家。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比喻是电脑。若cpu硬盘内存主板都不变而只换了个机箱,那你会觉得这还是那台电脑。可能在这个比喻里我把大脑的作用夸太大了,主板或许不能算大脑的职能。但无论如何,你开机之后,看着熟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看着可能存在的E:/download/资本主义批判学习资料,我猜你确实认为它就是它。但具体到“人”这种生物,还有一些地方非常不同。人是不可能相互理解的,你不可能像电脑那样点开一个个文件夹直到双击那个熟悉的.avi。这个问题很大,我会在很后面的时候细谈。虽然与主动设立的所谓“心之壁”不同,但如果你喜欢,你还是可以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称之为——A.T-力场。闲话不提。在这种情况中,我们抛弃了“长相”这个因素,结果大家还是认为“他”就是“他”,虽然已经有些勉强了。那么到这里我们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为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记忆与想法与思考方式”。2 互换的糊涂账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第三种情况。在这种情况里,我们说魔法师只为两人交换了记忆。在开始谈这其中的影响之前,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这第三种情况与第二种究竟有何不同。在第二种情况中,那两个人被交换了大脑。并且,在那里我们有一个假设前提:我们认为管理人一切思想的中枢就是大脑。在这个假设中,我们是将大脑与身体的功能剥离开了。我们说大脑只做“思想”这一个工作。在这个层面上这种假设还是可行的,如果又发现有其他部位对思想影响极大,那么加上去就可以了。记得有一个说法是:胃影响人的思考。那么不管对错,第二种情况中魔法师就为两人再多交换个胃嘛。不过这中间又有一个问题:肉体到底在多大部分上承载思想呢?目前我们说思想来源于神经细胞,那么我们可以交换整个神经系统。但谁又能保证肌肉与脂肪对人的思想没有影响?这有点像那个谷堆的悖论,是哪一粒米的增加减少使得谷堆成为谷堆的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至少在人体上已经被解决了。毕竟谁也没有因为这种无理头的原因拒绝做移植手术是吧。这个问题有两个小点。第一是定义,第二是边际效益递减。定义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说“谷堆”就是指1000粒重量体积如何如何的米的堆积,那么我们就知道,在堆上第一千粒米之前谷堆确实不成为谷堆。而边际效益递减则是指,在假设前1000粒米作用相等的情况下,后加上谷堆的每一粒米虽然都使得谷堆更像是一个谷堆,但重要性逐渐减小。通俗来说,你看到一个1000粒米的谷堆,会怀疑它到底算不算个“堆”。但如果你看到的是足有鸟巢体育场大小的谷物堆,你还会怀疑它不算个谷堆吗?然而,超过1000粒之后的米对于谷堆之所以为谷堆的重要性是边际递减的。“鸟巢”堆上的一粒米肯定不如第10001粒米重要,那第10001粒米也没有第1001粒来得重要。而1000粒以后的所有米都不如前1000粒来得重要。这条曲线很好画,我猜你已经画出来了。对于人的神经也是这样,这个定义——粗略地说,对人的思想起作用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肯定是有一个潜在数字的,并且肯定不是百分之百——开玩笑,你不小心在手上拉了一条口子你就觉得自己不成为自己了?手上伤口的血肉神经就是重要性已经递减到无关紧要程度的边际。而大脑,则肯定属于使思想之所以成为思想的前1000粒米之一。或许稍微准确点,大脑算990粒米?煮一煮就是一锅粥,看来记吃不记打果然不是我自身的问题。讲到这里,我是在说,大脑的功能确实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身体的功能剥离开的,只要下个定义。这就是我在第二种情况想要说明的东西之一。但是,在这第三种情况中,思想与记忆这种东西,能够与大脑剥离开吗?回到电脑的比喻上来,我们讲在第二种情况中这两个人是交换了cpu硬盘内存主板。那么,在这第三种情况中,他们只是交换了硬盘中的数据而已。甚至连主板的bios都没有交换。它还能直接运行吗?我猜不能。因为我曾经很天真地干过这活儿……但我认为,经过调试后应该是可以的。包括将硬盘重新格式化分区写入,设置bios启动顺序等等等等……虽然我不是什么电脑大牛。没,我瞎说的。那么,百般折腾之后,我们终于开机进入了操作系统,然后会发生什么呢?对,屏幕上一片花屏扭曲、cpu使用率飙升90%、显卡风扇吹出的热风烫到可以做发型。如果你的系统是win7以上可能会好一些,我猜顶多只会出现屏幕分辨率的问题吧。马上要出的win10会怎样呢?言回正传。问题出在哪里呢?驱动程序。我们大家都承认数据是必须有一个载体的,像硬盘、U盘、三寸软盘之类。这些东西用起来非常方便,就像哆啦A梦的四维口袋,装进去拿出来简简单单,道具抽出来就可以单独使用。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在盒子里装盛着的数据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觉得数据可以很轻松地相互转移,是因为我们的电脑所使用的系统都是X86或者X64架构可以互相兼容。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觉,认为同样一份数据无论放到哪里表达都是一样的,以为数据的表达也像数据的移动那样可以与载体完全割裂。其实这不可能。数据想要有意义,就要表达出来。而想要表达,就要有与之兼容的操作系统。.exe程序在Windows上得心应手,你拷一份到MAC OSX上就是不支持不能运行。拷到Linux上也……哦,这个我没用过,就不瞎说了。数据的表达受操作系统的影响,这个说法还只是停留在数据与数据交互之上。操作系统的表达需要电脑硬件的支持,在这个比喻中就已经接近我所要强调的真实了。我想这个道理对于人类的大脑应该也是一样的。我们所使用的电脑是非常标准化的东西,所以我们换个系统很方便。使系统与硬件重新高效地连接也不过重装个驱动。但人脑是不一样的。请注意,接下来我要讲的东西可能是假的,可能是伪科学,可能未经证实……我目前接触到的信息就是这样,信与不信选择权在你。反正我是不会给文献出处的,我又不学这个……具体如何请点公众号下面“说明书”中的“规则”。两点信息:一,人脑中初期形成意识是通过神经连接的断绝来完成的。就是说,在婴儿期我们脑子里有为数极多的神经连接,环境的反馈使得其中一部分加强而一部分弱化,弱化的那部分就会逐渐消失。这也是婴儿期学东西特别快而成年后很慢的原因,毕竟成年后学东西是建立一条新的神经突触连接,而幼年时是删掉错误的连接,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点。二,多巴胺的快乐反馈系统、激素调控系统等等的建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导致每个人喜好不同的原因之一,或者说生理结构方面的固化。同时,这还是人类“欲望”的真正存在实体。我再强调一遍,以上内容不是科普,不保证真实性正确性。因为很重要所以我说了两遍,但我不会再讲第三遍了。我们知道一个说法:硬件软件化。就是说能用软件做成的事情就不要设计专门的硬件来做了。这似乎与我们人脑的结构相悖。但如果我们仔细探求软件这种东西的本质,它不过也是硬盘上一个个的0与1而已,并且在我们需要这个软件的功能的时候,它在硬盘上就是固化在那个位置的——我是说,目前所知想要表达的东西必须存在一个实体。所谓硬件软件化不过是想要更方便地转换硬件的功能降低成本。人脑也是这样一种软硬件一体的东西,只不过目前我们更关注其物理结构而不关注那些结构的数据信息——嘛,因为技术达不到。其实这里我有一个关于工业化时代绝对分工产生绝对效能的反向思考,不过同样地,以后再讲。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位守序邪恶的魔法师。他把这两人的记忆想法思考方式换了,也就是说他硬生生把硬盘格式化然后塞进了另一套操作系统。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算部分地交换了大脑吧,但因为我们的科学了解不到记忆是如何储存的,我们就假设这个魔法没有改变大脑的神经细胞本体,而是改变了其连接方式——就像不改变硬盘本身而改变了其中储存的0与1。我们再假设这个魔法还很厉害地做了一套驱动,把这个操作系统与大脑的硬件结构完美连接起来了——好吧我承认,这么多假设连我自己都要看不下去了,如无必要毋增实体但我实在没办法——总之这两个人活蹦乱跳地站起身大脑开始运转,会发生什么呢?在开始说明之前,我请问你,有跟自己的欲望战斗过吗?3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还是一“堆”?我曾经玩过一个文字AVG游戏,与上面那个《异域镇魂曲》的DND架构不同,这是一个日式游戏。游戏名字叫《对你说再见》,极度狂气且精神污染。其爱好者称其为“sayo教”,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不建议你搜索这个玩意儿。这同样是一个老游戏,还是作为AVG这样很小众的游戏形式,所以它并不怎么知名。在我看来,它不知名就对了,也就只有日本人才能搞得出这种剧本这种游戏……我并没有玩通它,我只记得这个游戏里那种令人在生理上感到不舒服的昏黄色,并且这种颜色贯穿始终。这个游戏基本没有逻辑性,它所讲的故事你完全搞不明白。玩到一半我就放弃了,主要原因还不在于逻辑性的缺失——这游戏整体描绘的那种封闭、静止、终结的氛围让我吃不消,就像那贯穿始终的不再流动的昏黄色。之后我去查了一点资料,才明白:这游戏中你作为主视角扮演的主人公,是个精神病人。并且里面与你互动的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是人……有一只乌鸦、一只人头骨标本、一只猫……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游戏中所描绘的情景,就是肉体与精神割裂、肉体极大影响精神之后的一种……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东西。据说这个游戏的制作人为了这个游戏在精神病院里蹲了三个月,不知真假。我猜是真的,并且我猜他也蹲出精神病了。在这一篇中我引用这个游戏的用意在于,我希望你能注意到、去思考: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在中国式的文化中成长,自然而然会接受到一些概念,比如清心寡欲、五谷气浊、餐风饮露、辟谷等等。我们总是认为,欲望属于肉体而精神远高于肉体,于是精神可以很容易地控制欲望。如果你犯贪嗔痴,就是你的修养不够。这就是我今天想要掰开来推导的东西。不过在那之前,我先来讲一个有趣的思考题。你有办法证明,你看到的红色与别人看到的红色是同一种表现的颜色吗?我们是怎样知道一个颜色是红色的呢?小的时候,我们牙牙学语,妈妈指着一块红布讲:这个是红色。哦原来这个就是红色,我记住了。长大后学物理,老师指着光谱说:红色位于长波末端,波长大约为610到750纳米。于是你知道波长610到750纳米的那个就是妈妈红布上的红色。可是,你眼中观察到的那个色彩形式,与别人观察到的色彩形式,真的一样吗?你有办法证明它一样或者不一样吗?没办法的。你可能会说,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激情革命,这种心理感受的共通可以证明人在看到的是同一种色彩。但这种色彩的隐喻到底是因为人类视觉共通还是因为文化象征的影响呢?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红色有这样的意义呢?可能是因为它与火焰所表现出来的波长相同……其实我也不知道,猜的。同样我们知道红色在西方世界有好斗嗜血的意味,这可能因为红色与鲜血的颜色相同。但你通过你的眼睛看到的鲜血与他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鲜血,一样吗?说不定以你的标准来看的话他所见的那个表象是蓝色哦?这根本没办法证明,因为我们没办法使用他人的身体来观察世界。这里同样有一个点,就是所谓黑客帝国式的脑后插管虚拟世界问题。以后会讲到——你可能开始对这个表述烦起来了。没关系,我也烦,写东西比想东西慢太多,大家都忍一忍。好了,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那两个超级倒霉蛋了。我们上次讲到,魔法师为他们俩换了记忆,并且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套驱动程序,至少让他们驱动这具身体的一切器官是完全足够了。于是他们俩活蹦乱跳站起身,打量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他们带着自己原本那具身体的经验,却驱动着另一具身体。我们要先承认一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并且在单一器官的比较上确实存在差异。就像我们之前比喻中的那两台交换硬盘数据的电脑,可能原来的E:/download/资本主义批判学习资料确实还在,但原先跑育碧远哭四能开全高特效的现在玩Minecraft都不敢打光影Mod了。这就是性能上的差距。当然了我们政治正确一点,每个人都各有所长特点不同cpu棒的显卡不一定好balabala。好了,这两个人开始面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这双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我所认识的那个世界吗?这就是我在最上面引用那个精神病游戏的大致用意。这甚至比那种窒息般的昏黄色更致命,世界可能变成了一堆自己无法辨识的色块与噪音的混合体——这个可能性你能说不存在吗?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通过重新学习,适应一下。就像看一张黑白色彩翻转了的图片,乍一眼完全认不得图片上是什么,但习惯了其实也还好。可惜我手头没有PS,没法给你做两张图对比着看。如果你能开PS的话,可以随便导入一张图然后按Ctrl+I,说不定能理解那两个倒霉蛋所面对的世界。这个问题是他们一睁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决定适应之后,他们应该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想问题微妙地别扭起来了,有点像在榨汁机里扔进了一粒石子。如果想体验一下那种不和谐感,你可以去玩一下那个“sayo教”游戏,我猜这就是那种混乱且别扭到令人发疯的感觉。再者就是身体欲望的不受控制。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而这是与体内的多巴胺反馈相互作用的。一旦这种“高层”的喜欢与“底层”实现这种喜欢的结构发生冲突,人就会很痛苦。大家想一想吸毒者就能明白了。他们也知道这玩意儿虽然吸起来飘飘欲仙,但会要命的啊。然而毒瘾一起来谁管你要不要命,先吸了再说。在这个情景中,人的精神被肉体欲望一脚踩入地狱。在谈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假设一个事物,然后分开讲肉体与精神对其的喜好。这个事物可以是任何东西任何欲望。于是在“有意无意”这种判别标准之上,我们可以有这么四种情况:肉体与精神都无意。肉体与精神都有意。肉体有意精神无意。肉体无意精神有意。第一种没得辩。第二种是理想情况,或者说一般情况。比如高雅一点的,放松时弹个钢琴,心理很享受,自己运指如飞时体验特别好。不那么高雅的比如打个游戏,搂住手柄扳机键打光一梭子弹,同样很爽。第三种其实也不成问题。比如,我们拿“性”来举例,讲人脑其实是最大的性器官。从这个层面来说,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高于肉体。在反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应该喜欢弹吉他,或者觉得弹吉他能找到姑娘,都不妨碍你去买把琴学个C和弦。那两个倒霉蛋面对的问题是第四种。他们是在和这具身体里日积月累的习惯内化而成的肉体欲望战斗,就像吸毒者与自己的毒瘾战斗。我们知道,毒瘾的赢面大得多。程度相较毒瘾可能轻很多,但这两人面对的却是海陆空全方位打击。如果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或许是身体激素与脑内突触间的冲突?没,别当真。在这一部分我没办法论述的太清晰,可能你也感觉到了。说到底这不过是我的主观臆断,你可以不当证明看。那么,回到正题来,他们是谁?我猜他们已经混乱到无暇顾及这个问题了。他们自己分得清么?难说。在他们醒来的那一段时间内可能还觉得自己是“自己”,但一分钟之后估计已是一团浆糊。那么我们说,这两个人已经不是他们自己了。在他人的视点来看,谁是谁呢?我觉得还是直接送精神病院吧,他们谁也不是了。如果可以的话就送到上面那个游戏制作人呆过的那一家,挺好。哦不好意思我忘记了,在异度风景的世界里没有精神病院……到这里,我们说,一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其本质在于“与肉体相连接的那些记忆与想法与思考方式”。这个与肉体连接就是说,数据是不能单独表达的,我们要把那个与之配套的硬件也算到“人的本质”里面来。这个问题到这里似乎有了点眉目,但注意,那个法印城里的守序邪恶魔法师的人体实验才做到第三个而已。我还有两个没有讲,这两个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别的想法。不过,在讲下面两个之前,我多嘴再问一句: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呢,还是一“堆”?-------------------------------------------(每天写一篇,一些可能有趣的想法。)(每天写一篇,一些可能有趣的想法。)
首先,在这样一个严肃话题中,强烈反对排名第一的抖机灵式答案(这好像不大符合我劣币的本质嘛)。因此,我将问题中的”本质“改为”本性“,望题主见谅。作为一个欧美RPG爱好者,我有必要也有义务对
同学的答案做一解释。黑岛工作室的传世名作——《异域镇魂曲》探讨了两个基本哲学问题。1、如果你死后会复生,但前世的记忆全部抹去,如此轮回,这算不算永生?当你最终了解了自己黑暗的过去又会如何抉择?这一问题贯穿游戏始终,最后的答案因玩家的选择不一而足。2、这一问题出自游戏中最重要的NPC之一——解密者之口:What can change the nature of a man?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这也算是游戏的一条暗线。而这一问题,虽然对话中游戏给出了“爱”、“金钱”等多个选项,但游戏中确实给出了作者自己的标准答案——悔恨。一个人的本性为何,我在此并不想讨论。如果作为普通意义理解,每个人的本性各不相同,这是作为动物的人加上人文环境、性格、物质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那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呢?(这里只讨论往好了变,往坏了变我猜测应该自有其独特的逻辑。。。)很多人认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比方说你从前是个浪子,而有一天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真爱,幡然醒悟,重新做人。你会认为是”爱“改变了你的本性。你错了。你的本性为什么改变了呢?这是因为你自从遇见了这个”她“,想着如果不是当初的自己很可能早就和真爱比翼双飞了,从而对过去的自己产生了悔恨。因此使人的本性改变的具体原因有千千万:亲人去世、好友劝诫、遇见真爱等等等等。但归根结底,你本性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你对过去的自己产生了悔恨之意。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可以拿来做”反例“的问题:这个问题中的题主非常苦恼,自己做事毫无长性,但无论如何无法改变自己。别人看起来这是个再标准不过的”悔恨之意“了。你错了。这个问题的题主丝毫没有悔恨之意。他这一切都只是说说而已。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确实没什么事情令他悔恨。换句话说,他没有因为自己的问题真正失去什么。题主虽然一直在说自己一事无成,但问题开头他就承认自己目前的家庭环境还算”优渥“。而后面的那些所谓”失败“也许在此根本不值一提。换句话说,这些失败不会对他的生活状态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他所说的一切不过是隔靴搔痒,发发牢骚罢了,点下“提问”按钮,继续吃香喝辣。那真正的悔恨是怎样的呢?简单,你要为过去的你付出真正的代价。亲人去世什么的就不说了。在众多能改变人的本性的诱因中,好友劝诫算是没这么有力的一项。朋友说你几句,怕是谁也不会太上心。但如果自己的挚友因为自己的原因离自己而去,而临别又甩下了一些狠话,也许很多人就会对过去的自己心生悔恨了。
人的本质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听说人有神性和兽性,楼上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兽性是本质,忽略了神性。再者,据说如今长大的小孩,都有社会性。基于以上想法,人的本质是复杂的集合,探究人类本质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举个例子:地震有范跑跑,也有用自己双肩护住学生的老师,所以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然复杂了。如何改变本质,要看你在什么年纪。年轻时,知识可以,教育可以,经历也可以中年时,想要改变需要经历加领悟老年了想要改变,需要的多是放下和感悟。由于我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中年和老年,只是猜测的答案。
我想到了由黑暗森林法则推导出来的内容,没法改变。
What can change the nature of a man?Regret.
---Planescape :Torment
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人与生俱来的“本质”就是和自然抗争,获取生存。当有了社会关系后,因为周围的环境 变的相对的善或者恶。改变人的本质基本很难。
古人已有云:1、情能移性2、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据我的观察与体验,以上两条真实不虚。
改变不了,认了吧
人分躯体和意识,人的本质也要两方面看。人的躯体毫无疑问由物质构成,参考元素周期表。意识由刺激源积累形成,跟环境有关(可变),很个体的差异化有关(不可变)。
人的本质是贱。改变不了。
人的本质,一句话,趋利避害。本质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是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变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