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逻辑分析是对的吗

学习、融通“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展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和建设重点的新思路。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这是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全局谋划和战略部署。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来提供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改革开放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总之,“四个全面”表面看来是四项不同的战略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
“四个全面”
促进文明发展
&顺应时代要求,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立足中国实际,精神汇聚前进力量。
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胸怀发展大局 服务“四个全面”——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初冬的江苏草青风和,洋溢蓬勃生机。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乡村、农户,顶着夜色到科研院所考察、听汇报。调研中,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决胜千里之外,需要运筹帷幄;实现宏伟目标,重在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更体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深度角逐。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围绕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相关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题集体学习,进行全面研究和部署;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三次中央文明委全体会议;召开全国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会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工作出台各类意见、通知……
  把握新布局、推动新发展。去年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摆脱贫困》一书摘录了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有关“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论断,书中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加鲜明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谆谆善诱,言犹在耳。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让百姓过上真正“双丰收”的好日子。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字字千钧、语重心长,深刻阐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传递出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和引领,坚不可摧、势不可挡。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里有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神色坚定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环顾全世界,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守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世界宣示的中国梦。
  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行的首站。这充分表明,中国梦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又表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作为顶层设计,中国梦里不仅有实现富国强民的物质建设宏伟目标,更有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源泉。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欧洲文化之旅,更是把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带向了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期下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谈到这“三个必须”时的讲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内涵也有着高度的凝炼和概括——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追梦人的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实践一次次告诉我们,中国梦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树立“三个自信”,用理论武装头脑。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刚履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日,是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走进中南海授课。今天他的学生是一个影响着中国发展走向的“国字班”——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
  这已经是本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节集体学习课了。听来略显枯燥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课程,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和他的“同学”却意义重大、用处多多。
  深情的关怀,郑重的嘱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怀下,从弘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到坚持理论武装,中国梦的鸿篇战略巨制中,精神文明建设注定有辉煌一笔。
  树立价值坐标 引领社会风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去年10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检查启动,三年一度的城市“大考”拉开序幕。
  和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文明办颁发的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强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这项根本任务细化为80余个测评指标。
  “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契合;这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如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领导干部要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领头雁”。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寄予殷切期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以“三个倡导”为核心内容,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阐述“三个独特”的科学论断,再到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满、思想更加成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然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大力宣传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等,让12个关键词、24个字深入人心;
  立足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训”“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等活动,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融入学校教育。“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认星争优”“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少年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
  融入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显著改善;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缕缕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国梦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贯穿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助力。
  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日,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一位“老阿姨”致以崇高敬意。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当年,将军回乡当农民,龚全珍毫无怨言,并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感人篇章。
  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是党中央对道德模范的亲切关怀,更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法治与德治,并驾齐驱、并行不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匡正道德风气,必须先修官德。在河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不断推进道德建设,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他们中间,有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有的孝老爱亲……
  道德的光芒一次次在中华大地闪烁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广大志愿者用他们的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
  小善大爱的感人事迹,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回信——
  “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党中央关怀下,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朝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方向不断迈进。2014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对于提升社风民风,习近平总书记记挂在心。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马尔代夫听取工作人员汇报时幽默“插话”:“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
  近年来,设立企业诚信“红黑榜”惩治“老赖”推动了诚信建设制度化,“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举措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一系列举措回应社会关切,一项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社风民风得以好转。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
  放眼神州,精神文明建设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社会新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全面"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时发表重要讲话。其核心要义是:应使“四个全面”得到“哲学滋养”;“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把握“历史阶段新特点”;要“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化解矛盾”;“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年伊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旨在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为在实践上做好“四个全面”提供哲学基础。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问题意识”与“积极化解矛盾”的论述,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首先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显然,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其实,哲学发源于疑惑和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而哲学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它在本性上是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及其问题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因而,今天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面向“文本”,更应面向“中国问题。”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应增强我们的担当意识,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他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坐在矛盾的火山口上,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尤其是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进入了矛盾突发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发展起来以后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各级领导干部都会面临“发展的困惑”和“成长的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敢于直面并破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些人不敢直面矛盾,遇到矛盾绕着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缺乏敢于担当精神,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错失了解决矛盾的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要善于自觉主动地直面各种矛盾,并积极提高解决矛盾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矛盾一个一个地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推进事物的顺利发展。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上来,注重“化解矛盾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就揭示出了“问题—矛盾—化解—打开工作局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实际上,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面临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矛盾的具体体现。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要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首先要从问题入手;我们要通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来推动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因而,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又要从各种问题中揭示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看家本领。由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上来。
  第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可使我们既抓住重点,又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两面性”看问题以及矛盾双方的协调式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观察社会形势、制定方针政策、处理复杂问题、评价人物事件时,既讲重点论,又讲“两点论”,反对片面性和走极端。这有利于使我们全面、客观、正确地看问题,不致于得出错误结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中,处处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重点论”和“两点论”。比如他所讲的“四个全面”,既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也是体现全面性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每一个全面”就体现了全面性。然而,在互联网上,在课堂上,在一些研讨会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看问题做事情,往往走极端,具有片面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方法论上缺乏辩证思维,在“两点论”中只看到一点,多看到事物的负面看不到事物的正面,并把负面加以夸大,走向了极端。
  第五,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注重思想的力量,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注重“生产思想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国王应当哲学王。这转化为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当掌握能提供智慧和思想的哲学,要注重思想的力量,要运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并做好各项工作。在今天,就是要为在实践上做好“四个全面”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习近平同志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之所以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道理即在于此。当今,某些领导干部较为注重权力的力量、资本的力量,不大注重思想的力量。其实,掌握思想的力量也是相当重要的。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理,思想的力量一旦被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也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拿破仑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今天,我们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要义之一,就是要注重思想的力量,用思想的力量治国理政。有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才会有宽广的发展大路。
“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年伊始,“四个全面”战略走向前台,其立足现实、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实践意义和远见卓识将全面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意义深远,不仅意味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鲜亮地勾绘了民族复兴的深刻逻辑,从而成为畅想中国愿景、登高望远,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四个全面”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2015年,中国处在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增长、转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相当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年加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的改革发展,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面临攻坚挑战,有的需要克服较大困难。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题,2015年是开局之年,如何做实依法治国,各方极为关注。2015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态势收官,为“十三五”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同样备受瞩目。2014年见证中共“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是百姓的强烈期待。
  今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天人合一”的举国智慧,需要“以和为贵”的包容气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战略,需要激发经济活力,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因此说“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目标的关键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样一个非常正式带有部署整体工作性质的场合,习近平第一次集中地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此中深意,不言而明。网友们纷纷认为,从严治党党员干部要深刻体会“全面”二字的精髓,并运用在具体工作中,与民共享法治成果。
网友“叶家河图”在帖文中谈到,如果说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作一辆马车,党就是牵引马车前进的骏马,是力量之源,更是方向所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则是支撑马车前进的双轮,是马车能在崎岖道路上平稳前进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从严治党,马不生病、车不偏向,才能为马车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牵引力;也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依法治国双轮驱动,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网友“王小小聪”认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顺应了人民的意愿。法治的强化需要凝聚人民的力量,法治的成果须要与民共享。网友“门闩”则认为,“四个全面”既是“三促一”的保障关系,以三个战略举措促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是“四轮驱动”的关系,相辅相成。事实上,有目标无举措等于空头支票,有举措无目标等于南辕北辙,“四个全面”体现了目标和举措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是治国理政从理念向行动的具体转变。
网友“村里的gril”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考题”,需每位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认真“答题”。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肃清政治生态,只有从严治党才能回归宗旨意识,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真正为民谋利。网友“多舞”认为,“全面”其实也是对改革力度的定位。众所周知,改革必定会遇到阻力,而要想实现“四个全面”,那么必然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与胆气。要牢记,改革大业重如山,软弱岂是民所愿?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深刻体会“全面”二字的精髓,并运用于具体工作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助力。
网友点赞“四个全面”:让中国梦看得见摸得着
面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征途中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春以来特别是进入到全国“两会”时间后,“四个全面”引发全党全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门户网站、客户端当之无愧的“头条王”。
自2月25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刊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从引领民族复兴、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五个方面全面论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表明其“不一般”的意义。3月3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发文称,2015年两会一定会带火“四个全面”这个词,“虽然‘全面’二字很普通,但四个‘全面’凑在一起就不一般了”。
网友也感受到了“不一般”,认为“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
网友“号子1”:“四个全面”作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新思路,从强调成果到注重过程,是我们国家又一举措,事关每个国人的现在和未来,势必将会成为“两会”最火热词。
网友“rzxww”:“四个全面”相辅相成,共同支撑治国理政的宏图伟业。有小康领航、改革助力、法治托底和治党表率的相得益彰,势必凝聚亿万民众共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由“四个全面”引领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一定会循着正确的治国轨道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成功抵达理想的彼岸。
网友“”:“四个全面”都是惠及最广大百姓的,小康社会就是让全社会小康!这也是中国人民能阔步走向世界的期待!钱包“鼓”了,人也精神了!
网友“北海”:“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网友“晓红”:“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引领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相信国家会越变越好、越来越强。
网友“幸福驿站”:“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是一个小系统,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把握好“四个全面”的结合点、平衡点、着力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改革与法治等重大关系,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忠诚和智慧的又一次考验。
网友“飞鹰”:“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我的更多文章:
( 01:40:00)( 01:30:00)( 01:20:00)( 01:10:00)( 01:00:00)( 02:00:00)( 01:50:00)( 01:40:00)( 01:30:00)( 01:20: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讨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