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 同学们,同学们刚跑完400米,老师要给每位同学测脉搏.你有什么测脉搏的好方法

八年级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来源: 作者:
下午 06:40:02
&&&&教案摘要:
  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   指导观察:   (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反馈观察情况   3.演示光盘进一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4.利用挂图总结并板书人的血液循环途径(见板书设计)   5.分析体循环中的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液循环》:   1、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血液循环途径(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关于《血压》: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   在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 &&&&  测量前让学生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测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每次测量血压最好在半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冬季测量血压时最好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最好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   血压计用毕后,让学生立刻将其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 &&&  测量后对全班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班是否有高血压和低血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较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 关于《脉搏》   课上安排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的脉搏和下蹲运动后的脉搏,使学生学会脉搏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人脉搏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脉搏的理解。对于“切脉”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医生最早应用于诊断疾病,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假设及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   设计实验要考虑:①运动量递进的关系,②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   具体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桡动脉的位置(位于桡骨的内侧),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在教室内进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个人测3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可以测30秒钟,把测得的脉搏数值乘以2得每分脉搏次数。   2.测运动后的心率: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运动状态的脉搏。每一个运动完成后,要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运动。   3.运动地点:若到操场去测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学生带好笔和纸做记录,注意:因体质差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要考虑运动项目。如果学校条件有困难,可在教室测量,运动项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   4.教学生如何设计表格(可参考书上的):   5.教给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画脉搏变化曲线图,如何统计全班的数据,画出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   6.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评比,作为[1]&&&
您现在访问的是旗下
Hi! 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
的教案 最新教案请点击:
下载此教案的人还下载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某同学测的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米距离,他测的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1)这段路程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全部用物理方式来计算(写出_百度作业帮
某同学测的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米距离,他测的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1)这段路程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全部用物理方式来计算(写出
某同学测的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米距离,他测的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1)这段路程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全部用物理方式来计算(写出过程)
(1)路程L=(45/3)*2=30米(2)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上面(1)已经求出,为30米,总时间t=(40/80)*1(分钟)=半分钟=30秒所以,导入上式,的道平均速度为v=30/30=1米/秒
1),S=n*S0=(45/3)x2m=30m2)t=(40/80)min=30s
v=S/t=30/30m/s=1m/s
(1)45/3*2=30m(2)40/80=0.5min=30s
v=s/t=30m/30s=1m/s
走的路程:x2=30m 时间:40/80=0.5分=30秒 速度:30/30=1 m/s
(1)每步通过的距离l=2/3 m
这段路程s=nl=45*2/3 m=30m(2)时间t=40/80 min=0.5min=30s
平均速度v=s/t=30/30 m/s=1m/s原创(随笔):测试脉搏的佚事
测试脉搏的佚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