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辟土股票开头数字代表什么么数字

广州非洲街_百度百科
广州非洲街
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原来在东南亚的曼谷、雅加达等国家经商的非洲商人转战广州,从1997年到2008年形成来穗经商非洲人高峰。广州商品齐全物美价廉,在这里,就可以买到他们国家所需的锅碗瓢盆、衣帽鞋袜、化妆品等物品。从小北沿环市路向西,5分钟不到程范围内,就是广州乃至全国闻名的服装交易商圈,这里云集了白马、红棉等数十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而白云区三元里附近也同样如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非洲人当初选择聚居区域的原因。[1]
月广东省对非洲进出口达到2011亿元人民币[2]
。2014年全年,广州市对非洲进出口总额95.4亿美元,增长52.5%;其中出口57.6亿美元,增长83.9%;进口37.7亿美元,增长20.9%。穗非贸易主要是从小额贸易开始,以在穗非洲商人拉动,用快递、包裹或自带的形式把“中国制造”送到非洲。广州是华南商贸、物流中心,身后的轻工制造产业链非常完整,所以十分适合小额贸易的发展。[3]
广州专业市场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拥有超过1000家专业市场,年交易额逾万亿元,全球采购商云集,成为广州这片商贸热土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有专家称新常态下,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有望将专业市场的商业资源进一步打造成全球采购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各大商圈异军突起,成为广州最有竞争力的商业势力。这些专业市场,也有了“聚宝盆”的美名。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执行院长江浩告诉记者,广州的专业市场规模占全国将近1/7。其交易额占广州GDP比例接近六成,比统计的要多很多。广州专业市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广州也成为全国专业市场发展最早、种类最丰富、专业性最强、从业人员最多的城市。[4]
广州与非洲贸易
广州专业市场的非洲商人
月广东省对非洲进出口达到2011亿元人民币[2]
。与非洲紧密交流的广州,对非贸易、对非投资已经成为热词。早前,广州市领导以及商务委负责人分别出访非洲国家,仅在埃塞俄比亚,就有广州企业与33家埃塞企业对接洽谈。2014年,广州市对非洲进出口总额95.4亿美元,增长52.5%;其中出口57.6亿美元,增长83.9%;进口37.7亿美元,增长20.9%。2014年,广州企业对非洲投资项目9个,同比增长12.5%;中方协议投资额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分析,
广州专业市场的非洲商人
根据近几年数据,穗非贸易主要是从小额贸易开始,以在穗非洲商人拉动,用快递、包裹或自带的形式把“中国制造”送到非洲。广州是华南商贸、物流中心,身后的轻工制造产业链非常完整,所以十分适合小额贸易的发展。
近年由于大型企业的注入,穗非贸易走向规模化,穗非贸易的增速也相当明显,平均每年达到30%左右。尽管非洲贸易的增长迅猛,但其总量较小,广州对外贸易“三驾马车”美国、欧盟、日本的格局不变。在新兴市场中,非洲的占比加大,未来几年广州和非洲的贸易可能超过和中东的贸易总值。陈万灵说,从前,对非投资多是国家主导的资源性项目或者大型基础设备工程,现在对非投资开始看到了民企的身影,这是新的变化。他表示,非洲市场虽然商机无限,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确定因素下,企业要找到市场,需要狠下功夫。[3]
广州非洲人情况
广州非洲人数量
广州专业市场的非洲商人
据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提供的数据,截至日,在广州市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洲人口2.2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北美洲人口1.4万人、南美洲人口0.5万人、大洋洲人口0.4万人。在11.8万来穗居住的外国人中,有4.7万外国人为常住人口(指居住6个月以上,包括近万名留学生)。据统计,在这4.7万外国人常住人口中,亚洲人口2.6万人、北美洲人口0.8万人、欧洲人口0.6万人、非洲人口0.4万人、大洋洲人口0.2万人、南美洲人口0.1万人,日本、韩国、美国人口分列前三位,进入前20的非洲国家只有排名19的马里。
对于网络上传言“有50万非洲人员在穗”的数字,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彭云飞副支队长称这很可能是由于对数据的理解出现偏差。据统计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是520.6万人次,其中非洲籍的是53万人次,“可能网上就是把这个数据说成53万人在广州了。这个53万是人次,不是人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出境一次、入境一次,就算两次了。”
广州非洲人分布
在广州的非洲籍人员,主要分布在越秀登峰街、矿泉街、白云三元里街、棠下街等地区。以小北路、环市路、三元里为中心,往北延伸至机场路、广园路,往西挺进南海,往南扩展到海珠区、番禺区。“这其实很多人并不居住在广州,他们是住在周边城市,白天来广州做生意,晚上就回去,处于流动的状态。”彭云飞称,他们大多去批发市场集中的地方拿货,自然人口就相对集中了,不像其他国家地区的人口在广州呈分散分布。[5]
广州非洲人犯罪情况
广州专业市场的非洲商人
网上有传言,非洲籍人员犯罪猖獗,连警方的看守所都专门开设“非洲仓”,里面挤满了非洲人。彭云飞称:“这传言实在夸张得离谱,广州的看守所、拘留所根本就无单独的‘非洲仓’,犯罪嫌疑人员没有被按国籍区别对待的,都是一视同仁。”出入境部门给出的数据显示,2013年外国人在穗犯罪率约为1.65%,非洲籍人员会比其他籍人员犯罪率高一些,但无传言中夸张。根据广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谢晓丹此前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份广州警方就查处了以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外国人有2788人次,其中非洲人为904人,占了32.42%。刑事拘留的外国人141人,其中非洲人85人,非洲人占了在穗被拘留外国人数量的60.28%。非洲籍人员犯罪较为集中在毒品、诈骗、非法居留等领域。彭云飞称:“应该是公安部门很重视打击‘三非’违法犯罪人员,但不能因为有这些人,就对外国人存有偏见。”[5]
广州非洲人聚集事件
2009年非洲人聚集事件
日下午,在广州市白云广园西路美博城附近,有上百黑人冲击矿泉街派出所。现场一名黑人称,他们平时住在南海,冲突原因是一名黑人因躲避查护照在18米高的地方跳楼死亡。事件发生后整条矿泉街上下包括机场路都已被封锁。据了解,跳楼事件发生在两个小时前,刚才双方再起冲突,数百警力不断增援,防暴警察拿着盾牌,警车上不停用英文说“请离开”。现在,警察代表与黑人代表正在协商,黑人已经陆续散去。[6]
2012年非洲人聚集事件
日下午,一名非籍人员在广园西路搭电动车,与车主因车费纠纷引发打斗,双方随后被警方带回派出所作。17时许,非籍人员突然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19日15时许,陆续有一些外籍人员来到矿泉派出所门口聚集,导致广园西路交通严重堵塞,至17时许才逐渐散去。当时,家属意见强烈,大量非洲人聚集街头,少数人有过激行为。匿名知情人士称,这两单让地方管理部门倍感压力的涉外事件,最终是靠着鲜为广州人所知的组织——死者所在国家的商会居中调停,才得以让死者家属接受赔偿协议。[7]
广州非洲人的生活状态
此前,曾有一位在广州经商的非洲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有一些本地人看到非洲人就联想到贫穷、罪恶、欺诈和无家可归。”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问卷调查发现接受访问的204人中,有109人表示自己接受过大学教育,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只占7.35%。
逾八成受访者自认属中产
据了解,目前一名普通非洲人来中国的费用,包括签证费1000元左右、来回机票费10000元左右、一个月时间在华食宿费用3000元左右,因此在来中国之前就至少要准备15000元以上才能确保成行。也正是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人中,有167人认为自己的家庭在所在国家属于中等或以上经济地位,占总人数的81.86%。
受访者来穗大多自己做生意
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原来在东南亚的曼谷、雅加达等国家经商的非洲商人转战广州,从1997年到2008年形成来穗经商非洲人高峰。在南都此次调查中,66.18%的非洲人声称来广州就是来做生意的。剩余的,主要是来留学的。
六成人认为穗商品齐价格廉
为什么选择来广州,而非其它城市?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商品齐全物美价廉。据南都记者了解,在非洲人密度最高的登峰宾馆一带,“越洋商贸城”犹如他们心目中的北京路、上下九,在这里,就可以买到他们国家所需的锅碗瓢盆、衣帽鞋袜、化妆品等物品。有意思的是,在204名受访者中,有71人表示在广州并非他工作过的第一个异国城市。迪拜、巴黎和东南亚部分国家是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
受访者最喜来穗采购服装
广州作为商品采购地,什么商品是非洲人最喜欢的采购种类呢?“服装”成为了最确切的答案。这并不让人意外。从小北沿环市路向西,5分钟不到程范围内,就是广州乃至全国闻名的服装交易商圈,这里云集了白马、红棉等数十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而白云区三元里附近也同样如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非洲人当初选择聚居区域的原因。物美价廉的商品运回非洲各国后,据七成访问者称,其所在国家的中上层阶级成为他们的消费主力。
穗经商环境多数受访者认为“越来越好”
在调查中,南都记者听到一些非洲人抱怨警察查证,抱怨把他当成小偷和强盗。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广州经商环境越来越好”的受访者居首位,占33%,比悲观心态的“越来越差”多了11%。
近两成受访者月入超3万元
从调查结果看,来广州从事中间贸易的非洲商人所获得的利益空间是十分巨大的。据受访者称,在广州采购的商品回到非洲售卖,盈利率在1倍或1倍以内的加起来超过五成。在填写收入情况的165人中,有37人表示上月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有人挣得多,也就必然有人花得多。在填写支出情况的157人中,有18人表示上月支出超过了3万元。当然,也有38人表示上月支出只有2000元以下,占总填写人数的18.63%。
六成受访者因商贸环境而喜欢广州
你是否喜欢广州?每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受访者总会迟疑一下。皱着眉头思考着是否真的喜欢。喜欢的人如同他们来广州的目的一样,都因为广州有着适合做贸易的空间。有意思的是,有6.86%的人喜欢广州的气候。
广州标志性景点近半人略知一二
你最喜欢广州哪个地方?很多人似乎都答不上来。有个受访者甚至坦诚地问:“除了市场,我哪里都没去过。可以写市场吗?”令人欣慰的是,广州的名胜景点还是有人知晓的,有56.37%的受访者有效答案将最喜欢的广州地方投给了它们。不过,绝大多数淘金者还是把票投给了他们最钟爱的白云区三元里及越秀区小北附近的众多商贸场所。
逾六成受访者饮过广州早茶
广州的美食,从调查来看,反倒不一定对他们的胃口,因美食而喜欢广州的只有4.9%的人。但绝大多数受访者还是愿意去了解和尝试属于这座城市的东西,比如,就有逾六成受访者去过茶楼喝茶吃点心,这其中有53人表示“经常去”,占总人数的25.98%。64人表示“偶尔去”,占总人数的31.37%。只有32人表示“没兴趣,压根不会去”。
七成受访者被的士拒载过
据说,非洲乘客不受出租车司机欢迎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很多出租车司机认为“非洲人身上的体味和香水味让人不习惯,此外喜欢斤斤计较,要讲价不愿意打表计费。”南都此次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有七成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被的士拒载的遭遇。有受访者说,如果有一大群人在等的士,的士肯定停在中国人前面,不会先载他们。有时候去稍微近一点的地方,根本不会载他们去。更不要说不打表、抬高价、绕远路这些恶劣的情况。
受访者认为被误解缘于缺乏了解
“很多中国人都跟我说,你是非洲来的,那边很热,所以你的皮肤这么黑吗?”一名多哥女生说:“其实我家比广州凉快多了,你们不知道皮肤黑是因为人种问题吗?”调查中,差不多三成人认为在广州遭遇误解,“仅仅因为非洲人肤色”。对此他们感到特别无奈。而媒体对他们的负面报道,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加重误会的原因。有12份问卷填写了产生误解的原因,其中6份都认为是“语言不通”所致。
孤独感常伴随近半受访者左右
在广州生活了6年的马里人CD B表示:“在广州,我常常感到孤独,因为想念我在非洲的家人。”这种孤独感,对于204名受访者来说,几乎是普遍的一种心态。那些感到孤独却又希望留下的人群中,有写明原因的那5名受访者,都声称那不过是“为了方便做生意”。
广州是一些受访者的异国“第N城”
问卷中,南都还设置了一些问题。广州是你异国工作过的第个城市,你去过的其他国家或城市包括。结果显示,在144个有效答案中,51%的人首次出国便来到广州。此外,把广州作为异国第二城、第三城的人均占16%。而且,有62%的人去过其他城市,在这些去过其他城市的人群中,45%的人去过上海、香港、北京;68%的人去过其它国际城市,最多人去的前三位是迪拜、伦敦、巴黎。
超半数受访者不想定居广州
是否想要在广州定居?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在填写原因的问卷中,回答“希望在广州定居”的5份问卷给出的原因都与“生意需要”有关,另外7份问卷回答了“不希望定居广州”,原因是他们的家人在非洲、非洲家里有固定工作。仅廖廖数人在广州购房,来穗非洲人中大量人员为短期经商,所以在居住方式上优先选择旅业与租房。调查中只有7人表示在广州买了房。[1]
网传黑人广州强奸女大学生? 广州公安辟谣:系谣言
日,广州公安表示:近日网络社交媒体上流传“广州今天发生黑人强奸女大学生”信息。经核实,广州警方最近未接报该起警情,现正抓紧对信息源头进行追查。警方特别提醒: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请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及时举报谣言。[8]
湖北男子造谣广州罪犯狱中遭多名黑人奸杀被抓
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向媒体通报:广州警方近日经过侦查,在湖北宜昌抓获一名在网上发布“广州一罪犯狱中遭多名黑人奸杀”等谣言的嫌疑人曾某。2013年6月底,互联网上出现多篇标题为“广州一罪犯狱中遭多名黑人奸杀,现场惨不忍睹”、“又一个帅哥被黑人奸杀”等内容的帖子,帖中称据某网站报道:“24岁的刘某仪表堂堂且为同性恋者,被关押在一起的黑人在夜晚制服、捆绑后轮番施暴致其惨死。”广州警方对帖子反映的情况进行核查,发现帖文中所反映的事情纯属谣言,且某网站也未登载过相关新闻。8月26日,办案民警根据线索,在湖北宜昌抓获嫌疑人曾某(男,27岁,湖北宜昌人)。经审讯,曾某对其发布造谣帖子的行为供认不讳。据曾某交代,他早年在广东工作期间对非洲籍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先后在网上发布数百篇诋毁非洲籍人员的帖文。目前,犯罪嫌疑人曾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9]
广州警方证实“伪娘coser遭6名黑人强奸”系谣言
日,据广州市公安局网站消息,“广州伪娘coser遭黑人强奸”、“广州一罪犯狱中遭多名黑人奸杀”系谣言!警方提示: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公安机关对此将依法查处。警方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10]
广州出动1300警力摧毁酒店贩毒据点 抓捕168人多为非洲裔
日,广州警方调集1300余名警力开展突击清查行动,成功抓获涉嫌贩卖毒品的违法犯罪人员168人,缴获一大批疑似冰毒、海洛因等各类毒品、吸食毒品工具、大量毒资以及仿真手枪、钢珠手枪等。广州警方近日经过侦查发现,位于广园西路附近的利×酒店已经成为一个专门提供贩毒人员贩卖毒品的特大贩毒据点。广州警方经过前期精心调查,初步核实大量人员匿藏在该酒店客房从事非法毒品交易和吸食毒品违法行为。据了解,警方在酒店一些房间中,现场查获吸食毒品的器具、毒品检验提纯的器具,还有残留毒品的锡纸。警方还看到有毒贩用矿泉水瓶插个管子吸毒。这次抓捕的168人中,大部分为非洲裔,多是西非籍人士(尼日利亚、马里等几个国家较多),也有部分中国人。[11]
广州河南警方联手查毒 黑人家庭式贩毒多见
日,今年以来,广州海关查获毒品案件37宗,数量合计克。广东海关副关长黄少东介绍,今年以来,毒品销售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非洲国际和亚洲国际的毒品走私嫌疑人数巨增,占了总人数的80%,很多黑人甚至是家庭式贩毒,并在广州定居下来,形成一个网络,参与着毒品从运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12]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商情报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大洋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南都网[引用日期]
.大洋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三茅:“开疆辟土”再造一个城-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2版:要
第01版 头版
第03版 要闻·社会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三茅:“开疆辟土”再造一个城
  现在的扬子桥
  上世纪60年代的扬子中路
  70年代的“实檐墙”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三茅街道老年网校
  本报记者&&张涛&程金文&张晨霞&朱婕  踏上中电大道,就正式从新坝镇转入扬中主城区——三茅街道。她的变迁,也是扬中城市的变迁。这片占了扬中整岛二分之一面积的土地,如今正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代言扬中城的形象?  采访组成员对三茅街道都不陌生,此行,却让小组中的扬中籍记者感慨:快不认识家了。曾经的“丁字街”小镇,正以开拓者的勇气和胆识“开疆辟土”,从腾地开拓发展空间,到优化产业结构,都迸发出“再造一个城”的魄力。&  城关镇&&一个丁字路城区的嬗变  三茅作为扬中城关镇,她的变迁,就是扬中城市的变迁。  1958年,扬中效仿镇江大西路模式,改造、增建县城主要街道,以三茅大桥为中心,形成今天江洲东路和江洲西路的雏形,同年又新辟南北走向的前进路,形成丁字路。至此,两条路的一横一纵,就是扬中人最初关于城市的概念。由于扬中的将军楼远近闻名,别致的自建房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城中村”也是城区“非典型”特征。  “师傅,我想去城区转转。”“先生,你现在就在城区。”这则外来者在扬中打车的笑话,让扬中人汗颜,更让三茅陷入了沉思。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空间在哪里?“思路决定出路。”三茅街道党委副书记孙斌说,“地处主城区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可以坐等靠。”  2012年,三茅街道大刀阔斧地“开疆辟土”,转型发展开拓新空间,新整理出土地达到3平方公里,完成200户拆迁。  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对三茅来说,意味着什么?三茅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汉英将此称作“再造”:我们将再造一个新三茅,实现三茅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板斧落在城北片区,迈出产城融合实质性的一步:年初启动涵盖片区内6个村(社区)的城北科技园,作为企业退城的承载地,目前已有13家企业退城进区。“企业退城,一方面为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入园项目科技含量高是一条硬杠子,投入必须达到300万/亩,这也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上新项目。”在孙斌看来,这一板斧,一举多得,“整个园区可以集聚各类企业50多家,达产后能新增销售100亿元以上,解决至少3000人就业。”  以此为起点,呼应产城融合的战略,以桥城联动为主线,三茅已经拉开发展框架,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网络呼之欲出:以万亩现代渔业园和朝阳湖生态园为核心的北部农业板块;以城北科技园、泰州大桥、新238省道为道口2.5产业集中区的城北、城东板块;以传统商贸、房地产为主体的老城区板块;以现代商务办公、新型商贸为主的滨江新城板块。  未来3-5年,城北片的交通、生态农业、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各项优势都将形成规模;春柳北路、翠竹北路的延伸,由北向南,从农业园、到工业区、到服务商贸区,三茅将用道路串联起一个更具现代感的城市。  服务业&&让扬中人在家门口花钱  “我们脚下的这块地前不久也被开发商看中了,要上一个综合体项目。”采访中,三茅街道宣传委员杨淑静兴奋地说,“投资方从考察到注资用了10天时间。”而脚下正是三茅街道办所在地。  从这里出发,扬中商贸业正沐浴在春风里:往东,原老市政府地块上,总投资15亿的雨润中央国际广场已现雏形;过三茅大桥,正在进行地上工程的港东南路商业步行街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一路之隔的扬子广场已经撩开面纱,集聚了华润苏果、苏宁电器、时代影城等一批“大块头”。  杨淑静的喜悦,不仅来自现代服务业的“井喷”状态,更是来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2年底,三茅街道服务业占三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2.63%,超过了工业经济的比重。“这意味着,我们顺利实现了服务业倍增计划,作为主城区产业结构顺利过渡到‘三二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春节刚过,三茅街道又有2家服务业企业挂牌开业,辖区内三产类企业突破900家。  不过,孙斌坦言,就在一年半前,他们还在为消费大量外流憋屈,“2011年8月,镇江万达广场开业,头三天的刷卡消费记录中,三分之一是扬中人!”消息传来,对于扬中主城区三茅街道来说,无疑是一记耳光。  随后又一项调查结果让三茅再也“坐不住”了。扬中一家商场的品牌黄金饰品年销售总量竟达到了泰州金鹰同一品牌的80%,扬中市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有消费能力,缺消费载体。“我们的服务业短腿,必须马上接长。”  怎么“接长”?创新干。于是,三茅街道提出了以服务业为主业的工作思路,并且专门为服务业辟出空间,将城东片区确定为2.5产业园,作为新的增长点,组建服务业办公室,在项目选择上,优先向服务业倾斜。  去年,三茅重点推进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4个,开工项目11个;全年实现服务业投入1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1.25%。  精气神&&汇聚“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  三茅现象背后是三茅精气神。  三茅精气神,首先表现在思想的“开合度”上。“敢想,才有敢干可言。”孙斌将近年来三茅街道的大动作称之为思想的“大张力”。  老市政府片区上商业项目,是力排众议的结果,“当时很多人把票投给见效快的地产项目,如果思想保守一点,综合体项目肯定夭折。”  位于主城区的建宁农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因产权归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牵扯利益交错,就一直陷在搬迁的泥泞中。“这同样需要思想的张力,才能痛定思痛。”日,随着最后一批经营户的搬迁,这个城市顽疾终被清除。  三茅精气神,也在衡量他们的工作执行力。  政府痛下决心搬迁农贸市场,主战场就在三茅。孙斌对搬迁当天的那场雨记忆犹新,“11月的雨,打在身上很冷,帮搬的街道、社区干部浑身湿透,数月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终于有了成果,冷雨也是喜雨。”  “加快转型、加快发展,一个声音就能喊到底。”他用背后的故事具化精气神。旧城改造项目中,江洲路社区党委书记徐红月领头的12人“娘子军”一心扑在拆迁上,一张嘴说话,嗓子全是哑的,晚上带着孩子继续上门做工作;即将退居二线的女干部王菊萍来不及回味抱上孙子的喜悦,单枪匹马转战4个征地拆迁项目;旧城改造涉及117户拆迁户,首次打破划地建房的扬中传统,推行安置房安置时,街道、社区40人齐上阵,一个半月基本完成拆迁……  有为才有位。在三茅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再也不每天坐在办公室听消息、等汇报,而是全部分派到基层,亲自参与三茅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人。“以前下午到街道采访,基本找不着人,不知道哪去了;现在也是十室九空,但是到了晚上办公室还亮着灯,人刚从项目一线回来。同样是找不到人,却反映出工作状态的巨大变化。”当地记者捕捉到了前后的变化。  不等、不靠、不依赖,成为三茅人主动作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三茅街道上下,破除小利益,服从大局发展,以干事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干”字当头,并在干事中自然形成了对三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精神才会有力量。三茅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推着向前,带着向前,开始逐渐变成主动向前。于是,我们看到了三茅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三茅街道77.16平方公里成为发展的赛场,10.8万三茅人就是这个赛场上的运动员。  ■记者感言    农贸市场搬迁,想了将近20年,三茅人干成了;老市政府地块,靠着决策的果断和实干的作风,如今面貌大变样。“五加二”“白加黑”“敢想敢干”……采访中,三茅人口中这些铿锵的话语,让记者感受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干事创业的力量,这是一种奋发作为的力量,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力量。正是靠着这种力量,三茅干成了多年议而不决的事,干成了以前想干干不了的事。不等,不靠,不要,清除了懈怠,增添了干劲,三茅的发展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句话,有了精气神,面貌大变样。  ■资料链接  三茅街道位于镇江市东南部,是扬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北隔长江主航道与泰州市高港区相望,由新建成通车的泰州大桥将其与长江北岸的泰州、江南的镇江常州连成一体。  行政区域面积77.16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户籍人口约10.8万人。2012年城区面积12.06平方公里。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3.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0元,各项经济指标均位于镇江市前列。  服务业发展  2009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96亿,占GDP比重35.6%;2010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7.8亿,占GDP比重37.91%;2011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98亿,占GDP比重48.02%;2012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5亿,占GDP比重52.6%。  城北科技园区  城北科技园区,北临长江,南临扬中市区,以吸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二产项目和承接主城区企业退城进区为主,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性企业的集聚,提升经济结构和质态。新建建筑物100万平方米,可吸纳各类企业50余家,新增销售100亿元以上,安排劳动力就业超过3000人。  农业生态园区  长江鱼文化园位于三茅街道兴阳村,总投资3亿元,规划面积800亩,是该市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主要包含120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18000多平方米的农业观光温室科技大棚及5000平方米工厂化江鲜养殖大棚。是推介扬中的“河豚”文化、体验江边生态文化气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观光型农业游乐园。  刷二维码&上金山网  了解更多资讯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中心出品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n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胎上的数字代表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