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机怎样理解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快门优先,

选择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时改变焦距,为什么快门数值和光圈数值也跟着改变
各位大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很久都没有得到解决,请各位大师帮忙!万分感谢!当选择光圈优先时,相机根据测光自动确定快门数值,但是改变焦距则光圈和快门的数值都跟着改变,比如说:我选择光圈值f2.8,相机自动确定快门值为1/30,当把画面拉近,即增加焦距(或者说是改变光变倍数)时,为什么光圈值和快门值跟着改变???选择快门优先时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我一直都没有弄懂。谢谢高手指点,万分感谢!!!!!!!
10-01-01 &
你好!这是“相机根据测光自动确定”的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带有自动测光的光圈优先模式中,相机的自动测光功能为了保证成像的曝光量,会根据景物的变化而自动调整相应的光圈和快门参数,而不会锁定你原先设定的数值。所以,如果要使用固定的光圈值,除非你不再改变相机已经测定的景物曝光参数(焦距变动就是把景物的曝光参数改变了)。或者使用全手动模式,强制设定光圈值。所以,这个“优先的作用”只能在焦距不再变动的情况下发生效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是光圈/快门优先 照片的好坏与暴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暴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那么,为了得到正确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手动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与快门的速度。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什么是光圈/快门优先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了解了光圈、快门以及景深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何时使用光圈有限还是快门优先就不难了。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照相机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相互关系 悬赏分:10 - 提问时间 19:15问题为何被关闭急~~~!提问者: tsemxzxy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共4 条 如果曝光量相同,拍摄环境和ISO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大一级,快门相应的就要增一级;光圈降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利用单反如何拍好夜景?
按投票排序
谢邀。前言:一:以下内容不是真理,只是经验。不具有绝对的适用性,但具有较高的可参考性。二:我把题目中的夜景理解为“夜景风景”而非“夜景人像”正文:一:抓准黄金时间。
我碰到许多新手认为夜景就是在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扛着相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高楼大厦,记录城市冷暖更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实际上,我是非常喜欢在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拍摄夜景的。此时,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不是黑,而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彩霞余光,而此时城市的夜生活已然开始,人头涌动,好不热闹。
这时候拍摄的好处是画面的色彩层次感强,色彩华丽,但城市的夜景也勾勒得十分恰当,十分漂亮。
这时候的天空肉眼看上去基本上已经算是全暗了,但因为相机的长曝光,所以你还是能看到些许的云彩和晚霞的余光。二:三脚架,快门线,低ISO。
这个不用多说了,拍夜景你一般都需要好的机位和长曝光,所以这两样东西是最基本的了。而在这两样东西的支撑下,你就没有必要用高ISO了,毕竟低ISO的质量更好。三:用RAW。
前几天在知乎上面看到一个问题,大意是RAW相对于直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如果要我来回答,具体到夜景拍摄中,三个字:白平衡。
RAW对白平衡的调整基本上是无损的,这在夜景中更是体现得无比明显。大家看夜景图片,实际上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夜景的主色调十分明显且在画面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原因很多,主要是两点:一:夜间光照不强, 不足以支撑世间万物表现出各自的色彩差异。
二:因为长曝光的运用,会让相对固定的色彩不断强化。比如天空的色彩,反之,涌动的人群因为在动,在画面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对色彩的影响要弱于天空。
明白了以上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拍夜景用RAW模式是多么的必要。毫不夸张的说,它可以让一张图片变成N张。具体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四:善选机位。我在这里介绍我经常用的几个经典机位:
为什么要选天桥?相信有人已经猜到了,天桥可以很好的运用车流,而车流营造的光线正是我们需要的,车流的灯光一是可以形成一条自然的延伸线,二是可以增强画面的色彩,比如黄色的车灯,红色的车灯等。
如果你住在长江边,如果你家在西湖边,恭喜你,你在夜景拍摄上就比人家的基点高了一点儿。这点我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就是利用水的倒影营造梦幻夜景。水面的好处就是:一:可以营造对称美。 二:可以增强画面的整体亮度和色彩的丰富度。3:人行道。
有人说,人行道拍夜景?嗯,真的很不错。
在人行道(不要太多人的),架上三脚架,对着夜景测光,让人从镜头四周走过,最后形成的效果就是“人流”(不是堕胎啊同学)与夜景的相得益彰。不过这个有一点儿难度,特别是脸皮要厚一点儿。五:创意玩法。这个就太多了介绍几个:1:光绘。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不展开讲了。出效果很容易,出彩啊,难!2:变焦摄影。
这个应该大家也玩得多把,选好机位是关键,3:追焦摄影。
夜景追焦很难的哦,一是快门时间不能过长,二是能够迅速对焦,三是机身要稳。实际上是对机身和摄影者的要求都有。机身的话高感好,对焦系统强大,摄影者基本功要扎实。
(前一阵子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是一张用追焦手法拍的轻轨(貌似是的)的图片,是十分优秀的夜景追焦作品,望知道的同学私信我,我把图片补充上来)六:大光圈,小光圈。大光圈可以拥有梦幻般的的焦外,小光圈可以获得更久的曝光时间和星星般的点光,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光圈。当然,你还可以制作心形光圈,菱形光圈等等。方法如图: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我就不赘述了,先写这些吧,有新的内容再更新吧。
最多赞的那个帖子不错。但我感觉,作为一个新手,看了那个帖子,还是有可能不会拍。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没说怎么测光。如果一个人买了顶级机,用了捷信脚架,装了快门线,找准时机机位,构图完毕,按下了快门。OK,貌似夜景大片要出了啊。拍完一看,擦。。。怎么有灯光的地方全白了?或者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测光的问题。在夜景拍摄中,绝大多数场景推荐使用A挡光圈优先,因为可以随意控制景深。比如拍风光车流什么的就小光圈,低iso,拍妹子或者炫耀焦外就大光圈(iso由希望的快门速度决定)。然后测光呢?这个要看拍摄场景选。如果拍摄场景中只有主体一部分是亮的,就对它进行点测光。想象北京的天际线上有一座高楼,很亮,天空漆黑,就用点测光测高楼,(可能要测光后重新构图)然后曝光就对了。你要是点测黑暗的天空,那相机吧天空曝光成正常的,那高楼早白的找不到了。要是场景中有好多都是亮的,就用平均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就好。想象你到了上海的南京路,两侧全是店家的灯光和霓虹广告牌,整条街都很亮,这时用点测灯光不是不行,只是用平均测光就不用重新构图了。另外在无法保证全部曝光正确的情况下保证主体的正确,或者采用包围曝光后期合成。我认为,在数码时代,由于相机的宽容度还是不高,精确的曝光还是必要的。在严肃的夜景拍摄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点测光画面中各个部分,再采用数码的分区曝光法(这方面资料很多,可百度)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曝光。前期不努力,后期白费力,真理啊。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技术,比如拍星轨、拍银河、拍夜景人像、拍光绘,这些都有很具体、现成的教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谷歌。最后,赞最多的那个帖子应该叫“怎样把夜景拍的更好”,这样就圆满了,把基本曝光搞明白了再回去看那个帖子,就会获益匪浅。
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帶三腳架
通常是很多初学摄影者比较“不擅长”的一种拍摄场景,不少人认为是相机不够“给力”,其实即使是有了数码单反,也未见得就一定能拍出效果良好的夜景照片。
懂得如何拍摄夜景,比器材更为重要。本文将分类将夜景拍摄的基本知识经验介绍给大家,并以照片实例分享一些我拍摄中的实战经验。本篇的前置知识: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安全快门、最佳光圈、景深、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参考资料:《》《》目 录㈠ 手持拍摄㈡ 三脚架拍摄㈢ 闪光灯及补光㈣ 小 结 ㈤ 实例分享㈠ 手持拍摄手持拍摄夜景是普通人最常用的拍摄方式,因为它是最方便的。手持拍摄夜景最大的挑战是光线弱,很容易拍“糊”。手持拍夜景基本参考步骤:1) 打开防抖功能2) 根据曝光“白加黑减”的原则,调整曝光补偿略微减0.3到0.7档曝光。(有些夜景可以拍的亮一点,酌情而定)3) 如果光线太暗以至快门速度达不到,则看看有无可能用更短的焦距靠近拍摄4) 开大光圈以尽量达到5) 如果已经开到最大光圈依然无法达到,那么调高直至速度达到或是可以稳定相机不拍糊的程度(有的老鸟手比较稳,可以在比安全快门慢的情况下持稳相机)6) 如使用高,设置“高降噪”为“高”7) 由于大光圈浅,为了获得较大的以保证整个画面的清晰,我们一般都对较远的地方进行对焦8) 最后一点就是尽量稳持相机,尽量找可以靠的地方靠身体,来加固稳定。(参考《》)解释:一般关于夜景拍摄降噪,相机有两项设置:-- “高ISO降噪” (High/Normal/Low)降噪算法一般会对画面的细节造成伤害,所以一般我们都设置成normal,只有使用高ISO时使用,以降低噪点的影响。-- “长时间曝光降噪” (on/off)用低感长时间曝光拍摄时使用,以降低长时间曝光造成的热噪点,用三脚架拍夜景时常用。降噪的原理是增加一倍的曝光时间来对比前后曝光进行减降噪,所以会让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增加一倍左右。TIPs:-- 如果高感画质实在太差,可以考虑做成黑白模式,这样可以减少高感带来的色彩质量下降的影响。手持拍摄的优点:1). 机动性,抓住瞬间的能力。相对三脚架拍一张照片需要摆架、固定、调整、开拍等繁琐步骤,手持拍摄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要好的多,可以用来拍摄一些来不及架三脚架拍摄的内容。2). 构图机位的自由。有些地方不方便放置三脚架,并且三脚架固定机器依然有高度、角度的限制,相对而言,手持相机的机位几乎不受限制,人可以到的地方都可以是机位,构图可以更为灵活。3). 便携性。手持拍摄只需要相机即可,可以抛开三脚架闪光灯等大量附件。手持拍摄的缺点:低画质。高ISO、大光圈、快门速度过慢,这些因素全都会使画质下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快门速度过慢带来的抖动模糊,而为了达到安全快门,我们常常提高ISO,这不但会增加噪点,而且色深、宽容度都会下降。㈡ 三脚架拍摄一般而言,严肃的夜景拍摄都是用三脚架完成的。由于使用三脚架以后可以用低和拍摄景物,所以可以大幅提高画面质量。即使是顶级单反,如果手持拍摄,拍出来的画质还不如入门单反加三脚架拍摄的,因此,三脚架对于夜景拍摄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一般用三脚架拍摄的基本步骤:1) 手持取景选择好机位2) 架稳三脚架,调整好机位。3) 打开“长时间曝光减噪”为“开启”,并设置“高降噪”为“中等”4) 关闭防抖功能。在三脚架上打开防抖功能会降低画质。5) 根据曝光“白加黑减”的原则,调整曝光补偿略微减0.3到0.7档曝光。(有些夜景可以拍的亮一点,酌情而定)6) 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拍摄。7) 如果相机有“反光板预升”功能,请打开。8) 如果长时间曝光的话,比如30秒以上,最好是把取景器目镜罩戴上,以防止多余的杂光进入取景器影响图片质量9) 使用快门线启动快门,如果没有快门线,可以用相机的延时自拍功能,以尽量避免手按动快门键带来的震动影响。TIPs:三脚架升起中轴会降低稳定性,所以尽量不升中轴。有些地方无法架三脚架可以寻找替代物,比如放在扶手上。UV镜会微弱影响光线通过,长时间曝光会积聚这种效果,可以摘下UV镜,增加通透感和防止眩光夜晚对暗处对焦会比较困难,容易来回“拉风箱”,当我们选定了主体并对上焦以后,可以调到手动对焦模式,以防止再次按快门的时候再“拉风箱”三脚架拍摄的优点:1)高画质。由于使用低中等光圈拍摄,可以保证高画质。2)可以使用慢速快门。慢速快门可以记录累积的光线,拍出和人眼看出不同的效果,是创意拍摄的常用手段。三脚架拍摄的缺点:1)便携性差。三脚架相对相机可以算是又大又重了,一直带着很不方便。2)机动性差。架起三脚架到拍下照片再快也需要一定时间,对于需要抓拍的场合,显然是来不及了。3)难以抓拍,三脚架属于“大家伙”,容易吓着人。4)构图机位有死角。有些位置和角度没法使用三脚架。㈢ 闪光灯及补光夜景拍摄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给前景补光,最常见的情景就是拍摄夜景人像。我们先谈谈用闪光拍摄夜景人像的常见问题:1). 人像太暗由于闪灯的光照功率是随着距离呈现几何级数锐减的,所以普通的闪光灯并不能照亮太远的人。出现太暗的情况,首先就是要检查是否人站的太远了;其次可以看看是否用的光圈太小,如果光圈过小可能会导致闪光灯的在最大功率下依然不能补足光线,可以调大光圈或者调高,调大光圈会影响到景深,调高会影响画质,这要看具体情况来调整。2). 人像正常,背景漆黑,完全看不出夜景的灯光璀璨一般我们打开闪光灯后,快门和闪光灯会同步,快门速度默认是1/60s,这样的快门速度下,夜景背景一般容易曝光不足,导致看上去一片漆黑。这种情况有多种办法解决,例如: --
让人站在灯光下,保持和背景相似的亮度,关闭闪光灯,用手持拍摄夜景的方法拍摄 --
用大光圈,提高来增加背景的曝光。 --
使用三脚架和异步闪光模式。长时间曝光准确曝光背景,并用闪光灯瞬间对前景(人)补足曝光。3). 人像和背景的颜色不一致,看起来不自然这是由于环境灯光的白平衡和闪光灯的白平衡有差异造成的。可以使用闪光灯前置滤色片。或者后期分图层调整色温。4). 人像光线不自然这是由于光线太硬造成的,有条件的话,可以不直接对着人像闪,而是利用反射打光到人像。或者是用反光板,大功率常亮灯补光等措施。闪光灯的作用是补光,拍风景的时候有时候也需要补光,只是闪光灯的功率可能不够,这时候我们可以创意的利用一些光源对前景进行补光。例如:1) 车灯补光。由于车灯功率比较大,所以用的适当常常有比较好的补光效果。2) 用慢门曝光,用闪光灯长时间补光当我们使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可以用闪光灯多次照射前景进行补光。㈣ 小 结 总结一下夜景拍摄的常用手段:防抖可以在快门速度快于1/10秒的时候降低稳定拍摄需要的快门速度,当快门更慢或者是用三脚架拍摄的时候,不起作用。大光圈 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以提高拍清晰的概率,但是同时会减小景深和略微降低画质。三脚架可以稳定相机,从而不用担心不稳定带来的模糊。但是对于非静止的物体,依然无能为力。高ISO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以提高拍清晰的概率,但是会降低画质。闪光灯可以补光以照亮前景,但是功率有限,无法对远处及大面积的景物进行补光。㈤ 实例分享1) 世博澳大利亚馆这是一张手持拍摄作品,当天游园很累,所以没有带三脚架,拍摄夜景相当困难。这
个场景的挑战是光线不足,我首先打开了防抖功能和高ISO降噪为“高”,并选择了调整焦距,调整到16mm以后我的安全快门速度为1/16s,再调大光圈
为4.5,依然快门速度不够,然后将ISO调高到800,这个时候快门速度为1/2s,低于安全快门不少,我蹲下(降低重心),靠着排队的栏杆进行拍摄
(借助外部稳定),最后得到了尚可接受的清晰度。由于高感影响画质,后期进行了降噪和补充饱和度的处理。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光圈应该调整为最大的3.5来加快快门速度以尽量保证画面清晰,当时我对自己依靠栏杆拍摄的稳定性比较有信心,所以使用了4.5的光圈以加大景深。尼康D80
焦距:16mm
光圈:F4.5
快门:1/2s
曝光补偿:-0.7EV2) 上海Mythos餐厅在Mythos餐厅吃饭,发现壁炉上的烛光和天花板上的星星灯映在门玻璃上形成的满天星煞是好看,由于是去吃饭,所以也没有带三脚架,手持相机拍下这个场景。这
个场景也比较昏暗,我打开防抖和高ISO降噪为High,调到最大光圈,由于主体烛光和周围明暗反差较大,所以按经验调整了-0.7EV曝光补偿(平均测
光模式),调整ISO到800,快门速度为1/13s,已经接近安全快门,我靠着沙发拍下这个场景(降低重心借助外部稳定)。由于使用了高感,后期进行了饱和度补偿。尼康D80
焦距:18mm
光圈:F3.8
快门:1/13s
曝光补偿:-0.7EV3) 世博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和澳大利亚馆同一天拍摄,没有带三脚架。用16mm焦距,光圈F4.0,由于主体比背景亮,调整曝光补偿-0.7EV,ISO调到200后快门速度已有1/8s,打开防抖我已经有一定成功率,蹲下稳定重心拍下此照片。这个场景很多去世博的人都拍过,但是一般都会将建筑和倒影撑满画面,这张的取景在上部留有一点空间以打破这种完全对称的中规中矩。尼康D80
焦距:16mm
光圈:F4.0
快门:1/8s
曝光补偿:-0.7EV4) 瑞典斯德哥尔摩,Slussen这张照片使用佳能小相机A610手持拍摄。Stockholm的夕阳色调很美,拍出来以后我后期S型调整了曲线,将暗部拉成阴影,这样整个画面就突出了天空绚丽的色彩,而城市部分拉成阴影后细节不可见,只留下北欧尖顶教堂勾勒出的天际线。Canon A610 焦距:12.565mm
光圈:F3.5
快门:1/1250s
曝光补偿:0.0EV原图5) 上海外滩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一
般我们称太阳刚落下去的那十几二十分钟为“blue
moment”(蓝色时刻),这段时间里,天空将暗未暗,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由淡红至深蓝色的渐变色天空。一般城市灯光会比全黑的天空亮很多,而这段时
间里天空依然保持一定的亮度,可以平衡画面明暗而不至于反差过大。这张照片使用了比最佳光圈更小的光圈来降低快门速度,慢速快门可以让水面的波浪平静如镜面。尼康D80
焦距:10mm
曝光补偿:0.0EV6) 巴黎,流光溢彩卢浮宫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这
张照片就是在blue
moment的时刻拍的,卢浮宫华灯初上,天空却还有些许亮光,不大的反差可以让相机充分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比如天空中的云。为了突出水面,我将三脚架插
在水池里,以低机位拍摄。金字塔边的喷泉会间歇性的喷涌,趁着喷泉停歇的间隙我抢下了水面如镜的画面。 尼康D80
焦距:30mm
曝光补偿:0.0EV7) 冬日的童话,斯德哥尔摩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一般而言,冬天要找个好天气,要比夏天难的多。这张照片是在斯德哥尔摩刚下完大雪的时候拍的,积雪还来不及被扫走,而且特别雪白;恰逢这个时候又是blue moment,所以可以看到梦幻般的宝蓝色天空;因为使用了慢速快门,天空的云和烟囱里的烟呈现浮动的效果,水面也如镜般平静,倒映出城市绚丽的灯光。尼康D80
焦距:20mm
曝光补偿:0.0EV8) 上海,彩虹卢浦大桥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这张照片是在世博园区拍的,由于拍摄的时间恰好是“blue moment”,所以可以同时看到彩虹般的大桥、深色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桥后)。构图上放了几块石头作为前景,增加了透视的层次感。尼康D80
焦距:16mm
快门:2.2s
曝光补偿:0.0EV9) 上海,外滩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超广角加慢速快门将黄浦江的水面拍的如镜且特别开阔,“blue moment”拍摄,加一片两档渐变黑滤镜将明暗拉小,表现出油画般的色彩和层次。尼康D80
焦距:10mm
曝光补偿:0.0EV10) 罗马,许愿池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许愿池前的游客很多,而地方又很狭窄,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临时的位置用超广角拍下全景,慢速快门使得流水如丝绸般柔美。尼康D80
焦距:10mm
曝光补偿:0.0EV11)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博物馆,魔法喷泉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巴
塞罗那的魔法喷泉如梦似幻,变化无穷,由于喷泉变化比较快,所以快门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就会一片模糊,因此光圈选择了F5.6;这个场景反差很大,后面的
博物馆是对焦测光处,比较亮,为了能拍出天空的蓝色,所以增加了0.3的曝光补偿。想拍出理想形态的喷泉,需要不断的尝试,这是在许多张喷泉照片中的一
张。尼康D80
焦距:16mm
光圈:F5.6
曝光补偿:0.3EV12) 上海,陆家嘴,世纪大道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画面中绚丽的线条是公交车尾灯划过画面留下的,使用小光圈F11,让画面中的点光源呈现出星芒状的效果,整个画面表现出陆家嘴繁华的流光溢彩的感觉。尼康D80
焦距:42mm
曝光补偿:0.0EV13) 拉萨,布达拉宫夜景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布达拉宫门前的大广场上每逢节假日会有喷泉表演,喷泉结束后,趁着地面未干透,可以拍出布达拉宫倒影的效果。第一张正面照由于喷泉的下水口破坏了倒影的完整性,甚是可惜,挪动脚步,转换角度后,将下水口置于相对不起眼的位置,拍出一张更好的倒影照片。尼康D80
焦距:20mm
快门:3.6s
曝光补偿:0.0EV尼康D80
焦距:20mm
曝光补偿:0.0EV14) 瑞典,斯德哥尔摩 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那天是相当大的圆月,只是月亮离开地面距离较高,拍在一个画面里月亮和城市都会显得很小,所以使用了两次曝光,首先拍一张夜景,再用长焦(使月亮显得更大)拍一张月亮,两次曝光合成。由于月亮比夜空亮太多,所以月亮的拍摄需要控制好曝光,防止过曝,这样才能拍出月亮的层次细节。我是用手动模式控制曝光的。尼康D80
焦距:45mm
曝光补偿:-0.3EV尼康D80
焦距:200mm
快门:1/40s
曝光补偿:0.0EV15) 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使用超广角拍摄,利用超广角的畸变增强了水池下的线条放射状的透视效果,汇聚的线条将看图人的视线聚集到国家大剧院上。这张图也使用了两次曝光增加了弯月。尼康D80
焦距:13mm
曝光补偿:0.0EV16) 奥地利,萨尔兹堡的新年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烟火的拍摄关键要控制好拍摄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和烟花的速度和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场景不同。萨尔兹堡的新年烟花并不十分密集,所以我选择了长时间的曝光以记录更多的烟花轨迹。尼康D80
焦距:34mm
曝光补偿:0.0EV17) 上海,绚丽世博夜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这张照片选择了一个平时游客不太容易观察到的角度,将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反向糅合在一起。由于世博轴的彩灯也一直在变化,所以经过多次尝试后才得到自己满意的一幅。因为对焦点在世博轴上,比较靠前,所以选择F16这样的小光圈让景深足够大,可以使得另一个主体演艺中心也足够清晰。【尝试一】曝光补偿-0.3EV,感觉有点过亮了,所以调低曝光补偿为-0.7EV【尝试二】世博轴没有颜色变化,比较单调【尝试三】世博轴的颜色暖色在上,冷色在下,一般暖色给人感觉比较“重”,所以这样的色调位置给人感觉头重脚轻,不够平衡最后得到以下这幅,曝光准确,色彩丰富,冷色在上暖色在下具有平衡感的照片。尼康D80
焦距:12mm
快门:2.5s
曝光补偿:-0.7EV【尝试一】尼康D80
焦距:12mm
曝光补偿:-0.3EV【尝试二】尼康D80
焦距:12mm
快门:2.2s
曝光补偿:-0.7EV【尝试三】 尼康D80
焦距:12mm
快门:2.2s
曝光补偿:-0.7EV18) 西澳大利亚州,尖峰石阵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傍晚的尖峰石阵石柱作为前景由于太暗,只能拍出剪影的效果,能否给前景补光,同时拍出具有质感的石柱和深蓝色的天空呢?我想到了用车灯补光(见第二幅图)实际补光效果良好(见第三幅图)尼康D80
焦距:16mm
快门:1/3s
曝光补偿:0.0EV尼康D80
焦距:16mm
快门:1.8s
曝光补偿:0.0EV尼康D80
焦距:19mm
快门:1.8s
曝光补偿:0.0EV19) 上海,外滩源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这张照片的光轨是刻意选择的,教堂门口有个红绿灯,通过观察红绿灯,来控制有公交车的时候进行曝光,这里必须是公交车,因为公交车才有很高的尾部灯光。整张照片想表达教堂和夜色下的上海流光溢彩,拍摄后发现,画面中杂色过多,比如红绿灯中的绿灯,左边树叶里的绿光等,形成了一定的干扰,所以后期成黑白,将干扰减少。(见第二幅)尼康D80
焦距:17mm
曝光补偿:-0.3EV&后期转黑白&20) 上海,陆家嘴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上海陆家嘴的绚丽夜景是夜上海不可错过的景色,但是夜景好看却不好拍。难度其一是灯光和天空的黑暗反差过大,很容易过曝。难度其二是如果空气透彻度不够高,那么远处的夜景就会变得灰蒙蒙,就没法拍全景而只能拍拍近景了。这
张照片是7月底的时候拍摄,每年的这段时间,上海盛行东南季风,海面吹来的清新空气将城市的污染暂时的一扫而光,空气透彻度相当好,为了平衡地面灯光和天
空的光比,我选在了太阳刚刚落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blue
moment)进行拍摄,7月底上海的日落时间大约在六点五十几分,而地面灯光七点打开。我在日落前登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找好机位,等待最佳时机的到
来。天空的亮度随着时间慢慢变暗,自地面灯光打开后,会有一个天空亮度高于地面到低于地面的过程,而我们要把握的,就是这个过程中天空亮度和地面亮度大致
平衡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一般是相当短的,而且和拍摄地的纬度相关,像上海这样的纬度(北纬31度),7月底日落的时候也就一两分钟最佳的时间。所以拍摄
这样的照片,一般都是先踩好点,找好机位,提前到达,拍摄多张,找出最佳的时间点。这张照片摄于19:22。除了这些以外,这张照片中天空的浮云也让天空不显得单调,天空有云又晴朗的天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尼康D80
焦距:10mm
快门:3.6s
曝光补偿:-0.3EV21) 上海,东方明珠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一般拍摄夜景,我们会尽量等待日落后的那段时间(blue moment)去拍摄,这样天空和地面的光比最平衡,不容易溢出。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天全黑了以后就没有夜景可拍了呢? 其实未必。既
然等待blue
moment的意图是平衡天空和地面灯光,那么只要我们取景的时候没有天空,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张照片就是在天全黑之后拍摄,通过长焦镜头,构图滤去
了天空,将我们平时熟悉的东方明珠,放大很多倍,并和后面的酒店大楼形成大小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尼康D80
焦距:200mm
曝光补偿:0.0EV22) 上海,幻彩浦江夜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除了传统的拍法,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光圈孔形状和镜头成像平面来拍出一些趣味的效果。这幅浦江夜景是用lensbaby镜头拍摄,在传统的夜景上加上了微缩和趣味光斑的效果。更多微缩和趣味光斑信息可以参考:《》尼康D80
焦距:50mm
快门:1.3s
曝光补偿:-0.3EV23) 悉尼,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动感的灯光打在悉尼歌剧院上变幻出不同的造型。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夜景,会使用三脚架和最优光圈(中等光圈)拍摄,快门速度一般在4s-30s居多,但是面对灯光秀这样的变幻灯光的场景,4s以上的曝光时间显然就太长了,拍出来往往是糊掉的。【尝试一】考虑到快门时间不能太长,最大光圈的画质又不太好,所以在A档选择了光圈5.6和ISO400,得到的快门是3s,拍出来显然有点糊了。【尝试一】尼康D600
焦距:75mm
光圈:F5.6
曝光补偿:0.0EVD600
作为全幅机型,高感的画质尚可,在ISO1600以下的画质都是比较好的,所以相对于放大光圈,我选择了先提高一档ISO,使用ISO800拍摄,这个时
候快门被控制在1.3s,拍摄凝固住灯光的能力比之前有大幅提高,但是还需要抓住灯光的短暂定格画面才能得到一幅满意的作品,【尝试二】是改进了设置以后
的照片,虽然可以定格画面,但是记录的是两个灯光造型间的变化【尝试二】尼康D600
焦距:75mm
光圈:F5.6
快门:1.3s
曝光补偿:0.0EV由
于快门速度并不快,所以要抓住一个灯光造型的定格画面并不容易。将机器中的设置 -- “长时间曝光降噪” --
设为关闭,如果设置为开启,每次拍完一张照片,就需要花费和快门速度一样长的时间去做降噪,降噪期间无法开始下一张拍摄,目前相对于降噪我们更关注抓住灯
光造型的画面,所以关闭这个设置,有利于连续拍摄,提高抓到完整灯光造型的几率。虽然可以反复连续多次尝试,但如果你的快门速度一定,而且你的节奏又和灯
光秀错位,那么很可能会一直无法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这个时候可以调整策略,了解灯光变化的节奏,在定格画面出现前提前准备好,以“陷阱”的方式启动快门
捕捉。下图是拍摄成功的画面。高感会降低画质中的饱和度,所以后期增加了饱和度。高感也会增加噪点,不过D600作为全幅机型,在ISO800的高感噪点并不多,图片缩小以后就更几不可见了,所以没有做后期降噪处理。尼康D600
焦距:75mm
光圈:F5.6
快门:1.3s
曝光补偿:0.0EV★
可以提高的点:捕捉动态灯光的关键是提高快门速度,所以应该想办法提高光线强度。这个场景中,应尽可能的利用blue
moment,悉尼灯光节的灯光在晚上六点打开,而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8:36,因此应该选择灯光一开始就及时拍摄,这样在同样的画面中因为有更强的
背景光线(天空微微泛光),所以保持同样的快门速度需要的ISO更低,可以得到更好的画质。24) 中国内蒙,巴丹吉林庙 - 佛塔这张照片使用三脚架拍摄。相
机高感画质的突飞猛进让拍摄星空变得原来越为容易。【尝试一】使用最大光圈F4,ISO800,曝光补偿+2/3EV,曝光30s得到。拍摄中遇到的最大
问题是对焦。一般而言,拍摄夜晚的星空,因为光线太弱,所以相机无法自动对焦,我们往往设置为手动对焦,并且设置对焦点在无穷远进行拍摄。这张照片的主体
是前景的佛塔,所以希望对焦点在佛塔上,当夜是满月,月光很亮,但是光线依然不足够以让相机自动对焦,夜晚外出,我和朋友带了两个头灯以及一个帐篷灯,我
们用三个光源对着佛塔照射,但是光线依旧无法满足自动对焦,好在我们有两个人,我让朋友拿上所有的灯,直接走到佛塔下面,举起灯对着佛塔进行照明,因为光
线会随着距离以级数衰减,所以缩短了几倍的距离进行照明以后,光线强度增强了n倍,相机合焦,然后切换到手动模式进行拍摄。总结下对焦的关键点:1. 使用最中间的对焦点。因为对于单反系统来说,最中间的对焦点对焦能力最强。2. 若光线不够,可用人工光源补光。若人工光源不够强,想办法靠近主体补光【尝试一】尼康D600
焦距:24mm
曝光补偿:+2/3EV第
一张照片的天空略为单调,如果有云就好了,将光圈设置为F5.6,ISO调整到200,使用B门拍摄,曝光时间156.4s,得到【尝试二】。浮云是有
了,但是发现星星有模糊,可以看到佛塔依然清晰,所以这不是相机震动带来的模糊,而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星空位移带来的模糊。网上有复杂的公式来计算这样的移
位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我们拍摄来说,可以简单的记住结论:要想拍摄星空看不出位移,那么快门速度应该控制在30s或以内,不然就是拍摄星轨。除此之外,感觉佛塔的阴面和亮面反差过大了,如果能降低一点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佛塔的细节,感觉会更好。【尝试二】尼康D600
焦距:24mm
光圈:F5.6
快门:156.4s
曝光补偿:+2/3EV我再次尝试,将ISO提高到400,使用B门,曝光101.7s,曝光期间不断用手里的灯光对佛塔进行照射补光,最后得到较为满意的下图。观察画面可以看到佛塔阴面和亮面的反差降低了,细节更丰富了,天空的浮云环绕,也很漂亮,如果没有天空的星星,大多第一眼看的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白天拍摄的照片,因为曝光时间比【尝试二】缩短了,所以星轨没有那么明显,可以说是相对平衡的一张照片。尼康D600
焦距:24mm
光圈:F5.6
快门:101.7s
曝光补偿:+2/3EV25) 悉尼,2015 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相对于“23) 悉尼,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歌剧院的立体感,我想寻找一个更高一点的机位来表现歌剧院,比较容易得到的角度就是歌剧院边上的海港大桥。从大桥的两边都有可以上桥的人行步道。为了等到歌剧院有绚丽的灯光,我特地等到来拍摄这个角度。原来在低机位碰到的快门速度问题,高机位同样存在,而且2015年歌剧院的灯光变化速度更快。灯光秀是循环演出的,我观看了整个过程,最后选择了一组黄色闪电状灯光,因为这组灯光布满整个歌剧院,而且线条感比较有张力。通过调好机位参数,我得到类似【图片一】这样的照片。我觉得这个画面美中不足的有几点:1. 画面上部太暗太单调。 2. 因为使用了中速快门,所以水面还是波纹状而非镜面状,水面的船既没有固定,也非光轨状。一般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会选择在太阳落下去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进行拍摄(blue moment),这样天空的亮度和地面的亮度达到比较好的平衡,画面的色彩和层次都更佳。但问题是,悉尼灯光节在每年的五月底到六月初举行,这段时间的日落时间在4点53分左右,而歌剧院每天灯光的开放时间为18:00到24:00点。也就是说,从日落到灯光开,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早已经大于blue moment的时间了,怎么办呢?我使用了固定机位,从日落前开始拍摄,直到拍摄到日落后,然后合成的方法。拍摄日期为日,当天的日落时间为4点54分,我从4点35分开始拍摄,每间隔1分钟就拍摄一张,从中选择比较合适的云和前景,最后选择的【图片二】拍摄于5点25分,这个时候的云不是太亮也不是太暗,比较接近blue moment时候的感觉,还选择了【图片三】拍摄于5点38分,选择【图片三】的理由是曝光时间更长造成更为柔和的水面以及光轨状的游轮痕迹。最后在6点09分拍摄到【图片一】,这张有我需要的歌剧院灯光。后期的思路就是利用蒙版,将三张照片需要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分别是天空和建筑、歌剧院以及水面和光轨,再微调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得到【最后效果】。【图片一】尼康D610
焦距:80mm
曝光补偿:0EV【图片二】尼康D610
焦距:80mm
曝光补偿:0EV【图片三】尼康D610
焦距:80mm
曝光补偿:0EV【最后效果】26) 悉尼,2015 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珊瑚灯灯光节好看,但是人太多太乱。我们先来一张【普通视角】作为基础和后面做对比。【普通视角】尼康D610
焦距:18mm
曝光补偿:0EV我们从【普通视角】图中可以发现灯的前面有人,后面有桥,而且都比较杂乱。为了简化这些部分,我更靠近珊瑚灯,镜头微微向上仰起,这样既避开了地面的人,也避开了背后的桥等杂乱光。见【优化后构图】【优化后构图】尼康D610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门:1/15s
曝光补偿:0EV除了第二幅的尝试外,我还尝试走进珊瑚灯下面,直接对着天空进行仰视拍摄,结果得到另一幅背景干净的【新视角】【新视角】尼康D610
焦距:18mm
曝光补偿:0EV27) 悉尼,2015 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抽象灯光艺术品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地面的背景光杂乱很难避开,如下面这个场景。尼康D610
焦距:19mm
光圈:F5.6
快门:0.6s
曝光补偿:0EV我们可以使用超广角,提高机位,夸大画面上半部主体,然后倒置画面的办法,来简化背景。倒置后,画面的下半部分由于是纯黑主体,显得干净不少。28) 悉尼,2014 Vivid Sydney 动感活力灯光节,后期黑白建筑照有些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拍的建筑灯光并不完美,借助强大的后期工具,我们可以改变建筑的打光,从而实现完美打光的效果,下图便是一列。【素材一,歌剧院】尼康D600
焦距:98mm
光圈:F5.6
曝光补偿:0EV【素材二,天空和云】原图灯光平淡,缺乏立体感,后期打造渐变灯光效果,背景加上浮云烘托效果,最后加上倒影平衡画面。详细后期处理过程可见:【最后效果】29) 附近,澳洲,野外星空野
外的银河是上帝最美的恩赐。要拍好银河,除了要了解技术设置以外,最重要的是选择前景。下面这张我选择了澳大利亚内陆的郊外拍摄星空,前景找了一棵很有澳
洲特色的光皮的树,一张曝光银河,一张对前景的树曝光,然后后期合成在一起,曝光前景的树的时候用头灯在远处进行微弱的补光。星空摄影也是夜景中比较有意思的一部分内容,详细的拍摄和后期过程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尼康D610
焦距:16mm
曝光补偿:0EV30) 附近,澳洲,星轨对于星空的拍摄,我们除了拍出静态的星空以外,还可以有很多种创意拍法,比如星轨。下面这张星轨是由一百张静态星空照片合成而来,静态星空的拍摄以及前景的选择和前面一张类似,但是加上星轨合成以后,产生了类似流星雨的效果,非常漂亮详细的拍摄和后期过程可参考:参考网址:最后做下小广告王波,网名 一镜收江南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微信公众号id:ilikephoto
说一个前面答案没有的吧,多用反光板预升。
请原谅我不请自来。我理解楼主问题是如何用单反拍摄好夜景,而非微单,手机,卡片之类的。首先单反一般具备较好的ISO降噪,在没有说明是否全幅或截副,镜头光圈的情况下,姑且按两极端分析。入门截副单反+套头(狗头)
高级全幅 + 红金定焦大光圈(牛定)前言:一般夜拍可以粗略分为两种:1,手持夜拍2,上架夜拍当然两种都可以加上内置闪光灯或外闪。正文:假如楼主使用的是入门截副单反+套头(狗头)
:那么它们的机镜语就是告诉你 :”我们不具备太好的高感(ISO),也没有大光圈(增加进光量)“众所周知,ISO越高画质越差,所以夜景拍摄时,如果是手持,那么即使把套头推到最大光圈(通常套头4.5吧),而且必须到达安全快门(平常人1/50,铁掌帮帮主可以到达1/10-20也说不定,当然如果你拿长焦相对更高,理论上安全快门式焦距倒数嘛)。当你光圈快门都调好了,你会发现,你ISO不得不提上1600或以上方可应付夜景拍摄,而此时画质通常你不会满意。因此,结论为,如果你使用入门截副单反+套头(狗头),那么您最好上架子(放平地,栏杆上,但要确定地面不要震动太厉害),不然无论如何,你都很难拍到高质量的夜景。假如高级全幅 + 红金定焦大光圈(牛定):那么它们的机镜语就是告诉你 :”我们高感(ISO)的确比人家牛一点,我们光圈很大(增加进光量)“ 此时,你可以使用1.4、1.2、乃至更低的光圈去进行拍摄。而你更可以把ISO提高到、3200或以上都没有问题,那么你完全可以手持到达安全快门。而且可以适量地使用最低安全快门,尽量低的iso多拍几张,找手不抖的。用数量耐心来换取较低iso高画质。当然,上架了,你就更无敌了。好吧,分析完上面的,估计对于入门者,也差不多了解光圈,快门,ISO在夜景拍摄时的大概关系了。由于楼主是问利用单反如何拍好夜景?估计关键点是如何利用单反。否则该题目应为如何拍好夜景。所以如何拍好夜景就先不唠叨了。补充:假如加上闪光灯,通常是对前景补光,但夜景的背景闪不到的地方,还是需要光圈,快门,iso的配合的。如果高级全幅 + 红金定焦大光圈(牛定),因为可以手持,快门比较快,所以闪光灯闪前景,M档调好背景,基本还是不错的。相反,假如入门截副单反+套头(狗头),那么你需要上架长曝才能保证背景质量,那么你用闪光灯只能使用前帘同步 or 后帘同步,在快门打开或者关闭前一霎那去补光。此情况下,闪光灯起到定影作用,故此不会出现无闪光灯下长曝的人物马上变鬼(。。。。就是晃动鬼影)的现象,但人物还是最好保持静止更佳。希望以上能保住楼主粗略了解单反拍摄夜景的奥义,祝愿您能在这些基础知识上,利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各种属于你的大片!!第一次发长篇,不懂排版,可能比较乱。如果你这也有心看完,我衷心谢谢您!
1.一个结实点的三脚架2.一根快门线3.多穿点衣服,别被风刮跑了4.选手动挡长曝光,按下快门,剩下的就是等待了5.手持拍摄的话手别抖,ISO调高点,光圈开大点,保证快门最重要.别在意路人的眼光,脸皮厚点.6.没有快门线的话设置5秒延时快门,尽量减少相机抖动带来的影响.
长时间,小光圈,三脚架,低iso!
脚架+小光圈(噪点低)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台全面幅。绝对不坑你,全画幅比半画幅的优势就是夜景。
你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大光圈的镜头,如果目标灯光不足,建议备个闪光灯,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三脚架三脚架三脚架三脚架三脚架。其实目的是为了在暗的地方能够好的把星星点点的背景曝光正确,所以大光圈镜头是提高进光亮的第一个解决方案,当背景比主体更亮时,需要用闪光灯补光,如果实在太暗,长时间的曝光就需要三脚架来持稳相机。
小光圈 低ISO 三脚架~
我不是很专业,抱着学习的心态进来的。我的方法是:大光圈、曝光足、手别抖。
多年单身生活造就的健硕的小臂,晚上出去拍个夜景根本没压力。
记得把你的UV镜取掉!并且关掉你镜头的防抖!能有个快门线那就锦上添花了。三脚架是必须的。低iso,长曝光。当然这些都是风景摄影。人像摄影。外置闪光灯是必须的,辅以反光板,如果能多点布光那就锦上添花了。布光才重点。
个人认为拍夜景时间点最重要,大多数好的夜景片都不是在深夜拍的,选择傍晚或黎明时刻华灯初上但天还没有完全变黑(变亮时),此时成片的特点是天是蓝色的,曝光对比也比较均衡,另外有个三脚架很有必要,以备长时间曝光用
补充楼上的,最好得用快门线。
如何拍好夜景恕不能繁述,这背后不应该是用三言两语述尽的,相对来说,实践经验更为重要。图片分享有乐趣,在拍摄中也一样有乐趣。
1 上三脚架, 没有找支撑点托稳2 在天将黑没完全黑的时候本人菜鸟
买你买得起最好的三脚架~~
低ISO也不全然正确,也要确保曝光时间不过长,不然也会造成大量噪点。建议20s以内,如果一定要超过20s,则多拍几张后期叠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圈优先怎么调快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