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革命英雄禁毒英雄的话。

点击排行榜我最敬佩的▁(在玉树地震中的英雄人物)_百度知道
我最敬佩的▁(在玉树地震中的英雄人物)
要六年级用的(我替小妹问的)400字
希望明天告诉我
提问者采纳
我最尊敬的人 要是说起让我尊敬的一个人,要数那位和蔼可亲的清洁工爷爷。起初,我认为他没什么特别,可是,通过这件事,清洁工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慢慢变了······ 有一天放学回来的路上,可能是前天晚上着凉了,早上一直不舒服,胃里翻江倒海,我拼命忍,怎么忍也没忍住,还没走到家就吐在了小区的马路上,差点连肠子都要吐出来。正当我难受的时候,一个穿着清洁工服装的人,推着一辆臭味扑鼻的垃圾车走过来,他弯下腰看看我,关切的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呀?爷爷来给你帮忙。”这时,一股难闻的味道迎面扑来,更难受了。“没事,不用你管。”我赶紧捂着鼻子,斜着眼睛地瞪了他一眼,心中暗想:哼,脏死啦、臭死啦,赶紧离我远点儿。爷爷可能意识到了什么,没有再上前,只是站在远处担心地看着我。 我吐完以后,人也舒服多了,就慢慢往家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下意识的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刚呕吐的地方,只见清洁工爷爷正拿着扫把慢慢地打扫我刚吐出的脏东西。不一会,地面又洁净了,丝毫看不出有人吐过的痕迹。我见了很感动,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那以后我就悄悄地关注他。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里清理运送垃圾。他除了做好份内事,还不厌其烦地向人们宣传要保护环境,对被毁坏的草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了美化小区环境,他还经常发动小朋友一起种花种树。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会不计报酬,热情帮助。我被爷爷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人,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他是一个多么令我尊敬的人啊! 我佩服的一个人 “嗨!你们知道吗?咱班新转来一个女生。”吴勇的大嗓门这么一喊,大家就都纷纷议论起来。 “铃--”上课了,教室里安静下来。只见班主任迈着轻捷的脚步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新到咱们班的同学,叫李胜男,同学们欢迎!”掌声过后,我望着面前这位女生:个子不高,头发很短,黝黑的脸上透着红光,眉毛下闪动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想到她的名字,我心里不知怎的,觉得她在向每一位男生挑战。更没想到的是,老师让她和我同桌。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叫起我,说道:“李超,你听到胜男这个名字可能有点不服气,那好吧,我就让胜男和你比一比,看到底谁胜过谁?”听了这话,身为班长的我,当然不甘示弱,当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在嘀咕着:“胜男” 虽在字眼上胜了我们男生,但是我才不会让你超过我这个男子汉呢!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做课文分段练习。我认为自己水平不低,但却出了丑。“李超,请你说说这篇课文应分几段?”老师和蔼地说。“我认为应分四段。”接着,我很自信地讲了我的理由。话音刚落,胜男举起了手,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认为应分三段。”老师的目光立刻转移到她身上,“好,说说你分三段的理由。”于是,她有条不紊地说了一遍,老师和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当时,我是又生气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一定让她服我。 我没征服她,却被她征服了。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要积极报名,为班集体争光。女子1500米--谁报呀!”我扯着嗓子在教室里喊。可半天没有一个人回应,正在我又气又急的时候。身后有人说:“李超,给我报上吧!”我回头一瞧,是胜男。我感激地说:“谢谢,你真是个侠女,该出手时就出手!”并对她说:“敢报名就是好样的,跑第几都无所谓!”她既自信又严肃地对我说:“我一定好好跑,争取拿第一。”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她不过在吹牛罢了。 运动会开始了。参加女子1500米跑的同学都上了跑道,啊,还有(2)班的王涛哪,她可是年级跑得最快的,胜男要想战胜她拿到第一,危险,我心里暗暗地想。 枪响了,运动员们一个个下冲过起跑线。开始一段, 胜男在三四名的位置,我心里更认为她跑第一的话是吹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剩下一圈了,胜男突然加快了速度,我睁大眼睛看着,只见胜男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快到终点时, 她跑得越来越快,最后,超过了王涛,领先三步赢得了第一名。我们全班同学都起来振臂为她欢呼。 从此,我在心里服了胜男,佩服她的实力,更服她那种力求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好个胜男! 前面是范文(改改),要不行就编,校工什么的,我写过这东东,添油加醋地搞定了优
提问者评价
谢谢,我的QQ是:希望你加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玉树地震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佩服。 作文?
你没病吧?
9岁小男孩用手挖出奶奶
昨日上午,广东边防医疗救援队正在玉树结古镇灾区巡诊时,9岁的小男孩海格朗拉着官兵的手就跑,“叔叔,你们快去救救我奶奶吧!”原来他76岁的奶奶才旦措姆在地震中被砸伤腿,四天来一直没能动弹,官兵立即赶往现场对老奶奶进行救治,并为其打上了石膏。
“房子塌了,奶奶的腿被压在下面了,我不能没有奶奶,我找不到人帮忙,来不及了就用手把奶奶挖出来……”讲起当天的情况,海格朗现在还是心有余悸,但当时“不晓得害怕”。
“我坐在这里四天了,我相信不会不管我的,今天你们解放军真的来救我了”。当官兵离开时,老奶奶拉着官兵的手依依不舍,嘴里不住地说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军队两次救了我的家人
“感谢你们救治我的孩子,军队两次救了我的家人!...
香港义工黄福荣(阿福)才是真正的抗震救灾模范英雄,因为他为了救出别人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敬可维。
我最敬佩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是那一位清洁工人。我仅仅见过她一面,但她那种形象,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像一把利刀刻在我的心里,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身上,我体会到许多人生的道理。
那时第一次见她,是在放学的路上,当时下着倾盘的大雨。路上的人个个披着雨衣,撑着伞,匆匆忙忙地回家了。这时候,我望见了我家门口的垃圾堆旁,有一个人,在那清理垃圾,是谁在那儿呢?这么大的雨应该不会是清洁工人吧?带着疑问,我走了过去。只见一位满脸是尘埃阿姨,穿着破烂的雨衣,(水从雨衣的“洞洞”里流了进去)她十分认真地清理着垃圾。我吃惊极了,我从小到大,从没见过一位清洁工人能在这么大的雨下,如此认真地为我们清理垃圾。他左手拿着铲子,右手拿者笤帚,用笤帚把垃圾扫进铲子上,用笤帚把铲...
她——每天为这个家庭而劳累,为这个家庭而奔波。她——不顾劳累,每天细心指导她的子女做人的方向,引导她的子女完成家庭作业。她——就是我的妈妈。
有一回,我生病了,得了重感冒,头也很烫,这些情况就导致我的耳朵剧烈疼痛。那时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妈妈知道后,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开车带我去看病。找到医生后,医生告诉我妈妈我的病情很严重,所以才会影响到耳朵,导致耳朵剧烈疼痛,还说打几瓶吊瓶就会康复了。我不情愿地问医生:“要吊几瓶?”“不多,就三瓶。”医生回答说。我心想:“你还真会开玩笑,吊三瓶还说不多,起码吊到明天九点才吊完,吊完后还要回家换衣服,我看明天上午不用上课了。”我想着想着,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再发什么呆呀?”我说没事,就跟着妈妈到了一个室里,那里有许多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原标题:周业生:与毒品“死磕”的民间禁毒英雄
  □本报记者邢东伟
  □本报通讯员任永峰翟小功
  “毒品祸国殃民,希望更多人参与到禁毒行动中来,让毒品没有藏身之处……”
  7月15日,在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大街上,《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手持扩音喇叭、正在进行“禁毒宣传”的周业生。
  这位有着海南民间“禁毒英雄”之称的老人,身材不高,面容清瘦,甚为健谈。银发后梳,显得精神矍铄;眼睛不大,似能窥透人心;额头满皱,刻着十年沧桑。
  自2005年开始,周业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环岛禁毒法制宣传之旅。就在7月初,他刚刚结束第10次环岛宣传。
  与周业生的交流,要从他的“特殊”家庭说起。
  黄流镇是乐东黎族自治县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大镇。生活在此的周业生早年搞农业运输,家境殷实。然而,20年前,二儿子、三儿子与五儿子相继染上毒瘾,彻底改变了老周的命运。
  “那时觉得天都快塌了,好好的家庭一下被毒品弄垮了,我几次轻生都被拦下。”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儿子因吸毒走上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道路,老周满眼泪花、不住摇头。
  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监管缺失,黄流镇地区吸毒贩毒泛滥一时,甚至出现大型贩毒家族。贩毒人员伤人、杀人、勒索等无恶不作,而吸毒人员为获取资金实施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暴力犯罪屡见不鲜。
  老周深刻意识到“吸毒容易衍生犯罪”“毒品就是‘白色魔鬼’”“毒品是祸根”。冷静下来,老周决定用行动跟毒品“死磕”到底。从此,老周当上义务禁毒法制宣传员。他把自家摩托车改成宣传车,现身说法,黄流及周边的抱由、八所等乡镇中时常可见他的身影……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行动起来共同禁毒、举报贩毒利民利己。”不识字的他请人写了块宣传牌挂在摩托车后座,远远望去,24个大字异常醒目。
  “15年前,黄流镇洪家三个儿子先后染上毒瘾。我听说后,每天都去他家,监督他们,还亲手抓过他们……一年后,他们三个都成功戒毒,老大搞个体户,老二开玻璃店,老三开饭店,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说起这些改过自新的人,老周很是自豪。
  每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老周就开着“宣传车”出发了。9年里,老周足迹遍布全省各市县,行程累计5000多公里,最长的一次环岛耗时半个月。
  “老周不仅做法制宣传,还当上了我们的编外‘缉毒警察’,与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面对面较量。”乐东公安边防支队黄流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周卫国告诉记者,老周几乎每天都会走上街头,发现吸毒贩毒盗窃等扰乱治安的线索,便第一时间告知民警。他还在菜市场、步行街等人流聚集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电话,方便群众举报。
  日,乐东公安边防支队正式聘请老周为黄流边防派出所“编外警察”,还给他专门配备了电话和防身警棍。
  黄流公安边防派出所民警覃建波说,老周是黄流人,但熟悉普通话、海南话、黎语及粤语4种语言,对镇上人员、地址等了如指掌,承担着派出所的“翻译”重任。民警们都亲切地叫他“三叔”。
  2012年以来,有上百名吸毒者在老周帮助下彻底戒断。其中,15年以上毒龄的有19人,5年以上毒龄的有28人。自2013年至今,黄流公安边防派出所共抓获吸毒贩毒人员209人,老周提供线索或者参与抓捕的有145人。
  “镇上大大小小都知道,老周做事从不图回报,是冒着生命危险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利国镇糖厂下岗工人陈丰说。
  因老周常给民警举报线索而成了贩毒分子的“眼中钉”,他的头上、腰上、腿上至今还留着3处被毒贩刺伤的刀痕,其中两处系重伤所致。
  “3年前,孩子们就不允许我再‘管闲事’。他们三番五次让我‘面壁思过’,不许我出门,由儿媳妇轮流送饭。每次我都偷着溜走。”老周笑着告诉记者。
  “这么危险,你不怕吗?”
  “不怕!”老周回答很干脆,“毒品是人民公敌,党和政府、人民群众是我最大的靠山与动力,老百姓爱我、心疼我就行了”。
  一次,行至万宁龙滚镇时,老周的“宣传车”坏在半路。夜色如墨,雨水如注,老周硬是摸黑推着车子走了10公里才找到旅馆……
  后来,老周走的地方多了,认识老周的人也就多了。东方市八所镇加油站的一位女员工看到老周说:“老伯,我认识您,我在电视上还看见过您呢,今天这箱油就算是我们石油职工为您加油、为您鼓劲!”
  “一路走来,我遇到到过很多热心人。”老周很感慨。
  路边小贩从冰柜里拿出冰水塞到他手里,分文不要;几个媒体记者还悄悄在老周兜里放一些盘缠,挥手告别;摩托车后备箱时不时就多了几包饼干和糖果……“那是学生们看到我宣传时不经意给我装进去的。”老周说。
  终于,老周的执著感动了家人。2012年与2013年,16岁的孙子两次主动陪伴老周环海南岛宣传禁毒。其间,爷俩儿时常遭遇暴风雨,住便宜旅馆,孙子从来没有怨言。
  “我今年72岁了,我和村里的老人都支持老周。他不求名、不求利、不怕打击,是好样的。在他影响下,我们也都自愿成为他的社会治安联络员,由于不善讲普通话,一有发现就先告诉老周。”黄流书法家协会会长陈鸿岳告诉记者。
  没有经历痛苦和失败,就不懂得宽容和怜悯;没有信仰和追求,就容易在前行的路上迷途。在路上,老周是让人感动和敬佩的行者;在路上,老周高举的是社会正义的旗帜;在路上,老周已不再是一个人战斗……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支前民兵
发表时间: 19:42:52
点击:36248&回复:79
  提到靖宇,第一时间你就会想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部队与日寇殊死搏斗,在这里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诗篇。 当年的杨靖宇用兵如神,他是日寇的心腹大患 “‘九一八’,大炮响,小鬼子,占沈阳。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了殃。不是下令要劳工,就是强征出苛粮。逼得人们没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杨。”这是一首在靖宇县流传甚广的民谣,“大老杨”说的就是杨靖宇,那是东北民众对他的昵称,当年他和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 然而,在敌人眼中,杨靖宇却是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敌人为啥非得置杨将军于死地,因为他用兵如神,只要有他在,小鬼子睡觉都不踏实。”抗联老战士黄殿军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仍心潮澎湃。 黄殿军如今已年过九旬,家住靖宇县龙泉镇。“当时敌人对杨靖宇真是又怕又恨。”黄殿军说。1939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由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统一指挥2万余人,专门剿杀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部队。“据说当时野副昌德下了命令,同时遇到山林队和抗联,就打抗联放过山林队;如果遇到杨靖宇和其他的抗联队伍,就放过其他,死死咬住杨靖宇。”黄殿军掰着颤抖的手指告诉记者。 193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此时,一张陆空交织的大网,正一步步向杨靖宇撒开。面对敌人的疯狂剿杀,杨靖宇部队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待机重新集结。靖宇县杨靖宇精神研究会会长李立斌介绍说,“日,杨靖宇身边尚有400余人的抗联部队,到日就只剩二十七八个人了。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员在濛江县附近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捕,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判断他可能就在附近,于是增派兵力和飞机展开围捕。” 日下午3时10分,也就是杨靖宇牺牲前的1个多小时,接到叛徒告密的敌人又派出5批近200人围剿他。 “敌人心里明白,杨靖宇身经百战,他们不多派日军是根本斗不过大老杨的。”李立斌说。 为了抗日,他吃的苦常人难以想象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杨靖宇自己创作的歌词,也是抗联将士们奋战林海雪原的真实生活。 日10点左右,杨靖宇踏着没膝的白雪,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遇到4个进山打柴的农民。由于行动不便,他将购买吃穿用等事委托给他们。 “那时他已6天6夜粒米未进,周围还有几百个敌人在全力围捕。”李立斌介绍说,1939年冬天,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部队在濛江县境内浴血奋战了94天,别说吃口饱饭、喝口热水,就连踏实睡上一觉都是一种奢望。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对面有一家门脸不大的饭店,饭店经理刘国良9年来执著地做着一件事:凡是专程赶来拜谒、祭奠杨靖宇将军的客人,在饭店用餐全部免费。 “那时储存抗联过冬物资的密营几乎都被敌人破坏了,冬天根本找不到吃的,莫要说粮食,就连草都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身为东北义勇军的后代,刘国良这些年一直担任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编外解说员,“现在生活好了,想吃点儿啥都行。可当年抗联战士吃的是树皮、棉絮和草根。吃树皮得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我曾亲自试过,根本咽不下去,就是勉强吃下去了,肚子里也不好受。”说到这里,这位身材魁梧的东北汉子禁不住泪洒当场。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来,他已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为了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查看,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连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血战到底,他把最后的子弹射向敌人 靖宇县人武部部长杨建国介绍:“当年,杨靖宇与敌人作战时背靠的是一棵扭筋子树,就是这棵树的位置,后来干枯了。”上世纪60年代,为纪念将军,靖宇县人民在此栽了这棵针叶松,起名常青树,寓意将军壮志如松柏常青,永留人间。 杨靖宇当年的联络员于会斌已去世多年,他的女儿于勇告诉我们:“尽管敌人用了很多手段来围剿杨靖宇,但杨将军仍然有机会脱身,可他还是最终选择与敌人血战到底。” 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抗日决心。《抗日名将杨靖宇》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35年5月,杨靖宇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粉碎敌人“大讨伐”的对策。主张撤退的同志提出两个方案,一是部队向苏联转移,形势好转后再回来;二是杨靖宇带司令部隐蔽到长白山深山老林里,其他部队留下打游击。 “这两个方案都被杨靖宇推翻了。”于勇说,“杨靖宇当时嗓门很大,他主张在这里坚持打下去,这样不仅能牵制敌人一部分力量,给党中央减轻抗战压力,而且对巩固当地群众抗日基础也有一定作用。” 直到生命里的最后一刻,杨靖宇还是把枪口对准了敌人。关东军留下的一段战场实录这样记述:“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手持双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中其左腕。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语毕,高大的身躯便仰面倒在大树旁,终年35岁。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时间定格在日16时30分。 最激荡悲壮的诗文,往往在最惨烈、最残酷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墨,而是生命血性的最后奉献。杨靖宇用英雄壮举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更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骨子里的刚烈血性。置身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硝烟仿佛并未走远,“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这首歌从1936年起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传唱,半个多世纪不曾绝响。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到东北后,化名张贯一,乃超,杨靖宇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确山人!
18楼 75楼 76楼 14楼果粉又开始不要脸了:推卸责任的时候就说人家军阀(比如9.18),抢抗战功劳的时候就承认人家是国军 (生前不被蒋光头承认的川军将领王铭章)!
18楼 75楼 76楼 人家杨靖宇将军可不是国军是共产党!
18楼 75楼 14楼说没有普通国军士兵,中国抗战支撑不了14年?果粉真不要脸:9.18之后蒋在东北抗战了么?现在又来抢东北抗战的功劳了?
18楼 14楼提到的国军将领有几乎都是杂牌军,尤其是川军王铭章,人家可没有认为自己是国军,王铭章当初的誓言是:“绝不给川人丢脸!”王铭章在藤县死战日军的时候,河对岸的嫡系汤恩伯连起码的炮火支援一下都没有!
18楼 呵呵,果粉还好意思来这个帖子里洗地,要不是蒋大总统的不抵抗政策,杨靖宇将军用得着独自在敌战区苦苦支撑?那时候怎么没看到他们国军
1949年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确山县城不时有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它们大多属于从东北过来的第4野战军。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每天都从李湾村来到确山县城的大街上寻找自己的父亲。可是,那些战士们大多对马尚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使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都非常失望。 一个不详的念头开始闪现在马从云、马锦云兄妹的脑际。他们感到父亲凶多吉少。 等到1951年调查组找到马从云、马锦云的时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到东北后已经改名为杨靖宇了。对于杨靖宇这个英雄的名字,兄妹俩早有耳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杨靖宇就是他们日夜想念的父亲。 马从云说:“放心吧,爸爸,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 1953年冬天,马从云夫妇到哈尔滨参加东北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他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杨靖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
18楼 日,国民政府开始与日军媾和,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上海拱手送给日本。日,《塘沽协定》放弃东北,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日,《秦土协定》外蒙送予日本。[ 转自铁血社区
]日,《何梅协定》华北主权归日本。
日,国民政府开始与日军媾和,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上海拱手送给日本。日,《塘沽协定》放弃东北,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日,《秦土协定》外蒙送予日本。日,《何梅协定》华北主权归日本。
据日本档案《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1940年3月)、《今井武夫回忆录》收录的双方“对答记录”和中国方面3月10 日提出书面的《和平意见》记载,蒋介石的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中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出自:《和平意见》第二条;《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9页)。重庆代表、最高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强调:“自然停止抗日”;“中国正在努力剿共,所以防共问题可交给中国好了。”(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2—133页。)1940年3月,国民党军方制定了《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计划由李品仙、韩德勤部进入淮河南北,将新四军压迫到长江以南或伺机歼灭。接到蒋介石命令后,韩德勤调集3万人的部队,并部署117师刘漫天部3月底在本辖区内的天长、六合、盱眙等地攻击新四军日,韩德勤猛扑黄桥,在黄桥城下与新四军展开决战。从10月3日战至6日,新四军取得战役胜利,共歼灭韩德勤部共计一万一千余人,新四军损失900人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就拟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确定第一步以第三战区兵力于1941年1月底以前“肃清”江南新四军,然后转用兵力“肃清”苏北新四军。第一步以第五战区兵力于2月28日前“肃清”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蒋介石亲自下达所谓《展期限新四军北移手令》,命令“凡在长江以南之新四军,全部限日开到长江以北地区,1941年1月 31日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作战。日,当新四军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包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时间线很清晰,一环扣一环。蒋介石根本就是要卖国。
敌人再可恨他毕竟是外人,敌人再狠,你只会仇恨他。如果你的兄弟在你背后捅刀子,那伤的更是心啊,那滋味比敌人更让人难受。
就是因为惩罚的轻,所以犯罪成本很低,所以汉奸层出不穷。对那些没有底线的人要进行惩罚性加倍制裁。
叛徒最可耻,不但为国做不了好事还来祸害,搁到古代得诛九族。
他是绝对的铁血英雄。
18楼 蒋粉是绝口不会提这事的
可怜的很!杨靖宇是河南人确山人,原名叫马尚德!
加载更多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最敬佩的英雄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