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中的儿子为什么要向父亲节短文十美元

父亲节是怎样定义的?_百度知道
父亲节是怎样定义的?
提问者采纳
由来来历一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 布鲁斯·多德夫人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我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父亲节这天,虽没有像母亲节那样隆重,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都是无可比拟的。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来历二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1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来历三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 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种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 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后来,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每年全美国要在五千六百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烟外其它东西很少。很多人认为给父亲买礼物最难。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合适。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 追溯到民国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日),上海文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实际上,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 有必要指出,中国官方并没有规定采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7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传统父亲节
日 农历五月初三 星期日
【国际父亲节】 【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
建国58年 农历 丁亥年 【猪年】
在这一天,子女们一早起来,自己动手为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并亲手端到父亲床前。孩子们还要制作一些精美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与母亲节一样,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也在胸前佩带特定的花朵。一般来说,佩带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佩带白玫瑰则表达对故去父亲的悼念。
◆父亲节的由来
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
父亲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父亲节专题的广播稿
&&&&【提要】这篇《关于父亲节专题的广播稿》是66test小编为需要父亲节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翻阅以前的资料,在广播站文件中找到了这个,真好时间也配合,就发上来让大家充充电,顺便强调一下,什么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等等,毕竟都是人家的东西,过不过意义不打,心里在乎这些人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讲一下母亲节的来历:&&&&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全部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都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以尽孝道。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这一天,美国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亲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达哀思。&&&&母亲节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不过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个日子作为祝福母亲的最佳时刻。&&&&父亲节的由来&&&&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第二个说法:&&&&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现在,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每年全美国要在五千六百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烟外其它东西很少。很多人认为给父亲买礼物最难。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合适的礼物是会令父亲们开心的。那位第一个受到子女尊敬的父亲在本世纪初当然不需要划船浆或是水下摄像机,但现在父亲们会喜欢的。对酷爱工作的父亲可以替他添置一只办公桌上用的保温杯,或是替他报名参加附近的博物馆和健美俱乐部。
特别声明:(1)示例1:因为“八八”和“爸爸”是谐音,“八八节”就是“爸爸节”,所以父亲节特别被定于八月八日。
示例2:“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好象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定于八月八日。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2)示例1:爸爸,您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您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祝您父亲节快乐!
示例2: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老爸,父亲节快乐!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点名“父亲节”或“祝福父亲”,修辞运用准确,语句通顺即可。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北京平谷某派出所所长,有一天在翻阅古书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在辖区给几所中小学讲的法治教育课内容,几乎全被一本书所囊括,这本书就是《弟子规》。于是他就以《弟子规》作为法治课的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宣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由此在学校和社会引起《弟子规》热。
& (1)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弟子规》应该是一本&&&&& 的书。(1分)
& (2)如果你校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活动,清你用简要的文字谈三点收获(或体会);假如你校来开展此项活动,请你围绕学习《弟子规》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收获或项目:&&&&&&&
;&&&&& ;&&&&& 。(3分)
& (3)“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这是钱文忠教授在其著作《解读&弟子规&》上的题词,这一题词揭示了学习《弟子规》的要义,即:传承文化,&&&&&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14-17题。(8分)
①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
  ②不过,在不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10万升左右。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
  ③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2米处,将双层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槽中。当网的大小为4×12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为237升。
  ④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1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1000升饮用水。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设备尤其适用于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
  ⑤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
  ⑥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飞机将碘化银、干冰送入云中,经催化反应后,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变大,成为雨滴,降到地面。20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势。
&&&&&&&&&&&&&&&&&&&&&&&&&&&&&&&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8期 有删改)
14.试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第④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7.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请你举出生活中两个浪费或污染水源的例子。(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读《昆虫记》选段答题。(5分)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18、“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
&&&&&&&&&&&&&&&&&&&&&&&&&&&&&&&&&&&&&&&&&&&&&&&&&&&&&&&&&&&&&&&&&&&&&&&&&&&&&&&
&&&&&&&&&&&&&&&&&&&&&&&&&&&&&&&&&&&&&&&&&&&&&&&&&&&&&&&&&&&&&&&&&&&&&&&&&&&&&&&&&&&&&&
19、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上文中你得到哪些启迪?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3分)
&&&&&&&&&&&&&&&&&&&&&&&&
&&&&&&&&&&&&&&&&&&&&&&&&&&&&&&&&&&&&&&&&&&&&&&&&&&&&&&&&&&&&&&&&&
&&&&&&&&&&&&&&&&&&&&&&&&&&&&&&&&&&&&&&&&&&&&&&&&&&&&&&&&&&&&&&&&&&&&&&&&&&&&&&&&&&&&&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当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
& &&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正在热映的《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技术的魅力。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技术做了一个大广告。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是,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再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
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
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
⑤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
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
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人脸识别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人脸结构的相似性和人脸外形的易变性。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人脸的很多遮盖物、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4. 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3分)
15.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16.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17. 本文是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的,但开头为什么介绍《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3分)
18.从本文的阅读可知,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安保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这一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想法。(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②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③,天子衮龙④,百官绂绣⑤,孰非我为?汝乃枵⑥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蛛蚕》)
【注释】 ①经纬:织物直线叫经,横线叫纬。& ②厥:义同“其”。& ③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④衮(ɡǔn)龙:古时帝王的礼服。 ⑤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 ⑥枵(xiāo)腹:空腹。&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第一句标两处,第二处标一处)。(2分)
(1)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
(2)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蛛语蚕曰&
&&&&&&&&&&&&&&&&&&&&&&&&&&(2)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
(3)我固自杀&
&&&&&&&&&&&&&&&&&&&&&&&&&&(4)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分)&&&&&&&&&&&&
(&&&&&&&& )
例句: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译文:&&&&&&&&&&&&&&&&&&&&&&&&&&&&&&&&&&&&&&&&&&&&&&&&&&&
(2)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译文:&&&&&&&&&&&&&&&&&&&&&&&
&&&&&&&&&&&&&&&&&&&&&&&&&&&&
12.这则寓言故事中,蚕和蛛各指哪种人?作者提倡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 &&&&&&&&&&&&&&&&&&&&&&&&&&&&&&&&&&&&&&&&&&&&&&&&&&&&&&&&&&&&&&&&&&&&&&&&&&&&&&&&&
& &&&&&&&&&&&&&&&&&&&&&&&&&&&&&&&&&&&&&&&&&&&&&&&&&&&&&&&&&&&&&&&&&&&&&&&&&&&&&&&&&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8题。(13分)
回溯历史即可发现,往日的决策失误是今朝恶果的导因。
即以京、津、唐地区而论,往古今来的一次次水利建设,是水资源的控制、利用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河流流量与所能提供水量之比为“开发率”。在海河、滦河,这一比率竟高至65%!
这不妨看作人类在控制大自然方面的一大杰作。但它的另一方面,则是水资源潜力不大的明确表示。
按科学规律,在这样的水资源条件下,应该发展与其适应的经济,但多少年来这一地带工业的发展却集中在高耗水类型的冶金、化工、电力、造纸、印染上。据京唐两市冶金、电力、燃料及动力、化学、机械五大行业统计,它们的年用水量占这一地区工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
农业生产结构上,这里则迅速扩大了需要大量水的水稻和小麦的种植。1982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年耗水近40亿立方米。
更为遗憾的是,人们一面吞食着前辈留下的这些苦果,一面又在盲目地重蹈这一覆辙——密云水库,作为北京人饮用水水源重地,多年为人瞩目,八十年代初,环境科学家就不断提醒:这里不宜作旅游区开放;而同时,供人游泳、荡舟、野营、野炊、垂钓的度假村又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在自己仅有的一盆“净水”中嬉戏——这种荒唐之举经过专家们上下左右的请示、磋商、呼吁……才终于转为被压倒的劣势。
日,《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施行。
但我们能够由此相信这类事件永远不会重演吗?
下笔时想一想水——这样的吁请,对城市设计师来说该不是一种苛求吧?
14.全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四个字,即______________。(2分)
15.全文在论证中选用了两个重要的例证:(4分)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成语有“重蹈覆辙”,意思是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文中“重蹈这一覆辙”的含义是什么?(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加着重号的短语“这类事件”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观全文,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由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
(2)你们qiè yì(&&& )得很!这椅子是给我坐的?
(3)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的又走了若干公里。
(4)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
科目:初中语文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公益与每个人__________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卖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__________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___________不姑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__________。
&&&&& A.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 D.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