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榭成语?

读书笔记《闻香》
山东画报出版社
全书也是亲日派,这也难怪,茶道、香道、花道,传承有序的也只能去学日本了,师父学徒弟吧。
一、香道在中国的产生
前香道时期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香料入华。贵族迷恋,上朝必须佩香。
魏晋南北朝,首富石崇家的厕所豪华至极,朋友进去如厕,左右有婢女拿着熏香守着,出来就换一身新衣服,朋友还以为错进了卧室,谁还拉得出来?
隋朝,隋炀帝一个晚上要焚两百多车的沉香,两百多石的甲煎香。
唐朝,各种奢华使用,唐玄宗造大型室内温泉,用香木做成三仙岛及船。杨贵妃和后来的同昌公主都级爱用香。这一朝香道成为艺术,可以斗香。
五代十国,南楚国王马希范很奢侈,造了个九龙殿,用沉香做了八条龙,自己算一条,每天在龙肚子里再焚香,龙嘴里喷出香来,很壮观。李煜也造了不少的沉香建筑,还专门研究各种“帐中香”。
宋朝,香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李清照词“香车宝马”,香车是车上都悬挂香球,香球外纵横内常平,元稹用它比喻女性的忠贞。宋词中常用“香鸭”、“金猊”暗示男女闺阁之事。圆吾克勤竟然有这样的悟道诗: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有味道。文人在书墨中多要用香料。
香道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自然功不可没,时人玩各种奇巧是样样在行的。禅对于香道的发展至关重要。苏东坡黄庭坚更是风雅之事一件亦不会落下。
后香道时期
是指元以后。元明清的时代是世俗的世界,大类《金瓶梅》,如刚仓天心说茶,香道也是同理,“对于后来的中国人,茶是一种可口的饮料,但不是理想”。
陈继儒《幽远集·十七令》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仗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鼎彝令人古。
《红楼梦》中多有香,黛玉幽香,宝钗冷香,秦可卿甜香。
二、香道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
与茶同样,香也是日本传承发展的更精深。
、天平时代
鉴真东渡带去了香。
日本最有名的古香,也是日本最大的沉香是藏于东大寺正仓院的“兰奢待”,长一米五六,曾有三个人割取过一点享用,并留下了字条。他们分别是足利义政,二寸截之;织田信长,一寸八分截之;德川家康,一寸八分截之。它与冈崎正宗的名刀、乐长次的茶碗“无一物”、千利休的泪齐名。
日本的审美形成,香道体现了这种审美。《源氏物语》、《枕草子》中都有描写。最著名的是《源氏物语》小野语吕夫人的香料谋杀案,写的非常没,用各种香料杀死了不忠的丈夫。
禅与香道的进一步缘分,荣西、道元。之后武士道大盛,武士与香又形成了一组关系。各自对香道有不同的理解。
这一时期有只有名的来自中国南宋的青瓷香炉,名叫“千鸟”,曾被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收藏过,后来传奇大盗石川五右位门去偷时,炉盖上雕的鸟竟然发出了鸣叫,被捕获,丰臣秀吉把他“煎杀”了,下了油锅。
室町、东山时代
禅宗成为主流,禅与香得到升华。闻香助禅修。重在“幽玄”与“空寂”。
一休纯宗推崇香道把黄庭坚的《香之十德》翻译过去: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战国、桃山时代
日本好沉香,御香流之祖三条西实隆,之后被称为日本香道始祖。因为他出身贵族,故称御香流。而志野宗信则开创了志野流,重武士色彩。
日本封建末期,社会次序、道德都很乱。香道式微。
德川家康嗜好收集沉香,写信给越南国王要香木。
香道从上层慢慢变得很世俗,民间也普及开来。出现了各种香道机会、斗赛和游戏,比如类似酒令一样的香令。
明治时期日本接受西方思想,去中国化、去佛教化。香道衰退。
二战后传统文化复兴,香道回归,日本人现在把全世界最好的沉香都买走了。
现在日本学习香道“初传”学4年,“皆传”学15年,“奥传”学25到30年。
三、香道器具与操作程序
1、乱箱。乱箱不乱,反而很有规矩,是香道器具的收纳箱。
2、七种工具。很想茶道组,分别是:银叶夹(夹银叶)、香匙(舀香粉和香粒)、香筷(调香粉)、莺(别香包的别针)、羽帚(清扫香炉边的香灰)、火筷(夹碳)、灰押(处理香灰造型)。
3、香盒。放香料用,考究。
4、香瓶。放七种工具的。
5、香篆。用来压香灰的,多是篆字的形状而得名。名堂很多,压出的各种香灰造型不仅有使用功能,还可以审美,甚至能用来算命和禅修。
6、闻香盘。试香、组香时用的盘子。
7、割香工具。锯、小刀、厚刃刀、槌、凿子、割香台。
8、香炉。要成双。
品香时,左手拿香炉,逆时针旋转,然后用右手扪上,鼻子凑前闻三下,品过一道香,还要在香笺上写下心得。主人先闻,再传给客人,一次品相会换三四道香而止。
四、香道中的禅法
鼻根圆通法门
借香参禅起于《楞严经》。
香道与心性修炼
香室的布置。日本香室大类茶室,至于中国未提及。
香具的要求。香具要简素、古拙。讲究的是千利休的茶道美学。
心性的磨砺。第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专门练习香灰造型,第三年才综合学习。讲了很多故事,有日本的有中国的。
焚香与坐禅。闻香,特别是沉香可以帮助祛除杂念和欲望,帮助深度的呼吸,可以静心提神,对于打坐修禅,功能与茶相似。
听香。闻香,人是主动的,香是被动的;听香,香是主动的,人是被动的。六根之中唯有听觉没有选择,一切声音都要入耳,只看我们自己侧重什么。听香就妙在这样的闲适,是慢生活。更往深里讲,则大有禅机了,与六入佛理大有关系,从六根入手修道,而证得果位。说到了《庄子》中央之帝叫混沌,本来是一团圆球,活的自在快乐,来了两个冒失鬼,一个是南海之帝叫倏,一个是北海之帝叫忽,给混沌开了七个窍,一开窍,混沌就死了。这与佛理也想通,佛家云:如同六贼,自窃家宝。这个道理很深刻啊。
一、宗教用香的起源
也是巫觋说,这一理论对于香料来说更有说服力。
二、佛教与香
一是形而上的,香的福德因缘。二就是供养之用,香泥涂身,印度佛教所为;香药水浴身,浴佛节即如此;烧香最为常见。三是其他用途,主要还是提神醒脑,帮助修炼。
三、道教修炼与中医养生之香
中国上古用香风习
官方是用香祭天祭地,见于《周礼》等书。民间也用香清洁自身与环境更以香囊传情,香草言志,见于《诗经》、《楚辞》。
道教练养之香
道教汉代创立,又因为汉代通西域后,香料大盛,所以香与道家密不可分。主要一是供养,二是开窍、辟邪、养生医疗的作用。其中自身的香修与佛家不同的是最喜欢用香沐浴,他们看中肉身,修行前必须香汤沐浴,所以道教更形而下。
中医养生之香
源于巫医。陶弘景、孙思邈的药方中都提到香药能美容。华佗用香药治疗肺结核。总之历朝历代的医术、方术上对香料的治疗记载繁多。
曹操也喜欢香,临终时还嘱咐:“余香可分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做组履卖也。”很感人,死之前还说把自己存的香分给各个老婆,不必用来祭祀,让她们以后要是在家没事,可以学着做做鞋拿出去卖。后人给了个成语叫“分香卖履”,表示临死不忘妻妾。可见曹操还说一个细心简朴之人。
密教有很多原始宗教的痕迹,对于声色都有独特的认识,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之物。密教的各种流派都运用香。如藏香,秘密制作,有类似药引子的东西。日本忍者也有香道,忍者最早是中国古代的谍报机构,后来传入日人。通过感官来修炼各种法术,如瞳术,用眼睛就可把人杀死。忍者用香气来判断人的身份。
炼金术与芳香疗法
精油和芳香疗法在西方与巫师的炼金术有很大的关联。从埃及、古希腊、罗马开始,到中世纪,香料大量的被使用对抗黑死病。据说埃及艳后特蕾奥帕特拉就是极善于运用香料而魅惑了两位罗马的皇帝。
香与风水运势
香与空间的关系是参考茶文化的。至于各种住宅不良的风水用各种香来破解,是运用了香对人的身体进而对心理造成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有些欺人。
茶道和香道在很多精神气质上同一,可称一味,可惜本书并没有着重写茶与香的组合运用。
香中最上品,为闻香者最看重。品类繁杂,市场混乱,价格奇高。
沉香树高约30—40公尺,当沉香树的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树脂会聚集于伤口周围。当累积的树脂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此部分取下,便为可使用的沉香。然而,伤口并不是树脂凝聚的唯一原因,沉香树脂亦会自然形成于树的内部及以腐朽的部位上。
第一种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称为“倒架”。
第二种倒伏后埋于沼泽,经历生物分解,再于沼泽区捞起者,称为“水沉”。
第三种倒后埋于土中,受微生物菌分解腐朽,剩余未腐部份称之“土沉”。
第四种为活体树经人工砍伐,置地后经白蚁蛀食,剩余之部位称为“蚁沉”。
第五种为活树砍伐所采摘者,称为“活沉”。
第六种为树龄十年以下者,已稍具香气,称为“白木”。
顶级的沉香叫棋南,又叫迦南,用指甲都能刮起,棋南中以白色最上乘。沉香想起绵长持久,最后味最佳。
木材极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药。寺庙中用以燃烧祀佛。檀香的气质也很深远,但太激烈,要与其它香料混合成合香使用才好。大部分香水也用檀香最为基调。
动物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抹香鲸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类似结石的病态分泌物,焚之有持久香气。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虽然现在它已经大部分为化学合成物取代,龙涎香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价值很高。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麝香本来恶臭,但稀释之后有异香。动物香相对与植物香都更暖,也是香水中的尾调。
安息香是安息树的树脂。后味。
是龙脑香树的树脂凝结的晶体,像水晶片,有名冰片。他的气质以清凉见长,但用多了会让我头疼。宋代的龙团凤饼里多加龙脑调香,它的香气与茶协调,但不可多。
丁香、木香、迷迭香、玫瑰花。除木香是木香树的根,其余都是草本植物香,重前味,甚至可以用于烹饪。
香道与茶道近,宋人茶道的四艺就包涵香,给学生讲茶席课,也要讲到香,此书甚好,很系统,文字也算生动,学习了一把。香文化与茶文化最大的不同是香不如茶更民间。
&&&&&&&&&&&&&&&&&&&&&&&&&&&&&&&&&&&&&&&&&&&&&&&&&&&&&&&&&&
日晚于无邪小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成语古典_全文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_无弹窗_txt下载_佚名的小说《成语古典》_免费小说看不完
作者: 佚名
成语――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青出于蓝”出于《荀子?劝学》,“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蠢》。
更新小说列表
同作者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香识女人 1992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