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忠文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建后期为什么这么松

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摘要】:背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较常见的严重运动性损伤。多发生在从事经常变换方向运动的青少年或青年人群,特别是多发生于竞技体育如滑雪、摔跤、足球、柔道、体操等运动员中。近来,普通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前交叉韧带是相当强韧的纤维束,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与膝关节周围其他韧带共同维持胫股关节的正常运动。其主要功能为:屈膝时防止胫骨对股骨的前移、伸膝时阻止膝关节过伸、控制膝关节旋转、不同屈膝角度可控制膝关节内外翻、参与伸膝时的最后的“锁扣”运动。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除活动受限、肿痛外,还会表现出膝关节的松弛,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等均是很有意义的检查。MRI由于其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诊断准确率达93%。关节镜检查作为一种微创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容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且逐渐引起关节软骨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继发性损伤,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应积极治疗。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缝合、关节外手术及各种材料移植重建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愈合困难,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同时关节内的直接缝合或关节外的静力或动力重建术效果也不理想。而各种材料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可迅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特别是关节镜技术的趋于成熟及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各种具体术式的变化。主要在于移植材料的选择、股骨和胫骨隧道的位置及移植物双束及单束的选择、移植材料的固定等。
重建前交叉韧带首要的问题是移植材料的选择。目前,移植材料的种类较多,包括自体移植材料、同种异体移植材料和人工合成移植材料,自体移植材料包括自体胭绳肌腱、白体髌腱、自体股四头肌腱等。虽然同种异体移植材料(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有其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自体移植特别是自体髌腱移植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金标准,但可能发生术后膝前痛、膝跪痛、髌骨骨折、髌韧带撕裂等并发症,近年自体胭绳肌腱移植有增加的趋势。自体胭绳肌腱移植经历了从1股到4股甚至6-8股变化,目前尤其以4股胭绳肌腱移植应用较为普遍。但胭绳肌腱虽然具有良好的强度且供区并发症较少,但重建后两端均为软组织-骨接触,愈合时间较长,以致骨隧道扩大。自体髌腱与4股胭绳肌腱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孰优孰劣需进一步研究。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双束与单束的选择: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可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由于仅重建了前内侧束,无法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动力学,不能很好地控制旋转负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更接近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可恢复前内侧束、后外侧束在股骨和胫骨的解剖位置,除恢复前直向稳定性外,能更好的恢复旋转稳定性。但是,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评分方面是否优于单束重建,仍有不少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自体移植材料中髌腱与4股胭绳肌腱的选择以及4股胭绳肌腱移植双束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及功能评分进行评价。
1.系统评价自体髌腱与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
2.系统评价自体髌腱与自体4股腘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安全性。
3.系统评价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
1.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相应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包括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特征、干预措施以及结局指标的测量),同时根据拟定的标准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检索策略。所选择的文献设计类型为国内外的随机对照试验,语种限定为英语和汉语。
2.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中文主要骨科杂志(数据库未收录部分)。收集并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自体髌腱与白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4股腘绳肌双束与单束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
3.文献偏倚评价根据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 5.0.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包括6个方面: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隐蔽分组、盲法、不完整资料、选择性报告结果、其他潜在影响真实性的因素(细化为2个方面: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及有无基金支持)。针对每个纳入的研究,对6条标准做出“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评价。同时,对纳入5个及以上研究进行分析的结局指标,给出漏斗图,以分析其发表偏倚。
4.在严格的偏倚评价后,对收集的各相关研究进行资料数据提取,主要是结局测量指标的数据提取。并根据可能存在的临床异质性分成随访2-3年、5年及10年3个亚组。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表示,两者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各研究合并前先分析临床异质性,若有则考虑行亚组分析;若无则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来检验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以a=0.1为检验水准,同时使用I2来量化异质性的大小。无统计学异质性时(P≥0.1,1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1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对无法行定量合成或者极低事件发生率的测量指标,则通过描述进行定性评价。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即排除纳入研究中与其他试验特征不同的试验,可考察其对结果的影响。这些特征包括研究的方法学、研究的权重、受试者临床特征等。本研究主要看剔除偏倚风险较大或较小的研究或权重较大的研究后合并结果与原Meta分析结果是否一致,以判断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若一致,表明结论更可靠。
5.采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证据级别评价系统进行证据级别的评价。如果有以下5种情况:研究设计有严重或极严重缺陷、研究结果严重不一致、证据直接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数据不精确或为稀疏数据(如果结果仅包括很少的事件和观察信息,且未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即为稀疏数据)、存在发表偏倚的高风险等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的证据会被降级。最终GRADE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意见分为“强”“弱”两级。
自体髌腱与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1.134N时KT1000或KT2000测量值患膝与健膝之差3mm[RR=0.96, 95%CI(0.75,1.22),P=0.73].3~5mm[RR=0.75,95%CI(0.52,1.08),P= 0.12].5mm[RR=1.86,955CI(0.31,2.37),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0年亚组中有一个研究报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
2.轴移试验0级[RR=1.05,955CI(0.97,1.14),P=0.22].+1级[RR= 0.90,95%CI(0.64,1.26),P=0.54].+2级[RR=0.33,95%CI(0.10,1.10),P =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Lachman试验0级[RR=1.04,95%CI(0.91,1.18),P=0.58]、+1级[RR=0.94,95%CI(0.69,1.27),P=0.69].+2级[RR=0.42,95%CI(0.11,1.59), 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移植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5CI(0.39,1.31),P= 0.28]。随访10年亚组中,有1个研究报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伸直缺失度3°、≥5°各亚组:随访2-3年及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伸直缺失度为3-5°,随访2-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4,95%CI(1.14,3.30),P=0.01];随访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3年与5年两组合并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2,95%CI(1.00,2.62),P=0.05].
6.屈曲缺失度≥6°:随访2-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57,95%CI(1.19,10.71),P=0.02];随访2-3年与5年两组合并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膝前痛:随访2-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04,95%CI(1.34,3.09), P=0.0008];随访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3年与5年两组合并后有统计学意义[RR=2.14,95%CI(1.44,3.17),P=0.0002];平均随访10年亚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8.膝跪痛或不适:随访2-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8,95%CI(1.12, 2.83),P=0.01];随访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3年与随访5年两组合并后有统计学意义[RR=1.97,95%CI(1.01,3.85),P=0.05];随访10年亚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9.行走或运动时痛:随访2-3年和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0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0.IKDC评分正常和接近正常的例数之和(A+B)进行合并分析,随访2~3年、5年亚组及两组合并[RR=0.95,95%CI(0.88,1.03),P=0.23]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Lysholm评分为优和良的例数之和(excellent+good)进行合并分析,随访2-3年5年及两组合并[RR=0.91,95%CI(0.80,1.04),P=0.15]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0年,有1个研究报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研究的偏倚评估:所纳入的文献存在高度偏倚可能性6篇,中度偏倚的可能性8篇。
13GRADE分级:少数中等级别证据(轴移试验亚组间合并后、移植失败率随访2-3年亚组及亚组间合并后、IKDC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表A+B亚组合并后);各随访亚组多为极低级别证据,亚组间合并后多为低级别证据。推荐意见为强推荐。4股胭绳肌腱移植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1.连续变量的形式报告KT2000或KT1000测量值,双束与单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53,-0.01),P=0.04]。分类变量的形式,双束与单束两组之间患膝与健膝之差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 (0.96,1.38),P=0.14];3-5mm,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41,1.00),P =0.05];5mm有统计学意义[RR=0.18,95%CI(0.04,0.79),P=0.05]。
2.Pivot.shift试验的结果:0级[RR=1.35,95%CI(1.16,1.56),P0.0001]、+1级[RR=0.37,95%CI(0.18,0.74),P=0.005]、+2级[RR=0.17,95%CI(0.06, 0.6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
3.Lachman试验的结果:0级[RR=1.28,95%CI(1.12,1.46),P=0.0004]、+2级有统计学意义[RR=0.10,95%CI(0.01,0.74),P=0.02];+1级无统计学意义[RR =0.72,95%CI(0.36,1.43),P=0.34]。
4.IKDC评分主观评分表显示,双束与单束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0.03,95%CI(-0.21,0.28),P=0.79];客观评分,“正常和接近正常(A+B)”者,双束与单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7,95%CI(1.01,1.13),P= 0.02]。
5.Lysholm评分的结果,双束与单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5,95%CI(-0.53,0.02),P=0.07]。
6.纳入研究的偏倚评估:所纳入的文献存在高度或中度偏倚的可能性。
7. GRADE分级:少数中等级别证据(IKDC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表A+B亚组合并后);各随访亚组多为极低级别证据,亚组间合并后多为低级别证据。推荐意见为弱推荐。
1.自体髌腱和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有效性相当。
2.自体髌腱移植有较高的伸、屈缺失度,较高的膝前痛、膝跪痛或不适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趋于一致。而移植失败率与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相似。
3.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术,而IKDC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单束重建相似。
4.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各种偏倚的可能性,本研究最终给出的证据级别不高。尚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尤其需要注意研究设计,如随机序列的产生和隐蔽分组,还要完善随访,完整的报告试验结果。
5.与自体髌腱移植相比,推荐用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推荐意见为强推荐。
6.与单束重建相比,推荐用自体4股胭绳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推荐意见为弱推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687.2【目录】:
摘要3-10ABSTRACT10-21背景21-25第一部分 自体髌腱与自体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Meta分析25-87 一 资料与方法26-36 二 结果36-71 三 讨论71-87第二部分 自体4股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Meta分析87-113 一 资料与方法87-89 二 结果89-107 三 讨论107-113参考文献113-130攻读学位期间成果130-132附录132-138致谢138-13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雷;陈游;黄国良;朱迎春;张薇;李桔元;;[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王文辉;刘云蛟;张帆;王景靓;王守云;;[J];中外医疗;2009年07期
曾昭池;黄华扬;陆国平;扶晓明;朱志勇;温超轮;;[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4期
敖英芳,田得祥,崔国庆,胡跃林,史和福,任玉衡;[J];体育科学;2000年04期
David MAlessandro LJennifer TDouglas G.AThe PRISMA G;[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09期
任逸众;韩长旭;贾岩波;黄健;刘晓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9期
王建,敖英芳;[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王健,敖英芳;[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王珍;张永红;徐巧巧;;[J];中国卫生统计;2009年05期
方善鸿;王一腾;白茗;白希壮;韩晓锐;张杭州;;[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泉,周建生,潘功平;[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冰雨,张云,姜红,马海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徐建武;张国伟;毛锐;张勇;丁伟;聂静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马海霞;王富印;余留森;;[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3期
张琰;王麟鹏;;[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吕霜;杨燕;盛燕;李歆;;[J];北京中医药;2010年09期
陈元武;杜元灏;熊俊;孙攀;高翔;林小苗;肖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黄叶飞;符文彬;吴泰相;张光彩;苏临荣;陈远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陈雷雷;何伟;张庆文;庞智晖;张铭杰;欧志学;;[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3期
詹思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玉兰;吴曦;梁繁荣;;[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任玉兰;吴曦;梁繁荣;;[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熊俊;杜元灏;;[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任玉兰;吴曦;梁繁荣;;[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史楠楠;韩学杰;王丽颖;赵静;吕爱平;王永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王丽颖;韩学杰;史楠楠;赵静;吕爱平;王永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熊俊;徐琰;李万瑶;刘洁;马林;;[A];循证医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论文集[C];2012年
敖英芳;;[A];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7年
张莉;张俊华;郑文科;王保和;商洪才;;[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崔快;;[A];2011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福水;[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孙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肖文峰;[D];中南大学;2008年
李敬华;[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黄跃平;[D];中南大学;2009年
张俊;[D];中南大学;2009年
黄丽华;[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白正武;[D];山东大学;2010年
胡景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存强;[D];泰山医学院;2010年
贝涛;[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晓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朱玉辉;[D];吉林大学;2011年
赵晓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鑫;[D];兰州大学;2011年
刘虎;[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董志杰;[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赵俊超;[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赵伟希;[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褚大由;;[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6年01期
沈灏,赵金忠,蒋垚,曾炳芳;[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敖英芳,田得祥,崔国庆,胡跃林,史和福,任玉衡;[J];体育科学;2000年04期
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于长隆,田得祥,曲绵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敖英芳,于长隆,田得祥,胡跃林,崔国庆,史和福,任玉衡;[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陈鸿辉;[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麦劲壮;李河;方积乾;刘小清;饶栩栩;;[J];循证医学;2006年05期
杨克虎;田金徽;段明友;刘雅莉;马彬;徐莉;曹晓元;李幼平;王莉;王羽;张宗久;赵明钢;陆君;柳琪林;;[J];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03期
杨克虎;刘雅莉;田金徽;马彬;景涛;段明友;李幼平;王莉;王羽;张宗久;赵明钢;陆君;柳琪林;;[J];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10期
李宪;王洪源;;[J];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菊元;[J];中国内镜杂志;2002年07期
徐卿荣,朱振安;[J];临床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闵红巍,王岩,屈艳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6期
袁锋;赵金忠;皇甫小桥;何耀华;王建华;朱越;彭晓春;;[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3期
石俊俊;纪斌平;;[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范华强;黄长明;;[J];颈腰痛杂志;2009年05期
李彬;白伦浩;傅永慧;王广斌;贺明;王佳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07期
万超;郝智秀;温诗铸;;[J];医用生物力学;2012年04期
白朝晖;章莹;;[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年06期
严广斌;;[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崑;刘华;凌晶;章云峰;何志勇;章军辉;狄正林;冯建翔;;[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马一鸣;李坚;许海波;陶勇;阎亮;刘国强;朱建华;杨峰;;[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洪亮;许树柴;李敏龙;;[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姜鑫;张益民;郭永智;孙延山;王军;刘建永;;[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傅宏;马海涛;毕大卫;刘道君;胡钢锋;翟利锋;朱元;;[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林默涵;方迪培;容树恒;陈启明;;[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葛杰;周谋望;;[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危立军;罗军;易观俊;王鹏;黄明;王灵海;;[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欧阳云飞;丁晶;杨军;金涛;陈斌;;[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唐华;卢波;吴林;陈思历;昝中学;;[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临沂 赵杰;[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南昌大学第四医院
孙贵才 (副教授);[N];家庭医生报;2008年
汤河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杨振岭 魏妍平;[N];健康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宇晟;[D];中南大学;2011年
谢静;[D];重庆大学;2012年
刘畅;[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肖文峰;[D];中南大学;2008年
蔡喜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熠;[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王雪晖;[D];吉林大学;2005年
石俊俊;[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李志超;[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冯大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操石磊;[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杨天龙;[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薛静;[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潘政军;[D];暨南大学;2004年
李文凯;[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
对外医疗办公室:
惠宾卡服务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西南骨科网 & 科研频道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重建自体材料、人工材料的优势?
作者:admin
来源:西南骨科网
1、自体材料与生物材料比较
上海华山医院陈疾忤博士认为由于经济原因对大部分患者建议使用自体材料,对日后生活没有影响。对手术成功率没有任何影响。术后恢复异体肌腱可能会快一些,但最终的结果自体和异体没有差异。不管采用什么来源的材料,我的大部分病人都能够恢复伤前的运动水平。
2、生物材料人工韧带的争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赵金忠教授认为,人工韧带的使用还有争议,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工韧带永远不会变成自体韧带,随着损耗纤维数永远处于减少趋势。目前建议人工韧带用于急于上运动场的运动员。因为采用自体或异体重建后该材料能够与自体组织愈合,最后变成正常韧带,因此需要等其愈合和变化完成以后才能恢复正常运动,这样韧带长好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已经结束了;而采用人造韧带则不存在韧带愈合和转化的问题,韧带与骨是通过机械方法固定起来的,能够马上上运动场,等人工韧带磨损差不多了,运动生涯刚好结束,不影响维持生计。随后再采用生物组织将韧带重建好就可以。
3、生物材料人工韧带安全性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张文涛主任从交叉韧带手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技术成为主流,但是,几乎所有的医生都采用游离肌腱的办法,他们把肌腱长在骨头的地方切下来,再把肌腱从肌肉里抽出来。而我们的办法是让肌腱的一端仍然长在骨头上,只是把另一端从肌肉里抽出来,穿过骨头形成新的韧带。这样就保留了肌腱的一部分血液供应和神经,对肌腱移植后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和感觉的再生有利,也就加快了手术的康复速度,改善了手术效果。关于异体肌腱移植和人工lars韧带的文章开始多了起来,但是以最长的经验也只是3年左右,远期的结果还不能肯定。我看还是等一等,看一看别人的经验再说吧,免得病人再次手术翻修的痛苦和损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西南骨科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023)(A区)(B区)(C区)& 咨询邮箱:
详细地址:中国重庆市沙坪坝高滩岩正街30号 技术支持-鼎维a href="http://www.manghuang.net" target="_blank">专家
个浏览网站的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的改变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50期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的改变及康复
【摘要】: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生物力学功能,二是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前交叉韧带损伤使感受和传入信息受阻,对完成运动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康复,不仅仅依赖于其力学结构的康复,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因此提出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本体感觉的重建。文章从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的分布及本体感觉的功能出发,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的改变,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因素及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87.2;R49【正文快照】:
0引言临床上发现部分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虽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恢复了膝关节的力学稳定,但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使运动水平难以恢复[1-2]。ACL损伤或外科术后遗有的功能性关节不稳,是当前运动医学、矫形外科治疗和康复的难点。有研究认为ACL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光虎;练克俭;翟文亮;;[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8期
马燕红,程安龙,江澜,李韵,王亚泉,白跃宏;[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7期
卓大宏;[J];现代康复;2000年01期
谢原来;[J];中国康复;1991年04期
王于领,黄东锋,毛玉容,谢维琪;[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丁伯坦;[J];医疗保健器具;1997年03期
黄东锋,王于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李茜;[J];中老年保健;2005年05期
王强;[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5期
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江澜,李韵,袁伟芳,沈晓艳,蒋垚,赵金忠;[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秋华;王于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伟民;;[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陈广武;;[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刘萍;;[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王凯;何国霞;朱韫钰;胡永善;;[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张爱军;王爱华;;[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王伟祥;靳瑞领;刘景隆;李春华;董子祺;孙树青;;[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王凯;何国霞;朱韫钰;胡永善;;[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张铁燕;王舒颖;王荣贵;;[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孙启良;;[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吴刚 通讯员 张硕;[N];健康报;2009年
陈建平;[N];郴州日报;2009年
郑斯维;[N];河北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付静;[N];保健时报;2009年
吴丹;[N];成都日报;2008年
李旭兵;[N];河南日报;2009年
邓启玉;[N];民族医药报;2004年
杨朝晖;[N];科技日报;2009年
李卫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阿信;[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承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姜庆军;[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曾庆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邢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肖毅;[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陈鹏;[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高霄飞;[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付弋;[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放;[D];吉林大学;2004年
马英杰;[D];重庆大学;2005年
田丽;[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尹俊华;[D];浙江大学;2007年
张彤;[D];郑州大学;2006年
周枫;[D];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李志亮;[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马海霞;[D];山东大学;2006年
孙延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徐霁华;[D];昆明医学院;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