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开学第一课班会夏晓瑛分到哪个班了?

欢迎访问北大语文课程网
&初中语文17-24班优秀教学设计(示范远程项目)
浏览 3,367 次
初语17班苏燕霞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
鹤山市桃源中学苏燕霞
[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是动物小说。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身处绝境进退维谷之时,老斑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了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关注动物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和谐意识。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尤其是对以动物为题材的文章,有探求的精神,很容易在他们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并培养一种热爱动物的情感和责任意识。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很强,对新事物有吸引力,我在课前布置他们上网查找有关动物的故事,可以增加他们的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教学难点: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穿插Flash动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在风景秀丽、风光迷人的贵州马岭峡谷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感人的用生命架起的彩桥故事:(日11时20分,在贵州省的马岭峡谷发生了一起缆车坠落事故。事故致使35名乘客死伤。令人惊异的是在缆车坠落的那刹那间,车厢内潘天麟和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把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来,不让儿子受到任何挤压。结果,孩子只是嘴唇受到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以后,孩子所有的记忆和想像也许只是一片空白,也许只有黄色的箱顶,混乱的人群……潘天麟和贺艳文夫妇在危急的一瞬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用生命为年仅两岁的儿子架起了一座生命的彩桥。这是父爱使然,这是母爱使然,这是亲子之情使然。让我们向天底下所有和潘天麟、贺艳文夫妇一样的父母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其实,不但人世间如此,在动物界中也有同样感人的浓浓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斑羚世界,去感受那动人心魄的一幕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斑羚,走近作者
斑羚,也称青羊、山羊。体长1~1.2米,形似家养的山羊,但颌(hé)下无须.雌雄均有角,角小、黑色,角基有轮纹,毛松而厚,冬毛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常栖于山顶之间,善跳跃。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
(三)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限每分钟500字(约2500字)
(速读前欣赏Flash动画)
1、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满感情的朗读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
大声读、投入读、自由读、动情读等等。
(师问:你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五)精彩研读
1、先请同学们放声自读课文第九段。
质疑:在自读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
可以在词语、语句的含义、修辞及作用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领悟文章的妙处。如果有疑问的话,在文字旁边做上记号,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全班讨论。)
2、作者是如何描写斑羚飞渡的?(学生找出关键动词)
斑羚飞渡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作者抓住关键动词描述了惊心动魄的飞渡场面。
半大斑羚:跃,跳,(位置:前,高)猛蹬,起跳,落获得新生
老斑羚:勾,蹿跃,(位置:后,低)坠落走向死亡
3、朗读比赛
将课文第九段分为三小块儿,由学生推荐的两名代表和教师进行朗读比赛,教师予以指导和肯定。
4、体会飞渡场面的悲壮。
从时间上说,飞渡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了大段的文字细细叙述和描写,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全班朗读课文第九段(配上《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再次用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及飞渡场面的悲壮。
(六)、体验反思
1、学习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
如:英雄的斑羚,让人类汗颜;
在成功者的背后;
生命的礼赞;
善待生灵;
兽犹如此,人何以为;
为团队精神叫好……
老年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甘愿粉身碎骨。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年幼的,把死亡留给自己。这是本能的群体意识,更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精神——团队精神。
斑羚飞渡惊心动魄,斑羚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我们人类需要发扬的,但斑羚飞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在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人类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请记住并转告你周围的人: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八)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给你的感触、感悟,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要写出真情实感。
(九)[附]板书设计
从斑羚身上——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从人类身上——珍视生命,保护动物
(十)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从而达到了对主旨深化,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课后的作业学生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收到了预定的效果。
B组成员推荐该教案的理由: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活动方式,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句子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对文章主旨深化;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语18班张容娣
织就绵绣文章,让你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记叙文写作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四会市会城中学张容娣
【教学设想】
1、学生们进入初三了,如何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综观初一初二的语文期末质检,失误较多,其中文章的语言空洞乏味,不生动无真情,缺少亮点,是多数学生的通病。语言平庸是作文的大敌,许多学生的作文都败在这里,从而无缘一类文。因此,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会挖掘生活中闪光的思想内容,学会布局谋篇之外,还应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站在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看,语言表达是学习和日后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应努力做到让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必须在写作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进行“小题目里的大文章”仿句专题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平时写作上出现的问题逐步开展中考作文复习系列之“语言篇”、“开头结尾篇”、“立意篇”、“选材篇”“结构篇”等作文专题训练
【课前准备】
1、批阅学生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话题的作文,从中挑出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也合理,但语言上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习作,对其中几篇作文的个别语句进行修改。
2、教师写下水文,用作课堂讲评时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炼词方向。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语言通顺、简明、连贯,并力求生动。
2、初步掌握一些炼词的技巧。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道理,写好作文的唯一秘决是饱读诗书,笔耕不辍。
2、养成平时练笔的好习惯。
【重点】语言的通顺。
【难点】语言的生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讨论等
【教具安排】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连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幽默的;而同学之中,会调侃的最有“人气”。二者的共同点是:语言的表达运用达到了一种极至。写作文,其实同理。老舍曾说:“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很精练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即是说,有了语言的依托,思想感情才能“烙”在人们的心间。
因此,判断一篇文章的优劣,除了看文章的立意、构思、选材、表现手法外,还有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即:“有文采”。
二、中考好作文的标准:
闪亮的标题醒目的题记
亮丽的开头自然的结尾
鲜明的主题典型的材料
整洁的文面独特的格式
清晰的结构精彩的语言
(引出本课时教学专题,打开课件)
三、对上次作文《生活因____而精彩》中出现的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的语段进行修改。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
片段1: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时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学生动笔修改。教师讲评,展示下水文:
成绩公布了。哈,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点评: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更具感染力。
四、记叙文写作语言的技法训练:如何让语言拒绝平庸呢?
(一)化叙述语言为描写语言
1、讨论下面的例句中修改后的效果有何不同。
例句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例句2:太阳从东方升起。
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例句3:小弟弟哭了。
小弟弟眨巴眨巴眼睛,泪水在眼眶里转,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双手使劲地揉眼睛,两只脚乱蹬着,一边哭,一边喊:“哥哥真坏,哥哥是个大坏蛋。”
讨论后明确:语言效果形象、生动,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
2、学习上面的写法,选一题进行训练。
(1)黄昏,西天出现了晚霞。
(2)我这次考试不及格,爸爸看了试卷非常生气,妈妈没说什么,心情似乎很复杂。
(3)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活动或劳动的情景,要求准确细致的描述出这种活动或劳动的具体过程,动词应用要准确,语言生动形象。
(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小组内合作交流后由代表读出认为写得好的文段。)
(二)善用修辞增色彩
1.精妙比喻可入诗
示例原句:考试成绩好,回家才有好日子过。
改句:考试成绩是家长的晴雨表,优秀是晴天,及格是多云,不及格是暴风雨。
练习原句:祝福你。
改句:祝福是雪,问候是花,变成雪花飘到你家。
2、排比铺陈增气势。
示例原句:祝你一天到晚幸福快乐。
改句:一片树叶代表快乐,我就送你森林;一滴水代表祝福,我就送你大海;一根针代表思念,我就送你仙人球。
讨论后明确:这几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使文章顿生光彩。
3.拟人修辞增美感
示例原句: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改句: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点评: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脸上的“青春痘”越来越多的的情形,语言生动、活泼。
你也试一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编写一则祝福、问候型的手机短信,送给你的父母、老师或同学。
小结: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优美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可以增加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读来或清丽悠远、回味隽永,或酣畅淋漓、令人振奋。但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强按,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三)精选词语
1、欣赏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明确: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绚烂与美丽,也饱含了诗人的满怀喜悦之情。
(2)古道西风瘦马
明确:一个古、西、瘦写尽了漂泊在外游子的孤苦,凄凉,可谓是字字含情啊。
2、美句欣赏:《松鼠》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明确: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不仅形象的描写了松鼠的特征,还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课堂训练:读下面一段话,根据小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修改文中的词语,使之更能表达感情
爸爸妈妈又出门了,每天都是这样,当别人吃完饭,一家子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总匆匆收拾完碗筷就赶去店里,将我一个人留 在家里。桌上的台灯发出明亮的光芒,像一只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委屈、难过,我趴在桌上哭出了声。
(提问后明确:扔、惨白、失神)
4、描写轻松活泼欢快的氛围可适当幽默。
欣赏美文:
(1)“到了六年级,我的病牙都陆续‘下岗’了,只剩下一颗老牙仍‘坚守阵地’,为了使它光荣退休,我使出浑身解数,却仍奈何不了它分毫。对这种‘顽固分子’,我只得乖乖投降。”
点评:我们大多数同学平时说话妙语如珠,而写出的作文却十分枯燥。如果我们把头脑中储存的各种词汇充分调动起来,就能使文章写得活灵活现。
这段幽默风趣的语言的出炉,归功于作者巧妙“移用”了社会、军事术语。
(2)“这次考试考不好啊,可仔细了你的皮!”这位“凤姐”用她的纤纤玉指点了一下我的额头,嗔怪道。我抱头鼠窜,深知“凤姐”得罪不起:“是,二奶奶,小的马上去复习!”“这小蹄子!”“凤姐”那双犀利而又有神的丹凤眼微笑着瞥了我一眼。凤姐就是我妈,她不但和电视剧中王熙凤长相神似,连脾气性格都是活脱脱的一个样儿。“家有凤姐”,呵呵,这滋味可有点辣!
(3)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明确:幽默语言可使语言活泼风趣,有吸引力;同时也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但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不可用,否则会弄巧成拙、破坏语境、影响表达效果。
(四)善用诗词
1、欣赏例句:
(1)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改文:我们只有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2)我喜欢静谧的感觉,更向往悠闲的意境。
改文:我喜欢“人迹板桥霜”的静谧,更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2、课堂练习:运用诗词积累,为下面的句子润色。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黄河九曲,长江三峡,以及那秀丽江南。
学生讨论交流后提问。
展示修改范例: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还有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和“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3、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可以为文章润色,但要做到巧妙贴切。
欣赏下面句段中巧引的佳句:
1、我数学考得很不理想。考前不努力,考后徒伤悲啊!
2、我一看情况不妙,脚底抹油——溜。
3、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最美?你也许会说:“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如巨龙般威武雄壮。它最美!”你也许还会说,漓江的水甲天下,舟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它最美!”是啊,这些都很美,但我想,最美的莫过于源于生活的平凡的美!
明确巧用佳句时须注意:首先,引用的佳句语意要符合自己的表达需要;其次,必须要将佳句和自己的语言自然、规范的衔接在一起,组合后的语句要通顺、流畅。)
五、课堂练习:改写下面一段情节,使其准确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家长会又如期地来了,我想,它应该还是像往常一样顺顺利利,度过吧!从小学到现在,我还从没在家长会后受到家长的批评或责骂,顶多是几句鼓励的话了吧!所以对于这次家长会,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学生练笔,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佳作展示:
家长会又如期地来了,此时我的心没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澎湃,也没有小兔似的乱跳,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秋日的阳光仿佛绽放的菊花,缕缕温暖着我。路上风景正好,伴我踏上新的征程。
六、总结:
要让你的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可以化叙述语言为描写的语言,用好修辞,雕琢字词,巧引诗词。除了以上所述几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奇特精彩的想象句,思想深邃、含蓄隽永的哲理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引用句,等等。这些句子点缀、穿插在文章中,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让你的作文“亮”起来。
写作的唯一秘决:饱读诗书,笔耕不辍,定能文采飞扬。
七、课堂训练:欣赏下面一组四季风景图,请尝试用我们刚才所学的写作技巧,用100字左右来描绘这些美丽的画面。
展示幻灯片,学生写作
学生展示才情,教师点评。
八、习作布置。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请以“我在中成长”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运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写作技巧,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属于中考总复习系列的作文训练课,为了增加课堂容量,且让训练落到实处,真正指导学生提高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在课型选择了导学与训练相结合的形式。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能够始终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在其他的同学说的同时其他的同学都在用心倾听。进入到学生作品交流的阶段时,学生们更是情绪高昂,积极的与其他同学交流看法和意见。这一节课成功之处就是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写、自己评,在与其他的学生的参与、合作中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成为了学习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对课堂驾驭不足的情况,个别的教学环节过于松散等,这是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改进的地方。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认为把课“背”好就是完成了教学的准备工作,而应多想想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不懂什么?学生对将学到的新知识有足够的储备吗?我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愿意接受吗?我这样处理文章学生真得有收获吗?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少一些花架子。当然我们还要讲究课的艺术性,好的一节课要象写文章一样起伏跌荡,因此在设计课时要注意课的起、承、转、合。既有知识性,又有艺术性的课不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吗?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这两节语言训练课只是一种尝试、探索。
初语19班陈琼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案
主题——做快乐的少年
潮安县东凤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陈琼洁(获市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二、活动意图:
当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比成年人想像中要多得多,孩子们的烦恼不愿和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倾诉,往往造成心中郁结,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主题活动课,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把各自心中“成长的烦恼”说出来,再通过大家的分析和查找相对应的心理现象,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
1、列出自己最苦恼的事,寻找克服烦恼的办法。
2、搜集古今中外名人成长过程正确对待烦恼、战胜挫折的感人故事寻找一些与烦恼有关的古诗词或中外名人名言,抄录下来。
3、课前布置:请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上以下文字
做快乐的少年
板块一:实话实说
板块二:拔云见月
板块三:焦点访谈
板块四:学海拾贝
四、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对待自我和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2、训练学生“听”(学会倾听)、“说”(口语交际和口头表达)和“写”(书面表达)的能力,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学会沟通与理解,增进同学间互相合作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能帮人解脱烦恼。
五、教学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我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把“听”“说”和“写”作为教学的支点,对学生进行听辨、语言和写作的训练,通过演讲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参与研讨,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我们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是不是这样?(学生:烦恼多多)
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以积极的方式化解烦恼。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从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更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二、实话实说(看小品,活气氛,言烦恼)
师:大家看,我们班最活跃的陈欣同学来了,哎怎么耷拉着脑袋,藏什么呢?是不是又有什么新作,班长拿过来,欣赏欣赏!(一男生拿成绩单,神情有点低落)
班长(拿过成绩单,看到反面的一则改编后的一段话):读出:“平常上课瞎吹牛,上了考场汗直流,模眉冷对试卷纸,俯首干咬钢笔头,成绩下来傻了眼,无颜回去见爷娘。
班长:咦——,这不是成绩单吗!你怎么还放在身边。
陈欣:考得这差劲,哪敢给家长看,看了,那还不是一场“暴风骤雨”,唉真——烦——!
班长:别烦了,老师说成绩一定要交给家长看,至少家长要了解我们近期的学习状况。
陈欣:就是呀!这不正在想办法吗,对!改分数
班长:慢着!什么歪点子,回执不是还要交给班主任吗?躲得了初一还能躲得十五?你呀,还是老老实实交待吧!
师:像陈欣同学这样,因成绩不好,采取欺骗家长的方法,同学们说,对吗?学习成绩不好?怎样告诉家长?
生(自由回答):“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以诚信为荣”“与爸爸妈妈好好沟通,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心情不好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现在大家抛开心中的顾虑,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烦恼!同学们可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①学业方面的烦恼②交往方面的烦恼③与父母沟通方面的烦恼④生活中的烦恼⑤自身形象的烦恼。”
(对于说得好的老师带头给以掌声,鼓励同学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
生:“考不好,妈妈就要骂我,这学期,我语文期中考试没考好,只考了72分,妈妈就骂我:‘你!怎么搞的……好好反思反思!’这还不算,就连吃饭时,她也在骂我:‘你怎么搞的,你说你以后怎么办?以后你给我多做点练习!’唉,我真的是无法忍受了!
生:“我长得胖同学们一见我就笑——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郁闷”
生:“爸妈吵架,最难受的是我。他们吵架很烦,搞得我作业也做不好;吵架的时候,还要我评论谁对谁错;我有题目不会也不能问;他们大声说话,我睡不好觉。我希望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家庭,没有争吵没有坏习惯。
三、拔云见月
师(小结过渡):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于局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
同学们,现在就给同学指点迷津吧!
生:“应该好好地跟妈妈说说,请她不要再骂了,应该好好地帮我分析原因,帮助我进步。”
生:“其实我们是没有恶意,大家笑是对你友善,你别伤心。同学们说是不是”(学生齐说:是)
生:“带着爸爸妈妈去看流星,看流星后,他们就会好了。电视里都是这样演的。”或“主动为他们调解。上次,爸爸妈妈冷战,我就主动让爸爸去接妈妈,结果他们就好了”。
学生相互讨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最后交流各组的点子办法,老师整理归纳。把各组的讨论结果宣布如下:
第一组的办法有: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槽糕的心情。比如听音乐,唱唱歌。
第二组的办法有:可以通过宣泄情感法解除烦恼,如大哭、跑步、找伙伴倾诉……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糟糕的心情。如听音乐、看电视、读笑话、出去散步……
第三组的办法有:设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成立快乐聊天室;设置倾诉信箱;进行专题讲座;利用广播宣传;多放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增设一些体育设施等。
第四组的办法有:可以多与父母老师沟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达到共同理解。
师小结:“如果说红色是欢笑,蓝色是忧郁,绿色是希望,黄色是灿烂,那灰色则是不愿再提及的往事,是人生路上谁都避不开的挫折。当我们与灰色不期而遇时,请你不要惊慌,这是命运给你的一道难题,错误的理解会让你陷入迷茫的境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但若你能正确理解,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就会成为你的磨刀石。同学们,走过去,前面就是蔚蓝的天空!走出灰色、走出迷雾,前面就会有明媚的阳光将你包围!”
四、焦点访谈
师:“现在采访本班的学习冠军林臻和体育冠军张焕成同学。请两人表述了各自的苦恼,及应对措施。有请林臻同学。”
林臻:“怎样提高抗干扰能力——身边有几个同学不停地讲话,干扰你学习,你坐在那儿烦,用各种方法去排除干扰,就算是堵耳朵也不管用,而且还强化了这种反感。此时,你不是因为干扰学不下去,而是因为烦才学不下去的。你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热情、随便地参与他们的闲聊,瞎聊几句,开心一笑,既缓解了心中对“干扰源”的反感,也可趁机休息一下。也可以给自己找个借口:“我学的时间够长了,应该换换脑筋了”或“在这儿坐久了,换个地方学吧”,不要让自己觉得是受不了干扰才停止学习的。你不怕“干扰”,“干扰”就干扰不了你。”
张焕成:当你感到沮丧的时候,应设法在一小时之内将烦恼全部抛弃,拿出一本历史书籍,你将体会到世界上一向是痛苦不绝的,历史上充满着悲剧的故事:战争、饥荒、贫困、瘟疫……在阅读完一个小时的历史之后,我不禁明白:即使像目前这样坏的情况也比以前好得多了。这使我能够正视自己现在的遭遇,并明白这世界正在不断进步,而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师:“两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大家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这道隔阂。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五、学海拾贝
师(小结过渡):伟大的名人和渺小的凡人一样,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大家熟悉的名人安徒生、居里夫人、贝多芬、海伦凯勒、张海迪等又何尝不是这样你?在失落绝望的时候,他们是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更坚强的面对生活之路的呢?让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些启示吧。现在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准备)
师:现在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生: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
生: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生:要是人家骗了你,他也不必生气,心儿永远向望着未来。
生:多和朋友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生:清新、健康的笑,犹如夏天的一阵大雨,荡涤了人们心灵上的污泥、灰尘及所有的污垢,显露出善良与光明。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要说: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气,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对一一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烦恼对于你也无济于事了”
六、总结激励:
今天,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还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替他人化解烦恼。时间在同学们的热烈交流中流逝,我们有些同学的烦恼还没机会交流,在我们成长中还会遇到更多的烦恼和快乐,请你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在随笔本上,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或快乐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请同学们记住,烦恼即不能延长今天,也买不来明天,与其在烦恼中度过,不如开开心心让大家看到一个快乐的的你!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请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后反思:
近期在2011年“国培”学习中。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概述中深刻领会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同时在内容上又是多方面的综合,而本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这便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而后在“模块四”的视频学习中,语文专家杜志兵在“教学设计中学科特色与学生要素”中谈到教学设计的理念是:“综合、选择与开放”,设计要围绕“开放化、生活化、动态化、素养化”的要求展开,使设计体现“目标多元、方法多样,成长记录”,即做到对学科特色的坚守,但又不是语言特征的消弭,本课《成长的烦恼》就是围绕这样的要求点展开的。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这一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此时,他们对于自我、对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表现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这种自觉、主动的求知状态,也构成了教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最佳教育契机。因此,语文课适时适宜为“学生的情境的角色意识,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所在,需要教师相对而导”,能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初中生心理健康目的。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无疑是优化。我们认为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初中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学生的精神素质得到优化,但这其中老师的参与应自然的介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处实际,合理引导,以共享的姿态形诸结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所以,我们坚信“学生的现实课堂反应,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柳暗花明这处”,有效地医治学生失落的心灵,并能及时预防新的心理问题生的出现,使学生个个会学生活,喜欢生活,使每个学生都带着学习中获得的关爱和成功走向未来,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快乐、博爱的人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D组教学设计评价:
一,语文专家杜志兵在“教学设计中学科特色与学生要素”中谈到教学设计的理念是:“综合、选择与开放”,设计要围绕“开放化、生活化、动态化、素养化”的要求展开,使设计体现“目标多元、方法多样,成长记录”,既做到对学科特色的坚守,但又不是语言特征的消弭,该课《成长的烦恼》正是围绕这样的理念而设计。
二,该教学设计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三,课堂轻松,拉近师生距离,给孩子设下一个说话的平台。重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本教案是全班教案设计中回帖最多的。
终上所述,推荐本教案设计为班级最优者。
初语20班唐三清
《相见欢》
飞来峡二中唐三青
《相见欢》
1、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
1、 深情导入
教师:在一个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 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
(“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
(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
贺铸《青玉案》写愁多而可视:“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媒体演示】
7、扩展延伸:阅读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8、小结:这两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山河深深的眷恋相思之情。
通过这段时间的诗词学习,我们应该对诗词鉴赏的步骤有一定的了解:首先要注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及与表达主旨相关的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词作基调,最后联系作者身世,结合全篇领会主旨。
9、歌曲欣赏:
教师:这首词写得极其自然,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却将那份亡国之后的愁苦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那让我们重新饱蘸一份浓浓的深情来再次聆听后主那愁肠的心曲。【媒体演示】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诵,并且整个朗诵过程要在背景音乐《二泉映月》配合下进行。教师朗诵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词中意境。
【媒体演示】呈现本词在屏幕上,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通过复习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词作主旨。
【媒体演示】作者简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媒体演示】提供背景音乐《二泉映月》为学生体会感情创设意境。
【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可联系词人的生世(方法:知人论世)
要注意景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媒体演示】呈现结果,帮助学生理解主旨。
【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从意象入手理解词作,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词作能力且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媒体演示】呈现问题与答案,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且印象直观。
【学生回忆回答】通过回忆其它类似写愁词句,了解这些写愁词句的共同特点,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这一写愁词句的绝妙之处。
【媒体演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讨论回答】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增进认识,提高鉴赏能力。
从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得出一些实质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鉴赏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让学生自由发挥
【媒体演示】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在情境中再次感受词作主旨及情感基调。
巩固知识,与中考链接。
(五)板书设计
意象(景)关键字词基调主旨(情)
残月独冷落离
梧桐寂寞凄清愁
(六)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初语21班陈志成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21班翁源县坝仔第二中学陈志成
1、知识与技能:理解米妮的性格特征及米妮形象的刻画方法。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师生共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米妮的形象体会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教学重点:米妮的性格特征(美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米妮形象的刻画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概述:教学过程可分为三大板块。一、认识米妮,揭示米妮的性格特征;二、研讨米妮形象的刻画方法;三、探讨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故事的深意。
一、认识米妮,揭示米妮的性格特征
1、学生速读课文
2、同桌或同组讨论:你认为米妮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要求:讨论的结果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并记录下来
3、小组推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学生发言的要点,注意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1)学生容易在文中找到的有:勤劳能干、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有礼貌
教师要注意学生找到的句子能否表现米妮的性格特征,并就学生的发言作简单分析。
(2)如学生只局限于以上分析,老师要作进一步引导。
如:请学生读这段话“米妮和妹妹坐在火炉旁,互相商量着,最后米妮说:‘亲爱的妹妹,我必须出去找工作,因为家里的东西快要吃完了。’于是她吻别了母亲,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离开了家。”
请学生思考:从这段话又可以看出米妮的什么性格特征?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明确:米妮有责任心、有孝心。
如学生找出其他句子,并能作恰当的分析,教师应该肯定。
二、研讨米妮形象的刻画方法
1、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勤劳能干”为例,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能表现米妮“勤劳能干”的句子。
学生容易找出的句子有:(1)她的姐姐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2)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2、教师引导
(1)、小矮人回来发现房子有什么变化?他们是怎样说的?
“小矮人都笑了起来,高兴地叫道: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敞亮。”
(2)除了小矮人外,还有谁也赞扬了米妮的勤劳能干?
“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3、请同学讨论、分析,以上句子同样是对米妮勤劳能干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请同学注意这二句话:(1)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2)“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请学生思考、讨论:“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这是米妮的“心”说的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是心理描写,是形象化的心理描写
三、探讨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故事的深意
1、请学生齐读这段话: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这是十二个小矮人对米妮所付出劳动的报酬
告诉我们:诚实、善良、勤劳的人会得到回报
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话,讨论:这段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容易找到答案: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3、除以上二点外,你觉得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我们还要学习米妮的哪些美德?
参考(1)要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2)要有孝心,关爱所有的人。
(3)要乐于助人,发扬雷锋精神。
(4)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4、如学生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肯定。
布置课外作业:对照米妮身上的美德,反思自己:你有米妮的这些美德吗?怎样才能拥有这些美德?把你想要说的话写下来,下一节课进行同学间的交流。
米妮的性格特征米妮形象的刻画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勤劳能干正面描写诚实、善良、勤劳的人会得到回报
诚实善良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乐于助人侧面描写要乐于助人,发扬雷锋精神
有责任心要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有孝心要有孝心,关爱所有的人
有礼貌形象化心理描写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组长推荐评语(陈志成)
1、这篇教学设计能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立足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环节紧凑,易于操作。
2、能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双边活动适当,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3、能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难易度适中的问题,便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凸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4、重视挖掘文本的德育因素,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板书条理清晰、内容恰当,能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6、原创成分大,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
7、“教学反思”是一个遗漏。
辅导教师评语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具有一定哲理的童话,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故事,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本教学设计面向农村地区学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人物性格特点、刻画方法、寓意三个内容。教学思路相对清晰。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一、童话教学,重在故事本身,因此让学生记住故事是重要的。教学中,如采用复述、概述等方法把握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二、《地毯下的尘土》在叙述故事上有许多的技巧:如铺垫、巧合、细致的心理描写等,如能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缺少某个情节对故事表现力的影响,就能进而把握整篇故事的艺术特色。
三、一般地,通过阅读学生基本能把握米妮身上的勤劳、诚实、有责任心等品质。但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只有结合标题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地毯下的尘土》,标题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故事的关键点。“地毯下”,说明是隐藏的,不易发现的;“尘土”,说明是微小的、不起眼的。《地毯下的尘土》更深一层的故事寓意在于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中隐蔽的不起眼的小错误以及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进行反省。
初语22班梁小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蒹葭》设计
《蒹葭》  
高新区平北中学  
梁小怡  
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3、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
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以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㈡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老师范读;2学生练读;3齐读;4指名朗读;5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一会提出共同解决;
6共同释疑:可能的问题①所谓:所说的,所思念的②白露为霜:白露变成霜
7哪位同学能概括诗歌内容?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㈢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
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6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秋霜秋水晨雾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㈣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1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准备:①在不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 怅惘 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小结: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3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教师准备:①美丽? 外在?内在?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
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
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③“伊人”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距离产生美。
小结: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就是这种距离之美如:朝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还有(大屏幕配乐显示以下内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和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④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也采用泰戈尔诗的形式仿写几句。(配乐屏显):
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㈡世界上最美的距离
不是——————      不是生和死
而是——————      而是———————
————————      —————————
教师准备:㈠世界上最美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而是那盈盈一水间的,脉脉不得语。
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就站在那里,我却永远追寻不到你。
小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伊人”的这个形象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她遥远而又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人们心灵中一个永远怅惘的情结,而距离和朦胧正是她的动人之处。
⑤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 事业 亲情 友情 理想 自由 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㈤激情朗读,总结提升
1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朗诵这诗。
㈠共同体会①读前两句时语速应该较缓慢,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连续动作焦急急迫应该语速较急促,③“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慢以体现险阻重重 ④“宛在”三句读出怅惘失望之情
㈡练读㈢展示㈣齐读
2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是台湾作家琼瑶根据《蒹葭》改编的,伴随着婉转悠扬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蒹葭》的余音绕梁之美。
结束语:邓丽君婉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吟诵这些简朴而优美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装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品味中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
把握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将诗歌内容和思想意义加以延长伸展,让学生进一步畅思遐想,给学生留下回味、思索的余地,深化课文内涵,并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对诗歌有了较深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
六作业: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比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   蒹葭
蒹葭白露──伊人
辅导教师推荐理由:
该教案的设计者能够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设计成篇,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又能体现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是篇设计得很用心、高质量的教案。
1、体现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内容安排合理,层次感强。
2、本设计得亮点,是“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读写结合,仿写练习到位。
4、.情境教学,声情并茂。
1、见解点拨环节偏多,读诗、品诗环节偏少。古代诗歌、词都要多读,所谓“三分讲,七分读”,梁老师在开始设计了四种读,后面就没有再读了。
2、课堂知识量大,一节课时间,只怕难以掌控。
初语23班张云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顺德区北滘镇莘村中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2.在讨论中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在品味中理解“我”对父母及叔叔的情感态度。
【教学建议】
1.《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这篇小说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可以让学生多体会。
2.安排1课时,主要从人物称呼切入,重点分析人物性格与小说主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写短篇小说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而莫泊桑就是其中的一个。
(出示ppt)左拉曾这样评价:“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内容概括:(2名同学回答)
三.内容探究
1.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学生快速阅读,动笔勾划)学生争相回答,有没有补充“我是怎样称呼的?)
(出示ppt):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那个讨饭的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一个于勒,为什么跑出那么多的称呼?
问一个同学,在家父母怎样称呼你?在校同学怎样称呼你?父母与同学的称呼,对你爱的表现。
于勒的称呼:(处境的变化,称呼的变化)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一)占了钱:(读出具体语句)
(二)有了钱: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希望,体会思念之深,日有所见)
2、第二封信(初读:心动、一同学作为菲利普家人朗读:内心期待)
“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沙士比亚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雅典的泰门》
3、福音书、女婿看过
4、“衣冠整齐栈桥散步” 在当时贫穷人家最隆重的迎接方式啦
(三)没了钱:这家人又怎样表现?(读出具体语句)
对于勒的评价、称呼
于勒的处境
对于勒的态度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全家唯一的希望
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那个讨饭的
现整理一下,用一个字表达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的态度:赶、盼、躲(出示ppt)
中国名言:“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有人曾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是对《我的叔叔于勒》故事的真实写照:
先出示上联:
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下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请同学加一个横批,文章的核心内容(四个字:世态炎凉、金钱至上、财迷心窍、钱比义重、嫌贫爱富)
四.人物分析
(称呼重新分类)看看这些评价分别是谁的?(出示ppt)
全家唯一的希望
有良心的人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好心的于勒
有办法的人
那个讨饭的
母亲(克拉丽丝)
用词非常刻薄
冷酷、势利
父亲(菲利普)
势利、懦弱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若瑟夫)
纯真、诚实、善良
讨论:这家人你最讨厌谁?对谁最有好感?(最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说)
从25—38段来看,人物描写以语言表现为主。(三个同学扮演朗读)
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同学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全班再齐读)此段多少句话,(答三句)前两句“我“眼中的于勒,目光包含同情、怜悯、尊重。
第三句“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称呼指向同一个人,称呼角度的变化,父亲的弟弟:对父亲的不满、不解、疑惑;我的亲叔叔:突出那个字?“亲”,亲情。
小孩:纯真、诚实、善良、慷慨
大人:世故、虚伪、势利、刻薄
五.主题思想
刚才大家的矛头都指向母亲,我们静心想一想,母亲与父亲有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总结:老师认为一切可恨之人,都有可爱之处。谁家不想亲人团聚,兄弟同心,女儿嫁得好……这篇小说写出小人物的无奈之处,悲哀之处,反映同情与善良,这可能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六.拓展练笔
(出示ppt)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于勒,他们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
请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写成两百字左右短文。(学生谈出个人设想也可)
七.升华指导
(出示ppt)莫泊桑小说的手法:
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
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
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
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
希望课后大家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八.结束语
我们无法嘲笑于勒,我们也无法嘲笑“我”的父母。小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初语24班谢水莲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国培初语24班谢水莲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充分领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生动讲述:一群小孩子在花园里玩得多么开心呀!他们唱啊!跳啊!突然,巨人回来了……
二、朗读、品析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大声朗读,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语,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解决(注意利用工具书)。
2、依据巨人的花园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并概括大意。
【教师对字词作适当补充;抽答、提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1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
大的变化。
三、设疑、理解、点拨
1.提问: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回答问题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借此熟悉课文。(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2.提问: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引用课文具体内容回答问题,发言时,其它同学要看有无具体根据,并给予补充。(正是由于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了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去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的情形,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3.提问: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回答此问题时要注意,要求回答的是“课文”告诉大家什么道理,而非是你怎样理解“爱心”的。(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1.这个故事一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那么,请跟大家说说,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自私会带来不幸和痛苦,爱心会带来美好和快乐。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如果自私是沙漠,爱心就是绿洲;如果自私是疾病,爱心就是神医;如果自私是魔鬼,爱心就是天使;让我们都做这充满爱心的天使吧!
五、作业:
收集童话,课下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言行自私赶走孩子花园寒冬肆虐
充满爱心欢迎孩子花园美景回归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谈淡喜欢的理由。
师: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加以分析。
生:a第2段,花园长满了。。。。。青草用“绿茸茸的”;桃花用“粉扑扑的团团”;果实用“累累的”用叠音词来表达一种欢快喜爱之情。
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准确的动词形容词,离不开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请同学们找出来,分析分析。
生:b第8段,“小鸟无心歌唱”(唱)
“树儿也忘了开花”(忘)
“一朵花儿从草丛探出头来”(探)
“把头缩回去”(缩)
“霜和雪乐不可支”(乐)
“雪用白色斗蓬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盖)
“霜让树披上夹衣”(披)
“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唤)
“北风应邀而至”(至)
“他穿一件皮大衣”(穿)
“把冰雪叫来”(叫)
“冰雹不停敲打着城堡的屋顶”(敲打)
“被砸得七零八落的石板上”(砸)
“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跑)
这些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生:c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翻起舞”兴奋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些用词很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动植物的神态。
生:D表现巨人的自私,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写巨人改变态度后到花园去,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去,悄悄地打开前门”。当巨人再次看到小孩时,用了“激动”“奔”“急匆匆”来表现他的急切心情。
生:E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多得象天上的星星”。另有一个比喻是在巨人转变之后,认为“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这些比喻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练习:仿照本文,试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一段话来描述自己考试不理想的心情。
二、拓展、探究:.结合自己的经历,用固定格式说话:
看到自私的巨人,我想到了—————————————————————————————————————————。
看到充满爱心的巨人,我懂得了——————————————————————————————————————。
.(1)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走呢?他去哪了?作者为什么要让他走呢?谈谈你的看法。
(2)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孩?假如有朝一日,小男孩又来到了巨人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四.教学反思
《巨人和孩子》是一篇从立意到表达都极具特点的童话,情节曲折动人,形象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学生的阅读兴致自然很浓。
本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力图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彩用了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与科学的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进行情感觉的体验与熏陶,运用朗读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以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领司道理,陶冶情操,实现知识与人生观的一双丰收。
辅导老师评语:
1、教案突出新课标理念,贯彻三维目标,设计和落实的目标明确.
2.设计做到备教材和备学生,根据教材文体特点(童话)和学习对象(七年级学生)进行合理和灵活的设计,文体特点鲜明.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教学设计突出进行情感的体验与熏陶,这正是新课标语文学科特别注重的方面.
5.教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的读、说、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6.作业布置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反思有针对性.
100% (4)0% (0)
本文链接: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需要
才能发表评论.
413 人阅读
,13 条回复
第一期·写作教学专辑第二期·阅读教学专辑第三期·文言文教学专辑第四期·“教学方式”专辑第五期·综合性学习专辑第六期·如何做教...
温教授讲的确实好,“连滚带爬”地读书不仅是略读,浏览,更形象地看出读书的兴趣浓厚,如饥似渴。
“连滚带爬”地读就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猜读,跳读,浏览,
教师多读书是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
了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来讲真的很重要。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引...
“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的这句话,对于我们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也是适用的。课改工作的推进,不能搞颠覆...
为何不能把“静悄悄地教育变革”变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一些情趣的培养,少一些功利...
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书目。阅读哪些书孩子们需要相对客观全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提醒孩子阅读后思考...
北大学习已经是十天前的事了,但是历历在目。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觉,古代诗文中文化无处不在,作为...
“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敬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分班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