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移动硬盘什么牌子好的好读写快容量大4百左右的

移动硬盘什么牌子的好?移动硬盘品牌推荐!
【导语】:移动硬盘十大品牌推荐!移动硬盘什么牌子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用过硬盘,而不知道移动硬盘有什么优点,以及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硬盘坏了,花许多冤枉钱去修甚至重新买一台电脑的原因,首先告诉大家移动硬盘的优点:
移动硬盘(盒)的尺寸分为1.8.2.5寸和3.5寸三种。2.5寸移动硬盘盒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硬盘,2.5寸移动硬盘盒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一般没有外置电源
2、传输速度高
移动硬盘大多采用USB、IEEE1394、eSATA接口,能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不过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口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接口规范的产品上,在传输较大数据量时,将考验用户的耐心。而USB2.0、IEEE1394、eSATA接口就相对好很多。USB2.0接口传输速率是60MB/s,IEEE1394接口传输速率是50~100MB/s,而eSATA达到1.5Gbps到3Gbps之间
3、使用方便
主流的PC基本都配备了USB 功能,主板通常可以提供2~8个USB口,一些显示器也会提供了USB转接器,USB接口已成为个人电脑中的必备接口。USB设备在大多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windows 98需要),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但大容量硬盘160G以上(所以笔记本一般160G很高了)由于转速高达7200转(笔记本多在5400转以下).所以需要外接电源(USB供电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硬盘的便携性!(现在一些笔记本提供加强供电设计,一个USB口可提供多达1A的电流)
4、可靠性提升
数据安全一直是移动存储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人们衡量该类产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移动硬盘以高速、大容量、轻巧便捷等优点赢得许多用户的青睐,而更大的优点还在于其存储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这类硬盘与笔记本电脑硬盘的结构类似,多采用硅氧盘片。这是一种比铝、磁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并且具有更大的存储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采用以硅氧为材料的磁盘驱动器,以更加平滑的盘面为特征,有效地降低了盘片可能影响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的不规则盘面的数量,更高的盘面硬度使USB硬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另外还具有防震功能,在剧烈震动时盘片自动停转并将磁头复位到安全区。防止盘片损坏。
正是因为移动硬盘的这些优点,现在社会移动硬盘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司档案和重要机密的备份以及加密,那麽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移动硬盘品牌,在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同时,也让广大消费者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移动硬盘什么牌子好?所以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移动硬盘时,要上网查询有关移动硬盘方面的知识,或者参考权威品牌网站上面提供的移动硬盘十大品牌:
希捷Seagate(全球领先的硬盘及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世界最大的独立存储设备制造公司之一,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西部数据WD(硬盘十大品牌,1979年美国,数据存储业的领头羊,全球知名硬盘厂商,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有限公司)
三星SAMSUNG(于1938年韩国,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全球电子产业的领导者,三星集团)
东芝Toshiba(于1875年日本,世界品牌500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台湾东芝数位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联想Lenovo(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全球PC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大型跨国企业,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纽曼Newsmy(于1996年,中国驰名商标,北京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数码行业知名品牌之一,纽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忆捷Eaget(国内屈指可数的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移动硬盘企业之一,行业知名品牌,U盘十大品牌,忆捷科技有限公司)
HGST(由原日立环球存储改名而来,西部数据旗下品牌,全球领先硬盘制造商,昱科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爱国者aigo(于1993年北京,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领先的IT产品知名品牌,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威刚ADATA(2001年台湾,第二大内存市场占有率,亚洲最大的记忆体模组厂商之一,十大SD卡品牌,威刚科技有限公司)
最后,告诉广大消费者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帮助消费者在选购硬盘时,避免不法商家以假乱真、“张冠李戴”,从而上当受骗,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
一、固态硬盘的优势在于超高的内部读写速度,和超快的寻道速度.但这个速度能否在应用中发挥出来,还要看整体平台的综合指标。理想状态下,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搭配,并用固态硬盘做系统盘,电脑开机速度会提升,运行速度也会快很多,尤其是在不调用普通硬盘数据的情况下。在进行媒体制作的时候,大量的素材需要存放普通硬盘中,渲染的后的数据如果内存缓存放不下,也需要调用虚拟内存来存放,这也需要在普通硬盘中缓存,这样固态硬盘的优势就无法完全发挥。因此可以选择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然后选择2块普通的机械硬盘来做一个RAID 0的阵列组合,结合一些测试表明RAID 0的数据读取能力在相同的高性能平台上的速度完全不逊色于固态硬盘。当然预算足够到花不完的地步,组建固态硬盘的阵列那速度就太快了。
二、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比较,拥有以下优点: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
【导语】: 移动硬盘十大品牌推荐!
移动硬盘什么牌子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用过硬盘,而不知道移动硬盘有什么优点,以及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这也是如果硬盘速度足够快,内存这东西是不是就可以取消了?
按投票排序
硬盘快的时候,内存也在加快。硬盘跟内存的差异不仅仅有速度还有价格。如果真的有一天,硬盘的速度跟内存一样快,价格也跟内存一样,那么,就无所谓硬盘还是内存了,因为两者已经成了差不多的东西。
如果僅僅是「硬盤足夠快」,那麼內存是不會消失的。這裡面涉及一些概念定義的問題。首先,目前的计算机架构有一个假定,被稱為 disk 的設備是按照 block 通過 I/O 接口存取的,被稱為內存的是由 CPU 直接尋址的。如果你說硬盤足夠快,光速度還不夠,還必須把這個設備從 I/O 接口之後挪到之前來,令其成為直接尋址設備。那麼從定義上來說,這不是內存消失,而是硬盤消失。也就是說,如果內存不再是去電消失的,又足夠便宜,硬盤就可以去掉了。為了配合這個改動,操作系統也要進行很多改動。目前的操作系統採用多級頁表進行尋址。這個對於目前幾十 G 的物理內存是可行的。但是對於上 T 的硬盤來說,恐怕要重新設計。實際的 SSD 寫入速度很慢。去電不失的存儲電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達到從理論上替代目前的內存,更不用說軟件和體系的配合工作了。再接下來,不论去電不失又能作為直接尋址的電路如何成熟,總能找到比它價格低廉但是速度稍慢的其它存儲設備,這些設備必然成為一個容量比去電不失又能作為直接尋址的電路大幾百倍的次級存儲設備。這就像今天的 on-die cache 已經超過 96 年的內存,但是內存的數量也增加了幾百倍。存儲設備的級別架構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反而會有越來越多的級別。即使將來 flash 非常成熟,其局面也是快速 flash 作為內存,低速 flash 作為 block 設備擔任硬盤的角色。
先来一堆废话: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可能是我在知乎计算机类看到的最棒的问题之一!还没看到一个足够棒的解答(包括@冯东的),那么我来试试能不能写一个够棒的答案:再来一个简单的回答:如果硬盘速度足够快,内存这东西在一些计算设备上就会消失了,但在更多的计算设备上依然存在内存、硬盘的分级存储架构。最后是一个前计算机体系机构爱好者写过最长的答案:为什么要有内存,为什么要有硬盘?还得从计算机体系架构的基本理论讲起。目前我们用的各种计算机,基本上都是冯诺依曼架构,它的 CPU在运行过程中都要从存储系统中读取指令,读写数据。CPU的运行速度远远大于外部存储器--硬盘的读写速度。举个例子,假设硬盘的读取时间为10ms,CPU为1GHZ,硬盘找到CPU需要的一个32bit/64bit数据,CPU至少已经空等了个周期,很浪费时间啊。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还没有硬盘, CPU也不是很快,因此上面那种CPU空等情况并不太多。但是著名的摩尔定律让 CPU速度18个月就翻一番,内存速度提高的没这么快,硬盘提速就更慢了, CPU的速度与存储器读写速度的鸿沟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幸好地球人找到了一个基本原理:1.局部性原理程序运行过程中,CPU对内存的访问在一段时间内常常集中在一小块连续区域内。只要这一小块数据的访问时间足够快,CPU就不太会碰到空等的情况。见:另外一个是比较显而易见的现实:2.越快的存储器越贵,越慢的存储器越便宜。2012年7月的数据:2G DDR3 内存99元,合50元/G500G 硬盘 400元,合0.8元/G缓存都不单卖,没法拿出来说,反正比内存贵的多就是了。还有一个:3.快速的存储通常断电后数据就丢失,断电不丢数据存储器一般速度比较慢。这个也好理解,保证断电不丢数据通常得多做一点点事情么,自然就慢了。多少人写的东西没来得及存盘,电脑断电后就找不到了有没有!(感谢Word的自动保存功能!知乎也有了!)基于以上几点,现代计算机大都采用多级存储架构:最高的一级是 CPU内的寄存器,跟 CPU的速度一样快。然后是多级Cache(中文:高速缓存),每一级速度略慢。接着是前面提到的内存。以上统称为一级存储,通常断电后数据丢失。再往下就是硬盘。也就是二级存储,我们的数据大都放在这里,断电也不会丢。SSD或者Flash也在这一级。另外还有比硬盘更慢的算是三级存储,比如大部分人没见过的磁带啊,光盘柜啊,现在时髦的云存储也可以算是三级存储(高级的SAN其实算是第二级了)。下表来自:The memory hierarchy in most computers is:Processor registers – the fastest possible access (usually 1 CPU cycle), only hundreds of bytes in sizeLevel 1 (L1) cache – often accessed in just a few cycles, usually tens of kilobytesLevel 2 (L2) cache – higher latency than L1 by 2× to 10×, usually has 512 KiB or moreLevel 3 (L3) cache – higher latency than L2, usually has 2048 KiB or moreMain memory – may take hundreds of cycles, but can be multiple gigabytes. Access times may not be uniform, in the case of a NUMA machine.Disk storage – millions of cycles latency if not cached, but can be multiple terabytesTertiary storage – several seconds latency, can be huge上面讲了这么多,还没讲到正题,假如硬盘速度足够快,内存是不是就会取消呢?请再抬头看看2、3,自己考虑一下,如果硬盘像现在的内存这么快了,内存、Cache还有CPU会不会同步发展,是不是也会相应的比现在的内存快很多呢?在这种情况下好像上面表里的架构不需要怎么改变,只是把延迟大小改改就够了。是不是有点小失望?稍等一下,别走,Stay tuned!咱们还有One more thing!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计算设备中是没有硬盘的,只是用Flash存储程序和数据,再载入内存中运行,比如我们用的手机、GPS导航仪等等。这里的Flash我认为跟问题中的硬盘是一回事情,就是第二级存储器。在运行过程中内存需要一直供电,包括你按下开关锁定屏幕以后。维持内存刷新所消耗的电流,占智能手机待机电流中相当的大的比重。假如硬盘像现在的内存一样快,还断电不丢数据的话……就可以把内存丢掉,程序直接在硬盘上运行!一方面省去的程序和数据载入内存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待机时就不需要耗电来维持内存刷新了,待机时间会大大延长。也许你的下下下下下下个手机就没有内存了,程序都在Flash上直接执行。但是这样的架构就把上表中的Memory这一层拿掉了,至少操作系统这个层面需要做很大的改变,像Unix、iOS、Linux、Windows这些主流的操作系统,都是没法直接支持这样的架构的。(修正: linux可以通过RAMDISK的形式来支持这个架构的,但是其实还是在第二层存储上来模拟第三层,感谢 的提醒。)不过,其实有一个 OS是针对这样的架构设计的,只不过它的假设是内存永远不断电,而不是没有内存。很可惜的是这个奇葩的 OS已经死亡了,它就是Palm OS。(不是 webOS哦,虽然webOS也是Palm开发的,那是基于Linux的)关于Palm系统的内存使用方式,可以看看中国palm界著名乌鸦嘴、巨硬拼音开发者UGLee的文章 《不间断的运行》,虽然是快10年前的文章,但是依然值得一读。另外一些链接:推荐阅读:Computer Architecture, Fifth Edition
如果足够快的话内存和硬盘应该就混用了吧以后的忆阻式内存因为掉电不丢数据应该也能当硬盘但是内存到现在也不足够快
嗯,会的。更准确的说法是,硬盘会变成主存,然后硬盘就可以取消了。不过那时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硬盘有个致命缺陷:无法做到 XIP(代码在片内执行)硬盘里的二进制程序就必须先读到内存里,然后cpu从内存读程序,指令地址顺序增长.因为硬盘这玩意没有地址线的概念啊,能实现随机读写的最小单位是块(512B或4KB),需要软件发送SCSI指令才能做到。内存能做到随机读写任意一个BYTE,纯硬件实现。cpu读取指令的方式不改,或者硬盘的接口不改,硬盘再快也无法撼动内存的地位
我觉得应该改成.如果内存足够大.硬盘这种东西是不是就该取消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按现在的计算机结构.内存和硬盘都不可能取消如果将来两者性能或容量都达到一个新高度并且计算机结构重新规划.取消硬盘比取消内存的可能性更大
你把内存当硬盘用不就完了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你从书包里拿出今天的数学作业题,开始算,可是卷子上只要结果和简要的步骤,其他的演算计算都要在草稿本上进行,作业做完之后基本上草稿纸也没用了,可以丢了。这里:书包类似于硬盘,存储图片文字等长久保留的资料;内存相当于草稿纸,暂存程序计算过程中的各种值(存储临时资料),程序运行后保留结果,释放内存(类似于丢弃用过的草稿纸)。一己之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今为止,计算机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冯o诺依曼结构体系。即: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其基本过程如下:1.数据和指令都存储在【存储器】中;2.计算机运行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执行;3.完成指令后,将结果返回保存在【存储器】中;好了,至此有人会问:基于这个结构体系,被设计出来的计算机不就只有两部分吗?是的,这就是关键的计算核心CPU以及【存储器】---硬盘。内存,只是作为硬盘读写速度太慢,跟不上而CPU的运行速度而充当二者之间的一个缓冲桥梁,这也很好理解为什么CPU会有一二三级缓存一样。那么,当硬盘有了内存一样的速度,内存会不会消失?会消失,但一定是物理形式的消亡,在计算机结构体系内,肯定还会有充当这个中转桥梁的部分,例如当硬盘速度足够快之后,可以分出一部分作为内存使用。内存的消亡并不意味着这个代表中转缓冲部分的消失!在CPU和存储器还没有整合在一起之前,就必然存在计算速度和存储速度的差异,为了匹配这个差异,必然会存在一个缓冲地带。内存,还需要光荣的存在一段时间,相信这段时间不会太久~
我从实现角度分析:硬盘的平均读取时间=平均寻道时间+传输时间+读时间平均寻道时间:为mSec级。这是最主要的瓶颈。因为传统的硬盘(区别于固态硬盘)为电机械式,靠步进电机控制磁头读取位置;稍微学过点机械就知道,这个时间很难大幅度提高的(机械固有的运动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惯性时间)。为什么是平均?离得远当然就得夺走会儿~ 况且,根据现代操作系统原理,硬盘并非马上去读取所有CPU需要的数据:硬盘控制器有一个FIFO,根据先来后到;有一个Cache,每次读取一个block,而非需要多少读取多少。传输时间:这个稍微快点(uSec或者更短级别),主要依赖与电气接口(IDE、SATA等),且在传输数据量一定的前提下,时间几乎是固定的。读时间:这个时间是指硬盘上的磁头读取数据的时间,大概也是uSec级别吧(对这块机理不懂,不敢乱说,请大家指正)。硬盘写数据的时间计算也大体类似,此处不表。而使用固态硬盘(应该主要是Nand Flash,也有使用DRAM的【1】),或者内存,前边两个时间可以大幅降低。因为不是机械式的,不存在mSec级别的寻道时间。传输时间依赖于总线,读写时间几乎都是nSec级的(Nand Flash的随机读取时间为uSec级,顺序读取为nSec级,可以从随便一份datasheet的Feature上看到,例如【2】;SDRAM的刷新周期是nSec级的【3】)。但是NandFlash有固有的擦写次数限制,也有更高的错误率,因此在实现上,需要使用损耗平衡类似的算法(参考yaffs文件系统)【4】【1】 【2】【3】 【4】
硬盘就好像是纸和铅笔,不管你用铅笔写什么就能擦除,但是擦除次数是有上限的。就好像纸被橡皮擦多了会破一样。内存则像白板和记号笔,你可以擦除无数次而不用担心破损。另外,系统会把需要重复读写的数据放在内存,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读取硬盘。因此个人认为,取消内存会大大增加硬盘负担从而降低其寿命,这点来说,两三百的内存的确不算什么,而且随着硬盘速度变快,容量也会大大增加,这时你更换硬盘的数据迁移就会让你头疼。
内存足够便宜,电池靠谱,硬盘就可以消失了
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内存足够大并且断电不丢失内容,就不需要硬盘了。再进一步说,如果cpu的缓存足够大,那么内存神马的都浮云了。再再进一步,如果xpu有无穷多的寄存器,那缓存也没用了。
硬盘是持久存储,内存是临时存储,司职不同,只要冯·诺依曼的体系架构不变,硬盘的发展不会影响内存的存在。即便是像SSD这样的新技术出现,“可能”导致CPU读取硬盘的速度超过CPU读取内存的速度,那最多也就是放弃使用单独的内存条,转而在硬盘中划出一块区域用作内存用而已。实际上CPU读取硬盘的速度可能超过CPU读取内存的速度吗?除了架构上的原因之外,从工艺上也是不大可能的。在同等复杂程度及技术条件下,内存条的工艺更容易实现,因为它相对于硬盘更加简单,简单当然更加高效,换句话说,为了提高访问速度,简化的内存条方案更容易达到目的。如果硬盘访问速度有了提升,内存条的访问速度从理论上讲必然会有相应的提升空间。-------------------基于一楼的补充:首先,硬盘不会消失,因为有存储的需求。内存也不会消失,因为有成本的考虑。闪存的主要应用对象是服务器,出于成本的考虑,没人会全部使用闪存来做持久化存储。因此内存和硬盘,架构上是两个概念,硬件上亦不会替代。
“硬盘”和“内存”这两个词汇有时并不表示实际的硬件名称。假设保持冯诺依曼结构不动摇,当我们说道“硬盘”一词时,有时想表达的是“外存储器”这个概念,特点是容量大,读写速度慢,价格便宜,可持久化。这一个“外”字其实已经说明了它在计算机原始功能上的可有可无,例如“计算器”显示完结果就可以丢了。回到问题,“如果硬盘和内存一样快”,这里假设除了一样快以外,还具有了其它内存的优点,如可支持CPU寻址等。那么这时候,现在我们所说的“硬盘”就会代替现在意义上的“内存”变成内存储器,而外存储器的职位可能会让给价格更便宜,容量更大的其它硬件设备。所以不是内存取消了,而是“硬盘”这个设备变成了内存。
缓冲器一段时间内取消不了,得等近神级别的人来弄新架构取代。
计算越快速,处理的数据越多,cpu不就有几级缓存么?母板一时改变不了。
只要能设计出出新的计算机构架…那么处理器也可以取消…例如…网络的平均速度达到了缓存的速度…那么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处理信息…我只要一个屏幕就可以了…处理器放在云端…是不是更华丽?
题主的关键在于假设,那么只要有一种高速存储能符合cpu的寻址速度上限,又能断电保存,那所有的所谓硬盘、内存、n级缓存概念的东西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当然你可以认为那个即是硬盘又是是内存啥的。
如果硬盘速度足够快,内存这东西是不是就可以取消?【答案】当然可以。如果硬盘足够快(比内存快),计算机完全可以通过IO来读写取一切数据,而不用在内部寻址了,估计硬盘读写也会变成内部指令了。一、现状速度差别。目前硬盘实际平均读写速度在50MB以下,内存在10GB左右的数量级。这方面差别在200倍左右。但更大的差别在于寻址,内存寻址可以在一两个指令周期完成,而硬盘有几十MS,折合几百万指令周期,这方面速度差了数百万倍。二、可能性评估。物理硬盘受机械影响,提速能力有限。要让读写快200倍,和汽车提速200倍一样可能性很小。而寻址快几百万倍可行性更低。硬盘寻址方面是螺旋形的,天然无法快速提升速度。除非盘面和磁头都像光速一样移动。三、一种可能性。固态硬盘。随着固态硬盘的发展,有可能达到或接近内存的速度。如果忽略IO的损耗,理论上可能与内存速度相当。目前SSD依然慢20倍以上。如果未来SSD普及,而且随着64位OS普及,也许CPU可以对SSD直接寻址,这时也许操作系统可以支持拔掉内存也可以工作(就像FC游戏机,外部程序就是直接寻址读取)甚至取消内存。电脑内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如题 谢谢了_百度知道
电脑内存和硬盘有什么区别?如题 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什么是内存呢?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但是由机械部件带动,速度与CPU相比就显得慢的多。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既然内存是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那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计算机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额外设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藉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从一有计算机开始,就有内存。内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技术改进,从最早的DRAM一直到FPMDRAM、EDODRAM、SDRAM等,内存的速度一直在提高且容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今天,服务器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内存呢?目前,IA架构的服务器普遍使用的是REG ISTEREDECCSDRAM,下一期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全新的内存技术及它给服务器带来的独特的技术优势。
内存一般指的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前面提到静态内存(SRAM)用作系统的高速缓存,而我们平常所提到的电脑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用途的内存,如显示卡使用的VRAM,存储系统设置信息的CMOS RAM等。
动态内存中所谓的“动态”,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内存刷新(Memory Refresh)的操作,这要额外设计一个电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 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籍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有了刷新操作,动态内存的存取速度比静态内存要慢很多。
内存的数据传输量很大,难免发生错误,在较高要求时,需要有检验错误和修正错误的功能。
内存的速度
内存的速度用纳秒(ns)表示,比较老一些的EDO RAM的有70纳秒.60纳秒的,平常我们指的 -7 和-6 就是指的这两种。
现在最流行的SDRAM的速度更快,达到10纳秒,符合PC-100标准的 SDRAM速度达到8纳秒。
每个程序都有内存要求,这因程序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内存越大,程序运行时就越快捷。
有些程序设计为在内存不够时可以用硬盘代替,即虚拟内存,但它的速度实在是慢得多。
在过去的应用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内存问题,尤其在DOS环境下,还必须了解基本内存、扩展内存和扩充内存的概念,并要掌握内存设置的技巧。
不过我们现在使用Windows 98,就不用再理会那些烦人的内存问题啦。
内存条是内存芯片焊接在一定规格的印刷电路板(PCB)上,通常叫SIMM,意即单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
这类的内存要成对安装才能使用。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这种内存了。
而今多采用DIMM(168线)内存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68线内存。
DIMM内存条也叫做SDRAM,同步动态内存。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主板几乎都只有DIMM内存插槽。常见的单条容量有16MB、32MB、64MB、128MB等。DIMM内存条可单条使用,不同容量的DIMM标准内存条也可以混用。单条的DIMM内存可以插在主板上的任何一个DIMM插槽中。 什么叫硬盘?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
(一)硬盘的外部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常见的硬盘除昆腾公司的Bigfoot(大脚)系列为5.25英寸结构外,其他都为3.25英寸产品,其中又有半高型和全高型之分。 常用的3.5英寸硬盘外形大同小异,在没有元件的一面贴有产品标签,标签上是一些与硬盘相关的内容。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插座、硬盘主、从状态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联接插座。
1.接口 包括电源插口和数据接口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口与主机电源相联,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则是硬盘数据和主板控制器之间进行传输交换的纽带,根据联接方式的差异,分为EIDE接口和SCSI接口等。
2.控制电路板 大多采用贴片式元件焊接,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高效的单片机ROM芯片,其固化的软件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缓存芯片。
3.固定盖板 就是硬盘的面板,标注产品的型号、产地、设置数据等,和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固定盖板和盘体侧面还设有安装孔,以方便安装。
(二) 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盘头组件、接口及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而盘头组件(HardDiskAssembly,HDA)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及主轴驱动机构、前置读写控制电路等。
1.浮动磁头组件 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实际上是集成工艺制成的多个磁头的组合,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电后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飞行,飞高间隙只有0.1~0.3um,可以获得极高的数据传输率。现在转速5400rpm的硬盘飞高都低于0.3um,以利于读取较大的高信噪比信号,提供数据传输存储的可靠性。
2.磁头驱动机构 由音圈电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新型大容量硬盘还具有高效的防震动机构。高精度的轻型磁头驱动机构能够对磁头进行正确的驱动和定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系统指令指定的磁道,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
3.盘片和主轴组件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的盘片大都采用金属薄膜磁盘,这种金属薄膜较之软磁盘的不连续颗粒载体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同时还具有高剩磁和高矫顽力的特点。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瓦和驱动电机等。随着硬盘容量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主轴电机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有厂商开始采用精密机械工业的液态轴承电机技术。
4.前置控制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控制磁头感应的信号、主轴电机调速、磁头驱动和伺服定位等,由于磁头读取的信号微弱,将放大电路密封在腔体内可减少外来信号的干扰,提高操作指令的准确性。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按不同的接口和外形尺寸,其种类有很多,除了现在最常见的台式机中使用的3.5英寸EIDE和SATA接口的产品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硬盘。
1、SCSI硬盘
目前计算机中最大的速度瓶颈来自于硬盘。受制于IDE接口的局限,IDE硬盘速度的提高已趋于极限。SCSI硬盘的外观与普通硬盘基本一致,但现在SCSI硬盘的最高转速已达到了10000转/分,平均寻道时间在6ms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到160MB/S,尤为关键的是SCSI盘的CPU占有率非常低,在5%左右。这些都使得SCSI硬盘的性能比IDE硬盘有较大的提高。现在7200转的SCSI盘价位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如果经济条件许可,选用SCSI盘将有效提高计算机整机性能。
除此以外,SCSI接口和EIDE接口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SCSI接口中的设备可以同时使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而EIDE接口中联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的设备只能交替(占用数据线)进行传输;EIDE只能联接四块设备,而SCSI接口可以联接7至15台设备。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我们常见到硬盘型号上标有“N”“W”“SCA”,就是表示接口针数的。N即窄口(Narrow),50针;W即宽口(Wide),68针;SCA即单接头(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针。其中80针的SCSI盘一般支持热插拔。
2、活动硬盘
以前个人计算机,主要的存储设备是固定硬盘和软盘。固定硬盘为计算机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但是其盘片无法更换,存储的信息也不便于携带和交换。而软盘则容量太小,可靠性也差。
一般活动硬盘同样采用Winchester硬盘技术,所以具有固定硬盘的基本技术特征,速度快,平均寻道时间在12毫秒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10M/s,容量能达到10GB以上。活动硬盘的盘片和软盘一样,是可以从驱动器中取出和更换的,存储介质是盘片中的磁合金碟片。根据容量不同,活动硬盘的盘片结构分为单片单面、单片双面和双片双面三种,相应驱动器就有单磁头、双磁头和四磁头之分。活动硬盘接口方式SCSI、并口、USB等四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算机的配置情况选择不同的接口方式。不过活动硬盘只是昙花一现的产品。随着使用笔记本硬盘的USB移动硬盘价格的下跌和USB接口的普及,使得USB移动硬盘已经取代了活动硬盘。
3、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小、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的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比通常的桌面硬盘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生产的厂家不多,当今笔记本硬盘市场85%以上的份额被Hitachi(日立、IBM)、Toshiba(东芝)和富士通这三家公司占领。
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轻便,它的直径一般仅为2.5英寸(还有1.8英寸的产品),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大多数产品厚度仅有9.5mm,重量尚不足百克,堪称小巧玲珑。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除了常见的为2.5英寸规格,还有一种为1.8英寸规格,主要由东芝生产,随着轻薄机型的热销,1.8寸笔记本硬盘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收购了IBM硬盘事业部的日立也在今年发布了1.8寸的笔记本硬盘产品:Travelstar C4K40-20。另外东芝和富士通都曾经推出过PC卡接口的1.8英寸硬盘,老机器用来升级容量十分方便。现在Iomega公司计划在2004年中期推出采用DCT(数字捕捉技术)的移动式1.8英寸硬盘。这种硬盘小到可以装进笔记本电脑的PC Card中,容量可达到2.5GB以上,而价格仅10美元。
4、微型硬盘
越来越小也是硬盘的发展方向之一,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
随着数码产品对大容量和小体积存储介质的要求,早在1998年IBM就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最早推出容量为170/340MB的微型硬盘。而现在,日立、东芝、南方汇通等公司,继续推出了4GB甚至更大的微型硬盘。微型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容量适中,大多采用CF II插槽,只比普通CF卡稍厚一些。微型硬盘可以说是凝聚了磁储技术方面的精髓,其内部结构与普通硬盘几乎完全相同,在有限的体积里包含有相当多的部件。新第一代1英寸以下的硬盘也上市,东芝将是最早推出这种硬盘的公司之一,其直径仅为0.8英寸左右(SD卡大小),容量却高达4GB以上。
5、固态硬盘
现在市场上由各种快闪存储器构成的小型存储卡应用很广泛了,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闪存存储器采用了标准IDE接口,因此也被称为“固态硬盘”,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设备中应用很广泛,而随着信息家电的不断涌入家庭,以固态硬盘为主的便携记录媒体市场将会更加红火。随着新型闪存器件容量的急速增长和价格的下跌,固态硬盘将是今后PC存储设备发展的趋势。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内存上的东西一断电就都没了。
硬盘上的可以相对永久保存。
存储速度上内存比硬盘快得多。
打个比方。硬盘像个仓库,内存则是货车。
cpu是工厂,需要物资的时候就通过货车向仓库调运。。
平时要用到的东西正好在货车上自然可以快速送到。如果不在就还有个装卸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内存容量大对机器速度会有一定好处的原因。
同样的货车和仓库能装多少东西比较下就知道内存和硬盘的容量大小了。
现在衡量内存的指标还有频率,你也可以理解为货车的车速。。相对当然是越快?B
打个比方说:数据是你需要的物品,而硬盘就是存放你的物品的仓库,有一天,你需要把物品拿出来用时,你就需要一个运输工具及执行工具,而内存就是这个运输工具兼执行工具. 仓库的大小,即硬盘大小,决定了你可以放多少物品; 运输工具及执行工具,即内存大小,决定了你每次可以拿多少物品出来,并可以同时完成多少物品的使用动作.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用来存储数据; 内存是程序与数据的周转的地方,~~ 两个合起来,就跟快速公交中转站一样,硬盘是普通公交,内存是快速公交~
内存容量小,读取速度快,断电内容消失,硬盘容量大,读取速度慢,断电内容不消失
内存是条的,硬盘是块的 硬盘比内存大,硬盘比内存重。
电脑内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什么牌子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