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c互动银盘投资是真的吗吗

来自子话题:
足够的聪明(悟性),足够的呆板(执行力),足够的悲观(资金管理),足够的乐观(情绪控制),足够的坚持(长期一致性),足够的变通(选择)。
足够的聪明(悟性),足够的呆板(执行力),足够的悲观(资金管理),足够的乐观(情绪控制),足够的坚持(长期一致性),足够的变通(选择)。
来自子话题:
实在不能理解 &a data-hash=&779f7b42fc177c0290084& href=&///people/779f7b42fc177c029008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图灵Don& data-tip=&p$b$779f7b42fc177c0290084&&@图灵Don&/a&的奇葩言论,不知道他每次放几张和问题没有什么关联的图,所持有的论据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完全没有逻辑,我已经想吐槽这位仁兄很久了,还扬言“给我打钱我才会回复你一个咨询问题”。&br&这个问题下面,他的答案也是粗鄙至极,整个就是“大富翁”级别的数字加加减减。其实我的答案中,最后一段对于他的这种观点已经有过预见性的回复,没想到他今天发的答案还是在自说自话。&br&他的答案Too simple,完全没有在意以下几个问题:&br&1、Priceline Group旗下有一堆网站,其商业模式不仅仅是携程和去哪儿。&br&2、Priceline Group旗下的网站涉及的市场不仅仅是美国市场,事实上&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在欧洲市场上给Priceline Group提供了大量利润。&br&3、携程的利润率比Priceline Group低很多。&br&&br&========原回答的分割线========&br&&a data-hash=&ca946dc5bee68d5decf1& href=&///people/ca946dc5bee68d5decf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楠爷& data-tip=&p$b$ca946dc5bee68d5decf1&&@楠爷&/a&的答案提到了对京东的看好,我来黑一发携程。&br&我至今都不认为携程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携程只是一个有着Web和App客户端的旅行社而已,也就是说,只是将以前的电话预订中心转变成了现代一点的形式。你别看携程的App上提供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也就是为了维护他在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市场里面领头羊位置而点的一些防御性技能点,顺便赚点小钱。&br&然而,互联网时代却不是这样子的。为什么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在拼命做直销和常旅客计划?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去寻找TripAdvisor、蚂蜂窝的帮助?很简单,因为现在市场里面的客户和供应商不能忍受携程这种高昂的中介费了。随着信息流动的成本下降和速度提升,旅行者需要、也更容易寻找到更加廉价优质细分的旅行产品。总而言之,不仅携程现在所在的这个市场只能是利润越来越低的,而且随着细分市场的出现,携程的市场份额一定会越来越低。&br&携程的主要业务一不输出内容、二不输出管理、三不提供差异化服务,即使能吃到中国旅行市场增长的红利,尤其是现在还可以在出境旅游上面挖宝,或许营业额和利润在未来几年都相当可观,但是如果不进行“互联网式”的改革,找到高利率的运营方式的话,OTA市场总有见顶的一天。&br&&br&顺便说一句,携程如果要在数年时间内市值赶上京东的话,大概需要达到Priceline现在这种规模(营收、利润率)吧,Priceline旗下有Priceline、Booking、Agoda、Kayak、Rentalcars等,现在规模约莫是携程的10几倍吧。大家可以自行比对一下:&br&&a href=&/S/PCLN/keyratio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iceline(PCLN)的动态关键指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S/CTRP/keyratio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携程(CTRP)的动态关键指标&i class=&icon-external&&&/i&&/a&
实在不能理解 的奇葩言论,不知道他每次放几张和问题没有什么关联的图,所持有的论据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完全没有逻辑,我已经想吐槽这位仁兄很久了,还扬言“给我打钱我才会回复你一个咨询问题”。这个问题下面,他的答案也是粗鄙至极,整个就是“…
来自子话题:
这项收购无疑是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的企业第一次控股欧洲的国家级保险公司,葡萄牙老百姓的养命钱,交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进行管理。&br&从后续的情况来看,复星集团利用css保险公司的平台,在欧洲进行了多项收购,例如收购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的股权,葡萄牙医疗服务商的股权,最近公布的收购英国老牌的旅游公司thomas cook。&br&说明:&br&1、葡萄牙保险公司在收购之前的投资策略比较保守,原来基本用于投资葡萄牙国债;对于实业、股权的投资较少。对于葡萄牙以外的欧洲公司的投资更少。&br&复星集团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欧洲投资,实在是赚大了。&br&2、复星集团的投资欧洲策略,已经比普通企业高了一个层次,不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来,而是通过平台化的投资公司,来进行有限的行业集群的投资。在欧洲,葡萄牙保险公司是投资平台,时尚品、金融服务、旅游行业是目前复星最喜欢投资的行业。&br&3、葡萄牙是中国企业投资的欧洲的高地和福地,主要原因有:中国和葡萄牙政治关系好;葡萄牙政府务实,不歧视,也没有底气了,把最好的企业都拿出来卖;葡萄牙是最好的市场跳板,有两个方向:1是欧盟国家,可以进入欧盟市场;2是葡语国家的制高点,投资葡萄牙可以连接巴西、安哥拉等葡语国家,市场空间广阔。&br&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另外一个标杆项目,就是三峡集团以27亿欧元的价格,成为葡萄牙世界五百强企业——葡萄牙电力公司的第一大股东。&br&4、目前葡萄牙的好企业不多了,最近一个大肥肉,就是BES银行。复星集团据说还会跟葡萄牙投资银行(葡萄牙第一大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集团(西班牙第一大银行,欧元区(排除英国的银行)领先银行)竞争。&br&BES银行的证券部门,前期已经被海通证券买去。&br&&br&备注:以上信息全部来自公开报道。
这项收购无疑是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的企业第一次控股欧洲的国家级保险公司,葡萄牙老百姓的养命钱,交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进行管理。从后续的情况来看,复星集团利用css保险公司的平台,在欧洲进行了多项收购,例如收购葡萄牙国家电网公司的股权,葡萄牙…
来自子话题:
谢邀。因为我个人是做quant的,对其它部门特别是非投行并不熟悉。作为一个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 JPMC的优势在于cover的business的area很多,因此提供的career flexibilities很多,公司的culture也鼓励migration,当然实际工作中你部门的老板可能并不喜欢你整天跳来跳去。&br&&br&JPMC下属几十个legal entities,主要分四部分:&br&&br&1. CIB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br&2. A&br&3. Private Bank and Private Wealth M&br&4. Chief Investment Office.&br&&br&个人感觉公司的人事政策比较僵硬,招新人不是非常容易,升迁也很困难,一个几百个人的部门每年可能只有1-2个人能够被提拔到MD。
谢邀。因为我个人是做quant的,对其它部门特别是非投行并不熟悉。作为一个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 JPMC的优势在于cover的business的area很多,因此提供的career flexibilities很多,公司的culture也鼓励migration,当然实际工作中你部门的老板可能…
从律所的角度回答一下,通常律所进场做尽职调查之前都会给企业发尽职调查材料清单,根据合作律所的清单来准备材料即可。&br&&br&这里给出我们实践中采用的一份尽调清单供题主参考,律所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br&&br&1、&b&工商档案,最重要的材料&/b&&b&。&/b&请把企业本身及法人股东、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的其他公司等等各(quan)关(jia)联(lao)方(xiao)的工商外档、内档准备齐全。&br&&img src=&///be42e893a11abdbc8a1ca_b.jp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be42e893a11abdbc8a1ca_r.jpg&&&br&2、证照&br&&img src=&///2d256f2a18eefd9a907e72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2d256f2a18eefd9a907e72_r.jpg&&&br&3、银行信贷相关,重点是&b&企业信用报告&/b&,以及&b&银行授信、贷款、担保合同&/b&。&br&&img src=&///c4c4ae53de4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c4c4ae53de4_r.jpg&&&br&4、环保相关,针对有污染的生产型企业。&br&&img src=&///d533f125fd4fd7f244ed81_b.jp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d533f125fd4fd7f244ed81_r.jpg&&&br&5、人事社保,重点看劳动合同是不是都签了,社保、公积金是不是都交了。&br&&img src=&///de56ff7ee50_b.jp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de56ff7ee50_r.jpg&&&br&6、资产,重点是土地、厂房、知识产权。&br&&img src=&///7abd52004dadd4c30dc106cbc01207c9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7abd52004dadd4c30dc106cbc01207c9_r.jpg&&&br&7、重大合同,认定重大合同的标准因企业而异,需要与券商、律所讨论确定。&br&&img src=&///a295d86cef23_b.jp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a295d86cef23_r.jpg&&
从律所的角度回答一下,通常律所进场做尽职调查之前都会给企业发尽职调查材料清单,根据合作律所的清单来准备材料即可。这里给出我们实践中采用的一份尽调清单供题主参考,律所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工商档案,最重要的材料。请把企业本身及法人股…
来自子话题:
《家出名门的北欧大小姐为了重振中落的家道委身美国霸道总裁,没想到被榨干了最后价值仍惨遭抛弃》&br&接受了这种设定也挺带感的嘛。&br&&img src=&///955eba646ffdb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955eba646ffdbc_r.jpg&&
《家出名门的北欧大小姐为了重振中落的家道委身美国霸道总裁,没想到被榨干了最后价值仍惨遭抛弃》接受了这种设定也挺带感的嘛。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大三前在另一家投行进行暑期实习后拿到巴克莱的graduate offer,毕业后在固定收益部做衍生品交易,转眼已经入职6年了。。&br&说实话欧美大投行之间区别不大。要说有什么不同的,我觉得最让其他投行的朋友羡慕的一点就是一年25天带薪假我从来没浪费过。相比有的朋友在我先前实习过的老东家卖力,说是休了两周假回来(2008年以来,监管规定交易员每年必须休一次连续两周的假),老板就直接告诉他不要想在年内再休假了。我也确实在他家实习的时候亲眼目睹两个VP为了休假的事在trading floor上吵了起来,MD单独训话后都没能平息。来到巴克莱觉得气氛和谐了很多,即使是我正式上班那周正值莱曼倒闭,赶上了市场最疯狂的时候。&br&当年的投行在08金融危机发生前几年在欧洲扩张迅速,之后更是收购了莱曼的美洲业务,在大洋彼岸也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在FICC业务年景最好的两年,公司不但在欧洲可以与DB平分天下,在美洲和亚太地区也不逊色于美国那几家根基更深的对手。即使是在国内影响力有限,我也还是蛮为当时公司的业务地位自豪的。可惜后来libor scandal伤了元气,再加上监管体制的改革基本扼杀了FICC,投行未来的发展对于我这个级别的员工来说只能hope for the best,把伤神的事留给我的老板的老板们吧。&br&最后上一张我们trading floor的照片,虽然只是在网上搜的,但是里面确实有我熟悉的面孔。唯一明显的区别是电视在10年世界杯前终于换成平面的了。&img src=&///a07212c6cbfafe041da4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a07212c6cbfafe041da4_r.jpg&&&br&p.s. 我知道很多同事都在知乎潜水,各位见笑了。。
谢邀。大三前在另一家投行进行暑期实习后拿到巴克莱的graduate offer,毕业后在固定收益部做衍生品交易,转眼已经入职6年了。。说实话欧美大投行之间区别不大。要说有什么不同的,我觉得最让其他投行的朋友羡慕的一点就是一年25天带薪假我从来没浪费过。相…
作为一个搬砖的TMT研究员,我表示在试过不同背景的实习生之后,觉得专业背景是决定他们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找市场和技术方面的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深度挖掘,没有技术背景的童鞋就算motivation再强也很难做到又快又好。所以以后我应该就只会招有专业背景的学生。&br&&br&如果你没有背景却非常有兴趣,一直对产业有关注的话那或多或少应该可以弥补一些,不过对二级市场来说,只关注消费级市场、平常多买点电子产品、没事上36氪之类的网站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二级市场公司主要的产品还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应用和服务(2c的都跑到美股港股上市去啦),在缺乏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对这方面有技术和知识储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br&&br&举一个比较通俗的栗子:云计算大家都在讲,你知道美国的云服务市场分哪几大类,每个类型分别都有哪些公司在做吗?你知道云计算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热炒的概念逐渐落到实际应用的吗?你知道泛ERP的云端化对下游实施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你知道在中文资料极度匮乏且不靠谱的现状下,去找相关的第一手英文资料要搜索哪些关键词吗?——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br&&br&其实新技术那么多,现学现卖是非常正常的,有专业背景和没有专业背景的最大差别大概就在于对新资料的搜寻和理解能力,而这是在长年累月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作为一个搬砖的TMT研究员,我表示在试过不同背景的实习生之后,觉得专业背景是决定他们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找市场和技术方面的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深度挖掘,没有技术背景的童鞋就算motivation再强也很难做到又快又好。所以以后我应该…
来自子话题:
中国企业在世界并购界有一个很响亮的名称叫做“接盘侠”。只找大项目,不关心产业链,不关注产业发展,而且还有一点,不差钱~~~~&br&
当然,中国铜产业对海外铜矿依存度非常的高,超过70%的铜矿石(精粉)均来自于海外进口,五矿与中信合作收购Las Bambas相当有可能是受到政府的指示,迅速占有可靠铜矿资源,避免铜矿石成为下一个铁矿石,被海外大型铜产业集团所垄断。但是!!!!&br&
从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中国政府跟嘉能可的利益交换,Las Bambas铜矿拥有1050万吨铜金属储量,这个储量对于中国来说,相当于两个江西省铜储量。而交换的利益是嘉能可收购斯特拉塔,中国商务部不对其作出垄断裁决。那么!!!!&br&
如果嘉能可成功收购了斯特拉塔,会发生什么??&br&
嘉能可从事铜精矿的生产、供应和贸易,其主营业务为铜精矿第三方贸易;斯特拉塔主营业务为铜精矿生产和供应。嘉能可收购斯特拉塔后将强化其在铜精矿上下游市场的纵向整合。此项集中将降低其他贸易商获得斯特拉塔铜精矿供应的可能性,并加强嘉能可在铜精矿贸易市场的地位。&br&
2011年,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在全球精铜生产市场的合并份额居第三位;在全球精铜供应市场的合并份额居第二位;在中国精铜供应市场的合计份额居第二位。&br&
嘉能可成功收购了斯特拉塔后,嘉能可控制的含铜资源量将大幅增加,将提高潜在市场竞争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度。在5年内,新的市场进入难以减轻或消除此项经营者集中引起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br&
好了,貌似有点说偏题了。&br&
回归问题,五矿为啥要收购Las Bambas,我觉得,如果阻止不了嘉能可做大产业,铜矿石及其产业链趋于集中化,那么,只有自己手里有资源才能与其抗衡,所以,先占着再说吧。&br&背景知识:&br&
嘉能可在泽西注册成立,总部位于瑞士,在伦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嘉能可主要有金属及矿石、能源、&a href=&.cn/realstock/company/sz000061/nc.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农产品&i class=&icon-external&&&/i&&/a&(9.89,-0.11,-1.10%)三个业务部门。其中,金属及矿石业务部包括锌、铜、铅,氧化铝、铝,铁合金、镍矿砂、钴、铁矿石三个商品部门。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及矿产品供货商,拥有成熟的全球营运经验和营销网络,在全球铜精矿、锌精矿和铅精矿第三方贸易市场具有较强控制力。嘉能可的采矿、冶炼、精炼及加工、物流及存储的全产业链优势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供应商品。嘉能可在中国不拥有或运营生产性资产,目前在中国设有7家从事贸易和仓储的实体。 
&p&  斯特拉塔在英国伦敦注册成立,总部位于瑞士,在伦敦证交所和瑞士证交所上市。斯特拉塔是全球第五大多元化矿业集团及金属公司,是全球重要的实体资产运营商,主要生产合金、煤炭、铜、镍和锌等大宗商品。斯特拉塔是全球第四大铜生产商,矿山储量丰富,冶炼能力较强。斯特拉塔在中国境内销售焦煤、动力煤、铁合金、精铜、铜精矿等商品。斯特拉塔在中国设有一家生产不锈钢产品的合营企业及两家从事贸易的实体。&/p&&p&  嘉能可目前持有斯特拉塔33.65%的股权。通过本交易,收购其未持有的斯特拉塔全部已发行在外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嘉能可将持有斯特拉塔100%的股份。&/p&
中国企业在世界并购界有一个很响亮的名称叫做“接盘侠”。只找大项目,不关心产业链,不关注产业发展,而且还有一点,不差钱~~~~ 当然,中国铜产业对海外铜矿依存度非常的高,超过70%的铜矿石(精粉)均来自于海外进口,五矿与中信合作收购Las Bambas相当有…
更新一下。。&b&有位芝加哥的同仁骂本题其他人“道听途说”,我只想说“你确定?”&/b&这件事情不讨论,只能说每个人圈子不同。。读者自行判断吧。。&br&&br&谢邀,过来聊一下。。其实对这电影真的不要想多了&br&&br&其实电影里所谓的“纸醉金迷,裸露,暴力,性”,无非就是好莱坞常玩的宣传噱头而已。畅销小说也好,商业片也好,人物再深刻也只是棋子,内容上更侧重塑造整体,其实在这种创作模式下,没有足够的剧情容量去塑造人物,所以需要一种既让观众感到深刻,又可以将人物简洁地代出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简化机制——那就是符号化。。而将花街符号化成“金钱,性”等等一系列标签是好莱坞很多年前都在做的事情,华尔街之狼无非是将这种意象直接拿来用,并且极端化了罢了,再加上公众对金融圈子本来就有一些“遐想”,导演也只是迎合而已。&br&&br&而Jordan Belfort和其Partner —Danny Porush(电影里面把姓给改了,改成Azog,还吧人家吐槽成一虚伪的胖子),本来也有其特殊性,代表不了金融圈子的常态,不然也没必要写成畅销书了。&br&为什么呢?&br&1,Belfort其实和花街关系不大,其实就是去短暂待了几个月而已,只能说,学到了一些花街的处事规则和做事技巧以外,他的大部分人生经历(除了社交圈子以外)和花街生态其实没有太多交集。&br&&br&2,这俩货旗下Stratton Oakmont其实是做Sale的,和大部分Banker的工作其实大不一样,除了里面的那个IPO项目(还不是他自己做的),而且这个IPO成功的点也只是把steve Madden的公司打包分销给了诸多实业大佬,他本人没有做太多“方案”的事情,他的最佳技能其实是“口才”和“人格魅力”(装出来的),当然,玩太过了被FED RESERVE和SEC(依据对于broker的MOU 原则)的agent盯上也是活该的事情。但是被他吐槽的“产品销售”的业界生态还是比较接地气的,虽然戏剧化夸张很大,可能做sale的有一些共鸣。&br&&br&3,而影片里面的Belfort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经纪人,比如说,在交易厅里面直接叫应召女郎过来乱串,一群猥琐男做了单大手笔以后集体玩“肉体撕咬”,这种事情和放荡无关,这完全就是脑子不正常好么?(我说的是找到办公室有病,不是说不招)而且Belfort实际上实在股市泡沫时期的弄潮儿,利用IPO机制和MarketMaker Rule(做市商业制度)用极大水分的金融产品给公众市场分销圈了不少钞票。说白了就一游走法律底线的暴发户,属于特殊时期特殊任务的特殊事件,大部分人做不到。而且正如战乱地区的军队一样,纪律再差的正规军都有一定底线,而雇佣军是没有什么纪律底线的,吃喝嫖赌杀平民各种都干,因为这群人是拿着生命和鲜血换钱,心态完全是一个极端。&br&&br&而大部分花街的苦逼孩儿,无论IBD还是S&T其实都是按部就班,拿着业务成绩或者决策方案质量,一步一步往上爬。能做到一定成就,一般来说都35岁以后了,那个时候有事业,有家庭,有圈子,有名声,基本上都是比较自律的,因为一个低调的大众形象是必须的,而且没有必要为了些杂欲,把自己陷入各种纷争之中。当然离婚率还是比较高的。。&br&&br&而在好的年月,S&T确实会出不少金钱斗士,组团去LA玩嫩模烧钱也确实大有人在,而且这些开成商务开支还可以免税(当然IRS比较聪明,现在把比例压得很低了)。但是这也不是常态,金钱斗士本来就是少数,何况这年头基本没什么好年月,而且交易市场一繁荣,忙都忙死了,没几个人有那份闲心,大部分不过苦逼地本分做事而已,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些“本分做事?的老实人,不管他披了多少公众的注意力。&br&&br&&b&&u&所以这部电影必要想太多了,其实就是一个屌丝逆袭成纽约富豪然后入狱,在之中体验了众叛亲离,性爱纠纷,利益冲突的好莱坞“八点档”而已,借助的只是“华尔街”这个符号而已。。个人认为这部片子真正比较文艺的地方,是用一个非常极端的角度,去解读了一个被欲望化,现实化又不切实际的畸形“美国梦”。。&/u&&/b&&br&&br&电影总是高于生活的,所以就不要随便带入到现实里面了,花街躺枪很严重的好吗?何况这年头金融圈子形象也不是很好,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只能从(请注意在美国)律师,税务部门,医生那儿找安慰感。。。
更新一下。。有位芝加哥的同仁骂本题其他人“道听途说”,我只想说“你确定?”这件事情不讨论,只能说每个人圈子不同。。读者自行判断吧。。谢邀,过来聊一下。。其实对这电影真的不要想多了其实电影里所谓的“纸醉金迷,裸露,暴力,性”,无非就是好莱坞…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这个收购案从最早媒体曝光出来,我们就跟众多同行一样,每天都等待着官宣。&br&一句话概括的话:这是一个足以决定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的一个收购案例,但水依然很深。&br&我在&a href=&/footballs/& class=&internal&&中国体育,路在何方?(1) - 夏尔足球 - 知乎专栏&/a&里面曾经提到过这个收购案,现在看来王老板的心思远比我估计得要大。&br&&br&要想知道如何评价这单收购案,要先了解双方各自的业务组成是什么,然后再去畅想未来发展,对吧。&br&盈方的架构是这样的:&br&&img src=&///476def8ce710b3dbf97f94e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476def8ce710b3dbf97f94e_r.jpg&&&br&这所有的业务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产权。&br&体育最终汇集到一个具象的表现点是什么?是赛事。所有的商业开发,包括但不限于:转播权、球星肖像权、队服售卖、周边商品售卖等等等等,都是以赛事产权为中心的。&br&举个简单的例子,佳得乐如何推广自己的篮球市场?他只需要找到NBA联盟的商业开发部,给一笔大钱,然后成为官方饮料即可。其他球队如果不支持这个举措,那就不要来NBA玩。同意的,NBA联盟拿到了这笔费用,也会分成给各支队伍。&br&这就是赛事的产权。在赛事产权的决策性上,组织架构的权益凌驾于各支球队。纵观体育发展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起义军可以起兵反了这个架构的。&br&万达现在收购的盈方,是集各国足球联赛产权、媒体版权销售、电视信号制作、数字媒体与娱乐、节目内容制作、赛事运动等等集于一身的,与IMG、Octagon、Lagardere、WSG并称“全球五大体育营销公司”的体育巨人。旗下最值钱的两个转播权有世界杯和冬奥会&br&等等,冬奥会?&br&对,还有这样一个大头项目在这:&a href=&http://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2022冬奥申委官方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万达现在的业务是什么,是依靠商业地产项目和院线带动的影业为支柱性盈利的巨头公司。&br&&img src=&///dec99f9c9edbf18b99ffb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0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ec99f9c9edbf18b99ffba_r.jpg&&那么,问题来了。房地产的泡沫说破就破,从钢铁企业普遍走低看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已然进入停滞阶段了,连跟风的投资机构们都知道要往第三产业进行资源靠拢了,何况王老板。&br&这一次对于盈方的收购对于万达而言,好处是多方面的:&br&1.助力万达地产依靠体育走向欧洲。&br&2.依靠转播权、赛事产权的强资源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强势布局,成为规则制定者。&br&3.以万达酒店为入口的万达旅游找到了国外销售后的闭环,强势介入尚未进入正规开发流程的体育旅游市场。&br&4.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申请甚至是2026世界杯的申请。从而再一次聚拢强政府资源。花10亿欧就能拿张家口的地皮,算一算,的确不算什么大钱。&br&而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br&1.溢价明显。2011年布拉德的侄子小布拉特收购盈方的时候花了5.5亿欧元,这还顺带清算了盈方之前欠下的债。而这次至少是10亿欧。&br&2.中国本土在体育口的人才是否足够支撑万达这一次抢占金字塔顶尖的操作,是否最终会落成一个大空壳却没有人才积累的结果。&br&3.拿下了盈方之后能否真正推动中国体育的商业化发展,如果一直推动不开的话,王老板底下的商务资源能否从外国人手里赚钱。&br&&br&待补充。
谢邀。这个收购案从最早媒体曝光出来,我们就跟众多同行一样,每天都等待着官宣。一句话概括的话:这是一个足以决定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的一个收购案例,但水依然很深。我在里面曾经提到过这个收购案…
来自子话题:
之前答过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538&/span&&span class=&invisible&&054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这个,再来看看这次的最新指示,实际上互联网公司概念比科技公司涵盖的概念更小,也更特定化。&br&&br&本次的“意见”中提到的转板,主要是为了留住国内的互联网企业。&br&&br&在展开正题前先说点废话,之前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市的原因如下(不仅限于):&br&&br&一. 互联网企业运营规律有别于工业企业和传统服务业企业:&br&用净利润来衡量一家互联网企业是过于短视的方法。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资源中,&b&我个人认为&/b&最重要的是用户流量,现金流是其次的。因为得到一定的稳定用户流量后,现金流自然可以使用流量转化。但是如果过早将流量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转化为现金流,则会大大减少流量,从而导致现金断流。因而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早期阶段是必然需要投入现金以换取流量的,此时是互联网企业亏损的时期,也是最需要融资服务的时期。然而不幸的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br&&blockquote&发行人财务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br&①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a href=&/view/96567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经常性损益&i class=&icon-external&&&/i&&/a&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br&②连续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a href=&/view/43705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现金流量净额&i class=&icon-external&&&/i&&/a&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br&③发行前&a href=&/view/8425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股本&i class=&icon-external&&&/i&&/a&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br&④至今连续1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a href=&/view/17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净资产&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比例不高于20%;&br&⑤至今连续1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blockquote&而处于融资需求较为强烈的发展期互联网企业,上述五个条件中可能最多只满足③。&br&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互联网企业需要融资来做大规模达到盈利,而不盈利又不能上市融资。既然国内不能上,那么就去国外上。&br&&br&二. 投资者偏好&br&&br&互联网,乃至现代科技都并非起源于中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国内投资者甚至还不是像今天这样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天使、风投、产业基金之类,那会恐怕大多数人听到PE两个字会问,“啥?屁?” &br&于是互联网公司只能拿外资的钱发展自己,野蛮生长。而外资想要自己的美元用股票的方式退出,于是第一批互联网企业远赴重洋。现在虽然有很多接了地气的互联网创投和一定互联网创业的环境,但是做的最大的那批互联网企业已经拿了外资。另外,讽刺的是,互联网这个行业就是最最直接面对全球竞争的行业,而拜大火墙之赐,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并没有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一些大的互联网子行业中仍然出现了大的企业。&br&&br&三. 政策管制&br&&br&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朝对涉及传媒的企业的资本构成有着较大的限制。既然因为上述(二)拿了外资创投在国内不能上,要跑去国外直接上又会有外资禁入的条款,怎么看都是个死字。于是有些聪明人想了个VIE出来(VIE是怎么做的又是很大的话题这里不表了),绕过了法律的字面规定(有关部门的默许下)。而这样的安排当然不能在国内上市。而且因为VIE搭建的过程如果逆向进行成本巨大,例如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不是土豪玩不起。严格来说这一点不是企业不在国内上的原因,而是企业不得不在国外的原因。&br&&br&——————————————————————————————————————————&br&&br&废话结束回到正题,我对新政策的个人见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一. 这首先只是个“意见”,而不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所以题目中“证监会允许”这样的字眼使用上来有待商榷,这只是代表了证监会的发展目标,远远没有到“允许”的程度。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叫允许?不仅仅需要修改首发办法,还需要对互联网企业转板的具体操作出个细则。&br&&br&二.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互联网企业”?一家服装厂在淘宝开了个大店,所有产品通过淘宝销售,算不算互联网企业?一家传媒公司做了几个微信公众号,上面发发软文做做广告收入不菲,算不算互联网企业?一家银行没有任何线下网点全靠虚拟网上营业厅算不算互联网企业?&br&其实这些答案都很模糊,但是一旦出现这样一个政策的洼地,那么种种相干不相干的企业都会竭力往这个优惠政策上靠,没准以后连工业企业也要费劲了心思去往互联网靠,这画面太美我暂时想不出来。这就意味着证监会、交易所、股转公司必定要对“互联网企业”做出一个明确、甚至量化的规定,恐怕又是吐槽一片。&br&&br&三.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现行的退市警示制度怎么执行?总不能让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时候戴着ST,上市以后2年退市吧?势必需要修改*ST制度,对互联网企业实行特例?那么其他的*ST企业乐坏了,并购一家小破互联网企业,把其他资产全部置出后发现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净壳,还不用往里面定期扔钱保证不退市?互联网企业的优惠政策初衷是非常正确非常美好的,但我十分担心这会成为某些人的制度套利工具。&br&&br&为了避免(二)、(三)所述的荒唐情况,我个人认为需要至少建立完备的证券法律理论体系和严格的事后监管和追究体系,这个体系其实说得抽象点那就是“彻底的注册制”,上市和退市都将司空见惯,任何企业都可以进行IPO,但是能不能发行成功要看投资者会不会买你的账。而已经上市的企业如果大家都用脚投票,那么就得走人。这样的话首先大家都对你有信心,不看中盈利而看中长远,那么就不必出现(二)所述的退市尴尬;而反过来说,壳没有了价值,也不会有人去费心思做(三)的事情。&br&&br&但是这样的话,其实是所有企业都享受了这个待遇,这个政策也就可有可无了。但是单独对互联网企业执行这个政策,似乎又会出现一些钻空子的人,凭我的智商我很难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看看会里有什么高招了。&br&&br&此外,还存在一些杂七杂八的困难:&br&VIE已经搭了,外资也进来了的互联网企业怎么办?&br&互联网企业正常地失败了衰落了,花钱买了互联网企业亏损IPO,最后血本无归的散户怎么安抚?(虽然不应该安抚,但是维稳你懂的)&br&互联网企业上了市不干互联网改玩房地产了怎么办?(严格遵守各种规定的擦边球)&br&&br&所以,一年之内把这些事情想全了,做到位,我觉得……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哪一天真做成了,那是中国草根创业者的大幸,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大幸。&br&&br&PS:我想来想去,还是在股转公司新三板这个现行的真·注册制平台上弄个集中竞价交易、放低交易门槛算了,转创业板政策冲突的地方太多太多了,真的想不出怎么两全法。
这个,再来看看这次的最新指示,实际上互联网公司概念比科技公司涵盖的概念更小,也更特定化。本次的“意见”中提到的转板,主要是为了留住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在展开正题前先说点废话,之前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市的原…
来自子话题:
把昨天的错漏修正一下,同时新增一些信息:&br&&br&1. 会员收入。会员收入是58同城此前增长最快的收入。万美金,万美金,万美金。2013年上半年3550万美金,同比增长84%。58同城有公布自己的的会员数增长情况2010年是1年是8年是187000,今年上半年是273000人。&br&&br&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除法,2010年平均会员费是200美金,2011年是229美金,2012年是256美金,2013年是130美金(当然这是半年的,如果是全年就算260美金)。这样看来,虽然今年的平均会员费没有明显上涨,但是依靠人数的贡献,还是让会员收入的营收上涨不少。&br&&br&公司截止至2013年6月底,在线商户总计430万,按这个比例计算付费商户的比例超过了6.6%。&br&&br&2. 季度收入。&br&&br&该公司还顺带公布了近六季度的付费商户数字:分别是 143,000人,172,000人, 204,000人,228,000人,249,000人 以及 298,000人。逐一对应每个季度的财务数据,2012年的每个季度都比较温和,付费人数和收入都在温和增长。可是,等等,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字的付费人数增长的同时,收入总额下降了。嗯,参考2012年第一季度的数字,我们可以理解成季节性变化。再等等,2013年第二季度付费用户数字上升了不到20%,总营收比上季度同比上升了48%;其中会员费收入上升了38%,在线营收数字上升了70%。然后,这个季度开始扭亏为盈了!!!!&br&&br&公司当然会给出解释,因此举了两个例子:&br&A例子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因为对58同城的品牌认可度,所以他的会员费从2011年的44000人民币,涨到2012年的14万人民币,涨到2013年上半年的29.4万人民币。说真的我对一年翻将近4倍的客户业务增长能力颇为羡慕。&br&&br&58在2012年下半年退出了一项实时定价交易功能(real-time biding services),这项业务比原本的黄页业务有强大的功能增进,因此客户原本更新黄页时每年只花2000人民币,而在2013年上半年就愿意在实时出价交易功能上花费13000元人民币。等等,这项功能不是在2012年下半年退出的么?那为什么从数据上看,该项业务的增长都集中在了2013年第二季度?&br&&br&3. 2011年58遭遇上市前最大亏损。营收$41m,亏损$83m。当年亏损最大来源是市场推广费用,Sales and marketing expenses成本总计1亿美金。我们有必要回想一下那年58的推广主要用途在哪儿。从招股书体现来说,2011年广告费花了6800万美金,这个数字超过了58同城其他所有年份广告费投放的花费总额。&br&&br&好消息是2012年营收翻番。但自2012年之后58的销售市场成本逐年递减。而且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幅(51%),今年的营收增幅数字可能不容乐观。&br&&br&4.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ther service的营收大幅度缩减。去年上半年尚有830万美金,去年下半年仅剩210万美金,今年上半年锐减到95万美金。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是团购;这也反应了58在团购市场的窘境。&br&&br&目前从增长潜力最大的还是在线市场服务业务,而会员业务,由于58同城的会员费没有公开标准,比较难推断具体的增长潜力。&br&&br&5 按照2012年终,58同城的资产总额低于负债总额。总资产5646万美金,总负债6900万美金。截止今年上半年,总资产仍然低于总负债。&br&&br&从公司的负债组成来看Deferred revenues和Customer advances and deposits是数值最大的两项。去年年底两项数字总额是4000万美金。今年上半年两项数字总额是5350万美金,相比总资产7092万美金差距不大,而比之现金和短投的总额5163万美金还要高。&br&&br&6 关于share based compensation,这算是我看过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占比最低的,详见下表:&br&另外公司的期权激励计划有两个大项,一项是2010年期权激励计划,牵涉到20,173,225股,其中日可行权的是9,238,177普通股。另一项是2013年股权激励计划,牵涉到280万股A类优先股。&br&&br&7. 获取营收的五大城市,MrToyy的答案里有提及,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2010年和2011年营收来源最大是一家搜索企业。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7%和13%。2012年之后,公司已经没有超过10%的大客户。&br&&br&昨天提到的两家搜索企业,是公司应收账款最大的两家。是我看错表格的小标,在此向大家致歉。&br&&br&8. 关于融资这块,从Net cash provided by financing activities来看;2010年是5320万美金,2011年是5500万美金。从融资对价上来看,2010年DCM和华平的5500万美金,换来的是19,047,620股A-1类优先股和25,210,084股B类优先股。2011年4月华平的4200万美金换来的是 11,640,105股B-1类优先股,同时姚劲波用1300万美金自购了3,602,890 股B-1类优先股。&br&&br&9.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的情况是:&br&姚劲波本人27.9%,软银亚洲22.6%,DCM16.6%,华平集团 25.8%.其他由创始人和员工持有。优先股的持股比例之后计算过再补充。&br&&br&机构持股情况:&br&&img src=&///4f7aa5ee8ed6930be28d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4f7aa5ee8ed6930be28d_r.jpg&&&br&&br&10. 关于员工人数。2011年大幅招人,员工数从前一年的2387人,上升至该年的5821人。其中销售人员3568人。而2012年,公司经历了一波小幅裁员,主要减少的是市场人员;同时扩招了研发和行政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销售数量还上升了近600人,达到4153人。在目前该公司4529人的市场销售人员队伍中,有84.32%是销售人才!而对于公司的销售队伍的作用,招股书上市这样描述的:&blockquote&Our field sales force provides us with direct access to local merchants and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local needs. They help to certify our paying merchant members in person, generate leads through ou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 and organize focused workshops with merchants to enhance online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develop paying merchant members.&/blockquote&&br&我觉得今后大家都要说,没有巨额销售队伍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截止今年6月份,58同城提到自己在27个城市有3780人的团队,平均每个城市超过100人。58同城在全国范围内还有180个销售代理,帮助其发展业务。而与此同时,58同城的同类网站Craigslist目前年营收3亿美金,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分站(但没有实体办公室),目前员工人数只有30多人。&br&&br&11. 毛利方面,58同城的毛利一直上涨。从2010年的78%,每年涨5%左右。今年上半年已经涨到93%。其中公司提到,由于营改增,节省了巨量的税收成本,这也是公司2013年第二季财报上能够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br&&br&昨天提及的关于短投的疑问,具体请见MrToyy的答案。&br&&br&后续可能还有进一步修正更新。
把昨天的错漏修正一下,同时新增一些信息:1. 会员收入。会员收入是58同城此前增长最快的收入。万美金,万美金,万美金。2013年上半年3550万美金,同比增长84%。58同城有公布自己的的会员数增长情况2010年是1年是86…
来自子话题:
苏州恒久,大书特书的专利结果忘了交专利费用导致失效,导致招股书构成重大不实陈述。第二天都要敲锣了,把募集资金加算利息又退回去了……老板估计要吐血了……&br&&br&胜景山河,同样第二天敲锣,吃完晚饭了媒体把事情爆出来,然后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苏州恒久,大书特书的专利结果忘了交专利费用导致失效,导致招股书构成重大不实陈述。第二天都要敲锣了,把募集资金加算利息又退回去了……老板估计要吐血了……胜景山河,同样第二天敲锣,吃完晚饭了媒体把事情爆出来,然后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来自子话题:
&b&评价Spotify时,有两点需要注意:&/b&&br&&br&1,请勿带入我国对应的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法律环境乃至政治体制来定锚点、做标准、建模型。对这一点如果有疑问,请直接问我吧,懒得长篇大论了。&br&&br&2,请自动修正认知偏差:&br&&ul&&li&因为看到媒体上各种“音乐人嚎叫流媒体挣不到钱”、“唱片公司嚎叫分钱太少”等此类文章,主观上会产生对事实、逻辑的认知偏差,对产业链、生态的理解偏差。&br&&/li&&li&因为年龄增大工作繁忙,听音乐频率明显降低,导致在看待问题时,主观上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认知偏差。&/li&&/ul&&br&&b&我们先大概回顾下背景:&/b&&br&&ul&&li&2015年3月,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数据,美国流媒体音乐销售额,首次超过CD销售额。&br&流媒体音乐:$1.87b,超越CD的$1.85b&/li&&li&根据Nielsen SoundScan发布的数据,2014年美国市场人们使用流媒体播放音乐的数量达到164 billion次,年度增长54%;同期,数字专辑下载销量下降了9%,单曲下载下降13%,其中iTunes的音乐下载量已经连年下滑,2014年下滑13%。&/li&&/ul&背景小结:比特世界的基础建设,需要把原子世界中人们需要的事物搬到比特世界来,也即比特化。显然,那些不需要非得依赖某个实体而存在的事物最易首先比特化,比如:资讯、音乐。比特世界的音乐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形式,流媒体就是未来的形式,而这个“未来”当前正在发生。&br&&br&&br&&b&Spotify竞争力分析:&/b&&br&&br&企业估值有各种方法,Spotify估值时可能缺少参照(Pandora可以作为有限的参照,毕竟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差异不小),所以不妨先考察一些数字:&br&&i&注:毕竟是私人公司,数据来自一些媒体,以及调查统计机构,我无法保证其正确性。&/i&&br&&br&&br&&b&先捡好看的说:&/b&&br&&br&&br&&b&1,Spotify全球收入并不低&/b&&br&&br&Revenue&br&2014:
$1.3 billion&br&2013:
$1 billion&br&2012:
$577 million&br&2011:
$200 million&br&&br&Spotify的收入中,绝大多数来自于订阅用户,少数来自于广告。&br&如2012年的收入中,85%来自订阅用户,15%来自广告&br&&br&Spotify's revenue and net income/loss from 2008 to 2013 (in million euros)&br&注意,是欧元&br&&img src=&///d359ecbd71dd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d359ecbd71dd_r.jpg&&&b&2,Spotify全球用户数量在该领域目前尚属龙头(我知道在用户数量上QQ音乐/酷狗们可能要笑了,但咱先排除我国同类产品说这事)&/b&&br&&ul&&li&Number of global monthly active Spotify users from July 2012 to January 2015 (in millions)&br&&/li&&/ul&&img src=&///cfe8056137bfe5677b28bcb0a67912fd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cfe8056137bfe5677b28bcb0a67912fd_r.jpg&&&br&&br&&ul&&li&Number of paying Spotify subscribers worldwide from 1st quarter 2010 to 1st quarter 2015 (in millions)&/li&&/ul&&img src=&///d1c5a1b31eab5aa1cafe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d1c5a1b31eab5aa1cafe_r.jpg&&&br&&ul&&li&Spotify平均免费用户转付费用户比率:20%&/li&&li&Spotify开通地区:全球58个国家与地区&br&&br&Andorra, Argentina, Austria, Australia, Belgium, Bolivia, Brazil, Bulgaria, Canada,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Cyprus, Czech Republic, Denmark, Dominican Republic, Ecuador, El Salvador, Estonia, Finland, France, Germany, Greece, Guatemala, Honduras, Hong Kong,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taly,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Malaysia, Malta, Mexico, Monaco, New Zealand, Netherlands, Nicaragua, Norway, Panama, Paraguay, Peru, Philippines, Poland, Portugal, Singapore, Slovakia, Spain, Sweden, Switzerland, Taiwan, Turkey, UK, Uruguay, USA&/li&&/ul&&br&&b&再说那些不怎么好看的危机,以及附上【so what?】:&br&&/b&&br&&b&1,版税等支出总额年年创新高&/b&&br&&ul&&li&Spotify's cost of goods sold from 2008 to 2013 (in million euros)&br&注意,是欧元&/li&&/ul&&img src=&///9f12c0a5e6c65ccf249e_b.jpg& data-rawwidth=&764&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4& data-original=&///9f12c0a5e6c65ccf249e_r.jpg&&&br&
【so what?】&br&
比例还是有所下降的嘛……见下图&br&&ul&&li&Share of Spotify's cost of revenue from 2010 to 2013&br&&/li&&/ul&&img src=&///d00a784bb1ff2b4527d8_b.jpg& data-rawwidth=&755&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5& data-original=&///d00a784bb1ff2b4527d8_r.jpg&&&br&&ul&&li&频繁的新闻报道,称几家大的版权持有者,如环球音乐等,一是要求Spotify支付更多版税,二是强烈反对免费服务并施压强推收费服务&br&&br&【so what?】&br&首先,环球、华纳、索尼共持有Spotify不超过15%的股权。详细的协议当然看不到,但外界普遍猜测这些股权是版权交易的一部分。既然都是股东身份,共同的利益比暂时的分歧更重要。环球音乐如今数字音乐收入的大跃进,可以主要归功为Spotify。卡脖子归卡脖子,没见过真卡死的。&br&其次,像环球这种嚷嚷归嚷嚷,谁不想胡萝卜加大棒把自己东西卖个好价钱,嚷嚷完了还是该合作就正常合作,正常的讨价还价罢了。&br&再次,势力越来越大的大型独立音乐厂牌还是表示很支持Spotify的。&br&&br&&/li&&li&频繁的音乐人晒账单表示不满&br&&br&【so what?】&br&首先,尽管目前的版权分发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但即使一个完善的系统和平台,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类型、所有档位的音乐人都能在上面赚到钱(这种平台叫政府)。赚到钱的才懒得说话。&br&其次,晒账单是真的,但数字小,赖谁,误杀的可能性太大了。用户付钱---各种协会/代理机构---唱片公司/版权管理公司---音乐人,这个链条每个环节都分食掉很多,而这个分食机制并不是某一家流媒体音乐公司造成的,而是百年的版权管理体系就是这样。对此,详见:&br&&a href=&/jzj-OS/&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zj-&/span&&span class=&invisible&&O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a href=&/jzj-OS/& class=&internal&&/jzj-OS/&/a&&br&&a href=&/jzj-OS/&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zj-&/span&&span class=&invisible&&O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再次,民主国家嘛就是各种势力在拳台上根据一定规则相互PK,去争取权益的。谁在媒体发声都很正常,谁争取利益都很正常,谁被谁利用去媒体/社交网络发声更正常。&br&&br&&/li&&li&尽管美帝版权体系比我国完善太多了,但这个体系下对版权的理解、计费、支付,依然对Spotify/Pandora这类公司不太有利&br&&br&【so what?】&br&如果关注Pandora三天两头打官司,关注音乐人和唱片公司之间的pk,关注版权管理公司跟各种协会的pk,关注各种协会跟法官的pk,等等……就发现,已有百年历史的版权管理体系,现在是到了反思、改革的时候。而科技公司,则需要更好的理解政治,要更多的参与到立法中,比如Pandora就雇了个挺有名的职业说客,还给政党捐了钱。Uber就更不用说啦!在版权管理改革上,加拿大已经开了口子,开始一点点修改规则,这对Pandora这类公司的市场开拓是利好。如果版权相关的规则与法律发生变化,对于Spotify/Pandora这类公司的净利润将是极大利好。&br&&br&实际上全球各国的版权使用规则、相关法律、主管部门等等,虽然也都遵从着相似的逻辑和大框架,但细执行起来实在是极端复杂,各有状况。Spotify能在58个国家与地区开通服务,反而显示出其成熟的操盘能力。&/li&&/ul&&br&&b&竞争与优势&/b&&br&&br&1,巨头竞品&br&众所周知,Apple就要发布买进Beats Music之后的全新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了。这将是Spotify的最大对手,可能会拖慢Spotify获取新用户的节奏。但要说瞬间颠覆Spotify,造成Spotify用户大量流失,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毕竟,流媒体音乐服务不是在卖曲库、卖音乐,而是卖服务,服务又涉及到产品设计、内容积累、用户习惯、关系图谱等。假如Apple有一天真抢得了Spotify的蛋糕,Spotify也有几个大腿可抱,当然了这是后话。&br&&br&2,Spotify有点互联网音乐服务版权池的形态了,正在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br&Spotify虽然目前刚关停了内嵌app功能,但对于广大想开发音乐类app的开发者而言,Spotify能够提供曲库接口,也就是说对于广大音乐app开发者而言最头疼的版权问题,Spotify是可以解决的。想象一下,你使用互联网听音乐时,这音乐都来自Spotify,只不过被不同的开发者包装成了不同的外壳、产品。&br&&br&&br&我认为Spotify估值$8.4 billion 对于我们大家一说起互联网音乐的固有意识而言,是有点高,但分析数字、危机、竞争与优势,这个估值并不空洞。Pandora目前市值$3.55 biliion,Pandora因为产品形态问题,使得用户门槛更低,版税支出也不像Spotify那般高(曲库小、缴纳的版税种类少),拥有更多的活跃用户,以及拥有以广告为主、订阅用户为辅的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化的音乐电台,因此收入模型更靠近互联网广告),尽管净利润还是负数,但主要是因为Pandora也遭受着旧时代版权体系的百般刁难。Pandora目前仅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可用。而考虑到全球体量,$8.4 billion估值于Spotify而言,尚在合理范畴内。而且,有些事,是需要资本的力量去推动的。&br&&br&-----------------------------------------------------&br&更新:&br&再提一下最大竞争对手Apple+Beats Music即将发布的新流媒体服务。&br&&br&Apple在做Ping时,似乎就没有很好的理解【以音乐为内容的“社交网络”】,和【以音乐为商品的“社交电商”】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区别。&br&&br&&ul&&li&当数字音乐需要付费下载到本地,才可以点开聆听时,这时的“音乐”是一种【商品】,他们就像啤酒、饼干、CD一样陈列在货架上。&br&&/li&&li&而当数字音乐可以随时低门槛甚至免费点击聆听时,这时“音乐”就跟文字、图片一样,是一种随时在线可听可读可看的可消费的【内容】。&br&&/li&&/ul&&br&Apple当时的产品Ping,封装在iTunes这个【商城】里,而iTunes上面的音乐,是用来付费下载的,虽然能试听30秒,但iTunes上的音乐,显然更接近【商品】,而非【内容】。&br&&br&Apple在Ping上所体现出来的,没有分清【以音乐为内容的“社交网络”】和【以音乐为商品的“社交电商”】,是因为什么而导致呢?是怎样的思维历程呢?&br&万一是因为,从根上,就没分清以下几组概念呢:&br&&ul&&li&【内容】和【商品】&br&&/li&&li&【音乐服务】和【音乐曲库】&br&&/li&&li&【平台】和【商城】&br&&/li&&/ul&若果真如此,Apple就需要用即将推出的流媒体音乐服务,来证明他们的补课成果。Beats Music在推出时,也没有体现出什么更好用的特质,iTunes Radio也没有比Pandora更好,所以在新的iTunes music问世之前,这颗心还是要悬一悬的。
评价Spotify时,有两点需要注意:1,请勿带入我国对应的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法律环境乃至政治体制来定锚点、做标准、建模型。对这一点如果有疑问,请直接问我吧,懒得长篇大论了。2,请自动修正认知偏差:因为看到媒体上各种“音乐人嚎叫流媒体…
来自子话题:
占个坑,晚上再填…&br&&br&----------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救赎----------&br&&br&本来又想赖掉的(反正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出门自带两个赞感动的泪眼婆娑,还是努努力码一点出来。虽然这问题没什么干货好答。&br&&br&所谓盘感就是指在交易中通过观察K线、LV2等直观反映盘面变化的数据时所领悟到的一种朦胧的预判式的感觉。盘感这种类似第六感的直觉,是真实存在的。但绝非闭着眼睛撞大运不负责任的瞎逼乱猜,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那种模棱两可,玄而又玄的自我心理暗示。这不叫盘感,这种人也不是交易员。准确来说应该是送钱的老板。嗯,由衷感谢老板们的存在。&br&&br&那么盘感是什么?&br&盘感是靠着&b&巨大的单量与教训&/b&,堆砌起来的&b&条件反射&/b&。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潜意识的对利益与风险的趋避。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但你的潜意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你对止损止盈的拿捏。就好比连射时的压枪,补刀时的手感,是大脑内潜意识下将复杂的信息与经验集合整理归纳择优出一条最有可能的答案。所以可以抽象的将盘感理解成一种优先级别高于主观判断的一种战斗本能,并且可以随着刺激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化,系统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正确的,可长期盈利的。毕竟交易是一个概率游戏,也许非常不巧的,几次神经联系都建立在小概率的情况上。长久下来如果不能及时总结,认清状况,后果只会很悲剧。这就是为什么交易员在前期一定要打好基础,&b&用大量的交易次数来挤破概率的泡沫&/b&。&br&&br&如何区别盘感与瞎鸡巴猜?&br&举两个简单的栗子。&br&—这里可以做个空。进仓了。&br&—为什么?&br&—你看这里高点逐渐降低/你看这反弹的力度/你看久打不穿/你看这庄推不动了要止损/你看庄家出完货了/你看balabalabalabala&br&—怎么样了?&br&—感觉不对了,再破新高就止。&br&有感而立动,问及缘由也能有理有据,无论结果是止损还是止盈,都能尽力将利益做到最大化。这叫盘感。&br&&br&—我觉得这里可以做个空。&br&—为什么?&br&—我不知道,但我就认为他能跌!&br&两小时后。&br&—你看,我就说能跌吧。这你要进个OO股,出在XX处,至少OOXX钱。&br&这叫老板,也叫壕。对老板和壕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
占个坑,晚上再填…----------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救赎----------本来又想赖掉的(反正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出门自带两个赞感动的泪眼婆娑,还是努努力码一点出来。虽然这问题没什么干货好答。所谓盘感就是指在交易中通过观察K线、LV2等直观反映盘面变化的数据…
来自子话题:
来给庄总 &a data-hash=&7fa646bef2& href=&///people/7fa646bef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庄明浩(rosicky311)& data-tip=&p$b$7fa646bef2&&@庄明浩(rosicky311)&/a& 添砖加瓦:&br&&br&1. Comcast 收购时代华纳,deal 价值 684 亿美金&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Comcast 为什么要收购时代华纳有线(Time Warner Cable),有何影响?&/a&&br&&br&2. ATT 收购 DirectTV,deal 价值 660 亿美金&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被 AT&T 收购的 DirecTV 真的值 670 亿美元吗? &/a&&br&&br&3. Actavis 650 亿美金收购 Allergan&br&&br&4. Kinder Morgan 收购 Kinder Morgan Energy&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美国大量能源企业使用「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来作为组织形式,而非公司制?&/a&&br&&br&5. Actavis 207 亿收购 Forest Laboratories Inc&br&&br&6. 微软收购诺基亚,一代巨头终落幕&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微软收购诺基亚 &/a&&br&&br&7. 联想收购 IBM X86 业务&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联想收购 IBM x86 服务器业务&/a&&br&&br&8. 联想从 Google 那里收购 Motorol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联想29亿收购摩托罗拉,谷歌赔了吗?&/a&&br&&br&9. Apple 30 亿美金收购 Beats&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Apple Beats 收购案 &/a&&br&&br&10. Google 30 亿美金收购 Nest&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Google 为什么 32 亿收购 Nest Labs,如何评价? &/a&&br&&br&PS,今年税负倒置使得很多大型公司都进行了各种大型并购,特别是医药行业。本来今年最大一笔 deal 应该是由辉瑞完成的。&br&具体见:&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在 2014 年上半年国际医药领域有那么多重大的并购案? &/a&&br&&br&最后感谢 &a data-hash=&0beb92d1d143ba4bc25dc& href=&///people/0beb92d1d143ba4bc25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兰尼& data-tip=&p$b$0beb92d1d143ba4bc25dc&&@兰尼&/a& 兄提供的 BB 截图....非常有用&br&&img src=&///fdded1b363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fdded1b363_r.jpg&&
添砖加瓦:1. Comcast 收购时代华纳,deal 价值 684 亿美金2. ATT 收购 DirectTV,deal 价值 660 亿美金…
来自子话题:
3Q大战开始,这之后拿到bat巨额投资的,基本上都要感谢360。
3Q大战开始,这之后拿到bat巨额投资的,基本上都要感谢360。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考虑到Sidney Weinberg 实在是在各类美国金融史畅销书也好,社科研究也好,企业家演讲也好,被提到太多太多次了,这犹太小伙逆袭(没说他是屌丝啊),在美国经济危机后,华尔街复起的几十年里叱咤风云。整个投资界对他的感情,差不多就是剃刀师傅看祖师爷那种感情,我就不去过分赘述他的辉煌历史了。生活简朴,工作勤奋,极度克制,远离爵士年代遗留的毒品(享乐主义),重拾清教徒式的道德,算是一个经营者的典范,不过,这样也不是我想说的重点。&br&&br&&br&我给一个比较偏的角度。&br&&br&&br&那就是我一直叫Sidney Weinberg的经营理论叫做—高盛主义。&br&&br&我个人解读的“高盛主义”在于以下几点:&br&&br&&ul&&li&刻意扼守某些底线和原则,尽量保持参与尺度。其直接表现为近乎严苛的风险控制,不陷入恶性收购,不和buyside的客户争夺利润,这也SW先生生前非常顽固的一点,就如同《教父》里面黑帮在早期绝对不碰毒品交易一样,即使这单业务利润可能超越整个家族产业的收益,“有限的理性和坚实的底线”,SW和20世纪美国商人一样,一直信仰这个风险丛生的市场年代中最有效的生存法则就是“有限的参与”,也就是给自己留退路(不过高盛早就把这个抛弃掉了)&br&&/li&&br&&li&对团体决策和团体意识的极度迷恋。其表现为SW对于高盛延续至今的合伙人制度的极度器重,积极打造团队文化,并希望基于此展开整个企业积极性的源动力。也就是把“集体意识”给强制带入决策和管理中,他认为以此可以解决董事会内耗以及决策克制的问题(高盛也抛弃得差不多了)&br&&/li&&br&&li&长远的博弈和崇高的追求。说白了SW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很愿意把自己包装成有国家主义情怀的人,至少是表面上。为什么这么做呢?实质就是为了“政界人脉”。美国是个大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和英国日本德国不同的在于,他并非是财阀政治,也就是说政治界的人物并非是单纯的资本家代理人,而是整个游戏的切实参与者(因为政客们本身就是资本家,有自己的资本利益团体),故而华尔街操纵全美国这套说法基本上仅仅存在于托拉斯年代。而SW率先看破了华尔街在今后的定位,故而积极去接触政客们,最著名的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而他倡导的这种与政治界互相关注,互相合作,互相妥协的新高盛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他的“长远博弈”,而正是这套思维给高盛一个多世纪以来,带来了享用不尽的人脉财富,最近的大事件可以追溯到2008金融危机,“插刀教教主”摩根大通在左右插刀,各种痛下黑手的得意情况下被华盛顿一个“贝尔斯登”强制收购案给着实搞得郁闷,你以为是谁干的?嗯?&br&&/li&&/ul&&br&下面具体说说SW在政界的作为。&br&1,注重与政界的人脉互通,应该说,在整个“旋转门”体系中,高盛几乎是最大的私人部门参与方,高盛也积极渗入美国的财政决策体系之中(这个我在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评价美国政治中的「旋转门」(Revolving Door) 现象?&/a&有详细讲,也做了点批评,这里就不赘述了) &br&&br&2,骑墙派投机党,而且投机原则非常与众不同,富兰克林罗斯福从竞选开始就是个“泛社会经济”的家伙,所有华尔街机构为了保全自己都集体给罗斯福下梁子。反而SW反其道而行之,他就直接站到了罗斯福一边,全力支持1932年的竞选。罗斯福在这个秋风残夜的年月突然遇到支持者,在事后也给了其丰富的情感回报。&br&&br&3,积极充当“政府与私人集团”的中间人“角色”,罗斯福给了他这个机会。从早期的Business Advisory and Planning Council的建立,到二战中后期,对于美国私人部门的整合,以及战后经济策略的制定。总而言之,他自愿充当政府决策层和投资界的桥梁,并且在整个决策体系中体现这个作用。并且修补了本来有隔阂的私人部门和美国政府,尤其给自家高盛打开了一个“人脉口子”,简而言之,美国官商勾结的传统基本上就从他这来。&br&&br&4,坚决保持“骑墙派”立场的选举混子,前脚帮民主党的基金会筹款,后脚就全力支持共和党选总统。总之,诸如支持艾森豪威尔或约翰逊选举,而换取对总统内阁,尤其是部长级别提名的影响,一直是SW喜欢玩的路子,尤其是财政部,商务部,国防部一定要尽量掌控,前两者可参与决策,后者可以拿下利润丰厚的军工生意。Henry H. Fowler,Charles Erwin Wilson,John T. Connor,Henry H. Fowler都是SW和党魁们,大佬们交易过后,布下的棋子。。
谢邀,考虑到Sidney Weinberg 实在是在各类美国金融史畅销书也好,社科研究也好,企业家演讲也好,被提到太多太多次了,这犹太小伙逆袭(没说他是屌丝啊),在美国经济危机后,华尔街复起的几十年里叱咤风云。整个投资界对他的感情,差不多就是剃刀师傅看祖…
来自子话题:
It's a simple math question.&br&&br&For an intern, let's assume the hourly pay is $20 and the intern works 40 hours per week. &br&We will get $800 per week ($20*40). &br&&br&Usually the summer internship lasts for 10 weeks.&br&Then we will have $8000 ($800*10)&br&&br&Take the FX rate as 6.3&br&We have RMB5*6.3)&br&&br&In reality, the hourly pay could be much higher than $20 per hour and in investment banks the overtime is very common. Working in IBD often requires 80 hours per week. For the OT, you are usually paid 1.5* the hourly pay, that could boost your income at the end.&br&&br&As always, working in investment banks such as MS demands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eople's strong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 and invest for his future life instead of the money itself.&br&&br&Hope it helps =)
It's a simple math question.For an intern, let's assume the hourly pay is $20 and the intern works 40 hours per week. We will get $800 per week ($20*40). Usually the summer internship lasts for 10 weeks.Then we will have $8000 ($800*10)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fc互动社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