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村圣家堂堂玻璃代表的含义?

[转载]【行摄西班牙】巴塞罗那·寻找高迪,圣家族大教堂
“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安东尼奥·高迪
在西班牙旅行,走进过许多著名的大小教堂,但这些经历的上百年乃至于几百年的教堂不外乎都是精致的传统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华丽、雍容,宛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贵妇人身着的罗裙;直到走进圣家堂,教堂的传统概念被高迪变化莫测的曲线彻底颠覆,安东尼奥·高迪将他毕生的才华与灵感完全倾注入这座伟大的建筑,并且用他独特的理念重新诠释和开创了一个新的建筑时代!
安东尼奥·高迪终生未娶,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圣家族大教堂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贡献在那里,1925年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日的下午,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族教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以为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圣十字医院,三天后去世了,大家才发现流浪汉竟是高迪,为他举行了个很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缓缓的延伸到了神圣家族教堂,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地下。
现在的圣家族大教堂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堂,它已经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当你从远处遥望巴塞罗那这颗地中海明珠时,圣家族大教堂无疑就是这颗明珠上最闪耀的一个亮点!!
▲圣家族大教堂耸立在地中海之滨,成为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预计在2050年方可告竣。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大教堂显示出来的梦幻浪漫、怪诞陆离,足矣吸引了来往于这座城市的所有目光。
根据设计蓝图,圣家大教堂共拥有“诞生”、“受难”以及“荣光”三道大门,每道大门各装饰着三座尖塔,再加上象征耶稣以及圣母的高塔,总共有18座塔。然而,高迪在世时只完成了诞生之门;位于诞生之门对面的受难之门落成于1980年,上方装饰出自Subirachs的雕刻;面向南方的荣光之门至今尚未全部露面(这将是规模最大的一面)。自从高迪去世后,圣家大教堂工程曾一度停摆,一方面因为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据说也因为没人看得懂他数量繁多的蓝图,直到政府插手。。。
▲当我们有幸见到这座圣家族大教堂时,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它确实是和高耸入云的老吊车密不可分,它的周围,特别是南面,还有高处都一直搭建着脚手架和围挡,还时不时有身穿红色工装的工人在上面作业
▲教堂外围数十个灯柱上都镶刻着“1882”的铭牌,并且将一顶神圣的金冠置于这个铭牌之上,用来纪念这座伟大建筑的起建时间
&#9650;<font COLOR="#80年完工的西侧立面,起名叫“感情与死亡”,这也是目前圣家族大教堂对外开放的入口
&#9650;教堂的4座170米的空心塔高耸入云,看上去就像是被穿透了数百个孔眼的巨大蚁丘。塔顶形状错综复杂,并用各色花砖来加以装饰。每个塔尖上都有一上围着球形花冠的十字架
&#9650;每座高塔的中端都浮刻着拉丁语“Sanctus”以盛赞着万能的耶稣
&#9650;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看上去像是用松软的粘土手捏制造的,但实际上是它是用真正的红色石头雕刻、建造而成,一百多年的工期也足以说明其浩大的工作量
&#9650;后人沿用了高迪独特的雕塑方法将耶稣受难的场景完整的展现在西侧立面的墙壁上
&#9650;主塔内还修有电梯可直达112米的塔顶,那里可以将整座巴塞罗那尽收眼底,可惜我的时间不巧,电梯及盘绕在电梯外的楼梯均由于塔顶的整修而没有开放。。
&#9650;“耶稣诞生”这是高迪生前亲自完成的唯一的一个立面,高迪将它安排在教堂东方,自有其喻义;每早由东方升起的太阳照耀著“诞生立面”,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奇迹
&#9650;不管熟不熟悉圣经故事,门上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繁复的细节,都会教人啧啧惊叹。据说高迪为了要求雕像的姿势、律动都和真人一模一样,还拿人骨做研究;雕像的脸孔也不是凭空想像,而是专门找来模特儿去雕制
&#9650;其中一扇门两旁各有一只海龟背负著侧柱,是高迪引东方海龟有长寿之意,象征耶稣永生
&#9650;圣家族大教堂的墙上伸出各种怪兽滴水嘴,这些怪兽均取题于巴塞罗那当地的生物,蜥蜴、蛇和蝾螈,还有其他许多动物
&#9650;环绕整座教堂,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相同样式连体建筑却有着明显的新旧差异,这就是圣家族大教堂的特色,因为它每年、每月、每天都会有着新的变化,它还在一天天的变得庞大
&#9650;雕刻在大门上的文章我并不知道它的含义
&#9650;但是金色“耶稣”字样提醒世人圣家堂是奉献给“上帝”的礼物
走入圣家族大教堂,我们依稀还能够从他的内部找到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尖肋拱顶、飞扶壁、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十字平面、修长的束柱,这些哥特式建筑的必要元素都完整的应用在了整座教堂的修建之中。只是,不同的之处在于,高迪虽然应用的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建筑模式,但是却没有保守的使用哥特式的建筑艺术。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9650;悬挂在教堂十字平面正中的耶稣像
&#9650;教堂所有的窗子都沿用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花窗玻璃,这些窗子既高又大,几乎承担起了墙体的功能
&#9650;花窗玻璃的12个花瓣上还写有耶稣12个信徒的名字
&#9650;两组巨大的管风琴竖立在教堂的一端,光线透过花窗玻璃打进来,将整个教堂照映的五彩斑斓
&#9650;一尊耶稣传教像立在教堂中唯一的蓝色花窗前,我喜欢这样幽冷的光线所衬托出来的效果
&#9650;高迪为教堂顶端设计了一个覆盖着玻璃的圆孔,外面的阳光透过这个圆孔照射进教堂,光影则直接打在锥形的屋顶内测,并且神奇的又在屋顶上反射出了一个金色的菱形光斑
&#9650;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9650;哥特式建筑的框架结构提供了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教堂获得了空阔内部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更加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9650;支撑屋顶的是12棵巨大立柱,每棵立柱中间都有一个镶嵌有玻璃的圆球,代表着耶稣的12位信徒。实话说,我总觉得这些立柱的灵感来自于芹菜,从这个角度看,在立柱上端分支的地方,还有一片片芹菜叶子不是?
最为让人惊奇还要算是高迪为教堂设计的屋顶,你可以在高迪设计的圣家堂的屋顶上找到所有的几何元素,它们看似杂乱无章,但却又非常有序的对称排列在教堂中轴线的两侧,抬头望上去,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万花筒的世界,只有这里,我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丝丝的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影子了。。。下面这一组照片我无法一一说明,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不仅仅是惊奇,而是一种来自于建筑本身的震撼,面对他们,我真的词穷了。。。
实际上,谁也说不准这已经持续修建了100多年的圣家族大教堂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
更多旅行见闻及旅行直播尽在我的微博,点击图片粉我,更多精彩及时放送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班牙给的那些甜枣】11天6城,大三女生一个人的圆梦朝圣之旅——圣家堂
<p<ul style="outline:"I 圣家堂La Sagrada Família【甜枣one】对于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便是那个长相颇为怪异的教堂,尽管已经千万次在画册中见过他的模样,却仍是在亲眼见到时止不住的惊呼。也许,这边是高迪的力量。 概况:圣家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始建于1884年,跨越一个世纪仍在建造中。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交通:地铁L2(紫线)或L5(蓝线)Sagrada Família站下车。开放时间:10月-3月:9:00-18:00; 4月-9月:9:00-20:00;12月25、26日以及1月1日-6日:9:00-14:00。12月25日、26日-1月1日、6日:9:00-14:00。门票:圣家堂大教堂门票14.8欧元,学生/退休人员12.8欧。注意(1)由于人流较多,可提前网上订票,网址:http://www.sagradafamilia.cat/(2)8:30开始排队,9:00钟购票可以买到11:30的门票,若是时间宽裕现场购票也是可以的。(3)圣家堂有钟楼可以登顶(费用3欧)(4)推荐早晨或傍晚参观,光线非常好,透过彩绘玻璃极其美丽(5)祈祷区游人可以进入,但是不能在此照相(6)圣家堂对面就有一家FCB的专卖店,巴萨的球迷们,记得要去扫货哦~~(7)地下展览室值得好好参观,有圣家堂建好后的模型,里面的各种结构模型能让爱好建筑的人喜极而泣!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第一眼圣家堂,真的被震惊到了纵使对于他的模样已经熟悉的像自己家的房子一样却不得不承认,亲眼所见仍是觉得无比激动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细节图一张这样的雕塑我见过很多,但是这样的镂空,我只见过这一处对,圣家堂就是这样唯一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这个仿自然界的大门连上面的甲壳虫都惟妙惟肖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踏入圣家堂目光一下子就被这样五彩斑斓的玻璃窗所吸引原本平淡的玻璃窗,在光线的映射下得以变得如梦幻一般美好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地面的彩光颜色,不停变换着若不是那鲜明的教堂结构,不绝于耳的圣歌,我绝对会以为自己穿越去了伊朗的清真寺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我看过很多教堂,巴黎圣母院端庄素雅,圣礼拜堂华美高贵,科隆大教堂肃穆宏伟。而只有圣家堂,令我感动到落泪。十年了,疯子高先生,我来了。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我抬头仰望这样的屋顶脖子酸了都舍不得低头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我是彩窗控控控~~~ <ul style="outline:color: rgb(50,50,50);line-height: 25.0"彩窗映射下的教堂内部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光线之于教堂竟然如此重要【安达卢西亚的雨巷(二)】圣家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张志雄,1966年生人,2002年创办《价值》杂志, 喜欢读书、写作和旅游,著有和主编《儿时的弄堂》《放量》《学习学习再学习》《中国股市十七年》等几十本书。 个人微信号:zhixiong428 张志雄最新文章
&   【财新网】(专栏作家 张志雄)
  如果高迪的奎尔公园是一部长度适中的长篇小说,圣家堂就是普鲁斯特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我年轻的时候读了六卷,真是滋味多样,感觉绵绵无尽期。
  19世纪,欧洲基督教遭受重创,曾经在西班牙强大无比的天主教也不例外,典型的事件是1836年时所制定的充公法案,西班牙政府没收了教会数百年来所积累的土地与财富,让教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部分西班牙人从农村走向城市,随生活的剧变而来的是信仰危机。天主教会凭着顽强而热情的传教活动,试图赢得数百万失去信仰的大众,创立于1866年的圣若瑟信徒协会,到1878年时已有50万名信众,协会的领导人也是宗教书籍出版商伯卡贝亚,他利用从忠实信徒那里募集来的款项在拓展区购得一块地,从日正式动工建造圣家堂。
  圣家堂的第一位建筑师是维亚,他完全是义务的,分文不取。但维亚与伯卡贝亚、建筑技术顾问马尔托雷尔之间对于建筑方案产生争议,一年后辞职。马尔托雷尔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高迪继任建筑师的职位,当时高迪才31岁。
巴塞罗那拓展区
  圣家堂很容易被误解为巴塞罗那的大教堂。其实,自中世纪以来,巴塞罗那在老城区内就有了一座宏伟的大教堂。圣家堂的全称是“神圣家族的赎罪殿”,神圣家族指的是耶稣、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强调的是赎罪。希望加泰罗尼亚人乃至整个天主教世界都聚集在这里,为所谓的“现代性”赎罪。这颇契合高迪的信仰,1894年,高迪曾展开名为“40天的禁食”的行动,但在他身边的神父的劝说下,两个星期后便结束了禁食行动。
  《巴塞罗那:建筑的异想之城》的作者罗伯特·修斯这般评论道:
  对高迪而言,与无情和毫不宽恕的上帝之间的忏悔关系正是他宗教信仰的核心,身为建筑师的他则以建筑来传达这种信念。教会想要展开的是一场新的反宗教改革,奠基在对耶稣、玛利亚和圣人等极端激化的崇拜奉献之上。高迪则将他的圣家堂视为达到此目的的手段,并期望这座强烈压抑的建筑能帮助民众政治的“过度”来赎罪。高迪不仅比教皇还要天主教派,也比国王还要保皇派,即使他并不认为国王有值得与教皇相交之处。认为那些主张艺术激进主义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与政治激进主义相连,且目的是为了带给人类幸福,“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过苦难”,他有次告诉一位弟子,“只有死者不需要再遭受折磨,想要结束痛苦的人惟有结束生命”。
  为此,高迪把43年的光阴奉献给了圣家堂,最后12年更是全身心投入。圣家堂像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圣保罗教堂和悉尼歌剧院那样,成了巴塞罗那无可争议的地标建筑,也是20世纪乃至21世纪最伟大的宗教建筑。
  日,罗马教皇造访后,正式把此教堂升级为神圣家族主教圣殿。
圣家堂外观
  高迪接手圣家堂时,祭坛地下室已经开工一年之久。基督教发展早期,信徒受到迫害,殉道者的墓穴一般隐藏于岩石遍布的山区地下。基督教得胜之后,这些殉道者被册封为圣人,同时也形成了在保存其遗体的墓穴上方兴建教堂的习惯,这就是哥特式教堂和罗马式教堂有祭坛地下室的来由。高迪对祭坛地下室最大的贡献,是将传统的阴暗密闭且天花板极低的空间改变成宽阔、通风、采光良好的空间。1930年,祭坛地下室成为能够礼仪朝拜的所在,这种功能对于过往的如圣彼得大教堂等教堂的祭坛地下室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按照惯例,高迪的墓地也在地下室内,位于主祭坛左侧的一座小圣堂内。
  祭坛地下室已经出现高迪的象征主义印记,可比较明显的风格还是从他独立主持的半圆形后殿开始。
  相比新教,天主教本身比较热衷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特别是19世纪中期,欧洲出现了崇拜玛利亚的狂潮,加上高迪自己儿时在家乡就对她的感情很深厚,所以把后殿的大部分空间献给了圣母。整个圣家堂有6座塔楼,其中一座就装置在后殿的这一立面,高达130米,顶部装饰着相当古老的圣母玛利亚形象——一颗启明星(太白金星)——象征着每日清晨梦醒时分或是破晓的日出。
  比较有意思的是半圆形后殿外墙上的雕塑作品——蜥蜴、青蛙、蜗牛和海螺等一些爬虫和两栖动物与启明星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们与中世纪的类似雕塑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临摹大自然的真实形象,后者则多为凭空想象。这些低等动物在西方自古以来就象征着邪恶(青蛙在东方好像不在此列),所以它们被圣母玛利亚之塔顶部的启明星所发出的动物从墙上由上往下抱头鼠窜,在圣家堂大门口徘徊,不得进入堂内。
  半圆形后殿上方的尖顶雕刻刻画了与基督教信仰有关的植物:麦穗、棕榈树枝、橄榄树、香柏树、雪松和薰衣草。麦穗石雕代表耶稣给予圣徒们的面包,面包象征着耶稣的身体。
  当时的巴塞罗那社会流行悬疑和直觉体验的平民戏剧、侦探故事以及聚会中的猜谜游戏的风尚,这反映在高迪的建筑艺术中,我们在奎尔公园的景观中已经有所提及。圣家堂半圆形后殿的三角眉饰的上方也装饰着神圣家族成员耶稣、玛利亚和约瑟姓名的文字游戏,如耶稣姓名的第一个“J”被一顶荆棘制成的头冠团团围住,象征着耶稣在骷髅地受难;皇冠位于玛利亚的第一个字母“M”的上方,象征着玛利亚天地之母特殊的身份地位。
  在传统的大教堂内,一般都会有一条回廊,置于教堂主题建筑外部的其中一侧。可惜的是,圣家堂的第一任建筑师维亚没有设计回廊,高迪接手时,建筑区块的核心部位祭坛地下室已经动工,没有回廊式中庭的位置了。作为中世纪教堂的复兴者,高迪竟然推出一个革命性的方案,建造一条环绕圣家堂总长度为240米的回廊。这样,回廊将圣家堂扎扎实实地包围起来,隔绝了外面街道的噪音,仿佛让堂内置身于修道院般的幽静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奎尔公园外墙设计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圣家堂的回廊。
  门廊有四个入口,高迪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于是至少留下一个门廊入口立面,这就是玫瑰圣母门廊。高迪的拱门带有两圈拱门缘饰,上面的雕刻十分繁复,其中有数尊旧约中的人物雕像,如以撒、雅各、大卫和所罗门。门廊拱眉空间正中央的位置上是玛利亚将耶稣小儿呵护在怀中的圣母子形象,象征着对圣母的崇拜。为了衬托,处处装饰着石头雕刻的一朵朵盛开的玫瑰花,热情奔放,玫瑰不仅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也代表着天主教徒念经时所使用的玫瑰经以及玫瑰念珠。
  遗憾的是,圣母玫瑰门廊在西班牙内战的头几天就被人捣毁了,圣母玫瑰门廊中的“男人的欲望”石雕似乎预感到类似的结局:代表魔鬼的鱼将爪子中的欧西尼炸弹递给一男子,引诱他犯罪。小型的欧西尼炸弹为意大利人所发明,被无政府主义者所喜爱。1893年,一枚炸弹炸毁了巴塞罗那的里赛欧歌剧院。这给予高迪灵感,创作了“男人的欲望”。1983年,日本雕塑家外尾悦郎终于完成了圣母玫瑰门廊的修复工作。
圣家堂内景
  传统大教堂的圣殿结构是仿效罗马的公共建筑巴西利卡,它的平面设计呈长方形,拥有三个或五个空间结构,最中间的天花板是最高的,在最高处还设有一座法官主持诉讼案所使用的主席台。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后,教堂采用了巴西利卡的空间结构,但有一个创举——被称之为“十字形耳廊”的结构在建筑中间横切而过,象征着耶稣降临于此。这个教堂空间的基本样式一直流传至今。
  高迪接手圣家堂后,曾考虑过挪动十字形耳廊的位置,但最终还是保留了传统的教堂样式。内部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巴塞罗那老城区著名的海上圣母玛利亚教堂,它与圣家堂一样,资金主要来自于普通百姓的捐款,被称之为“人民的大教堂”,而圣家堂更有“穷人的大教堂”之称。
  高迪舍弃了教堂平面结构的改革,把创新思路留给了对垂直高度的追求。历史上,12世纪出现的哥特式建筑是对罗马式教堂的一场革命,罗马式教堂为了支撑石头屋顶的圆拱,需要很厚重的墙壁,因而不能开太大的窗户。但哥特式教堂却把圆拱拉成尖拱,用扶壁、飞扶壁来加强柱子的支撑力。于是,它解放了墙壁的大量空间,可以用来开辟色彩炫丽、高大透光的窗户。
  圣家堂与哥特式教堂一脉相承,可高迪还想进一步突破和解放,希望创造出一种无须在外墙添加扶壁支撑就可以托起建筑物本身所需承担的重量的立柱。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高迪终于在去世的两年前(1924年),通过对树木枝干自然生长方向的观察,获得了树状立柱结构的灵感。形象的说,高迪是把圣家堂的内殿幻化成一座巨大的森林,“每根柱子的下部为树干,树干往左右分叉出树枝来支撑拱顶以及顶棚,顶棚的结构仿佛是一层层的树叶,阳光从树梢的叶片之间轻轻地洒落下来。”
  结果,圣家堂的拱顶上能够开设许多大型的天窗,配合墙壁上所开凿的巨大窗洞,使象征耶稣降临的光线从四面八方照入教堂的内部。为了避免日光的直射,高迪在圣家堂顶棚的开口处覆盖了一种柔光镜,让光线变得柔和动人。
  于是,圣家堂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天然光线从拱顶洒下的教堂。日,当罗马教皇走进圣家堂之际,太阳突然穿透云层,照亮整个室内空间,让见惯世面的教皇也惊诧不已。
  老实说,我走进圣家堂的内殿,根本就没想到遇到的是如此大放异彩的森林。我出游海外,对大教堂还是比较上心的,渐渐地熟悉了教堂里的结构空间,所以一直觉得参观教堂还是很有心得和把握的。只有在圣家堂,感到眼花缭乱,顾此失彼,一时失去了行走的方向,对一些细节更是无暇恐怕也是无力琢磨。回来后,对照当地出版的视觉指南,亦步亦趋,有些弄明白了,有些只能是一知半解。比如,视觉指南介绍说:“高迪特别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玻璃窗花,以三原色的三片玻璃彼此覆盖重叠,调配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色调。”我事后回想,没法确认当时被各种迷幻的色彩覆盖的究竟是哪种“全新的色调”。
  相比之下,我对圣家堂著名的立面早有所准备,因此看得也更加真切些。
  圣家堂有诞生、受难和荣耀三个立面。
  关于诞生立面,高迪说:“整个圣家堂不可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就修建完成,我们希望将这个已经完工的立面作为范本,让未来接替我们工作的世世代代能够由此受到激励,进而追随前人精神奕奕的步伐,将工程一直继续下去。”
  圣家堂的追求是如此的浩大完美,势必像中世纪教堂那般进度缓慢,高迪对此是很清楚的。
  位于圣家堂东面的诞生立面,工程历时41年,1935年,高迪意外身亡后的10年,终于完成了。它是高迪最后的遗作,也是圣家堂中最具有高迪个人色彩的作品。
  诞生立面分成三个门廊,献给圣约瑟、耶稣和玛利亚。位于立面左侧献给圣约瑟的希望门廊是以高迪家乡附近的蒙瑟拉特山为背景,外形高挑,荒岩奇石,上面的一系列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让人联想起尼罗河畔,当年为了逃避希律王屠杀婴孩耶稣,约瑟带着全家前往埃及。希望门廊的正中是玛利亚与约瑟在大祭司的见证下正式结成连理的塑像,下方则有多幅有关耶稣早年的场景。最刺激血腥的是一名手持长剑的罗马士兵正欲杀害手中的婴孩、而孩子的母亲正在奋力抢救的场面,在罗马士兵的脚边横躺着两个已被杀害的婴孩,士兵的一只脚竟然异于常人,长了六只脚趾,隐喻其邪恶。
  希望门廊顶端的岩石下方放置了一条小船,由圣约瑟掌控。小船象征着天主教的传播,它正通过一个山洞,被洞内的黑暗景象所包围,象征着约瑟逃亡埃及一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难。小船上装饰着四件象征性事物:舵是控制小船驶向正确的港口;天蓬上站立的鸽子代表神圣;锚代表着教会的坚固;信号灯代表的则是耶稣的话语。最有意思的是,圣约瑟的外貌与高迪极为相似,人们猜测,这是高迪去世后,工人们特别为纪念高迪而制作的。
  三个门廊分别用巨大的枣椰树造型的立柱隔开,上方的吹号天使宣布耶稣的诞生。有一只乌龟石雕躺卧于柱础之上,这与中国石碑文化传统颇有相似之处。
  博爱门廊位于诞生立面的中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部分,人物雕像就有33尊,还出现了大量的植物和家禽、家畜的形象,其中的动物形象尤其可爱,有许多石雕鸟儿从博爱门廊内冲出,飞向四面八方。要知道它们都是由石头制作的,能如此动势十足,很不容易。还有那头圣母子的座骑——骡子,让我们联想到高迪不顾一切地取法自然的动作。高迪将鸟儿和骡子麻醉,用石膏取下它们的模型。在前面所说的罗马士兵屠杀婴孩的石雕中,孩子的形象来自于夭折的婴孩(高迪征得圣十字医院修女的同意)。罗伯特·修斯说:“更骇人的是,在一张以高迪的工作室为背景的老照片中,他的工作室看起来就像个藏尸所,或是《奥德赛》中那位独眼巨人兼吃人妖魔的可怕洞穴,每面墙壁上都挂着四肢和身体。”
圣家堂内景
  值得注意的是,修斯喜欢用一些比较夸张的修辞,如评论高迪和奎尔的关系是:“从一开始,高迪和奎尔便分享着病态可怖的忏悔式品味。随着时间的流逝,品味变得越来越精致,有时他们所激荡出来的是一种阴郁的混合体,但在其他时候,在严格的控制下,却可呈现出杰作。”这很容易让人记住。
  博爱门廊的顶端装饰着所谓的生命之树石雕,特别的是,它们被染上了绿色。据考证,高迪曾考虑将圣家堂的所有立面染上颜色,从他的风格和个性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只是高迪设想的一个尝试,让我们看看完全上色的巨石会产生何种效果。绿色的生命之树周围还装饰着21只用雪花石制成的白鸽。在树的底部,则有一只休息的鹈鹕,传说中鹈鹕敞开自己身体的血来喂养雏鸟,这无疑象征着耶稣牺牲自己为人类赎罪。在耶路撒冷的“最后的晚餐”的所在处马可楼中也有类似的形象,当然没有圣家堂那般生动自然。
  诞生立面最左侧的忠诚门廊是献给玛利亚的,但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关于其子耶稣的。接近门廊最下方的一个石雕很特别,它描述了耶稣的心脏,外表被荆棘重重包围着,一群神秘的嗜血蜜蜂贪婪地吮吸着耶稣心脏的血。这是高度自然主义的作品,体现出高迪浓重的解剖风格。
  高迪还在门廊的顶端部分放置了一块象征神的秘密旨意的石雕:一只探出的手掌中出现了一只张开的眼睛,代表了神的权能,神不但能预知命运,并且能指引全世界以及人类的命运。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诞生立面的所有天使不像我们在西方绘画中经常看到的那样,他们是不带翅膀的。因为高迪认为天使是不能飞翔的,所以不愿用翅膀来表现他们。
  高迪很早就在构思受难立面,但他担心自己所设想的阴暗晦涩的视觉形象会过分冲击大众的心灵,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决定从气氛比较和平的诞生立面开始。1911年,高迪染上了马耳他热,只得去比利牛斯山区环境清新的普吉塞达养病。养病期间,高迪差点儿死亡,甚至立下了遗嘱。
  高迪回到巴塞罗那后,将患病期间的种种经历转化为设计受难立面的灵感。高迪承认,他的目的是要使观看受难立面的人们感到害怕:“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座受难立面的外形设计过于荒诞诡异,然而,我所希望的是,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画面,制造出一种使人感到害怕、恐惧的氛围,进而得到震慑人心的效果……”
  日下午,住在圣家堂工作室的高迪准备去附近的一家教堂做弥撒,被一辆电车撞倒,电车司机不知看没看到这位衣着随便的老人,反正是扬长而去。高迪就在马路中躺着,直到一位去做弥撒的女子发现了他,见他伤势严重,马上去拦出租车,但司机不愿让流浪汉似的高迪上车。高迪好不容易被送到医院,医生也以为高迪是个流浪汉,没好好抢救,将其转到专门收容穷人的医院里,三天后,高迪死去。
  据说,高迪死时安详地躺着,手里紧紧握着用白色手帕包裹着的耶稣受难十字架。
  73岁的高迪死了,但对他精神的亵渎和圣家堂的侵犯并没有结束,西班牙内战导致圣家堂损毁严重,工作室内的许多设计图和模型也不翼而飞。后来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高迪当年所留下的草稿,但高迪只是概述了立面的装饰细节,如何诠释与发挥还有待执行者自己领会。1986年到2005年,前卫派的雕刻家苏比拉克担任受难立面上的12座雕刻群像的艺术总监,他仿效高迪,住进了圣家堂内一个简朴的住处,全力以赴。
  相关的圣家堂视觉指南评论道:苏比拉克的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外形不但抽象且有棱有角,以简朴庄重的纯线条艺术传递出耶稣基督受难时深切的悲痛。
  我的第一印象则是,这些人物像天外来客。
  与诞生立面比较,为了表现耶稣遇难时所遭受的粗暴与残忍的对待,高迪设想的受难立面没有做任何美化,只是在一整面墙上设置了12组雕刻群像,描绘了12个场景:第一个是最后的晚餐;第二,彼得、士兵以及犹大的吻;第三,耶稣受鞭刑;第四,彼得三次不认主。下面节选了在耶路撒冷著名的“苦路”的内容,但顺序不对,个别还有出入;第五,看这个人以及对耶稣的审判;第六,三个玛利亚和为耶稣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第六,用手帕为耶稣擦拭的女子维罗尼加和福音书的作者;第七,朗基努斯,他是为确认耶稣已死,用长矛刺中他肋骨的士兵,相传后来成为基督徒,更被天主教认为是传统圣人,这是苦路没有的内容;第九,以耶稣的长袍为赌注丢掷骰子的罗马士兵;第十,耶稣被钉十字架;第十一,耶稣死时,至圣所的幔子从上到下裂开;十二,耶稣的墓穴。
  整座受难立面的12组雕像配置成S形,从左下角开始一直到最右上角为止。外墙由6根倾斜的大型石柱支撑着门廊,石柱的外表与红杉树干很相似,裸露直白。18根骨状的柱子支撑着受难立面的三角门楣,骨头象征着死亡。如果相比较1911年高迪亲手绘制的草图,今天的受难立面的外形布局可以说是亦步亦趋。
受鞭刑的耶稣
  12组雕像群体虽然略为抽象,可细节极为生动。例如,在客西马尼园内,彼得拿起刀剑割掉前来追捕耶稣的大祭司仆人的耳朵,而耳朵的形状竟然活生生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叛徒犹大抱住耶稣亲嘴,让仆人们认出耶稣,所谓的“犹大之吻”,由于事情发生在深夜,因此苏比拉克采用了模糊不清的轮廓来表现黑暗中两人的身影。
  彼得在天亮之前三次不认主是不少艺术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受难立面对彼得的形象处理得很成功,整个身形大刀阔斧,很抽象,表达的是蜷缩的状态,焦点集中在彼得的脸部,他垂垂老哉,因自己的懦弱不认主而自责,内心受尽折磨和煎熬。
  第六组群像共出现了17个人物,其中一位四福音作者的头像是高迪的,其他人则装备了高迪的著名作品“米拉之家”的烟囱的士兵头盔,用来缅怀建造圣家堂的伟大建筑师。女子维罗尼加因为是天主教传统中的人物,并没有在圣经中记载,苏比拉克就让她缺少五官,只有一张空白的脸。但人们的注意力也随之集中在女子下身那块手帕上,手法是浅浮雕,清晰地透出沾满血迹和汗水的耶稣脸庞,出人意料。
  最后一个立面——荣耀立面正在建造中。1916年,高迪将荣耀立面的构思制作了一座按比例缩小的模型,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向导。但西班牙内战开始后,这座模型毁于大火,今日这座模型的局部得到恢复,但主要还是靠图片档案以及高迪与其多名助手的编年史。在高迪的设想中,荣耀立面有着不少创造性的构思,如立面的高塔顶端将是一片大朵积云,上面写着“Credo”(《使徒信经》),字体熠熠生辉,从远处也能看见,而《使徒信经》确实概括了基督徒信仰的所有教条(“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独生的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玛利亚所生;在本丢比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想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门!”)。
  根据高迪的设计方案,荣耀立面有一个大型的平台连接露天台阶和圣殿,平台上方两侧设置有数个托座的圣火台和能喷出极高喷泉的圣水台。平台下方为一条提供马约卡街行经车辆行驶的地下通道。此外,预计露天台阶的前方有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花园,让人们可以近距离地瞻仰荣耀立面。
  圣家堂的视觉指南对荣耀立面有着更为详尽的介绍,但我毕竟还没有看到具体的细节,只能等待下次看实景了。
  到2026年至多2030年,我们都应该去巴塞罗那看看,因为按计划,那是圣家堂大功告成的日子,也是高迪去世100周年纪念日。届时我们不仅能看到荣耀立面及其周遭的景物,也能看到圣家堂的6座塔楼和12座钟楼,最高的耶稣之塔高达172米,最低的也有98米。那时,圣家堂会成为世界最高的宗教殿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157米,梵蒂冈彼得大教堂是137米,巴黎圣母院是69米),超过自由女神像和伦敦的大笨钟。但为了不使人造之物的殿堂超过神造之物,高迪有意识地将圣家堂的高度设定为仅略低于巴塞罗那市的最高山脉蒙锥山。在高迪有生之年,只看到一座钟楼的竣工。
  6座塔楼,除了献给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之外,有的献给四福音作者。12座钟楼则代表耶稣的12位门徒(叛徒犹大被保罗所取代)。耶稣之塔位于中央耳堂的上方;圣母玛利亚之塔在半圆形后殿的上方;四福音书作者之塔环绕着耶稣之塔。12座钟塔分成三组,每个立面分别配置4座钟楼。
  高迪的设想是:“18座塔楼的外形高耸入云,搭配创新的抛物线造型,可说是引力与光线最完美而和谐的结合体——在不久的未来,塔楼上方还将设置人工照明灯饰,所释放出的光线犹如由天空所投射下来的自然光一般。”
  高迪为每一座钟楼的顶端设置了一个25米高的尖顶,它是由色彩斑斓的威尼斯彩色玻璃马赛克拼贴为饰面,马赛克强烈的反光让尖顶非常醒目,远处也能望见它。耶稣之塔的最顶端是一个立体造型的四臂十字架,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见一个完整的十字架(这倒是我们在高迪的其他建筑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的踪影)。
  圣家堂的视觉指南没有告诉我们四福音作者之塔的顶部材料采用了钛金属是否是高迪的主意。钛金属除了质地轻、抗腐蚀、能抵挡强劲疾风等优点之外,它所呈现出的金属光泽还会随着光线而改变颜色。
  我知道圣家堂和高迪的故事最迟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舆论认为圣家堂的完工遥遥无期,在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见它完工的。所以,这次去,竟然得知在我60岁的时候就能看到圣家堂的全貌,即便再拖个10年,我也“才”70岁啊。
  中世纪的大教堂建设动辄几百年,没人觉得奇怪,只是到了近现代才觉得稀罕。2005年,有经济学者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当时大教堂何以建设得这么久的原因:
  中世纪的欧洲经济尚未起飞,封建领主的庄园是经济的重心,每年能积累的部分不多。当时最能掌控经济、影响政治的是宗教界,教会拥有城市土地、农庄、捐献,这是其他团体无法比拟的资源。为了维护教会的独占性特权,最好的策略就是用几百年的时间建造超大型的教堂,把该地区的剩余资源大幅投入教堂,这有两点好处:第一,经济资源与劳动力在教会的掌控下,教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实力稳居第一;第二,不同的宗教,例如新教,如果想进入此地区发展,很不容易抢到所需的各种资源来建造自己的教堂。
  上述说法看似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标新立异的成分多了些。因为这无法解释圣家堂何以建造得如此缓慢的理由。
  任何建筑都受制于经济的原因。奎尔公园最后没有实现高迪和奎尔的理想,就是因为它在商业上失败了。圣家堂也不例外,它的发起人圣若瑟信徒协会规定,教堂的建设主要靠捐款。第一任建筑师维亚当年与协会领导人伯卡贝亚发生冲突,原因是维亚坚持祭坛地下室的墩柱应该使用坚固石块切割而成的块料来建造,但协会方较为担心的则是工程资金,他们认为在外层铺上石块,然后在内部填入砖石就足够了。正是担心资金被无端耗尽,协会与维亚的合作破裂了。
  高迪接手后,其实也只能照着协会的预算来设计。但他很有运气,1889年,协会意外地收到一大笔捐款,让高迪和伯卡贝亚得以推翻原来极为保守的预案,朝着巨大的教堂规模前进。
  为了让信众持续不断地捐款,不至于让圣家堂的建设中断,高迪在建造半圆形后殿后,没有按照常规的程序,而是选择先修建诞生立面,让捐款者更有感觉和信心。我们上面也说过,从高迪自己的兴趣出发,他更愿意先做受难立面,但为了不刺激观众,还是放弃了。
  有很多传说刻画高迪的个性十分孤傲,如有一次,保守的米拉夫人对高迪说她不喜欢他设计的米拉之家,高迪竟然回答说:“我的设计不是为了讨好你!”1901年,奎尔先生的女儿伊莎贝拉结婚,家人送她一架大钢琴作为礼物,却进不了高迪装修的形状狭长的婚房。伊莎贝拉急着找高迪,高迪开玩笑地说:“伊莎贝拉小姐,我建议你改拉小提琴得啦。”
  我们也就当故事听听而已。高迪如果真对米拉夫人说过这话,只能说明她在家中没有任何地位,高迪要取悦的是她的丈夫。假如高迪的作品连米拉也不喜欢,米拉之家也不会出现了。
  伊莎贝拉不会喜欢高迪的玩笑,她的父亲支付奎尔公园建筑工人的薪水达14年,为了奎尔纺织中心教堂的“力学实验研究”,他甚至支付高迪、助手和建筑工人的薪水长达20年。没有这些支持,就没有高迪的成就以及圣家堂。但奎尔于1918年去世后,包括伊莎贝拉在内的子女再也没有赞助过高迪。
  当然,高迪一生设计的作品,包括完成的、未完成的及与其他人合作的,总共有90件。奎尔毕竟是贵人,如果高迪不会委曲求全,不可能获得如此多的成就。
诞生立面的钟楼
  1956年,人们发现1908年高迪受美国两位企业家之托在曼哈顿筹建一所旅馆,他设计了前卫的抛物状建筑主体,在四侧加上附属在主体之上及具有维持平衡功能的建筑体,高度仅比帝国大厦低20米。如果高迪的计划实现的话,曼哈顿将会有一座多炫的建筑。可是……而且至今也不知道何以未能实施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高迪是个机会主义者,有人问高迪何时完工,他回答说:“我的客户(天主)不急。”诞生立面有两只乌龟雕像在柱子下方,高迪把海龟放在教堂靠海的一边,陆龟放在靠陆地的一边,乌龟慢慢跑,教堂慢慢建,总有到头的一天。
  高迪去世后,他的作品遭到新艺术运动者的抨击。在西班牙内战中,圣家堂遭到冲击,附属的圣家堂学校彻底损毁,很是凄凉。还好,圣若瑟信徒协会在西班牙内战前就把一笔钱存在伦敦银行中,内战结束后得以重建圣家堂学校和受损严重的祭坛地下室。上世纪50年代,高迪的建筑艺术地位再次得到承认,圣家堂继续建设。但据当事人回忆,在1985年前后,圣家堂陷入营建的低谷,当时圣家堂的工程竟然是靠贷款建造的,负债累累,工作人员少得可怜,“只有一个工头、两个水泥匠、两个工人、一个制图师和一个秘书,没有国际知名度,没什么私人捐款,教堂只有半圆形后殿的矮墙、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这三面墙,整个教堂不但还缺一面墙,内部更是空空荡荡的,连柱子、屋顶都没有。”
  当然,现在高迪声誉日隆,圣家堂顾客盈门,门票和捐款收入都相当不错,工程进展速度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认为后起的建筑太现代,与高迪的构想风马牛不相及。比如,有人认为,高迪如果在世,圣家堂的尖塔应该用砖瓦和石块砌成,可是,今天建材改成了钢筋水泥。使用钢筋水泥,想做出曲面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钢筋水泥却有耐用年限的问题,触感也绝对比不上石块与砖瓦。
  这是误会。高迪的时代也有钢筋水泥,所以高迪在诞生立面上早就使用钢筋水泥作为建筑材料。高迪知道钢筋水泥不能持久,钢筋遇水泥氧化后会膨胀8倍,会把水泥撑开,所以他反复交代,屋顶绝对不能以钢筋为建材,只能用陶瓷和石材。后来人自然照办。
  我们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后继者至少95%以上是按照高迪的构思建造圣家堂的,并没有像有些人臆测的那样是自由发挥。
  再举个《巴塞罗那,不只高迪》书中所讲的例子。高迪为圣家堂考虑得很周详,比如电梯、换灯泡的细节,最上面的窗户要用透明玻璃,不能用彩色花玻璃,避免阳光洒下的色彩扰乱拱顶的图案和颜色。但有些部分很难推测高迪的原意,高迪说某个地方要用蓝色、某个地方要用绿色、某个地方要用黄色,却没有精确地说出每种颜色的色调,因此后来人只能自己揣测。
  如果以高迪是圣家堂的第一任建筑师算起,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巴塞罗那,不只高迪》采访了第五代首席建筑师波内特,高迪曾说,圣家堂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波内特认为高迪所言极是。
  例如,教堂内部施工期间,他们从伊朗购买斑岩来建造柱子,结果竟有一块规格过大的斑岩跟订单不符。但他们发现,斑岩的尺寸竟然与高迪设计的圣徒尺寸几乎一模一样,于是,他们就用这块送错的斑岩来建造圣家堂的圣坛。
  高迪在某些窗户的顶端以面包(无酵饼)和葡萄酒造型来代表圣餐礼。但是,高迪的1:10模型在内战时受损,后来只拼出代表“葡萄酒”的模型,建造团队只能自己设计代表面包的模型,可是他们接着挖出了废墟内代表面包的模型,意外地解决了难题。
  苏比拉克在荣耀立面的正门用加泰罗尼亚语刻了天主经(也就是新教中的主祷文)全文,另外用50种文字刻了主祷文中的一句话:“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完工后,苏比拉克与波内特商量,要在门上加个把手,波内特建议装在110厘米高的地方,结果无巧不成书,刚好在GAIGUEM(陷于)这个词上。于是苏比拉克利用I这个字当门把,结果门把两边竟是A和G,刚好是高迪姓名的A(Antoni)和G(Gaudi)。■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杜春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新媒体实验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家堂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