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维立体图的好处音响的好处

来自子话题:
个人认为,&br&所谓的煲耳机 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耳机中的机械结构老化到一种听起来比较舒服的程度。通筋活络这个词可能会比较形象,也就是让耳机在每个频段都能充分表现音乐。&br&耳机如果一上来就听比较激烈摇滚的歌曲,很容易就让机械结构由于振幅过大,弹性形变过大,从而导致破音。&br&煲耳机的目的也就是让耳机在低中高三个频段在初期的连续时间内全方位的活动开来,热身活动做完了,那么之后无论听什么类型音乐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费力了。&br&&br& 通常的做法是逐步从轻缓的音乐开始听,偏低音量连续听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开始听中频音乐,听一段时间之后,听高频。低频时间要远大于中频时间,中频时间大于高频时间。&br&&br& 也可以把耳机插在收音机上,换到一个全是噪音的台,然后一直听也可以,白噪音通常包含了常低中高频段。&br&&br& 煲耳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习惯。&br&蔡琴的渡口 是&b&低频&/b&表现做好的流行乐,低音的各个频道分布的都很好。建议可以先用渡口煲一段时间。中间穿插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舒缓音乐。&br&Titanic电影的原声带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是很好的煲&b&中频&/b&的音乐,中频分布平均,层次丰富。&br&&b&高频&/b&可以用Vitas的歌剧来煲。&br&另外 加州旅馆 也是很好的歌曲,内容丰富,也可以用来一起煲耳机,&b&低中高都可&/b&。 &br&&br& ---------&br&这是我最近煲耳机的音乐,不专业。其中,粉红噪声和白噪声都是用软件产生的。&br&&br& 最开始低频0~12~18小时,音量较小能听的见,舒服&br&渡口&br&好久不见&br&+粉红噪声&br&+California Hotel&br&&br&中低频18~24小时,音量偏低&br&+电台情歌-莫文蔚&br&+阴天-莫文蔚&br&+你是我的眼&br&+天空-王菲&br&+没那么简单&br&+If I Were A Boy&br&&br&中高频24~32小时,音量偏低接近正常&br&渡口&br&California Hotel&br&天空-王菲&br&If I Were A Boy&br&Bad day&br&Titanic - 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br&My Heart Will Go On&br&+白噪声&br&+圣诞结&br&&br&32~40小时,音量稍大&br&California Hotel&br&Titanic - 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br&My Heart Will Go On&br&阴天&br&+天空-孙燕姿&br&+Without You-Mariah Carey&br&+Tell Me Why-Declan Galbraith&br&+歌剧-Vitas&br&+情歌-梁静茹&br&+浮夸-陈奕迅
个人认为,所谓的煲耳机 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耳机中的机械结构老化到一种听起来比较舒服的程度。通筋活络这个词可能会比较形象,也就是让耳机在每个频段都能充分表现音乐。耳机如果一上来就听比较激烈摇滚的歌曲,很容易就让机械结构由于振幅过大,弹性形…
选一个入门级有源监听音箱,可以省得折腾搭配放大器和喇叭线。有源就是音箱自己带功放。&br&如果是十几年前,我会推荐惠威,但是现在不会再推荐了。原因略过。&br&既然提出要AV,那至少得找6-8寸或以上的,否则看电影气势太弱。3000左右价位选择还是很多的,我个人会选Behringer Truth B2031a(注意最后有个a才是有源的)。做工靠谱,8寸的低音也勉强够用,毕竟你房间有30平方。&br&入门监听,素质不会太高,但一般来讲声音比较中性直白,没有明显偏好,可以播各种内容。&br&&br&接下来花几百块找一个高清播放器好了,基本上声音和图像都一般,没啥好推荐的。考虑到这玩意儿更新换代太快,所以就挑个便宜的就行。&br&这样就可以插优盘看电影了。&br&这些高清播放器,大多数已经具备APE/FLAC/WAV的播放能力。&br&&br&如果想要听音乐的效果更好一点,的确得个笔记本,而且还得另外买一只解码器(DAC),因为笔记本声卡的解码大都比较糟糕。说实话解码器也没啥特别好推荐的,几百块的解码器大家都差不多。乐之邦啊、小夜曲啊都行。&br&Mac book pro的话,可以用光纤连接到DAC,比USB连接时声音可能略好些(也可能完全比较不出差异),样子也酷一点,不过小心别把光纤给搞断了。&br&&br&其实这些都不花什么心思。设备买回来以后,改善房间的布置,才是比较花心思的事情。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br&而更花心思的是,搜集你喜欢的音乐来听。既然希望培养音乐爱好,那么它也许就是一件终身的事业。
选一个入门级有源监听音箱,可以省得折腾搭配放大器和喇叭线。有源就是音箱自己带功放。如果是十几年前,我会推荐惠威,但是现在不会再推荐了。原因略过。既然提出要AV,那至少得找6-8寸或以上的,否则看电影气势太弱。3000左右价位选择还是很多的,我个人…
&a href=&/people/dfcf5f52809e5& data-hash=&dfcf5f52809e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fcf5f52809e5&&@王熠磊&/a&卸腰。&br&这是标志这我要从一个录音师改行变成导(剁)购(手)达人?&br&首先我们抓住题主的核心要点:居家、蓝牙。&br&&br&如果题主不想踏入hifi这个天坑,我个人jiao得2000以下足够了。蓝牙这个功能在你没有第二对音箱的情况下是绝对实用的。以我个人为例,躺床上看ipad…洗澡听歌…打扫卫生听歌,还是有个蓝牙的比较好切歌。&br&&br&那既然是在家用,不考虑便携,那么bose soundlink之类的就不用考虑了,这个便携功能的钱就可以省给别的了。&br&下面就是我的推荐&br&2000元党&br&FIRST.我要推荐Marshall Stanmore!&br&&img data-rawheight=&373& data-rawwidth=&500& src=&/824dffe7a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24dffe7a6_r.jpg&&&img data-rawheight=&374& data-rawwidth=&500& src=&/e25c3bf25cc7f60b0921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25c3bf25cc7f60b09218d_r.jpg&&答主已经长草多时,要不是因为家里还有个jbl(穷),早下手了。&br&满满的逼格,满满的情怀。不要跟我说你没听过大马勺,马勺是啥?逼格的象征!好音质的象征!哪个吉他手不渴望能有一个Marshall的箱子!演唱会上满满一面墙啊!放在家里还倍儿长脸,不差钱就他了!搭配任何加装无压力!&br&&br&音质如何?马勺你还跟我谈音质?&br&&br&1000档&br&JBL ONBEAT VENUE&im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400& src=&/1158aebdcadf4b8b6cd3fc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答主自用款,虽然出了新款的onbeat rumble,但是新款竟然少了个低音单元,频响范围也变窄了。所以强推这款。最主要还有个lightning的底座,回家摆在上面充电很省事…不然我经常忘记充电。&br&&br&&br&300元档&br&jbl onbeat micro&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c41b31acbcfdaaf30fe2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41b31acbcfdaaf30fe25_r.jpg&&&br&答主曾经的自留款。小归小,能量大啊!50 w你敢信?开到最大吓死你啊!而且音质说真的还不错。就是立体感差了点。不过你敢信这货可以装电池便携?&br&&br&就写那么多,手机没电了。
卸腰。这是标志这我要从一个录音师改行变成导(剁)购(手)达人?首先我们抓住题主的核心要点:居家、蓝牙。如果题主不想踏入hifi这个天坑,我个人jiao得2000以下足够了。蓝牙这个功能在你没有第二对音箱的情况下是绝对实用的。以我个人为例,躺床上看ip…
顶级烧都是直接去文工团点一个带回家听清唱,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比如那谁,那谁谁...
顶级烧都是直接去文工团点一个带回家听清唱,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比如那谁,那谁谁...
谢邀,做为玩知乎以来首次受邀,一定要认真回答,但为避免冗长乏味,先给答案,再做说明。&br&1. 预算2w 首选bose535ii(前提是家里最好有预留音响线)家庭影院效果一流,音乐无论是演唱会还是纯乐不比b&o差,5年内不用考虑音响的事儿啦。我刚在x宝美国代购了一套535,下周到家,到时再补家中的具体感受。&br&&img src=&/3fcfddcfdc405a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fcfddcfdc405ae_r.jpg&&&br&2. 如果题主家中已有影院系统,空间大,不差钱,只想要一台外观漂亮,音质不错的音乐播放器,a9是个不错的选择,高端大气,但经济考虑,a8够用了,新出的beolit 12外观小丑不推荐。个人喜欢并在用的是b&w zeppelin air, 外形优美,高中低音单元独立设计,虽然音场不是特别开阔,但对于本人(对音乐略有挑剔,未发烧)的级别,足够了,人声,古典都能满足我的需求,价格5k左右,同级别个人推荐这款。&img src=&/ca6e9aaa51a2c5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a6e9aaa51a2c51_r.jpg&&&br&3.如果题主对家庭影院要求不高,对音质不算苛刻,家中房间多,需要满屋子的音乐,推荐sonos,即有适合电视的sound bar,又有各种音响可以通过桥接器无线连接到每个房间,轻松拥有好音乐。&img src=&/acccf8bcc0beb62d8c23cfdf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1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br&&br&好,给出了答案,下面说一下我的原因,比较冗长,不是炫耀,只是自己在这些方面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经历,希望后来者看了这些会更方便决策。&br&1.先说一下我对B&O和Bose的看法,网上有那么多Hifi粉儿对Bose嗤之以鼻,对B&O却没几个发声的,什么原因? 个人认B&O的溢价在于它出色的工业设计和用料,而Bose的溢价在于它的核心科技(主动降噪,和各种反射技术)和用户体验。本人去过国内、香港、欧洲的音像店,Bose店里大都人满为患,大家不用懂什么参数,只要插上你的iphone,戴上耳机,或者打开遥控器,就可以享受到震撼的音效,这种简单的直观体验非常讨好,和传统音响hifi界又要布线、又要配功放,又要摆位置,各种名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相比,bose就像是音响界的苹果,让一个普通消费者上手就会用,一听就喜欢;而B&O的店里消费者很少,店员也相当牛逼,基本摆出一副你买的起嘛,不买就不要听那种气势。但本人还是厚着脸皮听了从2k的耳机,到几十万的电视+一体音响的东东,个人觉得,B&O的设计感让你觉得他的产品室一个艺术品,但仅从听感而言,看电影的感受而言,我觉得bose 2w的家庭影院(美国代购价格,国内3.4w)对我来说就够了。音乐的话主观性较强,个人喜欢的音乐风格不一样,会对不同的箱子产生感情,如果你喜欢摇滚、hip-hop,bose一定不会领你失望,如果喜欢古典、人声,B&W,B&O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hi-end,那么我估计帮不上什么忙了,听说丹麦音响新出的xeo不错,不过我没听过。&br&&br&2. 本人从09年入第一台苹果电脑以来痴迷各种数码产品,粉bose,先后买了&br&耳机:bose qc15 bose, beats James 运动耳机, bose qc20&br&桌面音响:bose c5, JBL &br&电视音响:bose solo&br&随身便携: 创新、逻技、 bose mini sound link&br&air play:B&W Zeppelin air&br&可以说是走了很多重复建设的道路,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现在终于下决心一步到位,上bose得535II,今后就不在乎数码产品的各种数值和品牌,而是让这些器物更好的为自己服务,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像用iphone5s(之前不用iphone主要是移动网络太慢,现在有了4g,确实快)之前,我一直在安卓阵营里关注谁家又出了更大的屏幕,谁又有更快的cpu,但是用了iphone之后,我只关注最近有没有新出的apps,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效率,其他家所出的新产品新机器,我都不再关注了。&br&&br&数码产品只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器物,而发烧往往使我们很容易成为器物的奴隶,而不是它们的主人,东拉西扯了这么多,本人也不是专业hifi玩家,只是练过几年风琴,对音乐有那么一点要求,玩过一些消费级的数码产品和音箱,专业的hifi选手看到这些可以呵呵了,不喜勿喷,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再次谢邀。
谢邀,做为玩知乎以来首次受邀,一定要认真回答,但为避免冗长乏味,先给答案,再做说明。1. 预算2w 首选bose535ii(前提是家里最好有预留音响线)家庭影院效果一流,音乐无论是演唱会还是纯乐不比b&o差,5年内不用考虑音响的事儿啦。我刚在x宝美国代购了一…
不完全对。这里我们忽略了音量这个最重要的因素。音箱首先排除,这个可以认为是最健康的方式,与自然听到声音的方式最相近,而且通常在室内环境,不会有杂音的干扰,可以做到尽可能的小声。&br&耳机也可以认为比耳塞是要健康的,根据使用环境而决定。(比如拿着Beat那种轰炸机开着大音量在马路上摇头晃脑,我无话可说。)&br&&br&这里我想说最大的误区就是在入耳与非入耳的耳塞比较。许多人给出的观点是,非入耳的离鼓膜远,入耳比鼓膜进,所以非入耳健康。&br&我可以简单的给出两点来反驳这个观点。&br&&ol&&li&同样阻抗,和灵敏度的耳机,入耳的音量肯定比非入耳要小。&/li&&li&入耳的许多耳机使用三节套,棉花套,定制耳塞,使用&b&物理手段有效的隔绝了外部的杂音&/b&,可以保证耳机本身的声音会更小。而非入耳的耳机,如果在外接有干扰的时候(比如马路上),不能做到物理手段有效隔音,就只能开大音量,用音量压杂音。这样的结果就是非入耳反而开到了更大的音量来听,什么播放设备,大音量都会有更大的伤害。&/li&&/ol&所以,我的结论是通常情况下,对耳朵的伤害程度,音箱&耳机&耳塞or耳塞(入耳式)。是否入耳,完全要取决于特定型号来进行讨论。&br&&br&&ul&&li&注1:部分入耳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是更快速的增加耳油,不良的佩戴和不良的硅胶套让耳洞不适,硬树脂型定制耳塞长久佩戴会让耳朵无法有效变形,导致耳骨稍酸疼。但是以上,都是因人而异的,入耳式耳塞相比非入耳更加容易出现佩戴不适的情况。&br&&/li&&li&注2:以上的讨论,均设定为播放设备足够品质的前提下。如果耳机本身发出的声音就很烂,那么是无法放到里面进行客观比较的。&br&&/li&&li&注3:更大的音量和更长的时间,必然会更伤耳。&/li&&/ul&
不完全对。这里我们忽略了音量这个最重要的因素。音箱首先排除,这个可以认为是最健康的方式,与自然听到声音的方式最相近,而且通常在室内环境,不会有杂音的干扰,可以做到尽可能的小声。耳机也可以认为比耳塞是要健康的,根据使用环境而决定。(比如拿着…
声卡本身会包含一个DAC。&br&DAC字面上直接翻译,就是“数字到模拟转换器”。&br&有时候,人们认为声卡的DAC不够好,所以从声卡的数字输出接口,外接独立的DAC,来改善声音。&br&DAC首选的接口是同轴或光纤,其次是火线,USB当然也可以经转换后使用。&br&&br&独立DAC的应用,对玩家的要求相当高。Hi-Fi原本追求简洁,如果增加独立DAC,不单是解码素质和能力有改变,其所涉及到的电源、信号线、jitter等,都会对整个声音系统产生可闻的影响。 这些影响显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br&&br&比如说USB接口,尽管可以转换S/PDIF,但是转换过程中带来的损失和劣化,比光纤传输严重得多。很多DAC设计一个USB接口,只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厂方不会推荐使用USB来连接。&br&&br&回到你的配置。&b&惠威M200 MKII的素质相当普通,应该完全表现不出声卡和解码器之间的差异&/b&。如果你喜欢M200 MKII,我觉得没必要考虑去买MD10。&br&&br&即使你多一些预算,买入门级监听音箱,比如BEHRINGER TRUTH B3030A,可以听得出MD10和03 US的声音有细微差异,意义也不大。因为:&br&&b&MD10和03US只是声音表现不同,并无高下之分。&/b&03US的DAC芯片水准甚至超过MD10,但由于03US没有独立供电而是采用USB电源,所以在所有方面的表现都打了折扣。对于一个外置声卡来说,如果不愿意用交流供电,至少可以像HA3D耳放一样,用几节AA电池供电,可惜厂家没有这样设计。&br&&br&任何一种Hi-Fi,最值得投资的是:&br&1、“电声转换器”,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转换器,嘿嘿,其实就是音箱或者耳机;&br&2、功率放大器,用来驱动电声转换器;&br&这两个是所有声音系统的关键。&br&尤其是入门阶段,喇叭和功放的小小升级,所带来的改善,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声卡本身会包含一个DAC。DAC字面上直接翻译,就是“数字到模拟转换器”。有时候,人们认为声卡的DAC不够好,所以从声卡的数字输出接口,外接独立的DAC,来改善声音。DAC首选的接口是同轴或光纤,其次是火线,USB当然也可以经转换后使用。独立DAC的应用,对…
不知道你要多细的细节 :P&br&&b&音响系统由六个大的部分组成:音源&/b&(提供信号)&b&、前级&/b&(信号处理)&b&、后级&/b&(信号放大)&b&、音箱&/b&(电声转换)&b&、电源、连接件。&/b&&br&&b&&br&&/b&&br&&b&音源&/b&包括CD机、LP(黑胶唱机)、调谐器(收音机)、数码录音机等。其实音源很多,只要具有音频信号输出的设备,都可以算是音源。麦克风也是一种音源。另外CD机也常常见到分体式的,转盘和解码器是各自独立的设备。&br&&br&&b&前级&/b&,即前级(信号)放大器,负责对各种音源信号进行处理(切换、初步放大、调整)。&br&&ul&&li&前级需要把各路信号的电平提升到一个标准级别,输出给后级。比如LP唱头和话筒的信号电平比较低,CD信号电平本身比较高,所以在前级的部分,有唱头放大和话筒放大,但是没有CD信号放大。&/li&&li&有些前级可以直接处理数字信号,对来自CD转盘、数码录音机等设备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li&&li&前级另外的基本功能是对声音进行调整,比如控制音量大小,改变不同频段的均衡,对信号进行压缩或者扩展,特殊效果处理(延迟混响等)。&/li&&/ul&&br&&br&&b&后级&/b&,即后级(功率)放大器,负责把前级输出的信号,放大到可以推动喇叭的程度。&br&有单声道、立体声、多声道等不同的后级放大器。使用单声道后级,意味着每个声道都要有一台后级。&br&&br&合并式放大器,就是前级和后级合并在一个机箱内。&br&分体式放大器,就是前级+后级分体,或者是前级+多个单声道后级分体。&br&&br&&b&音箱&/b&,负责把后级输送来的电信号,转换(播放)成声音。&br&&ul&&li&一个音箱会安装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喇叭)单元,安装多个扬声器单元的话,每个扬声器单元分别负责不同频段(高中低)的声音。&/li&&li&一般来说一个音箱负责播放一个声道。但也有分体式音箱,高中低音扬声器分别装在不同的音箱内,一组分体式音箱负责播放一个声道。&/li&&/ul&&br&&br&&b&电源&/b&,负责向音响系统供电。通过滤波、稳压装置,去除其他电器对电的干扰,使音响的供电更干净。&br&&br&&b&连接件&/b&,包括线材和接插件。&br&线材有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接插件有各种插座和插头,用于连接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br&&br&——————————————————————————&br&update&br&补充说一下耳机系统。&br&&br&耳机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意味着可以听到外部的声音,封闭则与外界声音隔绝。&br&&br&耳塞有动圈和动铁(平衡电枢)两种发声单元。动铁发声单元通常体积比较小。高端的入耳式耳塞多半是动铁式的,而且会在一个声道的耳塞中放入好几个动铁发声单元,每个单元负责不同的频段,就像一个音箱有多个喇叭单元一样。&br&&br&&b&耳机系统的关键在于耳机放大器&/b&。&br&&br&一般来说CD之类的音源本身已经带有耳机放大线路,其输出信号可以直接接驳耳机来听,使用高灵敏度、低阻抗的耳机的话,有时也可以得到不错的声音。&br&&br&但是真正发烧的耳机,几乎无一例外是低灵敏度、高阻抗型的耳机。这类耳机需要一台可以输出大电流的耳机放大器来推动,才可以把耳机的潜力真正发挥。即使是有些低阻设计(比如说16-32欧)的发烧耳机,用耳放和不用耳放,常常听起来也有天壤之别。&br&&br&静电式耳机则必须使用专门的耳放。
不知道你要多细的细节 :P音响系统由六个大的部分组成:音源(提供信号)、前级(信号处理)、后级(信号放大)、音箱(电声转换)、电源、连接件。音源包括CD机、LP(黑胶唱机)、调谐器(收音机)、数码录音机等。其实音源很多,只要具有音频信号输出的设…
喵,好有意思的问题。&br&&br&首先,音箱上的那个网布,对于非Hi-fi音箱来说,主要是用来防尘的。&br&当然了,有可能你家里有猫咪有狗狗,稍不小心它们就会把纸盆弄破、弄瘪了,这个防尘罩还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的。&br&防尘罩通常都是深色的,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在某些橡胶原件上使其发生融化。&br&&br&其次,对于Hi-fi音箱来说,这层罩,有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防尘了。&br&这其实非常好理解。毕竟声音是通过震动来发出的,从喇叭到外界的中间加了这么一层网,它不会影响声音吗?&br&一个例证很好的就证明了这一点 ---- 对声音有严格要求的录音室里,录音所用到的监听喇叭,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个罩子的存在。&br&(但是对于音质没有太多要求的大众,这真的没什么影响。不过对于对声音吹毛求疵的烧友们,这就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了。这种防尘罩,在大声压的时候对声音的影响尤为明显。)&br&&br&在网罩的材料上面,无非就是有各种纤维材料,或者是金属、塑料。&br&较软的纤维材料,对声音的影响较小;但相对的,一些情况下对喇叭单元的保护力也要弱一些。&br&较硬的金属、塑料等,基本上就是以防尘、防护为主要用途了,很多时候并没有涉及到对声音质量直接的考量。&br&&br&再回到Hi-fi音箱的这点。&br&其实音箱厂们,早已经意识到防尘罩对于声音的影响。但它们在对待这种事情的处理方法却是不同的。(其实不单单是这层罩本身,还有就是固定防尘罩所用到的框体结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有关音箱上「声音的绕射」,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br&&br&比如,Amphion的Krypton就根本没有网罩。&img src=&/28f07d13a1a_b.jp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4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br&还有许多厂家使用说明中直接标注出“请在使用中拿掉防尘罩以达到最好的音质效果”,比如Focal。&br&&br&还有一些音箱,本身网罩的设计就是音箱的声音的一部分。&br&比如Harbeth内嵌式的网罩(该公司把此技术命名为「Super Grille」,取下来会很麻烦)&img src=&/96a7a78fa824cba5df0497dccd8d738e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96a7a78fa824cba5df0497dccd8d738e_r.jpg&&&br&Soundlab、Magnepan、Podium等屏风上这种防尘罩更是和音箱本身一体的东西。&img src=&/9f9c3eb550b01beebb84cc7ea2b78086_b.jpg& data-rawwidth=&201& data-rawheight=&3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1&&&img src=&/76ce9d3cbc53df778421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76ce9d3cbc53df778421_r.jpg&&&br&&br&关于这个网罩,还有一些更反人类的设计。&br&比如B&W、Avalon、Klipsch等箱子的某些单元之上,网罩的背后还连带有相位栓(锥)。这样的网罩,大部分时候都不是设计让你拿下来的。&br&&br&(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br&&br&最后,放一张我自己箱子上网罩的近照,强大的知友们可自己分析一下材质和结构= =&img src=&/82cc1e1e9eaf3de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82cc1e1e9eaf3de_r.jpg&&
喵,好有意思的问题。首先,音箱上的那个网布,对于非Hi-fi音箱来说,主要是用来防尘的。当然了,有可能你家里有猫咪有狗狗,稍不小心它们就会把纸盆弄破、弄瘪了,这个防尘罩还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的。防尘罩通常都是深色的,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
把(入耳式)耳塞插进自己的鼻孔里,把播放音量调到最大,把嘴张开——你的脑袋就成了一个音响。
把(入耳式)耳塞插进自己的鼻孔里,把播放音量调到最大,把嘴张开——你的脑袋就成了一个音响。
通透个鬼,不过是金属机身有那么一点点共振而已。老老实实接独立音箱吧。
通透个鬼,不过是金属机身有那么一点点共振而已。老老实实接独立音箱吧。
简单说两句。&br&&br&&ul&&li&耳机很少会吵到别人,音箱却天天能吵到邻居。(唉,某天半夜小声听马勒还被投诉的悲剧)&/li&&li&耳机很难同别人分享,音箱可以大家一起听。&/li&&li&耳机可以出街,音箱很难出街。(除非你准备这样)&img src=&/68827b1bfa02a24c300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8827b1bfa02a24c3005_r.jpg&&(&a href=&/showthread.php?p=448722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howt&/span&&span class=&invisible&&hread.php?p=448722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听耳机只能听到直达声,而听音箱却是直达声+反射声。 (想想看任何真实发声的环境吧!哪有纯粹直达声的情况呢?)&/li&&li&耳机有不同的佩戴感受,音箱没有佩戴。 (比如AKG K701著名的压头顶疼、Grado RS1著名的压耳朵疼等。。)&/li&&li&耳机在正常佩戴下的不同场景中声音是基本不会有区别的,而音箱却需要根据空间来进行良好的摆位才能发出好的声音。 (不光需要摆位置,还需要对摆放房间进行合理的声学处理。想想看音乐厅里是怎么做的吧!)&/li&&li&耳机在细节还原上有优势,而音箱的声场却是耳机完全无法比拟的。 (耳机离的近,声波还来不及衰减就传到耳朵里了;但是在听LP的时候,那种爆豆声只有交给音箱去衰减了,耳机听的太清楚是很难受的。说到声场的话,耳机还有“头中效应“,而音箱的声场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li&&li&耳机在还原音乐整体上和音乐现场差距巨大,因为人体对极低频段的感知是全身的,并不仅仅是通过耳膜;音箱在这点上完败耳机。(有和没有的区别)&/li&&li&耳机只能模拟7.1声道什么的,音箱摆出个7.1声道就行了。&/li&&li&耳机不能用来广播找人,音箱可以。 &/li&&/ul&
简单说两句。耳机很少会吵到别人,音箱却天天能吵到邻居。(唉,某天半夜小声听马勒还被投诉的悲剧)耳机很难同别人分享,音箱可以大家一起听。耳机可以出街,音箱很难出街。(除非你准备这样)()听耳机只能听到直达声,而听音箱却是…
谢邀!&br&首先我们广州这边的话电影院基本上都是支持7.1声道环绕声了,电影院播放的电影音轨就跟我们在家的不一样。尤其声场方面要好很多。这是震撼的第一个原因。&br&&br&第二,为什么那么震撼呢?因为电影院的音箱功率大!我们家里的一对音箱一般要是有个200瓦那都已经算很大了。电影院呢,总功率可以达到千瓦级!大功率的好处不仅仅是声音大,音响系统功率大的话在声音的动态,瞬态上都会很有优势!&br&&br&第三,电影院的墙壁大多是那种类似海绵的材质,这是为了减少墙壁对声波的反射使得音质劣化。而我们在家里受条件所限基本上只能靠合理的音箱摆位来缓解这种影响。效果要差些。&br&&br&第四,电影院用的音箱跟你家的肯定也不是一个级别的,音质价格摆在这里。&br&&br&最后我想说的是,影院里的音箱虽然听起来很“震撼”但实际上素质并不高,那种低频量感很大力度很强的风格在看电影大场面时或许很爽但并不代表它音质就好。实际上很多l一两千的音箱在做音乐欣赏用途时的表现是可以远好于电影院的音箱的。而如果想要有质有量的低频,则购买大尺寸中低音单元的扬声器是王道。注意这里不是指低音炮,低音炮只适合看电影的时候用,低音炮的素质实在太差。&br&&br&另外组建家庭的5.1甚至6.1多声道音箱系统虽然在声音素质上不一定有多好但是对于追求看电影时“震撼”的用户来说则是好选择,这类音箱组合的摆位可以参考杜比数码官网上的文章。如果是立体声音箱的摆位的。话则有很多影响因素,需视情况定。
谢邀!首先我们广州这边的话电影院基本上都是支持7.1声道环绕声了,电影院播放的电影音轨就跟我们在家的不一样。尤其声场方面要好很多。这是震撼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为什么那么震撼呢?因为电影院的音箱功率大!我们家里的一对音箱一般要是有个200瓦那都已…
楼主想要好声音。我从原理说起,大凡玩这一行当的人都有必要知道声音的物理本质及人的听觉机制。&br&(1)声音的产生,传播与接收&br&振动的物体能产生声音,能被正常人耳感知的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Hz~20000Hz范围内,声压大约为0.00002Pa~200Pa(有报道一些天资禀异的人的听觉范围能超出此范围),一套良好的音响的系统一般能以很低的失真度达到这些要求。音响系统在整个听音过程中等同于声源的地位。扬声器的振动开始推动邻近的空气做功,由于空气是有弹性的,邻近的空气的胀缩会传递出去,像弹簧一样,这时振动的传递称为声波,这时才有了“声音”,扬声器只有振动。这个声波在空间传播,最后到达人的耳朵,耳膜附近的空气胀缩对耳膜产生了压力,耳膜开始振动,振动通过听觉器官传递才引起了听觉。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振动——振动的传递(波动)——振动“,拥有正常听觉的人,最后一部分可以不累述。&br&如果第一部分的振动差别不大(事实上也是,大多数盲听的实验发现音响系统的价格与性能的对应关系不能呈正相关的关系),最后一部分的振动也不考虑,那么在听音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非常重要了。振动在空间的传播是怎么样的呢?其实说简单也行(参考瑞利《理论声学》),说复杂也行(参考朗道《流体力学》中有关声学的章节),简单点就是从线性波考虑,遇到阻抗不匹配的界面就产生反射,绕射和透射现象,对于房间来说,四边的墙壁,地板,天花,家具等都会对声波产生不同的作用,造成最后达到人耳的振动与音响系统给的振动有了一定的变化,而这部分的变化要比不同音响系统带来的变化大很多,所以就就是上面很多人都提到的,听音环境至关重要。&br&(2)听觉机制&br&&p&专业点说,人耳不仅是频率分析器,同时对声信号的时间结构也很敏感,对短时的声音有积分效应。准确的表述:人的听觉执行一种短时的频谱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反映在对声音的感知上为以下几个主观效应:&/p&&p&回声:粗略说为超过50ms的强反射声,小空间不会存在此问题。&/p&&p&声源定位:第一波阵面定律,立体声原理。只要按照ITU的推荐方式摆放扬声器,这部分不会有问题。&/p&&p&单个反射的感觉能力:识别阀,刚好能察觉差阀(JND),因为小空间的声场主要由一系列早期放射组成,所以不同的界面处理方式会使单个反射的性质不同。&/p&&p&回声引起的干扰:哈斯的实验(受试者指出受干扰时的反射声级与延时的关系);梅耶和肖德实验(受试者指出直达声与延时声一样响时的反射声级与延时的关系),并指出如果把反射分成几个连续的小反射,同时保持恒定的反射能量,与单个反射的干扰效果一样。&/p&&p&声染色:一个强反射叠加到直达声上有时产生的现象,即信号的频谱有特征的变化。对于有规则的,即等距离的连续反射也一样。&/p&&p&梳状滤波:有梳状滤波的地方未必会有声染色现象,因为还和延时的长短及梳状滤波峰值的大小有关。在房间脉冲响应曲线上的非常高但间隔很密的的不规则性,不会引起声染色的感觉。如果延时超过25ms,,而是其他时域内发生的现象(回声或者颤动则脉冲响应的规则性的主观感觉就不是声染色回声),感觉到信号有规则的重复。 &/p&&p&概括讲,如何控制好房间里的反射声序列,是听音环境改造的主要任务。&/p&&p&(3)建议&/p&&p&我恰好作为立体声原理和室内声学的职业教师,前者较多涉及到音响系统,后者较多涉及室内声学,我在学术上没有特别偏好,但实践中倾向于把室内声学看得更重一些。所以我建议楼主把预算的60%以上,至少一半用在声学环境的改造上也许更有可能获得”好声音“。&/p&
楼主想要好声音。我从原理说起,大凡玩这一行当的人都有必要知道声音的物理本质及人的听觉机制。(1)声音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振动的物体能产生声音,能被正常人耳感知的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Hz~20000Hz范围内,声压大约为0.00002Pa~200Pa(有报道一些天资禀异…
受试的群体505人次,从整体来看,是否有效辨认出了2台放大器呢?&br&&br&3530个回答中,正确的回答为1846个,准确率为52.3%,比瞎蒙只高出2.3%。下面这个图显示出了7个答案全部为错、对1个、对2个、对3个、对4个、对5个、对6个、全对的次数的分布。可以看到,对3个的比例最高,对4个的其次。7次里瞎蒙的话应该对3.5个,所以——这个结果作为瞎蒙的话非常合理和正常。确实有7次全部听对的人,但比例很小。同时可以看到甚至有7次全都答错的人(这个不光要靠木耳,更重要是靠运气了!),当然,比例也很小。&br&&br&&b&在7次里听对6次、7次的人群里,有一些业内熟知的名字,包括音响设计师、杂志评论员。这些人能得到较高的正确率,也是说明问题的。&/b&&br&&br&Stereophile杂志的著名写手Michael
Fremer在另一次盲听放大器的测试中(涉及Crown、VTL、Threshold三种放大器),5次全部答对,不仅如此,他甚至试图写出具体放大器的名字(这不是盲听要求的),而且5次里写对了4次。&br&&br&以上为摘录,阅读全文:&a href=&.cn/s/blog_4e2aa.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4e2aa.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瑞典电台设想用一种低码率的压缩格式来代替FM广播。为了确认这一压缩格式的声音是否足够好,他们做了广泛的盲听测试,牵涉到60个有经验的试验者(expert listeners)进行了总共20000次的“听”。最后盲听测试的结果&b&似乎表明&/b&这种压缩格式不会对音质造成可闻的劣化。最后瑞典电台基于盲听测试的结果,决定采用这种压缩格式来播放。&br&做出这个决定后,瑞典电台把一盘经过这种压缩格式处理的音乐磁带寄给一位专家——已故的Bart Locanthi。这位先生是数码音频领域内的权威人物。&b&然而这位Locanthi没有采取盲听的方式,只是用传统的试听方式,10分钟内就发觉这种压缩格式其实是有损音质的,并且指出了它的具体失真。在他指出问题之后,瑞典电台的试验人员们马上也注意到了这个失真!&/b&&br&为什么一个有经验的听者,Bart Locanthi先生,能在10分钟内找出问题,而60个有经验的听者,按照严格的盲听原则,在2年的盲听时间中,进行了2万次的聆听,却无法找出这个问题??“&br&&br&以上摘录自这个帖子的第11楼:&a href=&/thread--1.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read-4459&/span&&span class=&invisible&&525-1-1.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我只是随便在Google了一下「盲听实验」四个字。&br&更多结果请自行搜索。
受试的群体505人次,从整体来看,是否有效辨认出了2台放大器呢?3530个回答中,正确的回答为1846个,准确率为52.3%,比瞎蒙只高出2.3%。下面这个图显示出了7个答案全部为错、对1个、对2个、对3个、对4个、对5个、对6个、全对的次数的分布。可以看到,对3个…
需要。&br&把音响准备好,先用核电小声开响交响乐,再改用风电,逐渐提高音量,并改为摇滚,持续20分钟,待融入风电味道后用水电保持最高声响3~4小时,尽量用动词大慈那种, 待隔壁邻居大声共振后用火电凝固最后为广场舞,环保部前来发祝福语,可视为煲成功了。
需要。把音响准备好,先用核电小声开响交响乐,再改用风电,逐渐提高音量,并改为摇滚,持续20分钟,待融入风电味道后用水电保持最高声响3~4小时,尽量用动词大慈那种, 待隔壁邻居大声共振后用火电凝固最后为广场舞,环保部前来发祝福语,可视为煲成功了。
有区别。&br&&br&音频设备都有「信噪比」,指音乐信号和本底噪声信号的比值。&br&应该用整个重放系统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个设备,来进行音量控制,对声音的影响最小。&br&&br&一般有源音箱的信噪比在60-65dB,好点的可能到80-85dB。&br&而一般声卡的信噪比在70-90dB,好点的可能到105-110dB。有些声卡或DAC甚至可以到120dB以上。&br&&br&所以,把音箱音量调到最大值(或接近最大值),然后用电脑来控制音量,会得到比较好的声音。&br&&br&————————————————&br&有些有源音箱有严重的电流噪声,音量稍开大一点就太明显了,那就只能先调整音箱的音量控制,到一个噪音不太明显的音量水平,把这个作为「最大值」,然后日常还是用电脑来控制音量。
有区别。音频设备都有「信噪比」,指音乐信号和本底噪声信号的比值。应该用整个重放系统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个设备,来进行音量控制,对声音的影响最小。一般有源音箱的信噪比在60-65dB,好点的可能到80-85dB。而一般声卡的信噪比在70-90dB,好点的可能到105-1…
离开音量谈伤害就是耍流氓。&br&入耳的设计初衷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护听力。入耳隔绝外部噪音后,可以用很小的音量获得清晰的声音;而在嘈杂环境如地铁、公交车上,开放式耳塞则需要很大的音量才能勉强挺清楚。把这个音量拿回家晚上听一听试试,一定吓死你。而入耳式耳塞拿到家和在公交车上的音量几乎相同,所以在公交车上听,入耳对听力的损伤是小于开放式耳塞的。&br&至于音箱对听力伤害小的说法,也是相对的。我个人就受不了在KTV的音量,每次出来都会觉得耳边嗡嗡叫。但是我听入耳都用较小的舒适音量,长时间听也不会有不适感。
离开音量谈伤害就是耍流氓。入耳的设计初衷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护听力。入耳隔绝外部噪音后,可以用很小的音量获得清晰的声音;而在嘈杂环境如地铁、公交车上,开放式耳塞则需要很大的音量才能勉强挺清楚。把这个音量拿回家晚上听一听试试,一定吓死你。而…
区别很大,但一般声卡配几百元的电脑音箱听不出来。&br&播放软件的音量、声卡的放大方式、音量调节方式、有源音箱的放大及调节方式,看起来很复杂,但最基础的音响教材其实都有详细的解说。将前后端的器材做最佳的阻抗匹配,能够使器材处于最好的工作状态,体现在信噪比、动态范围等参数上;音源、播放器的输出调节得当,动态、瞬态好,音质也比较细腻。&br&如果录音/压缩靠谱,播放软件靠谱,那么原则上播放软件的音量应该处于最大的位置(相当于0dB),此时声卡的线路输出(line out)最大值一般是2v居多,也有3v的。不靠谱的、听起来音量很响亮、音质偏硬的,可以打在80%左右。由有源音箱来调节音量,虽然麻烦点。&br&如果有比较好的USB DAC,音箱又是两千元起的有源监听,那么音箱的输入应该在最大,此时靠DAC做音量调节;想音质更进一步,可以加一台前级放大器,因为市面上DAC居多没有前级放大功能(十倍放大),此时DAC输出也应处于最大,好的前级能够使音质最佳化。&br&写得这么多,是因为现在好的高解析度的音源很多,下载不难,升级一下USB DAC及有源监听音箱,也就是几千元的投入,但音质是好很多的,建议知友们多体验下。&br&以上。
区别很大,但一般声卡配几百元的电脑音箱听不出来。播放软件的音量、声卡的放大方式、音量调节方式、有源音箱的放大及调节方式,看起来很复杂,但最基础的音响教材其实都有详细的解说。将前后端的器材做最佳的阻抗匹配,能够使器材处于最好的工作状态,体现…
&b&耳机和音箱的入门用户、中端用户和发烧友三档的定价不一样&/b&,同样是2000元,对于买耳机可能就算中端了,但是对于音箱那只能算入门,所以下面主要以价格作为分级标准。耳机只针对头戴大耳,不含耳塞,另外我个人更了解耳机。&br&&br&&ul&&li&&b&200元:&/b&假如按照200元作为耳机入门的标准我想了好半天,大概音箱好一点吧。因为200以内的声音风格其实都差不多,低频肥厚,解析较差,声音粗糙,高频黯淡·······好在(重点来了)音箱多少在声场方面有天生的优势,故而&b&音箱惨胜&/b&。&/li&&li&&b&1000元&/b&,假如按照1000元作为耳机入门的标准,那耳机的优势就稍微大了点,这个价位的耳机相对音箱来讲已经有了更明显的风格倾向,也意味着听感上可能更有韵味,同时解析力也提高了不少,高频有了亮色,但是三频之中可能只有其中的某一项较为出众。这个价位的音箱相对耳机而言低频的质量、以及声场依然有较大的优势,中频也提高很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那基本上可以说差不太多,&b&耳机小胜。&/b&&/li&&br&&li&&b&耳机和音箱本身2000的价位(不含前端、功放):&/b&这个价位,耳机的素质方面已经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基本上各大耳机的前一代旗舰就是这个价位的,再加上同级别的音源、解码、耳放等,已经足够欣赏各类音乐,高中低频通常都很不错,解析力上很有优势,要说不够的地方,那还是声场和低频。声场无论如何相比音箱还是有明显的头中效应,低频的震感仅仅作用于鼓膜,你无法用胸腔感受到那种空气震动带来的压迫感。其实我想说,&b&这个价位的音箱才勉强算入门级别&/b&,在这个价位,已经有很多经典音箱型号。相对而言,算是&b&平分秋色吧&/b&。&br&&/li&&li&&b&耳机和音箱本身10000的价位起:&/b&这个价位的耳机通常是各大厂商的当家旗舰,推好了的情况下,音质表现基本代表当今世界民用耳机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个价位上,音箱的音质恐怕更胜一筹,除了可能在解析、瞬态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其他方面&b&音箱都会明显胜出&/b&。在往上那基本都是音箱的天下了,耳机胜出的可能几乎没有。&br&&/li&&/ul&看张图:&br&&img src=&/cc541e27c8a7e84ffa7cbde05ccf9bb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c541e27c8a7e84ffa7cbde05ccf9bb3_r.jpg&&
耳机和音箱的入门用户、中端用户和发烧友三档的定价不一样,同样是2000元,对于买耳机可能就算中端了,但是对于音箱那只能算入门,所以下面主要以价格作为分级标准。耳机只针对头戴大耳,不含耳塞,另外我个人更了解耳机。200元:假如按照200元作为耳机入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三维立体图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