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感觉肚子胀胀的,又不想动。感觉一直很紧张怎么办,咋么回事呐?今早要去学校看编班情况了,紧张可能是

不来月经肚子胀怎么回事
不来月经肚子胀怎么回事
09-12-04 &匿名提问 发布
月经推迟十天以下不要紧,如果月经推迟十天以上,最好到医院来详细检查一下。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十天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月经本正常的女性一定回担心。可分为一下四种情况:1.怀孕可在月经在月经延迟十天后,可用早孕试纸测试尿液,若为阳性很有可能怀孕,“孕早知试条”呈阴性则反之。但如果是怀孕也会有其它的一些症状如,恶心、乳房胀痛等。当然最后的办法是到医院做B超检查。2.药物的幅作用如服用避孕药后内分泌失调,也可造成月经延期。与医生根据患者反映还发现,新一代胃动力药吗叮啉又名多潘立酮也可能引起。由于吗叮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被认为其对中枢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中枢多巴胺受体被抑制,致使下丘脑释放因子进入垂体前叶的量减少,故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和促皮质激素等减少,导致停经及排卵延迟等。3.手术引起如,宫腔手术引起宫颈粘连而致经血瘀留,从而使月经推迟。4.其他如精神紧张、压力大,环境改变等心理因素,一些影响内分泌的疾病等。都可以引起月经推迟。专家提示:如果仅偶尔1—2次月经延期,且无其他伴随症状,则不属于月经病范畴。当月经周期间隔长达35天以上者称月经稀发,停经超过3个月经周期称为闭经。因闭经后不排卵,还可以导致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增生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建议最好到医院检查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月经推后 病因症状 月经周期延晚一周以上称为月经后期。月经期尚正常而经量减少者称月经量少。月 经后期与月经量少常常同时出现。本症有虚实之分,如见到腰酸肢冷、耳鸣头晕, 腹痛空空有下垂感,而且喜按喜暖,大致是肾、血亏损的虚寒症。如果见到少腹胀 痛拒按、经色黯而有块、块下痛胀减轻、精神抑郁,则是血瘀气滞的实证。本症自 疗采用补与通两种方法。 自疗注意事项 (1)偶见经期延迟与量减少,又无明显不适,不必急于自疗。可观察2-3个周 期再作定论。 (2)饮菜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少食寒冷性食物,如西瓜、黄瓜、蛏子、田螺、 蚌、百合、土豆、绿豆等。忌食酸性、有固涩作用的食物,如乌梅、白果、石榴 等。 (3)心情要开朗。心情抑郁会使气行阻滞、血流不畅、月经难下。 (4)月经后期与量少和体质虚弱有关,患者要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 抗能力。 (5)减少房事。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温水送吞。 (2)复方胎盘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 (3)调经活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用于血瘀气滞者。 2.验方自疗法 (1)月季花15克、生姜3片,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 (2)益母草30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黄芪12克、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丹参24克、阿胶10克(另烊 )、当归12克、桂枝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剂。用于肾虚血亏者。 3.饮食自疗法 鸽子1只、鳖甲、龟板各30克、川牛膝12克,红枣15克,先将药另包, 加佐料烹调食用。 (2)黑大豆、山楂各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3)乌骨鸡1只、全当归30克、丹参15克,加去南白药3克、葱、姜、黄酒 (50克)烹制食用。 4.外治自疗法 (1)代灸膏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穴,隔天调换。 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处。三阴交穴:脚内踝骨向上四横指(本人)胫骨后缘处。足 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本人)距胫骨一横指处。 (2)养血调经膏贴于小腹部,2天调换,加热敷效果更好。 (3)当归10克、吴茱萸5克、肉桂5克、莪术10克、小茴香5克、川芎10 克,共研成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包扎固定。晚上用热水袋加温20分 钟。每日换1次。 避免误诊 偶见经期已过,不宜用药猛攻通经,否则易使机体受伤,经量大增,损耗阴血。 月经过期,忽略怀孕可能,误用活血通经药易导致流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脾气倔强的人都有心理疾病吗?3岁多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有耐心,别急噪,过了这一时期就会好了
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正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您必须及早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断供给他心理的营养品和保健良方。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少家长煞费苦心调节饮食,今日大鱼大肉,明日蔬菜水果,外加形形色色的营养补品。但很少有人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我所见,几乎没有哪位家长为孩子买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和防治心理疾病的科普读物的。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流鼻涕、听到孩子打喷嚏就着急,又要摸孩子的头,又要量体温,怕孩子患伤风感冒,却很少有家长把研究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提上议事日程,看需要供给孩子怎样的营养品,怎样来增强孩子的心理素养。  其实,心理失衡、心理障碍人人会有,如同伤风感冒人人会得一样。一个人在一年中很少有不患一两次感冒的。同样,一个人在一年中心理也不会总是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遇到挫折或特殊的刺激,其情绪的波动幅度会很大,很难避免进入误区。  心理的“伤风感冒”与身体的伤风感冒同样不能忽视。有时,心理的疾患带来的恶果甚至比生理疾患带来的恶果更为严重。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胸豁达,心情愉快,处事宽容大度,即使他身体染了疾病,恢复得也比较快。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抑郁偏执,遇事患得患失,小疾也会气成大病。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日前,我的一位朋友讲到一名2002年入学的大学生与同学们格格不入的事例,正是我上述理由的证据。该女生宿舍的一位同学扭了脚,室友们帮伤者找来了红花油,涂到患处,很见效。大家都为这伤者高兴。偏偏该女生满腹惆怅,因为她闻不惯这红花油的味道。她怀疑这讨厌的味道一再侵犯自己的鼻腔,会发生过敏,于是赌气搬到了阳台上去睡觉。结果耐不住九月秋夜的凄寒,半夜冻醒,打着喷嚏又回到宿舍。回到宿舍又没法抗拒那恼人的味道,弄得她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休息不好,又加上中了秋寒,果真就患了感冒。结果既影响了白天的学习,又得不到同学的同情,弄得她心情越来越糟,认为同学们都以她为敌……所幸这孩子还及时给家中来了信,诉说了心中的烦恼。家长也好,重视其心理的“感冒”比重视其身体的感冒还急切,一个个电话、一封封家书,像一剂剂良药,疏解了她心中的郁结,使她与同学们和好如初。倘若她不给家中写信呢,情形肯定会更糟。  事实上,孩子因心理的“伤风感冒”没得到救治而酿成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我亲眼所见,身旁已有三个孩子不堪学习压力患了疾病。其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至今未能彻底痊愈,真叫人痛惜。该女生初入高中时考了重点班第一名,其父母就过高地估计了她的能力。父母的期望影响了孩子,使孩子也立下了清华、北大的志向。结果到高二、高三时,考试成绩每每滑坡。其实,如果在这时,她的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失意,耐心做思想工作,重点班的中等学生考一般大学还是能考上的。或者说“你才十七八岁,有的是机会,今年考不上重点大学,明年再考”,也会松一松孩子绷得过紧的弦。不想她好强的父亲竟然雪上加霜,常对她说:“你原地踏步也罢,怎么就往后滑呢!我都替你丢人!”这女生本来就要强,恨自己不争气,于是昼夜加班,首先是患了失眠的毛病。这时,父母还没有引起注意。接着这女孩又患了“幻听”的心理疾病,老是说这个说她是笨蛋,那个又说她大踏步后退等。这时,其父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直发展到孩子恨自己不争气,举起菜刀砍自己的右手,这才送进精神病院……  亲爱的家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到防疫站进行预防接种,以防小儿麻痹、天花、结核、甲肝等疾病的发生。可孩子一旦有脾气暴躁、摔盘子、摔碗的现象时,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是心理疾病,而是摆出家长的威严来压服。这实在是一种不科学的表现。  美国的家长们不是这样,他们重视孩子的心态胜于一切。哪怕孩子的想法十分古怪,家长们也从不谴责,而是通过适当的渠道疏通开来。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郊游时,一位少女喝了河里的水,回到家里就感觉肚子胀。这少女固执地认为是青蛙钻到了肚里。她的父母怎样给她解释说没有关系,青蛙肉本来就能吃,都不管用。只得给心理医生挂电话,说明女儿的病因。结果在就诊时,那心理医生就让那少女闭了眼张大嘴使劲儿吐。心理医生嘴里说着:“好,好,就要吐出来了!”父母也帮着加油。心理医生“啊呀”一声,那少女一睁眼,医生的手里果然接住了她吐出的青蛙(其实,那青蛙是心理医生事先准备好的)。这少女立即就感到肚里轻松了许多。可是,当一家三口道过谢,就要与医生告别时,这少女肚里又不好受了,她怀疑那青蛙在她肚里生了小蝌蚪!如果我是其母亲,也会为这样多疑的女儿厌烦。可她的父母不这样,他们立即郑重请求这心理医生给鉴定一下那只青蛙的性别,能否生育。结果,心理医生当着那少女的面,将青蛙放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是雄性,没有产卵能力。这时,少女的疾病才彻底痊愈。  多疑、偏执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疾病,往往会发生在妙龄少女身上。这大概与她们的性发育成熟、月经即将来潮有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美国的家长学习,尊重科学、重视孩子的成长规律。遇到她们的心理感冒,只能审时度势、认真观察、耐心开导,帮助其度过这非常时期;而不能埋怨她们“毛病多”、“疑心重”、“发神经”。  如果说上一个例子含有偶然性,不足为凭的话,新近女儿在电话中讲给我听的一则事例确实叫人叹服。加州大学家属院的一个小女孩,刚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每天早上要换好几次衣服才能成行,因为每换一件衣服她都说痒痒。就因为她的换衣服,搞得爸妈十分狼狈。有时,本来已经上了汽车,小女孩却一件件地脱着上衣,说身上痒痒。爸妈不得不返回来再给她找一身。翻来覆去,动不动就迟到。尽管如此,爸妈却没有呵斥孩子,不由让人不佩服他们对待孩子的修养。他们认为,痒痒是孩子的感受,有这种感受不是过错。后来,他们向幼儿教师讨教,向心理医生咨询,众人给这对父母出主意说:最好是把这个难题向孩子摊开来,说明爸爸妈妈总是迟到,已受到老板的批评,看孩子能不能出个主意帮帮爸妈。这一招果然灵验,孩子认真思考半天,说:“那么这样吧,我头一天就穿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睡一夜看看痒不痒。”爸妈也赞成说:“好主意。这一夜不痒痒,第二天当然不痒了。”就这样,孩子和衣睡了一两个月。后来,大约是小女孩感到穿着重重叠叠的衣服睡觉不舒服,不等进入梦乡就自己起来换上了睡衣。第二天再穿头一天穿过的衣服时,她也就不觉得痒痒了。  解决上述问题,也许不必这样麻烦。父母绷紧了脸,恶声恶气地说:“就你事儿多!忍着点儿!不能换!”三句话两巴掌就能奏效。但那痒痒的感觉却会时时萦绕于心头,再加上父母不把她当回事的沮丧情绪,一旦这些失败情绪的总和郁结于孩子的心灵深处,她就会觉得事事不如人意。以后若有什么不愉快、生气的感觉,也不会告诉父母,从而独吞苦果。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就有了隔阂,再不易沟通。反之,这对父母看起来小题大做,事实上不仅解决了孩子的痒痒问题,也增进了她替父母排难解忧的责任感。  我们中国人一般是愿意承认身体疾患(人常讲但凡吃五谷杂粮的,谁不生病),而不愿意公开心理疾患。一听心理疾患就要与“神经病”等同。这也是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就比如上呼吸道感染了,患者有咳嗽吐痰的现象,你能说他患了肺脓肿么?  那么,怎样诊断孩子是否患了心理“感冒”呢?细心的家长总会发现孩子有时心情闷闷不乐,不论怎样开导他,就是高兴不起来;或者是莫名其妙地焦虑不安、心神不定、脾气暴躁;有时突然爆发一种不可言状的无名火;看谁都不顺眼,人际关系紧张;厌学、自卑,甚至想逃课,等等。如果您实在对付不了这种状况,就不妨学习美国家长,勇敢地去找心理医生。这同身体感冒了去找医生诊治一样,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其实更为科学的做法是定期做心理健康测试(就像常规的身体健康检查一样)。中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测试有如下十个项目:  ①有无强迫症状(不能自控的想法和行为,并为此烦恼)。  ②是否偏执(多疑、不信任别人)。  ③有无敌对情绪(易怒、不友好)。  ④人际关系是否太敏感(人际交往紧张、不自然)。  ⑤是否抑郁不安(心情郁闷、情绪低落)。  ⑥焦虑状况(担心、焦急)。  ⑦学习压力感强(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过重)。  ⑧适应性状况良好与否(对学校生活不适应)。  ⑨情绪波动性大不大(情绪不稳)。  ⑩心理平衡与否(不服气、嫉妒等)。  心理医生会根据心理专家编制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表,给家长以明确的答复。一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问题,也是轻度的,家长注意调节,就会自行恢复。  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正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您必须及早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断供给他心理的营养品和保健良方。
我哪天看电视说这叫执拗期意思就是BB对社会要求特别规律,如果你打破她得规律她就会害怕,所以在很多家长严重孩子特别的固执。基本大多数孩子都会这样的,你应该到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紧张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