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你好!怎样让5岁孩子,不用掰手指头响,算算数

查看: 4059|回复: 1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50 小时天健币0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6帖子精华0积分598UID545883
高中生, 积分 5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3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598精华0
孩子的数学是个问题,今天告诉她3+2=5. 明天就忘了.学前班老师说小朋友们都一下子能说出来8以内的加减法了,我孩子还得掰手指头. 数学该用什么方法辅导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04 小时天健币688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2积分3961UID39784
研究生, 积分 39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40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3961精华2
这个阶段,别怕掰手指头慢,我们得有耐心。
小孩子我发现,你期望的,他/她有差距; 你没期望的,他/她给你惊喜。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04 小时天健币688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2积分3961UID39784
研究生, 积分 39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40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3961精华2
本帖最后由 tinger 于
16:43 编辑
评论重复了, 还删不掉, 就再写一点
算术与数学不同, 算术+数学思维 = 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04 小时天健币688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2积分3961UID39784
研究生, 积分 39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40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3961精华2
这个阶段,别怕掰手指头慢,我们得有耐心。
小孩子我发现,你期望的,他/她有差距; 你没期望的,他/她给你惊喜。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7 小时天健币1106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4帖子精华0积分499UID126427
初中生, 积分 4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499精华0
多练习,练习多了就好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83 小时天健币4924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2帖子精华1积分2498UID84302
玩乐豆0 积分2498精华1
还有,可以做游戏,买东西,卖东西,小孩子喜欢过家家玩,玩着玩着就学会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5 小时天健币0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8帖子精华0积分1022UID844660
大学生, 积分 10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9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1022精华0
别扒拉手指头,可以借助雪糕棍之类的
一边5根小棍,一边3根小棍,和在一起是8根
充分理解加法的含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 小时天健币0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帖子精华0积分166UID1201978
小学生, 积分 1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166精华0
这个不用教的,我女儿五岁的时候,我试着教过她一次,发现她根本就不懂,以后就再也没管过。
其实现在会不会加减法,跟孩子以后的学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女儿上学后,数学一直是她的强项。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50 小时天健币0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6帖子精华0积分598UID545883
高中生, 积分 5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3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598精华0
呵呵,&&谢谢大家给予的建议.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49 小时天健币0 玩乐豆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2帖子精华0积分103UID393948
小学生, 积分 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 积分
玩乐豆0 积分103精华0
实物,多看实物。
Powered by信息不存在.《怎样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怎样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南坊中心小学& 李斐
案例导入:
各位家长,上午(下午)好!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长期关注家庭教育问题,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孩子。
先讲讲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了,于是在我放暑假的第二天,在我公婆的一片反对声中,我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孩子的哭闹是避免不了的…….那一整天孩子的爸爸和我围着幼儿园转了一圈又一圈,三天后,孩子感冒了……..孩子的爷爷让老公带话了:反正我们退休在家闲着没事,我们看着就行,送幼儿园干什么?多受罪呀?我对老公说:他们年龄大了,孩子那么调皮,怎么好意思还让他们带呀?去幼儿园很好!
过了几天,孩子爷爷又带了同样的话回来,我一笑而过…….
周末了,带孩子去他爷爷家吃饭,老人喝了点酒,点我的名了,怎么能上幼儿园呢?天那么热,不会等天凉了再上吗?这时我哥说话了:那天冷了呢?他爷爷说:天冷了,就等明年春天再上,多大的事呀?我哥说:人家李斐做的很对,照你的说法孩子就不用去幼儿园了……..
相信这样的话题在您的孩子入园前后大多会有,那么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一、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孩子在3岁之前是亲子关系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属于家庭,但孩子3岁之后,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也无论孩子是否情愿去幼儿园,家长都应该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的重要一步。但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到3岁时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使孩子缺失了最重要的亲子情感培育,而有的家长在孩子3岁之后,或者因为老人不同意,或者因为孩子不情愿,就放弃了孩子幼儿园的教育,结果,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相当不良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有其必要性。
1.幼儿园生活比家庭生活更具有规范性
目前,中国很多家庭都是众星捧月的结构,即一个孩子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于一身,孩子成了家庭成员的中心,孩子的需要成了家庭行为规范的标准,这种家庭教育极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
而幼儿园里采取的是社会化普遍的行为规范:按时吃饭,按时活动,按时休息;任何小朋友都无权要求其他人必须为自己做什么,而且即使提出了要求也不会像在家里一样马上有人照单全收;盛饭,洗手,去卫生间有时需要排队等待;对别人要有礼貌,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打扰到别人或让别人不舒服了要说对不起;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闹;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位……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学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并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孩子入园后自己学叠自己衣服,试着自己穿衣服的案例)
2.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在家里,孩子接触的人是有限的,转来转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小朋友间的交往,小朋友与老师的交往,小朋友与孩子家长的交往都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宝贵资源。单就这一点,幼儿园生活的优越性都是任何家庭所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幼儿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在矛盾与冲突中成长的机会
在家庭中,成人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少会发生真正的冲突。而在幼儿园里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小朋友间本来就容易发生矛盾,这样就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几乎不会发生有人跟自己抢玩具的情况,而在幼儿园里这种问题差不多每天都能遇到。一般当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老师都不会直接帮忙处理,而是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并且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情感,学会交往策略,情绪调控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幼儿园里受欺负了,作为家长你怎么办?我班孩子的案例:孩子铅笔丢了,妈妈来找老师,孩子书本不见了,来找老师,孩子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了来找老师……..这个孩子妈妈的做法对吗?可取吗?它引发的问题是什么?)
4.幼儿园更适应幼儿社会化心理发展的需求
儿童3岁便有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妈妈带孩子去一个陌生人家中做客,一般情况下孩子是呆不住地,但是如果主人家刚好有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也许大人都要走了,两个孩子还玩得不亦乐乎,有小朋友在玩耍的地方总是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伙伴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大人替代不了的,他们之间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而只有在幼儿园里,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同伴交往机会。
总之,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对孩子从生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园的生活,能使孩子逐步形成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发展起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社会化能力。
二、孩子光上幼儿园就行了吗?(了解孩子——家庭教育的前提)
是不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就万事大吉了,将来送进学校后就更加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多么发达,都不可取代家庭教育。家庭是迎接孩子生命的地方,也是滋养孩子长大的血缘沃土,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根。在这里,孩子获得了最早期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甚至难以教育;在这里,孩子获得最深刻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信赖的人,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孩子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在这里,孩子接受了最长时间的教育,因为孩子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西方教育学研究的结果显示:一个人在家庭中受的教育在其一生中起着50%--60%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侧重于关注孩子的情感、孩子的身心安全、孩子的游戏、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和习惯。
第一, 孩子也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人
说那些残酷体罚学生的老师没有把学生当成人看有情可原,说家长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待家长们可要起哄了。难道孩子的亲生父母还不知道爱自己的孩子?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干的事情。由此看来,是否把孩子当人待,不能看爱不爱孩子,而要看怎么爱孩子。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爱自己孩子的就知道是不是把孩子当人待了。有一个家庭,上面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生了5个女孩,好不容易又生了个第6胎,是个男孩,这可是一家的命根子。爸爸对妈妈说了,什么事都不要你干,就给我抱好孩子。为了怕孩子硌着,碰着,8个月了孩子该学爬了,10个月了孩子该学走了,可这个孩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怀抱。2周岁了,孩子还在妈妈的怀里。人家的孩子都入园了,这个孩子还是不能离开妈妈的怀抱,因为他被妈妈抱成了残疾。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等于包办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因为怕孩子摔交而总抱着他,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也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禁止他跟别人来往,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表示理解并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健康地成长。
有一位妈妈,她是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1、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儿进幼儿园了,我就让他学习自己吃饭,即使他把饭粒洒在桌上,也不埋怨他,并跟他说浪费是不乖的孩子,应尊重大人的劳动成果,鼓励他把饭粒捡起来。让他学着扣纽扣,有时扣子上下乱了,我就带着他到镜子前照一下,当他自己看见自己的怪样子时,他就会对我说:“妈妈。我重新扣好吗?”当他纠正了自己的错,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从我们一家三口搬到新房子住,第二天早上就碰到了一个新问题,早上起来必须刷牙洗脸,但水池的高度太高,女儿太小,他就大声喊:“妈妈,我刷牙的泡沫吐不到水池里。妈妈快来帮我。”我听到他的叫声便走过去。我看见门口的旁边放着一只小凳子,就对他说:“你自己想办法吧。”经过思考,他就把小凳子放在脚边站上去了,他对我说:“妈妈我长高了,我能自己刷牙漱口了。”虽然帮他一下是很快的事,但如果帮他做了,孩子就少了一次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3、在交往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鼓励孩子与客人的孩子交往,从中学习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当孩子在玩乐中与别人发生争执时,我们尽可能不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
总之,作为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更应尊重孩子,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们当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当然更不能当成出气筒。
昨天和同事一起交流。同事说经常被三岁的儿子气的毫无办法。我怀疑地问:“不会吧?才三岁的孩子?”于是,我就和同事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我问同事一个问题:“您给孩子买玩具吧?”同事毫不犹豫的说:“买呀,现在的孩子那能缺少玩具呢!”我说,是呀,现在孩子的玩具多的都数不过来。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有些什么。我接着又问“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您怎么做呢?”同事不解的说“我在给他参考意见,看买什么样子的好看,耐用”。我好像明白了一点,是同事在买玩具,而不是孩子买玩具。我又对同事发问:“假如您这次给孩子买玩具,孩子还要买一个和以前买的完全一样的玩具,您怎么做呢?”同事不解的看着我,问“他会要一个和以前一模一样的玩具吗?”我肯定的说“会”,她又说“我不会给他买一个以前有过的玩具”。我接着问:“为什么不能买一个和前面一样的呢?”同事不解的看着我说“已经有一个了,再买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又对同事发问“到底是给你自己买玩具玩,还是给孩子买玩具玩呢?”这次轮到同事肯定的回答了“当然是给孩子玩了”。我给她举例子,假如给你买衣服,有别人来指手画脚,你看上的别人说不行,别人说很漂亮的,你却不喜欢,你感觉如何呢?同事说,肯定是不如意了,我买衣服,就要我看好啊。我对同事说“你买衣服要你看好,说明你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不是和你一起买衣服的人的附属品,对吗?那么孩子买玩具的道理难道不是如此吗?你没有把你的儿子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人”,而是把他当成你的附属品了,你明白吗?”从同事那困惑的表情看得出来,她还是没有弄明白,儿子才三岁,我是他妈妈,他这么小,怎么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呢?
其实,我同事遇到的问题,是许多家长遇到的问题。这也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
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是我们的错误。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生活中,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养的,是我们的“附属品”。和孩子难以沟通,也是把孩子当成“附属品”造成的。因为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各种事情,他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当家长的自以为是的时时处处,事事为孩子做主,孩子不喜欢也不希望家长这么做,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就和家长难以沟通。因此,在此提醒做家长的,在和孩子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请您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第二,儿童是儿童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妈妈问5岁的儿子:“假如咱俩有两个苹果,让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办?”儿子说:“我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妈妈一惊,想儿子小小年纪怎么这么自私,好在这位妈妈比较有耐心,追问了一句:“为什么都要咬一口?”孩子答道:“我看哪个最甜,就留给妈妈。”妈妈顿时有说不出的感动,特别庆幸自己追问了一下,捕捉到了孩子纯真的善念。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孩子,其实不然。孩子有孩子的思维,他们有许多想法和大人不同;孩子有孩子独特的天性,孩子有孩子独立的王国。作为家长,我们只有把孩子当孩子看,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学家早就告诉过我们,儿童的智慧来自于游戏,孩子的心智在玩耍中得到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孩子在集体游戏中人格得到健全,可是我们有些幼儿园放弃了自己的主阵地——游戏,抢占小学的领地:教孩子学汉字,我不知道他们到小学后还有没有学汉字的兴趣,更不知道幼儿老师条件反射的教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小学老师需要用很长时间来纠正孩子学习汉字的方法,那就很麻烦了。
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调皮那还叫孩子吗?孩子不调皮怎么有灵感的萌发呢?孩子不调皮怎么有创造性呢?但我们的教育总是鼓励孩子做乖乖儿、乖乖女,这都是家长和老师们自私的表现,因为好养,好管,不给自己惹是生非,自己不用替孩子“搽屁股”,因此,有些幼儿园把小朋友关起来教育就不难理解,。
敢讲真话是孩子的一大特点,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相信很多家长都读,只有那个孩子敢说皇帝是光屁股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少年老成,把大人世界里的圆滑和世故都学了,那还是孩子吗?学生很喜欢或很讨厌某个老师,这正是孩子的可爱的地方,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不过也有已经很圆滑的孩子,因为他不圆滑,他就要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臭骂,于是,他们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叛逆是孩子的天性,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叛逆期和叛逆行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没什么好和不好,是自然规律。如果教育者认为叛逆是大逆不道,是不尊重师长的表现的话,那就抹杀了规则的创造者或者造就了差生。别忘了,我们也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爱学习、求进步是人的天性,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孩子为什么讨厌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和老师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了孩子的叛逆;更有甚者,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试想,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总是揭你的短,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那是不是就不用管了呢,当然不是,但绝对不是用责备、揭短、比较替代等待、教育和引导。
教育就是爱,而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爱就是处处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作为教育者就要处处用心去感受他们内心的需要。要想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就要做他们的朋友,别把自己的面子当作是你对孩子的爱,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你骄傲的资本。&
第三,儿童是成长过程中的人
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遗传是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决定条件,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行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客观条件,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提高儿童的智商。超常儿童虽然有比较好的先天素质,但如果不在关键期给予教育,将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关键期对孩子一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千万不要错过。而在关键期内施行的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有心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爱好,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不断尝试新的做法,尤其要充分利用游戏,通过做游戏教会孩子各种知识和技能。注意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和强化,给孩子一些成功的感觉,以使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关键期”(敏感期)理论,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研究发现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敏感时期,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只有到了敏感期才有可能发生敏感的变化,主要是发展速度的变化,或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幼小儿童的发展进程往往会发生突变,就是常说的“开窍”了。
儿童的关键期是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性。一些常态的儿童关键期如:口头语言发展的“爆发期”是2-3岁,注意力发展的敏感期是3岁半左右,逻辑数学智慧发展的敏感期是5岁半左右。儿童关键期理论对培育孩子有重要意义,主要是:1、了解儿童各种敏感期特征,可避免矛盾和冲突,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2、把握孩子发展规律,尊重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的“关键期”,不可强求也不能耽误;3、若关键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日后将难以弥补,因此培育孩子要不失时机;4、若关键期得到良好发展,则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益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抓住敏感时期施以优质教育。
(一)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语言发展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分别来说:
1、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孩子上学之前主要应该丰富和发展的语言,从孩子出生伊始就要开始的。
1岁之前,大人要经常有意识地跟孩子对话,具体做法是:拉着孩子的两只小手,眼睛对着眼睛,用夸张的表情和口型,缓慢而清晰地跟他说话。虽然这时孩子还不会说话,能不能听懂更是不确定的,但是,这一时期的训练或说是培养对孩子将来的说话能力关系重大。1岁之后,孩子进入了牙牙学语的阶段,此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都准确而丰富的语言环境。
2—3岁期间,是孩子口头语言的爆发期,此时,大人与孩子交流的词汇量一定要大。而此时,也是孩子对名词异常敏感的时期,此时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说话,所以大人要抓住这一机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名词词汇。
3—4岁期间,增加动词的词汇量。
5岁以后,增加形容词的词汇量。
6岁以后,增加虚词(连接词)的词汇量。
在这里,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我是非常推崇阅读的,如果从孩子刚一出生起,每天就定期给他读书听,不管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他都会一股脑地接触到的。而且语言的发展也不是孤立进行的,我们只需在一个大活动(阅读的日常性)的覆盖下,注意孩子对各类词的敏感性,给予相应的关注即可。
2、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就是通常所说的识字、写字。书面语言不是4岁之前的工作。孩子在上学之前,他的识字能力是整体识字,即把字当作一个图画来记忆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可以识字,但不要强求他一定会写字,因为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力是在上学以后才能完善起来的,而且,孩子在上学之前不会写字一点也不会影响他上学后的写字能力的。当孩子上了学,他识字的能力就发展成意义识字了,意义识字和整体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二)、自主性发展的敏感期:
一般的孩子在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此时孩子的语言、动作、独立性都增强,自我意识也明显起来,开始用“我”来指示自己。孩子的表现不像之前那么温顺,大人让他干什么,他偏说“不”。很多大人很苦恼,认为孩子不听话了,其实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时期,大人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这表明孩子成长了。
此时,家长要顺应孩子的成长,但是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硬碰硬,应多了解孩子,使用冷静处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行为上来。举个例子(假设一种情况,不是真实的例子啊):
如果孩子在家里使劲地跑跳,跺得地板“嘭嘭”响,大人一方面会嫌声音吵,另一方面如果住楼房的话,怕引起邻里反感,会制止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此时处于反抗期的话,你越大声制止他,他反而会变本加厉。此时,我觉得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温柔地邀请孩子一起做一个“踮脚走路”的游戏(大人要动作夸张地给他示范),试试谁能不发出任何声音。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想这个游戏会吸引他。于是,用另一个相反的运动代替了原来的运动,而不给孩子任何有可能加重他逆反的训斥。轻而易举、不动声色就把问题解决了。
&6岁时,孩子会进入第二个反抗期。而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有可能会有第三个反抗期,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断乳期”。如何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顺利渡过这些反抗期,需要从孩子很小时就做起,如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思维能力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现在社会上经常提的情商,很大部分都是由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决定的,思维又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孩子在3岁之前是行动性思维,即他想干什么一定要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如有一阶段孩子会碰到什么东西都抓起来送到嘴里,这是他在用嘴来感知他碰到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很小的孩子会抓抱他的大人的衣服或头发,这也是行动性思维的表现。
5岁之前,小孩子的逻辑思维是很弱的,此时的孩子是具体形象型思维。举个例子,如果大人要孩子收拾玩具,大人一定要明确地不仅用嘴说出而且还要用手指出把玩具放在哪里,孩子才能明白大人的意思,此时不要光动嘴哦。
所以,孩子上学之前学数学是很难的,上学之前的孩子如果学数学有可能就掰手指头,此时大人不能责备他笨,他原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嘛。
而上学之前,孩子的想象力是黄金时期,此时,大人应该引导孩子放飞他的想象力,而不应该用一些可能束缚孩子思维多向发展的活动来制约他,以保证孩子的思维灵活、可替换、具有创造性和自发性等特点,这对他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大有帮助的。
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必然事与愿违。更不要拔苗助长。
第四,儿童终究要成长为大人,他们终将独立地生活,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一)、生活习惯的养成
应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1、良好的坐姿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2、正确的立、走的姿势从外形上塑造了孩子,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立、走的姿势使孩子成为有气质的人在外形上创造了条件。
养成不带玩具和食品到学校的习惯。
早睡早起的习惯。
(二)、文明习惯的养成
1、在公共场合要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举止轻轻。
2、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习惯。
问候语要常挂嘴边。
(三)、卫生习惯的养成
1、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
2、整理自己的内务:收拾学习用具,收拾整理自己的书籍;收拾自己的房间。
3、做好个人卫生:衣服干净、整洁,不留指甲;头发的清洗。
4、学习卫生。为孩子准备书桌,保持书本的干净。
(四)、几个要求
1、会做简单的家务,孩子在家应有固定是家务。
2、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建立小金库。
3、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具。
4、每天有固定的读书的时间。
播种一个良好行为,收获一个良好习惯;养成一个良好习惯,成就一段辉煌人生。
我们的口号是:“不仅给孩子幸福的今天,更要给孩子美好的未来”
三、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很多家长对早期教育存在极大的误解,家长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认字、写字,提前数数、计算,提前掌握外语等等。然而,这种错误的早期教育往往背离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到头来反而扼杀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给儿童提供科学的教育。
&1.学什么?学交往,学处事,学规矩,学智慧。
学交往:孩子毕竟都要独立走向社会,一个孩子只有具备良好的交往、处世能力,他才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农村孩子其实比城市孩子差不到哪里去,甚至比城市孩子更聪明,但是在交往方面却远不如城市孩子。曾有大学做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在大学期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00%的农村孩子选择“人际交往”,农村孩子普遍感到难以和人打交道,不知道如何在群体中适当地表现自己。我想这与我们农村幼儿教育的不足有一定关系。
2.怎样学?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案例:一位父亲是这样教孩子学习的——“寓教于乐”,将玩和学统一起来。如教孩子识字是从游戏开始的,女儿两岁时父亲手拿小木棍和她一起画,她画一横,父亲在上面加一竖,孩子继续加笔划,组成一个字,父亲就告诉她这个字的读音及字义,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学会了许多字。学习计算是从玩扑克牌开始的,最初数上面的图案,懂得了数字的概念,接着比谁出的牌大,明晰了数字的大小;追二十一点,学会了加法;再玩凑二十四点,精通了加减乘除……看来只要引导得当,玩不仅不会妨碍学习,而且会促进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玩的过程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过程,是孩子独特的、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玩,孩子可以发现知识并探求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养成创造和探索的习惯。曾有专家说过“玩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注意,这里指的是“社会活动”,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一起玩。在一起玩,要有人组织,玩什么,怎么玩,游戏规则怎样制订,需要民主协商,游戏中需要的道具要由伙伴们筹集、加工、制作,玩起来以后,大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对违规的人要给予纠正和处罚,实现了自我管理。一个孩子如果不合群,不参与这些游戏,实际上他已经被社会提前淘汰了,因为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
我认为,一个人最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在童年玩耍过程中的角色。玩的组织者将是一名领导的材料,参与玩的积极分子将是社会中的活跃分子,出谋划策者将是未来的高参,制作玩具者将成为发明创造者,等等。台中师大的王财贵教授曾说过:学得好的孩子有智力,玩得好的孩子有智慧。显然智慧和智力层次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大部分游戏都具有竞赛的性质,通过玩游戏增强了孩子的竞争意识,经常玩游戏使孩子习惯于竞争,也有信心参与竞争,也自觉地意识到人生就是在竞争。
很多家长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孩子的玩会耽误学习,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无数事实证明,家长要想让孩子将来学的好,就得让幼年时期的孩子玩的好。
四、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家长?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童年,应该充满天真和烂漫。多少人回忆起他们轻松愉快的童年时,依然是那样的留恋,但如今的许多孩子却只能与书本为伍,根本无暇和溪水野草对话,与清风白云游戏。说起“童年”,许多孩子会无奈地说:“太没意思!”
  说到底,是因为孩子的父母无情地占据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他们总是习惯于让孩子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追着“艺术教育”的风向标走。“孔融四岁会让梨,我孩子四岁会弹琴”“别的孩子四岁会绘画,我的孩子四岁弹钢琴”,互相攀比,恨不能让孩子成为“全能冠军”。父母过早地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压在孩子那稚嫩的双肩上,过早地为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可是操之过急,只能是拔苗助长。孩子有孩子的愿望,有他们的大地和蓝天,他们本不该有更多的栅栏。可为了大人们的意愿,他们不得不承受额外的负担,因此失去世天真和微笑,童年变得苍白而乏味。
  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人的刻板为代价。
请给孩子留下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去趟小溪、去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活泼的、充满幻想、充满活力的童年。
2、做孩子的榜样。
做事的榜样:在某一幼儿园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她们。老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着老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么亲妈妈的。”
学习的榜样:记得一位学前教育家曾经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孝顺榜样:
举例:老人生病伺候在床前,每周都坚持买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回老人家陪老人吃饭拉家常,常开车带老人外出游玩……
3、做懂得索取的父母,教孩子懂得回报。
有一年,在南京大学公告栏里有一封署名“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信上说:催款信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工整清楚;谈恋爱后,言辞急迫、语调诚恳的催款信一封又一封,家中生活窘迫,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为要钱甚至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父亲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了!”当时,针对这一事件,各大媒体、各大高校纷纷展开讨论,谴责之声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那位大学生儿子,可是,我看了报道却另有一番感慨:究竟是谁让这位辛酸父亲变成了大学生的儿子,而这位大学生儿子变成了辛酸父亲的老子的呢?毫无疑问是这位父亲,是他没有把儿子教育成一个儿子!他自酿的苦酒到头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喝,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其实,何止是这一位父亲!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家长只一味地为孩子付出,孩子习惯了从父母那里索取,没有人教会孩子回报。
所以,真正为孩子负责任的家长,一方面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要懂得向孩子索要回报;另一方面要挖掘孩子自身的动力,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案例:让孩子帮我做事(拿鞋子、端水、捶背……)
4、学会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好的家庭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温柔而敏感的妈妈,勇敢而乐观的爸爸是幼儿阶段最佳的父母角色形象;富于童心的玩伴,诚实坦率的朋友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父母的其他两种角色;而严肃的法官形象虽不受孩子欢迎,但在他(她)顽皮、淘气时还是奏效的
 勇敢快乐的父亲
 温柔体贴的母亲
 富有童心的玩伴
 诚实坦率的朋友
 严肃认真的法官
这是最佳的角色组合,当然是在孩子9岁之前父母最优的角色组合,还要记住,孩子小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太“凶”,哪怕他(她)犯了错误;千万不要太“冷”,哪怕你的个性就是如此
 你的孩子现在还小,你要最大限度地对孩子温柔、体贴。
 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需要要。但也不要事事依着孩子,你得判断一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你应
 坚持耐心,不发脾气的原则。
 每天保持积极的情绪,不要向孩子流露忧虑情。
 不要对孩子忽冷忽热。
 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很爱他。
 坚持与孩子一块儿玩!
 坚持给孩子讲故事。
要做个称职的爸爸.你首先得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俗套,不要认为照管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要知道父亲角色是绝非母亲可代替的,要发挥出你的独特作用。不与孩子交往怎么行?
& 每天都要热情地抱抱孩子!
& 每天都与他(她)玩一次!
& 每天都要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交谈!
& 每天表扬他(她)一次,哪怕小家伙听不懂!
& 每周与孩子及孩子的妈妈团团圆乐一次。
通过今天的交流,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惑与市家教中心联系。
祝愿每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祝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苞米丫子用不用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