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l939详细参数,质量和性能

厦门大学拟申报201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厦门大学拟申报201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厦门大学拟申报201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作者:阮丽燕&&&&转贴自:科技处&&&&点击数:&&&&更新时间:&&&&文章录入:阮丽燕
厦门大学拟申报201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 经各学院自由申报,我校拟推荐以下十个项目申报201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为确保科学技术奖励的公正性,现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12] 15号要求,对拟推荐的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如下):
&&& 本公示一周(日起至日止),任何个人如有异议,均可以在异议期内致电我校科技处。
&&& 联系电话:
一、项目名称:服装行业智能计数与自动控制集成管理系统
&&& 推荐奖种:福建省技术发明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项目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和中国成功的加入WTO。要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市场,服装企业就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其内部的管理问题、效率问题、考核问题、信息传递问题等,又时刻在制约着自身的发展!但是,在纺织服装行业中许多企业由于信息化建设落后,无法进行数据信息的沟通,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导致企业物流信息、营销网络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通过信息化对纺织服装企业商品的进销存、退换盘、损残调借赠等商品流转过程、款项流通、票据及物流、营销网络的管理,来提高服装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目前国内外服装企业已分分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造,然而当前的服装行业信息化方案重视进销存、重视资源计划调度、重视质量管理,却简化甚至忽略生产车间的过程的实时控制及生产车间的数据采集可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本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提出并设计的,旨在增强服装行业生产车间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服装行业信息一体化的程序。
&&&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福建晋江七匹狼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项目负责人,系统架构设计、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系统安全方案设计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数据库设计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硬件总设计
福建晋江七匹狼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系统总体负责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
SCI、EI收录
ICALIP 2008 -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 Langu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ceedings
The technical research of 3D garment fitting based on improved collision-check algorithm
2008,p 893-898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3D presentation system based on J2ME
2008,Vol5(1):p241-249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tual Reality
R&D of a Parameterized Method for 3D Virtual Human Body Based on Anthropometry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Worlds
Study on The Bezier Curve Applications of Pelvis Movement Trajectory of Virtual Huma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Worlds
Th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System Realization of 3D Dice Game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Worlds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3D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Nanputuo Temple)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World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于WireFusion与的虚拟展示平台开发与应用
系统仿真学报
过程纹理实现动态云层
2007,Vol19,218-220
计算机应用研究
一种基于着色器的环境映射贴图实现反射和折射效果的方法
2008,Vol25,
计算机科学
三维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研究
计算机人脸表情动画技术综述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项目名称
知识产权类别
国 (区) 别
电话接入系统V1.0
软件著作权
服装行业生产过程自动计量及生产管理系统V1.0
软件著作权
用于服装行业的数据管理系统
推广应用情况:
系统成功在福建晋江七匹狼服装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了试用,运行顺利。并在福建晋江福兴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投入应用,2010年度新增销售额1535万元, 新增税收141.67万, 新增利润524.68万元; 2011年度新增销售额1876万元, 新增税收169.65万, 新增利润628.32万元;2012年度新增销售额2436万元, 新增税收223.63万, 新增利润828.24万元。
系统集智能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于一体,研制成功后通过申请发明专利我们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全国服装公司有上万家,操作水平大都处于手工作业阶段,对这种系统的需求都很强烈,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外服装行业均没有该系统的应用先例,仅国内就有10000多家服装生产公司,国外如美国、意大利、英国也有数以万计的服装公司,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系统开发成功后,可使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百倍,操作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
二、项目名称:高密度裂殖壶菌生产DHA
&&&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项目简介:DHA,又称为&脑黄金&,全名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是一种Omega-3(&-3或称n-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和保健作用,其增强记忆与思维、提高智力等作用十分显著。DHA还能保护视网膜,可预防近视和改善视力,对婴幼儿的视觉发育、视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DHA能调节血脂有效成分,具有清理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醇、扩张和软化血管、健脑益智的功效,能从许多环节上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DHA还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神经性疾病的功效。DHA在食品、保健品和养殖行业有重要用途,目前全世界超过70个国家(包括中国)强制规定在婴儿奶粉中添加DHA。研究和开发DHA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DHA的传统来源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资源有限,且大部分依赖进口,DHA含量不高,纯化复杂,得率低。有鉴于此,本课题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发酵法获得高产DHA。本课题组从浙江温州乐清海湾红树林分离、纯化到300株海洋菌株,培养后提取油脂,GC-MS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其中一株合成的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且DHA占总脂肪酸的46.24%,占不饱和脂肪酸的84.1%,几乎不含有EPA(二十碳五烯酸),表明其是高纯度DHA的良好来源。经鉴定该菌株为裂殖壶藻(Schixochytrium sp.,又称裂殖壶菌或裂壶藻)。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近十年研究和联合攻关,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从菌种进化改造、适合裂殖壶菌生长和DHA积累的廉价合成培养基及培养工艺优化、小试、中试到工业化生产的成套发酵和DHA提取、精制和纯化技术,先后在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工业生产。75-125吨规模发酵罐的主要指标达到(已发酵液体积计):生物量 160-200 g/L,总油脂100-120 g/L,DHA 53-60 g/L,提取总收率&85%,目前已创年销售收入至少1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 厦门市汇盛生物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项目负责人
菌种筛选进化
DHA代谢调控
DHA生产、销售管理
DHA规模生产、精制工艺优化
DHA精制、分离纯化
培养基设计优化
DHA发酵生产工艺优化
DHA发酵参数优化控制
菌种鉴定、定向进化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Xianhai Zeng, Michael K. Danquah, Roald Halim, Xiaodong Chen, Yinghua Lu. Comparative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of suspended and immobilized cultivation Chlorella sp.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2, doi: 10.1002/jctb.3821.
[2] Xianhai Zeng, Michael K. Danquah, Chao Zheng, Ravichandra Potumarthi, Xiaodong Chen, Yinghua Lu. NaCS&PDMDAAC immobilized autotrophic cultivation of Chlorella sp. for wastewater nitrogen and phosphate remov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185-192.
[3] Xianhai Zeng, Michael K. Danquah, Xiaodong Chen, Jia Cao, Yinghua Lu. Characterization of NaCS-PDMDAAC biological capsules for microalgae immobilized cultiva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2, DOI:10.1002/jctb.3869.
[4] Xianhai Zeng, Michael K. Danquah, Shiduo Zhang, Xia Zhang, Mengyang Wu, Xiaodong Chen , I-Son Ng, Keju Jing, Yinghua Lu. Autotrophic cultivation of Spirulina platensis for CO2 fixation and phycocyanin produ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192-197.
[5] Xianhai Zeng, Michael K. Danquah, Xiaodong Chen, Yinghua Lu. Microalgae bioengineering: From CO2 fixation to biofuel production.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1, 15(6): .
[6] 陈丽珠, 凌雪萍, 敬科举, 白帆, 袁源, 卢英华. 流加培养裂殖壶菌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84-88.
[7] Lin Zhou, Yinghua Lu, Maohong Zhou, Xiaowei Zhou. Enhanced production of docosahexaenoic acid using Schizochytrium sp. by 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n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Japan, ): .
[8] 周林, 卢英华, 何宁. Schizochytrium sp. 发酵生产DHA培养基的优化. 中国油脂,-34.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发明专利
[1] 卢英华,倪洁,周林,陈丽珠,敬科举,乔兴忠. 一种全合成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培养裂殖壶菌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4. 申请日:,公开日:,授权公告日:
[2] 陈水荣, 钟惠昌, 陈礼毅. 高密度培养裂殖壶菌发酵生产DHA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 申请日:,公开日:,授权公告日:
[3] 卢英华,王颖,何宁,徐志南,陈翠雪,凌雪萍. 盘基网柄菌的半合成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X, 授权时间: 。
2. 已发表专著与教材列表
[1] Yinghua Lu. Verbesserung der Zuechtung von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 出版社: Shaker Publishing House, Germany, 2002年10月, 学术专著, 独立作者.
[2] 李军、卢英华,化工分离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共41万字。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利用裂殖壶菌发酵生产DHA, 可自动控制各种发酵工艺参数,保持产量和DHA含量的稳定性,作为鱼油的替代资源来获取DHA,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已申报并完成福建省重大专项课题和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正完成一项国家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本研究成果大规模生产已在厦门市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完成,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项目名称:角膜病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刘祖国,李炜,周跃平,陈文生,李程, 胡皎月,韩云,刘靖,肖辛野, 刘晓琛
&&&&完成单位:厦门大学
&&&推荐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 代表性论文目录:
1.Zuguo Liu, Wei Li, Lingyi Liang, Jing Liu. Porcine Corneal Equivalent for Xenographs. Science, 2012, sup P24-26.
2.Zuguo Liu. Pflugfelder S.C.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contact lens wear on corneal thickness, curvature and surface regularity. Ophthalmology, (1):105-11
3.Han Y, Shao Y, Lin Z, Qu YL, Wang H, Zhou Y, Chen W, Chen Y, Chen WL, Hu FR, Li W, Zuguo Liu. Netrin-1 simultaneously suppresses corneal inflammation and neovascularizatio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2 Mar 9;53(3):1285-95.
4.Xiao X, He H, Lin Z, Luo P, He H, Zhou T, Zhou Y, Zuguo Liu.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on benzalkonium chloride-induced dry eye in a mouse mode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2 Jan 20;53(1):191-7.
Liu X, Lin Z, Zhou T, Zong R, He H, Liu Z, Ma JX, Liu Z, Zhou Y. Anti-angiogen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ERPINA3K on Corneal Injury. PloS ONE, 2011, Jan 31;6(1): e16712
5.Li C, Yin T, Dong N, Dong F, Fang X, Qu YL, Tan Y, Wu H, Liu Z, Li W. Oxygen Tension Affects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of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l Cells.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429-37
6.Shao Yi, Quyang L, Zhou Y, Tang J, Tan Y, Liu Q, Lin Z, Yin T, Qiu F,Liu Zu Guo. Prepa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biocompatible porocine corneal acellularized matrix.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Animal, 2010,Jun 9, p600-605.
8.Yueping Z Qiuping L Tong Z Zhirong L Rongrong Z Zhen L Feng S Yi S Xiaochen L Jian-xing Ma; Zuguo Liu.Modulation of the Canonical Wnt Pathway by Benzalkonium Chloride in Corneal Epithelium. Exp Eye Res. ):355-62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基金资助下,针对角膜病诊断与治疗新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已将部分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在角膜病的诊断方面,我们采用活体共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干眼患者角膜上皮内免疫炎症细胞的分布和活化状态,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观察防腐剂对角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鉴别诊断防腐剂引起的角膜病变;观察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细胞学变化,判断手术预后。我们在全国最早系统开展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干眼以及长期佩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病变进行诊断。在角膜病的治疗方面,我们发明了新的猪角膜脱细胞方法,并采用板层组织工程猪角膜,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实施了猪向人的异种角膜移植手术;我们还改进了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体外构建技术,提高了角膜上皮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效率。我们开发了多种蛋白(多肽)如SERPINA3K,Netrin-1,Kringle5,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在治疗严重角膜病中的作用。本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及教材14本,发表相关文章共61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其中SCI收录论文14篇,包括Science增刊、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Ophthalmology、PloS ONE、J Cell Physiol、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等著名杂志。本研究提出的活体共焦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技术在角膜病诊断中的应用已推广到我国大量眼科单位临床使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四、项目名称:智能弯丝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 推荐奖种:福建省技术发明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一种金属线材成形的5轴4联动弯丝机器人。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并配有一套集成形计算,虚拟仿真,干涉分析及图形转换功能为一体的数控操作软件,实现弯丝机器人的送料轴、折弯轴、剪切轴、换模轴、大转臂轴的运动控制,完成二维和三维数控弯丝的功能。弯丝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为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等科学技术领域,其弯曲几何成形包含金属的弹塑性力学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弯丝机器人具有强大的柔性,最适合于中小批量的线材成形生产加工,可进行连续生产,结构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同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维护工作量小,生产准备时间短,是一种经济实用型的数控加工机床。目前本项目已申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EI收录3篇。
弯丝机器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弯丝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与关键部件模块化配置设计技术研究;
2、线材几何成形的建模,线材成形软件开发,线材三维成形、加工仿真和防碰撞功能预测;
3、三维设计仿真数字化样机,对整机进行综合评价,整机平面图纸设计,整机制造和运动精度检测;
4、硬件控制系统的搭建工作。解决了自动测量与定位,设备虚拟线动平衡检测技术研究,机床的动静态特性的研究;
5、线材弯折成形的有限元分析和成形误差补偿研究;
6、三维成形软件、控制系统在设备上的安装和调试。
弯丝机器人实物图
弯丝机器人三维图
控制系统软件界面
加工样品实例
主要完成单位及其贡献:
厦门大学,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的贡献
在本项目中,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负责机器人制造工作和协助机构设计工作,厦门大学智能装备技术研究室负责机器人机构整体设计,自行开发出弯丝机器人的开放性控制系统和三维实体几何成形和仿真软件,以及人机友好型界面,使其具备模拟动态弯丝、机器码指令的生成和执行等功能。通过执行指令能够实现多轴联动工作,从而完成金属线材的送丝、二维及三维的折弯和推弯动作,以及线材的剪切功能。此外还开展了弯丝机器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与关键部件模块化配置设计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建立。技术创新如下:
1)利用PMAC运动控制卡,开发了具有开放性的线材成形5轴4联动数控系统;2)建立了金属线材几何成形数学模型,线材成形施力点的力学模型,指导数控系统实现线材成形的加工指令生成器;3)利用VC+OpenGL,在触摸屏上实现了线材几何参数输入和线材三维实体图形显示功能;系统操作,人机界面友好、亲和力强、操作简单便捷;4)在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弯丝过程的&虚拟现实&三维动态模拟仿真和干涉预检功能。
厦门大学智能装备技术研究室在整个项目的实施应用过程中,针对金属线材制品的多样化、几何形状复杂等特点,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多品种、高效能的线材制造任务,形成虚拟样机设计,并通过产品调整,形成订单驱动式的单件小批化生产模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对该类装备的垄断,为我国的线材成形装备走上先进制造的轨道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姚斌,杨青,范贤光
对本项目的贡献
在弯丝机器人项目中,姚斌老师负责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和技术指导。在其带领下,厦门大学智能装备技术团队攻破弯丝机器人开发中遇到的机电液、软件、测试等关键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弯丝机器人,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前提下,敢于创新,寻求突破,使得本项目拥有众多技术创新点:1)利用PMAC运动控制卡,开发了具有开放性的线材成形5轴4联动数控系统;2)建立了金属线材的几何成形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并自动生成加工代码;3)利用VC+OpenGL,实现线材几何参数输入和三维实体图形显示功能;4)在系统平台上实现&虚拟现实&三维动态模拟仿真和干涉预检功能。先后申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EI收录3篇。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一种用于机床工作台平移的丝杆螺母传动装置
软件著作权
弯丝机器人控制系统
线材弯丝成形软件
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本产品在国内尚属空白,只在沿海省份有少量进口同类产品。由于进口产品价格相对昂贵,故使用的不多,但以其工作效率高,精度高,占地小,宜人性强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随着劳动成本、土地的费用等的上涨,不少用户希望我们能有国产的数控弯丝机器人。根据初步的市场调查,国内市场的需求量约为100&150台/年,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的机械电子、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发展,填补国内同类产品技术的一项空白,且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另外,弯丝机器人作为现代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项重要的成果,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金属材料成型设备制造技术将居于高端地位。
五、项目名称:海洋桡足类滞育生物学研究
&&& 推荐奖种:福建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滞育是生物界中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有关滞育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在陆地生态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第六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上被列为生态学研究的十大前沿之一。在海洋中,桡足类作为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其种群数量的兴衰,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生产过程。海洋桡足类的滞育,作为一种积极适应环境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物种的系统发生、进化、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末,是我国海洋桡足类滞育研究的开端。这些基础性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海洋桡足类滞育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组于和2008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立题开展海洋桡足类滞育生物学的研究(资助号:806061)的研究,并如期完成了各项课题的预定内容,顺利结题。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桡足类滞育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对种群补充的影响;(2)桡足类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3)桡足类的卵库及其影响因素、卵库与水层种群耦合的动力学;(4)桡足类滞育的生态遗传学及其与微进化关系的研究。重点研究的桡足类有二十多种,主要研究桡足类滞育卵的形态、滞育与桡足类的季节演替、滞育卵与即孵卵的生化和生理学差异、滞育卵对污染物的耐受效应、桡足类在河口区的驻留机制与滞育发生的关系、桡足类的卵库及其与水层种群耦合动力学、桡足类滞育发生的规律、桡足类滞育的生态遗传学及其与微进化关系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研究生多名,完成与本项目有关的学位论文3 篇,正式发表27 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12篇;被引用的总次数为139 次,其中被Sci 论文引用47 次;在总引用次数中他引共95 次;有诸如世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浮游生物学研究的权威刊物《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Marine Biology》和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 Biochemical Systemic and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Biology》等影响因子较高的Sci源刊物引用了本项目的论文(见《已发表学术论文和引文检索证明报告》)。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
主要完成人:王桂忠,李少菁,吴荔生,姜晓东
完成人的主要贡献
王桂忠 课题总负责,提出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亚热带河口海区桡足类滞育卵形态与亲体形态的关系、滞育卵生产的节律性与种群的季节演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率先开展桡足类滞育的生态遗传学及其与微进化关系的研究。
李少菁 提出课题研究的学术思路、参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桡足类滞育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对种群补充影响的研究。
吴荔生 完成桡足类滞育卵与即孵卵生化成分 、呼吸代谢、同工酶等的差异以及滞育发生与解除机制的研究,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解释桡足类滞育发生的机制。
姜晓东完成滞育在桡足类中发生的规律、桡足类卵库及其影响因素、卵库与水层种群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目录
论文(专著)名称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Ag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viable resting eggs of Acartia pacifica (Copepoda: Calanoida) in Xiamen Bay, China.
王桂忠;李少菁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Differences in the density, sinking rate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entropages tenuiremis (Copepoda: Calanoida) subitaneous and diapause eggs
288:165-171
姜晓东;吴荔生;李少菁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 potential source of recruitment of Acartia pacifica nauplii: viable benthic resting eggs
): 151-158
姜晓东;李少菁;吴荔生;吴鼎勋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Seasonal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Centropages tenuiremis (Copepoda) in Xiamen water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437-446
王桂忠;姜晓东;李少菁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The differences in metabolic activity of subitaneous and diapause eggs in Centropages tenuiremis
(2): 223-231
王桂忠;李少菁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eduction of recruitment of Acartia pacifica nauplii from benthic resting eggs due to organo chlorine pesticides
): 552-556
王桂忠;李少菁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avy metal exposure reduces hatching success of Acartia pacifica resting eggs in the sediment
2007,19(6):737-737
王桂忠;李少菁;何剑峰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cartia pacifica (Copep oda: Calanoida): the im portance of benthic-pel agic coupling
王桂忠;李少菁;何剑峰
本项目的科学应用情况
本项目至2011 年1 月1 日止共正式发表论文27 篇:其中SCI 数据库收录12 篇,CNKI 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收录15 篇;完成学位论文3 篇,其中博士论文2 篇,硕士论文1 篇(均被CNKI 收录)。
正式发表的27 篇论文和3 篇学位论文,总引用次数为139 次,其中被SCI 论文引用47 次,被CNKI 论文引用92 次。在总引用次数中自引共44 次,他引共95 次:其中SCI 论文自引24 次,他引23次;中文论文自引20 次,他引72 次。
2009 年12 月20 日福建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本项目进行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滞育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涉及到生物种群补充机制和生产力调控问题,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倍受重视,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之一。海洋桡足类是重要的海洋动物类群,其滞育研究起步晚,在我国其研究则更少。本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率先在我国开展海洋桡足类滞育研究,对其生态学、生理学、滞育发生与解除的机制、卵库动力学及其与种群补充的关系、滞育与微进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项目研究内容丰富,工作细致扎实,研究成果丰硕,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建立了新的研究方法,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大部分被SCI 数据库收录,并被广泛引用,其中不乏世界浮游生物学研究的权威刊物,表明该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该成果对亚热带海域桡足类滞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极地海域也开展了部分研究;对带卵囊桡足类的滞育进行了摸索;系统研究了海洋桡足类滞育卵与即孵卵在生化成分、呼吸代谢、同工酶活性上的差异,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解释了桡足类滞育发生的机制,首次提出滞育卵在产卵后并非立即进入滞育状态,而是进入滞育的准备阶段进行着不同于即孵卵的特殊代谢过程,为正确认识滞育发生的过程和机制提供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依据;应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对桡足类滞育的生态遗传学及其与微进化关系进行研究;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类工作相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六、项目名称:有关胆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项目简介:
胆管癌是胆道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均有上升趋势,胆管癌起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难以根治,临床药物治疗中易出现抗药性,因此,从分子信号通路对胆管癌发生发展及抗药性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阐明胆管癌发生发展及其耐药分子机理,为胆管癌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同时针对肝门部胆管癌解剖特点,利用可视化三维重建技术对胆管癌临床分期判断、以及失去肝动脉血供以及门静脉动脉化入肝血流重建所导致的胆管和肝脏病生理学改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厦门市卫生局、厦门市科技局共3项资助,研究起止时间是2000年5月至2011年6月。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地研究了胆管癌发生发展及其耐药性分子机理,发现了转录辅激活因子AIB1可通过激活Akt和Nrf2信号途径增强胆管癌细胞增生和耐药机制,这为选择治疗胆管癌的靶向药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寻找有效治疗胆管癌的化疗手段提供新思路。2.通过对抗癌药物进行筛选,我们发现海洋活性物质:文蛤多肽、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植物提取物:长春花总碱、七叶皂苷钠和化疗药物---索拉菲尼、三苯氧胺(他莫昔芬)等皆具有体外抗胆管癌细胞增殖的活性,这些药物为今后研究高效、副作用少的抗胆管癌新药提供实验依据。对胆管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样品蛋白质表达进行差异分析,鉴定出10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可能成为鉴别胆管癌的肿瘤标记物,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3.探讨了在肝门部胆管癌骨骼化根治术中,失去肝动脉血供及动脉化门静脉对胆管及肝脏病生理学影响首先利用计算机可视化三维重建和墨汁灌注方法对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肝外胆管壁构筑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完全失去肝动脉后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和雌激素表达的影响,另外,深入地研究了动脉化门静脉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结构改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术式对肝脏和胆管功能结构的远期效应,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此术式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4.利用计算机可视化和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式进行了应用研究,对术前深入了解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型、以及与毗邻血管关系,指导实际手术及降低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将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应用在小型猪和胆管癌病人术中,并进行了半年到2年的随访,进一步证实此种手术可行性。表明采用限流性动脉化门静脉方法在临床上可有效地防止门静脉动脉化继发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有利于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从四个方面对胆管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骨骼化手术在入肝血流重建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发表33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9篇,总共被引用119次(见论文检索报告)。胆管癌分子机制及耐药性研究结论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Hepatology》上,(IF11.665)。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得了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人及其贡献:
文化程度(学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博士研究生
对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路线的安排和论文的撰写。工作量占项目总量的60%。
博士研究生
解放军总医院
对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在本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50%。
博士研究生
指导并参与抗胆管癌药物的研究。在本项目中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50%。
博士研究生
参与设计与指导AIB1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及耐药性的研究工作,占总工作量的30%.
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
指导性完成了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研究,占本项目总量的30%。
博士研究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三维重建和墨汁灌注方法对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进行研究。占本项目总量的25%。
博士研究生
研究了胆管癌药物干扰作用,并发现了相关植物提取物、化疗药物等具有体外抗胆管癌活性。占项目总量的20%。
硕士研究生
从分子信号通路中对胆管癌发生发展进行研究。工作量占总量的10&。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了化疗药物对胆管癌的抑制作用。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10%。
博士研究生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参与课题指导,以及课题实施指导。占工作量的10%。
代表性论文:
1. Qiang Chen,Wenjiao Li,Yunyan Wan,Xiaochun Xia,Qiao Wu,Yanling Chen,Zhide Lai,Chundong Yu and Wengang Li.The AIB1 oncogene enhances human cholangiocarcinoma growth and chemoresistance by simultaneous activation of Akt and Nrf2 pathways.Hepatology. ):1820-9
2. Peng Han,Jin-He Kang, Hua-Liang Li, Su-Xian Hub, Hui-Hui Lian, Ping-Ping Qiu, Jian Zhang, Wen-Gang Li and Qing-Xi Chen.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tamoxifen in human bile duct carcinoma QBC939 cells via upregulated p53 expression.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251-256.
3. W.G. Li, S.X. Hu, B.D. Xue, Z.G. Jiang, and Z.Q. Huang.Observation of Hepatohilar Peribiliary Vascular Plexus With Complete Absence of Hepatic Artery Blood Supply in Rats.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4-3428.
4.Wen-Gang Li, Yong-Liang Chen and Jing-Xi Chen.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portal inflow and portal vein wall thickness in ra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1-6688.
5. Yong-liang CHEN, Wen-gang Li, Zhi-qiang HUANG, Xiao-qiang HUANG, Ming-yi CHEN and Wei-dong DUAN.Effects of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on acute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 in rats. Chin Med J, ):.
6.Shen DY , Kang JH , Song W , Zhang WQ , Li WG , Zhao Y , Chen QX .Apoptosis of Human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s induced by &‐ Escin through Mitochondrial Caspase‐ dependent Pathway. Phytother Res .2011,25 (10): 1519-26
7.CHEN Yong-liang,CHEN Wen-bin,WAN Yun-yan,LI Wen-gang,HUANG Zhi-qiang,WU Xiao-tong,YANG Jie and YANG Li.Effects of partial 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 on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hepatectomy in minipig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Chin Med J,):.
8.Wen-gang Li, Xiao-qiang HUANG, Bin LI, Su-xian HU, Bin-dang XUE, Zhi-guo JIANG and Zhi-qiang HUANG.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hepatohilar peribiliary vascular plexus in rats and dogs. Chin Med J, ):.
9.韩鹏,陈良华,沈东炎,童庆宣,李文岗,陈清西.长春花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870-872
10. 沈东炎,李文岗.七叶皂苷钠对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增值和凋亡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5-1837.
11. 李文岗,李滨,黄志强,万涛,许东辉,薛斌党,姜志国.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变化的三维构像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49-151
12.李文岗,胡素贤,段卫东,彭志海.完全失去动脉血供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数对胆管上皮细胞核增殖与ER表达影响.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中华肝胆外科杂志.),548-550
13.万云燕,李文岗.雌激素受体与胆管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398-400.
14.万云燕,李玲,黄军利,黄榕,李文岗等.索拉非尼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5.李文岗,陈圣,瞿磊,向进见,李滨,江艺,彭志海,黄志强 人与大鼠肝门部胆管壁胶原纤维构筑形态的比较解剖学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中华消化外科杂志.),303-306
16. 李文岗,黄志强,李滨等.限制流量的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结构的远期影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55-58
17.李文岗,黄志强,李滨,姜志国,陈永亮,肖梅,周宁新.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333-335
18.李文岗,黄志强等.大鼠门静脉动脉化肝门部胆管微血管三维重建观察.消化外科. ),411-414.
19. 15. 李文岗,胡素贤,黄晓强,刘建彬,彭志海,黄志强.动脉化门静脉胆管微血管数量对胆管上皮细胞核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586-589
20. 李文岗,黄志强,李滨,姜志国,陈永亮,肖梅,周宁新.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333-335
21. 李文岗,黄志强.胆管周围血管丛的临床重要性.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462-465
22. 李文岗,黄志强.肝动脉与肝内胆管系统: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消化外科. ), 68-72
23. 李文岗,黄志强.胆管周围血管丛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临床外科杂志. ),248-250
24. 练惠辉,韩鹏,邱乒乒,康劲翮,戴燕燕,李华亮,李文岗*,陈清西*.胆管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样品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357
25. 练惠辉,韩鹏,康劲翮,李华亮,邱乒乒,戴燕燕,李文岗,陈清西.胆管癌血清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7(sup.2):75-78.
26. 范成成,张剑,康劲翮,邱乒乒,韩鹏,李文岗,陈清西.文蛤多肽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台湾海峡.):472-476.
27. 韩鹏,戴燕燕,邱乒乒,练惠辉,李华亮,李文岗,陈清西. 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人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6~580.
28. 沈东炎, 陈清西, 李文岗*.三苯氧胺抗胆管癌机制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368-372.
29. 祝珊珊,李文岗.胆管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30. 陈永亮 黄晓强 黄志强 刘志伟 焦华波 陈文斌 王燕生 陈明易 ,科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临床观察; 北京《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年 第3期
31. 陈永亮,黄志强,李文岗,张煊,王燕生.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消化外科.):421-424.
32. 陈永亮, 黄志强 ,黄洁 ,王燕生 ,赵建更,大鼠肝门部整块切除术后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模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年02期,
33. 陈永亮, 黄志强, 王迎宾, 黄晓强 ,黄洁 ,王燕生,门静脉动脉化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06期,。
知识产权:无
推广应用情况:
根据查新报告显示,该项目内论文被引用次数共计119次,其中自引24篇次,他引95篇次。项目结论主要被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医院引用,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阿肯色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另外,在本省主要被南京军区总院福州总医院、解放军180医院、175医院、92医院以及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引用。
七、项目名称:半导体照明评价测试系统和新新技术及推广应用
&&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项目简介:
(1) 项目背景
2006年9月,我们组织申报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半导体照明评价与测试系统建设&和&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并结合厦门市半导体照明检测认证体系开展半导体照明研发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该中心由省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同建立平台的主体构架,筹集2000多万元经费配置了一批半导体照明(LED)研发和检测的先进设备。
(2) 建设内容
本中心主要开展半导体照明材料生长、芯片制备工艺、器件制作与封装及荧光粉制备的研究,着重开发具有超高亮度LED芯片及器件、光子晶体,研究提高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器件的量子效率,促进其在照明中的应用。建立国内先进水平的半导体照明综合检测与研究中心,服务于福建省以及周边地区半导体照明企业,参与国内外半导体照明器件和设备测试方法的标准制定,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研发平台。
(3) 运行机制
中心依托在厦门大学,并通过申请政府或企业得项目经费,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专职人员为高校在编人员,运行经费由平台的服务收益中开支。中心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效益机制。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开放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规范合理及日益完善的管理机制。注重工程化开发设施和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按市场规则组织运行,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4) 成果转化机制:
借助政府的科技交流和展示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中心和半导体照明企业的技术人才交流。以企业科技创新产品为主,配合企业的市场导向,积极承接省、市和周边半导体企业的委托,解决半导体照明相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半导体照明最新科技成果,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技术储备。
(5) 人才机制
中心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整合人才资源,加强人才引进,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一步提高中心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力量。中心还制定了规范合理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心研发人员的技术素质,为企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开展各种学术及技术交流活动,拓展人才的知识面,拓展合作空间。
(6) 建设成果
我们在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及其检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本中心于2007年12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评审,2009年7月通过了复审及扩项评审。目前本中心在半导体照明及太阳能电池检测方面已获得认证资质,陈忠教授和吕毅军副教授被任命为授权签字人。中心还多次参加LED器件测试比对工作,为厦门华联、三安、佛山国星光电等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通过开展高效发光半导体照明材料外延、器件工艺与结构优化、检测与质量控制及应用产业化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
主要完成单位: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陈忠 博士,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物理系、通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光电子与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学科带头人;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核磁共振及其应用和LED照明检测。已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省市重大重点等课题30余项,发表的论文有170余篇为SCI收录、130余篇为EI收录,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专利9项和软件著作权6项,主编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以及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王天眷波谱学奖、福建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已培养博士24名,硕士32名。社会兼职有: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测试计量学会副理事长;《波谱学杂志》副主编,《厦门大学学报》和《分析仪器》编委。在本项目中领导规划了863计划&半导体照明评价与测试系统建设&及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相关计量认证,与企业合作,中心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
刘宝林 博士,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生长和半导体光电器件制备。负责完成了高速器件研制和可靠性分析的2项国家攻关项目,在国内首先实现了InGaAs/InP应变量子阱激光器的激射。在GaN方面,负责完成国家基金课题、863计划和国家攻关计划各一项。负责完成4项福建省基金,参加&863&、攻关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主持福建省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GaN LED作为半导体照明的关键技术&。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30多篇被SCI或EI收录。已获得/公开国家专利10项。&10Mbps、100Mbps光纤收发器的研制&获福建省和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曾获863先进个人。在本项目中主要从事LED材料和器件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企业合作,成果专利转化等工作。
吕毅军 博士,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副教授,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半导体照明检测实验室主任及授权签字人,厦门市半导体照明检测认证中心成员。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半导体照明相关器件检测表征与计算机模拟开发。作为厦门大学代表参与国家工信部&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标准制定研究工作,参与厦门市&LED夜景工程&检测工作。主持/参与多项863重大专项、福建省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五十几篇学术论文,申请/获得数项软件著作权及发明专利。在本项目中主要从事半导体照明测试系统建设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量认证,检测技术、软件开发,标准研究。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陈忠,高玉琳,吕毅军,半导体照明公共检测与评估平台的建设.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年鉴(2006),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编,科学出版社,2007,4: 346-350
2. L. H. Zhu, Q. H.Zheng, and B. L.Liu,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InGaN/GaN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triangular shaped multiple quantum wells,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24:125003
3. Q. H.Zheng, Y. A.Yin, L.H. Zhu, J.Huang, X.Y.Li, B. L.Liu, Tailoring the hole concentration in superlattices based on nitride alloys, Appl. Phys. Lett., 2104
4. Lu YJ, Gao YL , Chen HT, Chen Z, Intelligent spectral design and colorimetric parameter analysis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 Proceedings of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Machine Vision in Practice, 8-122
5. 陈莹亮,吕毅军,高玉琳,林岳,陈焕庭,雷瑞瑞,郭自泉,陈国龙,陈忠,交流发光二极管光电特性的研究,光学学报,2010,30(12):
6. 吕毅军,雷瑞瑞,高玉琳,陈焕庭,张海兵,陈国龙,陈忠,功率LED发光效率分析,光学学报,2009,29(s2), 313-316
7. 陈焕庭,吕毅军, 陈忠,张海兵,高玉琳,陈国龙,基于电容和电导特性分析GaN蓝光LED老化机理,物理学报,2009,58(8),
8. 林岳,叶烈武,刘文杰,吕毅军,光学学报,二分法优化计算LED光源相关色温, 2009,29(10),
9. 陈焕庭,吕毅军, 陈忠,张海兵,高玉琳,大功率AlGaInP 红光LEDs散热基板热分析,光学学报,2009, 29(3), 805-810
10.张海兵,吕毅军,陈焕庭,李开航,高玉琳, 陈忠,利用结构函数分析功率型LED的热特性,陈国龙,光电子.激光,2009, 20(4), 454-457
11.H.T.Chen, Y.J.Lu, Z.Chen, Y.L.Gao, H.B.Zha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pact thermal models for LED package, Thermochimica Acta, 2009,488,33-38
12.张海兵,吕毅军,李开航,陈焕庭,高玉琳,陈忠,功率型LED电压温度系数的研究,光电子.激光,2008,19(12),
13.陈焕庭,吕毅军, 高玉琳,王亚军,发光二极管主波长优化计算方法,计量学报, 2007, 28(4), 321-323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4.梁广;陈忠;徐晓峰;郑振耀;吕迎阳;陈超,一种温差电源,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6
15.陈忠;陈允成;吕迎阳;林玉兰;梁广,热水温差电照明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
16.刘宝林, 李晓莹, GaN基多量子阱结构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6
17.刘宝林, 张保平, 朱丽虹,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8
18.刘宝林, 张保平, 毛明华, 无应变InAlGaN/GaN PIN 光电探测器,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
19.吕毅军,林岳,陈焕庭,高玉琳,陈忠,LED色度参数计算及光谱设计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181962号
20.胡爱华,吕毅军,刘秀娟,彭万华,半导体照明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推广应用情况:
第三方评价
863计划课题验收结论主要内容:&课题组引进和消化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LED检测仪器,具备了LED材料、器件、模块、应用产品等方面的综合检测能力,获得了LED照明相关检测认证资质。课题组作为起草人之一完成了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半导体照明名词术语&的标准,并获得授权或公开相关专利1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EI收录11篇,SCI收录3篇)。课题组结合厦门半导体照明检测认证中心和&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通过建立了半导体照明产品综合检测与研究平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本达到了合同建设目标的要求。&
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验收意见主要内容:&项目组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LED检测仪器设备,可对LED单管、芯片及相关材料的光、电、色、热及可靠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相关检测能力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进步管理委员会的新项目扩项认证评审,建立了一个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照明检测平台。&&项目组充分利用检测平台,在太阳能光伏材料及器件、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项目组共承担了30多项国家、省、市和企业的科研课题,申请发明专利28项,其中13项已授权,发表论文有28篇被EI收录。&&项目组重视产学研结合,为40多家LED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技术开发及检测分析服务,达到了合同中建设目标的要求。&&项目组建立了较完善的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积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成为2009年颁布的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半导体照明名词术语&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1) 推广应用情况
通过建立完善的半导体照明检测体系,本中心具备了LED单管、芯片及相关材料的光、电、色、热及可靠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相关检测能力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为半导体照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检测服务及技术支持。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测试服务工作。自2006年来为省内外光电企业如厦门三安、华联电子、鸿博光电、佛山国星光电、深圳比亚迪、北京易美及&十城万盏&示范项目等提供近250批次的测试服务。
作为厦门市LE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和常务理事单位之一,与厦门市企业建立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LED龙头企业如厦门三安、华联电子、乾照光电、冠捷显示、辰鸿科技、德富勤照明、强力巨彩等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与厦门三安、华联电子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的依托单位,为企业培养高端研发人才。作为福建省光电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积极与泉州的光电企业如泰德光电、春光照明等开展技术合作。
我们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结构瓦级LED芯片,有效地提高了芯片的发光面积,提高了出光效率、可靠性和寿命,相关专利已在马鞍山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中心与厦门爱的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免电池再生式环保型LED照明器&被科技部确认为&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项目,胡锦涛总书记到厦门视察时,参观考察了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2008年海峡西岸6.18项目对接签约会上,陈忠教授代表本中心分别与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TOP型LED封装及应用产业化&项目,目前与华联电子正在进行&大功率LED照明芯片的封装和检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我们开发的光谱优化设计软件已在福建朗仕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用于智能色温可调型高效LED节能灯新产品的优化设计,提高了LED灯具的发光效率及显色指数,该项目已在&2012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成功签约并开始产业化。我们与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LED全彩屏模组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也已投入使用并开始产业化,大大保证了LED显示屏亮度均匀性及质量可靠性。
主要应用情况列表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的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厦门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光电参数检测、TOP型LED封装及应用产业化、大功率LED照明芯片的封装和检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2011.4 & 2013.11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光电参数检测
厦门爱的科技有限公司
免电池再生式环保型LED照明器
马鞍山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LED芯片
福建朗仕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色温可调型高效LED节能灯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LED全彩屏模组在线自动检测及产业化技术
八、项目名称:中国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
&&& 主要完成人:黄峥嵘,李卫华,谢强,张丽娟,吴钢,朱刚艳,曲哲,张紫冠
&& 推荐奖种:福建省自然科学奖
&& 完成单位: 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推荐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8篇代表性论文目录
1 Huang Zhengrong, Patel C, Li W, Xie Q, Wu R, Zhang L, Tang R, Wan X, Ma Y, Zhen W, Gao L, Yan GX. Role of 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ms in arrhythmic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Brugada syndrome: a prospective study. Heart Rhythm. ):1156-62.
2 李卫华,郑武扬,黄峥嵘,等. 异丙肾上腺素影响兔右心室心外膜下心肌细胞电生理机制研究,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58-61.
3 黄峥嵘,李卫华,谢强. 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谢强,张紫冠,李卫华,等. 胰岛素对家兔右室心肌各层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442-445.
5 朱刚艳, 曲哲, 黄从新, 等. 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诊断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价值,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25-229.
6 朱刚艳, 江洪, 黄从新, 等. J波、早期复极、Brugada综合征并存一家系,江西医学院学报, ):1-4.
7 朱刚艳, 曲哲, 黄从新, 等. 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低钾血和室性心律失常.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5.
8 心脏离子通道病:从基础到临床. 吴钢,李卫华,黄鹤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0.
心源性猝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由于其不可预见性,也是最难防治的疾病之一。心源性猝死重在预防,很关键的一步是识别出高危人群。鉴于心源性猝死80%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遗传性心律失常则是导致中青年猝死的主要原因,重视和加强离子通道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Brugada综合征是常见的、容易导致猝死的一种离子通道病,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是Brugada综合征的高发地区,课题组长期从事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希望以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措施。受2006年厦门市科技局资助,通过检索查新,证实本研究以下科学发现均为国内外首次发现:1. 我们在中国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现了编码钠通道的SCN5A基因一个新的突变和一个新的SNP,对于我们理解Brugada综合征的复杂程度、不完全外显及遗传易感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我们发现携带有C6995T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增高,因此我们常规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该位点测序,指导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我们的发现也有利于对Brugada综合征临界病例的诊断、发现沉默的基因携带者以及评估生育的风险。2. 心室晚电位可以作为预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一个有效的危险分层因子,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能有效地预测Brugada综合征患者猝死发生,减轻有创检查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3. 本研究发现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室速/室颤发作多集中在夜间和凌晨;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室速/室颤发生率更高。因此,当已经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悸等不适时,应想到除发生室速/室颤外,也可能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或缓慢心律失常等,应全面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对于Brugada综合征的明确诊断、猝死的预测、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植物神经影响Brugada综合征发生室速/室颤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为Brugada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该项目已发表7篇论文和1部论著,其中SCI源论文1篇。该研究成果在北医三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应用,能减少患者做有创检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九、项目名称:静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产业化应用
&&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项目简介:
&静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的产业化应用&属于&液压、液力传动技术&领域,是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科技成果,来源于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受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1)、厦门市重点产学研项目(夏经投[号)、福建省重点引智项目(SZ2008034)等的支持。该成果突破了在工程机械上应用静液压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被EI收录8篇。该项目的技术成果从2009年起陆续开始投产应用,已在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静液压驱动技术具有高效区宽、布局灵活、无级变速、换向方便、控制方式多样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工程机械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静液压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技术难点在于:静液压技术在国外的研究、应用早于我国,他们通过专利等手段筑构了多重技术保护壁垒;静液压驱动系统组成元件多、接口复杂、相互间存在耦合,多接口参数间优化匹配复杂,要形成具有&友好&接口的模块化产品难度大;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恶劣、工况复杂,要求静液压驱动系统能自适应各种状况和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要求与日俱增,静液压驱动系统组成各零部件的再制造回收鲜有人研究。
本成果突破了静液压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第一,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平台的创新和演变研究,建构了创新设计体系,突破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第二,建构了静液压驱动系统的多参数动态优化匹配模型,通过自主研发的实验平台进行半物理仿真,实施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为系统集成、元件的匹配选型提供设计方法。第三,通过多工况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系统的自适应动态控制;并通过监测数据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故障的固有特性,实现了对静液压驱动系统的动态性能趋势分析,开发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第四,形成静液压驱动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流程、计算模型和方法,开发了静液压驱动设计与仿真优化系统。第五,开发了行驶驱动、作业驱动等工程机械用静液压模块化系列功能部件产品,在静液压装载机实现了集成应用,研发了全液压清扫车,整机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在环卫用车、矿车以及混凝土搅拌车等工程机械上实现了本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第六,构建了再制造评价模型和再制造回收方法,对静液压泵、阀进行再制造实践,解决静液压元件的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本成果技术先进、经济适用,为工程机械的主机产品实现整机性能提升、节能减排,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静液压技术在我国工程机械中的推广应用铺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巨大的潜在效益。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项目责任人,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整体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组织管理。负责静液压驱动系统设计、静液压驱动系统调试集成应用研究,参与研发了静液压驱动系统模块化产品和全液压清扫车;负责静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开发了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负责静液压系统的再制造评价和再制造回收方法的研究,构建了再制造评价模型和再制造回收方法。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4、5、6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该旁证材料:参与获得授权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组织和协调各单位对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进行静液压系统创新设计方法与体系的研究,参与开发了基于专利分析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负责静液压装载机传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技术开发,实现了静液压驱动设计与仿真优化系统;负责静液压装载机的总体方案数字化设计和结构优化仿真。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1、2、3、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该旁证材料:参与获得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在项目中负责基于静液压技术的模块化功能部件的研发;负责静液压驱动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制造;负责静液压装载机样机的设计、制造和调试;负责静液压驱动系统的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4、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该旁证材料:参与获得授权专利2项。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本项目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就静液压驱动系统在工程机械上应用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负责静液压驱动模块化功能部件和XGQ5020TSL全液压清扫车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项目成果的转化和研发产品的批量生产与销售。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成果应用证明、全液压清扫车项目鉴定证书、福建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检测报告、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表。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在项目中负责全液压清扫车样机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参与静液压驱动系统调试和性能实验研究,负责多参数优化匹配模型进行实验验证;负责整个项目资料文档的整理工作;负责起草有关检测规程,对本项目研发的新产品静液压驱动系统和全液压清扫车进行测试鉴定和对研究部分的创新性检索查新。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该旁证材料:参与获得授权专利1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表、全液压清扫车项目鉴定证书、福建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检测报告、福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报告。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负责静液压传动和电控试验系统软硬件设计和实验等研究,建立了多参数优化匹配模型;负责静液压装载机的总体方案数字化设计和结构优化仿真;开展了静液压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参与了静液压驱动设计仿真优化软件的开发。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2、3、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该旁证材料: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专利1项,参与获得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本项目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负责人。负责基于专利分析的创新设计系统、静液压驱动设计仿真优化软件在企业的测试应用;负责静液压行驶驱动与控制功能部件,以及XG904微型静液压装载机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项目成果的转化和研发产品的批量生产与销售。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1、2、5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静液压驱动设计仿真优化软件V1.0软件著作权、成果应用证明、XG904微型静液压装载机鉴定证书、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检测报告、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表。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在项目中负责基于静液压技术的模块化功能部件的生产工艺;负责静液压驱动系统实验平台的加工、装配与调试;负责全液压清扫车的加工制造和装配调试;负责基于静液压技术的模块化功能部件和全液压清扫车的批量生产;负责静液压泵、阀的再制造实践;参与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调试。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4、5、6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表、全液压清扫车项目鉴定证书、福建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检测报告。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负责开展静液压系统关键部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传感单元的布置测量,实现了对微弱数据信息的采集、特征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揭示了静液压系统故障的固有特性,参与开发了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4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与发表论文1篇,其中被EI收录2篇。
对本项目主要技术贡献:(限300字)
负责开展基于专利知识的模块创新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基于专利分析的创新知识本体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基于专利分析和DSM、TRIZ知识系统的模块创新过程模型,开发了基于专利分析的创新设计系统;参与了静液压驱动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参与开发了静液压驱动设计仿真优化软件。对该项目&科技创新或科学发现&栏中所列第1、3项创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旁证材料: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且均被EI收录,参与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Method to aid modules innovation by patent knowledge
Cost estimation model of modular product family
Method to Aid Product Innovation by TRIZ, DSM and Patent Knowledge
Patent knowledge aided module innovation in modular product design
Slice spectrum of AR trispectru for the fault
基于混杂系统及多元线性回归的电液伺服系统参数性故障建模
基于关联维数的溢流阀故障诊断
Research on Remanufacturability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拆卸路径规划
基于模糊AHP的机电产品绿色再制造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再制造对象磁记忆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
机电产品再制造特性评价模型研究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项目名称
知识产权类别
国 (区) 别
道路清扫车的扫盘系统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
道路清扫车的吸尘系统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
装载机管路油液压力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液压马达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挖掘工作装置快换架
实用新型专利
装载机正转八连杆工作装置机构
实用新型专利
静液压驱动设计仿真优化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推广应用情况:
(1)静液压模块化产品
研发的静液压行驶驱动与控制、静液压作业驱动与控制等功能部件产品。其中,静液压行驶驱动与控制系统相对于汽车底盘产品燃油消耗降低20%~30%,在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液压有限公司的各种小型工程机械上大量应用。静液压行驶驱动与控制系统、静液压作业驱动与控制系统应用于矿车、环卫车辆、混凝土搅拌车和路面机械上,明显改善了主机的操作控制性能。功能部件产品已经带了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潜在市场巨大。
(2)XG904微型静液压装载机
集成应用该项目成果的XG904微型静液压装载机是一款安全、高效、节能、耐用的高技术绿色产品。该产品在2010年被评为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强,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农业机械展上,凭借其优异的配置、精细的做工和出众的操控性,受到众多用户和代理商的好评,为厦工产品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扩大欧洲营销网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第一次得到欧洲高端市场认可的国产微型装载机产品。目前已成熟应用于农场、园林等场合,市场前景广阔。
(3)XGQ5020TSL全液压扫路车
本项目研发的XGQ5020TSL微型全液压清扫车是一款全液压驱动的集扫地、吸尘、喷雾降尘一体的清扫车,产品技术国内领先。使我省在高档清扫车领域实现突破,对改变我省传统清扫车中低档产品格局、适应于提高城市品位环卫车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在城市广场、停车场、展览中心,工业场所,人行道等室外地面相对平坦的场所得到很好的应用。
十、项目名称:内源性抗炎介质&&脂氧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机理
&&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推荐单位:厦门市科技局
项目简介: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难治病,人群发病率约10%-15%。其所引发的疼痛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它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内异症患者腹腔微环境中异常的炎症状态是该病迁延不愈并不断加重的关键,因此炎症的及时消退意义重大。
脂氧素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刹车信号&,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打破内异症的炎症网络连锁反应而抑制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脂氧素不抑制排卵、不影响生育、没有传统内异症治疗药物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等副反应,因此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炎药物应用于内异症的研究和治疗存在令人鼓舞的前景。
本课题以&炎症主动消退&的新型抗炎理念为内异症的研究另辟新径。采用多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巨噬细胞的吞噬分泌功能;从炎性介质的基因、蛋白、酶活力水平;从体内体外不同层面研究了脂氧素抑制内异症的分子机理。首先成功构建内异症BALB/c小鼠的体内模型和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模型(包括人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继而通过对人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研究发现,异位内膜中的高MMP-9、VEGF、MMP-9/TIMP1的分子生物学特质,说明异位内膜的血管生长能力和侵袭性均增强,支持了&在位内膜决定论&。同时,我们利用上述动物和细胞模型,从体内外两方面证实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揭示了内异症小鼠术后不同时间内腹腔中炎性介质IL-1&、TNF-&、VEGF、MCP-1、MMP-2和MMP-9的变化特征,并提出内异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为探索内异症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分泌功能的协调统一提供研究基础。另外,本课题率先将脂氧素应用到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脂氧素能有效抑制内异症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且不会影响小鼠的性周期、也没有其他副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脂氧素可能是通过下调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而发挥抑制内异症发展的作用,证实了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另外,我们还发现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内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内异症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类的表达,提示p38 MAPK可能是内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关键靶点。
本研究首次将内源性的抗炎脂质体&&脂氧素应用于内异症的研究中,为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乐观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6篇,发表在包括《Human Reproduction》和《Fertility and Sterility》等主流妇产科学杂志上。
主要完成单位: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厦门大学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陈琼华:在本课题中负责对课题的设计,总体实验安排、质控及调配等工作,同时负责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对项目中创新点①构建BALB/c小鼠内异症模型,②发现内异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③研究揭示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及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四个创新点均做出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Hum Reprod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五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文章八篇。
2、濮德敏:在本课题中负责构建内异症小鼠模型及人内异症体外细胞模型。对项目中创新点①构建BALB/c小鼠内异症模型,②发现内异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③研究揭示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及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四个创新点均做出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Gynecol Obstet Invest等杂志以共同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四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共同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3、陈清西:在课题中主要负责对内异症小鼠模型及体外细胞模型中相关酶的活性检测,对课题中创新点:②发现内异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③研究揭示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及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和⑤研究发现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内异症小鼠异位灶的生长均做出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相关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和Hum Reprod杂志以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四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四篇。
4、苏志英:在课题中主要负责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构建,对本课题中创新点:①成功构建BALB/c小鼠内异症模型和③研究揭示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杂志以第三作者发表文章一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通讯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5、周卫东:在课题中主要负责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与内异症的关系。对课题中创新点:②发现内异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③研究揭示了内异症与炎症之间的内在关系及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和⑤研究发现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内异症小鼠异位灶的生长均做出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Hum Reprod等杂志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发表文章四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和第四作者发表文章三篇。
6、黄乾生:在课题中主要负责对内异症小鼠模型及体外细胞模型中相关炎性因子基因水平的检测。对课题中创新点: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杂志以共同作者发表文章两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共同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7、李天:在课题中主要负责应用酶联免疫法对内异症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对课题中创新点:④发现脂氧素可抑制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炎症自主消退有利于内异症的缓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该课题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研究成果在Fertil Steril等杂志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发表文章三篇,另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共同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推广应用情况: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5-Epi-lipoxin A4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osis in a murine model
Qiong-Hua Chen、Wei-Dong Zhou、De-Min Pu、Qian-Sheng Huang、Tian Li、Qing-Xi Chen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Chang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follows certain patterns after induction of endometriosis in a mouse model
Qiong-Hua Chen、Wei-Dong Zhou、Zhi-Ying Su、Qian-Sheng Huang、Jin-Na Jiang、Qing-Xi Chen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SB203580, a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sis by down-regulat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proteolytic factors in a mouse model
Wei-Dong Zhou、Hui-Ming Yang、QinWang、Dong-Yin Su、Fu-An Liu、Min Zhao、Qiong-Hua Chen、Qing-Xi Chen
Human Reproducti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15-R-LXA4 on experimental endometriosis
Qionghua Chen、Weidong Zhou、Demin Pu、Zhiyong Li、Qiansheng Huang、Qingxi Che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Change profiles i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9 in induced endometriosis in mice
陈琼华、 邱娜璇、 濮德敏、 周玉明、李天、杨宏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9 Ex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Angiogenesis in Human Adenomyosis
Tian Li、Yun-Guang Li、De-Min Pu
Gynecol Obstet Invest
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杨蕙铭、周卫东、石艳、陈琼华、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的动态观察
陈琼华、 邱娜璇、 颜晓红、 高海杰、 苏志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p38 MAPK及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周卫东、 陈琼华、 陈清西
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
周卫东、 陈琼华、 许雅云、 张聪、石艳、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规律
陈琼华、 濮德敏、 李天、周卫东、王勤、陈清西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VEGF、ER、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陈琼华、曲军英、邱娜璇、陈达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
陈琼华;曲军英;苏志英;高凌云;郑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特质的研究
陈琼华,周卫东,黄乾生,陈清西,石 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科技处 您是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sch1869参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