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当怎样应对奇点卡盟的逼近

奇点来临,计算机真的能战胜人类?--百度百家
奇点来临,计算机真的能战胜人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有一所大学叫奇点大学,据说要2.5万美元才能去学习几个小时,也许上了这个学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与制造私人太空船的人一起切磋,肯定是一件充满梦想的事情。
有一本书很火,名字叫《奇点临近》,吸引人的除了有点晦涩的文字,还有那个几十年后计算机可以在与人类的竞争中取胜的预言。当然,作者的说法是,随着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的使用,人类的智能将会极大增强。但是,那个全身上下被机器改造和替代的人还是“人”吗?
虽然作为文科出身,但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科技,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对于科普的痴迷使家中的类似书籍至少有百本之多,可本人却对机器能战胜人的预言不太敢认可。
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科技迷信,以为人类掌握了最尖端的科技,现在可以创造一切,也包括自己,甚至强于自己。太有信心一直是人类数万年来的通病,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牛,历史上何偿不是呢?也许在南非大裂谷里的那些宽嘴巴的原始人当年能成功的用石头打死一只小动物,就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了。
从科技发展来看,现金的时代确实比以前要发达,但到底有多发达,实在很难讲。我们不能认为互联网的创造就比原来的斧子更重要,更不要说与马镫改变世界的意义相提并论,对于任何事务的评价都不应该来自当代人,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有多牛,还是过几百年再留给后人评述的好。
数字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甚至认为数字化便能够模拟一切,那些哥德巴赫猜想什么都不再有人感兴趣,圆周率的值也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出千百万位,足以满足我们各种各样的计算精度需要,特别是在电信传输上,只需要把信号曲线中提取几个点就可以把原来的信息给传输与还原出来。
现在的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其基本原理存在局限,用有限的计算来呈现给我们虚拟的结果,看似非常准确,但实际上都是断点。比如一张图,我们的眼睛看到是清晰连续的图形,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一个的点阵,不管清晰度有多高,都会在更高的眼睛面前露出真面目。也许这种程度都于我们现在的使用足够了,可如果让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做改变,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从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宇宙观看,大尺度与小尺度上都粒子化了,我们可以看到百亿光年外的巨大星球,也可以看到纳米级别的量子运动,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的以为世界是粒子化的,也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点构成。可宇宙真的是如此吗?还是我们的认识局限造成的。
但是,模拟终归是模拟,万物的差别也许就在于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点点。大猩猩与人的基因差距非常小,但外形和智慧相差几万里。我们通过数字化计算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也已经让国际象棋冠军在计算机面前早已俯首称臣,但人工智能可以无限的接近人类的水平,却肯定无法达到,更不要说超过人类。正如人进入一个黑洞,你会一直处在进入的过程中而变成永恒,却无法被人看到进去,因为那是奇点。
奇点是存在的,但奇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认识水平的不同,奇点也不会相同。我们可以用纳米技术来收集整理出人类的思维过程然后模拟,再用3D细胞打印制造出可以替代人类器官的新组件,也可以用机器与人类的结合增强人类的能力,甚至直接把芯片插入人脑来一步到位的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牛顿达芬奇贝多芬孔子,但这些都只能提升智能水平,却无法达到奇点。因为,奇点也已经发生了改变。
有一所大学叫奇点大学,据说要2.5万美元才能去学习几个小时,也许上了这个学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与制造私人太空船的人一起切磋,肯定是一件充满梦想的事情。
每个人都要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让我们期待超人诞生的那个奇点吧!
【首发于百度百家,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北国骑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772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8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文/秋源俊二你的位置:产品熊 > 极客新闻 > 行业动向 > 盘点2014步步逼近的“未来科技”,2015能否触摸真实的“奇点临近”?
盘点2014步步逼近的“未来科技”,2015能否触摸真实的“奇点临近”?
翻篇到了2015年,除了让人老了一岁唯一能让人安慰的就是我们距离未来科技又近了一步。在《黑镜》和《Her》当中那些貌似要“很久以后”才能触碰到的超强人工智能和技术创新,其实已在2014年步步逼近。互联网科技行业喷发式的发展,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科技的雏形。 互联网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创新周期性行业,其中的任何产品形态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以雏形的形式长期潜伏,当到达一个临界点(就是极客们常说的奇点)后爆发,进入到快速普及状态。 于是乎,在2015伊始,笔者想要盘点一些技术,也许并不是天天用的高粘性技术,而是具备巨大想象空间的,这类技术往往会对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 AR技术:“现实”装入“虚拟”当中 AR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都悄悄潜伏在实验室里面,在2014年AR技术才第一次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日Facebook宣布20亿美元收购Oculus公司,后者是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AR)的领先公司。Oculus的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利用内置的陀螺仪和显示屏能够打造出真正的虚拟显示场景,把“虚拟”贯穿到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当中,替代了“现实”。Facebook计划将Oculus在游戏里的现有优势延伸到新的领域,包括通讯、媒体和娱乐、教育和其他领域。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计算机过去50年里的发展趋势,就不难想象AR技术的巨大发展空间。早年因为电脑笨重,不便于个人使用,然后台式机出现了,我们进入了个人可以直接在书桌上与计算机互动的时代;之后,出现了可以随身携带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今天我们将计算机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按照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计算机会与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亲密。这意味着未来计算机可能戴在我们头上,然后用眼睛去跟它互动。AR技术实际上就是这种解决方式的先行者。 在过去的2014年,Oculus的发展牵动人心,首批面向开发者的Oculus Rift DK2原型机早早就被抢购一空,市场上一机难求。而分布在全球各地狂热的开发者不知疲倦的让Oculus Rift变得更好玩,在Oculus相关论坛里每天都会有不同的Mod出现供大家测试,在CES 2014上Virtuix Omni还推出了配合Oculus Rift的跑步机。 2014年是AR技术大放异彩的元年,在近期的百度BIG Talk大会上,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创始人Jeremy Bailenson说虚拟现实技术很快将会到来。也许未来我们的电脑将会消失,AR将会承载新的使命。 看“脸”时代:图像搜索大数据 你想知道虾和番茄能不能一起吃,于是你输入文字搜索了一下,有了答案。而如果你手上有一张名画照片想知道作者怎么办?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束手无策,因为这是一张图片。 相比语言搜索功能,图像搜索被誉为是下一个重要的互联网入口,这源于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其中90%来自于视觉。当有东西无法用语言传递、表达时,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靠图像、影像。你想想看,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件别人身上的衣服很好看,你想自己上网搜搜看哪里能买到,在不知道品牌型号的情况下,你要怎么给一个机器解释你的所看所感?就算你形容能力无敌了,但你有心思花那么多时间在组织搜索语言上吗?所以机器还要更加的智能,不但能理解一句话,还要可以直接分析你看到的图像。 图片搜索就是目前火热的CBIR技术,这个1992年由Kato教授提出的理论距今已经20多年。CBIR的基础原理是系统对用户输入的图像进行分析并分类统一建模, 再根据各种图像模型提取图像特征存入特征库,然后寻找符合相关条件的结果进行反馈。目前谷歌、Bing、百度三大搜索引擎均具备相关技术。其中谷歌是从Google Labs一个项目演化而成,目前支持图片上传搜索和URL地址检索。而微软旗下的Bing则只支持基础的关键字图像匹配,精确度算法还有待提高。 其他类似TinEye等创业型图像搜索引擎则脱胎于大学实验室,而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GazoPa已经低调关闭B2C转型B2B业务。 小公司在做需要大数据的工程时总显得捉襟见肘。再举个国内的反例,淘宝在2012年推出过类似图像搜索的功能,不过随后运营不佳关闭。目前中国具备做好图像搜索能力的就只有百度,2014年8月手机百度正式更新到5.5版,新版本新增的拍照搜索,被业界定义为图像搜索的2.0版本。 语音技术:能说的,就不用动手 如果说图片搜索解决了机器对图片的“理解”,那么语音技术就是解决了人与机器“交流”的问题。语音技术从IBM的一个小工具软件发展到今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而随着3G/4G带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兴起,语音识别成为有希望挑战传统搜索引擎的未来产品,最近四年是语音技术发展最快的黄金期。 从技术角度来讲,语音识别主要流程为“语音提取——声纹转化——分词——语义识别”,在后三步都需要借鉴到庞大的数据库,需要大投入长时间的研究,技术资金门槛较高。而其中的分词,尤其是中文分词,需要海量的数据样本做分析。而目前语音市场分为三大派系: 国企、大学院校研发背景的传统语音厂商(科大讯飞、捷通华声)。 互联网巨头厂商(百度、阿里、腾讯)。 小的创业公司例如云之声、思必驰等。 这些厂商均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其中科大讯飞在军用、企业级市场当中应用颇广。而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厂商则在民用商业化方面捷足先登,创业公司则更加专注于细分市场。从目前来看科大讯飞目前在识别行业处于领头羊地位,产品适用范围广技术底蕴强,在技术专利方面也可以与国外语音巨头Nuance有一拼。 不过,从消费者层面来讲好的语音识别系统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专利和算法什么的并没有多重要。语音识别这两年并没有着力于传统路线,而是向上发展为神经网络(你可以理解为每台服务器就是大脑的一个神经元),也就是语义识别,这里面涉及的就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类似谷歌近两年来频繁挖语音牛人一样,百度邀请了吴恩达加盟,担任百度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他的研究领域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重点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就是神经网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移动时代的搜索引擎来说,语音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环节落后可能直接被淘汰,所以谷歌和百度如此重视不是没有道理。像百度2010年就已经开始进行语音布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DNN),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以及百度多年的搜索技术积累,语音技术进入到像手机百度这样的移动产品当中,成为语音输入的入口,足可以见重视程度。 笔者认为,除了搜索外,移动端一切产品形态都离不开语音和图像交互,这源于移动本身的属性,不早点布局语音的互联网公司,早晚会在交互上吃亏。 万物智能:万物联网时代到来 200年前,人与人之间依靠飞鸽传书。10年前我们依靠手机联系,而从2014年开始,我们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逐渐开始可以联网,无论是家里的空调、洗衣机还是外面的道路、公园、机场。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实时地将数据回传到系统,系统则可以根据收到的大数据,实时地将它们运用到相应的场景中,让你切实感受到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环境。而这些实时数据将会成为未来智能模拟和用户画像的最坚实基础。 而这一些正在慢慢变成现实,通过支付宝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支出数据,消费倾向和使用频次。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喜好、身体数据,可以知道我们经常在那里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集群效果,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完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以模拟用户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预判,这将是一件无比令人兴奋的事情。 在移动端的搜索有了实时数据的支撑,就可以预判道路是否堵车,可以知道节假日景点人流拥挤程度。通过定位系统和用户餐饮喜好,直接获知附近的美食餐馆信息和排队情况。而依靠大数据挖掘、智能定位等技术的原生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基于用户的需求、兴趣推动,可在降低用户体验干扰的同时大大提高成交率。这些将会是万物智能时代最为普通的应用。 是不是感觉有些看起来简单的产品,背后的逻辑都能勾勒出像科幻电影般的未来?其实就像笔者在开头所说的,未来不是没来,是一直都在你身边,就等着哪一天被击中引爆点,突然改变你现在的一切。 向作者提问 网易 16-40万 华为 30-50万 百田科技 20-25万 网易 15-40万 TCL通讯 15-30万 联创集团 15-20万 同程网 50-80万 途牛旅游网 25-50万 博雅东方 40-60万 腾讯 30-50万 网易 20-30万 2345网站 15-20万 中兴 20-30万 网易 15-25万 UC优视 15-25万 猎聘网 18-23万 智明星通 15k-25k 职位诱惑: 工作氛围好、晋升空间大、免费... 宜信公司 10k-20k 职位诱惑: “可持续扶贫”的创新公益模式 蓝海讯通 OneAPM 10k-20k 职位诱惑: 高激励 弹性工作制 奖金多 有缘网 25k-35k 职位诱惑: 年中大红包+股权激励 奥飞动漫 8k-10k 职位诱惑: 上市公司,类目排名前三,发展...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事情”:会放在简历上的事情,才是能引起校园社交理由的内容机器人仓储服务公司GreyOrange获3000万美元B轮融资,Tiger Global领投为什么程序员的业余项目大多都死了?汽车维修平台“扳手先生”:用“春雨医生”的方式给技师集客,用线下自营门店保证服务质量苹果也躺枪!5个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问题做泛生活方式订阅号的内容聚合平台,「每天」给了自媒体更多可能How-Fashion 能否复制 How-Old 的风靡,码隆科技要用大数据定义时尚达安健康:社区医院怎么进?带人带设备带流量?用户并不是小白,她只是在等待被服务设计的力量:手环+蓝牙耳机=?如果宇宙将缩小成一个奇点,举例说明时间与空间如何压缩,世界会变成怎样?人类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_百度知道
如果宇宙将缩小成一个奇点,举例说明时间与空间如何压缩,世界会变成怎样?人类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那时人类还没灭亡而其已到了影响人类生活的时候,世界会变成怎样?人类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猜想一下。
闭合宇宙大爆炸后膨胀,膨胀的扩张力无法与万有引力抗衡,达到一定程度暴胀就趋于停止,从而开始与暴胀相反的坍缩。坍缩到最后,宇宙发生大挤压。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奇点。空间和时间都不复存在。宇宙收缩过程与现在的膨胀过程相反。空间因收缩而变小,各星体互相靠近,光谱线发生蓝移。时间因收缩而变快。对于宇宙坍缩的问题,人类根本解决不了。你放心,人类等不到宇宙收缩的时候的。以现在的趋势,宇宙的扩张力远大于引力,宇宙仍将维持膨胀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远远大于50亿年,50亿年后,太阳将变成红巨星,体积急剧膨胀,吞没水、金、地三颗行星。太阳膨胀地球灭亡,人类难逃一死。本人估计人类连50亿年都等不到,现在有诸多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人类如果不解决,早晚得死在自己手里。请各位别把人类想得太神通广大了,人类只不过是一种渺小的生物而已。人类和自然抗争,完全没有胜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推荐你看一部小说
刘慈欣《坍缩》
坍缩将在凌晨1时24分17秒时发生。
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最大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象,并把它投射到一面面积有一个蓝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到场的人并不多,但都是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人。此时他们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时刻,就象刚刚用泥土做成的亚当夏娃等着上帝那一口生命之气一样。只有天文台的台长在焦燥地来回踱着步。巨型屏幕出了故障,而负责维修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来,如果她来不了的话,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象只能在小屏幕上显示,那这一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差多了。
两种可能一、只有一个宇宙,那么没有任何办法,人类只能等待灭亡。如果有可能的话,会再次发生宇宙大爆炸,产生新一轮的人类进化史,二、空间中还有其他的宇宙,那么人类也许足够先进,会找方法进入到另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宇宙当中去,继续人类的生命史。至于LZ说的时间与空间的问题,空间不用多说,一定迅速缩小,接近于零;而时间,应该不会倒流,它会继续进行,直到宇宙变为一个奇点,它再从新开始。
喂,楼主太长了吧,谁又功夫看啊回答老大得问题——有俩可能(1)大家一起完蛋(2)如果科技够发达,就去其他宇宙(应该又其他宇宙,天文界有“泡沫宇宙”得说法)
如果宇宙将缩小成一个奇点,人类还没有死亡的话,那么点心的超强引力会吸引得人一动不能动,时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这只是假设人类存在的前提下,实际上当宇宙塌缩为一个奇点时,任何物质都会被其压为无限小了。。。照目前人类的技术和思维,超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呵呵...爱因斯坦,乃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家都没真正搞明白的问题,有什么好问的。问了也不会有人知道的。
你不用担心到那时侯科技超发达就是造也有可能造出一个宇宙来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 包括一切外的。。。 然后再包括“包括一切外的”无限。。。。LZ洗洗睡吧
要么去别的时空生活要么死亡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奇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奇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