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徕卡总部用预约吗

互联网+|自助游|瘦身|国学课堂|
购买过本书的顾客还买过
定价:¥59.00
广购价:¥51.90
折扣: 88%
节省:¥7.10
浏览过本书的顾客还看过
定价:¥69.80
广购价:¥58.60
折扣: 84%
节省:¥11.20
LEICA徕卡相机故事--经典的探索
准备读(0 人),正在读(0 人), 已读过(0人)
I S B N :4
作&&&&者:&&&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次:初版
开&&&&本:16开
定价:¥58.00
&&&&&&折扣:78%
我的价格:¥45.20
为您节省:¥12.80
广购价:¥45.20
立刻购买']);">
加入购物车']);isGoToCart(1347090)" style="cursor:"/>
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找到此商品
LEICA徕卡相机故事--经典的探索
与此 1 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157.00
总广购价:¥130.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LEICA徕卡相机故事--经典的探索》内容简介
  《徕卡相机故事》是特别为徕卡爱好者编写的原创中文手册。由第一部徕卡相机掀起135片幅普及化的序幕说起,简述至今的M系相机起源、诞生、发展历程,从而领略徕卡相机为何至今屹立不倒的传奇。作者特意到访德国徕卡的诞生地Wetzlar,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光学工业城镇里,寻访徕卡旧时足迹,探索徕兹光学工厂的起源、追寻徕卡相机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曾用的UR徕卡原型机拍摄现场重新拍摄。本书详细介绍了徕卡相机的路线,直击徕卡总部相机生产线,从UR原型机到徕卡最新M9-P相机的M旁轴机全集和选购指南,全套现役M系镜头的逐一介绍,以及徕卡M取景、测光、对焦技术入门指导。资料丰富,实为一本最全面的徕卡相机的参考书!
《LEICA徕卡相机故事--经典的探索》目录
到Leica的源头Wetzlar朝拜故事由Wetzlar开始Leica传奇的起源Leica相机的诞生早期作品展实力游走Wetzlar古镇寻找Leica足迹铁矿市场威兹勒大教堂狭巷阶梯旧莱茵河桥泛滥之地徕兹光学工厂巴纳克纪念碑Leica试机专区Leica前身最早的工场名人墓园光学博物馆城堡废墟:俯瞰Leitz工厂菜茵河旧Leitz工场威兹勒古城遗迹威兹勒火车站直击徕卡总部1988年启用的Leica相机生产线徕卡客户服务中心及展览厅如何预约参观徕卡相机厂房未来的Leica新厂房徕卡学院位于优美景点逾750年的中世纪古堡Leica旁轴相机全集UR—LEICA1913Leica相机的始祖LEICAO1923预产机型LEICAⅠ1925正式面向市场LEICAⅡ1932首置测距器LElCAⅢ1933集快慢速快门于一身LElCAⅢC1940机身全面强化
购买过本书的顾客还买过
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0 经营许可证:粤B2-参观徕卡总部用预约吗_百度知道
参观徕卡总部用预约吗
德国的总部,还有就是想问下这个徕卡总部的具体位置,因为想开车自驾游,所以希望提供的地址位置能够详细些,谢谢!!
这个肯定需要预约吧,建议你去之前,先EMAIL给徕卡联系一下,通常这种远道而来的参观都是要先预约确认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徕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德国Photokina 前夕参观Leica(Solms)总部 - ABBS 论坛
»&&»&
发贴: 2674
&      
............................Photokina 前夕参观Leica(Solms)总部.......................................................................................................作者:lxg79919........德国Photokina(德国世界影像器材博览会)是迄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摄影器材展览会,两年一届的展览会将吸引来自140个国家约160.000位来访者,届时全世界的摄影器材和相关厂商都将借此时机发布自己最新的产品。鼎鼎大名的Leica公司届时也将发布自己最新的M系列数码机身,让所有1954年以后制造的LEICA M系列镜头都能轻松的实现数码摄影,以及最新的,还未上市的:LEICA TRI-ELMAR-M 1:4/16-18-21mm ASPH ,LEICA V-LUX 1,LEICA DIGILUX 3,LEICA D-LUX 3等,但我们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这次展览会,而是参观传说中Leica(Solms)总部。 ........原本计划是在10月份去法兰克福书展(Frankfurt Buchmesse)后再去Leica的,一个星期左右前,在达姆斯达特(Darmstadt)的老朋友突然问我最近是否想去Solms,当然纯粹是为了参观向往已久的德国Leica总部,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去之前我们电话联系了Leica公司的Karl H. Welcker先生,并做了登记,把参观时间约在了九月十四日上午十点钟。他非常认真和热情的和我们联系,并在信中大致讲述了一下参观Leica的主题和注意事项,预计整个参观至少耗时2个小时……........坐了近6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在一个叫索姆(Solms)的小镇下了车,车站小的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站台。........不过很快就家附近遇到一位德国老人,当我们问及LEICA如何走时,他马上推荐了一条捷径,约1,5公里,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大约15分钟后一个突然的左转,让我们看到似曾相识的白色LEICA厂房,这就是我们目的地-- Leica Camera AG.Karl H. Welcker先生:介绍Leica的历史:(这段历史回头再写)由于生产车间内不能拍照,而且走道和车间是用玻璃墙隔离的,我只好依靠文字来表达当时的场景(或许我以后会画草图表达给大家,但要看时间):一,研磨车间6台先进的机器和2名LEICA技师(一男一女)在研磨6片镜片的场景,这个场景不是我过去想象的批量生产,而是一片一片的精心磨制......要知道这在高度机械化的德国是罕见的,我想那些看过德国生产线的朋友们会更加觉得这份难得!还不知道每一个镜片要磨制多久?看起来好像是每片磨3次或者6次...............LEICA镜头的每一片镜片准确度达到0,001微米,这句话是写在生产车间的展柜里的,Karl H. Welcker先生也是特别强调了一下:镜片表面的准确度达到0,001微米。从镜头每一支LEICA镜头设计的图纸中也可以看到,镜片与镜片之间需要衔接,至于是否需要0,001的精度?需要技术人员做解释,我当时没有具体问下去,倒是一位德国人问了关于非球面镜片的研磨问题, Welcker先生非常严谨的请来研磨车间的负责人专门回答,提问者连续问了两个问题:第一,研磨镜片是不是用钻石之类的东西?二,非球面镜片是不是怎么怎么(德文专业术语实在是听不懂,估计是问镜片是不是如何衔接的,他一直用手比划着)......负责人先是连续两次友善的否定了他的设想,然后也解释了一番.......(还是没听懂!)展柜1:这个车间外的走廊上有一个贴着墙的三角形展柜,里面简单介绍镜片的光学原理,研磨的设备部件,镜片的材料,镜片的组合,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普通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看方网格的畸变对比,当然普通的镜片卡过去边缘桶形畸变非常严重,而右边的非球面镜片却呈现平行和垂直的网格,真得很神奇的还原。二,上漆车间:只见一位男技师坐在放大镜前,一片一片的给镜片边缘旋转上(黑)漆,估计是防止镜片周边的反光,再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检测,然后再放到装配盒内。三,上环车间:一位女技师先用尼龙笔和吸尘装置清除镜片上的灰尘,然后装入金属环,对光检测......四,装配车间:当我看到这个步骤的时候,已经是镜头的组装程序了,之前的镜片组如何安装排列?如何校正等工序没有看到,可能在里面的无尘车间,也可能是保密,不得而知......总之,最后的镜头组装还是手工的(也是女性技师),然后放如一个电脑监测系统里检测,屏幕里可以看到的标准的测试表,如果经过测试,镜头上回贴有合格标签,但不知道剩下还有那些惯于镜头的程序,又经过一个车间,里面有一些已经基本完成的镜头放在分隔的抽屉里,突然我的朋友叫我快看里面......哇!整整一抽屉需要检测的LEICA PC-SUPER-ANGULON-R 1:2,8/28 mm移轴镜头,桌子上只摆了一支,可能需要检测吧?当时我在车间里也一直装着这支Leica移轴镜头,虽然不能拍照,却感到像回娘家一样的亲切!展柜2:里面主要是镜头的切面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镜片组的排列,整个镜头的结构,材料,以及APO镜头的原理示意图等,展柜最右下角切开的是LEICA APO-MACRO-ELMARIT-R 1:2,8/100 mm,左边是LEICA APO-ELMARIT-R 1:2,8/180 mm,还有一些镜片的透明度对比......接着往里走左转,我们进入LEICA 机身制造车间,第一个车间Welcker先生没有讲,里面没有太多的设备,不过看到一个亚洲面孔的工作人员。机身车间:走到这里,最吸引我们的是M机身的展柜,里面有几个M机的原理模型,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M系列取景框内部原理示意模型,过去我们都很奇怪,为什么x年制造的Leica M3历经50多年后,在没有任何电池支持的情况下,却能保证不同焦段的镜头(50mm,90mm,135mm)在插入M3机身后,取景框内会自动转换相应的线框提示?而且这些白色的线框仿佛是亮着灯的感觉,非常明显???........原来是两片有不同镂空的线框(50mm,90mm,135mm)的黑色金属板相互移动,当两片板移动到90mm线框重叠的时候,镂空的就是90mm的线框,呈现的就是90mm镜头的取景线框,同理,今天的28,24,35,也是这个原理!(移动的过程当然是黑色的,你看不到任何线框,因为镂空部分是被另一片板的非镂空部分遮挡的。如果我写得太复杂,你就拿两张A4的白纸叠在一起,用裁纸刀划透一条镂空的口子,然后移动两张白纸,只有两条口子对齐的时候,你才能看透,这就是基本原理!)但是,我还是不明白,线框出来了,又如何看穿非镂空的部分呢?.........然后是M系列最精髓的测距系统解剖模型,上面标注着67,9mm(这个数据我记不清楚了,但记忆误差不会超过5mm,找到资料后更正!)这个距离越大,你拍着时对焦的准确度越高,就像你去调解音响的音量,如果它的转动距离长,你就可以得到更细腻的声音调节...............我又问了Welcker先生一个关于M机身的问题:为何M6以后的M机身内部的布帘上有白色的圆点?他回答道:那不是白色,而是为了实现M机身测光的标准灰色,然后他指着M机身的测光示意模型给我们看。看起来光线是经过镜头反映在布帘的灰色圆点上,同时测光系统根据这个进光量进行计算,相机取景框内的左右箭头指示灯可以用来提示使用者是否曝光准确,半按快门时,左侧的箭头闪灯代表曝光不足,右侧闪灯代表过曝,调整速度,直到都不亮!........整个参观进行了3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又请教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经历,LEICA人的做事态度,体现着日耳曼民族向来的严谨。在这个利润第一的时代,LEICA不算是一个好的经营者,甚至破产传言时有耳闻,但100年来始终坚持制造世上最好的摄影器材,百年的品质,百年的信赖。END.原创文章,请勿转载!lxg799192006年9月中于德国参观出来继续回答我们的问题:Leica的树型结构实物展览(从1913年Leica Ur原型机到1996年的Leica R8)镜头切面可以看出LEICA镜头的精密性和顶级的用料,镜片加工精准度可以达到0,001微米(1000微米等于1mm):每一支Leica镜头都有让你受用终身的质量:Leica公司提供的访问照片(里面有车间内的照片):
lxg79919 edited on
l_Thriller_r
&      
Post is deleted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674
&      
l_Thriller_r wrote:Post is deleted(你的问题大概是:Canon 5D能转接那些Leica R的远变焦镜头?)l_Thriller_r:本想删除你的上面那个空白贴,不小心一次性删除了你的两个回复(ABBS的这个设置不知为何道理?),我就在这样回复你的问题了。能否能接5D,我的经验是看前人统计的数据表,如果数据表还没有答案(测试人不见得拥有所有LEICA镜头),可以看看其他网友是否成功使用过,如果再没有,我是这样的:看看LEICA那支镜头的最后一组镜片是否突出超过CANON原厂镜头的最后一组镜片,如果超过就不要试了,通常说不会,长焦镜头的最后一组镜片比较靠里,不大可能打到5D的反光板,所以可以放心使用。我用这个办法测试过,LEICA R19mm f2,8到Canon 5D上,可以正常使用,但是数据表里没有!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042
&      
坚决打倒毒王!
jianjainafe
&      
有点膨膨心动的感觉~
l_Thriller_r
&      
lxg79919 wrote:l_Thriller_r:本想删除你的上面那个空白贴,不小心一次性删除了你的两个回复(ABBS的这个设置不知为何道理?),我就在这样回复你的问题了。能否能接5D,……呵呵,我不当心发了俩,你没注意删了俩……我正在思量Leica有没有70-200MM附近焦段的头可以配5D。看过无忌的相关文章,似乎匹配上应该问题不大。麻烦LZ帮我费心。当然,问题也出在你的毒上----就象有其他TX称呼你毒王。
发贴: 2674
&      
l_Thriller_r wrote:呵呵,我不当心发了俩,你没注意删了俩……我正在思量Leica有没有70-200MM附近焦段的头可以配5D。看过无忌的相关文章,似乎匹配上应该问题不大。麻烦LZ帮我费心。当然,问题也出在你的毒上----就象有其他TX称呼你毒王。Leica R镜头,焦段在70-200MM附近的有:Leica R 75-200mm f4.5Leica R 70-210mm f4.0Leica R 80-200mm f4.0Leica R 80-200mm f4.5Leica R 70-180mm f2.8 APOLeica R 105-280mm f4.2年代和UV口径等信息请看:
发贴: 2674
&      
maxko wrote:坚决打倒毒王!呵呵!这也叫放毒?
发贴: 2674
&      
jianjainafe wrote:有点膨膨心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头!哈哈!
发贴: 2042
&      
lxg79919 wrote:呵呵!这也叫放毒?从1913年Leica Ur原型机到1996年的Leica R8这张图片已经毒死不少人
发贴: 2674
&      
maxko wrote:从1913年Leica Ur原型机到1996年的Leica R8这张图片已经毒死不少人看看LEICA出版物上的照片比较清晰:(可惜这本书丢失了)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042
&      
你估算一下。。。买完全部要多少钱?(我也估计一下。。应该把80%的人都吓死了)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674
&      
maxko wrote:你估算一下。。。买完全部要多少钱?(我也估计一下。。应该把80%的人都吓死了)如果都按这些器材当年的全新价格计算,一定可以算出来一个数字来,但是我这里也只有2001年到2006年的LEICA价格表。而且有些型号是被私人收藏或者LEICA的特版或者送给有贡献的特殊认识的特殊号码机型等,当然不能说贵到无价,但是市场上很难买到.....不知道你是中毒了还是中邪了哈哈哈!另外,Leica 的全系列镜头还没有做这个树型结构呢!谁来做呢?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10217
&      
楼主顺着maxko的话,再放一次毒,啧啧,这种春秋笔法啊……0.001微米,就是0.000001毫米,这个精度有必要么?设备磨损的情况、楼房震动的情况等等都会影响到精度啊,当年设计中芯厂房,人家做芯片的,好像也没有到这个精度……
发贴: 2674
&      
ben_gx wrote:楼主顺着maxko的话,再放一次毒,啧啧,这种春秋笔法啊……0.001微米,就是0.000001毫米,这个精度有必要么?设备磨损的情况、楼房震动的情况等等都会影响到精度啊,当年设计中芯厂房,人家做芯片的,好像也没有到这个精度……你的问题也正好勾起我写一些参观细节,毕竟文章还没有结束!Karl H. Welcker先生也是特别强调了一下:镜片表面的准确度达到0,001微米。从镜头每一支LEICA镜头设计的图纸中也可以看到,镜片与镜片之间需要衔接,至于是否需要0,001的精度?需要技术人员做解释,我当时没有具体问下去,倒是一位德国人问了关于非球面镜片的研磨问题, Welcker先生非常严谨的请来研磨车间的负责人专门回答,提问者连续问了两个问题:第一,研磨镜片是不是用钻石之类的东西?二,非球面镜片是不是怎么怎么(德文专业术语实在是听不懂,估计是问镜片是不是如何衔接的,他一直用手比划着)......负责人先是连续两次友善的否定了他的设想,然后也解释了一番.......(还是没听懂!)由于生产车间内不能拍照,而且走道和车间是用玻璃墙隔离的,我只有靠虚幻的文字来表达那份场景(或许我以后会画草图表达给大家,但要看时间):一,研磨车间6台先进的机器()和2名LEICA技师(一男一女)在研磨6片镜片的场景,这个场景不是我过去想象的批量生产,而是一片一片的精心磨制......要知道这在高度机械化的德国是罕见的,我想那些看过德国生产线的朋友们会更加觉得这份难得!还不知道每一个镜片要磨制多久?看起来好像是每片磨3次或者6次.......展柜1:这个车间外的走廊上有一个贴着墙的三角形展柜,里面简单介绍镜片的光学原理,研磨的设备部件,镜片的材料,镜片的组合,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普通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看方网格的畸变对比,当然普通的镜片卡过去边缘桶形畸变非常严重,而右边的非球面镜片却呈现平行和垂直的网格,真得很神奇的还原。二,上漆车间:只见一位男技师坐在放大镜前,一片一片的给镜片边缘旋转上(黑)漆,估计是防止镜片周边的反光,再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检测,然后再放到装配盒内。三,上环车间:一位女技师先用尼龙笔和吸尘装置清除镜片上的灰尘,然后装入金属环,对光检测......四,装配车间:当我看到这个步骤的时候,已经是镜头的组装程序了,之前的镜片组如何安装排列?如何校正等工序没有看到,可能在里面的无尘车间,也可能是保密,不得而知......总之,最后的镜头组装还是手工的(也是女性技师),然后放如一个电脑监测系统里检测,屏幕里可以看到的标准的测试表,如果经过测试,镜头上回贴有合格标签,但不知道剩下还有那些惯于镜头的程序,又经过一个车间,里面有一些已经基本完成的镜头放在分隔的抽屉里,突然我的朋友叫我快看里面......哇!整整一抽屉需要检测的LEICA PC-SUPER-ANGULON-R 1:2,8/28 mm移轴镜头,桌子上只摆了一支,可能需要检测吧?当时我在车间里也一直装着这支Leica移轴镜头,虽然不能拍照,却感到像回娘家一样的亲切!展柜2:里面主要是镜头的切面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镜片组的排列,整个镜头的结构,材料,以及APO镜头的原理示意图等,展柜最右下角切开的是LEICA APO-MACRO-ELMARIT-R 1:2,8/100 mm,左边是LEICA APO-ELMARIT-R 1:2,8/180 mm,还有一些镜片的透明度对比......接着往里走左转,我们进入LEICA 机身制造车间,第一个车间Welcker先生没有讲,里面没有太多的设备,不过看到一个亚洲面孔的工作人员。机身车间:走到这里,最吸引我们的是M机身的展柜,里面有几个M机的原理模型,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M系列取景框内部原理示意模型,过去我们都很奇怪,为什么x年制造的Leica M3历经50多年后,在没有任何电池支持的情况下,却能保证不同焦段的镜头(50mm,90mm,135mm)在插入M3机身后,取景框内会自动转换相应的线框提示?而且这些白色的线框仿佛是亮着灯的感觉,非常明显???原来是两片有不同镂空的线框(50mm,90mm,135mm)的黑色金属板相互移动,当两片板移动到90mm线框重叠的时候,镂空的就是90mm的线框,呈现的就是90mm镜头的取景线框,同理,今天的28,24,35,也是这个原理!(移动的过程当然是黑色的,你看不到任何线框,因为镂空部分是被另一片板的非镂空部分遮挡的。如果我写得太复杂,你就拿两张A4的白纸叠在一起,用裁纸刀划透一条镂空的口子,然后移动两张白纸,只有两条口子对齐的时候,你才能看透,这就是基本原理!)但是,我还是不明白,线框出来了,又如何看穿非镂空的部分呢?然后是M系列最精髓的测距系统解剖模型,上面标注着67,9mm(这个数据我记不清楚了,但记忆误差不会超过5mm,找到资料后更正!)这个距离越大,你拍着时对焦的准确度越高,就像你去调解音响的音量,如果它的转动距离长,你就可以得到更细腻的声音调节......我又问了Welcker先生一个关于M机身的(弱智)问题:为何M6以后的M机身内部的布帘上有白色的圆点?他回答道:那不是白色,而是为了实现M机身测光的标准灰色,然后他指着M机身的测光示意模型给我们看。看起来光线是经过镜头反映在布帘的灰点上,同时测光系统根据这个进光量计算,用左右取景框内的左右箭头来提示使用者是否曝光准确(半按快门时,左侧的箭头闪灯代表曝光不足,右侧闪灯代表过曝,调整速度,直到都不亮!)车间的名字是我根据自己看到工序自己起名的,便于理解工序!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042
&      
扫盲啊。。。。
发贴: 1225
&      
lxg79919 wrote:Leica的树型结构实物展览(从1913年Leica Ur原型机到1996年的Leica R8)照相机摆放得跟宋叔叔家里很像。
发贴: 2674
&      
apollo11 wrote:照相机摆放得跟宋叔叔家里很像。以后有机会能引荐一下吗?宋叔叔太牛了!看看镜头上写着什么?(摆得很高,看不到机顶,从镜头上看,限量300支!)
lxg79919 edited on
发贴: 2674
&      
香港回归:
发贴: 2674
&      
Leica R8的设计草模:最后的Leica R8:
lxg79919 edited on
&      
精品设计群:中国(桂林)設計休闲部落,欢迎加入。
l_Thriller_r
&      
lxg79919 wrote:Leica R镜头,焦段在70-200MM附近的有:Leica R 75-200mm f4.5Leica R 70-210mm f4.0Leica R 80-200mm f4.0Leica R 80-200mm f4.5Leica R 70-180mm f2.8 APOLeica R 105-280mm f4.2……这几天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琢磨了你关于Leica镜头的贴,看完实在吓我好几跳……也怪我以前看得太马虎。和Canon相比较,我更接受Leica。但R70-180/2,8几乎可以买近四个70-200/2,8 IS的了。而且,少了自动对焦,曝光量还要琢磨一段时间……所以,犯晕…………
发贴: 2674
&      
l_Thriller_r wrote:这几天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琢磨了你关于Leica镜头的贴,看完实在吓我好几跳……也怪我以前看得太马虎。和Canon相比较,我更接受Leica。但R70-180/2,8几乎可以买近四个70-200/2,8 IS的了。而且,少了自动对焦,曝光量还要琢磨一段时间……所以,犯晕…………我的无聊帖子如果不是真心喜欢LEICA的人,不会仔细看的......曝光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LEICA R装在任何一款Canon EOS上都能实现光圈优先,也就是说,当你放在A档时,转动镜头的光圈,速度会随之调节的,绝对不需要估计曝光,这是很多人的误解!Leica R70-180/2,8当年研发了18个月,成像相当相当优秀,重量约1600克,不过一旦拥有,就要锻炼身体了,呵呵!
lxg79919 edited on
jianjainafe
&      
男人的相机,女人的包包~~~~~~~~~~~~,毒啊~~
发贴: 2674
&      
jianjainafe wrote:男人的相机,女人的包包~~~~~~~~~~~~,毒啊~~可烧的东西多啊!手表,音响,时装,最可恨的化妆品.......呵呵呵!烧一台Leica:
lxg79919 edited on
已读帖子新的帖子被删帖子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7,028-
Powered by &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帅哥美女带大家参观google总部饮食!
共 57520 浏览 144 回帖&&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中国帅哥美女带大家参观google总部饮食!
100家最理想工作场所 Google居首位
根据美国《Fortune》杂志的评选,Googles在多家大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年一度的“美国最适合工作企业”的领头羊,Google以为员工提供便利设施、文化设施、福利设施等,如洗衣、干洗、汽车服务、美食、工作场所按摩和医生、温泉泳池等,获此殊荣。去年排名第一的Genentech排名第二,Wegmans Food Markets排名第三。
《Fortune》杂志的调查依靠来自于446家公司的超过105000名员工的调查回复,一家公司有三分之二的得分取决于员工对管理层的态度、工作满意度、员工间的友爱,其余来自报酬、福利、管理哲学、交流、机会、多元化计划等等。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google总部午餐时候拍的!
这是一个室外的就餐点...
室内就餐点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全部自助,饮料也自助
荤素搭配,营养全面
室外就餐地
怎么舒服怎么吃,可以坐在路边吃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发帖: 8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都是IT界精英
google午餐
发帖: 9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google早餐
google午餐...
google 晚餐
发帖: 10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Google每天三次向员工提供美味餐点,图为员工在自助餐厅就餐,墙上所挂绘画均为Google员工自己所作
Google总部PP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09:38:02 被【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感觉不像在吃饭,像在吃零食!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日她个仙人板板,羡慕啊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jasmin,我爱你!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2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大公司就是大公司。。。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从美食角度讲,老外比较可怜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安逸,,,目标啊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I desire for these
发帖: 61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看起来不错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老外三餐没有主食吗?怎么全是菜!!不知道好不好吃,不过把各种菜全堆在一起,看起来有点恶心!!!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20楼 222.84.171.* 】:
老外三餐没有主食吗?怎么全是菜!!不知道好不好吃,不过把各种菜全堆在一起,看起来有点恶心!!!
------------------------------------------------------------------
确实不要主食,据说这样比较健康,但是不好吃。
发帖: 71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ai 向往也只能是向往而已啊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恋爱大过天
发帖: 8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恋爱大过天
发帖: 78 篇
在线时长: 62 小时
MD,显给谁看啊!
全世界有几家公司做得到?鼓动罢工啊?估计您也进不去吧?
您见的世面大?我已经知道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千万不要相信网易!我没有博客!
发帖: 93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呵呵 我还是喜欢咱中国的大米饭
积分: 1970
发帖: 842 篇
在线时长: 7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发帖: 168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咱也只能羡慕羡慕啊~`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GOOGLE的创业之时的管理模式也很好。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免费???
发帖: 61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羡慕中...国企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让员工吃饱了,不给钱 就行.
发帖: 189 篇
在线时长: 14 小时
这是在摆谱吧!
发帖: 197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发帖: 198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那才叫生活 . 才叫日子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第二张 ,中国没美女了吗????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唉~想吃碗热干面都没有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21楼 59.173.242.* 】:
【回复 20楼 222.84.171.* 】: [i]老外三餐没有主食吗?怎么全是菜!!不知道好不好吃,不过把各种菜全堆在一起,看起来有点恶心!!!
------------------------------------------------------------------
确实不要主食,据说这样比较健康,但是不好吃。[/i]
------------------------------------------------------------------
看上去就不好吃,要说健康,老外的富贵病比较多吧
积分: 6616
发帖: 2606 篇
在线时长: 144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宽容......自然......和平...... 网易科技论坛...IT茶馆欢迎大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让员工彻底“忘记”回家。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宫参观预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