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好还是理科生好,理科生,有什么区别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不同,你是这样吗?(@大脑切片)… | 蛋花儿 趣图
Login登录蛋花儿 (
)下次自动登录 |网友热议:文科生怎么就不如理科生了?
中国关怀,全球视野
关键字:&文科生理科生文理之争文科生收入理科生收入文科教育理性主义
观察者网近期刊登了留美博士生冷哲的文章《》,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文理之争由来已久,从未争出个所以然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冷哲何苦掺和?原来事出有因,近日麦可思等机构联合发布《2013中国数理化(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调查显示。作者于是梳理一番数据,提出文科生不如理科生的几方面原因:&专业壁垒&阻挡文科生转行步伐,学不动理科才学文科,文科生更容易&想当然&。
<font color="#09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引自《2013中国数理化基础教育白皮书》
冷哲的文章虽然基于数据作出分析,意在提醒文科教育的缺陷,可仅仅是旗帜鲜明的标题就足够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应了。有网友对文科生理科生的一刀切两分法&义愤填膺&,&毁梦者一号&说:按照作者的逻辑,就是我因为爱好而学了文科,从此就工资也不如人了,智商也不如人了,逻辑也不如人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就低人一等了。作者想阐述的是理科生比文科生更有逻辑,而这篇文章从头到尾却在自我反驳这个观点,或者说自打脸,为什么呢?因为有逻辑的人,怎么可能直接用学科把活生生的人分成两类,扣个帽子就定性&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呢?
有网友对此为作者解释说:作者并没有否定具体的某个人,没有否定你,而是用统计论证两类人的差异。甚至有人调侃,当理科生每次用数据说话,就有文科生把自己作为个例代入其中,反而暴露出不懂统计的缺陷。冷哲端的挖得一手好坑。
理科生玩数学,文科生就没有&高大上&了吗?上哲学。一位网友思索起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道理?难道个人不是在整体里吗?既然整体都否定了,还谈什么不否定个人,简直是可笑之极。
然而,冷哲的文章是不是对文科生&整体&的否定呢?一些网友指出作者针对的不是文科生而是某些有害的文科生思维,并认为文科生思维在媒体中已经造成了很大危害,网友&贠宁&说:有些&文科生思维&正在造成社会危害,文中举出的拿茶水当尿液化验就是一例。拿茶水当尿液化验至少出现了两次,一次是2007年,一次是2012年,两次都是记者搞的,都造成很大的轰动效应,严重损害了医生和医院的名誉。新闻报导不是个人行为,众多跟风起哄者也有过错,而且在一个坑里摔倒两次,足见&文科生思维&不是个别人的问题。
网友&卫邦&点名批评&文科生思维&的典型:特别是某些公知,天天炒作着概念。时不时就背上一段,没有点原创的。
但也有网友对此不敢苟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都搞不清楚,理科生还好意思争辩么?网友&家邦&回应称:但是他们代表所有的文科生吗?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就判其他的文科生都有问题吧。这貌似有点不客观吧。媒体代表文科人?复旦投毒是不是可以代表理工科人?我无意冒犯逝者。文理工,本身所面向研究对象不同,这种差异不代表优劣,文理工思维本身因对象不同而不同,本身并无危害,如果你一定有证明其有危害,你的初衷是有问题的,我只能这么说了。就像一把刀一样,你能简单说它是邪恶或是可以雕出美食的工具。完全是因为用他来做什么。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本身并没有你所说的危害,是你认为他有害了,所以你觉得就有害了。
在文科生小清新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豆瓣,网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文章,有豆瓣网友就指出作者的论据缺陷:文章说理科生在很多行业,甚至文科典型的行业都强过文科生。田忌胜过齐威王的场次确实更多,但因此就说田忌的马强过齐威王,则论据不足。文科生中的精英完全可能集中在某几个文科垄断行业,在这些领域甩理科生几条马路。网友虽然没有什么数据支撑,倒也不失为合理想象。
还有的豆瓣网友则表示作者给出的标准不够明确:文科生表示,看到&文科生不如理科生&这个命题,立刻会想到是以什么为标准?随着标准的不同答案自然可能不同,大而化之地讨论没什么意义。不过,冷哲既然从前述的调查出发,标准想必是收入吧。
尽管豆瓣网友普遍支持文科生,但网友BastardSword等表达了对作者的支持:毫无疑问,单纯的文科和单纯的理科都有自己的思维缺陷,比如理科生的呆板和文科生对科学的无知。所以,同时具备两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占据优势。但是从中国眼下的情况来看,能文能理的人大部分都选择了理,在一个依然是理工为王的社会,理科生占据优势不奇怪。当年我纠结了很久,最后选择了理科,而和我的选择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文科生从总体来说缺乏理性,崇拜非理性的人实在太多,而许多记者更是在报道中暴露出他们缺乏科学常识的缺陷。
豆瓣理科生果然沾些文科情怀,BastardSword不仅顺带批判了后现代主义,还承认文科有理性,只是太多文科生缺理性。这种认可文科、更深&打击&文科生的招术着实精彩。他说:且不说社会本身的偏好,单说从人类整体而言,具有理性的一群人,在总体上,相对较为非理性的人具有竞争优势。而理科生在总体上较为理性。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反理性&的口号,其实本身是可笑的,他们只能说是对现代社会不满的一种发泄,根本没有任何建设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而且事实上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什么新东西,大抵也能从过去找到踪迹。在每一次现代化中都会出现对理性的反叛,但是有什么用?无非是发泄不满罢了,和那些&怀才不遇&的古诗一样,偶尔被人观赏。社会的主流一直是理性主义,并且在可见的将来会一直主导下去。文科并非没有理性因素,事实上真正的学问都是包含了理性在里面的。不幸的是,太多文科生的理性实在是有限的,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比如说白岩松反对转基因,他按说已经是文科生里的佼佼者了,但是他在这一过程采访报道的许多明显具有巨大漏洞,缺乏说服力。
诸如此类在理性和非理性二元对立里争论的例子数不胜数,观察者不一一枚举,可能这是一开始就被论题设定好了的,跳出陷阱的人并不多。
文理科的差别不独国内有,冷哲一文也引来了不少在国外念书者的关注,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网友表示大部分人选择了理科表明了理科的吸引力:当年那些文科理科都差不多的人,大部分都选择了理科,从此就可以看出理科本身对人才的吸引。
海外留学的理科生也占了大多数,但理科生就真是个个怀揣理想远赴重洋么?另一位留学生说NO!一位哈佛的学生沁冰结合自己在国内的经历回应,称选择理科大部分人是随波逐流:&但是当年那些文科理科都差不多的人&这一标准本身就大错特错,什么叫&差不多&?高考分科前文理科分别考出来的分数差不多?可笑,也不看看中国的文科考试是否能真的检验一个文科生的水平。中国的理科是一分钱一分货,文科绝对不是,文科生的诗书满腹才华横溢根本不是中国小中大学的考试能体现的。很多我们会的东西考试根本不涵盖,很多考试涵盖的东西我们根本不屑于会。就算标准不是中国教育体制内的,换成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如果那些&但是当年那些文科理科都差不多的人&都选了理科,也是因为所谓投资回报率吧?如果记者的平均收入大于程序员,IT公司才不会比报社吸引到的人多。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在中国外国都一样,选理科跟他们的才华毛关系没有,只是因为稳定,play safe而已。而且我倒觉得理科生才是庸人普通人更多,他们自知没有过人才华,不敢像李安一样甘冒奇险把整个青春赌在电影之类文科行业上,理科如果不够聪明也可以靠勤奋和积累求上进,文科如果没有才华,再怎么勤奋也就那样了,同样没有才华的人当然还是选理科保险了。
而另一位奥克兰大学的毕业生朝菌则对文理科的选择条分缕析,揭示出的竟是中国文科教育的问题:
1.选择理科的学生的数量远超过文科。高中二年级分班,我们班80个学生,只有3个选择了文科。我们年级12个班,每个班选择文科的人被挑出来,组成了一个13班,最终结果就是12个理科班+1个文科班。
2.文科和理科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几乎全都会选择理科。甚至文科成绩比理科好一些的学生,也会选择理科。
3.确实有很多学生,因为理科很差而选择了文科。文理都差的学生,则可能会考虑学艺术。我那个时候,班里好像还没有转去学艺术的。
4.我个人在中学里感受不到文科的任何乐趣。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科大部分是死记硬背一些&标准答案&。我自己随笔写得比较好,语文老师经常在班里读,我熟读《三国》、《水浒》,但是这些对于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数并没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最终促使我选择了理科。文科的乐趣,只有等我出了国,在国外的汉学系旁听了一些课程才体会到。我从理科转到文科,中间耽误了几年的时间。
5.文科和理科要求的素质不同,因此很难比较文科生和理科生谁的素质更高,就像我们难以比较医生和诗人一样。用就业率或者就业后的薪水来衡量是一种方法,但是它们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结构、经济形势、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影响,未必有说服力。
6.庄子谈到过&无用之用&,一个人学文科,可能是出于喜欢文科,而不是为了在将来取得好的就业机会,就好像艺术家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一样。而一个人学理科可能怀了一种功利的目的。当然,很难说文科生和理科生谁更功利一些,正如我上面所说,一个人选择文科可能是因为理科学得不好,也就是说,同样是一种谋生的策略。
薪水、就业固然是方便称手的尺子,但网友们深入而各有侧重的讨论,已经展现出这把尺子的局限,也超出了冷哲文章的内容。文理科教育的优劣,以及造成的现实影响,是说不尽的话题。,但偏文偏理者恐怕还会继续在文理之争中战斗下去。而在大学阶段,文理综合教育是否会有更多的探索创新,以培养素质更全面的人才,让我们拭目以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轩甫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文科生同理科生有什么区别?
文科生同理科生有什么区别? 5
一个要死背烂背 一个靠吃脑加背少少也
其他回答 (11)
文科美女多
仅此一区别
我现在 想去学文科
简单说就是文字和理论的区别
直接问就知道了
学的东西不一样
语文与数学的区别,记者与售货的区别
文理科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文科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即感性思维,通常使用右脑,而理科生擅长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通常使用左脑!...
打个比方…比如一加一等于二…文科生只需要知道答案是二就行了…而理科生还要探讨处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这就是区别……
学文科是为了泡妞!学理科是为了梦想!
理科不是被女泡吗?
其实我很羡慕学习理科成绩高的女同学,好像我姐姐一样。
文科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注重形象思维,情感较细腻,善于观察生活,不仅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还要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理科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注重理性思维,较冷酷,记忆能力缺乏锻炼,还习惯鄙视文科生。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是什么
287回复/4亮 10952浏览
引用16楼 @ 发表的:
初中政治和历史一直都是满分
历史就不说了。。政治一直满分??发自手机虎扑
我们高一年段当年前十名,好像就一个选了文科~
昨天码的字,没想到今天又出来这个话题,希望楼主能看看,不要这么片面的看待所谓“文理”
作为当年的理科生、现在的工科phd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就说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确实是有一部分觉得数理化很难学懂的同学选择了文科,学校里的艺体生基本也都选择了文科。当时虽然一部分人嘴上不会说,但心里还是觉得文科比理科低一档的,包括我自己也有这种偏见。
等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如今投入更加纯粹的研究之后,对这个问题已经看淡了。曾经为了高考,我将大量时间投入了参考书,错过了很多东西。而现在学的越多、接触理工科更深的时候,反而对曾经错过的东西有了兴趣。现在每天焊完电路、调完板子,回去会读一读沈从文、钱钟书;在lab啃完英文文献的时候也学学日语法语。
讽刺的是――书读得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也在刺激我去接触更多文学以外的东西,包括高中时期嗤之以鼻的历史、政治书籍;从前只看报纸体育版,现在也会去看看时政板块;曾经我崇拜牛顿和爱因斯坦,现在我也学会了欣赏托尔斯泰和塞万提斯;从前坚持无神论,现在对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特别着迷。甚至一度在想象自己当时去读文科,之后去学新闻、当个记者也是不错的目标。
我发现任何领域的巨匠,如果要用我们的文理去硬生生的划分开来都是很肤浅的事情。真正去理解傅里叶变换,到最后会发现它本身也是一首诗歌,在用自己严肃而独特的正弦韵脚来向世人阐述一个解构的世界。反过来说,拜读《基督山伯爵》,仔细分析它的故事架构、剧情发展、人物刻画,也能找到如同数理证明过程一样的严谨逻辑。
现在回想高中的教学,造成文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也不想过多评论,学校也有升学的压力,我也很感谢高中老师。只是觉得这三年真的让很多学生缺失了一些东西,让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印象就是无尽的背书和写的满满的文综答卷;让文科学生对理科的印象就是背不完的公式和繁琐无聊的证明。
往深了说,其实这都是人格缺失的一种表现,在我眼里,文理学科既可以是一组逻辑精密的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篇篇气势磅礴的长歌行。我希望街里的理科生不要去说“文科无用”,而能去尝试接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欣赏人类留下来的一簇簇智慧火花,丝毫不逊于牛顿定理和相对论;也希望文科生不要去说“理科只有背公式”,望望窗外,看看这灯火辉煌是不是一首写在你我身边的唯美诗篇。
全职车迷,兼职鸟黑,翻译团酱油
引用16楼 @ 发表的:
初中政治和历史一直都是满分
你说初中有毛用?不都一样
引用19楼 @ 发表的:
没分科的时候学的一样吧?一个标准啊
是啊,既然学的一个样,为什么考试不一样
最tm烦那些挑口水装脑残骗经验的
每次看到这种帖子我都觉得很有趣啊,得益于我大江苏的奇葩高考制度,我念书那几年江苏不分文理科,你可以选一门文选一门理,也没有文理数学之说,统一的卷子,所以在我眼中,文科生理科生什么的压根没区别,不知道成天吵吵这个有什么意思~~~
引用23楼 @ 发表的:
你说初中有毛用?不都一样
是啊,我是说只要背下来,就能考好成绩
最tm烦那些挑口水装脑残骗经验的
引用22楼 @ 发表的:昨天码的字,没想到今天又出来这个话题,希望楼主能看看,不要这么片面的看待所谓“文理”
作为当年的理科生、现在的工科phd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就说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确实是有一部分觉得数理化很难学懂的同学选择了文科,学校里的艺体生基本也都选择了文科。当时虽然一部分人嘴上不会说,但心里还是觉得文科比理科低一档的,包括我自己也有这种偏见。
等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如今投入更加纯粹的研究之后,对这个问题已经看淡了。曾经为了高考,我将大量时间投入了参考书,错过了很多东西。而现在学的越多、接触理工科更深的时候,反而对曾经错过的东西有了兴趣。现在每天焊完电路、调完板子,回去会读一读沈从文、钱钟书;在lab啃完英文文献的时候也学学日语法语。
讽刺的是――书读得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也在刺激我去接触更多文学以外的东西,包括高中时期嗤之以鼻的历史、政治书籍;从前只看报纸体育版,现在也会去看看时政板块;曾经我崇拜牛顿和爱因斯坦,现在我也学会了欣赏托尔斯泰和塞万提斯;从前坚持无神论,现在对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特别着迷。甚至一度在想象自己当时去读文科,之后去学新闻、当个记者也是不错的目标。
我发现任何领域的巨匠,如果要用我们的文理去硬生生的划分开来都是很肤浅的事情。真正去理解傅里叶变换,到最后会发现它本身也是一首诗歌,在用自己严肃而独特的正弦韵脚来向世人阐述一个解构的世界。反过来说,拜读《基督山伯爵》,仔细分析它的故事架构、剧情发展、人物刻画,也能找到如同数理证明过程一样的严谨逻辑。
现在回想高中的教学,造成文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也不想过多评论,学校也有升学的压力,我也很感谢高中老师。只是觉得这三年真的让很多学生缺失了一些东西,让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印象就是无尽的背书和写的满满的文综答卷;让文科学生对理科的印象就是背不完的公式和繁琐无聊的证明。
往深了说,其实这都是人格缺失的一种表现,在我眼里,文理学科既可以是一组逻辑精密的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篇篇气势磅礴的长歌行。我希望街里的理科生不要去说“文科无用”,而能去尝试接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欣赏人类留下来的一簇簇智慧火花,丝毫不逊于牛顿定理和相对论;也希望文科生不要去说“理科只有背公式”,望望窗外,看看这灯火辉煌是不是一首写在你我身边的唯美诗篇。
没错,造成这种错觉的不过是职业选择等因素罢了,没有谁高谁低
引用22楼 @ 发表的:昨天码的字,没想到今天又出来这个话题,希望楼主能看看,不要这么片面的看待所谓“文理”
作为当年的理科生、现在的工科phd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就说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确实是有一部分觉得数理化很难学懂的同学选择了文科,学校里的艺体生基本也都选择了文科。当时虽然一部分人嘴上不会说,但心里还是觉得文科比理科低一档的,包括我自己也有这种偏见。
等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如今投入更加纯粹的研究之后,对这个问题已经看淡了。曾经为了高考,我将大量时间投入了参考书,错过了很多东西。而现在学的越多、接触理工科更深的时候,反而对曾经错过的东西有了兴趣。现在每天焊完电路、调完板子,回去会读一读沈从文、钱钟书;在lab啃完英文文献的时候也学学日语法语。
讽刺的是――书读得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也在刺激我去接触更多文学以外的东西,包括高中时期嗤之以鼻的历史、政治书籍;从前只看报纸体育版,现在也会去看看时政板块;曾经我崇拜牛顿和爱因斯坦,现在我也学会了欣赏托尔斯泰和塞万提斯;从前坚持无神论,现在对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特别着迷。甚至一度在想象自己当时去读文科,之后去学新闻、当个记者也是不错的目标。
我发现任何领域的巨匠,如果要用我们的文理去硬生生的划分开来都是很肤浅的事情。真正去理解傅里叶变换,到最后会发现它本身也是一首诗歌,在用自己严肃而独特的正弦韵脚来向世人阐述一个解构的世界。反过来说,拜读《基督山伯爵》,仔细分析它的故事架构、剧情发展、人物刻画,也能找到如同数理证明过程一样的严谨逻辑。
现在回想高中的教学,造成文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也不想过多评论,学校也有升学的压力,我也很感谢高中老师。只是觉得这三年真的让很多学生缺失了一些东西,让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印象就是无尽的背书和写的满满的文综答卷;让文科学生对理科的印象就是背不完的公式和繁琐无聊的证明。
往深了说,其实这都是人格缺失的一种表现,在我眼里,文理学科既可以是一组逻辑精密的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篇篇气势磅礴的长歌行。我希望街里的理科生不要去说“文科无用”,而能去尝试接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欣赏人类留下来的一簇簇智慧火花,丝毫不逊于牛顿定理和相对论;也希望文科生不要去说“理科只有背公式”,望望窗外,看看这灯火辉煌是不是一首写在你我身边的唯美诗篇。
感触和考试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高考,我也喜欢学习历史。你说的那些文学确实很美,但是让你来考试,就完全变味了。
最tm烦那些挑口水装脑残骗经验的
引用26楼 @ 发表的:
是啊,我是说只要背下来,就能考好成绩
初中和高中完全俩个概念好不,根本没有理解好不,初中上政治不听,考试前把书上要点呗一边,考试96
这样说吧,科学在全世界都是共同的,但文化不是,不同的国家文化存在较大的冲突。
文科生通常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通常都缺乏理性,难以做到不偏不倚,就像中国人没必要为美国社会的冷暖而殚精竭虑,在政治上美国人认为是不好的,中国人会拍手掌。
理科生学的都是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是单向起源于西方的,理念上说实话,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没有什么冲突。所以理科生考虑一个问题可以做到更加的理性和公正,没有预设立场这回事。
当然,上述所说的都是理想状态,中国人吗,以我的经验来看,绝大部分理科生还是很有文人气质的,因为毕竟中国人毕竟难以受到西方哲学的熏陶,骨子里还是中国传统那一套东西。
IAN WRIGHT : England isn’t a plaything, England isn’t something that you can pick up and put down when you want.
伊恩-赖特:英格兰不是推特,不是你TM随性子想跪舔就跪舔,想从这圆润滚蛋就能圆润滚蛋的球队。
升级之路不堪回首。。
引用28楼 @ 发表的:
感触和考试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高考,我也喜欢学习历史。你说的那些文学确实很美,但是让你来考试,就完全变味了。
你没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高中我们把文理学科完全分开,导致了互相不了解,所以你才会有文科只有“死记硬背”的错觉,同样的,很多文科生看数理化也是枯燥乏味、堆砌定理和公式而已,正是这种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理解的错位。
单说高中考试的套路,我并不认为数理化和政史地有太大差别,理科大题强调解体的“套路”,除压轴之外的每一道大题考察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没记错的话――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函数,基本就这个顺序;物理化学就更明确了。。。数理化的学习中确实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我并不认为在考试中有太多体现。
我高中一个要好的朋友在学校文科班排名前五,学校会考前发下来卷子(就是理科考政治历史、文科考物理化学那种),我俩都是互相帮忙做,拿到她写好的政治历史答案的时候,我也很好奇,如此长篇大论文科生是怎么一条条地背下来的,向她请教的时候,她非常有条理的给我分析题干、考点、以及答题要领,完事之后我想想,这跟数理化的考试有什么区别
全职车迷,兼职鸟黑,翻译团酱油
引用29楼 @ 发表的:
初中和高中完全俩个概念好不,根本没有理解好不,初中上政治不听,考试前把书上要点呗一边,考试96
难道高中不是吗
最tm烦那些挑口水装脑残骗经验的
思维方式有区别。。。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2楼 @ 发表的:
你没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高中我们把文理学科完全分开,导致了互相不了解,所以你才会有文科只有“死记硬背”的错觉,同样的,很多文科生看数理化也是枯燥乏味、堆砌定理和公式而已,正是这种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理解的错位。
单说高中考试的套路,我并不认为数理化和政史地有太大差别,理科大题强调解体的“套路”,除压轴之外的每一道大题考察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没记错的话――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函数,基本就这个顺序;物理化学就更明确了。。。数理化的学习中确实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我并不认为在考试中有太多体现。
我高中一个要好的朋友在学校文科班排名前五,学校会考前发下来卷子(就是理科考政治历史、文科考物理化学那种),我俩都是互相帮忙做,拿到她写好的政治历史答案的时候,我也很好奇,如此长篇大论文科生是怎么一条条地背下来的,向她请教的时候,她非常有条理的给我分析题干、考点、以及答题要领,完事之后我想想,这跟数理化的考试有什么区别
这么说理科生可以直接参加政治历史考试了
最tm烦那些挑口水装脑残骗经验的
引用20楼 @ 发表的:
历史就不说了。。政治一直满分??
明显吹牛。。。真的,别吹那么大。。。。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5楼 @ 发表的:
这么说理科生可以直接参加政治历史考试了
请好好理解,理科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大多是因为大学的专业问题和兴趣问题,他们在两年甚至三年内都没有好好地接触政治、历史的应试教育,直接去参加考试肯定不现实,但是我认为只要给一定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考个凑合的成绩也不是什么难事。
反过来同理,文科生排斥数理化也各有各的原因,我相信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进行一下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足够题量的训练,也能在理科班中找到个中游甚至上游的位置
全职车迷,兼职鸟黑,翻译团酱油
引用33楼 @ 发表的:
难道高中不是吗
你没看我前面说?死背没用,经常政治大题不会做,然后看答案,答案上的我全会背,但你就是做不出啦,你知道要点,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什么,需要理解要点的意义,我就不说哲学了…头疼不得了,老师也解释不清楚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8人参加识货团购749.00元6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6人参加识货团购78.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245.00元138人参加识货团购480.00元54人参加识货团购598.00元44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120人参加识货团购490.00元23人参加识货团购208.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118.00元28人参加识货团购278.00元55人参加识货团购98.00元您的位置: >
文科生与理科生毕业照有啥区别 看看搞笑毕业照就知道 图(2)
时间: 来源:华龙网
电影《致青春》引起众多年轻网友共鸣,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贴出了学校的毕业照,怀念着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5月2日,发帖者“何昕琛.Stardust”告诉记者,照片均出自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上面的工科照片是该校研究生院的,文科的则是该校人文广电学院的本科生。
网曝搞笑毕业照
男追女还是女追男?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毕业照片,索性P到一起好了。在同一所大学里,男生女生各有各的幻想。不解释了,都在图里了。&近日,网友&何昕琛.Stardust&在人人网上贴出的两张毕业照,让有过大学经历的网友们会心一笑。两张照片分别是工科和文科,工科的5名男生在争先恐后地追逐一位女生;文科则反过来,一大群女生疯狂追逐5名男生。两张照片,鲜明地反映出了理工科和文科大学生的男女比例。
两张照片转发到腾讯微博后,迅速引来了各大学学生的共鸣,理工男们哀叹本校难觅芳踪:&一入工科深似海,从此妹子是路人。&文科女们则哀怨脂粉气太浓:&总共30人,28个女生,还有两个伪娘!这日子怎么过?&
[责任编辑:彭树文]
看今日·热点
新闻热词搜
看今日·栏目
栏目热词搜
相关阅读:
资讯热点榜
论坛热点榜
电 视-            
广 播-          
栏 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许可证号:1705111) 鄂B2-
中国湖北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发邮件到: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HBTV·湖北网台 招商电话:027- 传真:027-
广告联系:上海视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TEL:021- FAX:021- MAIL: S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