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锁定(解剖型)接骨板哪家有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解剖型接骨板使用说明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接骨板 肋骨接骨板 人体解剖图 解剖学教室 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 解剖刚死亡年轻女尸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1:13: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解剖型接骨板使用说明
官方公共微信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04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AO研制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延迟愈合,骨不连,内置物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干及大转子骨折,髋内翻,骨髓炎等并发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89.0±8.7)分。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固,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87.3【正文快照】: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多发性创伤疾病,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众多医师接受,但有较高的内固定失效发生率,导致髋内翻、短缩等畸形,治疗困难,寻找固定稳固、操作步骤简单、微创的治疗方法是临床追求的目标。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锡伦;唐广应;苏军;任一;;[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1期
梅紫安;;[J];实用骨科杂志;2013年12期
陈英杰;;[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1期
张彬;蔡运火;王芝龙;杨刚;;[J];中医正骨;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耀阳;刘安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吴炳华;徐聪;邓高荣;高翔;凌强;李太强;;[J];当代医学;2011年31期
李健;马大年;洪尚浩;;[J];东南国防医药;2011年04期
胡晒传;;[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宋业良;张晓涛;;[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7期
明江华;贾芝和;周建林;方海滨;马永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2期
许庆山;刘寿坤;苏郁;;[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4期
阮建伟;宫小康;孔劲松;;[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4期
郑江;李开南;赵平;汪学军;母建松;;[J];重庆医学;2013年15期
贾永龙;王大伟;张睿昕;苑井宽;;[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斌;[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曾景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维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勇;[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年11期
郭林新,刘庆军,林斌,练克俭,丁真奇,郭延杰;[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8期
宋锡伦;唐广应;苏军;任一;;[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1期
王雪飞;赵亚军;王学义;王馨平;张亚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3期
刘阳;周伟;李家庚;王效东;;[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3期
黄峰;陈允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6期
陈松;雷青;李岳峰;罗俊江;刘堂友;周伟力;;[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1期
陈述祥;康乐;区文欢;司徒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1期
张雪冰;于燕春;何英敏;刘永;李玉祥;王大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1期
许英;刘树民;李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伟,王岩,崔健,韩刚;[J];中华外科杂志;2003年10期
石伟;苗旭漫;刘绍臣;林延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冯济陈;刘升辉;黄正霜;陈成然;林伟伟;;[J];华西医学;2010年05期
赵洪普;徐秋玉;曾勉东;潘永谦;吕玉明;张平;;[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翟斌胜;;[J];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11期
王军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辛宏力;;[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5期
赵保平;;[J];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19期
王冠军;;[J];光明中医;2012年06期
程虎;马世强;焦建波;;[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培栋;毕振宇;赵卫东;欧阳钧;;[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刘勤;王慧娟;李秀平;聂小芳;吴小燕;;[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成旺;温宏;张宇;潘孝云;;[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帅;张海波;段宏;闵理;张晖;屠重棋;;[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史庆轩;胡宏伟;宁廷民;侯存强;李庆峰;包健;;[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王庆甫;张卫;孙纲;;[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张帅;屠重棋;段法;闵理;周勇;张树良;姜勇;冯品;;[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高均宏;朱海涛;冯健;王文跃;胡祖愉;王俭;胡江;刘洪新;;[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何飞熊;王巍;谢俊;;[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杨阳;马信龙;马剑雄;王志彬;王志钢;马宝意;;[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印高乐;[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林蔚;[D];吉林大学;2014年
周峰;[D];苏州大学;2003年
杨沛彦;[D];苏州大学;2006年
左建林;[D];吉林大学;2008年
张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赵继军;[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付鑫;[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王磊;[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皮益刚;[D];中南大学;2012年
何双建;[D];苏州大学;2013年
贺强;[D];南华大学;2013年
陈栋;[D];苏州大学;2014年
吕国庆;[D];遵义医学院;2010年
肖士鹏;[D];山东大学;2012年
邵亮;[D];苏州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请,我要!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尺骨鹰嘴骨折
&&&&&&&&&      [目的]比较解剖型接骨板与传统张力带钢丝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差异,探讨尺骨鹰嘴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的41例尺骨鹰嘴骨折,其中20例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另外21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对此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率等相关指标;术后定期随访,以影像学上、标准判断骨折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解剖型与传统钢丝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异,探讨尺骨鹰嘴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的41例尺骨鹰嘴骨折,其中20例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另外21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对此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率等相关指标;术后定期随访,以影像学上、标准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以Mayo肘关节评分评定患肘功能。比较这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
   [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术后1月、2 月时,两组骨折愈合例数无显著差异;在术后3月时,张力带钢丝组骨折愈合例数显著多于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组;至术后4月时,两组骨折愈合例数无显著差异。张力带钢丝组有4例出现克氏针退出,针尾刺激皮肤致局部滑囊形成。两种固定方式的肘关节Mayo评分,历次随访皆无显著差异。
   [结论]&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率和肘关节功能。解剖型接骨板固定确切、牢固,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避免张力带固定所致的针尾退出所导致的皮肤刺激症状;其余无明显优势。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桡骨小头半脱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