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遇卷舌音怎么发就说不好,请问什么医院在这方面比较好

→ 我孩子4岁了,卷舌音说不准,舌头伸出来看
我孩子4岁了,卷舌音说不准,舌头伸出来看
健康咨询描述:
我孩子4岁了,卷舌音说不准,舌头伸出来看起不尖,这种情况要做手术吗,大概要多少费用。谢谢,在线等候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龋病、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面部外伤、颌骨骨髓
帮助网友:43989称赞:4082
&&&&&&病情分析:&&&&&&您好,您孩子的情况我们初步判断可能是舌系带过短&&&&&&指导意见:&&&&&&它临床表现为舌头不能正常自由地前伸,舌头伸出口腔的部分不及正常的长,而且舌前伸时舌尖因被舌筋牵拉而出现凹陷,舌尖呈W形(正常人舌头伸出时舌尖呈V字形),影响正常发音,比如说Z,C,S,zh.ch.sh等。&&&&&&一般情况下来说舌系带过短我们建议您带孩子及早去正规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根治(即舌系带延长术)
擅长: 外科常见疾病
帮助网友:129295称赞:6300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孩子可能是有舌系带过短,这样的话,是需要手术的,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而且手术早一些做比较好,&&&&&&指导意见:&&&&&&您好,建议您到医院的五官科就诊,经过检查确诊后手术治疗,具体的费用不是很贵,而需要看孩子的情况,一般需要100-200元左右,不会很贵,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擅长: 各种疾病,内科,外科等
帮助网友:232称赞:40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舌系带过短。但是这个不一定会造成卷舌音不准的现象。可以先去做舌系带休整手术,应该300-500.很简单的。&&&&&&指导意见:&&&&&&可以先去做舌系带休整手术,300-500.很简单的。但是不一定能保证发音就准确了,术后还要加以练习。
&&&&&&以上是对“我孩子4岁了,卷舌音说不准,舌头伸出来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牙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含:拔牙,补牙,镶牙,
帮助网友:1964称赞:95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怀疑是舌系带较短引起的“舌头伸出来看不到尖”。&&&&&&指导意见:&&&&&&这样的情况最好是在宝宝说话前做舌系带延长术的,对于宝宝现在说话有点影响,是要考虑做舌系带延长术的,慢慢纠正她的发音;费用情况要看当地医院的收费情况,一般在几百元左右。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32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治疗寻常痤疮。...
参考价格:¥48
本品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参考价格:¥29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信息加载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父母必读和育儿网共同创办的育儿专家频道,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宝宝语言发育与矫治。我们请到了北京妇幼保健院的梁爱民大夫。
主持人:梁大夫您好!
梁爱民:主持人好!网友朋友好!
主持人:有网友问孩子说话最晚到什么时候算正常?
梁爱民:其实儿童语言发育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但是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像一岁之前基本上属于语言的初发期,到了一岁以后就到了发展期,早一些的孩子在一岁左右就会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大部分孩子在一岁半基本上就开始说&电报语&,一个字一个字的乱蹦,用一个字来代表意思。有的孩子可能会晚一些,到两岁,但是也有三岁才会说话的,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这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他的智力发育是正常的,家庭语言环境也是不错的情况下,如果说话相对来说比较晚,但是也属于正常的范围。也就是说,孩子语言发育早可能在一岁左右,晚一点的孩子可能在两岁、三岁,但是两岁、三岁并不能说慢慢等,还需要在医生评估以后判断是不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语言发育。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他的宝宝八个月,一个字音都不会说,平时也不会咿呀学语,叫他时对着你看,也不会发声,其他都很正常,逗他也会咯咯笑,是不是有问题?
梁爱民:如果说八个月的孩子没有出现咿呀学语,没有发过声,家长对孩子的观察还需要再细致一些,如果孩子确实没有出现咿呀学语,还是建议去检查一下,看看孩子的听力是不是正常,然后再检查一下发育器官,比如咽部、喉部,如果说没有出现咿呀学语的情况,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也会出现。但是有的孩子到后期也会说话,所以我觉得家长最好先去医院检查一下。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我的宝宝快六个月了,前几个月的时候还咿呀学语,可是最近很少听到他这么说了,有时候逗他他笑得很开心,但是就是没有学语的那种状态了,是平时跟他交流得少不愿意说了,还是不会说了,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不太爱动,是不是和天气热有关系?
梁爱民:我觉得应该这么考虑这个问题。首先,孩子咿呀学语有一个阶段,五六个月开始,七八个月比较明显,如果说前期有,语言并不是像直线上升一样总有,有的孩子早期咿咿呀呀有很多,但是到后期出现平台期。但是平台期怎么判断呢?这个平台期必须是语言环境没什么变化,孩子没有生病。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孩子的其他发育都很正常,如果像刚才提的问题,孩子蔫了,不爱动、不爱说了,自己也考虑到跟孩子沟通少,我建议去跟医生沟通一些,对孩子进行评估一下。
主持人:就像刚才您说的这个平台期,有位家长也问到,他说他的宝宝已经20个月了,现在一个字一个字地都会说了,就是不连在一起说,是不是也快会说了。还有,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很少,没有机会给他讲故事,会不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影响?不讲故事会影响早说话吗?
梁爱民:这是一个20个月的孩子,处于电报语阶段是很正常的。说到给孩子读书,其实读书特别有助于孩子语言的促进,形成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但是,你如果没有时间给孩子读书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呢,并不能说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经常给孩子读书的话,想让孩子早说话或者说话丰富一些,这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尤其是在早期的时候,比如你在10个月开始给孩子读书,希望孩子在一岁半甚至两岁的时候能说出丰富的语言,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对孩子以后的语言发育肯定有好处,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促进的作用。
主持人:也就是说潜在的作用?
梁爱民:对,前期也能看出来,但是不能像后期那样显著。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他的宝宝是男孩,13个月了,除了爸爸、妈妈其他的都不会叫,他很着急,请问平时应该怎么进行训练?
梁爱民:13个月的男孩如果有意识的会叫爸爸、妈妈,这属于语言发育很好的孩子,最后不要太着急,如果想让孩子语言发育好最好平时多交流。再有保持平时的心态平和一点,因为男孩子的语言发育相对来说比女孩子慢一点,他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丰富语言环境就是多交流?
梁爱民:就是说在跟孩子接触的时候,要经常跟孩子对话,不是说你说你的,他干他的,你们之间好像没关系,或者说一跟孩子说话就是命令式的。而是要跟他有一个延伸的交流,在跟他说话之前要看看孩子的反应,说一些相应的话或做一些相应的交流。 另外一方面,带孩子多接触一些人,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比如说在小区里有很多人喜欢带孩子扎堆,那种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很好的,因为成人逗孩子和孩子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多一些。另外就是读书,读一些故事书也比较好。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他的宝宝26个月,还是不会说句子,甚至连三个字也很少说,但是大人说的内容他都听得懂,而且很喜欢唱歌,歌词发音不准,但是旋律记得很清楚,大人有时候教他说话也存在发音不准的情况,所以他很着急,这种情况属于语言发育迟缓吗?
梁爱民:连三个字都不会说,这个孩子已经26个月了,两岁多的孩子了,从保健的角度来说,这个孩子最好先做一个发育的评估。因为父母虽然觉得孩子很正常,理解起来也没问题,其他方面也不错。但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父母在观察孩子的时候没有参照物做比较的话,有一些问题不容易发现。所以我建议家长最好先做一个发育评估,如果说发育评估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动作、社交等这些水平都是很正常的,而且语言理解也正常,那他的表达就不用着急了,等他发育成熟就可以了。
主持人:这位家长问,他的宝宝已经19个月了,可是现在还是不太爱说话,他同事的孩子比他小一个半月,早就会说话了。他家的孩子就是不开口说话,高兴的时候蹦出一些词,可是叫他说话的时候就不说话,或者扭头表示拒绝。这位家长小的时候是9个月会说话的,但是孩子的爸爸是快两岁会说话的,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说话早晚会不会遗传?
梁爱民:19个月的孩子他一个字都不会,跟比他小一个半月的孩子相比,那个孩子什么都会说了。 首先是这样的,孩子的语言发育个体差异特别多,有的孩子可能一岁左右就会说话了,有的孩子可能到两三岁才会说话。我们不要跟别的孩子比,人家孩子会说,我们家孩子不会说,你在那瞎着急,也许你的孩子是正常的。 就遗传来讲,孩子说话早晚确实跟遗传有关系,如果家里人有人说话晚,尤其是父亲,可能他的孩子说话早的可能性比别的孩子要低一些。所以,如果这位家长比较担心孩子的情况,孩子不说也有可能是跟他的发育水平有关系,另外也跟孩子的语言发育特点有关系,我们必须得看到孩子以后才能判断。所以像这种情况需要再进行沟通,他的问题可能才能解决。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遗传,尤其父亲的遗传会相对大一些吗?
梁爱民:对,比例相对大一些。
主持人:父亲的遗传跟男孩和女孩都是同样的吗?
梁爱民:差不多,但是一般情况下男孩说话晚比女孩的几率要大一些。
主持人:遗传是比较明显的因素吗,在语言方面来说?
梁爱民:应该是这样的,尤其在门诊遇到说话晚的孩子,来了我们给他评估完以后,各方面都正常,可就是表达比别的孩子晚,往往一问都能找到家族里有遗传因素,不在父亲也在孩子的叔叔身上,反正肯定能找到根。
主持人:这挺有意思
梁爱民:是挺有意思的。
主持人:孩子说话早晚跟性别有关系吗,女孩子比男孩子说话早一点吗?
梁爱民:一般情况是,但是有个别情况男孩说话比较早,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他的宝宝两岁了,除了爸爸、妈妈和一些很简单的单词,比如&打&、&爷&、&&拿,&阿姨&还不是连贯地说,其他都不会说,问他就用手指,拉着你过去。有人说,宝宝说话晚聪明,是这样吗?这个宝宝的语言发育是不是正常的?
梁爱民:咱们国家有个老话说&贵人语迟&,尤其是男孩子,说话晚点聪明。实际上,如果孩子两岁多不肯说话或者说话少,从医学和保健学角度还是建议做检查,排除环境的问题、智力的问题等等造成这样的情况,排除这些因素以后我们再考虑是不是贵人语迟的问题。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是男孩,4岁了,和同龄孩子说话相比差的挺远的。因为他的小孩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不在身边,大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就是回答的能力差。念书、唱歌、跳舞方面又挺好的,已经上了一年半的幼儿园了,说话能力还比不上没去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明明爷爷在面前,他开口第一句话叫&老师&,大人纠正过来,但是下次他还是这样。这位家长说,现在把他接回来在父母身边教他,但是进展缓慢,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吗,应该怎么训练?
梁爱民:从刚才的描述看,可能家长关注到的孩子突出问题是孩子不说话,但是从他的行为描述来看的话,我觉得可能要往发育迟缓的角度考虑,应该要做一个检查,看看他的其他发育是不是也落后。因为从家长刚才的描述来看,孩子在整体个人社会交往能力,还有你刚才说的念书、唱歌、跳舞感觉挺好,是不是符合他的发育水平不清楚。所以我觉得这个孩子最好还是做一些检查,排除一下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他这么说我觉得发育迟缓可能性很大。
主持人:您觉得发育迟缓是在语言方面的吗?
梁爱民:不是,是整体的发育迟缓。我们现在不愿意给孩子冠名&智力低下&,实际上近些年我们叫发育迟缓,但是在之前就是叫智力方面的诊断,所以建议家长要带孩子去做一些这方面的检查。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快两周岁了,还是不会说话,之前还会叫妈妈,现在都不叫了,高兴的时候就&baba、dada&的叫,要不就是&啊啊&的,父母对孩子说的是普通话,但是孩子处的大环境是本地话。有人说要多跟小朋友玩,他们也让孩子跟小孩子接触,其他小其他说的也是本地话,不知道他听不听得懂,就是不爱说话,这种情况是不是和多种语言环境有关系?也跟他讲故事、跟他说话,但是孩子就是不说出来,硬要他说,他要么就不说,要么就哭,家长问怎么办才好?
梁爱民:刚才描述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只是无意识的说话。是不是会叫爸爸、妈妈不好判断,我们见到过有的还在说是会叫&爸爸妈妈&,但是仔细问他也是无意识的叫,不是见到妈妈就叫妈妈。所以,这个孩子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咱们也没有办法再进一步了解他的会叫做是什么状态,如果真正到了两岁的时候他不会说话,跟咿呀学语的状态一样,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出现前面那一阶段的情况,可以出现乱语,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不应该出现咿呀学语的声音。所以我自己的观点是,这个孩子最好也要再评估一下他的发育情况是什么样的。 他说普通话,作为大环境说当地话,会不会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影响?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是这样,一个家庭里面语言很繁杂,有说方言的,有说普通话的,这种情况会干预孩子的语言发育,会延迟,但不会最终导致孩子不说话。所以我觉得,他这个情况跟语言环境没有太大的关系,应该检查一下,看看其他方面发育是不是正常。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女儿现在三岁,现在说话不是特别清晰,应该怎么引导?因为孩子小时候是奶奶在带,奶奶说家乡话,所以他现在吐词不是很清晰。孩子老人带的话,老人说方言,会影响孩子发言发育的速度吗,他以后能不能纠正过来?
梁爱民:如果说孩子以前都是姥姥带,说的一直是方言,他接触的也是方言,应该说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当然会影响口音。我觉得他的妈妈最开始还是关心孩子的发育问题,他就是处于从方言往普通话转的过程,发言不清楚,妈妈的评判标准可能跟他自己的发育有出入。 另外一方面,三岁的孩子说话不清楚有些是很正常的,因为语音的发育并不是一刀切,会说话就什么都发育全了,不是这样的。就纯音来说在一岁之前就发育好了,可以很容易说出来,但是你说zh、ch、sh这种到六七岁才能好。所以在这一阶段如果出现口吃不清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什么都会说,但是最近可能听了一些别的方言,他们说的是粤语,带他去小区玩的时候会有别的人说其他话,比如客家话、湖北话、四川话,现在孩子会刻意把话说得哪种口音都带一点。这种现象需不需要纠正,因为他怎么说孩子也不改,该怎么办?
梁爱民:其实这是孩子模仿力很强的表现,他肯定是觉得很好奇、很有意思才模仿他们的声音。如果说家长怕他的发音走调了,不是普通话了,你刻意地去管他很难,因为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模仿是他的本能,是学习的方法,所以你越刻意的不让他模仿他就越爱模仿,所以家长如果不希望他去模仿的话,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忽视,当没有这件事发生,但是我们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普通话。一过这个阶段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不会再去模仿那些语言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好几种情况都是建议去做一下测试?
梁爱民:对。
主持人:能不能给大家说一下,大概孩子出现哪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去做检测?
梁爱民:就语言问题来说的话,可能家长觉得孩子一个是说话晚,如果说在两岁以内的话可以再观察观察,两岁以后,如果说孩子说话比同龄孩子明显要晚,说的词要少,或者不说话,这种情况我应该做一下评估。最后两岁以内的孩子,他有一定的语言或者没有语言,你感觉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发育得比较晚,比如运动能力,其他孩子都会走了,他可能还不会站。手的问题就是,别的孩子拿筷子吃饭都可以了,可能这个孩子拿着东西还在使劲地摔着玩。再有一个就是说,别的孩子可能一岁多的时候你说让他登在哪儿去拿什么东西,他都会按着做,但是有的孩子听见你说话,但是还是自己玩自己的,跟你没有交流。就像这类的行为,如果感觉比别的孩子要晚的话,还是应该去做一下检查。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宝宝说话的早晚跟哪些因素有关?
梁爱民:当然首先要考虑遗传因素,家里本身有说话晚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话,这个孩子说话晚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后期环境很关键,语言环境对孩子说话早晚,甚至说与不说,正常与不正常来说影响非常关键。所以,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早期要没有人类的语言环境,像毛孩一样,他到后来都不会说话。
主持人:像您刚才说的遗传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有遗传因素,我又给他很好的环境,可不可以提早他说话的时间呢?
梁爱民:我觉得现在也没有一个刻意的科研得出结果,但是环境对于一个孩子语言发育的影响,肯定是在成熟度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孩子的发育器官都不成熟的时候,环境再丰富,说话的器官不成熟他也说不出来。所以在我们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家长,我们也努力了,孩子也挺好的,他怎么就不说话,我说还没到时候,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他当然不会说话了。等到他的器官发育成熟了,两三岁不会说话,但是三岁以后突然就会说话了,智力在正常范围,就是在等着器官发育成熟,这就是遗传的作用。
主持人:有位家长说,孩子刚开始说话很早,比如不到一岁就开始蹦单字了,可以对着爸爸、妈妈叫了。但是他到了一岁多、快两岁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停留在那个阶段,进步很小,比他后说话的孩子都比他进步得要快。这种情况是不是正常?
梁爱民:这个问题还是得归结在个体发育差异。说话有早有晚,所谓的电报语阶段、两字阶段、多字阶段的语句发育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在一个字一个字蹦的阶段特别长,有的孩子特别短,往往说话早的孩子单字蹦的阶段相对长一点。
主持人: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梁爱民:对,是在正常范围里。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他的宝宝两岁半了,现在说话还不是很清楚,说短句时还可以,说到长句就很含糊,听不清,有时候还结巴,同龄的宝宝都讲的很清楚,是不是宝宝的声带有问题,还是有一些什么其他的问题?
梁爱民:一方面,还是要考虑他语音发育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两岁多的孩子短句还行,长句说不清,这也是正常的。还是我们要给他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大人跟他说话的时候说清楚了,语速降慢了,随着孩子的语言发育自然就会过渡到正常的状态。 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排除一下,这个孩子的口腔功能怎么样。
主持人:口腔功能是指什么?
梁爱民:比如说他吃东西的时候喜不喜欢嚼东西,有的孩子嚼半天,然后才咽下去,有的孩子是嚼两下就咽下去了,这两种都不好。我们做一个实验,让孩子抿着一个筷子,有的孩子做得很好,有的孩子可能你刚放下就掉了。还有的孩子,你让他吹蜡烛他一下就吹灭,这样的孩子口腔功能很好,有的孩子跑气,连纸都吹不动,这样的孩子口腔功能就不好。口腔功能不好就影响孩子的发音情况。
主持人:口腔功能不好多大能看出来,像刚才您说的吹蜡烛?
梁爱民: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做一些评估。但是你要看孩子吃饭好不好,其实在一岁多就能看出来,因为一岁多需要他咀嚼的能力越来越强,有的孩子放在嘴里含半天。
主持人:这种是习惯还是发育问题?
梁爱民:跟早期喂养有关系,7个月到10个月这段时间,由液体食物到固体食物,这个阶段能不能很好的过渡。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好一点,每次都弄得特细,没有让孩子有咀嚼的机会。
主持人:就是说他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才会出现这个问题?
梁爱民:对。
主持人:这位家长问,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做家长的一般要注意什么,包括饮食、说话都要注意哪些问题?
梁爱民:该加什么食物就加什么食物,不要太精细。 另外,其实孩子的运动能力,比如走、跑、跳等这类的运动能力,它的协调性也多多少少和语言有关系,所以尽量让孩子跑、跳,别限制太多。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跟孩子的交流,你的语速,口齿清不清楚,然后还包括语言环境是不是比较杂乱,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和语音的发育。 所以,你要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语言环境,妈妈要比较耐心,经常跟孩子交流,带孩子跟普通话的环境接触。另外,注意自己说话的语速,口齿清楚一些。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基本上跟孩子的视野是相同的,平视的,不要高高在上。还有,你如果保证不了家里的人都说统一的普通话,那就尽量保持用统一的语言跟孩子说话。然后,要预防疾病。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家宝宝现在已经14个月了,平时教他说话他扭头就走,不喜欢学说话,这是怎么回事?
梁爱民:他不喜欢学说话不见得没有能力说话。因为14个月的孩子可能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了,明显的就是两个大人在那聊天,他都能听见,他有反应。他是自己玩自己的,没有注意到咱们的说话,没有参与到咱们的说话里面,但是他能听到,这就是孩子学习的特点。所以你教孩子说话没有必要,改善语言环境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去教,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正常范围,到时间他就会说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地去教。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听说4个月以前听莫扎特的音乐对宝宝学习说话很有帮助,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
梁爱民:听莫扎特的音乐,从科研的角度来说恐怕没有太多的报道。但是音乐肯定对孩子左脑的刺激比较好一些,我觉得如果用音乐来熏陶孩子的话,不仅仅对语言有帮助,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也很有帮助,比如说孩子的想象力肯定也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单独对语言来说,我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 怎么让孩子语言发育得好一些,还是语言环境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很爱的话,不要过度的爱,适宜的爱,语言环境要是一个正常的环境,不出现早期生活经验比较贫乏,孩子的语言就能发展起来。只要我们适度跟孩子进行一些交流,成熟度一到了,他自然而然就能说话了。
主持人:像您刚才说到的,到儿保去做一下检测,家长可以在家自己给孩子做一些检测吗,还是你们那边有专门的工具来检测?
梁爱民:对,这种测试最好到专业机构,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做一下测试比较好,因为它也是属于心理测试范围,这些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拿到上岗证、资格证以后才能给孩子进行测试。因为它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同样一句话家人的标准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标准是另外的,可能会不一样,所以最好到专业机构测试一下。专业人员根据结果给你做解释,这个解释很重要,因为他的理解有可能跟家长相符,也有可能与家长的理解完全不相同。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那些情况,最好去做检测?
梁爱民:对。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说,他家宝宝有点大舌头,大概两岁左右的时候去医院看,医生说是舌系带连在一起了,建议把那根线剪了。还说因为剪的比较晚,在已经会说话的时候才剪,所以改变可能会慢一点。他的宝宝现在三岁多了,说话的时候还是感觉舌头在翘,家长纠正不过来,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挡着一样,这种情况多久才能好?
梁爱民:以前认为好多孩子说话不清楚,可能跟舌系带长短有关系,实际上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并不能说舌系带短孩子说话就不清楚,除非舌系带短得舌头都伸不出来的状态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所以这个孩子是不是生理的原因决定的,这需要进一步的判断。另外,孩子口腔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舌体到底是正常的范围还是过大,或者他里面的咽腭是不是正常,如果那些都是正常范围内,可能这个孩子就是生理性的语言发育的现象,家长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焦虑,但是平时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杜绝逼着孩子说话清楚,越这样越不行。
主持人:就像家长说的纠正,不需要?
梁爱民:对,不需要,还要做语言训练。
主持人:做语言训练是在耳鼻喉科还是在儿保做?
梁爱民:一般有专业的训练机构做,孩子的语言训练本身有专业人员来做。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三周岁了,会说很多话,但是有时候会卷着舌头说话,而且语速特别快,用什么方法去帮他纠正?
梁爱民:不用纠正,你越纠正的话他可能会越严重,索性你就顺其自然,我们周围人跟他说话的时候把舌头放在正常的状态说,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
主持人:那他卷着舌头讲话是因为习惯问题还是模仿问题?
梁爱民:我觉得可能是偶然来于模仿,原因不好说,因为如果周围有人这样说话他就是模范,如果周围没有人这样说,也有可能是自身发育舌的位置不正,就像语音发育有一个过程,舌头有时候需要伸直说话,他可能放的位置不对,给咱们听的感觉好像就是卷着舌头说话。如果说怀疑结构的问题可以到医院去看一下,如果没有结构的问题等着就可以了,别再重复他的话,也别刻意的逼着孩子改。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女儿现在三岁半,两岁的时候就上了幼儿园,但是她现在说话咬字有很多还是不准,小时候看过医生,听说舌系带不用剪,而且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同龄的人差,很晚才会说话,现在看到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也不说话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梁爱民:孩子说话晚,一般说话晚的孩子如果智力在正常的水平,他够音的时候会不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比说话正常的孩子会大一些。孩子不说或者说说话不清楚,我觉得跟孩子的特点还是有关系,到了一定年龄不爱说话,可能跟性格有关系,要家长多鼓励,在语言环境里面家长别逼着他去交流,放到那个环境里引导他自己去跟别人交流,慢慢引导孩子来模仿你的行为,达到能够跟别人交往的这种状态。
主持人:还是刚才那位网友说,他说他的孩子最近性格好像变了,特别野蛮,也爱哭,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家长没耐性了就会打他一顿。他问这种情况和他的说话会不会有关系?
梁爱民:可能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说话晚或者说话不清楚的孩子,他在表达的时候会比别的孩子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的情况,因为他表达了老师没有听清楚,他有可能就会失去了他想要东西的机会。再一个,在这个年龄的孩子,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快,语言表达能力发育得相对来说慢,可是他自身语言发育是落后的孩子,所以这种情况可能会更突出。就是说在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他在找词的时候说话更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周围的环境,尤其是父母或者老师,无法满足他,不能等他说出来,或者无法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这种情况下他的一些行为就出现了,比如打人等这些攻击行为就出现了,有的孩子会出现退缩行为,这是不一样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觉得家长应该找原因,第一,孩子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另外,在幼儿园里会不会有冲突,他自己不会说出来,憋在心里,因为他不会表达,是不是需要家长跟老师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有没有这一类问题。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之上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他这些行为可能会消失的,否则的话这些行为会越来越厉害,越打他反而越容易强化。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他的宝宝22个月,最近发现他说话好像很辛苦,有的时候看他想说但是嘴巴一直说不出来,要半天才能说出想说的话,就像我们大人有时候明明很熟悉的东西一下子想不起来那个东西叫什么的感觉,还有的时候孩子说话很结巴,他问这是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矫正这个孩子的口吃?
梁爱民:可以说是孩子语言发育过程当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过渡过程,孩子这个时间会出现类似口吃的现象。还有就是表现得像刚才家长说的,想说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说出来。实际上来说这是孩子大脑发育不平衡的表现,他的理解能力很充分了,但是他的表达能力,到库里面去找词的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家长不用太过度的关注。再有一个就是不要焦虑,因为这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如果说你过度的关注或者焦虑,这个现象就会变成问题,变成问题就不好解决了。所以家长看到这个时候就等待孩子说,不要逼他,也不要提醒他,这样反而都不好。就等待他说,等他说完以后鼓励孩子说&你说的真好&,等孩子这个发育的过程过去了,他的语言就顺畅了。不要逼孩子、不要抢孩子的话,要多鼓励孩子。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听说走路晚的宝宝说话会早一些,有这样的说法吗?
梁爱民:孩子的发育确实是不均衡的,有些孩子说话晚一些、走路早一些,有些孩子说话早走路也早,没有绝对的关系,说话早的孩子一定走路晚。但是你说女孩早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得比较有意思,他家的孩子说话比较早,6个月叫爸爸、7个月叫妈妈,这样正常吗?
梁爱民:从他的描述来说,如果说孩子发育早,再早的话也不能够违背了咱们的发育进程,也就是几千年进化过来的过程。6个月、7个月会叫爸爸、妈妈,肯定属于无意识的叫,绝对不会是有意识的叫,如果说有意识的叫,我估计是孩子的父母观察错了,因为这时候不可能出现有意识的叫,如果出现有意识的叫孩子可以进一步去研究,等于已经违反了人类进程的规律。
主持人:最早是什么时候会叫?
梁爱民:10个月左右,但是最初是6、7个月会咿呀学语,偶尔蹦出来家长高兴,说会叫了,我估计是家长理解错了。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儿子下个月就三周岁了,说话挺多的,就是说不清楚,家长听习惯了知道他说什么,外面的人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话,但是他什么都会说。家里的老人有说话,孩子说话不清楚,舌头下面有根筋,去医院割一下就好了,需不需要这样做?
梁爱民:家里面人如果说能够听明白他的说话,那就是说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外边人如果听不清,在这个年龄还是允许的,随着他的语言发育会有改善的。跟他的舌系带的长短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说有口腔异常的话还是应该去查一查。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也是在问舌系带的问题,一岁的时候检查舌系带有点短,医生说到两岁牙长齐才能成熟,现在孩子不愿意说话,说话晚是不是和舌系带长短有问题?
梁爱民:肯定没问题,如果说说话口吃清楚不清楚,可能有的孩子会有关系,除非舌系带短到影响舌头的运动,可能会影响到发育。但是肯定不会影响到孩子说话早与晚,那和孩子的遗传、环境、智力水平有关系。
主持人:像您刚才说的,语言发育和遗传有关系,舌系带短和遗传有关系吗?
梁爱民:这好像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说法。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女儿今年4周岁了,说话有点结巴,他刚学说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怎么给孩子去纠正?
梁爱民:其实,可能家长要采取一些方式,如果说4岁口吃再不进行一定的家庭环境的干预,他有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遗留下来,最后可能变成比较困难的问题。所以家长还是应该引起注意,但是不需要你整天关注他口吃的问题,而是以比较好的态度,应该比较放松,不要焦虑,孩子遇到口吃等这些情况的时候,如果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有的孩子意识到口吃是一个弱点,可能会造成自己害羞、行为退缩、紧张、焦虑。如果孩子没有出现后面这些情绪、行为,家长应该忽视这个孩子的口吃。然后,说完话以后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话再重复一遍,可以这么做,但是你不能指着孩子说&你慢点说,别着急&,要不然就是说&好好说,想清楚再说&,实际上你这样说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口吃越来越严重。
主持人:那就是说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梁爱民:对,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长引导好可能会一带而过,本来是生理过程一过就好了,如果家长态度不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会带来心理问题,那就更麻烦了。所以家长要放松下来,还有家长可以做的就是让孩子平时多朗读,可能4岁的孩子现在还不会朗读,但是你可以给他读故事,然后让他跟着你重复,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形中就把孩子口吃的问题矫正过来了。还有可以唱歌,虽然4岁的时候把歌唱的跟原调一样很困难,但是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跟家长交流。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生理性口吃是怎么回事?
梁爱民:在孩子会说话以后,尤其是2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并不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孩子的语言理解会更快、更好一些,而语言的表达相对来说要滞后一点。尤其是比较聪明的孩子,说话语速比较快的孩子,这时候他的反应比较快,但是语言跟不上,他想说什么可是反应不过来,有可能就停下来了。等过一段时间孩子自己就好了,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阶段,我们一般就考虑是生理问题。
主持人:就是说这个阶段孩子结巴是正常的?
梁爱民:是正常的,家长不要过度关注,要理解它是一个现象,不是一个问题。有的家长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看门诊的,如果说家长不能够正确认识这个情况的话,再矫治孩子的口吃,可能对孩子的这个现象造成影响,要不然口吃的现象会延迟,要不然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以后再大一点可能会变成心理问题,这样的话矫治起来更困难。
主持人:像您说的孩子生理性的口吃,到什么时候差不多就可以自然地好了?
梁爱民:一般情况下,从口吃的矫治来说的话,两三岁肯定不应该过度去管他,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矫治,但是从语言训练来说,基本上七岁之前不用特别强调矫治,都可以认为是生理性的。但是如果说这期间表现出伴有行为问题,那就必须训练了。因为训练不是针对口吃的问题,而是针对心理问题进行训练。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刚学会说一些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是一说话就流口水,而且很严重,这是怎么回事?
梁爱民:这大概是七八个月的孩子,这很正常,这个时间他的唾液分泌得很多,但是他的口腔能力、吞咽能力相对弱一点,自然而然就会往外流,这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也是正常的?
梁爱民:对,这时候该加辅食了。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他的孩子会把&狗狗&说成&斗斗&,这是什么问题,怎么去改变?
梁爱民:这是一个构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咱们发g的音的时候是舌后音,舌后音发育比较晚,大多数孩子应该是在四五岁发育成熟g的音。在孩子语言发育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取代的情况,用比较好发的音取代,用舌前音取代舌后音。但是,如果说仅仅是这一个音的话,家长完全能听懂他说话,像这种情况根本没必要管他,他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比如四岁、五岁自然而然就改过来了。 第一,家长不用管他。第二,不要学他,比如狗狗他说斗斗,他觉得好玩,家长可能老学他,你老重复孩子的这些话,相对来说发正常音的时间就会延迟。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口吃遗传吗?多大的孩子容易发生口吃?
梁爱民:从文献来说,口吃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就发声来说从生理性角度来说,两三岁的孩子,语言理解发育非常快的时候容易出现这个现象。但这是一个过程,真正相对病理性口吃来说,或者特别高发的年龄还没有,主要是集中在青春期前,但是发生还跟家庭环境有关系,比如说突然发生一个突发事件,孩子受到惊吓了,他有可能变成口吃。再有一个是孩子得了疾病,比如脑炎,不是他马上就口吃了,而是得病一段时间,大家都不觉得,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变得口吃了。 高发年龄不好说。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口吃有矫治的方法吗?
梁爱民:一般的生理性口吃我们建议家长不要太关注,咱们用正常的语态、语速跟孩子说话,进行交流就可以。在他的语速阻滞的时候,在重复的时候耐心等待,别逼孩子,再有一些相应的练习,比如唱歌、朗读,多参加一些活动。 但是像病理性的口吃,应该在专业的语言康复结构,有一定的康复流程,由专业人员进行康复。如果说成为病理性口吃,不仅仅是口吃的问题,还有心理障碍的问题,他不敢说话,心里面退缩、紧张。所以,从专业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我怎么起话,出现重复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技巧来取代、替代,或者说让自己把情绪稳定下来,语速降慢,把这个问题过渡过去。除了这方面训练以外,可能更多还是要针对情绪、心理进行专业康复。所以如果是病理性口吃还是最好到专业性机构去,不单单是语言训练。
主持人:如果是生理性的口吃,家长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做得不当的,有哪些误区?
梁爱民:最大的误区是家长把它看作是一个很不得了的问题,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口吃,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语速会发育得很好。 另外,希望孩子说话很完美,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指责孩子,你怎么半天说不清楚,你想说什么呀,快点说。有的家长可能挺理解孩子的,别着急,慢慢说,特别关注孩子,你是不是想说什么,其实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压力。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当他是在正常的说话,我们听着就可以了,顶多最后把一句完整的话重复一下。 还有一个不当的行为就是,比如这盆花是绿色的,你说完了,孩子口吃地说完了,你让他跟着你重复,这样对孩子的语言、语速正常起来没有帮助,还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不敢说话了,本来还敢说话,不管结巴不结巴,但是经过他的反复纠正孩子就不敢说话了,造成交流的困难,这就更麻烦了。
主持人:那就是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尽量克制自己?
梁爱民:对,当做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就可以了,放松一点。
主持人:不要把它当做毛病?
梁爱民:对,包要当做毛病,其实就是一个现象。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孩子是男孩,4岁,发音不清,去医院检查说是构音障碍、语音发育迟缓,去医院做康复训练6次,没有吃药,没有效果,应该怎么办?
梁爱民:如果说是构音障碍加上语言发育迟缓,如果一旦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应该是在理解和表达都会迟钝,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他的训练想几个月就达到一个比较突出的改善可能难度比较大。而这个时间可能更多的不是关注孩子构音改善没改善,表达情况会不会改善,更多的应该关注孩子的理解水平有没有提高,认知水平有没有提高,如果说这几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后面的表达、构音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所以如果训练方法得当的话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孩子构音得到改善,表达比以前丰富了。训练6次太短了,还得继续训练下去。
主持人:说到构音障碍,这是怎么回事呢,大概有什么样的表现?
梁爱民:在小孩子来说,构音障碍就是说发音不清楚,清楚的只是个别的音,像你刚才说的&狗狗&说成&斗斗&,可能一个音、几个系列的音,比如舌前音代替为舌后音,这样通过语音评估可以听出来。还有的孩子说的话家里人都听得懂,外面人听不懂,相对来说是重一点的。再重一点的是他说话的时候家里人都听不懂,这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构音障碍了。 构音障碍有很多种,有的是取代,有的是遗漏,比如里让他说&小&,他可能会说&虾&,所以有时候听不懂,孩子说话的声音再稚嫩点,听不懂。有的时候就发生混乱了,声母发生变化的时候韵母也跟着变,根本就听不懂。更严重的是孩子说话就没有音、没有调,你也不知道他说什么,像这类的基本上都属于构音的问题。
主持人:构音障碍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像您说的嘴里的发育不正常,是先天的吗?
梁爱民:有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病理性的如唇腭裂,毕竟属于发音器官,发音器官不正常的时候就会出现构音方面的问题。还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是完全没有听力,他也有听力,有一部分的听力损失,辨音的时候不清楚,他也容易出现,如果不读唇音就会发出怪音。构音障碍有病理性的问题,比如说口腔任何一个器官发生问题,哪怕腭弓没有腭裂,但是高一点,这也会出现问题。 还有生理性的,有的孩子语言发育相对来说不是一起成熟,有一个程序的问题。
主持人:有的孩子有构音障碍,但是他的语言发育是正常的,有这种情况吗?
梁爱民:有,他的语言理解和表达都很正常,但就是说不清楚。确实有这种情况,但如果孩子说话周围人都听不明白,自己家人都听不明白的时候,就是他的取代很混乱的时候,这种情况真的是需要训练、治疗。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孩子说话声音低沉,还有一位网友说孩子性格开朗,就是说话声音特别小,这两位网友都问这种情况和孩子的声带有关系吗?
梁爱民:如果说特别低沉,低沉到什么样子,特别小小到什么程度。因为咱们没有看到孩子,如果说确实属于异常范围的话,应该带孩子去检查声带,另外跟孩子气息运用也有关系。应该是检查一下,如果觉得孩子使劲说话声音也高不上来,或者说说话声音特别低应该检查一下。
主持人:如果父母是这种情况,会不会孩子也有可能先天就这样?
梁爱民:所以我才会说要看一下孩子,因为家长有时候说的低和咱们的理解不一样,这是有差异的。有时候孩子在正常范围,家长认为不正常,所以必须得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孩子遗传了孩子爸爸,天生舌下面就有一根神经阻碍说话和卷舌,就是舌系带是吗?
主持人:他说医生说不用割,请专家分析一下?
梁爱民:如果卷舌真的使发音出现了一点障碍,真的一点也说不清楚,大部分情况下限制了孩子舌头的运动,还是应该去检查一下。但是,如果说他的构音障碍出现问题了,实际上跟舌系带没有关系的话,对语言发育也没有太大关系,确实得判断一下。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他的宝宝现在三岁了,基本上什么都会说,但是一直不愿意说话。请问他该怎么办?就是像您刚才说的,可能家长要做有效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才叫有效沟通,有时候家长在跟孩子说话,可能您觉得是无效的,您能不能给家长建议,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
梁爱民:我先说这位家长的问题。孩子好像不是特别爱说话,这还是跟孩子的气质特点有关系,对于这种气质特点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采取一些符合这个特点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孩子不是特别爱说话,那我就多创造一些语言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出去玩,玩的过程中把孩子喜欢的、看到的跟孩子进行交流,一定要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他无动于衷,你还在那说,那就不是有效沟通。如果他没有反应你就要去采取一些办法,实在没有语言就采用肢体上的动作。虽然你把情绪传染给孩子了,但是他的性格特点决定有的孩子受你的传染,有的不受你的传染,他可能觉得没有意思。所以有效交流和无效交流就是孩子有没有和你产生共鸣,有没有相互的交流。像内向的孩子和发展比较缓慢的孩子,这种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去鼓励他,你去试一试,把他带到人多的环境,咱们可以拿这个玩具跟他交换,教给他一些方法。但是千万不能逼他,一逼他就不是有效的交流了,小朋友都在玩,都在画画,都在跟老师学跳舞,你怎么就自己玩自己的,你怎么不参与,像这种指责肯定是不好的交流,这种交流还不如不交流,这种情况下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再有就是说,有的家长是在给孩子读书,你在10个月或者一岁左右的时候给孩子读书,你读完以后可能不太感兴趣,有的孩子可能会抢书。这也是一个交流,但是你到了两岁的时候,如果说你在读书,孩子就是在忙自己的,那就不是有效交流了。这个时候的有效交流就是,你给他读书完之后问他问题,看他能不能回答,有没有参与进来。有效交流的核心点就是说孩子有没有反应,你不能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比如说有的家长特别明显的就是,自己特别忙,回家以后要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孩子来了,问你几个问题,爸爸忙着呢,你去到那玩玩具,玩具很好玩,你是在跟孩子说话,但是交流是无效的。
主持人:这位家长说,孩子说话早聪明还是说话晚聪明,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梁爱民:没有,说话早与晚跟智商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孩子说话早,因为智商不仅仅是语音,语音高了智商就高,因为智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说话的早与晚,说话多与少跟智商没关系,关键是你说话的质量,能不能体现你思辨的能力更重要。
主持人:这位家长说,我的宝宝生下来就发现是盘舌,医生问影不影响吃奶,医生说没事,现在宝宝一岁半了,但没有同龄的孩子吃的多,什么是盘舌?
梁爱民:你问他能不能吃进去,如果说他能把奶裹进去,就说话孩子的舌头正常,就不是盘舌。我不知道他的盘舌的概念是从哪儿来的,如果说舌头小卷进去了,但是那属于舌头结构的异常,可是不影响他吃奶。
主持人:不影响吃奶的话应该没有很大的问题?
梁爱民:对,可能他说话比别人少一点,但是语言发育还是在正常范围内,我觉得这个问题没必要再纠结在这了。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宝宝不能卷舌对说话有影响吗?
梁爱民: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南方人好像卷舌音发的都不是特别好,如果是在南方就很正常。如果说接触的是北方的语言,如果不会发卷舌音可以通过训练,还有本身孩子卷舌音发育比较晚,这也是正常的。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我家宝宝三周岁另三个月,说话特快,而且还不太清楚,叫哥哥时就发成得得 说西瓜说成西坝不太会发&g"的音,是不是病呀
梁爱民:这还是涉及到语音发育的程序问题,等于舌后音没有发育完全。你可以跟他做一些游戏,把水含在嘴里,让跟咱们吹气泡一样咕噜,如果四五岁可以玩,但是他的孩子小一点,这么小的孩子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到了四岁半或者五岁的时候,如果还发音不准,用一些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这个音是从舌后发出的,最后他会慢慢好起来的。
主持人:像您说的到了四五岁可以含着水,有助于促进他的舌后音的发出吗?
梁爱民:对,还有一些游戏,躺着让他发音,让他学着g的音?
主持人:躺着会容易发一点吗?
梁爱民:对。训练师还有其他一些方式,但是家长不适宜用。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对于生理性的构音障碍,家长可以在家做些什么?
梁爱民:第一,如果说孩子说的话大家都能听懂,只有个别音构音不清楚,那你就当没有发生,只要我们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学他说不清楚。 但是如果周围人都听不懂,家里人也听不懂,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看看他的口腔结构有没有问题。如果说没有问题就应该进行一些相应的训练,作为家长来说,可能更多是需要你有耐心。另外,还需要按照医生或者训练师的指导来做一些辅助性的东西。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们关于孩子语言障碍已经问了很多问题,梁大夫已经做了详细的解答。现在请梁大夫总结一下,从您接触的家长,一般孩子语言的发育问题都有哪些,给家长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梁爱民:在门诊当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孩子不说话,我的孩子两岁了、三岁了甚至四岁了不说话,一岁八九个月的孩子也有,像这种情况就要分别对待。如果说是两岁以内的孩子,我们考虑如果孩子的发育情况、理解情况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里,我们一般往往建议家长耐心等待。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孩子发育的总体情况比他实际年龄要晚、延迟。还有就是两岁以上的孩子不说话,我们都建议孩子先做一个发育评估检查,如果说在正常范围我们再考虑怎么改善他语言的发展。如果说他的发育情况确实比实际年龄要晚两个月以上,属于整体发育落后,我们就建议他先做一个认知的训练,在认知比较的基础上再训练语言的发育。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不清楚,这种情况往往在四五岁的孩子,我们就感觉,他的构音不清有的是比较轻的,就是个别音不清楚,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建议家长不要强化这个问题,通过做游戏或者说忽视这个孩子的问题,只要给他一个比较正确的发音就可以了,让语言环境发生改变就可以了。像那些真的说出来的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像这种情况构音的问题还是要进行一系列专业的语言训练,可能先要评估他到底哪些音,是遗漏了、省略了、替代了还是其他的问题。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训练,从单音逐渐扩大到相似的音,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还有一个问题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就是怀疑孩子说话有点口吃。一般情况下,因为毕竟都是七岁以内的孩子,我们看这个孩子总体来说没有心理障碍问题,没有特殊环境带来的口吃,我们一般情况下建议家长最主要的是不要把这个现象变成一个问题,要尽量地淡化,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个时期。但是如果伴有一些些微、心理的问题,那肯定要做一些训练。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来了以后也说孩子不说话,实际上我们一评估孩子,在他的年龄范围是很正常的,没有一点问题,只不过家长认为与别的孩子比,人家孩子会说话了,我家孩子还不会说,他觉得心里慌。这种情况还占多数,其实他来了也没有关系,我们通过交流他认识到就可以了,别再给孩子加一些码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说逼着他说,你不叫爸爸就不给你东西,这种行为只能延迟孩子的语言发育,或者有的孩子语言发音不清楚,你不说清楚就不跟你玩,像这样都会造成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梁大夫!谢谢大家!
&&&&发布于日 13:33 |
阅读数(2327)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63
评论数量:233
访问数量:4229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卷舌音怎么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