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为什么会核成卡组啦Ok模式

Rockbox + iRiver H320完全补完计划(图多、字多、废话多)
Rockbox + iRiver H320完全补完计划(图多、字多、废话多)
常常逛国外网站的朋友们会发现老外常常使用一种叫做Rockbox的轫体,对于英文苦手的朋友(包含在下我)就算有心了解,或许也碍于语言障碍难以及改机充满了不确定性之下就这么放弃了,近期Rockbox的中文资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Rockbox的使用仍然有一定的痛苦度。从当初为了准备考试而寻找上课录音的利器,无意间找到可破除iRiver ihp-120录音限制的Rockbox开始,在下使用Rockbox到目前为止已经将近三年,可以说是从Rockbox发展迈入成熟期之初就开始使用了,虽然到现在为止也无法完全精通,但要降低入门的痛苦指数我想应该是还算可以,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透过iRiver H320 使用 Rockbox的step by step教学,简单介绍Rockbox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提供打包好的档案,让H320的用家可以轻松的升级Rockbox,另外也顺便大推一下好用的iRiver H系列MP3。
二、什么是Rockbox?
Rockbox是一种基于GPL授权条款,免费且开放原始码的数码音乐播放机的替代轫体。Rockbox计划开始于2000年中,原型初步完成于2001年后半,最早是作为破解Archos Studio数码播放机传档限制及替代法国人发明的超难用操作接口的一种工具。
Rockbox提供了替代性加载的作业环境轫体(因此无须移除原厂的轫体),并且后来渐渐发展成可以利用plug-in加以扩充的架构,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将Rockbox加上各种诸如日历,闹钟以及数独游戏等等的功能,更有甚者现在还有为了视觉障碍者而发展出的声控接口(很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懂…..)
从最早的黑白Archos播放机到目前功能众多的新机种,Rockbox都有提供可以安装,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参考所提供的清单做进一步的了解。虽然官网提到Rockbox是一个开放原始码的MP3随身听替换韧体,但实际上Rockbox并没有写入到MP3的Flash中去取代原有的轫体,而是在开机时将容量极小的bootloader加载到Flash剩余的空间后,再将Rockbox从硬盘中读取。因此安装Rockbox的机器原本的轫体并不会消失,而可以在开机的时候透过按键的组合,自由选择要加载的是Rockbox还是原厂轫体。
所以理论上来说改Rockbox不会有任何的风险,因为原厂轫体仍然存在于机子的Flash中,但是网络上还是会看到有网友不慎将机子改坏,根据在下的推论应该是未深入了解刷机过程,或者可能没有下载到正确相对应的版本,才会造成如此的现象。故本文中将尽可能详细的提供step by step的刷机教学,相信只要能细心照此作业流程操作,就可以避免可能会有的风险。
三、Rockbox开发进程
Rockbox最早是针对Archos硬盘系列机种以及Flash型Ondio mp3所设计,由于这些机子的CPU能力相当虚弱,MP3的解码专门交由硬件解码芯片负责,因此当时的Rockbox在拨放功能上面无从着墨以及增强,仅仅提供原厂轫体所没有的操作接口和附加功能,此时的Rockbox是采用完全取代原厂轫体的方式写入至机器中。自此之后的年间Rockbox一直没有任何突破性的发展。
事情在iRiver的ihp-120于2003年尾登场之后有了不一样的发展,在当时iRiver为了对抗ipod而倾力打造的ihp-120,硬件用料不计成本,不但音质好的吓人且集各种包山包海的功能于一身,甚至还拥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数码光(Optical)输出入端子,更重要的一点在于iRiver为了达到多种功能的实现,其主力CPU采用的是功能强大的Motorola Freescale ColdFire SCF5249加上音质优异的Philips UDA1380TT 作 D/A & A/D,它的ADC与DAC可以达到24-bit精度,ADC支援8 ~55 kHz、而DAC部份可以处理8 ~ 100 kHz,远远超过MP3所需,大大的增加Rockbox开发群挥洒的空间,Rockbox正式进入成长飞耀期。
2004年随着开发群的技术不断演进,利用强大的CPU进行软件辅助解码音效,使得Rockbox可以提供播放原厂轫体所没有支援的音乐格式(如flac、WavPack、WAV等等)和各种有的没的功能,此时bootloader的发明,让Rockbox进化成无须刷机而可直接自硬盘读取的型态。刷机的动作只有在想更换bootloader时才需要执行或者无须执行了。
2004年后半iRiver H320登场,虽然硬件方面的差异仅仅在于增加26万色全彩LCD 以及USB Host,去除了数码光(Optical)输出入端子,但如何正常控制彩色LCD却难倒开发群,直到将近一年后的2005年11月才将全部功能完整重现在H320上,此时也正式宣布Rockbox进入成熟期。
2005年底,由于H320版本完成加上开发H320所累积的经验,目标终于移转到Apple iPod,2006年一年就完成iPod photo, iPod nano, iPod 4代, iPod Video, 和 iPod 5代等版本,期间还顺便将没什么必要用Rockbox的iAUDIO X5开发工作瞬间完成(X5采用和iRiver H320相同的Motorola SCF5249,但没有Philips UDA1380TT,开发上视为一台没有UDA1380TT的H320,因此开发工作几乎转眼完成。)
2007年2月完成iRiver H10及Toshiba Gigabeat F & X 系列版本。3月11日SanDisk 的Sansa e200加入支援的清单中,值得一提的是自Rockbox开发以来,所有开发者都是自行推测硬件运行方式进而不断实验以完成Rockbox,原厂完全不提供任何资源,SanDisk 的Sansa e200则是目前唯一原厂提供技术资料的机种,是否可以因此让Rockbox更为强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截至目前为止,透过网络各个无名开发者的协力,Rockbox每天都有进步和更新,或许你我也可以一起加入
四、Rockbox刷机及设定
由于ihp-120早已出脱加上现在入手不易,本文使用H320作为示范的主角,其他机种用法大同小异,这边有。
1.安装Rockbox bootloader到MP3上
本次示范主角iRiver H320 + Rockbox。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首先先下载到硬盘后,解压缩得到轫体档H300.hex。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接着下载到同一个资料夹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键双击fwpatcher.exe,按右边的browse开启h300.hex后按下patch即完成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接着把已开机的H320连上电脑后,将patch过的h300.hex复制到H320之中再移除H320。然后我们再到主画面中长按Navi键进入选单,选择General里的Firmware Upgrader进行轫体升级,当升级完毕H320会自动关机,这样就算完成bootloader的刷机。(此步骤请确保电力充足)因此换句话说我们进行的动作就是轫体升级,只是用的是patch过的原厂轫体档。
2.安装Rockbox及设定
完成bootloader的刷机后,此时系统已经变成双开机模式,直接按开机键默认是以Rockbox开机,如果要使用原厂轫体开机,则是按住录音键不放再按开机键。
请按上述方式使用原厂轫体开机后,将在下打包的解压缩后复制到H320里,就算完成Rockbox安装,关机后重新按开机键直接开机就可进入Rockbox了。(这里打包的Rockbox使用norbu build 060831,已经相当稳定且编译了许多好用的plugin。)
将解压缩后的Rockbox复制到H320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原始的播歌画面,该说什么呢….阳春到不行还有乱码…. 一般人装到这边差不多头会开始痛起来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放轻松,接着让我们来设定一下按A-B键进到设定选单,选择Browse Themes里的HiPod_Mod给他按下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眼尖的人会发现,背景右下角多了HiPod字样,紧接着再进入General Setting-Display-Browse Fonts中选择nimbus+uming2-14字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选单的字总算好看点了,接着到同一层选单中进入Deault Codepage,选择big5当内码,除此之外还支援UTF-8。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下一步,进入General Setting-Language选择Chinese-trad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Good~整个选单都中文化了,基本的设定到此完成,其他的功能大家可以自己玩玩看,在此就不蕞述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这边提供做示范。
先来一首Run in必备煲机碟里的Piano Solo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来啦~传说中的‘伪’iPod参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燕姿的逆光,可以看到下方显示下一首歌是梦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曹格的Superman,不错听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日文歌一青窈的もらい泣き,显示正常,不过因为我电脑有灌Unicode补完,所以不知道是big5日文显示正常,还是utf-8有支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iRiver用家最自豪的线控也OK,在此向Rockbox脱帽致敬~!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这边再介绍一下声音的设定,播放的时候长按Navi键可进入选单,里面有等化器可以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声道设定里面还可以调成卡啦ok模式,人声会被消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我觉得最神的地方,还可以调pitch呢~在此把一青窈的pitch从100%调到80%…….会变成谁的声音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虽然是OP,但真的很KUSO,平井坚跑出来用R&B唱もらい泣き,绝对要听听看~唱的超好的!! Orz
严重讨厌iPod的人可以到换换不同的布景主题,不过由于字号不一定相符,画面可能会跑掉,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再试试看。
3.专辑封面的制作
专辑封面使用的是BMP档,且大小为75 x 75,且必须取名成cover.bmp放在同一个资料夹中才可显示。否则会跑不出来。
在此推荐使用这套小软件,安装后点选options&Save mode选择BMP,再到options&image transform设定图片大小为75 x 75,之后将图片拖曳进去就可以啦!非常方便。
4.Plugin里的其他功能
在此说明一下,Plugin中某些是失效的,因为在下认为是一些鸡肋功能,加上很麻烦,所以就没修正了。
常用的Plugin截图如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五、Rockbox录音功能
讲到Rockbox,除了最重要的无损压缩格式的支援外,另一个最棒的功能就是录音功能,在此要特别好好的介绍。
在下认为作为一个好的录音装置必须具备下列几点(有点龟毛):
1.为了音质,机器的芯片录音品质必须要好。
2.为了音质,要能外接麦克风,绝对不能用内建的。
3.为了音质,要可以调高麦克风增益,避免有的麦克风阻抗高,录出来音量变得很小。
4.为了音质,要能录制44.1K采样率,16bit标准WAV档或者320K的MP3,除了汎用性高以外,复习的时候还可以快转来听,一些奇奇怪怪的格式就不行了。
5.为了音质,需要可即时监控录音状况和即时调整麦克风增益,以防音量超出麦克风负担范围导致爆音跟失真。
6.为了应付一天9小时的课程,容量必须要超大,且录音档不可以有大小和时间限制,要能高兴录多久就录多久。
7.为了应付一天9小时的课程+3小时用餐及通车听歌,电力要超耐久,录一录断电的感觉绝对超干。
8.为方便复习,录音时要可以随时纪录目前录到第几分第几秒,以方便在课本上注记某段落的时间,也就是说LCD要一直开着。
9.为了荷包着想,价钱不能太贵,不可能去买近万元的EDIROL的之类的来录音,CP值太低。
10.边录可以边用耳机监听录音情况,某些状况下很有用。
而看完以上10点之后会发现,这世界上好像没这种玩意儿(笑)
MD录音音质真的很棒,Mic-in也有扩大线路,搭配任何麦克风都有优异的音质。可是容量太小,不够还要换片,电池也是一样,MD为了省电萤幕会休眠,开开关关很麻烦,无法随时监控录音状态,且传到电脑一定要用Sonicstage,超级麻烦兼难用的软件~! USB2.0的RH1出来前,光传档我就快睡着了,而atrac档复习的时候没办法倍速播放,通用性更差了,要跟别人分享还要转档,对我这种懒人而言实在不好用。
录音笔好一点的有够贵,内建麦克风通常都烂到爆,没事就爆音,而且录音背景一定有底噪,电池也不一定够力,有的更采用莫名其妙的格式,只能用专用软件听,无法分享,失败!
超赞,该有的都有,可是台湾最便宜也要$13000,$ony 的就更不用讲了,失败!
Flash MP3在可以接受的价格下,容量顶多4GB,不可能录超久WAV档,多半是用音质超烂的压缩过头档,电力与容量也不够,有的CPU不够力,录到一半当机或者断断续续的比比皆是,失败!
真人真事,某长得像nano的杂牌Flash MP3或之类的大陆产品,店员讲的口沫横飞,推荐这台多才多艺又超便宜来骗外行人(特别是女生),强调可以录13小时以上,结果电池只能撑一个小时,失败中的失败! (怒)~
但是,H320在Rockbox的加持之下脱胎换骨,在随身录音方面功力大增~完全符合我所要求的10项条件,实在是H320用家必备的好物。
首先进入设定中的录音选项,选录音设定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品质中可以选择320k的MP3或者原汁元味的WAV档,除此之外,竟然还可以选无损压缩的WV格式!()实在是太神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进入来源选项选择Line-in以使用外接麦克风。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Automatic Gain Control可以视用途自动调整增益,在下的习惯是将此项关闭,再手动视录音环境调整增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进入录音画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调整项位于画面中间,总共有三项部份可以机动调整。分为Volume、Gain以及AGC。
Volume可以调整监听耳机的音量,Gian则是控制麦克风增益(亦即录音音量大小),且可分左右声道调整。
AGC的部份刚刚设定是关闭的,在此也可以视情况机动做出变更调整。
监控的部份总共有基本的Time跟Size,就不多蕞述。
比较重要的是位于Filename下方的的音量条和下面的波形图,会反映出目前收音的程度,如果超过上限爆表,就代表录出来的声音会有爆音,而我们可以视现场状况对Gain做微调,以录出最好的成果,而不是录好传到电脑听才发现录坏了。
另外电池使用时间以及可录音时间,我们也可以在下面做掌握,只能说作成这样,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为了出门在外可以长期抗战,iRiver还很好心的附上外接电池盒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来四颗好用的,配合电池改造计划(详见下文),电力就再也不是问题了,从早上出门通车1小时+上课录音早、中、晚共9小时+中午晚上吃饭2小时+回家通车1小时,总共是13小时,H320通通维持LCD开着,亮度正常的状态,上课时间录音,通车时间听音乐,完全没中断的使用,回到家电池还是满的,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录音中途会有什么闪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指挥艇组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在此做录音示范的是,有用过Sony麦克风接MP3会发现,录出来的声音非常的小,这是因为MP3接麦克风的部份并不像MD有做讯号扩大线路,所以会导致此现象,解决方案除了用阻抗小的麦克风或(简称麦扩^^)之外,就只能透过软件增益的部份来放大了,而Rockbox的增益达到48dB,恰好能改善这个问题,(钢琴录音,距离约6M)相当不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来介绍一下国外订制的怪鸡丝,
用的高感度高噪讯比的Binaural麦克风。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要怎么用呢?当当~有请助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假熊头录音~!!(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上当然是乱哈啦的,真正的假人头要用下面这种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效果如何呢?的XD
大家参考看看~(请使用耳机试听)
下面才是认真录的假人头录音档。
分成、、三种,听过就可以知道假人头录音的厉害之处。
则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版本。
六、H320经典老机再利用补完计划前言
Rockbox教学完毕顺便跟各位推荐一下iRiver 的H320,在已经停产的现在,我想应当没有广告嫌疑了,依照惯例,先来一段介绍。
从前从前,如同某些科技公司如华硕出于宏碁,广达、英业达出于三爱一样,iRiver也是一群原本任职三星电子的一群技术狂工程师,于1999年离职之后开立的,其产品锁定高价高阶市场且都带有很强的技术色彩,在iPod还未称霸市场的年间iRiver借由可播放mp3支援多国语言的超薄CD随身听、三角造型的多功能Flash MP3等等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优异产品,很快的在整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于2003年末及2004年中为了对抗逐渐引起风潮的iPod,用尽所有技术能力打造出ihp-120及Η320。
虽然在音质、功能、硬件用料及设计方面ihp-120及Η320都达到顶尖的水准,但很明显可看出该产品是技术狂工程师思考下的产物,过高成本导致过高的售价、量产及销售速度太慢等原因,使得其最终仍不敌音质功能非顶尖,但简单易用且体贴使用者的iPod,沦为曲高和寡、使用者多为小众玩家的局面。最后虽然推出强调轻薄的H10以及可放影片的PMP,可惜早已为时已晚。
2005年Apple改写Flash mp3体积及单位价格的iPod nano发售,敲响第一声iRiver丧钟,已成长为大型企业的iRiver缺乏弹性,无法快速因应市场变化,维持高价的iRiver MP3存货顿时乏人问津。加上旗下工程师带枪投靠的iAudio于此时陆续推出支援无损压缩格式的众机种,瓜分了iRiver的玩家市场(例如X5 vs H320),病急乱投医的iRiver只想出了cost down的笨招,而全面将mp3芯片更换为三星芯片,大失水准的音质遭到玩家一片恶评和干谯,05-06年iRiver的业绩急速恶化,2006五月正式宣布将重心从音乐播放器转往翻译机等可携式装置和手机游戏上,并缩编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外部门,至此可以说iRiver全面挫败,新机……
不过虽然如此,iRiver在技术领导的全盛期,还是留下了ihp-120及H320这两台音质优异且多功能的好物,现在仍为一些识货玩家所使用,这两台机种最需要补完的部份,其中无损压缩音乐的播放和无限制录音(原厂轫体有限制录音时间)已经借由上述Rockbox的帮助而实现,接下来要分享的是H320换装大容量硬盘及电池的方法,改装完毕的H320可以说是死角なし!
七、硬盘及电池的换装
在此介绍硬盘及电池的换装,其实并不怎么难,首先我们要准备电池,眼镜螺丝大小的螺丝起子+尖嘴钳+刀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iPod一代的2200mAh大容量电池,购自美国ebay上一位可寄台湾的香港卖家,含运约400元相当便宜,换上后照外国网友的说法可以连续播放22小时,因为懒得实测,保守估计有16小时以上的实力,用起来的感觉真的是很有挡头,会完全忘记有缺电这回事,再装上前面的指挥艇,出差三天回来还是一尾活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将上面及左右各一颗,下面两颗共五颗螺丝卸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利用电池付的撬棒沿着外壳的缝隙绕一圈,小心的将背后的壳撬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撬开后的样子,上面是原厂的电池,老人家很没挡头,常常有人因为电池老化,就以为H320坏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转180度将电池往左翻,就会看到硬盘。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使用尖嘴钳把固定的铁片向上拉出,就可把蓝色缓冲垫片移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使用尖嘴钳从硬盘下方小心的将硬盘往上抬高一点点,请注意不要太高,大约一个手指头的高度即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将硬盘往后小心的往后拉,与接脚分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这样就算完成硬盘的拆卸了,只想换硬盘的朋友,到此步骤将新硬盘装回即可完成升级,H320采用的是Toshiba 1.8吋 5mm高的薄型硬盘,相同高度的硬盘还有30G的MK3006GAL和40G的MK4007GAL容量可以换装。
继续回到换电池的步骤,将下面的蓝色垫片继续移除后,就可以看到H320的机板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当时能力超强的微处理器,催生了Rockbox。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Philips UDA1380 ,特别是人声的表现,硬是比其他mp3好上一截。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请卸下图中用红圈标示的八颗螺丝,这样采可以卸下前面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一样沿着缝隙绕一圈,将前面版撬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特别注意只能往右开,因为右下方有排线跟主版相连。打开后可以顺便清一清LCD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下角是电池的接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用一字起子将接头推开,小心不要碰到金属的部份以免短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新旧电池比一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特别注意到,新电池跟原本的电池极性是相反的,如果直接装上可能会有烧掉的危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利用刀片将卡榫上抬就可将线退出,此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刀片同时接触到两条线的端子,以免短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左右对换后的成果,原本是左黑右红,现在换成左红右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将接头从左下方的孔位穿回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利用一字起将端子推回端子座,请发挥耐心和细心,不会很难。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开回前面版后翻回背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锁回主板上3-2-3共八颗螺丝,剩下的照先前的步骤倒著做就可以了装回去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锁完收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换装电池后请将电充饱,再开机进入Rockbox 一般设定-系统设定-电池容量中将容量设为2200mAh,就大功告成。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目前H320在台湾的价格来说(我是买二手的,约7000元,现在应该更便宜了),透过Rockbox的加持和上述的改装,除了接有底噪之外,H320不失为一个音质、功能都相当强且CP值高的选择,而且它是我用过直上()推的最好的一台随身硬盘式MP3,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难得。
以上虽然是个人的感想,但其实到国外论坛爬文会发现,H320+Rockbox在国外相当普遍,音质上也相当程度受到外国玩家的肯定,最有趣的是国外的二手价居然像CD铭机一样居高不下,像是黑白萤幕、厚重又一定过保固的二手ihp-120、140,在ebay二手价竟然还可以卖到美金250到350之间,折合台币大约的身价(参、、),刚开始看到我也是蛮吃惊的,但是实际用起来才发现iRiver这些早期的硬盘MP3的确是好物,像一堆识货的老外,最常见的组合就是买来接 + +Rockbox(参、、、、、、),我想已经过时已久的产品还有一定的身价,道理应该如同CD铭机一样,好机子终究是会有人认同的吧~在这边推荐给各位。
喔耶,终于写完了,最后来看看透过拙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1.一台已经过时,却有着很多人在网络吹嘘说音质很棒的philip芯片MP3。
2.老来俏的可以播放含flac在内的超多音乐格式,还可顺带秀点封面。
3.另外还莫名其妙跑出非常棒的录音功能。
4.只要有银子,要换成40gb大硬盘也不是问题。
5.换装电池后变身大雕,整整有16小时non-stop的挡头,加外挂大战三天三夜还是并蹦叫。
6.DIY玩家的成就感,无价。
谢谢耐心收看
本文的内容乃是参照国内外网友们的众多作品整理而来,欢迎无断转载,开心就好。
附记与感想:
在激烈竞争及产品周期短的状态之下,诸如数码相机等的资讯产品只要一推出价格就开始下降,厂商为维持利润只好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不停的向消费者推销,某些产品往往换个颜色、加个无聊功能(例如用小到不行的萤幕看影片Orz)、换个行销术语或者后头加个plus、premium、extreme,就宣称可以飞天遁地又变高价出来捞钱了,这其实是消费者的悲哀。我想如同某些传统一样,有些东西不见得是新的比较好,透过一点点创新和巧思,或许我们就可以让老东西找到新生命,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就好像本文介绍的Η320一样,透过Rockbox加上一些改装,老机又可以重获新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接触音响已有一些时日,前阵子收到朋友所转寄的文章,虽然作者不明但读完觉得很棒,从文章的背景判断应该有一段时间了,不过有趣的是某些道理好像是不会变的^^,故顺便在此跟大家分享,节录如下:
音响街踏勘记
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决定换掉表姑十年前送妳的那台手提CD音响,升级成‘真货’- 就是那种有扩大机、有扬声器、背后一堆线接来接去的那种高档货。当然,你不考虑上新联晴、全国电子卖的那种现成音响,真正的玩家(虽然你不是)总是懂得自己挑选各部零件,拼装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可是问题是,你搞不清楚前级跟后级有什么不同(音响不都正面朝前吗?),也不晓得为什么有人要花几万元买一条电线,然后假装那条线真的让自己的音响脱胎换骨痛改前非?为了不使自己在音响店里看起来像个任人宰割的蠢蛋,你跑去金石堂翻了一下午的专业杂志。结果你的音响知识不仅未获丝毫长进,无数拗口精巧的名词反而使你越来越混乱。唯一的心得是:人类为了取悦自己的耳朵,竟然能搞出这么多花样,真是文明的罪恶。
你不笨,知道科技与资讯的种要,于是连上网络到台湾BBS连线音响版收集资讯。经过一夜折腾,你发现:(一)把客人当蠢蛋任意宰割的音响店很多,除非你跟老板很熟;(二)在杀价跟诈欺这方面,你永远斗不过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板;(三)每个人都跟某家店的老板很熟,除了你。
别无选择,你只好打电话给某位许久不见得朋友,据说只要是‘有螺丝钉的装置’,从打蛋器到业余无线电到汽车引擎修护,没有他搞不定的问题。这位古道热肠的朋友再电话里侃侃而谈扬声器摆位法则和欧美日音响设计理念之异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电子学/基本物理讲座,你怯怯开口:‘可不可以赔我去中华路挑音响?’
你朋友问明预算范围,便一口答应了,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多嘴,一切让他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下午,你看着他跟音响店的老板先互相恭维,然后对某款综合扩大机挑三拣四,接着又针对某牌CD唱盘展开辩论。稍事暖身之后,你朋友开价,老板毫不犹豫骂起脏话,你朋友也不知羞耻地问候老板的亲娘,一旁的伙计加入助阵,一副要掏‘家私’出来的表情。就在你准备夺门而出、免得卷入血案的时候,老板跟你朋友又称兄道地起来、友善的互拍肩膀。朋友示意你掏钱,然后递过来一台沉甸甸的综合扩大机和一部金光闪闪的CD唱盘。你根本搞不清楚他们的牌子,却深深感觉到专业的可敬。
接下来,你们在中华路来回游走,你朋友用博物馆馆长审视新到馆藏的眼神检查了十几款扬声器,反复试听,最后挑定一款木壳的美制品牌,据说这种品牌跟你的个性最搭配。(天,这对喇叭是O型水瓶座的吗?)然后你们开车到八德路光华商场旁边的地下街,直奔最角落的电子零件专卖店。你朋友一眼扫过店外十几綑电缆线(它们让你联想到修电话的工程车),拿起其中一款长得跟其他电缆线完全相同的线,端起来嗅了一嗅,然后喊老板出来剪了十呎,你的朋友说,这种喇吧一定要搭这条线,声音才会如何如何。你除了点头,还是点头。
然后你们开了很久的车,行经北二高,绕到汐止,弯进一个无人的工地。你朋友左右张望了一番,示意你小心把风,然后速速搬了八块空心砖到后车厢,他说用空心砖垫高喇吧,可以省下买脚架的钱。回程的车上,受到得逞的快感驱策,他又忍不住发表了一篇扬声器与空间共振的物理学论文。
经过一整天的奔走,你已经累翻了。你朋友却浑身是劲,兴致勃勃的替你搬器材、插电、接线,然后指点你如何调整扬声器的摆放角度、如何在角落摆一叠过期的&少年快报&(跟声波传导的路径有关!),如何拆除墙上挂的镜框(避免不必要的反射)、如何辨认合适的插座及延长线……这样忙了半天,等到他点头,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尽管一身臭汗、疲累至极。你还是难掩兴奋,把高中时买的Dark Side of the Moon挖出来,音量扭到九,充满幸福的听着,并且怀疑以前自己的耳朵是长来干嘛的。你朋友满脸严肃专业的表情,不时走上前,把右边的扬声器朝左后那五公分,把左边的扬声器往前推半公分。
然后对面邻居推开窗户大声侮辱起你的祖宗十八代,满眼血丝的父亲也跑来敲门,你们只好悻悻然关机。朋友临走前,还不忘叮咛许多保养调校的细节要领,好像在跟保母交代怎么照顾宝宝似的。
接下来的一整个星期,你足不出户,把CD收藏整个温习了一遍。说也奇怪,这套让你荷包大失血的高档音响,竟不断让你回忆起第一次买的那对喇吧。那年你十六岁,隔壁同学缺钱前缺的凶,把一对桌上型随身听外接喇叭卖给了你,索价三百元。这对造型别脚的塑胶喇吧赔你熬过一个又一个振笔疾书、涕泗横流,疯狂写日记、拼命写情书的失眠夜,让你在满墙的卡带堆中挖掘青春期的狂梦。
许多你正在温习的音乐,都是那段时间第一次认识的。那对塑胶壳小喇吧就是天堂的大门,他们彻底改变了你的生命。你一面听着簇新的音响,听出许多以前没发现的录音细节,一面跌回深深的记忆里。
或许有朝一日,你也会拥有身价百万的静电喇吧和两员壮汉才扛得动的真空管前级扩大机(人总有做白日梦的权利,不是吗?)但你已经发现,心中最难忘的,依旧是十六岁的那对塑胶壳喇吧。你很明白,那样的聆听经验,是一辈子只会发生一次的。
或许,再好的音响,也不过就是那样了吧。
我觉得啦...可不可以请他们把接口改的再好看一点点...
不然有种回到文字接口的时代.............
另外啊...那个大容量电池...IPOD 5G可不可以用啊...2200耶
比原厂的多很多...
另...IPOD VIDEO用了ROCKBOX之后...有什么显著的改善???
很好的文章,参考价值很高!!!
文章完整度相当高!!!
令人满足的一篇文章!
--------------------------------------------------
请问340&320只有硬盘规格不一样吗?
据我所知,20g&40g的硬盘厚度似乎有点差距...
所以340的厚度是否大于320呢?
(有无可能将硬盘换成即将在不久的将来要发售的flash的硬盘呢?)
活下去!!! ▲ ▼ >> ∞?
kysf wrote:
那个大容量电池...IPOD 5G可不可以用啊...2200耶
比原厂的多很多...
另...IPOD VIDEO用了ROCKBOX之后...有什么显著的改善???
目前就我所知
ipod 5g的电池因为体积的限制
只有做到850
至于rockbox我想没有什么改善耶~
因为ipod原来的接口就很好了
加上ipod没有录音功能
所以好像没有发挥的地方…
国外是有看到有关音质和EQ调整的讨论
不过我想似乎差不了多少~
整体来说rockbox还是用在iriver这两台上附加价值较高
毕竟主要开发工作是在iriver的机器上完成的
挪威甘菊 wrote:
很好的文章,参考价值...(恕删)
讲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挪威甘菊 wrote:
请问340&320只有硬盘规格不一样吗?
据我所知,20g&40g的硬盘厚度...(恕删)
就我所知40g厚度比20g多3mm
20g是5mm高,40g则是8mm
不过现在toshiba有出一款新的40g只有5mm高
国外有人换装过了,用起来没有问题
但是不好买就是了
诚意十足的用心之作
让我忍不住想要喝采!
我自己有一台iHP-140
虽然当成随身机过于笨重
但始终还是我的爱机
一是它那已经相当完善、足以应付我个人需求的录音功能
二是它有数码输出 可以让我接DAC来听MP3(纯粹只是心理上的爽度提升罢了:p)
可惜它的电池似乎已经有些老化...
kysf wrote:
我觉得啦...可不可...(恕删)
我个人是觉得 这样已经不错了 虽然接口稍微阳春了一点
但是毕竟是非原厂韧体 他也没有收钱
如果他收钱 可以画面美一点 不晓得大大你会用免费还是收费的
没有恶意 只是问问 顺便问 多少钱你觉得合理
出清一些用不到商品 可洽市集观看
这篇文章真的很用心!
我给100分~
如果我有mp3我就试看看…
---王天君的第3个家---
ROXYTOM wrote:
可惜它的电池似乎已经有些老化... 恕删)
ihp-140的电池跟ipod一代、h320相同
我想更换的方法应该也是大同小异,可以试着换换看
我原本的h320也是电池老化
结果送代理商维修报价1500
所以才气到自己换,只花了400抠抠
大大的这篇心得真的是看的小弟我佩服不已
无论是 应用面 技术面 所有关于H320的功力提升撇步尽在此文
之前也关注过TOSHIBA某硬盘机+Rockbox的技术
现在这篇H320+Rockbox的合体似乎让我又找到了新的焦点(虽然我没在用随身听)
果然是对机器有爱的User才写的出这种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刺啦刺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