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t1怎样设置对焦测光分离和测光点移动

让富士X-T1打上鸡血 3.0版固件更新体验
目前的数码相机厂商中,有一些厂商在推出一款产品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固件更新的方式,为产品增加功能,改善性能,以满足用户对于产品性能的追求。正如本次的主角,,在近日为旗下多款X系列无反相机更新的固件,增加了多种功能,而这其中,以X-T1的功能性能增加最多,这次我们就以X-T1为例,来看看富士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富士X-T1富士X-T1是今年1月份推出了一款定位高端的无反产品,也是富士X系列产品中第一款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产品。外观上,采用了类单反的设计,整体显得非常紧凑。在性能上,X-T1则配置APS-C画幅1600万像素X-Trans CMOS II传感器,EXR Processor II图像处理器。而在取景设备上,它配置了236万画点OLED高分辨率电子取景器,以及3英寸104万画点可折叠屏幕。在今年的photokina展会期间,富士还特别推出了X-T1的碳晶灰版限量版,并且在功能上通过固件的升级,使得碳晶灰版的最高快速快门速度达到了1/32000s,而且在对焦系统、测光系统、菜单项目以及功能上,也变得更加丰富了。富士X-T1碳晶灰版在本次的X系列相机固件更新中,富士X-T1的固件版本升级到了3.00,使得之前使用普通版本的X-T1的用户不但可以拥有和碳晶灰版本一样的功能,还拥有了一些更多的功能提升。不过在进行升级体验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更新固件。首先将从富士官网上下载相应的固件文件,放入SD卡当中,再把SD卡插入需要升级的X-T1,按住DISP BACK键开机,进入固件升级界面。固件升级界面选择升级项目准备执行升级升级注意事项一定要记住,切记,非常关键。升级过程只需静静等待升级完成,关机即可。
请问什么时间的机器需要升级,谢谢
扫一扫,精彩内容,每日送达!
扫一扫,佳友论坛手机直通车
07月19日 07:05
07月19日 06:02
07月17日 16:21
07月17日 12:16
07月15日 23:30
07月13日 21:04
07月12日 14:04
07月11日 11:13
07月10日 22:11
07月10日 18:20
07月09日 19:08
07月09日 15:03
07月08日 17:53
07月08日 13:10
07月06日 22:45
06月29日 14:41
06月29日 12:46
06月27日 09:14
06月25日 12:15
06月25日 11:27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富士X-T1点测光时 对焦点和测光点是一个点吗_百度知道
富士X-T1点测光时 对焦点和测光点是一个点吗
提问者采纳
点测光和点对焦是两个功能,如果都设成了,缺省均在中心。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点测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富士针对X-T1产品说明书发布官方公告富士针对X-T1产品说明书发布官方公告 作者:赵陆陆 责编:文子林 [编译]
  根据富士官方网站报道,他们在最近针对X-T1单电相机用户发布消息,称其某些产品说明书中出现了错误现象。()
相关内容截屏
  根据该公告内容提示,用户可以关注说明书第76页以及第81页的相关内容,其中有关“对焦/曝光锁定”中提示说明书页数有误。
富士碳晶灰版X-T1单电相机
  富士X-T1是一款具备全天候防护功能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机身采用了压铸镁合金材质,设计小巧轻便,机顶配备双层精密研磨铝制转盘,功能包括快门速度和ISO设置、曝光补偿、测光和驱动模式,调整方便。
&&& 另外,它还设计了236万像素高清OLED电子取景器以及.0英寸104万像素翻折LCD屏。而从具体性能上看,该机采用了1630万像素APS-C画幅X-Trans CMOS II传感器,最高连拍能到每秒8张,最高ISO达到了51200。
·编辑观点
&&& 目前富士X-T1相机的用户较多,这一关键性功能说明有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
·扩展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看完本文后的感受:
网友摄影作品
热门文章排行
排行文章标题12345678910
热点链接 |> 对焦速度显著提升 富士发布X-T1最新固件对焦速度显著提升 富士发布X-T1最新固件 作者:袁泽 责编:文子林 [编译]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宣布将于2015年6月末推出Fujifilm X-T1和Fujifilm X-T1碳晶灰版的免费固件升级。该固件引入了包括可提高自动对焦性能的全新AF系列以及倾听用户反馈后一系列改进。此次更新是继之前日所推出的X-T1固件后的重大功能改进,并且展现了富士胶片愿意继续倾听顾客的反馈以提高X系列相机的性能,从而确保多年的持续使用。·固件发布日期:2015年6月底·固件版本:FUJIFILM X-T1 :Ver.4.00·固件更新内容:1.全新的AF系统(1)具有区域和广域/跟踪模式的全新AF系统,轻松捕捉移动的拍摄对象。  AF系统以在更大区域上采用了77点自动对焦点、大幅提高相机拍摄移动拍摄对象能力的全新区域和广角/跟踪模式,对原先49点自动对焦系统进行了补充。  ·区域模式可让用户从77点AF区域中选择3x3、5x3或5x5区域。结合AF-C连续对焦模式后,相机可在选定区域的中心继续跟踪拍摄对象。使用了内置的相位检测像素后,特别是中心的3x3和5x3区域具有特别快速的对焦。全新的区域对焦模式  ·在广域/跟踪模式下,相机可显示处于对焦的区域,超出77点AF区域(在AF-S模式下的广角)自动识别,并对整个77点AF区域下(在AF-C模式下跟踪)对焦区域的拍摄对象进行跟踪。这样便可以在垂直、水平以及来回移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对焦。(2)AF精确度的提高  单幅AF可将对焦区域划分为更小的部分,从而更加精确地确定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以便获得更高的对焦精确度。内置的相位检测像素的检测范围从之前的2.5EV提高到0.5EV,具有可在弱光条件下以及低对比度拍摄对象上进行快速对焦的相位检测AF性能。暗光对焦能力得到了提升(3)眼部检测AF  ·本次固件更新增加了眼部检测AF,可自动检测并实现在人的眼部上对焦。该功能可让您在困难的条件下,如拍摄视野开阔、想获得漂亮散景效果的肖像时,轻松地对焦在人的眼部上。增加了眼部检测对焦功能(4)自动微距模式  固件更新引入了自动微距功能,可在保持常规AF速度的同时将相机自动切换到微距模式。这样便再也不必按下微距按钮开始微距拍摄了。该更新取消了指定到微距按钮的微距功能,可让您将该按钮指定不同的功能。(5)视频模式下的AF改进  优化的算法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可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AF动作。2.其它改进(1)改进的快门速度转盘操作  当快门速度转盘设置为T门并且快门类型设置为机械+电子时,您可以使用快门命令转盘从30-1/32000秒的全部范围内设置曝光时间。之前该设置的限制为30-2秒。这意味着,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改快门速度而不必更改相机位置。这在安装了垂直电池把手VG-XT1时在纵向拍摄时特别有用。(2)手动曝光补偿控制  使用ISO自动设置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转盘进行曝光调整。(3)取景框网格上的线条更精细,大大提高了可视性  可在屏幕设置菜单中选择显示的取景框网格上的线条变得更加精细,查看拍摄对象更加轻松。(4)礼仪模式的名称已更改以避免混淆  礼仪模式重命名为“声音和闪光灯关闭”。3. 固件版本3.00(2014年12月发布)对下列功能进行了改进:(1)高速电子快门,最高速度可达1/32000秒。(2) 增加快门声静音的选项(3) “经典正片”胶片模拟模式,展现更多创造力(4) 如同肉眼所见的“自然实时查看”功能(5) EVF/LCD色彩控制(6) AF+MF功能,实现无缝手动对焦(7) 直接选择AF区域(8) 可更换的AE-L/AF-L按钮(9) 在手动对焦中更改对焦框的大小(10) 直接选择微距模式(11) 可定制Q菜单(12) 全新的视频帧率(50P/25P/24P)(13) 视频模式中的手动拍摄(14) 支持快速AF的相位检测AF(15) 测光和对焦区域的互锁(16) 程序切换模式中的快门速度范围从1/4秒扩大为最大4秒(17) 功能(Fn)选项中的附加设置(18) 直联 Instax打印机打印(19) 增加了软件锁功能以避免意外按下按钮(20) 自定义白平衡选项从一个扩展为三个(21) 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时更大的EVF / LCD显示选项(22) 支持使用HS-V5软件的计算机联机拍摄(23) 可以在对焦框选择AF中更改脸部识别功能(24) 按下AF-L按钮时,实时反馈曝光(25) 按下AF-L按钮锁定AF时,会在变焦过程中保持AF锁定(26) 增加了当在RAW拍摄中选择扩展感光度范围时RAW拍摄不可用的图标。·固件更新:  固件更新链接:。此固件专供FUJIFILM X-T1和X-T1碳晶灰版使用。固件是指控制相机机身的软件。·编辑观点:  即将发布的富士X-T1机身4.0版本固件升级幅度可以说是空前巨大的,不仅增加了对焦点的数量和覆盖区域,还提升了暗光对焦性能,以及整体对焦的准确性等功能。这也令富士X-T1具备了更加强大的自动对焦性能,提升了静态照片和动态视频下的拍摄性能,使得这款产品具备了更强的专业性。
上一篇下一篇
看完本文后的感受:
网友摄影作品
热门文章排行
排行文章标题12345678910
热点链接 |&主题:有可能转向富士X-T1
泡网分: 0.058
注册: 2014年01月
从索尼A7\ A7R到富士X-T1
对索尼A7\ A7R感兴趣了好久,原因是手里有几只蔡斯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转接机身。像85/1.2这个头,转接到佳能单反上很难完全发挥出来(即便康泰时RTSIII 也不能保证1.2光圈下对焦精准)。索尼这两台机器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全画幅,二是小巧,三是方便转接。四是防尘防滴。作为转接85/1.2这样的镜头,峰值对焦更是不能少的优点。为了试试峰值对焦加转接的效果,我专门从B&H进了崭新的NEX-7,已决定入手A7R是否值得。不得不说,NEX7非常棒!它真是解放了85/1.2。于是决定进入A7系统。看了几个月各方面的评价,对A7和A7R的定位大概明白了,前者是街拍机,后者是风光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疑问也积累得越来越多。先是机身质量和品空问题:塑料卡口,缝隙门等等。接着是广角镜头转接时的红移和边角画质下降问题。找索尼坛一些人士的解释就是,索尼没义务为第三方镜头服务。好吧,就用索尼自己的镜头吧。35/2.8,55/1.8。
& & & & 谁想到另外的问题有出现了,大家都认为A7对焦速度上好过A7R,但是,如dpreview上的用家说的:
Testing both A7 & A7R, sad to agree with dpreview's findings
Having trouble with the A7 focus and read Dpreview first look that they couldn't get sharp shots from A7 I was getting worried.
So I tracked down A7R as well in order to test these basic things before leaving for my travel, using the same 35mm F2.8 lens:
- focus - A7R is much more accurate, I get 9/10 sharp shots in low light. I think A7 has serious problem with this as stated in the first look.& & (A7 feels a little faster but many blurred shots, very few in perfect focus)
- image quality - again just as mentioned in Dpreview, A7R's JPGs and bokeh are much nicer and smooth looking, A7 has a digital look which is distracting, and I do get that A7 nasty paintbrush bokeh mentioned as well.
- shutter - A7R is loud and SLOW, A7 is still little loud but feels faster and more confident
& & & & 主要意思是:A7感觉上对焦速度很快,但合焦率低于A7R,速度机?这可怎么整?那就用A7R吧,去低通的高像素,对焦速度不快,但比A7准。快门声音就忍了。快门时滞也认了。但是,快门震动的问题怎么办?这个问题,索尼自己也承认了,用家可参见diglloyd 的文章:Sony A7R Shutter Vibration: Can it Be Mitigated by Sony via Firmware Behavioral Change?
/blog/0_3-SonyA7R-shutter-vibration.html
& & & & 用索尼自己的镜头,目前结果就是这样,而索尼E口镜头目前的选择并不多。
& & & & 再说转接:相信很多人入手A7/A7R是用于转接的。尤其是A7R,很有吸引力。问题是,如前所说,第三方广角镜头不能保证边角质量及不出现红移,因此,转接镜头的安全选择范围基本上限制在标头---中长焦一带,但A7R没有机身防抖,加上快门设计上的缺陷,中长焦,加上转接环,手动起来该怎么动法?有人说了,A7R是风光机,那就上架子吧。行,可如此一来,便携性从何谈起呢?不考虑便携的话,无论作为系统的完整性,还是工艺、耐用性,尼康800E岂不更好?
& & & & 相机是个系统,不是卖个芯片就完了,芯片大了就自然牛逼了。
索尼这两款机器,我感觉还是试验性的。那就继续用NEX7吧,可就我个人的情况来说,NEX7机身偏小,没有手柄,持握85/1.2这类镜头很吃力,卡口的材料就不说了,密封性也不及新出的富士X-T1。既然都是残幅,从指标上看,X-T1各方面比NEX7还是完善了不少,所以干脆就放弃索尼了。全幅这边俺已经有M9P和ME,足够用了。
刚在dpreview'看到一个有关富士X-T1的对话:
By whtchocla7e (19 min ago)
I like this camera and I will likely buy it to keep my tradition of replacing gears every six months. Anyone want a used A7R in mint condition?
By hiro_pro (4 min ago)
you still have a sony a7r? so yesterday. i heard dpreview gave that camera a nasty review.
&浏览:7408&&回帖:86 &&
泡网分: 4.085
注册: 2004年03月
suisheng 发表于
[quote]LensmanJoe 发表于
X-T1最大的问题是卡口与镜头的衔接不牢固, 不信你拧上镜头, 转动一下还是会活动
A7/A7r这个问题也有,不过不如富士明显
18-135就很好,可能是因为3防镜头,有橡胶密封圈。我试过纹丝不动!
泡网分: 0.024
注册: 2003年08月
抚摸党 给你点参考
泡网分: 0.121
注册: 2014年06月
[quote]LensmanJoe 发表于
X-T1最大的问题是卡口与镜头的衔接不牢固, 不信你拧上镜头, 转动一下还是会活动
A7/A7r这个问题也有,不过不如富士明显
18-135就很好,可能是因为3防镜头,有橡胶密封圈。
泡网分: 13.271
帖子: 2216
注册: 2008年12月
X-T1最大的问题是卡口与镜头的衔接不牢固, 不信你拧上镜头, 转动一下还是会活动
A7/A7r这个问题也有,不过不如富士明显
泡网分: 0.032
注册: 2014年07月
叁柒 发表于
那咱就多谈谈富士的XT1&&XT1&&XT1 XT1作为一个设计,我严重同意这个说法,非常专业
泡网分: 1.521
帖子: 1336
注册: 2013年10月
相机一共就这么几个样子,大家都差不多
泡网分: 13.559
帖子: 10125
注册: 2012年07月
qinzol 发表于
说XT1抄袭A7的,大部分是从未玩过或见过胶片单反的,很正常,比如俺收藏的这款相机是不是和A7或者其他的也似曾相识?
YASHICA这款的额头外形和A7、XT1还是有不少差别的,那个夸张的斜面额头造型,别的相机也不是说没有,只是没有这么像而已。。。我发那张A7图,和上面 久石让 发的XT1官方图,你让一个外行人来看,你猜他是会说XT1更像A7多一点还是你发这个YASHICA造型多一点呢?哈。。。
泡网分: 13.559
帖子: 10125
注册: 2012年07月
ehandy 发表于
T-X1抄A7?
尼康Df内牛满面光看这个造型,尤其是额头和附加手柄。。。
这两项XT1都和DF有较大差别,跟a7加手柄的造型颇像。。。
尤其是这幅图,A7插上85ZA,焦距恰好和上图XT1插上XF56的等效焦距一样
更让人浮现连篇哈。。。
XT1晚于A7和DF出来,机身外形方面恰好集合了两者的特点,毫不奇怪,抄袭现在也普遍,大众接受度不低,所以现在抄袭也并不是说多可耻。。。只是我说出它客观给人的感觉罢了
泡网分: 2.578
帖子: 1725
注册: 2011年08月
cablecu 发表于
说句索尼粉不爱听的,索尼相机部门的设计者只能算是技术人员,而富士X相机的设计者才是真正懂相机的人。这个话题说多了有点玄学的意味,不过我使用的感受就是如此,见谅。其实不是玄,团队的首领或一些要员,总有对相机的一些态度,这些无形的态度在经过一系列的设计生产活动后就会变成可实际感受到的东西。
其实我没有门户之见,sony一天要是设计出了对味儿的相机,立马就用,现在还欠了一点东西,可能sony太注重参数什么的,整体感觉太理科了,拍片玩相机这东西是理科加文科,设计的时候不加点感性进去,最后的感觉是参数强悍,但总觉得欠了点什么。 但参数强悍是很具有抚慰功用的,所以sony卖得好一点不奇怪。
索粉不要喷我,只是在讨论各牌子的炒菜风格,喜欢吃什么菜不牵涉道德人品。大家都是玩拍照的,要对大家温柔点哈。
泡网分: 0.058
注册: 2013年08月
说句索尼粉不爱听的,索尼相机部门的设计者只能算是技术人员,而富士X相机的设计者才是真正懂相机的人。这个话题说多了有点玄学的意味,不过我使用的感受就是如此,见谅。
泡网分: 7.232
帖子: 3268
注册: 2011年0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我建议你别玩相机了,要计算你不行,要理论你不行,要实践你没有,要头脑你还是不行,只有一股子邪劲和一张嘴,这种状态在社会上生活都成问题,还玩什么相机?
我只能说,我拍照的时候世界上还没你,我拍的照比你看的画片多。
最后矫正你,镜头偏转一个角度,即把取景时的目标由中央点偏转到某个取景点比如黄金分割点,应该计算镜头中心点和目标的距离差值来估算是否在焦内,不是你那个神马“圆周率是直线”(你的说法滑稽可笑,你没学过数学,说你文科生都是赞美你了,文科生也学过数学,文科生至少是高中生)。最后提醒你,单反的中央对焦点往往精度最高,数码相机到今天有个功能始终都有:半按快门锁定对焦,然后想想为什么。
各位看官可能云山雾罩、不知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上面的讨论:起源于对焦点转换应否快捷的必须性(而非必要性)。有什么要反驳的请看清所有留言明白了&&你的镜头偏转事平移的 要不你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
泡网分: 0.058
注册: 2014年01月
嘻嘻。又打上了。无忌就是好玩儿。
泡网分: 4.64
帖子: 4633
注册: 2013年02月
我建议你别玩相机了,要计算你不行,要理论你不行,要实践你没有,要头脑你还是不行,只有一股子邪劲和一张嘴,这种状态在社会上生活都成问题,还玩什么相机?
我只能说,我拍照的时候世界上还没你,我拍的照比你看的画片多。
最后矫正你,镜头偏转一个角度,即把取景时的目标由中央点偏转到某个取景点比如黄金分割点,应该计算镜头中心点和目标的距离差值来估算是否在焦内,不是你那个神马“圆周率是直线”(你的说法滑稽可笑,你没学过数学,说你文科生都是赞美你了,文科生也学过数学,文科生至少是高中生)。最后提醒你,单反的中央对焦点往往精度最高,数码相机到今天有个功能始终都有:半按快门锁定对焦,然后想想为什么。
各位看官可能云山雾罩、不知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上面的讨论:起源于对焦点转换应否快捷的必须性(而非必要性)。有什么要反驳的请看清所有留言
真当回事了 发表于
你认为圆周率是直线的么?这还是理想状态下的,还不算你手移动的误差。镜头偏移一点对于大光圈来说 就很容易脱焦了。当然你没拍过也就纸上说说而已。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23:33 编辑
泡网分: 7.232
帖子: 3268
注册: 2011年0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无语了,刚才说了,少纸上谈兵。建议你别只听我说,你去佳能尼康等单反多的坛子里去问问吧。
再构图,我人不动,别说人不动,就算相机也仅仅是镜头偏移一点,感光器部分仅仅转个很小的角度,本来再构图即在事先想好的框架内。你认为圆周率是直线的么?这还是理想状态下的,还不算你手移动的误差。镜头偏移一点对于大光圈来说 就很容易脱焦了。当然你没拍过也就纸上说说而已。
泡网分: 7.232
帖子: 3268
注册: 2011年02月
fallskyx 发表于
各人习惯不同而已。用老相机过来的多半是用雪丁说的方法,因为多重对焦点这玩意儿2、30年前听都没听过,只能老老实实中间点对焦完毕以后再移动相机重新构图。如果熟练这样其实更快更方便,我现在也还是更习惯于这种方式。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测光的问题,如果选择点测光,大部分相机都是用画面正中间的点,如果用旁边的对焦点对焦当然可以,但是主体的曝光在光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准确了,除非你选择手动曝光。老相机 最早没有自动对焦 手动 没有跑焦一说 使用裂像对焦的话 也只有中间一点 后来有了自动对焦 也不过是中间那一块&&再后来才慢慢的可对焦范围多了起来,所以说先对焦后构图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限制而不得已为之养成的习惯而已。至于你说的点测光大部分相机都是用画面正中间的点 那也是机器本身技术性能的限制,对于我来说不存在。
泡网分: 13.992
帖子: 2435
注册: 2007年08月
真当回事了 发表于
我就是先构图 后对焦&&除了适马&&原唱镜头冲未遇到过泡脚&&而且先构图后对焦 不怕被摄者移动&&请问你先对焦后构图&&你如何保证被...各人习惯不同而已。用老相机过来的多半是用雪丁说的方法,因为多重对焦点这玩意儿2、30年前听都没听过,只能老老实实中间点对焦完毕以后再移动相机重新构图。如果熟练这样其实更快更方便,我现在也还是更习惯于这种方式。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测光的问题,如果选择点测光,大部分相机都是用画面正中间的点,如果用旁边的对焦点对焦当然可以,但是主体的曝光在光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准确了,除非你选择手动曝光。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51.832
帖子: 12919
注册: 2003年12月
真当回事了 发表于
我就是先构图 后对焦&&除了适马&&原唱镜头冲未遇到过泡脚&&而且先构图后对焦 不怕被摄者移动&&请问你先对焦后构图&&你如何保证被摄折一动不动 根何况 你自己移动构图的时候尼自己都身体也在移动。跟他认真你就败了,搜搜他的回帖看看就知道了
不知道前面是被关小黑屋了还是咋的,突然疯狗一样出来乱咬
反正我是招架不住啊,已经果断拉黑
泡网分: 51.832
帖子: 12919
注册: 2003年1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扯淡,你就会扯淡?双层转盘只有尼康有?是DF首创?模式选择外观也是尼康首创?都是第一次出现?你这资深脑筋真歪!极度缺乏营养!你有糟烂时间就去研究一下尼康p系和人家佳能G系有什么渊源吧!
大概动物看人都一个模样,人看人就有美和丑。比如京巴,无论丑俊都可以当她的主人,她只知道人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眉毛长在眼上面。
这个DF实在是个窝囊废,分辨率让xtrans胖揍!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又没说双层转盘是尼康首创,但是在数码机上大规模普及双层转盘肯定是尼康开始的
对你这坨狗屎真是久仰大名了,没想到今天出门值班踩到了,算我倒霉
泡网分: 51.832
帖子: 12919
注册: 2003年12月
perfectwld 发表于
描述当中也是说手柄里面是一颗,使用中先耗手柄中的电池一开始觉得手柄里只放一颗电池有点少、没有充分利用空间
后来忽然想起像这类手柄设计(尼康系的、手柄只有触点没有“探杆”、无需拔掉主电池的)好像都是一块
佳能系的(包括sony)、需要拔掉主电池的才是2块
泡网分: 4.64
帖子: 4633
注册: 2013年02月
无语了,刚才说了,少纸上谈兵。建议你别只听我说,你去佳能尼康等单反多的坛子里去问问吧。
再构图,我人不动,别说人不动,就算相机也仅仅是镜头偏移一点,感光器部分仅仅转个很小的角度,本来再构图即在事先想好的框架内。
真当回事了 发表于
我就是先构图 后对焦&&除了适马&&原唱镜头冲未遇到过泡脚&&而且先构图后对焦 不怕被摄者移动&&请问你先对焦后构图&&你如何保证被摄折一动不动 根何况 你自己移动构图的时候尼自己都身体也在移动。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17:45 编辑
泡网分: 7.232
帖子: 3268
注册: 2011年0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别只会纸上谈兵吧,实际操作中你看用单反的有几个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更换焦点的?
给你一个数字(这都是很少遇到的极限状态):apsc,50mm,f1.4,目标2m,前景深1.958m,后景深2.044m。我不相信稍微有点拍摄实际经验的人,再取景过程中相机移动6cm!除非那是个白痴!我就是先构图 后对焦&&除了适马&&原唱镜头冲未遇到过泡脚&&而且先构图后对焦 不怕被摄者移动&&请问你先对焦后构图&&你如何保证被摄折一动不动 根何况 你自己移动构图的时候尼自己都身体也在移动。
泡网分: 4.64
帖子: 4633
注册: 2013年02月
别只会纸上谈兵吧,实际操作中你看用单反的有几个在一般拍摄过程中不断更换焦点的?
给你一个数字(这都是很少遇到的极限状态):apsc,50mm,f1.4,目标2m,前景深1.958m,后景深2.044m。我不相信稍微有点拍摄实际经验的人,再取景过程中相机移动6cm!除非那是个白痴!
至于特写,当然要选择焦点,问题是既然是特写,就没必要讨论所谓调整的快捷了,除非你美若史上四大美男,别人都愿意凑到你面前一个个过筛子让你拍,美女如云你又应接不暇。
真当回事了 发表于
大部分所谓都泡脚&&都是先对焦后构图造成的&&尤其事大光圈下。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17:21 编辑
泡网分: 7.232
帖子: 3268
注册: 2011年02月
雪丁哥 发表于
除非是上架子,否则,任何调焦点的做法都不如养成先锁定焦点后取景的快习惯。大部分所谓都泡脚&&都是先对焦后构图造成的&&尤其事大光圈下。
泡网分: 4.64
帖子: 4633
注册: 2013年02月
扯淡,你就会扯淡?双层转盘只有尼康有?是DF首创?模式选择外观也是尼康首创?都是第一次出现?你这资深脑筋真歪!极度缺乏营养!你有糟烂时间就去研究一下尼康p系和人家佳能G系有什么渊源吧!
大概动物看人都一个模样,人看人就有美和丑。比如京巴,无论丑俊都可以当她的主人,她只知道人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眉毛长在眼上面。
这个DF实在是个窝囊废,分辨率让xtrans胖揍!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ehandy 发表于
感觉X-T1在双层转盘、模式选择、甚至取景器的外观方面都“参考”了尼康呵呵
当然“外化操控”到极致都差不多这样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16:56 编辑
泡网分: 33.62
注册: 2001年04月
ehandy 发表于
看了一下网上的视频,好像X-T1那个手柄里只能装一块电池?描述当中也是说手柄里面是一颗,使用中先耗手柄中的电池
泡网分: 51.832
帖子: 12919
注册: 2003年12月
qinzol 发表于
说XT1抄袭A7的,大部分是从未玩过或见过胶片单反的,很正常。感觉X-T1在双层转盘、模式选择、甚至取景器的外观方面都“参考”了尼康呵呵
当然“外化操控”到极致都差不多这样
泡网分: 30.01
帖子: 2680
注册: 2003年09月
索尼相机感觉就像是工业怪物,没有相机的腔调啊。
泡网分: 30.01
帖子: 2680
注册: 2003年09月
从来就对索尼无感,真心觉得。。。丑爆了。。。
泡网分: 4.64
帖子: 4633
注册: 2013年02月
除非是上架子,否则,任何调焦点的做法都不如养成先锁定焦点后取景的快习惯。
幻想一生 发表于
虽说是复古单反造型,但操控还真抄了DC,明明有四向键,但却是快捷键,调对焦点要先按一下向下键,这点是我出掉SONY的原因,调对焦点是最常用的,而且要快,刚看Dpreview,里面也对这一设计表示了“失望”,也是第二家国外网站指出这个问题,上一家的措辞是“应该设计成快速切换对焦点”,女设计师还是喜欢花哨呀。
补充下,全机械式操控手感应该不错的,机无完机,对焦点问题可把四向键全都设成对焦快捷键,虽然还是多按了一下但不用来回按,也算将就,还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设,上市后实地看看吧。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08:07 编辑
泡网分: 13.992
帖子: 2435
注册: 2007年08月
幻想一生 发表于
虽说是复古单反造型,但操控还真抄了DC,明明有四向键,但却是快捷键,调对焦点要先按一下向下键,这点是我出掉SONY的原因,调对焦点是最常用的...其实这个真犯不着小题大作。不过就是需要多按一下向下键而已。我一开始也受了这些评论的影响。后来一想,这不还有个好处就是防止不小心移动对焦点吗?
本帖由 iPad4 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反相机点测光与对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