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时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旅游校长都是谁

清华大学_百度百科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而得名。初称“”,是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联合组建“”;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1]
清华大学由直属,位列“”、“”,入选”“、”“、”“、”“、”“、”“,是、、、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一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历年分数线
测试录取概率
16日,清华大学2015年首批录取通知书寄出,紫色的信封上,“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一行大字格外耀眼,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一份特殊的礼物——“在祝贺你们即将进入清华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作为校长,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
1909年,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同时开始筹建附设馆,总办,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等。1910年,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等。1911年,游美肄业馆更名,并首次开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更名为
清华学校,裁撤游美学务处;担任首任校长,为教务长,在校生约500人,教员30余人,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领袖人才”。
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与丹纳为学校指定校园规划,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等早期建筑。
日,爆发,城内十多所学校示威游行。清华学生组织演讲、会见公使、致电;9日,校内挂半旗,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并焚烧校内日货。
1924年5月,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清华学术得到空前发展。[3]
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等导师。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分文、理、三院。
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取代掌控北京后,任命为校长,易名“”,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延请了,、,、等几十位著名教授。
1929年4月,罗家伦因查出清华基金帐目亏空,要求改革,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提出辞职。
日,学生代表大会驱逐罗家伦校长,后所任遭学生护校纠察队阻挡。
1931年,所任校长独揽大权、蔑视教授人格,携印入城,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学生护校委员会和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10月14日,任命为校长,其在任17年中,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4]
1932年,设工学院。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
西南联合大学
1936年春,清华大学决定在湖南筹设分校。2月,梅贻琦与工学院院长等赴湖南,与湖南省主席何健商洽。何健对清华在湘设分校表示欢迎,并希望首先筹设农学院。清华大学为稳妥起见,表示拟先设农业研究所,然后逐步改为农学院。关于校址,原拟购圣经大学旧址,后因索价60万,清华无力承担,而由何健拨长沙空地100余亩赠与清华作为建校之用,何健与梅贻琦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1936年冬,清华秘密运送一批图书、仪器到汉口,每批10列车,每车约40箱。这些设备、图书,成为以后长沙临时大学、非常重要的教学设备,为保证联大正常的教学以及有限的科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日,临大开学,11月1日开始上课。临大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4个学院17个学系。截止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114人、借读生218人;教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
临大初期,清华计划利用原来在长沙南为特种研究所修的建筑,做暂时驻扎的打算。但1937年底,南京沦陷,武汉危急,战火逼近长沙,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校至昆明;正如校歌中吟唱的“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后,师生启程奔赴云南昆明。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还有男同学二百余人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栉风沫雨,行程全程3200多里,其中徒步26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罕见的一次“长征”。时年40多岁的教授闻一多不顾体弱,毅然参加步行团;由临大抵昆明入学的学生有993人,其中清华学生481人,清华教职员共达200多人。
日,教育部以命令转知:奉行政院命令,并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6月8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关防”到校,7月1日正式启用。校名中去掉“临时”二字,表明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性和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5]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农学院。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后以之名于台“复校”。清华归属,更名“清华大学”。
日,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清华,5月4日,成立以为主席的校务委员会,主持校务。7月,新政协筹委会征求国旗、、,次年6月,营建系主任召集组建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用。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该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952年11月,出任
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
1952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
1957年至1958年春的反右斗争中,清华571人被划。清华逐渐形成了“”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至今。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等实践工作。
文革时期,清华大学作为文革的重要摇篮,始终处于漩涡中心,在此期间学校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日,经“无产阶级司令部”授意,一统清华“文革”的井冈山兵团成立,为第一把手。12月25日,5000多师生开展“反、”游行,即“一二·二五大行动”。日,召开旨在揭露刘少奇的“批斗万人大会”。
日,因对文革一系列重大问题存在分歧,井冈山兵团分裂为“兵团总部”(“团派”)和“四一四串联队”(“414派”或“四派”),矛盾日益激烈。5月29日晚,“414派”成立“清华大学井冈山四一四总部”,与“团派”正式对立。
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两派矛盾膨胀。4月23日至7月27日,两派之间爆发“百日大武斗”,动用棍棒、土枪、土炮、剧毒弓箭、、手榴弹、、燃烧瓶、土坦克等,针对、东区浴室楼、科学馆等进行抢占与争夺;致使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身残疾。
日,中共中央派出进驻清华。“团派”袭击工宣队工人,导致5人被杀、731人受伤,震动北京城,史称“七二七事件”,直接导致终止全国群众武斗。
1970年,开始招收学员。
1975年,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4]
1976年10月,“”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取消革委会。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清华大学逐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招收研究生,恢复教学、科研能力,到1982年,在校学生数量超过8800人。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并逐步恢复了文理、经管、社科等学科。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 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同年,清华大学国家工程中心(National CI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
1996年,列入首批”211工程“,同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原并入,成立;恢复建立法学院。[6]
同年,学校被列入首批”985工程“。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 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成立医学院。
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与合作办学,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成立。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7]
,两岸清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动。[8]
2012年,研究生院并入清华大学,成立。
2013年,成立材料学院。
日,为探索解决全球性挑战,由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到美国办学,也标志着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平台正式建立。[9]
截至日,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22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23个,包含(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3个。[10]
国家实验室(1)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1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3)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7)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1)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新能源与环境国际研发中心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合作基地)(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1)清华大学媒体与网络技术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辐射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教育部科研基地(1)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 环保部重点实验室(3)国家环境保护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联合) 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1)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清华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实验室(1)国家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国家级中心关键储备设施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中药化学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 教育部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1)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室(1)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3)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网络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综合应急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微量分析测试方法与仪器研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精细陶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核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6)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气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多模态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无线医疗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可视媒体智能处理与内容安全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生物燃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中美电动汽车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碳纳米管宏观体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技术陶瓷材料与工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多功能DNA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物燃料技术创新与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生物三维打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微纳器件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传染病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城市垃圾干发酵技术北京市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工程)实验室(1)机械工业并混联机构及控制实验室 
成果奖励[12]
2013年,清华大学科研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92项,其中:获15项;部委省市级科技奖66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11项。2012年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2项,科技成果登记项目63项。
至2013年,清华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47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287项。
2013年一等奖
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2013年(创新团队)  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
2013年二等奖  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  广义协调与新型自然坐标法主导的高性能有限元及结构分析系列研究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  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设计理论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
2013年二等奖  基于行驶环境感知与控制协同的汽车智能安全新技术及应用  下一代互联网4over6过渡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土木工程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  内燃机全工况高增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专利技术[13]
2013年该校国内申请总数2330项,国外申请总数401项;国内授权总数1609项,国外授权总数346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2%、国防专利申请总数3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9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项。
2013年,共获得专利优秀奖3项,居国内高校首位。
从1985年至2010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11578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940项;授权专利数为6744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5247项;申请国外专利总数1915余项;国外专利授权总数536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约为838项。
论文著作[14]
根据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被《》(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0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清华大学2012年度国际论文被引用5631篇,共计21502次,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3386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3098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694篇,被《》(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60篇。
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3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36部;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21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13部;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18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60部。
学术会议[15]
2013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六十余个,涉及全校三十四个院系,参会总人数七千余人,其中近半数为境外代表。2013召开的重大国际会议有&&及&2013年会议&等;此外学校还主办或承办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例如&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2013年度IEEE电气绝缘与电介质现象会议&、&2013年国际电气绝缘与介质现象会议&等,为师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内外学者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
清华论坛: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论坛。论坛主题覆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至日共举办四
清华园工字厅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日,首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新格局”。2010年,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主题分别为“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风险”、“风云是否突变: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与第二轮金融危机等”。
清华大学国际安全论坛:日,首届清华大学论坛举办,主题为“建立不使用的世界”,论坛发布了题为《建设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的研究报告。6月19日举办第二届,主题为“金融安全与东亚合作”,发布《构建A3货币联盟》研究报告,探讨A3货币联盟可行性、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与面临的困难、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金融改革难点等议题。
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2010年4月,首届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举办,发布题为《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研究报告。[17]
国际合作[18]
国家科技部、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共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清华演讲
同支持成立&&。中心下属清洁汽车、、建筑节能3个合作联盟,清华大学承担和参与了三个联盟的重要工作。其中&清洁汽车合作联盟&由清华大学牵头,清华大学汽车系欧阳明高教授担任中方主任,美方参加单位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克莱斯勒等;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姚强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洁净煤合作联盟&的项目,美方合作单位有西弗吉亚大学、国家实验室、通用电气、杜克能源等;在&建筑节能联盟&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江亿院士,作为技术带头人,承担&建筑节能合作项目-建筑能耗监测与模拟&,美方合作单位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戴维斯分校、陶氏化学公司等。
作为校际和校企间科研合作的推进平台,清华大学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与、联合技术公司、、等30多家海外企业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积极有效的整合双方的科技、智力和财力资源,相对稳定的合作有利于产生原创性以及具有工业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
2013年清华大学和三星、、、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其中携手和,与英特尔公司联合成立&英特尔移动网络与计算协同研究院&,尝试引入了企业与高校间协同创新的模式,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与微软公司成立联合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到2013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约有463.0万册(件)[19]
,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有57万余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103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2.6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486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6.6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779.8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约有257.6万篇。[20]
学术期刊[21]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作为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装饰》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编辑,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在66个本科专业招生。[22]
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技术学系、景观学系
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设管理系
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系
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热能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软件学院、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
数学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
金融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会计系
经济系、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市场营销系
公共管理系
马克思主义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基础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药学系
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经济与金融系
艺术史论系、环境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生命科学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金属材料系、复合材料系其他独立院系
、、、、、、、、、、、、、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拥有22个,居全国首位;此外,学校还拥有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上一级重点学科所涵盖的,共计1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药学建筑学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骨外胸心外)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信息艺术设计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语言文学
生物信息学
信息艺术设计
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科研流动站47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4]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 、数学、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4]
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心理学、世界史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 、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25]
清华大学图书馆
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哲学、艺术学、公共管理、法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教育学、生态学、中国史、世界史、政治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在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清华大学14个一级学科全国第一,32个学科进入前五名。[26]
在日发布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清华大学世界排第47位。[27]
学科得分名次学科得分名次力学901法学827机械工程912理论经济学7316仪器科学与技术892应用经济学826材料科学与工程941哲学7810动力及工程热物理971政治学7611电气工程911社会学805电子科学与技术854马克思主义理论 872信息与通信工程853教育学  7612控制科学与工程941中国语言文学7620计算机学科与技术951外国语言文学 7610建筑学951新闻传播学815土木工程863中国史819水利工程902世界史7219化学工程与技术864数学815核科学与技术941物理872环境科学与工程971化学876生物医学工程872生物学961城乡规划学911统计学7320风景园林学802管理科学与工程  921软件工程881工商管理873艺术学理论853公共管理882美术学814设计学921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291人,其中45
岁以下青年教师186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25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429人。现有教师中有1名,获得者1名,院士43名,院士34名,15名教授荣获国家级&&,124人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55人入选讲座教授,172人获得&&,&&(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8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28]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尤 政江 亿吴 澄陈丙珍(女)金 涌钱 易(女)程 京  
中国科学院院士[29]
卢 强朱 静(女)张 希张 钹杨 卫邱 勇赵玉芬(女)Michael S.Waterman 国家级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艾四林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申永胜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袁驷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李俊峰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郝吉明理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肖杰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傅水根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朱邦芬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柳冠中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文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孙宏斌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华成英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朱颖心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黄天佑
截至2013年,清华大学累计荣获教学名师奖人数(国家级15人、北京市67人)、数(国家级90门、北京市101门)和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17篇,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12)都高居全国高校榜首,在已经进行的4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评选中,清华共有18位教师当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30]
范钦珊  李砚祖  申永胜  吴庆余袁驷郝吉明  傅水根胡洪营  钱易华成英柳冠中  陈信义  李艳梅孙宏斌李俊峰国家精品课程[31]
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学数学实验 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础物理实验 土力学水力学电子显微分析 水工建筑学水文学原理与应用微积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代数与几何 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化工热力学 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弹性力学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1)  机械原理制造工程基础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传热学燃烧理论大学物理  汽车理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仪器分析  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量子力学  高电压工程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有机化学及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量经济学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金融工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电子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 模式识别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创业管理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现代生物学导论  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统陶艺  室内设计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西文化关系史外国工艺美术史  国际关系分析英语写作(1~4级水平)动画设计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民事诉讼法 综合造型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史  大学体育 刑法学机械制造实习民法学 实验室科研探究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电子商务概论土木工程CAD传统染织艺术 水处理工程通信电路中国新闻传播史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
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2]
清华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2]
清华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清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人人公司新闻传播学类文科实践教育基地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教学模式
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在多门课程上采用英语教学或,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与世界名校共同组织课程、联合培养等重要措施,都旨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 清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全面而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每学期,清华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近两千门课程,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学科领域。这两千多门课程,除个别专业很强的课程以外,都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同学们可以在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兴趣,各取所需。这一在国内领先的选课制度,打破了国内传统的各院系之间层层封闭、学生选课自由度小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综合性大学的魅力。
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是清华的重要特色,清华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生艺术团(800名成员中大部分都是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这里更有全国综合性大学最丰富的艺术课程,涵艺术史论、美学、赏析、艺术表演与艺术创作等,年均选修学生达7000人以上。
清华大学开设有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丰富的体育课程,年均选修学生超过25000人次,其中定向越野、射击、跳水、艺术体操等都是深受同学欢迎的特色课程。
2000年至2012年,在每四年一次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清华大学共获得69项奖励,其中:2001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20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2005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19项,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9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12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33]
学业评价体系
日,清华大学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为等级制形式,将不再出现百分制。
根据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其中获A+(非常优秀)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5%。获得F(不通过)的学生比例则不设要求。
按照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等级评价细则。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异议,学校行政部门会请老师给出解释和说明,不作最终判断,最终由院系的教学委员会作出裁决。
这项改革历经5年,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最后综合形成这一改革方案。
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后,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学校不提供逐次排名的名单,而只提供前10%、20%、40%、80%等段位的名单。后期通过面试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科研潜力、素质等方面的考察。[34]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它们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辞,这两句话最先是日先生到清华演讲时勉励清华学子时提出的,而校徽的原型来自清华兵操营的军旗,其后又经历多次更改(详见扩展阅读中的清华校徽链接内容)。该校徽于2003年12月学校以“清华老校徽图案”申请注册教育服务类商标,并于2006年4月获批。
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了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歌词,并由何林一夫人张慧珍(也做)女士谱曲。于日全体练习试唱,03月20日在大礼堂正式合唱,刊载于日《清华周刊》。为帮助学生理解,汪鸾翔于1925年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将校歌逐段作了解析。
歌词(汪鸾翔词 何林一夫人曲)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清华大学始于日由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但是,这一准确日期还是存在争议的,另外为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于是学校定为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清华以和丁香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组成,以紫色为主。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中国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亦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会通,亦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1914年,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乾”、“坤”二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同时期产生的校徽中也已有此八字。
日晷——行胜于言
该四字来源于1920级毕业纪念物——位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铭言。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的前身是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
和清华同学会。 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是1913 年夏天发起成立,以振作校风,联络情谊为宗旨。在总会执行部下分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两支会,到1920年回国的同学逐渐增多,在国内设立上海支会、北京支会。编制同学录,联络会员,募集捐款,赞助该校,将校中情况时常报告诸同学等等。1927年由华北支会发起,募捐购屋于骑河楼39号,创办北京清华同学会会所。清华同学会总会于 日在北平骑河楼清华同学会会所成立。校长为会长兼总干事。总会以增进该校利益,联络会员友谊,提倡互助精神为宗旨。日,《清华同学会总会校友通讯》创刊,后改名为《》。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1950年6月,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欣
然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如今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校长常务副书记
常务副校长副校长
,,,,,,杨斌[38]
,,,,,。[39]
任 期(新中国)
任 期(新中国前)
党委书记2013~至今  党总支书记50.3
2012.1~至今
校务会议主席
党委书记[40]
2008.12~至今
常务会主席
----------
----------
----------
院系委会主任
----------
----------
----------
----------
----------
----------
校务任委员
----------
----------
----------
清华大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原为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4.8%,拥有树木1152种,其中乔木4.5万株,灌木18.8万株,百岁以上古树240棵;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45万平方米,1.39万间。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景
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
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等古建筑及先生在《》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第一碑”的“海宁先生纪念碑”,为当年国学研究院师生为纪念而立,碑铭上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在国家表彰的23位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在国家表彰的2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有8位是清华校友。在清华102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协和)当选为和,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16]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42]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43]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总理[44]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秘书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
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
外交部副部长
航天工业部部长
国务院副秘书长、广播电视电影部部长
航天工业部部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四川省省长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贵州省省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
建设部部长
水利部部长
司法部长、全国政协社会委员会主任
山西省委书记[45]
教育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国家环保局局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46]
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
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47]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著名作家、戏剧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名作家、翻译家
中国语言学家
哲学家、逻辑学家
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
社会学家,优生学家
表演艺术家、翻译家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
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
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
著名经济学家[42]
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48]
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
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物理学家、教育家
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核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
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
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
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49]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长
著名数学家
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
美国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42]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方惠坚,张思敬.清华大学志(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清华大学校史馆[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网.2010[引用日期]
.国立清华大学网[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校园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校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