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孩子小孩晚上睡觉不踏实前很爱翻跟斗算是多动症骂

当前位置: >
一岁十个月的孩子爱动是不是多动症?怎么办?
我的儿子很爱动,一分钟他也不会停止,除了睡觉。有时候我真的怀疑他是不是得多动症了,很担心,他也不听话,你让他怎么,他就不听,无论怎么叫他,他就是不在乎,真的是很调皮。
&&&&你要多跟他沟通,如果决得异常可以去咨询 一下医生!
小儿多动症可能是因遗传、轻微脑损,或环境污染引起的铅中毒引起,其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   一般多动的孩子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地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病房也一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根本无法安静地做事,即使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坐没坐相。 日常判断要多方考虑,具体还可以注意你的孩子是否有如下的症状:   一、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本病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听课不专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玩积木、跷跷板等游戏时,往往也显得很不专心,做什么事情总是有头没尾,不能善始善终。   二、活动过度   幼儿时就有表现出没上没下、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整日不能静坐片刻,乱爬、乱跳、乱冲乱撞,东摸摸,西弄弄,课堂上不停扭动,做小动作,咬指甲、刻课桌,切橡皮,或东张西望,总是静不下心来。   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多动症孩子容易对愉快的刺激出现过度兴奋,对不愉快的刺激表现出异常愤怒,以致在冲动时常破坏东西甚至伤人;情绪不稳、好发脾气,他们想要什么,非得立刻满足不可;常干扰他人活动,甚至无故地叫喊或瞎闹;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是急匆匆的样子。   四、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后果就是出现学习困难。由于上课不听,作业也马虎,常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计算常出错,以致学习愈来愈困难,结果成绩不理想,经常不及格或逐年下降,但儿童的智能并不落后。   确诊方法以量表为主   杨医生介绍,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一些多动症症状后,还须进行确诊,从医学角度看孩子是否真为多动症儿童。目前考虑小儿多动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量表法,二是检测仪器。   量表法就是类似做问答题一样,由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再通过医生的经验和现场观察判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检测仪器则是通过让孩子专注目视一点来观测其眼电波,并评分得出结果。这两个方法中,前者是主要采用的方法,但主观性比较强,后者也容易因孩子正常的眨眼、嘴动而影响检测结果。   量表法测小儿多动症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结果分析方法:表一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碍”;表二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两个表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幼儿爱动是正常的,多动症称是指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儿童时期并不少见,多见于学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复杂,一般认为孕期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早产、难产、产伤、窒息、和某些传染病、中毒等有关,也可有教育不良、遗传等因素。(1)临床表现婴幼儿期可有特殊表现,如易兴奋、睡眠差,喂奶较困难,哭时身体扭转不停,会走路后活动多,不安静,玩玩具乱摔乱扔,易发脾气,不合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有动作不协调,做精细动作如穿针、扣扭、用剪刀等有困难。上课不能静心听讲,小动作多,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作业,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我克制力差。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好。(2)治疗药物治疗用苯丙胺或利他林治疗后,症状多有改善,具体用法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精神治疗:家庭和学校要适当配合进行教育和管理。教育要循序渐进。对患儿的病态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要进行正面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责骂或体罚。平时培养良好的习惯,具体指导,帮助患儿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保持平稳的环境,避免过度刺激。(3)预防孕妇做好产前保健,掌握优生知识,产中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力求顺产。从小进行良好教育,避免脑外伤和脑部。注意饮食营养合理,不要挑食,偏食。 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实在不行也可以去,不要妄下结论!
什么是多动症?MBD是什么意思?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将儿童活动过度视作病症。此后,许多精神病学家、儿科专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类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947年,斯特劳斯等认为多动症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症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格塞尔和阿姆特鲁德在1949年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这种症状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在之后的近二十年间,不少学者在对具有这一病症的患儿实施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约有半数出现轻微动作不协调,以及平衡动作、共济运动和轮替动作等障碍,但没有发现瘫痪等脑损伤引起的其他体症,故认为多动症不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而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引起的。于是,(1962年各国儿童神经科学工作者聚会牛津大学,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就是这种病症的英文缩写。1980年,美国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Ⅱ)中,将此命名为“注意缺失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  由于诊断标准不一,各国对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结果也差异较大。美国报道儿童的发病率为20%,而我国的统计结果是患病率不超出10%,其中男孩大大多于女孩,两者比例约为9:1。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注间容易随境转移。
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
1.坐立不安。
2.经常奔跑。
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缓解活动过多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患儿随着行为的改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随着情绪的稳定,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会减少。因此,该药也间接地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发育。不过,利他林唯一的缺点是,它无法根除这种,只能长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后服用,如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显,可酌情增量,药物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家长应经常与老师联系,密切观察反应,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失眠等情况,家长不必惊慌,可稍减量,2-3周后,患儿即可适应,反应消失。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学习时,可以不服药,寒暑假也可停药,但如假日须要学习及做作业,可在学习前半小时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药作用时间只能维持4-6小时,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随意停药,症状又复出现。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服用1-5年,但随年龄增长,情况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
楼上抄一大段文章根本就没有针对性的回答。你的孩子不是多动症,多动症要七到八岁才可以确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喜欢动,这是好事,没什么可担心的。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也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活泼好动。但孩子好动的程度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就有可能是一种病态,称之为“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症”。  那么,家长怎样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调皮还是多动症呢?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康纳氏量表,供家长们参考。  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家长可以根据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如果“无”,记0分;“少”记1分;“多”记2分;“很多”记3分。  ⑴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⑵兴奋激动,容易冲动;  ⑶易打扰其他孩子;  ⑷做事有头无尾;  ⑸常坐立不安;  ⑹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心;  ⑺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容易灰心;  ⑻经常哭泣,大声叫喊;  ⑼情绪不稳,变化迅速;  ⑽容易发怒,常出现意想不到的行为。  把各项分数累加,若总分为15分或超过15分,您的孩子就可能有多动症。而且分数越高,可能性越大。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请儿童心理医师作进一步诊断。  大约有70%-80%的多动症患儿,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利他林后,效果显著。表现为: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小动作减少,遵守课堂纪律。回家后能较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因此,学习成绩可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利他林的缺点是它无法根除这种,所以必须坚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  此外,家长还应知道以下几点:  ⑴多动症是一种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  ⑵多动症必须服药,药物不能代替教育,但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⑶家长应在儿童心理医师的指导下,给孩子进行行为治疗。  ⑷家长切莫轻信不正确的宣传,错误地认为利他林是一种要枢抑制药,服药后孩子会变“憨”的,从而顾虑重重,不敢用药或中断用药。当然,也不要把利他林误认为是一种所谓的“聪明药”,家长和老师因此而放弃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妈妈们都在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热门专题推荐
人气:142351
人气:16548
人气:22659
人气:26584
人气:12354
人气:32147
人气:43521
人气:36854
人气:37843
人气:36520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 一岁半的小孩平时很爱动,是得了多动症吗?
一岁半的小孩平时很爱动,是得了多动症吗?
女 | 2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了,宝宝平时很爱动,无论是睡觉还是平时总比别人家的孩子动的多,好象停不下来,看到什么都要去碰,也不爱说话,叫她也不搭理,请问是得了多动症吗?:
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
请问医生这种症状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宋宁宁医师
帮助网友:14337称赞:106
&&&&&&病情分析:&&&&&&您好,您小孩的情况应该是小儿多动症,是属于常见的儿科问题。&&&&&&指导意见:&&&&&&
主要可以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进行矫正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的确诊指导下早期接受治疗为宜,是可以恢复好的。
擅长: 内科妇科疑难杂症
帮助网友:48332称赞:1739
&&&&&&病情分析:&&&&&&小孩子的情况,一般的考虑是缺钙引起的症状,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的。&&&&&&指导意见:&&&&&&首先需要注意个人的调理,可以去医院进一步的做微量元素的检查,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龙牡壮骨颗粒之类的,祝你健康。
擅长: 临床常规护理知识,感冒、发热的常规护理及诊疗。
帮助网友:11362称赞:92
&&&&&&病情分析:&&&&&&您好,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指导意见:&&&&&&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不是多动症,放心吧。
&&&&&&以上是对“一岁半的小孩平时很爱动,是得了多动症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参考价格:225
参考价格:115
参考价格: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
参考价格:¥225
滋养肝肾,开窍,宁心安神。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儿童多...
参考价格:¥1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