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症状患者,比较严重的

您现在的位置:
主动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
陈泽芳& 陈宋璋&王晓群&李巧丽: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普宁&515300应用
主动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
耐力陈泽芳& 陈宋璋&王晓群& 李巧丽
APPLICATION OF ACTIVE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IMPROVING EXERCISE TOLERA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HEN Zefang, CHEN Songzhang, WANG Xiaoqun, et al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康复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动图和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9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D、LVESV、LVEDV、SV和LVEF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为(492&39)m,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12&32)m,观察组的心率为(109&7)次/min,收缩压为(132&15)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3&10)次/min、(145&1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并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主动呼吸,康复训练,心力衰竭,运动耐力
&&doi:10.3969/j.issn.15.03.026
&&心力衰竭是因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体力下降、乏力虚弱及泌尿系统症状[1],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异常,严重的心衰会干扰患者日常的活动并导致患者的死亡。老年人心衰症状较为缓和,常表现为精神症状,患者发绀明显,心率不快,水肿多发,胸腔有不同程度的积液现象,容易误诊[2]。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时应用主动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对疾病的康复有较为显著的辅助作用。为探究其临床疗效,笔者做了临床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共84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的标准,84例患者结合症状、体征以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明确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排除病例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恶性肿瘤、肾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在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把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为(62?1&4?1)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0例,级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8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为(62?9&5?0)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9例,级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 所有患者均按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给予临床治疗。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尽量避免体力上的劳动,每天都能够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质量,不能劳累和情绪激动。针对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应交待患者要绝对卧床,注意多休息,若患者难受,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取端坐位或者是半卧位,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为防止患者坠床,可以在床两侧加床栏。若患者病情已经稳定,处于恢复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一般可以选择在餐后1~2 h进行活动,时间在5 min左右,每日2次,适量即可,以不出现乏力、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为限。要时刻注意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可以帮助患者勤翻身,以防长期卧床出现压疮。嘱咐患者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对使用利尿药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出入量,以防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对于心衰患者应该向患者以及家属交待合理膳食的必要性,争取得到家属的配合,能够监督患者的饮食状况,日常饮食上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热量,少食多餐,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
1.2.1&主动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呼吸训练。在训练之前,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详细了解清楚,仔细听诊肺部呼吸音,掌握患者痰液的性状和排痰量,若患者多痰,应该先帮助患者排痰再进行呼吸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缩唇呼气法,用鼻来吸气,缩唇进行呼气,在呼气的时候要把口唇缩为1∶&3哨状,缩唇时不宜用力过大,吸气的时间一般为2 s,呼气的时间应该要&6 s,然后逐渐慢慢延长,可以达到10 s左右;②深呼吸法,嘱咐患者放松身体,取舒适体位,缓慢地进行深吸气,一直到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屏气时间开始可为10 s,然后逐渐延长到28 s,然后放松,缓慢呼气。1组为20次,需要连续进行,每日早、中、晚饭后2 h各训练1组。两种方法选择一种即可,一般由患者的主观感觉以及易操作性为参考因素。在进行呼吸训练时,仍然持续给氧,采取双腔鼻导管给予低流量吸入,2 U/min。呼吸训练从绝对卧床期时就可以进行。在进行活动时都可以进行,全程应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训练,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可以适当地减慢,严重者可以暂停15~30 min后进行。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呼吸肌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出院后能够自行进行呼吸肌训练。
1.2.2&观察指标&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主动呼吸康复训练。主动呼吸康复训练强度可分为4个等级,每个运动强度等级持续时间约为2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对患者的运动强度进行调整[4]。具体过程如下:① 2?0~3?0 METs:主要为平地步行,步行速度为2?5~4?0 km/h,2次/d,1~3 d、4~6 d、8~14 d的运动距离分别为100 m、150 m、200 m。② 3?0~4?0 METs:主要为平地步行,步行速度为4?0~4?5 km/h,2次/d,1~3 d、4~6 d、8~14 d的运动距离分别为250 m、300 m、400 m。③ 4?0~5?0 METs:主要为平地步行,步行速度为4?5~5?0 km/h,2次/d,1~3 d、4~6 d、8~14 d的运动距离分别为500 m、600 m、800 m。④ 5?0~6?0 METs:主要为平地步行,步行速度为5?0~5?5 km/h,2次/d,1~3 d、4~14 d的运动距离分别为900 m、1 000 m。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若出现胸闷、气喘、头晕、头痛、站立不稳、眼花、紫绀、易疲劳及面色长白等现象时,要及时终止运动,避免患者疾病加重。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2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压和心率指标的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 入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标、心率和血压: 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 、左室收缩末容量 ( LVESV) 、左室舒张末容量 ( LVEDV) 、心搏出量( SV) 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
1.4&疗效评定
&&&&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改善Ⅱ级及Ⅱ级以上,或者恢复到Ⅱ级;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只改善Ⅰ级,尚未未达到Ⅱ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恶化的情况 [4]。总有效率 =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表示,采用?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疗效比较
&&&&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94,p&0?05),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n(%),%]
2.2&心功能指标比较
&&&&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LVS、LVD、LVESV及LVEDV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D、LVESV、LVEDV、SV和LVEF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S的改善情况不明显,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n,(&s)]
137.4&36.2
110.2&33.5
197.8&31.9
167.1&25.6
136.6&26.1
129.2&21.0
195.6&41.4
186.8&23.3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步行距离为(492&39)m,心率为(109&7)次/min,收缩压为(132&15)mmHg;对照组的步行距离为(412&32)m,心率为(133&10)次/min,收缩压为(145&15)mmHg,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
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n,(&s)]
(次/min)
2.4&主动呼吸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
&&&& 观察组的42例患者都顺利地完成了呼吸训练测试,其中,在训练过程中有23例患者出现过轻微的头晕、气促等不适症状,但是经过减步速或者是暂停休息后均恢复正常,继续完成呼吸康复训练。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有的受试者都未出现心绞痛的情况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
&&&& 3&讨论
&&&&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具有较高死亡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5]。近年来,由于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6]。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可产生以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者以心肌舒张功能下降为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7]。收缩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肌收缩无力,治疗上以强心为主;舒张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脏充盈不足,治疗上则以控制血压、利尿、治疗基础病为主,而较少应用强心药物[8]。老年人心力衰竭因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 [9]。心力衰竭的损害源于收缩功能不全,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活动的突然及完全的终止,但实际上心脏并未停止,只是不能有效的工作,该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脏丧失的泵血能力的多少[10]。一般来说,轻度心衰的影响很小,但严重的心衰会干扰患者日常的活动并可能是致命的,但有效的治疗通常有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左心衰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患者心衰发作时,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压升高,降低肺顺应性,引起水肿,从而引起心源性哮喘的发生。而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胃肠道淤血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等症状,同时患者肾功能减退、肝脏淤血重大,可发生心源性肝硬化,对患者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老年心衰是两种及其以上的心脏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感染、心律失常、房颤等症状均可诱导老年心衰的发生[11],因此,老年心衰的病情十分复杂。临床上常采用利尿剂及地高辛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12]。本研究患者即使用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地,呼吸康复训练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14],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本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主动呼吸康复训练对治疗老年心衰有很好的辅助作用[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康复训练进行辅助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
&&&& 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后的症状、活动能力均较呼吸康复训练前有了显著改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9]。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期而规范的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呼吸肌的功能,有助于生理呼吸模式重建,纠正其心衰以及呼衰,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16-18]。
&&&& 综上所述,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采用主动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力和骨骼肌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韩慧茹,刘国艳,李&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46-247.
[2]&贺&婕,陈滋华.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3]&闭海容.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4]&杜敏玲.6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3(24):160-161.
[5]&刘&洋,陈&焱.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587-588.
[6]&赵&昕.卡维地洛联合撷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33): 58-59.
[7]&拜文廉.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甘肃医药,2014(2): 86-87.
[8]&朱依谆. 药理学[M].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9]&林&娜,王晓芬. 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11):.
[10]&熊&苓, 徐金山.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3(48): .
[11]&ALMROTH H, HGLUND N, BOMAN K, et al. At orvast at in and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cardioversio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study[J]. Eur Heart J, ) : 827.
[12]&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 Markovia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 [J]. J Nucl Med,):1427.
[13]&吴海蓉,韩红梅,罗慧玲.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156-158.
[14]&李伟健,江成养,林业群,等.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14-17.
[15]&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17.
[16]&陈金梅. 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院,):84-85.
[17]&郝瑞安,周&钢,肖洪松,等.126例老年病病人住院死亡疾病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525-527.&
[18]&罗容莲,谢美琼 ,龙琼珍.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97-9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版权均属于现代医院杂志社,转载、摘编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应注明"来源出处:《现代医院》杂志社"。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如有疑问和问题请联系现代医院杂志社服务热线:020-10902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务实创新 继往开来 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本刊......
笃定目标 精勤治院 访清远市中医院冯伟勋院长 【作者】 林春艳 ; 梁若柽 ; 冯濂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上最严重的急危重症之一,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专业而系统的护理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积极抢救和全面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发作急性心力衰竭36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急症1例。患者疾病发作时均有严重呼吸困难,呼吸急促(30~40次/min),入院时面色灰白、紫绀,有不同程度大汗和烦躁,咳粉红色泡沫痰。9例患者昏迷入院。询问发病原因:心律失常17例,过度活动5例,...&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所致的心排出量急骤、显著降低,进一步导致患者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以及急性瘀血综合征[1]。急性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上最严重的危重急症之一,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极易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积累相关临床工作经验,该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包括男25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57.9±5.4)岁;急性左心衰31例,急性右心衰5例;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肺心病5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1.2研究方法1.2.1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措施包括如下内容:①吸氧: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泡沫消失。②吗啡:对患者产生镇静作用,还可以舒张...&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心功能由于急性发作或加重,使其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周围循环阻力提高、肺循环压力增加、心排血量下降的综合临床症状,最为常见的是左心衰竭[1]。急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内科比较严重的危重疾病,直接威胁了患者生命健康,必须及时有效抢救,以精细化护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随机抽取我院14-09治疗的68例被确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及时的抢救和全方位精细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共选取被确诊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0.3±1.3)岁;患者均经临床B超、心电图检查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时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入院时面色惨白,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和大汗,咳粉红色泡沫痰[2]。1.2方法1.2.1抢救措施1吸氧:为患者提供高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采用抗泡沫剂将肺泡内泡沫清除。2吗啡: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肾移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会使心排血量不足,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术后移植肾血液灌注不良,进而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3年4月~2006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25例病例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78例,女47例,年龄15~72岁,平均41岁,供受者ABO血型均相同,PRA均阴性,淋巴细胞毒均为阴性。除6例为第二次行移植术外,其余为第一次行移植术。术后发生心力衰竭2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9例,合并糖尿病者15例,两者都有者8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时间最短为术后1 d,最长为术后42 d。2肾移植术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贮备较差,且长期处于代偿性充血性慢性心功能不全状态,肾移植手术影响及围手术期补液过量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缺血并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1]。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高龄...&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peptide,rhBNP)与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I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连续的符合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CH)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57岁-81岁,平均年龄68.23±6.20岁。入选标准:1、符合2011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 Cardiology,E S C)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2、伴有心功能不全KillipII-III级;3、入院...&
(本文共49页)
权威出处:
1佛山市顺德中医院广东佛山528300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复杂的一类综合征,会导致心脏收缩力的下降,增加肺循环以及体循环压力,进而引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1]。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抢救与防治已经成为临床重点研究方向。笔者所在医院联合Bi PAP以及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抢救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探析Bi PAP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抢救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2)血压超过90/60 mm Hg,动脉血气Pa O2低于60 mm Hg。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随机、对照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效益.pdf4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温州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随机、对照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效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内科学
指导教师:陈德
2012-11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随机、对照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效益
目的:评价疾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益。方法:从心衰数据库中选出符
例,对照组例,疾病
合条件的患者例,随机分为组,疾病管理组
管理组心衰门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一对一教育,每次门诊加以强化,逐步调整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体阻断剂、安体舒通的用量,使之达到最大耐受量,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根据
患者病情变化加以调整,每.周心衰门诊随访;对照组普通门诊随访。组患
者每月复查生化指标,比较组患者住院原因、因心衰再住院次数和与之相
关的总住院天数,因心衰急诊次数,和明尼苏达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①随访年后,对照组有
例死亡,例失访,疾病管理组有例死亡,例失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两组间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共住院
人次,住院原因以心衰加重最多,占住院总人次的.%;疾病管理组共住院
人次,活动劳累为主要原因,占住院总人数的.%;两组因心衰加重而住
院比例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均大于.。
③疾病管理组在总住院次数、年住院次数、总急诊次数、年急诊次数、急诊次数
/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
.。④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对照组..分,干预组
..分,两组随访后分别为..分,..分,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组别.,.、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乒.,
.、心功能分级.,.、疾病种类.,.与总
住院次数有关。组别.,.、.,.、疾病种类
.,.与总急诊次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好,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微创方法在心室内植入“降落伞”,对两名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施行“经皮心室重建术”,实现了国内该项技术领域零的突破。
本期名医堂来到访谈室做客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在心脏里装“降落伞”挽救心力衰竭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
工作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疾病: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瓣膜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超声心动、高脂血症。
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为:一个是呼吸困难,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最早期它可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只有在活动或者是活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的发展,心脏功能的恶化它就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表现。当然有些病人可以表现为水肿,比方说他可以表现为下肢的水肿,表现为肝脏的瘀血,实际上也是一个水肿的表现。
心脏“降落伞”的原理是什么?
马为:发生空难的时候,“降落伞”能够挽救人的生命。我们对于某些心力衰竭患者,比如说心肌梗死以后,在心脏就形成了室壁瘤的情况,对于这种特殊的人群,我们可以考虑做“降落伞”的方式治疗这些患者。把它放到心脏里边去就能够起到跟心肌协同收缩的作用。同时把那一部分坏死的心肌隔离开,这样能够减少心脏的容积,改善心脏重构。
“降落伞”技术相比传统方法,优势有哪些?
马为:如果说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就是微创,而且术后恢复快,效果是确切的。如果是和传统的药物治疗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也是效果改善得也相对来说是比较确切的。而且它的奇效是相对比较即刻的。我们那个病人术后第三天,6分钟步行实验他可以走得很好了,跟他的术前比是很好的,他的奇效相对也是比较快,比较迅速的。
名医堂31期:心脏“降落伞”挽救心力衰竭患者
主持人续续:腾讯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名医堂》。今天来到访谈室作客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今天我们聊的话题也非常有意思,就是在心脏里装“降落伞”就能挽救心力衰竭患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马老师给我们解答一下,马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腾讯。
马为:主持人续续好!腾讯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续续:这项新技术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的患者,那么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为:心力衰竭对于我们心内科医生来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可以说是所有的心脏病发展到最终阶段的一个临床表现,我们最常见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它的表现可以有多种多样,对于我们来说最常见的表现,一个是呼吸困难,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最早期它可以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只有在活动或者是活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随着病情的进一步的发展,心脏功能的恶化它就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表现。比如说它可以表现为我们所说的端坐呼吸,好好坐着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出现呼吸严重的情况,甚至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实际上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
当然有些病人可以表现为水肿,比方说他可以表现为下肢的水肿,表现为肝脏的瘀血,实际上也是一个水肿的表现。病人有的临床表现就可以表现为不想吃东西,全身的疲乏无力的表现。
主持人续续: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患病率高不高呢?
马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实际上是很老的一个话题了,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心力衰竭在人群当中的患病率大概在1%到2%,100个人里边有一到两个人是患有心力衰竭的。从中国的调查来看,人群的患病率大概也是差不多,也就是100个人里边有1个人患有心力衰竭。但是我们说的这种人群的患病率指的是成年人,比如说18岁以上的成年人来平均。但是心力衰竭大多数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发生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进一步来看是中老年人群当中,这个患病率就会明显的增高了。所以国外的调查在65岁以上的这种老年人当中,每五个人里边就有一个心力衰竭的患者。而且心力衰竭的这种患病率和导致这种死亡的情况在最近几年实际上比以往的年代增加了6倍,所以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
主持人续续:那心力衰竭是不是都需要做手术呢?
马为:当然心力衰竭它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临床上的表现,比如说很多疾病,心脏病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力衰竭的病人都需要去做手术来进行治疗。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一般是怎么样治疗的呢?
马为:一般心力衰竭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心力衰竭的病因去治疗,刚才我们说到了,心力衰竭实际上是所有心脏病的一个最终的表现。所以它的病因很多,首先针对它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是一种病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我们可以针对冠心病的病因首先进行治疗。但是当这些心脏病发展到了它最终的阶段的时候,有的治疗是共同的,比如说我们医生经常会给病人选择我们所说的叫做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β受体阻滞剂卡等这些药物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通过药物治疗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改善他的症状。对于一大部分的病人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的方式。
主持人续续:再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了?
马为:对,有一部分的病人可能需要采用这种手术治疗的方法。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了外科的手术,也包括了内科的微创治疗的方式。
主持人续续:心脏里装一个“降落伞”听起来真的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事情,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事情的原理吗?
马为:如果发生空难的时候,“降落伞”是能够挽救人的生命。我们对于某些心力衰竭的患者,比如说心肌梗死以后,在心脏就形成了室壁瘤的情况,对于这种特殊的人群,我们可以考虑做“降落伞”的方式治疗这些患者,我们可以看一看心肌梗死以后病人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正常的心脏,这个地方是一个尖的形状,如果说一旦发生了心肌梗死以后,有一部分人这个地方就会变得圆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我们有一个很好的PPT的展示。这个地方心脏就不再是这种尖的形状,就变圆了。这种圆的形状对于心脏来说是很不好的。心脏如果一旦变圆了,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就叫做心脏发生了重构,它的结构重新发生了改变。这种重构对病人来说相当的不好,它会引起矛盾收缩,它不能够很好的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我们简单的理解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负能量。正常收缩的时候,它不能跟你正常的心肌一起收缩,反而拖后腿。这样就会对我们的心脏功能造成损害。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给病人在心脏里边放这样的一个东西,就叫做心脏的一个类似于“降落伞”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样的一个装置。这样放到心脏里边去就能够起到跟心肌协同收缩的作用。同时把那一部分坏死的心肌隔离开,这样能够减少心脏的容积,改善心脏的重构。
主持人续续:这个“降落伞”是放在哪个位置呢?
马为:就是放在这部分变圆的位置,具体我们可以看一看PPT,上面显示的非常清楚。
主持人续续:这项新技术有什么新的突破呢?
马为:这项新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对于晚期的心力衰竭的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一个治疗的技术。因为我们知道,早期针对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患者,我们除了刚才提到的药物治疗以外,唯一治疗的方式就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把这一部分室壁瘤直接切掉,这样对外科手术的医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切得多了,正常的心肌也有一部分切掉了,心脏的功能肯定受到影响,如果切得不够,那这个效果也不好。同时这是一个外科的大的手术,病人的风险很高。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高是有多高?
马为:因为本身这些病人都是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患者,同时很多人有严重的冠心病,所以他术中发生这种并发症的机率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这个手术等于是一个微创手术。
马为:对。我们这个微创手术具体怎么做呢?他可以通过穿刺血管,就跟现在很多朋友实际上非常熟悉的这种冠状动脉造影是一样的,这个是通过穿刺骨动脉,然后通过一个鞘管,我们可以去看一看PPT,我们通过一个鞘管,然后把这个“降落伞”给它放置到那个鞘管里边,通过这个鞘管把这个“降落伞”放到心脏里边去。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两个病人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这个跟你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根本不可能恢复这么快的。
主持人续续:刚才您也提到了,现在已经有两位患者应用了这个手术,那能介绍一下当时手术的一些情况吗?
马为:这样两位患者都是我们心肌梗死的患者,两位患者都是存在类似的情况,都是发生了急性的心肌梗死,尽管都接受了急诊的治疗,这个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去接受这种支架的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少一部分人或者是某种程度上,这种病人并不少。因为我们医学上的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大概有20%到50%的人仍然会发生心力衰竭。这两个病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他尽管接受了支架的治疗,但是术后仍然发生了心力衰竭。心脏形成了室壁瘤。
主持人续续:心脏支架等于是心外科的手术?
马为:是心内科的手术,也是通过微创治疗的方式,血管堵了,我们把血管开通了,放一个支架,保证血管开通的状态。
主持人续续:那术后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
马为:术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术后我们会给病人做相关的一些评估。比如说我们会给病人重新做相关的检查。比如说做心脏彩超的检查,看看他的心脏功能恢复得怎么样。这两位病人术后的彩超的功能恢复得都是很好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指标,6分钟步行实验,让这个病人在手术前走6分钟,看一看他走的距离怎么样。然后术后我再让他走6分钟,如果说他的距离有了明显的增加的话,那就代表手术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就像我刚才提到,这种心力衰竭的病人是有呼吸困难的,最早的表现就是劳累性呼吸困难。这种指标就很好的能够反映病人的心脏功能的改善。这两个病人术后恢复都非常好,我们到时候有一段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主持人续续:当时我们在挑选这两位患者有没有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患者或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呢?
马为:“降落伞”的这样一项技术是一个非常非常新的一个技术。在国外目前也就是只有100多例的经验。我们国内也是首先开始引进这样一项新的技术。对于这些病人他是需要经过相对比较慎重的选择的。比如说我们这些病人都是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这个地方是心脏的前壁,心尖的位置,它是没有运动,或者是形成了室壁瘤的患者。这些人在临床上有心力衰竭的这种表现,做一个超音心动可以发现心脏的心脏功能,射血分数。光光满足这样的条件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给这样的病人做CT的检查,判断他局部的解剖的结构是不是符合或者是适合来做这样的手术。
主持人续续:做这个微创手术,在心脏里装一个“降落伞”,它是有风险的吗?风险有多大?
马为:它的风险跟我们常规的接受治疗的风险是类似的,现在这种常规的接受治疗心脏放支架已经是很多人广为熟悉了一项治疗技术了。
主持人续续:我在心脏里放一个这样的“降落伞”,那它的使用年限有多久?是可以永久使用的吗?
马为:这个使用年限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这个“降落伞”目前来看它是没有所谓使用年限的问题。
主持人续续:放进去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马为:放进去以后,从局部的解剖的改善是一劳永逸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规律的来服用药物,来遵守医生的医嘱。
主持人续续:要不要定期检查呢?
马为:需要定期检查。
主持人续续:现在北大第一医院符合刚才您说的这些条件患者是不是都可以做这项手术呢?
马为:由于目前这项技术是刚才我们提到了,国际上只有100多例的经验。但是这100多例的手术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所以目前国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临床的研究。比如说像最近在国外就在进行一项研究,它要入选400多名患者。这样的话,来进一步来评价这样一项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于这样一个器械目前还没有在国内上市,所以病人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手术。但是我们也在做积极的准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这样一项非常好的技术,为广大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能够更早的运用到临床当中。
主持人续续:没有这些新技术之前,我们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局限性呢?
马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对于我们心力衰竭的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规范的使用经过了很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了有效的药物。实际上在我们的临床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很多的患者,他可能迷信某些药物,比如说迷信某些中药或者是广告里面的保健药。而对我们现在有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的药物没有规范的去使用。第一步就是要规范的使用这些药物,包括了比如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β受体阻滞剂卡等等确实有效的药物,如果在这样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效果不好,当然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装三腔心脏起搏器的方法也能够对很大一部分的心力衰竭的患者起到改善。如果还不好的话,我们需要考虑进一步的心脏“降落伞”的治疗,包括甚至有的人需要做心脏移植的治疗。现有的治疗的局限性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症状,包括他的生存率,病死率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我们的医生不断的研发和引进新的技术,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主持人续续:我们新技术相比这种传统的方法它的优势表现在哪些?
马为:当然我们这种传统的方法可能针对我们降落伞的主要是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如果说和外科手术去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就是微创,而且术后恢复快,效果是确切的。如果是和传统的药物治疗做对比的话,它的优点也是效果改善得也相对来说是比较确切的。而且它的奇效是相对比较即刻的。我们那个病人术后第三天,6分钟步行实验他可以走得很好了,跟他的术前比是很好的,他的奇效相对也是比较快,比较迅速的。
主持人续续:那问一个大家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做这个新手术它贵不贵呢?
马为:由于目前的器械还没有在国内正规的上市,所以目前的价格,因为国内还没有定价,目前的价格方面就无法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续续:那大约需要多少钱的费用?
马为:如果参照欧美国家的定价,因为这个器械在欧洲是上市了,它的器械在欧洲的定价是3万欧元。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目前来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引进器械以后才能有一个最终的价格方面的考虑。
主持人续续:那这项技术在实现上都有什么难点呢?
马为:实际上这样一项技术的难点,如果说对于像国内的绝大多数的大型的医院,三甲医院,他做这种冠状动脉的介入技术非常成熟的话,从技术本身来说它的难点并不是很大。我们理解,他的难点,一个是要选择合适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这样的一项治疗。为了保证我们手术的这两位患者的安全,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给这些病人做了很完善的超声心动的检查,评价他局部的解剖,病人的心脏的功能是不是符合。另外还做了CT的检查,而且这个CT的检查是要送到国外的中心实验室来进一步的来判断他的解剖结构是不是符合。这样来做这样的一个手术。所以做了很多很多的术前的这种规范的准备。刚才说了,一个就是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第二,由于这种输送,大家都可以看到了,这个“降落伞”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为了输送这样的一个“降落伞”,它的鞘管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骨动脉,局部穿刺的血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普通的冠状动脉造影要高。当然我们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所以我们这两位患者都没有发生局部的血管穿刺的并发症。另外术后的规范的药物治疗还有规范的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手术,尽管你手术当时成功了,但是没有很好的术后的规律的随访,可能也会最终手术会失败。
主持人续续:现在这项新技术只有在我们北大第一医院有过这两个患者的例子?
马为:目前来说,据我所知,国内就只有我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这样两例手术。这样的一项手术能够在更多的医院能够引进的话,相信会让更多的临床患者获益。
主持人续续:现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差距呢?
马为:从技术上来说是没有明显的差距。
主持人续续:那国外全部都应用到患者身上了吗?
马为:刚才提到了,如果在欧洲国家,实际上如果病人的条件符合的话,他是可以运用到病人身上的。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北大第一医院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方面都做了哪些贡献和努力呢?
马为:首先就是我们在我们的全科同仁的努力下,我们这两例手术是在我们心内科的主任霍勇主任还有洪涛主任,还有李健平主任共同进行完成的。我们科内的领导和我们科内的医生对这样的一项技术和对整个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都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在心内科建立了规范的心力衰竭的随访的门诊。刚才我们提到了,如果一项好的技术,你没有进行规范的随访,即使是手术即可成功了,但是它的长期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建立了一种规范的这种随访的门诊来保证心力衰竭的患者得到目前最有临床证据的这种治疗。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的跟国际上的新的医疗技术进行接触,不断的希望能够引进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技术,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来服务。
主持人续续:刚才说这项新技术是从欧美国家引入的,现在我们医院还在做一些什么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呢?
马为: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发展是非常非常迅速的,可能很多朋友会熟悉有几类疾病,比如说有一些病人可能原来是有心脏的瓣膜病,主动脉瓣严重的狭窄,原来只有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才能治疗,但是现在我们也逐渐的准备从欧美国家引进一些新的技术。也是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另一方面的内容是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高血压的大国,在中国目前来说高血压的患病率,成人当中的患病率有接近20%。也就是说,10个成人里边就有两个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实际上是非常高的。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的病人都需要去规范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是有一部分的高血压的患者,你尽管通过了很多很多的这种药物治疗,他这个血压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近年来在国外发展了一项新的技术,也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来做一种微创治疗的手术,叫做肾动脉的神经消融的手术,通过这样一种手术能够使得部分我们所说的叫做顽固性高血压,也就是说用了很多很多的降压药物血压都不能得到控制的患者,他的血压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主持人续续:可以根治吗?
马为:目前可能为时尚早,至少可以让很多的血压服用多种药物都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病人,他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主持人续续:这个真的是很好。因为我的家长也有高血压,他每天都要吃药,很麻烦这个事情。
马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然我们国内的这种专家也在努力,希望能够不断的引进甚至由中国人自己来开发出新的技术,来为更多的患者,特别是刚才说的心力衰竭患者相对还是少,高血压的患者可能就很多了,因为我们每一位朋友身边都会有高血压的患者。
主持人续续:我们在心脏里装“降落伞”,可不可以把心力衰竭完全治愈了呢?
马为:目前来说还是不行的,它只是我们心力衰竭治疗的方式之一,而且是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心力衰竭的治疗我们反复强调还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了这些器械治疗,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主持人续续:其实最近这些年心脏病也是很常发的一个疾病,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平时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心脏的呢?
马为:保护自己的心脏,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现在我们都知道,为什么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种心态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特别是年轻人都是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你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你要很好的控制一些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比如说高血压,在成人当中,每十个里边就有两个高血压的患者。另外,很多人比如说有高血脂,很多人有吸烟,饮酒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我们都要很好的控制。
包括像现在人比如说要加强运动锻炼。现在很多人比如说楼层也很高,可能都不去爬楼,都去坐电梯,每天的运动量都是非常少的,这些都不利于心脏的保护。
主持人续续:心脏病有没有一些前兆呢?因为现在经常也会听说一个很年轻的白领猝死或者是怎么怎么样。可不可以有一些征兆给我们,加强保护心脏。
马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猝死的发生。我们听到的很多很多的这种年轻人还是白领,他的猝死,之前都有一个疲劳工作的情况。太疲劳工作的情况,另外,我们心脏病的这种表现很多人可以表现为胸闷,可以表现为胸口疼,可以表现为呼吸困难。所以一旦有这样的一些情况,那建议大家还是尽早的先到医院去看,看一看,做一些相关的检查,通过医生的问诊来排除是不是有心脏病前兆的情况。
主持人续续:那什么样的人是心脏病比较高发的呢?像遗传会不会是?
马为:遗传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非常高发的危险因素。另外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多种,比如说又有高血压,又有高血糖,又有高血脂,又抽烟,又喝酒。这些人肯定是心脏病的高发人群。
主持人续续:现在心脏病一般会不会比较早发呢?
马为: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心肌梗死的病人是20岁左右。无论是年纪大的人还是年纪轻的人都应该对自己心脏早期的症状引起重视。
主持人续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期访谈就要结束了,最后马老师还有什么要跟我们网友朋友们说的?
马为:最后非常感谢各位网友能够来观看这样的一个视频。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医生的努力,不管是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好,还是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药物治疗也好,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引进新的治疗方式。通过这么多的这样的一些途径,希望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心血管疾病的这种改善和治疗。
主持人续续:好。我们本期访谈就结束了,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力衰竭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