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药业颈腰康胶囊胶囊主要有什么药品?

修正药业的胶囊劫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修正药业曾经传遍四方的广告语,现在看来近乎笑谈。以销售立身、实力强大的修正药业在一个小小的胶囊上栽了跟头,偶然之中蕴藏着必然。
据《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报道,再次被检出铬含量超标的胶囊之后,修正药业彻底陷入了沉默之中。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00906的芬布芬胶囊和批号为0114的酚咖麻敏胶囊铬含量超标,超标幅度为75%和100%。
就在药监局抽检结果公布之前的几小时,修正药业发布通告,首次被迫承认自己的羚羊感冒胶囊“疑似铬超标”,并召回了100901批次的羚羊感冒胶囊共计199件。
这份姗姗来迟而且措辞含糊的通告,并没有得到舆论的同情。国家药监局随后就用抽检结果,证实了修正药业有关产品的“铬超标”并非只是“疑似”。4月20日,修正药业新闻负责人李佳、高级副总裁王之光等此前在媒体露面的高层,均拒绝回答媒体提出的任何问题。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修正药业曾经传遍四方的广告语,现在看来近乎笑谈。
修正药业一直没有披露其空心胶囊的进货渠道,由于其生产的药品种类繁多,业内普遍认为,该公司不可能只从一家胶囊厂采购,因此,如果要追查缘头,会有相当的难度。
在国内三大空心胶囊的主产区中,浙江一直被视作胶囊质量最差的地区。目前国内明胶市场上,外资企业,如法国罗赛洛、比利时PB、德国嘉利达等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国内优势企业青海明胶、东宝生物、丰原明胶等企业则均采用动物骨骼加工明胶。而浙江地区主要以动物皮生产明胶,混杂入工业废皮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业内有“浙江的胶囊不能买”的说法。
“只要铬含量超过1mg/kg,就能基本认定胶囊原料中掺入了工业废皮。”按照这一标准,修正药业被曝光的三款产品无疑选用了废皮革所制的明胶。该公司迟迟不公布胶囊供应商,或许只是担心涉及更多的品种。
在修正药业所有342个药品生产批号中,胶囊剂占到67个,比例为19.6%。这其中不乏斯达舒、六味地黄胶囊等修正的明星产品。一旦“毒胶囊”的火烧到这些药品上,修正药业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修正药业在毒胶囊事件发生后的种种举动证明了这一点。先是由高级副总裁王之光称:“被查的羚羊感冒胶囊生产于2010年9月,当时2010版《中国药典》尚未实施,因此胶囊铬含量并不在企业自检范围之内。”
这一提法很快就遭到了业内的质疑。这是因为,按照国标,胶囊铬含量早在1994年就有了明确限定,一直是2mg/kg。而药品生产GMP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则要求企业对所有原料供应商进行审计,对所有原料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流程贯彻GMP的要求。换言之,王之光的说法并不准确。
之后,修正又打起了温情牌,称将在2年内投资3亿元自建胶囊生产企业,“无论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都要保证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但是,自建胶囊厂的计划实际上此前就已列入了通化市政府的日程,此时再提让人觉得只是为了抚慰公众情绪。
可以说,修正药业的实力已经颇为强大,常规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已经很难将其击垮,如今却突然在一个小小的胶囊上栽了跟头,偶然之中蕴藏着必然。
医药行业内通行的说法是:研发出身的老板很看重产品质量,销售出身的老板则善于打市场。为此,制药界总结出两种模式,即注重生产的“石药模式”和偏重销售的“修正模式”。修正药业的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修正药业是修涞贵一手打造起来的企业。修家五个儿子按照“荣华富贵春”排字,修涞贵排行第四。1995年之前,修涞贵一直在通化当地交警队上班。根据2009年出版的修涞贵自传性质书籍《正道》提供的资料,修涞贵1997年下海,承包了通化医药研究所制药厂。这家工厂当时只有2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却有400多万元外债,修涞贵凭借50万元贷款起家。在他的描述中,这家工厂当时“只有这么个牌子,什么品种也没有”。
其实,类似“医药研究所”下属的制药厂并非一个品种都没有。当时在东北很多地区,医药研究所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东三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东三省扶持了一大批药物研发机构,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只是这些研究所不善于营销包装,这导致大量有价值的药品无法露出光华。
修涞贵在通化医药研究所挖到的第一个宝贝就是“维U颠茄铝胶囊”,也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斯达舒”。即使到现在,斯达舒仍然是修正药业的王牌产品,单品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这意味着斯达舒在胃药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斯达舒的工艺并不复杂,所用的只是氢氧化铝、维生素U和颠茄这三款最普通的胃药,但其价格却高得离谱。2001年时,曾有好事者对其成本进行估算,当时12粒包装、售价26.3元的斯达舒,其三类主要成分成本价不到0.6元。
尽管修正药业对斯达舒进行了多轮二次研发,号称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以支撑其高售价,但其最早的一鸣惊人,却只是因为1999年时,修涞贵花3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著名的“四大叔”广告。300万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就是这个广告,当年就为斯达舒带来了上亿元的销售回报。
修正药业从此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广告攻势中。修正药业内部分为10多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主推一款药品,寻找明星代言。目前,修正药业共邀请了孙红雷、范明、陈建斌、徐峥、林妙可等9位明星为其产品代言,每年光代言费用就达至少上千万元,在各类媒介平台上的广告投入更是以10亿元计。
与此同时,修正药业将代理销售模式发挥到了极致,近10万人的销售员队伍几乎零底薪,靠高额的销售提成获利。在这样的销售格局下,很多销售员铤而走险向中小医院销售,采取“走票”等造假方式规避招标限制。各地药监部门曾多次对修正药业业务员的违法销售行为进行稽查。
事实证明,修正药业的销售策略十分成功。2007年,修正药业销售额为65亿元,2008年上升至76亿元,2009年达到115亿元,2010年又蹿升到171亿元。这种三级跳式的增长,想必令任何一家企业都艳羡不已。
但一个以销售立身的制药企业总会有它的命门。2009年以来,修正药业药品不合格的信息,屡屡见诸各级药监部门的预警中。湖北、广东、江西、内蒙,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布洛芬胶囊……修正药业的产品质量隐患开始在各地逐渐露出苗头。此次的毒胶囊事件只是使这种隐患更加显性化而已。
2001年,修正药业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危机——被吊销了药品广告审批文号。据称,修涞贵当时瘫坐在椅子上一个多小时没法站起。10年过去,又一次重大危机不期而至,不知这一次修正药业将何以自处?(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王卓铭)
责任编辑:NF053(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034条
评论3453条
评论3118条
评论2484条
评论1624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股票/基金&
传修正药业陷资金链危机 胶囊类药品全部下架
作者:潘洁 嵇芸芸
  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了上海浦东新区乳山路上的养和堂连锁店,发现修正药业生产的胶囊类药品已全部下架,且店员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进货”。另外,店员告诉记者,修正药业的药品下架,对药店的销售没有影响。“以修正药业旗下的"明星产品"斯达舒为例,"问题胶囊"曝光前销售挺好的,但停销后同类药品能替代的有很多,对消费者而言无关痛痒。”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修正药业曾经传遍四方的广告语,现在听来显得苍白无力。
  记者昨日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已经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局问题胶囊处置工作座谈会,局长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快处置工作步伐,对查实的涉案企业坚决从重从快处理。”
  这个消息对深陷“毒胶囊”事件的修正药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记者了解到,修正药业此前已集中召回并销毁芬布芬胶囊、酚咖麻敏胶囊共三个批次的不合格产品,共计召回138495盒,价值约138.6万元。但对于宣称“2011年销售收入冲刺300亿元”的知名医药企业,焚毁药品的价格不足其总销售量的1%,为此,消费者皆称修正企业没有诚意解决事件。
  而据此前修正发布的委托书,承诺承担代理商的所有损失,但至今依然保持沉默。有专家分析表示,修正药业召回产品导致损失约达70亿元;而终端药品下架,导致其产生不了现金流,修正药业的资金链也面临断裂风险。更严重的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解决代理商的资金损失、货品积压,势必引发代理商信用危机,最终导致修正药业一蹶不振。
  销售停滞
  数据显示,斯达舒在2010年单品种销售收入达到33.7亿元,占据这一年修正药业销售总额的19.71%。业内人士表示,以正常的销售增速计算,仅斯达舒单品被召回,对其公司造成的损失就可能高达20亿元。“修正旗下胶囊类药品,加上全国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停止使用、招标,以及全线产品停止竞标等,整个召回损失可以想象。”上述店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召回药品导致市场真空,给修正药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账面的损失,更是市场占有率的空缺。该店员直言不讳,作为OTC(非处方)药品,同类产品将快速全面替代这类产品的渠道和销售终端,抢占销售份额。有业界甚至认为,欺骗亿万老百姓的“做药就是做良心”的修正“放心药”也蚕食着他们对品牌的信任感,最终会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对于修正药业是否陷入销售停滞、其资金状况如何,以及是否有新的应对解决办法,记者多次联系修正药业新闻发言人李佳,其助理郑女士表示,“由于李总在北京开会,稍后回复。”
  或陷入信用危机
  在销售陷入停滞的同时,修正药业也极有可能陷入信用危机。
  据记者了解,一直以来,修正药业采用直营模式,其终端销售人员因为能拿到较高利润提成,往往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笼络了一大批销售人员,正是这种优厚的政策,助推了修正药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修正药业今天的“辉煌”,其大批业务推销人员是坚实的“后盾”,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受“毒胶囊”事件的影响,其业务员的大量存货,却突然陷入封存状况,被深度“套牢”。
  “这是典型的共谋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向媒体透露,通过公关,让政府相关部门虚高定价,致使修正的药品从出厂价到终端销售价,利润可高达数倍,然后分级蚕食,逐渐形成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最后再通过高额的广告投放,诱导消费者购买药品。“近年来,虽然国家28次降低药价,但是老百姓依然感觉吃药贵,猫腻就在这儿。”
  而市场有观点认为,“毒胶囊”事件后,修正总部并未真正拿出“真金白银”弥补销售终端,而是寄望于新的检测结果来翻盘,因此造成各级经销商相互欠账的资金链尴尬。而各地代理商还被告知回收药品以及返还款项,致使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极易动摇销售队伍。
  “再这么下去,修正的队伍会剩几个人呀。修正的业绩不都是靠人挺出来的吗?得人心者得天下,别再让最底端的人对企业丧失信心。”一位来自山东的代理商在网络上如是抱怨。
  业内人士表示,修正药业的销售队伍基本是靠高提成来维系市场拓展力,现在由于销售停滞,补贴又存在困难,导致其终端销售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处理不善,修正就将面临信用危机,修正药业的大厦,可能在一夜之间倾塌。
05/14 15:0205/24 10:5505/24 10:0405/24 09:4305/24 09:0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修正药业再曝质量问题被质疑:为何价格高还出事|修正药业|药品霉变|药品GMP认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修正药业再曝质量问题被质疑:为何价格高还出事
  修正药业再陷质量漩涡
  继2012年羚羊感冒胶囊、斯达舒等药品卷入毒胶囊漩涡后,近日,修正药业又一明星产品肺宁颗粒因原料部分霉变引发药品安全质疑――这个宣称以“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为理念的医药集团,却屡次上演让消费者凉心的事件。
  新金融记者 陈一昀
  再生事端
  以“解除人类疾病”为使命的修正药业再次出现药品安全问题。
  11月15日,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飞行检查结果,由于修正药业(柳河厂区)原料库存放的用于生产肺宁颗粒的药材返魂草部分发生霉变变质,且企业存在故意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等行为,已要求吉林省局依法收回其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飞行检查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快速的现场检查。
  “药品GMP证书被收回意味着涉事工厂停止生产有关产品,这是相当严重的事情,需要重新申请、认证批准后才能恢复生产。”一位从事GMP相关工作的人士说。
  新金融记者从吉林省局获悉,修正药业(柳河厂区)取得新版药品GMP证书的时间是今年3月,至今仅8个月。“刚拿到证书几个月就出现这种情况……现在GMP认证时造假的比较多,有些检查人员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该从事GMP相关工作的人士直言。但现在出了这种事情,重新认证时,“检查会比较严格”。
  11月17日,修正药业通过官网作出回应,称已封存涉事厂区的原料库,将配合销毁霉变药材,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原料流入生产线。一位业内人士在解读其回应内容后认为,修正药业并没有反驳CFDA指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这证明它承认了,它瞒报了”。
  一位中药企业管理者告诉新金融记者,药材霉变后,其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可能产生毒性霉菌黄曲霉素等,若使用这种霉变药材生产药品并服用,则可能造成消费者感染。该管理者认为:“作为一个药厂,应该对药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
  目前,各地部分药店包括网上药店已停售修正药业的肺宁颗粒药品。其中一位天津地区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虽然尚未接到药监部门的通知,但为了安全起见,其在得知此事后已将药店内的该药品下架。
  据南方一位连锁药店经营者回忆,在2012年毒胶囊事件发生后,其所在地区的大部分修正药业的业务员选择了离职,“一个企业出了那么大的问题,那段时间没有药店进它家的药”,后来修正药业从总部重新调派了业务员,才又慢慢做起来。可是,“现在看来,经历了毒胶囊重创的修正药业似乎并没有真正引起对药品安全的重视。”该经营者感慨。
  强势营销
  上述经营者透露,在毒胶囊事件逐渐平息、修正药业的胶囊类药品恢复销售初期,“它曾把一些药品以很低的价格供给终端,以前供货价十五六块的,那时只要几块钱。”该经营者怀疑,那些低价药品中可能含有未被销毁的问题胶囊。但该说法未得到修正药业的证实。
  新金融记者向多家连锁药店了解到,就同类药品而言,通常情况下修正药业的价格往往高于其他品牌,“一般高出30%-50%,有些甚至高出一两倍,不论供货价还是零售价”。
  以肺宁颗粒为例,修正牌的零售价格接近30元/盒,而万通牌的在20元/盒上下,即使是被视作竞争对手的牌养阴清肺丸,其零售价格也刚10元/盒出头。以至于不少消费者质疑:“价格已经比较高了,为什么还会出问题?”
  据上述经营者介绍,修正药业的业务员“非常多,每天都会有业务员来做工作”,最多的时候可以在一天内一个药店里见到它负责不同药品的8个业务员,“比其他药厂的多出几倍”。修正药业官网显示,其现有员工10万余人。
  不仅如此,该经营者表示,修正药业对终端采取的是捆绑销售,“比如我要进200盒肺宁颗粒,它可能会搭配几个其他品种给我,然后你会发现我药店里有十几个乃至三四十个品种都是它的,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会觉得它的药做得比较好”。可如果不接受这种方式,供货价会升高,药店成本也会增加。
  有药店采购人员曾就修正药业的供货价问题询问其业务员,得到的回答是:“没办法,我们修正药业的药就是这么贵。”
  该采购人员注意到,在修正药业的斯达舒和肺宁颗粒投放广告之后,“在短短几年内,各提价三四次了,肺宁颗粒在打广告之前的零售价还不到20块”。而同时期其他品牌的同类药品较少提价。
  修正药业下辖76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其中不少是通过并购而来。“以前被修正药业收购的一个药厂,它原来的药品在打上修正的牌子后,价格直接涨了一倍。”该采购人员说。同理,他认为,当其任一药品出现问题,也都有可能波及同品牌的其他产品。
  一位熟悉修正药业的人士婉转表示,有些企业的规矩和质量意识不太强,总觉得什么事都可以靠关系搞定,但实际上把钱过多地用在了广告营销和终端维护等方面,而降低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新金融记者就相关问题向修正药业核实,但截至截稿时间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正药业优尔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