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孩子尿床,腰骶部生理曲度变直存在是骶尾裂吗

10岁儿童晚上尿床是腰骶椎可见椎板裂隙引起的吗?
时间:来源:健康咨询网 作者:www.jkzxw.net 点击:
隐性脊柱裂隐裂与儿童、青少尿床——摘自我院齐莉主任在首届小儿遗尿研讨会和骶椎隐裂隐裂在骶椎上,在颈椎和胸椎上较少见,或统称为腰骶椎隐裂。如下图。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分析,你的孩子晚上尿床的情况应该是由于腰骶椎椎板裂隙引起的。你的孩子得情况可能影响到了该部位穿行的神经,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孩子往往有腰骶椎隐裂个别的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如果是以上三种情况,建议服同时患儿不要做剧烈的后弯腰动作。关键词小孩尿床小儿遗尿,儿童尿床,北京儿童久久健康网
腰骶椎可见椎板裂隙不会引起尿床,尿床主要是与小时候缺乏排尿训练有关系,少数与遗传有关。治疗尿床并不复杂,主要是由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为疗法,如:1.掌握尿床的的大概时间,睡前调好闹钟,醒后如厕;2.睡前烧喝水,夜间排尿少。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克服。
尿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遗尿症”,指岁以上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是隐性椎管闭合不全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多见于腰骶部,有一个或数个椎骨的椎板未全闭合
儿童遗尿的原因较多,可与先天腰骶椎发育有关,也有肾气虚的因素。建议到山西省属医院儿科就诊,通过大夫的查体检查和必要的肾脏B超和理化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采取针刺艾灸、理疗和适当的中成药来调节改善症状。经过治疗或增加运动可恢复。
------分隔线----------------------------
------分隔线----------------------------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7岁男孩 隐性脊柱裂 尿床 如何治疗_隐性脊柱裂求解_百度知道
7岁男孩 隐性脊柱裂 尿床 如何治疗_隐性脊柱裂求解
提问者采纳
及泌尿系统的相关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包括残余尿等)?建议安排孩子做腰骶部的MRI检查,要考虑存在脊柱裂相关的神经损害的问题。不知孩子的腰骶部是否存在皮肤异常,可于周二的下午到我的门诊就诊。得先查明病因,或到达后与我电话联系(网站上有我的联系电话),才能谈具体的治疗。您如来诊您好!孩子兼有明显的大便和小便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隐性脊柱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只要微信添加"快速问病友"关注
就能像微信朋友聊天一样免费咨询病友
1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
2搜索快速问病友
3点击关注快速问病友
病情分析:
晚上睡觉以后在天亮以前老是不知不觉的就尿床.
指导意见:
你好,3岁以后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自觉排尿,称为原发性遗尿症.首先要排除一下是否有遗传因素,另外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还有就是精神方面的问题,精神紧张或者训斥打骂都会影响孩子的.以后父母可以晚上定时的叫孩子起床养成孩子的习惯.祝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你好,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指导意见:
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孩子尿床往往是有规律的,如经常发生在某一时间,通常是在上半夜,有时可一夜多次.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树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孩子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如果孩子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病情分析:
您好,3岁以后偶尔有尿床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遗尿,多数孩子5岁以后夜间一般不再尿床.如果5岁以后孩子晚上睡觉时还尿床,且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
指导意见:
就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有隐性脊柱裂的可能,另外注意白天不要过于劳累,否则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时候不容易觉醒也会尿床的,当然还要注意避免夜间睡前喝过多的水分.减少夜间尿量,并且建议买一个定时的闹钟定时小便.
>" class="s_i" style="color:#font-size:15background:#64B729;padding:0;text-align:">
没有满意答案?
>" class="s_i" style="color:#font-size:15background:#64B729;padding:0;text-align:">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_遗尿
& 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
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
04:50 | 人气 0 |
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
我的孩子从5岁开始尿床一直到现在已经有8岁了.还在尿床,我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叫他.可他还是要尿3-4次床.请问我的儿子这种状况属于病吗我该怎么办.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我需要带他到医院去作检查吗.
,根据您的叙述已经8岁的男孩自从在5岁时起就出现遗尿的情况,我首先根据您描述8岁男孩的症状,我分析导致这么大的孩子一直出现又尿床的病因是很多种的,如生理性遗尿就是因为孩子的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稍稍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出现遗尿、或者是孩子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的情况,再者,就是因为孩子是否存在精神性尿频等主因都可是不可忽略的。
我结合孩子的年龄段8岁,我家长,还是立即带领孩子到当地正规的医疗机构看一下孩子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的情况,孩子每晚的遗尿有加重的趋势,我您,您使用麻黄素,睡前口服25mg,有效的治疗小儿遗尿的情况,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祝福孩子身体健康。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健康之家为您提供的相关答案
关于小孩尿床的问题
这是膀胱容量偏小、膀胱排尿功能调节障碍引起的尿床。
包皮过长或包茎者,龟头周围的尿垢刺激会引起尿频,会加重遗尿症状。注意局部清洗,尿频的症状肯定会有所好转。
原先认为遗尿症的治疗是世界难题,近二年来在SNM骶神经调节疗法方面取得了突破型的进展。
为了让尿床孩子的家长了解有关遗尿症的常识,现作如下介绍:
【遗尿症概述】
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遗尿症又称生理性遗尿,俗称尿床,是指睡眠状态把尿液排泄在床上,当事人不得而知或在梦中发生,醒后才知道。多为单纯性持续性,即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理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尿床者的绝大多数都是原发性的。有2~4%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遗尿症的危害是由于自尊长期受损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继发性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病,多为伴随性和一过性,即可随其它病变好转而好转。
以下着重探讨的是原发性遗尿症。
【遗尿症的病因学】
原发性遗尿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 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骶部神经反射性排尿。
2.膀胱发育延迟、功能异常 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膀胱内脏神经功能紊乱,逼尿肌不稳定,严重者导至昼夜尿频尿急尿失禁,即膀胱过度活动症。
3.内分泌因素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
4.遗传因素 遗尿症患者中约有30-40%有家族史,经研究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发生的概率由于种族、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双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77%,单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44%,双亲均无遗尿使者孩子发生率仅15%。
5.先天性脊柱裂 骶椎隐裂者普遍存在骶神经兴奋性降低,上传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充盈信息不能有效激发骶神经兴奋并将此兴奋信息及时上传至中枢。脊柱裂者甚至会阴部的痛觉也不能上传,脊柱裂如失去早期手术的机会,将终身遗尿。
6.精神因素 包括各种精神、躯体方面的应激,均可构成对儿童的严重打击。特别在5岁前,自主排尿能力即将行成时,若遇不良精神因素,如失去亲人,受到惊吓,与父母分离,家庭成员矛盾,父母离异,变换环境,入托,新添弟妹,因病住院或手术。均可造成患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正在形成的排尿习惯受到破坏,致继发性遗尿。成年期遗尿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如高考后遗尿初发或复发者。强烈的精神刺激会成为孩子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
7.排尿习惯训练不当 没有给儿童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儿童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的时间过长,没有半夜叫患儿撒尿的习惯,以不能让患儿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这样患儿就不容易形成膀胱充盈后起床排尿的条件反射。
8.环境因素 包括突然换新环境,温度变化如寒冷、游泳,患儿入睡前饮水过多等都会造成患儿尿床。
【原发性遗尿的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 ( ICCS)公布的 PNE诊断标准):①睡眠状态把尿液排泄在床上,当事人不得而知或在梦中发生,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②年龄 ≥5 岁,每周&2次;③&10岁,每个月遗尿次数 ≥2次,或≥10岁,每个月遗尿次数≥1次,成年人非醉酒等异常情况下每年夜间遗尿次数≥2次,儿童时期曾连续尿床≥6个月;④尿量足以将床单湿透;⑤自出生后发生遗尿,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⑥同时并发白天急迫综合征、排尿障碍及尿床。排除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
3岁以内的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夜间尿床属于生理现象。3~5岁或因精神刺激、贪玩少睡、过度疲惫而引起的遗尿,也不属于病态;有家族史或很难叫醒,就作为遗尿症处理,使用ZY-A型尿床提醒器能有效防止延续成遗尿症。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的及日间有尿频尿失禁者可能是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腰骶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遗尿症的分型及治疗方案】
江苏省江阴市板桥诊所遗尿专科根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把该病分为四型,对选择治疗方案时具有参考价值。
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经常>1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觉醒障碍型:尿湿后仍沉睡,难唤醒,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节障碍。
混合型:a.昼夜尿频+觉醒障碍,b.昼夜尿频+夜间多尿,c.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措施】
一.治疗不可忽视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二.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很有必要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三.药物治疗
西医常用药物有:江苏省江阴市板桥诊所遗尿专科提出的遗尿症分型方法对辩证选用西药颇具参考价值。1.丙咪嗪,有兴奋作用,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适用于觉醒障碍型。2.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2.5~5mg,适用于昼夜尿频型。3.麻黄素,睡前口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4.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0.2mg~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顽固性混合型遗尿症有效的三联药物(参考资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年7月第23卷第7期·135 ·)。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有效率与下述的SNM疗法接近,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以上药物属于处方用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所示剂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行计算。
中医治疗遗尿症主张“望问闻切”辨症施治方能收效,四诊中的望、闻、切(把脉)目前还不具备网络遥感技术,网上实施准确的辨症施治其难度很大。中成药副作用虽小,效果则有待提高。
遗尿偏方:五倍子3克,研末,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一疗程。麻黄3~10克,水煎服,短期效果尚可,不宜久服。补骨脂10克研末炒鸡蛋,连吃10天。熟白果每日5~7枚,连吃10天。上述偏方效果不确切,“是药三分毒”,不宜久服。
四.物理疗法: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器械效正等方法。物理疗法无药物的付作用,不易复发,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倡导的首选方法。器械校正尿床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在美国有应用夜尿警报器校正的。它是通过长时期的“尿床即被叫醒”,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约需半年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相关产品,如:相当于美国夜尿警报器的尿床提醒器/zy-a.asp、用于成年人的穴位按摩型遗尿治疗仪/zy-c.asp、用于儿童的SNM低频脉冲型遗尿治疗仪/zy-f.asp。
SNM疗法则是近年来治疗原发性遗尿症取得重要进展的物理疗法。
SNM(sacralneuromodulation)疗法即骶神经调节疗法,国外学者于年采用该法治疗神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紊乱,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分别于年(参考资料: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年04月第5卷第2期,2007年10月第6卷第5期及博士论文/product.sf./
)对低频电流SNM疗法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进行了临床研究,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认为是:增加膀胱骶神经至中枢上行传入通路信息、提高神经兴奋性、明显改善睡眠觉醒碍、增加膀胱容量、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造成的膀胱过度活动。江苏省江阴市止遗电子研究所于2006年研制成功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NM治疗设备~ZY-F型和ZY-E型遗尿治疗仪/zy-e.asp,该低频脉冲型遗尿治疗仪是在原有SNM治疗设备的基础上叠加了定时器和裤裆尿湿传感器,治疗的时机是在夜间膀胱充盈期自动进行,即时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用时,把微型仪器放在专用内裤的小口袋里,整夜监视和治疗过程实现自动化,既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避免针灸等侵入性痛苦,既能达到在医疗机构进行SNM神经调节治疗之目的,又便于足不出户在家庭内自助治疗,还能及时自动促醒从而在使用的第一天就能避免尿湿床铺。
资料来源 其中的ynzly是“遗尿治疗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简单又好记。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本文内容及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就医、药品等方面),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本文对我有帮助0
相关健康问题
相关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最新健康知识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生理曲度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