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怎么样 还行vipabc英语怎么样

还有20天英语怎么学?
提问:级别:幼儿园来自:河北省
回答数:2浏览数:
还有20天英语怎么学?
&结束时间: 19:28:53
&如果有了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不要辜负了回答者 
回答:级别:大四 20:44:09来自:陕西省
首先,要分三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重点以知识点扫描为主?夯实基础。这一阶段主要是回归课本,前面我们说过命题不是以哪一本教材为依据,而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那么我们学的课本就不重要了吗?当然不是。回归课本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研究了课标和考纲后,将课本中的重要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第二阶段侧重专题练习,如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此外,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重点是全面提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这时候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是:从以往的中考题中整理出一些信度好、指向性清晰的试题,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心态进行全面的模拟实战演习,而不是无选择地随便拿来某份考试卷让学生考考,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也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我想通过这三轮的认真复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对中考的题型、答题程序、审题、规范书写等都有所掌握,从而使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考试,基础扎实了,心态平和了,自然能取得好成绩。
其次,要针对性复习 。
(1)词汇部分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的学习提倡的是从运用的角度出发。不可记“单”词,也不可“单”记词,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要把词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2006年单选第21题:
21. They all looked at the teacher when he told them the good news.
A. sadly B. happily C. carefully D. angruly
(孤立地看四个副词,都可以修饰动词looked,但是从设置的语境when he told them the good news.来看,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B。)
2006年的英语单选中有9题都是考查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条件和语境(如设计英文通知、英语板报、英语广告、制作英语标志牌等)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在对考纲上的1600个单词进行强化复习时,必须达到“音、形、义、用”的四合一,活学活用,还应该把这1600个单词和你使用的教材单词进行比较,对有出入的单词应该在教学中补充使用,不至于到后来孤立地强记单词。(据我了解,2006年中考前合肥就有一些老师由于在复习前没有仔细对照考纲和教材的单词,到后来只好把教材上没有而纲要要求必须掌握的100来个单词进行孤立地强记,效果当然不够好)。另外,对一些音似、形似、意似、极易混淆的词或词组要做特别比较,澄清易混点,处理好常用词汇的搭配和辨析,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过了词汇关,学起英语来才能得心应手。
(2) 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是城乡之间英语学习差异的集中体现,但是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它一方面可以直接考查通过听的途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考查口语能力。所以,听力考试不但是应试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需要。建议每天坚持听说20~30分钟,保持耳朵对语言的敏感和熟悉程度,以便考试时尽快进入状态。听力内容不要仅限于课本磁带和一些听力材料,像英文广播、电视节目(如:English Outlook)、英文歌曲、英语故事、短剧等多听多看都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对有听力材料的听力,听完后再把材料读读看看,以加强领会能力。尤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把听到的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类似于听短文,写信息类型的试题)。听力材料的选材要朴实、地道,内容要贴近生活,是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和熟悉的话题,对短文的选择要具有真切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对听的吸引力。可以借鉴2006年短文选材的特点:选材真实有趣,信息填写布局合理,所填单词均属于课标要求掌握的词汇。当然,听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平时不坚持训练,要想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正确完成听力任务,难度必然很大。另外,除了多进行听力训练以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指导一些应试技巧。
(3)单项选择部分
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考点多,潜隐性强。强调在语境中考查所学知识,在语境中体现语言的运用和交际。我们来看几个单项选择题。
1. Nancy spoke in such a low voice that _____ students in our class could hear her.
A. all B. many C. few D. most
2. -______? B. Can I try one on?
A. How much is it B. How many do you want C. What time is it D. What size do you wear
再看几题其它省市的单选题:
1. We'll try our best to do the work with money and people.
A. few little B. few a little C. less fewer D. fewer less
2. Would you mind more slowly?
I can't follow you.
A. speak B. spoke C. spoken D. speaking
这2题题目单纯考查语法知识,不需要看题干和整个句子的意思,只看blank前后就可以确定答案。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题目或选择题目时,要注意回避缺乏语境的题和单纯考查语法知识的题。题干要有一定的意义,切记生编硬造,干扰项的设置要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基本功,也很难让学生做起题来游刃有余。一般来说,干扰项的设置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平时学习中常见的典型错误;估计学生可能犯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源,对做过的题对错都应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当然和所以然,不要重复做同样的题,会做的题再做就减低了复习效率,也不要去追求习题量,搞题海战术,以考代教,以考代练。我认为对知识点的贯彻要讲究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复习阶段,应从往年的中考试题中用心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单项选择题,进行几次百题训练,然后归纳总结,以一个“会”字应对千变万变。当然,应试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包括一些好学生在做单项选择时也是不看完题就选择,这并不是粗心而是缺乏应试技巧。)
(4)完形填空部分
完形填空题既能检测学生对单词辨析、单词搭配、惯用法以及语法的掌握,又能考查学生篇章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故而成为中考试题中不可或缺的、调节整个试卷难易程度的杠杆题,同时也是同学们较为惧怕的题型。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多读多练仍是取胜的法宝。建议在复习阶段对完形填空题要进行强化训练,做到“两结合”,即老师推荐文章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选文章相结合,一天一篇;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相结合,要求学生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整体理解原则,同时归纳总结做题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也是制胜法宝之一。这里我想再谈一谈老师推荐给学生的文章应注意什么?除了内容健康,体裁广泛外,应特别注意题目的设计。从近几年的完形填空来看,主要考查实词用法。如2006年完形填空考了17个实词,而且几乎每个空格都需要通过上下文和整体理解来确定答案。如:第37、38题:
My eyes caught 37 and he said very quietly &I hope you studied for this 38. &
37. A. hers B. his C. ours D. yours
38. A. exam B. job C. book D. chance
这两个空考查代词和名词用法。37题只需看后面的he said very quietly就可以确定答案B;38题只要对文章有了整体理解,选出正确答案A应不成问题。
(5)阅读理解部分
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既是我们英语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我们英语测试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否得高分,该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要求看懂文章,而且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所以在中考命题中,阅读理解就成了必选的基本题型。阅读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语篇教学,语篇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信息的载体。要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从文章的关键词、句、段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等,从而理解文章的表层和深层内涵。阅读理解基本的问题类型有:直观性问题;常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以及推理性问题,像批判性问题(如:如果这件事不是这样发生会怎样?)还不适合初中学生做。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常见五种能力考查(事实细节、主旨大意、深层含义、推理判断、词义猜测)都有涉及。事实细节实际上就是直观性问题,有些考题的正确答案直接引用了原文中的语句或根据文章中的原句稍加改动而成;我们来看2006年阅读理解的第61题:
61. Who picked up the horseshoe at last?
A. The son B. The father C. Both the father and the son D. Neither the father nor the son.
61题从短文His father said nothing but he picked it up himself. 一句确定答案B;
词义猜测通常分两种情况考查:一是猜文章中画线词或词组的汉语意思;如:
79. The underlined word &presses& probably means in Chinese. 06年安徽省
A.挤压 B.关上 C.打开 D.松开
二是猜文章中画线词或词组的英文解释。如?
59. The underlined word &stupid& in this passage means. 06年浙江省
A. pretty B. happy C. not clever D. not friendly
不管哪种,都需要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不可瞎猜、乱猜。因此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是复习阶段的当务之急,老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思想性、教育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水平等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体裁广泛的英语文章,广告、表格、书信、e-mail等形式的文章也要提供给学生,要求每天阅读1~2篇文章进行强化训练,一周至少开一节阅读课,传授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多方位训练,如:根据短文做选择题;根据短文填表格;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根据短文翻译句子等等,将任务型阅读与提取丰富信息紧密结合。强调文章的语篇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阅读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也是好处多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感,也可以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胆量和学英语的自信。
(6)书面表达部分
书面表达的考查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的空间。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写的训练要从入门时期抓起,按照“词-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采用抄写、默写、听写、仿写、汉译英、看图写话、给材料作文等不同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在复习阶段,还应就一些中学生熟悉的话题(特别是“考试纲要”上提到的话题)或者亲身参与过的活动作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书信、电子邮件、求职信函等应用文体也不容忽视。材料作文要给学生创设语境,题材应属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像2005年的书面表达围绕“做家务活”的讨论写一篇汇报,2006年的谈谈如何度过周末,对于这两个话题,学生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属于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的话题,避免了中学生难以下笔和直接翻译中文的现象。我认为对书面表达的练习应该通过“话题—讨论—写作—讲评”4个环节展开:先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话题或当前的热门话题(热门话题也要切合实际,不能太大,如:吸毒,核武器、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等,题目太大,学生无从下笔,也就达不到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话题,在提出具体要求后引导学生从话题的主要信息着手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书面表达,同时请两个学生直接将自己的作文写在黑板上供讲评时使用。讲评时首先判断作文的信息是否完整,然后再让学生寻找作文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也要寻找值得学习的好词句。另外,老师可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用听写的方式记下来,可以加深印象。多背诵一些优秀篇章和段落对写作也大有好处。当然,在复习阶段,老师还应对学生加强应试技巧的辅导,鼓励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要做好书面表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的准确性。语句通顺、达意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②语言的得体性。使用得体就是恰到好处。要注意摆脱汉语的影响,写出地道的英语,避免Chiglish的出现。如:I very like English.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Slippery floor carefully fall down. Everyone for me me for everyone. 等。
③表达的连贯性。行文连贯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许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写出了若干个句子后,不使用连词或过渡词,让人觉得结构不严谨,句子不连贯。如果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连词,如?and, then, but, so, what's more, however, as a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in a word, after that, in my opinion, in gengeral等会使文章文通字顺,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词用得好,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另外,要想把文章写好,开头结尾很重要。一篇文章再精彩,要是没头没尾也是美中不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因此,我认为,2007年中考试题会继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真正落实“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评价指导思想,突出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突出语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突出运用能力的考查,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
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的中考试题都是本着“稳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因而可以预计,2007年中考的基本题型不会有较大的变动。下面我想从常考的题型入手,对2007年的走向作一简单分析。
听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听”的要求为:能根据语音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听力的考查侧重于通过听来整体理解和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006年相对2005年的听力变化体现在第Ⅰ题和第Ⅱ题上,前面已经谈过。估计2007年的听力题型不会有多大的变动。在难度设置上仍然会有一定的剃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考生较容易进入最佳的考试状态。所用语言材料上还会继续保持朴实、真切、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较明显的口语特点。(我们在模拟考试时,就要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这些特点的听力试题)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是各省市中考常见题型。依照新课程标准,对于语言知识的考查应尽量在语境中进行,句子层面的单项选择题数量不宜超过15题。在单项选择中考查词汇和语法,要注意词汇的语境化,语法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语境,增加题干的长度,合理运用图形、图片、标志,让词汇和语法的测试有更积极、更现实的意义,更多地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是历年来考试都采用的题型。着重考查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检测词义辨析、单词搭配、惯用法、语法。设计题目从语篇出发,背景充分,突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几年的安徽中考都是两篇完形填空题,难易有梯度。估计20077年不会超出两篇。
补全对话:新课程标准指出: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等形式。而口试受多种因素限制暂时还无法操作。补全对话尽管构卷效度高,也不失为口语考试的一种过渡形式。2007年可能会继续出现这类题型。另外,以填词或填句的方式补全对话也是常见题型。
阅读理解:新课程标准对于“读”的要求包括: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阅读材料的选取,将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体裁包括故事、科普读物及实用文体等;重视语篇层次、语言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综合理解、分析归纳、词义推断等深层次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把语言的熟练程度作为测试的一个标准,提高对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要求。所以2007年的阅读篇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此,复习时,在语篇的选择上尽量增加与真实生活情境相适应的应用型材料,如报刊文章、招贴告示、使用说明、各类广告及图表等,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
书面表达:新课程标准对于“写”的要求包括: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能使用常见的连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近几年安徽的书面表达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人文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类题型既能达到考查学生用简单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题的阅卷信度。依本人之见,2007年的书面表达很可能还采用这类题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尽量选用能表达真实意义或传递信息的主题,设置一定的语境,还要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回答:级别:四年级 23:18:05来自:辽宁省沈阳市
把重点放在阅读和完型上,这样能培养做语篇题的语感,还有每天要坚持背背单词,多记几个作文常用句子和词组,要注意作文的字迹要工整,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最后,祝你高考成功!
总回答数2,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提问者请及时处理问题
可输入个汉字
上传图片:
参考文献资料:
可输入个汉字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您的位置:&>&&>&&>&
“好久不见” 英语还能怎么说
jo 于发布 l 已有人浏览
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再次相会如何问候? “Long time no see. ” 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句!
相关英语学习内容
俚语俗语&|&口语交际&|&俚语俗语&|&影视口语&|&入门口语&|&入门口语&|&
入门口语&|&入门口语&|&入门口语&|&入门口语&|&入门口语&|&入门口语&|&
匿名发表&&
您还能输入300字
口语交际头条
谁都想背时尚英语口语句子汇总贴,汇总了整套资料,含有mp
赖世雄书信英语通,本书的涵盖面极广,举凡情书、慰问信、
英语甜言蜜语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对你爱的人说,你是多么
办公室英语会话主题,共220期,都是非常小的英语对话,有MP3
口语交际最新更新
英语四级最新头条
英语四级最新推荐
减肥塑身英语口语集锦Unit65:每天八杯水,讲述了为什么要每天八杯水,含有mp3下载及
英语口语告诉你一生必知的事35:婚姻美满的秘密,讲述了关于婚姻美满的秘密的英语生
英语四级阅读排行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我们也在这里:地道英语口语,你还能再2一些吗?用英语怎么说,你怎么这么二用_英汉双语新闻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地道英语口语,你还能再2一些吗?用英语怎么说,你怎么这么二用
    
  “二”是现在一个很火的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行为愚蠢。那么在英语中如何地道地表达“二”的意思呢?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词:thick。   “Thick”这个词我们初中就学过了,就是“厚”的意思。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thick在口语中另外一个常用的意思:“La stupid。如果你看过《哈利?波特》,那么你会发现thick简直就是赫敏和罗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我们举几个例子:   Even they aren't that thick.   就连他们也没那么二。   How thick could you get?   你还能再二一点吗?   Thick heads!   蠢货!   But sometimes, you can be really thick.   但是有时候,你可真够傻的。   虽然上面这几句话中的thick都可以表示stupid的意思,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替换成stupid,特别是最后一句,当赫敏对哈利说:“But sometimes, you can be really thick.”的时候,thick代表的是一种傻傻的执着与盲目,在这种略带埋怨的责备后边是一种“你可以依靠朋友的帮助,比如说我和罗恩,而不用一个人去涉险”的潜台词,在这个时候换成stupid的话,这层意思恐怕就表达不出来了。   当然thick还有其他很多意思,比如说“夸大其词”或者“吹牛”―― spread it on thick等。
    相关推荐: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好久不见”英语还能怎么说?
14:43:23&&&&来源:21英语&&&&编辑:guoyafei&&&&点击:次
     
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再次相会如何问候? &Long time no see. & 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句!碰见分别很久的老友,英文还可以怎样问候?一起来看吧!
1.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 Long time no see.
好久没见。
2. How have you been?
最近过得怎么样?
3. How's everything going?
最近过得还好吗?
4. What's happening?
在忙什么?
5.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最近都忙些什么?
6. It's really nice to see you again.
再见到你真高兴!
7. What keeps you so busy lately?
你最近怎么这样忙?
8. What's up?
近来可好?
9. What's going on?
一切都好吗?
10. It's been a long time. How are things treating you?
好久不见。你怎么样?
相关文章:
♥喜欢
24小时48小时周排行月排行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北京英语高考还能更垃圾吗?
200726003500
======================================
我是上世纪50年代上清华的,班里也不全是沿海地区来的,相当多的同学从四川、贵州等内地来,他们的英语同样很好。没有哪一个看不懂英语教材或听不懂英语课。
那时候,学生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就可以直接用英语学数学等专业课程。而现在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学英语,有的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到了高中毕业却读不懂英语报纸。
清朝的辜鸿铭曾感叹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有人问他学外语的方法,他就说:&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
这说明,在清朝的时候,人们学了十年英语至少是可以读报、修函的。
请注意:他说是背名著而不是背单词。当今中国很多人对英语单词有误解,以为只有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才能解决单词记忆问题。这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很多人受到国内一些专家的误导,以为背下几千单词就可以入门。事实上,国外的孩子根本就没有人用&背&的方法记忆单词。他们的单词量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顺便掌握的。而且记忆单词和年龄没有关系,这些数据只是表面现象,问题在于很多的成年人失去了求知的欲望,这是导致普通成年人单词量不如大学生的根本原因。
现在高考英语单词量是一降再降,可是孩子们还是感觉单词难记。这就说明问题并不在单词量上而在记忆方法上。
请认真读一读《Word Power Made Easy》,可以先读中文版的。如果中文版的都读不懂,就已经说明您的问题是出在母语上。
不能很好地学习母语的人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会外语。
学好母语,学外语事半功倍!
============ =========
213300350018001800
1000200464500100055001949
.================================================
最近召开的某翻译学会年会上传出消息:虽然我国学生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翻译人才还仍严重不足。许多人将之归咎于中国英语教育不成功。对此,曾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主任的孙复初教授指出:
&英语教育难题曾是解决过的问题&
  孙复初教授最近一直为英语四、六级考试、标准化考试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差等问题疾声呼吁。他的一篇关于英语应试教育问题的文章,还曾被转给教育部周济部长。在那篇文章中,他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不必什么专业都考英语。
  日前,本报记者就英语教育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孙教授。
  &现在成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说英语教学是已经解决得很好的问题,可令人尴尬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校学生中广泛出现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可能他们的笔试分数还很高。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教育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孙复初:现在大学里的英语课程不是选修,而是人人必修,而且还是基础英语。这不过是中学英语的延伸,这是一个&怪胎&。
我在清华外语系做过一些管理工作,但我教英语却是从77届学生开始的,一直到2001年。我教过了1万多名学生。
  我在每个班上做过调查,了解学生是从各地什么学校毕业的,情况怎么样。我看了一下,除了西藏、新疆之外,哪个地方的学生都有。这些学生经常跟我交换看法,他们虽然考上清华了,可英语不一定很好,有学得很好的,也有学得很差的。我对学生是有了解的。
  应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我们的英语教学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从考试中心成立开始的。英语教育的应试状况愈演愈烈。现在看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材料。
  应试教育的变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反映就是书店。现在,班上的学生不愿意念课文了,全都在背词汇,然后做模拟题。不仅英语课上做,专业课上也做。有的专业课老师讲,英语冲击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后来发现原来是应试冲击了学生。这种冲击非常厉害,有人说自己几乎一半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而学的都是些应试的东西。
  在学生看来,英语是干什么的呢?用来考试!从中学开始,中考、高考,然后一模、二模、大学四、六级,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下一次考试而学的。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英语学习从小学开始一直学到博士,什么硕士英语、博士英语,而且多数还是基础英语。这种状况很奇怪。应试教育的英语,成了学生学习时间最长、家长花钱最多、学生花时间最多、效率最低的一门课程。
  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仅影响了英语学习水平,也影响到了汉语水平。学生的中文水平为什么下降?也是因为应试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
  记者:您一直在为改革英语教育而大声呼吁。在您的学校,有过什么改进的举措吗?
  孙复初: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是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据我了解,很多老教师包括中关村地区很多高校的资深教授都在不断地就这个问题向上级部门反映意见,可惜收效甚微。
我在每一个班上,每一学期学完之后,都会请学生提意见。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这些考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这些仅仅是应试的,考完之后就完全忘记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后来我把学生写的意见全部送到教务处,教务处主任看了整整两个星期,写出了一个报告,把报告送给了清华大学所有的校长和教务主任。
清华大学当时有个外语教学委员会,他们后来又就此搞了一次调查测试。最后学校告诉我,他们根据教务处的调查,综合各系意见,最后校务委员会一致同意,学校英语教育同四、六级考试脱钩。这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
  清华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这个问题态度非常鲜明。每次清华外语系的老师出去参加会议,都会明确阐述对外语四、六级考试的看法。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外语教学已经不是为提高语言能力,而完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有人说,社会上拥护四、六级考试,这是他们不了解情况。
  有一个外资企业,他们工作时都讲英语。他们曾经招了一些学生,而且都是通过了六级考试的,可进去之后的一个测试,就什么都弄明白了:最后的翻译题目,只有两三个人翻译得能看出一点东西来,其他人都不知道那原文说的是什么。这种事情是很多的。
  最近,北京的一个著名杂志刊登了一个东西,说的是有六位外教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150分的满分卷子,六个外教的平均分是71分。考完之后外教就问我们,你们这是考英语吗?我们中国的英语考试考倒了外教,而我们中国的学生能考到140多分!
  那些高分学生我的班上就有,可他们看书也看不懂,翻译东西也翻译不出什么来,考试倒能考出一百三四十分。这就是我们的四、六级考试!
  我还知道这样的事:有两位外交官,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孩子一直在美国上学。带回国后,孩子的英语考试竟然不及格!而我们那些考得很高分数的学生,跟这些孩子的英语能力相比,却是差多了。
  &在我国是一个解决了的问题&
  记者:目前,学界和舆论都认为我国英语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或者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有问题。您在大学里从事外语教学近50年了,在您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孙复初:在我看来,英语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个问题早已经解决。应该说,英语教学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二十多年前,我们的中学生在英语上大部分都能过关。我的父辈们,他们以前也没有受过什么新东方的培训,一接到出国通知直接就走了。北京中关村地区很多高校那个年代的老教师,大都有过出国经历。他们上清华、北大时,并不上英语课,我父亲是如此,我的很多师兄由于历史原因在大学也都没有受过英语教育,都是中学的底子。这样的例子很多。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那时的英语教学比较符合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
  记者:当时的中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习英语?
  孙复初:那时,每天早上校园里一片朗读声,老师要求我们用英语写日记、写作文。还有的课程用英语教材,或者用英语讲。我们有时做数学题都能用英语做。上大学以后,我们都能用英语做作业。
  我是上世纪50年代上清华的,班里也不全是沿海地区来的,相当多的同学从四川、贵州等内地来,他们的英语同样很好。没有哪一个看不懂英语教材或听不懂英语课。那时也没有&快译通&什么的,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大家伙。
  这些都是事实,不信可以到周围很多学校调查一下。
  所以我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英语教学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不是说我们没有解决。
  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记者:问题已经明了,而且还很严重。那么解决问题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该怎样解决呢?
  孙复初:我们的几千万青少年学生,每天都在为英语奋斗着,青春年华都放在这上面,可英语水平却出奇的低。
  应该说,很多人对此提出过很多意见,可为什么总不能或不愿意改变呢?有人说得比较尖锐,说是垄断加暴力。我说话不要说得那么绝,但可以说:是权力加利益。
  我去过很多地方,他们中考怎么做的?每年都是根据前几年的题目再出一批题,后来干脆用计算机来做,建立一个题库,让学生日夜与之奋斗。简直一个&人机大战&。问题是,你不走这个路子行吗?
  为什么还要加上&利益&?现在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经济&:考试经济、考试行业。英语考试是最赚钱的。从上到下,这样的高利润谁愿意放弃呢?权力加利益,使英语教学变成了学生学习时间最长而效率最低的课程。
  有一些学生外语水平高,但往往不是他在学校的课堂里学出来的,而是他的爸爸妈妈是干相关工作的。还有一些是在那些培训班里学来的。有人说,新东方培训学校不错,干脆让清华的学生到新东方上课吧。当然,我们学校是不会同意的。
  英语教学造成现在的局面,问题在哪里?我认为,这不是当前英语教学本身的问题,也不是测试题里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结构以及怎么考的问题。这不是英语界本身的问题,而是一线的英语教学人员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间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却还要强化,实行积分制,这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
  本来很容易的问题,现在变得很难了。怎么办?
  我觉得这样一个矛盾,不是英语界、也不是英语院系、也不是教师所能解决的。
  记者:在您看来,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复初:我觉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认真听取大学和中学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我有一个想法: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还有新闻媒体,应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干预,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国家行政部门的义务(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要研究一下全国的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应该做一些调查研究。
  调查要怎么开始呢?首先,请人大常委会组织几批外国人包括外教,请他们参加高考,看他们考多少分。其次,还要请教育部的相关领导来参加高考,让他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考试是个什么样的考试。他们都是大学生,很多都有出国经历,让他们来说说我们的学生每天为这个奋斗值得不值得。考完以后,再组织讨论。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这不仅涉及到高等教育改革,而且影响到我们培养人的质量。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基英语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