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附近一定有加氢石油重烷烃馏分吗

  石油的开采成本极低。伊拉克的油田招标,每桶油的开采成本不足10美元;ISIS以每桶25美元卖油,利润都丰厚得不得了。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房产商的利润,贩毒分子看了都想哭。  与房产商的利润相比,煤矿收归国有、煤跌价前煤老板的利润也不差:额尔多斯对此还残留着记忆。  但这些都没法与石油的利润相提并论。为提升油价,为了石油利益,战火几乎连绵不绝,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包括鸦片)引起过这么多场战争,牺牲过这么多条性命。  此次美国与俄罗斯死掐,有人提到,俄罗斯为啥不妥协?原因很简单:石油商和石油商掐架,如何妥协?除非一方退出石油市场。俄罗斯能够退出石油市场吗?  美国虽然是石油进口国,但美国资本掌握着全球多数油源。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接受高油价,政府和石油资本家不断渲染石油危机,不停地告诉我们: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二十年后将达到峰值(70年代这套把戏就开始了,那时的二十年后是90年代;四十多年过去了,最新的峰值理论仍然是20年后达到峰值)。  这套理论的依据就是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而这恰恰是石油行业的最大骗局。
楼主发言:69次 发图:
  在对本贴正式讨论前,先转一篇别人的博文,尽管这篇文章没能对石油无机成因给出完整脉络,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视角:  关于石油无机成因说的结论  文/李寻  据我们的观察,可以对百年以来的石油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论做个结论了,简单地说:石油有机成因说基本上已被证伪,而无机成因说已获得基本的证实;一切基于有机成因学的石油地质科学知识需要重写;未来的勘探开发实践应该以石油无机成因理论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当然,有机成因论所积累下的合理的成分应得到科学的继承,而无机成因说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  下面对上述结论进行详细的解释。  1 石油有机成因说基本上已被证伪  总结起来,石油有机成因说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证据作为支柱:  1、石油馏分具有旋光性。  2、石油中发现有生物成因标志的有机化合物,如卟啉、姥鲛烷、植烷和甾烷等。  3、世界上99%已发现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有机质的沉积坳陷地区,如盆地等。  4、干酪根热降解模型的实验室证明,地下的干酪根可以生成油气。  5、油气有机成因说成功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没有有机论的指导,怎么能找出这么多的油气田呢?  上述这五条证据均不能成立。  1、关于石油馏分的旋光性。  曾几何时,人们把旋光性当作生物有机物质的特有属性,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人工合成的很多物质也有这种特性,故旋光性不能作为石油由生物降解演化而来的证据。  2、关于卟啉、姥鲛烷、植烷及甾烷等生物成因标志物。  这也是过去认识水平上的陈旧结论。卟啉曾一度被视为只有动植物才有的东西,近十几年来,在陨石中和地幔捕虏体中也发现了卟啉等,说明无机物中一样也可以带有卟啉。  (关于上述两条,崔永强博士的采访记录中有更专业、更准确的描述。)  3、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化石和有机物的沉积坳陷环境中。  不错,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这种分布并不一定能推导出石油来自于生物化石的沉积与演变的结论。李扬鉴先生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证明,沉积坳陷的原因是上地幔的隆起,杜乐天先生的研究指出随着地幔隆起和“幔汁”的喷射,来自地幔的无机物可以进入盆地等坳陷中,形成油气藏。  (关于这方面详细、准确的解释可参照李扬鉴、杜乐天等人的学术专著,本人在这里的表达只求简明、通俗,可能失之准确。)  4、关于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模式。  没错,在实验室理想的条件下,干酪根可以热降解生烃,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所发现的所有被视为是生油区的“烃源岩”中,固然有足够丰富的干酪根,但缺乏发生热降解反应的温度条件,缺乏生烃的氢元素,缺乏发生反应的金属催化剂。而要具备这些条件,必须依赖于幔源的无机物的进入。简言之,有机物生油的条件也是依赖幔源无机物供给才能出现的。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参见张景廉先生、李庆忠院士、杜乐天先生的文章和访谈录。)  5、关于有机成油论曾经正确地指导过油气勘探开发实践。  根据笔者个人对石油科学知识沉积过程和石油勘探开发实际过程的历史研究,发现事实上,有机成油理论对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从来就没有发挥过指导作用,无论这个作用是对还是错(详情参见本刊《油气成因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一文)。世界上所有发现的油田不是按照有机成因论的理论提示找到的,而是顺着油气露头(油苗、气苗)找具体的圈闭构造找到的。这是笔者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欢迎专家学者进行批评指示。  当支撑油气有机成因论的这五大证据支柱均被推翻之后,这一理论已经无法成立了。
  2 石油无机成因说可以成立的证据  石油无机成因说可以成立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地球化学证据。  张景廉先生等发现的铅,锶,钕同位素可作为在沉积岩层发现的石油是来自于幔源无机物的证据,而来自太空的陨石中的烃类混合物也证明石油可无机生成。  2、石油天然气勘探方面的证据。  截止目前,国内外多地的勘探中,都在地下深处的基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中发现了油气存在,这些基岩位于沉积岩下部,沉积岩中形成的油气,在水浮力的作用下,只能向上运移,不会向下渗透入基岩的。因此,基岩中发现的油气资源应是来自于地幔的。这一点,还得到了对天然气组分进行测定的地球化学研究的认可。  3、无机成油论具有比有机成油论更完整的、更强大的逻辑解释力。  有机成油论其实起源于对地球表层、最多是上地壳的浅表观察,是从动植物可以提炼油脂这样一种直观经验出发,对上地壳沉积岩层中有机物的演化做出的主观推测。这种推测与大地构造的形成过程建立不起来联系,与地球本身的天体物理形成过程也建立不起来联系。就是说,有机物成油理论只能在一个极小的理论设定范围内,获得逻辑上的自洽性,一旦越出这个范围,在整个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统一知识框架内,有机成油论不仅无法获得支持,反而会因自相矛盾、漏洞而出,而陷于逻辑上不能成立的境地。而无机成油论的基础理论(如杜乐天先生的地球排气理论、幔汁理论、地幔软流体理论、热液成矿理论;李扬鉴先生的大陆层控构造理论等),其初始动因不是来自浅表的经验观察,而是根据地球科学已经取得的丰富而深入的实验证据,解释地球内动因及整个地壳变化(包括大陆构造运动、板块运动)原因的整体性学说。这一学说解释了地幔流体变动带来的地壳岩石圈的变动过程(即解释了大陆上各层次构造形成的原因),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地表物质水、空气(大气层)、基本生物的来源,解释了地壳中的物质岩石、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机制,等等。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只是这套整体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已,在这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内部,每个分支理论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至少油气的无机成因论不仅回答了有机成油论无法解释的问题,而且不存在任何内在性的逻辑矛盾。  4、国外已经成功地用无机成油理论指导勘探开发实践了。  目前据俄罗斯方面的报导,世界上已经有261个油田是在无机成油论指导下发现的。据崔永强博士团队介绍,以前国外用有机成油论指导找油,成功率只有19%,而在无机成油论指导下的成功率则高达93%。肖序常院士也敏锐地指出,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气田中,实际上有三分之二也是无机成因的。如果说上述报道和说法可能因为过于宏观,而让人觉得证据不足的话,那么乌兰克顿涅茨油田、越南白虎油田、中国大庆徐家围子气田等,都有确凿的具体材料表明,在基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中发现了足够商业产量的油气藏,这些油气只能是来自幔源的。  5、实验室化学方面的证据。  其实,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实验室内就证明了无机物可以生成石油之类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别尔特罗1866年完成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在被无机成油论者广泛引用的费—托反应,其原理是由费舍尔于1921年提出的,后来与托布罗什在实验室中完成。按这一原理,1935年在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石油”工厂,年产量2.5万吨(详情参见本期张之一先生的文章《关于石油深部起源的若干问题》)。张景廉先生等不过是表明,在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内也可以发生类似费—托反应的无机成油过程而已。  以上五方面的证据,已明显地表明,石油的无机成因学说是可以成立的(天然气的无机成因已获得普遍承认,自不待言)。
  3 为什么迄今为止中国主流学界没有接受无机成因学说  关于这个问题,本来有洋洋数万言的话要说,但思量再三,又都一一吞回肚里去了。因为说出来无济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阻力。中国尚未从根本上接受石油无机成因说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体制上的,还有具体个人因素的,不一而论。总之,没接受,就一定有没接受的原因。我们现在想表明的立场是,不管过去、现在有何种原因不接受这一学说,但在未来,都只能接受这一学说,因为不如此,便不能突破我们面临的石油困局。  4 为什么说中国必须接受石油无机成因说  第一、严峻的石油、天然气局势逼着国家必须从根本上想办法。  目前,像大庆油田这样国内主力油田的油井含水率高达95%,要注入地下20吨水才能采出一吨油来,不仅成本高,而且后继产量堪忧。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近60%,国家经济安全上存在巨大的隐患。为应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国家最高决策层迟早会投入精力细致寻找解决办法的。到那时,各种能尝试的办法都会尝试(其实建国初期的石油工业也是在这种广泛尝试的办法下发展起来的),而国内科学家在无机成油论方面积累起的科学理论一旦有了在勘探开发实践中应用的机会,就会迸发出巨大的价值,自然会获得证明。  在这里,我想引用铁人王进喜的两句名言:  第一句:“千矛盾,万矛盾,国家缺油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困难,那困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油而我们国家油不够,是最大的困难。”  第二句:“有了困难怎么办?这像打仗一样,只能进,不能退;只能上,不能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天大的困难也要上!”  这两句话是大实话,也是大真话,是真理!  真理是有力量的!有力量的真理是一定能够胜利的!  第二、世界油气勘探实践推动人们走向地壳深处。  现代石油工业已经出现一百多年了,一百多年来,能按着地面油气露头寻找石油的区域几乎都被扫荡过了,最早的油井只有几十米、几百米深,现在的油井越来越深,3000米以下的采油井已司空见惯。浅层油气资源的浮财已经被捞得差不多了,全世界的石油公司都在地壳更深处找油,随着找油的区域穿过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进入基底的火山岩和变质岩,找出的石油一定是幔源无机成因的。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对无机成油论的证明,因为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住找油的钻机向更深处的地层钻井。  第三、石油无机成因论的内在逻辑必然将使其成为未来石油勘探的指导原则。  我们前面说过,在有机成因论占主流的时代,没有油气成因理论的指导也能找到石油,因为实际上是按着地面露出的油苗从上往下找。但进入更深的地层后,这种办法就不行了,地面没有那么多的露头指示,只能从地壳深层“从下往上找”。那就必须有理论指导,必须对看不见的上地幔、中下地壳有深刻的理论认识,必须找到油气的真正来源区,找到幔源油气的集输运移管道,找到在这种力学体系中新的成藏机制,如此,才能找到有工业开发价值的油气藏。没有有机成油论的指导固然可能找到沉积岩层的石油,而如果没有无机成油论的指导,想在深层的基岩上找到大油田是万万不可能的。
  5 基于有机成因说的一些合理成份需要继承  尽管在学理上已经从根本否定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但这一学说在历史上所起过的积极作用还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诚如我们在前文说过的,“有机成因说”至少对人们寻找石油起了壮胆打气的作用。  对于基于有机成因说而形成的石油科学体系中一些合理的成份一定要继承下来,如对储油区岩石岩性的分析,对盖层的分析,对圈闭的分析,等等。未来按无机成因说去找油,也得去寻找圈闭,也得分析储油岩层的岩性结构啊!现在,人们对沉积岩的储油储气结构研究较多,发展出了系统的实验探测办法,这些办法一样可以应用到对火山岩的研究中去的。  事实上,当前的所谓“多元说”,也是对“有机说”的某种合理性的继承,只要二者之间不是排斥性的关系的话,下面的结果就是看谁的贡献大,而“有机形成”的油气一定是越来越少的,这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当“无机成因”的油气贡献比例越来越大,成为绝对主力时,“无机成因说”自然就是主流学说了。  6 石油无机成因说还将做哪些工作  我们觉得,石油无机成因说已经越过了证明自身可以成立的阶段,开始向应用领域渗透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要建立起基于无机成油论的石油地质学、岩石学、流体动力学、勘探指导学,等等。这些工作需要一个庞大的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目前,油气无机成因论面临的困局是这样的:握有决策权的学者说:“要想按你们无机论的原则找油,你们就得拿出更多的证据出来,比如更多的物探钻探证据。”无机论者们说:“只要你们批准我们的物探、钻探计划,我们就能给你找出足够的证据”。有机论者说:“不行,没有足够的证据我不能批准你们的研究项目”。无机论者说:“你得批准我们的项目,我们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这有点像黄宏他们演的小品:身份证锁在家里了,请开锁公司的人来开锁,开锁公司的人说:“你先给我看一下你的身份证我就给你开锁”。黄宏说:“你开了锁我就给你看身份证”。开锁公司的人说:“那不行,没有身份证我不能给你开锁。”黄宏无奈,“你不开锁我怎么给你看身份证?”  过去我们听过一句话:不破不立。现在看:不立不破。你如果“立”不起来,“破”了也白搭。  非得这些人批准才行吗?  那当然,如果没有相关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一般科研人员不仅获得不了必要的经费,也获得不了必要的研究条件,比如进入不到相应的区域去采样,拿不到已经做过的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等。  所以,“无机说”要想“立”得起来,还必须争取有决策权的领导和学者同意。  不过不用悲观,“锁”最终总要打开的。  对石油成因理论来讲,目前“破旧”阶段(即对石油有机成因论的批判)已经完成,到了“立”的阶段,即用勘探开发实践来证明无机成因论的实际作用。只要各方面坚持努力。相信相关的决策者会适时转变思维方式,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档住科学真理的前进。  7 这!也许是中国科学革命的起点  世界上一切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都经由过自己的科学革命,英国经过,法国经过,美国、德国、日本、俄国都发生过源于本土科学家内部的科学革命,也都发生了基于本土科学革命基础上的产业革命,这样,才使他们成为了现代化的国家。  而我们中国,是被西方列强逼上现代化道路的,迄今为止,仍未发生源于本土内部的科学革命。  自1840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科学家其实都算不上科学家,只能算是合格的学生,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把别的国家已经证明成功了的理论原理、实践手段乃至工业体系引入中国而已。卫星、核弹、导弹、深潜艇、生物工程……哪一样不是别人先有,我们在后面蹒跚跟进的(参见笔者发表于《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一期的文章《科学的灵魂是自由》)。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发现,目前这个研究石油无机成因论的科学家群体,是一个近代中国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全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完全从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原理出发,而不是从某个具体的实用目的出发,这才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那些大科学家,如哥白尼、笛卡尔、培根、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有了共同的思维特征。我在前面讲过,这些科学家的初始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找油这个具体应用的问题,而是对于地球内部运动原因和油气形成原因这些远离实用领域的问题发生兴趣才开始他们的研究的。从本刊所转引的他们的文章中,读者已经看到了他们不受任何成见和任何学科藩篱束缚,天马行空、自由思想的精神风貌。  第二、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自信。我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位学者,都不会再发出“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科学技术”这类的“学生腔”了,他们并不封闭保守,都是学术视野开阔的人,能熟练阅读英文、俄文文献,与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他们能客观地看待西方科学的长处与短处,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原创性研究的力量了。杜乐天先生说:“我们的科学思想要有大的发展,症结并不是经费、人力、设备上的不足,而是头脑中的贾桂习性甚深……在我国科学界长期存在着一种老是直不起腰来的婢觉和拘谨”;张景廉先生说:“不能老是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李扬鉴先生说:“在今天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界,也依然严重地存在着‘洋人说的准没错’的思维定势。‘崇洋’是‘崇上’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的变种。在这种奴才思想束缚下,生机勃勃的自主创新精神被窒息了,从而导致思想和理论的贫困。其实,我们应该好好地总结一下,盲目追随西方板块构造学说30年来,耽误了两三代人的宝贵年华,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的经验教训是什么,今后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科研道路,是自主创新呢,还是继续‘仿造’下去。中国地质科学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西方化。”他们的学说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原创学说,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到出任何奴颜卑膝的痕迹了!一百多年来,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一直是持跪着的、顶礼膜拜姿态的,如今,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真正站起来的中国科学家群体了!站起来了,就是革命!  第三、他们继承了伟大的中国智慧传统。无论这些学者们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和西方科学家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不一样的地方来自浸润于中国文明深处的思维习惯。比如杜乐天先生,就自觉地运用着道家与佛学的思维方式:删繁就简,直击本质。在批判西方科学分科化的弊端时,引出老子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他那篇论文的结尾是:“草丛漫山野,要的是奶;花粉亿万粒,要的是蜜!”这不是典型的禅语吗?就连张景廉先生那让一些人不好接受的评价“荒诞不经”、“忽悠”,难道不也正是禅宗的当头棒喝吗!  他们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沿着这个口子,会不断地扩大阵地的,后人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口子,进一步撕开更多的突破口。在我们目力所及的范围内,不仅与石油有关的地质学、地球科学会发生重大的变革,而且,必将牵连到基础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领域的连锁反应,也必然会催生出真正的中国现代科学。  中国的科学革命已依稀可见,也许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可以描述这种风景: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顶楼主,扫盲了!  
  好文,开眼界了。  
  楼主,不更新了啦?  
  @览帖者
18:36:35  楼主,不更新了啦?  -----------------------------  既然有人感兴趣,我就具体讲讲地球碳循环和石油无机生成过程。转载的博文中缺失了这个关键环节。  以下内容也是转贴:  日下午,安徽祁门县小路口镇大丰村的村民吴玉刚夫妇,到附近灯塔医院的对面山上挖野生姜,一夜未归。6月27日晨,众村民和亲属上山寻找,在一山坳发现该对夫妻。随后,3位直系亲属陆续下深坑施救,均晕倒。村民报警后,消防战士戴呼吸机下沟壑救援。最终,确认5位村民均不幸身亡。6月30日,该县在现场勘测后发布通报,称初步判断造成5名村民死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超标引起缺氧窒息。  成因  日下午5至6点,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相关专家,对事发现场的祁山镇新岭村周家组门堂坞实地察看,结合天气情况、气象资料、局地地形和环境检测结果等,一致认为事发地门堂坞微环境形成的原因如下:  事发现场图册6月26至27日,当地天气以阴雨为主,光照时间少。尤其早上和傍晚时,植物以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山坳内植被丰富,谷底及周边土壤层含有大量腐殖质,腐殖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同时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  经气体检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容易在山坳底部聚集,形成“二氧化碳湖”,同时迫使空气层上移,造成底部氧气含量降低。26至27日,祁门县主要为阴雨天气,湿度较大,当时风速低,大气稳定度高,空气湍流运动受到抑制。  而事发山坳为漏斗状,由两面山体、一面茶园及堆土场组成,山坳谷底距离堆土顶高差约25米,堆土场面坡度约65至75度,茶园侧坡度约30度,底部的狭小区域内空气流动更差,造成底部区域积累的二氧化碳不能向外扩散,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谷底,造成山坳底部缺氧。
  在西非国家喀麦隆的尼约斯湖是一个山区湖泊,由于积聚在该湖湖底部的二氧化碳释放,多次制造“屠城”惨剧,被当地人称为“杀人湖”。  1986年,尼约斯湖在一夜之间突然释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附近村落大批人畜窒息而死。据幸存者尤恩回忆,事发当晚,以往平缓如镜的尼约斯湖的湖面忽然冒起一片白雾,很快,白雾积 聚成云,升入湖面的天空后迅速飘落到湖区附近的村落。过了几分钟,湖中翻起高达60多米的巨浪,一大团二氧化碳从湖底冒出,随即扩散到方圆20公里的范围。第二 天,当政府派来的救援队到达之后,湖区周围的村落已经尸横遍野。那些受灾较重的村 落村民十人九不还。据有关部门灾后统计,死亡人数多达1700人,死亡牲畜难以计 数。尤恩本人虽然侥幸逃过大难,但他的15名亲属却不幸遇难。  那场灾难发生后,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喀麦隆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采取了一 系列紧急防范措施。他们在“杀人湖”水底的200米处安装了一套喷水装置,昼夜不 停地将湖底的水抽上来,以此疏导有可能在湖底聚积成灾的二氧化碳。另外,科研人员 还在湖边装置了警报器,一旦测出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便立即发出警报。  2001年3月份,旨在彻底治理“杀人湖”的首期工程完工,但该工程起到的效果却不 如人意。人们发现,尼约斯湖最近仍然时时冒出类似焦碳味的气体,于是,当地政府只 好下令封闭“杀人湖”,除了科研人员和军人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准进入湖区。2001年4月,在当地考察的科学家发出该湖可能再次大量释放二氧化碳的警报,“杀人湖”湖底的二氧化碳数量明显增加,随时有可能释 放出来。  成因  科学家分析认为,在湖底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于被湖水所阻,无法逐渐释放出来。当遇上湖边发生塌方时,大块泥土落入湖中,改变了水压,聚积在湖底的二氧化碳就会像香槟酒的瓶子急剧摇晃之后产生的效果那样喷出。一旦湖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一定规模并迅速释放出来,湖区附近的人畜就很难幸免。
  有本书叫《论石油的无机成因》,网上有售,有兴趣的涯友可以买来看看。  当然,他们在关键环节都有缺失。
  上面转载的两件事似乎与石油生成很遥远,但却是石油生成的关键环节。  再转载一条消息:  【科技讯】12月2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6亿多年前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比现在高,当时的地球类似一个“超级温室”。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所参加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距今6.35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当中的同位素发现,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至少为120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80多ppm。  然而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在距今6亿多年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冰川期,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而且海洋也被完全冻结,地球如同一个大“雪球”,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该如此之高。  施普特尔等研究者认为,上述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当时的冰川期,地球表面真正被冰雪覆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施普特尔认为,虽然一些人坚持“雪球”说,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推测,当时的地球上存在很多无冰雪区,尤其是地势低的一些地区并无冰雪,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原因可能是火山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而被冰雪覆盖的地表广大区域无法吸收二氧化碳。此项研究为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上面转载的两件事似乎与石油生成很遥远,但却是石油生成的关键环节。  再转载一条消息:  【科技讯】12月2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6亿多年前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比现在高,当时的地球类似一个“超级温室”。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所参加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距今6.35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当中的同位素发现,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至少为120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80多ppm。  然而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在距今6亿多年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冰川期,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而且海洋也被完全冻结,地球如同一个大“雪球”,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该如此之高。  施普特尔等研究者认为,上述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当时的冰川期,地球表面真正被冰雪覆盖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施普特尔认为,虽然一些人坚持“雪球”说,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推测,当时的地球上存在很多无冰雪区,尤其是地势低的一些地区并无冰雪,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原因可能是火山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而被冰雪覆盖的地表广大区域无法吸收二氧化碳。此项研究为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这么多的二氧化碳哪里去了?对于心急的朋友,我直接给出答案:沉入地幔,变成石油和煤碳了。  当然,这主要不是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功劳,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尸体,很难沉入地幔的:  1、99.9%甚至更多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尸体,成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腹中餐。通过生命活动,有机碳被重新分解进入大气。  2、少数被有幸保存下来的尸体,变成了化石而非石油。石油和煤碳被称为化石燃料,但没发现它们伴生化石;同样,化石成堆的地方,也没找到大量石油和煤碳。客观上证明了它们是不同的来源。  正因为动植物或者微生物极难变成石油,所以,按石油的有机成因论,石油和煤碳都是极为稀缺的——从地球生物产生的那一刻到今天,生物【可能】生成的全部石油和煤碳,都没有已经发现的石油和煤碳多。  很多曾在油田或煤矿工作过的人,面对厚达数十米的煤层或储油层,都会感叹:把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尸体变成这东西,然后搞得很纯净搬运到一起,只有上帝才做得到!  相信石油煤碳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尸体变成的,不如相信它们是无所不能的上帝造的。
  多数有机质的比重接近于水;微生物分解产生气体,它们就在水中漂浮起来,沉不下去,沉入泥土中的比例都小,到达泥土下几乎不可能。  二氧化碳要变成石油,必须比重显著高于水,并以液态形式渗过泥土到达地下。  看看中国的安徽祁门县事件和喀麦隆的尼约斯湖事件(见上上上楼),二氧化碳 恰好有这本领!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9,二氧化碳是44,二氧化碳刚好能沉到空气的最下端;  空气的最下端是水,二氧化碳恰巧溶于水;  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的密度是1.668,恰好重于水(也重于海水1.025);  温度越低、密度越大,二氧化碳的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水越深,底部温度越低、压力越大,所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  这就是尼约斯湖的秘密。尼约斯湖是深达数百米的深水湖。而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800米。
  顶贴!楼主辛苦了!
  新知识,有兴趣!楼主继续!  
  @网上有谁不是马甲
15:33:19  顶贴!楼主辛苦了!  -----------------------------  @yuyang-12 16:45:16  新知识,有兴趣!楼主继续!  -----------------------------  谢谢!  有人支持,俺就继续。
  碳酸在水底是不稳定的,如遇波浪或震动,二氧化碳会晰出变成气泡浮上来。尼约斯湖湖面的二氧化碳,就是这么来的。  多数湖泊深度仅十多米或数十米,底部就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积存。所以湖岸的人们完全不需要担忧。  深水湖或海洋底部(水深数百米到数千米)不受风浪影响,也几乎不存在生物,底部蓄积的二氧化碳是基本稳定的。  但深水湖(以及海)底的二氧化碳不是形成石油的唯一条件。它还需要另一个条件:海底(水底)的结构必须是疏松的,或存在裂缝,使碳酸能够向地幔渗透。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石油都生成于深水湖底或海底。但因地质运动,沧海桑田,今天的油田未必位于海底或湖底,但它们无一例外位于远古的湖底或海底及其附近。  全球十大深水湖: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十大最深湖泊排行  第一位  .  贝加尔湖  Lake Baikal  最深处为1636.5米  第二位  .  坦噶尼喀湖  Tanganyika Lake  湖区最深处达1470米  第三位  .  里海  Caspian Sea  以1025米(3363英尺)  的深度位居世界上第三深湖。  里海的能源非常丰富。里海盆地的石油估价12万亿美元。  第四位  .  东方湖  Lake Vostok  最大深度900米  第五位  .  奥希金斯  /  圣马丁湖  O’Higgins/San Martín Lake  它以836米的最高深度成为了美洲最深的湖  第六位  .  马拉维湖  Lake Malawi  706米的深度使它成为了非洲第二深湖。   第七位  .   伊塞克湖  Issyk Kul Lake  平均水深305米,最低点则深达668米   第八位  .  大奴湖  Great Slave Lake  614米的深度使之成为了北美最深的湖泊。   第九位  .  火山口湖  Crater Lake  最大深度是594米  第十位  .   马塔诺湖  Lake Matano  最大深度590m,平均深度60m,
  有机生成说把这解释为海底生物体蓄积。其时要分清真伪很简单,可在海底取样:  1、海底泥沙中是否存在足够的生物体蓄积;  2、海底是否普遍富含二氧化碳。  沉积层中的生物体蓄积,如果转变为石油,则:  在转变为石油前,它是固体,无法下沉;  在转变为石油后,它是液体,但比重低于水,受地下水挤压,它只能上浮。  按这个逻辑,石油只能存在于沉积层的上部,不可能位于沉积层之下。  但事实上,已经发现了很多石油位于沉积层之下。  按有机生成说,成油的关键在于生物体蓄积;按无机生成说,成油的关键在于海底疏松或裂纹。  很多大油田位于沙漠中,这并非偶然,而是这些沙漠就是远古的海底,而沙漠的特征就是结构疏松,存不住水。
  碳酸因比重大,通过深水湖底(海底)渗入地幔,在地幔的高温高压及金属原子的催化下,碳酸变成了甲烷,而氧则被地幔中其它活性物质夺去。  同样,甲烷在高温高压下,结成长链就成为石油。  甲浣是气体,高温下呆不住,向上跑,部分甲烷上升到海底,形成可燃冰。  如果地幔的温度过高,则石油脱氢碳化,形成沥青及至煤碳。这个过程中,因甲浣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故无论石油和煤碳,均常伴生甲烷。  以上就是石油成因的秘密。
  有点道理,我慢慢消化
  碳酸及水渗入地幔,地幔被冷却,密度增大,向地心运动;变成石油,温度恢复后 ,密度又小于周围的地质结构,就再浮上来。  故可以判断:  1、只有深水底部,或古大洋底部及附近有石油;  2、地质结构不能太完整,必须能够让碳酸渗下去;  3、能否出现生物体积存,与是否有石油无关;  4、石油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更丰富,现在发现的石油多数在陆地上,仅仅是因为,对于人类,陆地上勘探开采更方便而已。
  如果地球历史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峰值为12000ppm;  如果这些碳的40%转化成了化石燃料,则化石燃料用尽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上升到5000ppm。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余量还剩4600ppm。  人类向大气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ppm,再涨1倍,4ppm,则化石燃料还能支撑1000年。  考虑到探不出来、采不出来的问题,再打2折,则石油供应,200年内将毫元压力。  当然,新的油田将在海上,成本会在40美元/桶左右(按当今美元购买力),50年内,油价在50美元将是合理价位;50年后,油价应在50~100美元内波动;100年后,油价突破100美元是正常的(按当今不变价)。
  嘿嘿,有道理,我觉得吧,油价如果被大家公认为40美元或者50美元一桶,那么资本就会有赚钱的机会了。这个楼主应该比我更清楚。
  石油开采的成本我个人是没有能力估算得出来滴,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美国的石油成本,沙特的石油成本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玩意属于石油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哪那么容易被大家知道呢?
  @一个彷徨者
13:03:21  石油开采的成本我个人是没有能力估算得出来滴,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美国的石油成本,沙特的石油成本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玩意属于石油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哪那么容易被大家知道呢?  -----------------------------  石油的成本很复杂,每个油田的成本都不同。特别是勘探成本。日本占领东三省,在大庆油田上钻了很多井,但运气不好,井打浅了,没出油,这成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算。  其实就是日本人老脑筋,信奉石油有机成因论——按有机成因,油埋不了那么深。中国人对理论都半罐子,没出油就再往底下钻,管它理论不理论,反拣了便宜。  我给的数据是个大体概念。两桶油帮伊拉克采油,初步勘探搞过的,油井、设施及所有投资,两桶油投入,油是伊拉克的,两桶油可优先买,每采一桶油,伊拉克给两桶油几美元,这个合同是公开的,不保密。  打好井后,油自己喷上来或抽上来,成本非常低。所以,成熟的油田,都不愿减产。  页岩油不一样,抽一断时间要再压裂一次,每次压裂都有不小的成本开支,所以有页岩油关井。
  @动力阿剑
10:12:25  石油的成本很复杂,每个油田的成本都不同。特别是勘探成本。日本占领东三省,在大庆油田上钻了很多井,但运气不好,井打浅了,没出油,这成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算。  其实就是日本人老脑筋,信奉石油有机成因论——按有机成因,油埋不了那么深。中国人对理论都半罐子,没出油就再往底下钻,管它理论不理论,反拣了便宜。  我给的数据是个大体概念。两桶油帮伊拉克采油,初步勘探搞过的,油井、设施及所有投资,两桶油投......  -----------------------------  嗯,成本价格和交易价格是不同的,这个定价权还在别人手上。油价成本是固定的,甚至可以因为技术革命而下降,而交易价格只是个博弈的结果,里面成分太多,太复杂。不过从影响可以倒推,油价低对环保,新能源,等等都会起到压抑作用,会促使能源方面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广延后,从长远来讲对石油行业本身是有利的。但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就不好说了。  所以,我赞成楼主的理论和预测,只不过要小心黑天鹅事件。或者某些以小博大的策划事件。毕竟,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说,价格波动才是最好的图利工具。
  另外说一句,页岩油这玩意是抢传统石油老大的饭碗的东西,现在的油价下跌是传统老大对新兴小弟的绞杀,宁愿放弃短期利益来巩固长远利益。这里面就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此这般只能把更便宜的页岩油技术和应用逼出来,要做到灭绝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先例
  @一个彷徨者
14:57:02  另外说一句,页岩油这玩意是抢传统石油老大的饭碗的东西,现在的油价下跌是传统老大对新兴小弟的绞杀,宁愿放弃短期利益来巩固长远利益。这里面就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此这般只能把更便宜的页岩油技术和应用逼出来,要做到灭绝人类
上还没有过先例  -----------------------------  中东石油烧完后,还是轮得到页岩油的。只有一个变数,那就是海洋石油何时兴起(现在只是萌芽)。海上石油的勘探比陆地困难很多,但如果运用无机成油理论,找油会变得容易很多。  沙特人想让页岩油出局,是否内部重新评估了地球上石油的地质储量,想在海上石油(比页岩油成本更低、储量不止多一个数量级)大规模开采前,先打垮页岩油、再提升油价卖一个好价钱,现在不得而知。  石油难以被替代,需求很刚性,产地相对集中,只要在产地或关键运输节点搞动乱,油价极易波动,这是石油同时被美国石油、军工和金融资本所关注的重要原因。
  @动力阿剑
16:02:53  中东石油烧完后,还是轮得到页岩油的。只有一个变数,那就是海洋石油何时兴起(现在只是萌芽)。海上石油的勘探比陆地困难很多,但如果运用无机成油理论,找油会变得容易很多。  沙特人想让页岩油出局,是否内部重新评估了地球上石油的地质储量,想在海上石油(比页岩油成本更低、储量不止多一个数量级)大规模开采前,先打垮页岩油、再提升油价卖一个好价钱,现在不得而知。  石油难以被替代,需求很刚性,产地相对......  -----------------------------  让石油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全过程+互联网会是什么概念?从生产到消费的损耗将大大降低。假定现在我们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汽车都加装一个油箱监控装置,并与互联网共享数据,那么石油加工企业就完全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销定产。个中节约多少仓储成本不说,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若像柴静记录片里的美国汽车加装的那个玩意,还有环境监测功能。技术的进步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当然,这个庞大的数据库本身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网络安全技术要跟上才行。  特斯拉走不远的关键是它太过超前,分分钟被传统汽车巨头和石油巨头掐死,如果我们着眼于该行业本身,让现在的汽车都慢慢的智能化,这种共赢的思路想必可行性大得多。楼主的思路基本在找油上,我是给开个省油的思路,见笑了。
  @动力阿剑
10:32:43  如果地球
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峰值为12000ppm;  如果这些碳的40%转化成了化石燃料,则化石燃料用尽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上升到5000ppm。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余量还剩4600ppm。  人类向大气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ppm,再涨1倍,4ppm,则化石燃料还能支撑1000年。  考虑到探不出来、采不出来的问题,再打2折,则石油供应,200年内将毫元压力。  当然,新的油田将在海上,成本会在40......  -----------------------------  我看到一个资料说 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极限 如果按照现在这个速度 就只能是50年了
  -----------------------------  @一个彷徨者
01:19:27  让石油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全过程+互联网会是什么概念?从生产到消费的损耗将大大降低。假定现在我们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汽车都加装一个油箱监控装置,并与互联网共享数据,那么石油加工企业就完全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销定产。个中节约多少仓储成本不说,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若像柴静记录片里的美国汽车加装的那个玩意,还有环境监测功能。技术的进步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当然,这个庞大的数据库......  -----------------------------  与其它领域不同,石油不需要去库存,而是需要储备的,为应付不测事件和平抑价格。  发达国家都在建战略储备,中国也在增加石油储备能力。
   10:32:43  如果地球
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峰值为12000ppm;  如果这些碳的40%转化成了化石燃料,则化石燃料用尽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上升到5000ppm。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余量还剩4600ppm。  人类向大气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ppm,再涨1倍,4ppm,则化石燃料还能支撑1000年。  考虑到探不出来、采不出来的问题,再打2折,则石油供应,200年内将毫元压力。  当然,新的油田将在海上,成本会在40......  -----------------------------  @枫涟观澜
09:01:09  我看到一个资料说 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极限 如果按照现在这个速度 就只能是50年了  -----------------------------  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是发达国家为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所编出来的谎言。我在这帖子里有论述:空气污染地球变暖石油枯竭在柴静苍穹之下的口水战中牺牲掉的真相  
  不过地球是有生命的 过度挖掘确实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先人早就发现 但是并没有开采
  -----------------------------  @动力阿剑
09:09:52  与其它领域不同,石油不需要去库存,而是需要储备的,为应付不测事件和平抑价格。  发达国家都在建战略储备,中国也在增加石油储备能力。  --------
---------------------  这是当下的主要矛盾,支持。
  请楼主继续科普和分享除开石油成因的有机形成和无机形成学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说法,然后在新能源领域里是否有颠覆性发现和可能,毕竟石油本身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
  三十美元,长期保持,嘢  
  @动力阿剑 23楼
10:32  如果地球历史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峰值为12000ppm;  如果这些碳的40%转化成了化石燃料,则化石燃料用尽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上升到5000ppm。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余量还剩4600ppm。  人类向大气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ppm,再涨1倍,4ppm,则化石燃料还能支撑1000年。  考虑到探不出来、采不出来的问题,再打2折,则石油供应,200年内将毫元压力。  当然,新的油田将在海上,成本会在40美元/桶左右(按当今美元购买力),50年内,油价在50美……  -----------------------------  就像现在煤炭一样,石油会被大部分替代的。预测百年以后,没有意义。  
  @crastyl
10:03:15  不过地球是有生命的 过度挖掘确实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先人早就发现 但是并没有开采  -----------------------------  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用“石油枯竭论”“碳排放导致地球变暖”恐吓百姓,以榨取最大利益。
  @无烟办公室
10:48:14  三十美元,长期保持,嘢  -----------------------------  不可能长期保持30美元的;海洋石油的开发成本高于这个数;如果石油界有眼光,海洋石油勘探能力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保持50美元是有希望的。
  50--70美元 我估计近期几年内的价格区间
  国际油价大跌跟我们宇宙国有关系吗?赶紧降税。  
  -----------------------------  @无烟办公室
10:49:57  就像现在煤炭一样,石油会被大部分替代的。预测百年以后,没有意义。  -----------------------------  石墨烯改造锂电池,单位能量的储能成本会下降,能量密度会提升,充电时间会变短。电动车取代部分燃油车是可能的。  固定作业场所,小范围移动机械,内燃机被淘汰是可能的。  电力机车完全取代内燃机车是可能的。  远洋轮船,核反应堆取代柴油机是可能的。  百年以后,你我都不在了。预测到百年后,是给大家一颗定心丸。
  @枫涟观澜
12:18:31  50--70美元 我估计近期几年内的价格区间  -----------------------------  这是页岩油和油砂的成本区,你的估计有道理,变数在于ISIS,伊拉克潜力不小。
  @马甲ABC-18 12:27:35  国际油价大跌跟我们宇宙国有关系吗?赶紧降税。  -----------------------------  确实该降税。安倍加税栽跟头,中国跟着加税栽跟头。再不想办法,经济要熄火。
  石油污染严重,还是希望以后能大力发展新能源,至少纯电动还是对老百姓好!
  @一个彷徨者
10:09:54  请楼主继续科普和分享除开石油成因的有机形成和无机形成学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说法,然后在新能源领域里是否有颠覆性发现和可能,毕竟石油本身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  -----------------------------  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甲烷;从甲烷到石油,这个过程可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有人认为,石油是开天劈地时地球固有的。但这种说法毫无价值,石油的储藏位置也不支持。  现在的新能源概念,包括电动汽车(其实是二次能源)、光伏和风能。其实,除火电(包括重油发电、天然气发电和煤电)外,水电、核电也极其重要。水电和核电也被称为传统意义上的清洁能源。  没有一种能源是完美的。  当前的新能源概念是权贵分肥。
  牛  
  支持楼主!  
  天涯牛人多。这回长知识了  
  说一千道一万,油价大底是六元,要是国际油价涨不上去,那就会论证阶梯油价,环保税等一大波手段的可行性。  
  照楼主的说法,人类灭绝了,那石油也不甩得用完。
  科普帖,支持一下。  
  @SunshineWJF 47楼
13:07  石油污染严重,还是希望以后能大力发展新能源,至少纯电动还是对老百姓好!  ~~~~~~  电动???!!!电还不是电厂出来的,电厂大部分都是烧煤的  -----------------------------  
  楼主说的有道理  顶你  
  扫盲贴
  @动力阿剑 20楼
09:54  碳酸因比重大,通过深水湖底(海底)渗入地幔,在地幔的高温高压及金属原子的催化下,碳酸变成了甲烷,而氧则被地幔中其它活性物质夺去。  同样,甲烷在高温高压下,结成长链就成为石油。  甲浣是气体,高温下呆不住,向上跑,部分甲烷上升到海底,形成可燃冰。  如果地幔的温度过高,则石油脱氢碳化,形成沥青及至煤碳。这个过程中,因甲浣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故无论石油和煤碳,均常伴生甲烷。  以上就是石油成因的秘密。  -----------------------------  
  越低越好,汽油更便宜  
  长知识了  
  顶  
  以前也奇怪那么多动植物尸体堆在一起还能被及时地埋入地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不及时埋入地下就会被分解了。看了楼主的帖子打开眼界了,谢谢楼主。  
  上学的时候我就怀疑,这么多动物非要在一起死吗?  
  涨姿势了!谢楼猪…!  
  无机成因比有机成因科学合理,这是一个伟大突破!
  真专业  
  说到底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落后就要受制于人。谁让中国人好吃懒做。靠卖国发财。。。结果。。。不就不行了。要技术没技术。要实力没实力。  要么你封闭和朝鲜一样。否则这个世界是拼实力的。你没科学技术活该
  长知识了
  我也经常疑惑,世界最大油田储量几百亿吨,这得多少动死在一起才有这么多量?难道远古的动物也搞盛大的聚会然后碰巧又突然死在了一起?  
  楼主真是有大学问的人!  感觉思想都被颠覆了!  细细品味,很有道理
  长见识了~~
科学需要严密论证!!
  感谢楼主为我等科普!不明白为什么一边倒的宣传有机说呢?  
  科技改变生活,探索无止境。谢了。
  确实新鲜,强烈要求继续!
  @动力阿剑   ----mark
  要涨税了
  楼猪厉害,科普了。
  好像小时候听说远古时期的动物成了今天的石油,森林变成了煤炭。  
  @大汉皇叔1 80楼
00:25  好像小时候听说远古时期的动物成了今天的石油,森林变成了煤炭。  ------------------------------  +1
  世界上有机物比无机物少的多的多的多的多!  所以有机论就会让大家认为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匮乏严重,物以稀为贵,自然石油价格会涨起来
  看第一楼觉得作者可能是半专业的人士,越往下看越不靠谱。看水和乞体可以到地幔乃至地心,就忍不住笑了,作者说穿了也是民科。  油气无机说早就被证明不成立,几十年前国外的猜测现在国内还炒冷饭。早期地球大气中绝大部分二氧化碳中的碳是到地壳里了,但不是变成有机物,而是变成了碳酸盐岩了,具体作者可百度或专业书。  至于岩浆岩变质岩中出现油气,是因为断裂构造,地应力将附近沉积地层的油气渗透过来。至今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无机成因的油气田。  对专业领域一知半解,就到网上发争议性观点,道听途说些论据机制,还不怕露底,真不知道作者的心态。  
  有道理,中国需要说真话的人  
  关键在于上位者此时头脑里面想的什么,就像楼主说的,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有点太草率了,应该设计一个元老院格局,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几率还大点
  开了眼界,顶起!  
  虽然有机碳只占了地壳和大气中碳的极少部分,但总量仍极其可观,仅油气仍可供开采使用数十年,煤炭则可支持数佰年。  
  @小姨子说我不是人 63楼
18:29  以前也奇怪那么多动植物尸体堆在一起还能被及时地埋入地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不及时埋入地下就会被分解了。看了楼主的帖子打开眼界了,谢谢楼主。  ------------------------------  同感
  @诚诚琴行
22:17:32  感谢楼主为我等科普!不明白为什么一边倒的宣传有机说呢?  -----------------------------  按有机说,石油的储量有限,就快被挖完了。只有这样,石油企业才有借口挣暴利。  苏联解体后,两卖国科学家到西方宣传石油无机成因,直接被无视。——当然,他们有地质勘探的依据(物证),但没能形成证据链(缺推理)。
  @超级地幔柱
02:25:32  至于岩浆岩变质岩中出现油气,是因为断裂构造,地应力将附近沉积地层的油气渗透过......  -----------------------------  在地下水的驱动下,油气不往上渗透而往下渗透,这解释太牵强了,知道吧?!
  我想投资原油,哪家平台好啊
  楼主是河南的,股票功力好深,想不到这么博学,真叫人折腰啊
  我是真的想投资,打了多年的工,结果连生活也没保障,只落了几万现大洋,想拚一把,改变自已的命运,你说行吗?楼主
  @超级地幔柱
02:25:32  看第一楼觉得作者可能是半专业的人士,越往下看越不靠谱。看水和乞体可以到地幔乃至地心......  -----------------------------  石油的生成温度,不需要到达地心的;另外,也到不了地心。  碳酸和水通过地壳裂缝浸入地幔,导致地幔被冷却向下沉;待石油生成不继续吸热时,因石油密度低,导致相关地质构造向上运动。  不要只下结论,哪里推断错了,请指出来。——石油无机成因,相关证据链是完整的,当今发现的所有油田都能通过无机成因论得到解释——而有机成因论则疑点重重。
  我也是看到油价跌的厉害,看了你说的油是这样的宝贵,就想买油一定会涨,一定会赚钱,所以才这么急呀,真地穷怕了,要给孩子们赚点学费钱啊
  @禹5-03-19 10:45:01  我想投资原油,哪家平台好啊  -----------------------------  深油所。想投资我给你介绍。。qq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烃源岩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