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翻译官txt下载游览收集信息参加辩论言讲故事会掉线多姿多彩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00
&&¥5.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
比​较​全​面​的​导​学​案​。​欢​迎​使​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语文“截拳道”:多快好省教语文--开在讲台边的野花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语文“截拳道”:多快好省教语文
0:29:00 | By: 老宋 ]
语文“截拳道”:多快好省教语文
&&&&&&&&&&&&&&&&&&&&&&&
看了上座率颇高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后忽发奇想:李小龙那摒弃了花拳绣腿的以“三招五式”制敌于死命的“截拳道”是否能让我们语文老师有所省悟?想我语文教学,近几十年来改革举措层出不穷,教学理念铺天盖地,教学实验此起彼伏,不可谓不热闹,不可谓不努力,可语文教学仍然不景气,“少慢差费”,“橡皮课”、“老北京的传说”是对语文课的普遍评价。学了十几年语文的高中生听不明白、说不清楚、读不下去、写不出来的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于大学里还要开设语文课,以致于大学师范中文本科毕业后不会教语文,以致于一些语文教师混迹教坛数十年却越教越差,“以已昏昏,使人昭昭”。在大力推行语文新课改的今天,更有不少教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师怎么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语文?我们能否自创一套语文“截拳道”,找到一套多快好省教语文的方法?
我想,方法总归是有的,首先就是要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究竟要教什么,如何有效乃至于高效地教好语文。因为语文教学低效、无效的根源还是在于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本身。
&& (314:134
808010565%50%70%3
千万不要被语文教坛中风起云涌的各式提法、各种套路所迷惑,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善以不变应万变,始终抓住语文教学的精髓――“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不放,语文教学就会有所收获。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语文教学门派林立,学说众多,令人眼花缭乱,但关健还得落实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有人说,语文高考又不考听力,练“听”干什么?这就有点太功利了。“听”其实很重要,但因为高考语文不像英语一样考“听力”,故许多教师都舍不得花时间去让学生练“听”。其实,学语文会听与不会“听”有天壤之别。我的一些学生很刻苦,学文言文时在书上一句句翻译,把书划得密不透风,可一考试就不行了,这些学生很苦恼,我说这是你不会“听”啊,你不停地听、不停地写,那不累死人啊!我告诉你个方法――先将课文仔细读一遍,边读边参照课文注释、工具书等将课文“默译”(在心里打翻译腹稿)一遍,你就会发现,整篇课文中真正不能解决的难句顶多三五句,你听三五句比听三五十句容易多了嘛!这样就不会有累的感觉,而且“听”时有重点,效果好得多。
为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我极少在黑板上板书。一是粉笔灰有害健康,没事去吃粉笔粉干什么?二是不利于学生“听”的能力培养。三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都要求学生把字典或词典、红色圆珠笔等工具准备好,听语文课时将听课笔记写在语文书上。不写?我自有办法,小组长――坐在每行的第一个学生每周检查督促,我经常抽查,不记都不行。
要求学生记笔记,有利于练习听力,让学生迅速掌握捕捉重要信息的本领。渐渐地,学生“听”的本事越来越大,有的学生连老师穿插于讲课中的奇闻轶事、名人故事都记下来,并能知道老师讲这些东西的目的,这就是学会学习了,直到高三我都还是用这种方法。内容比较多而又需学生记的东西我一不用板书,二不用多媒体。板书太花时间,多媒体由于屏幕太小、角度不好、屏幕反光等原因会让学生难以记录。而口念手记,这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听力也由此而大大提升,不仅对语文和其它各学科的学习大有帮助,今后走上社会也不吃亏,他能更好地与各种人打交道,能迅速记住、准确理解领导意图,要多得到不少的机遇啊。
“说”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略,可“能说会道”、“巧嘴如簧”、“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等俗语在人们心目中还带有明显的贬义,说明中国人比较反感会“说”,也就难怪我们不重视“说”的能力培养了。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会“说”的人比会“做”的人往往更占便宜。有一著名企业老总告诫求职的大学生说,“会说的人可以少奋斗三十年”,这句话不管你爱不爱听,基本上是事实。不爱说,不想说,不会说,说不清楚,说不明白,辞不达意会误事的。我当知青时,下到一个苗族聚居区,当地流行一笑话,说是有一苗族农民赶场时弄丢了头帕,他一时情急,逢人便问,“你见我怕不怕?”他想讲的是“你见我帕子吗?”或“你见没见我的帕子?”结果,胆小的人听了摇头闪人,胆大的大怒,“我做什么要怕你?”所以要让学生会“说”,免得他走上社会后吃亏。
训练“说”的方法很多:课前一分钟演讲、上课回答问题、班会讨论发言、辩论、演讲等都是。然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不愿在课堂上发言,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发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直接影响他们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说”,可以采取轮学号或按座次“龙摆尾”的方法,而且说时要用普通话。对于主动发言的学生由课代表随堂记录,期末酌情加入语文学期总分。对于按座次被动发言的学生则按发言质量记分――符合要求的不加不减,不符合要求的减分。这样一来,主动发言的学生就比较多了――与其被动发言去冒减分的风险,不如主动发言去获加分的利益。可见只要“政策”到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事实证明,开口“说”十分重要,说得多了,交际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至少出去打工都会很方便,所以说,教学生会“说”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下面再说“读”与“写”。“读”、“写”自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势利点说,高考要考嘛,得“读”、“写”者得天下嘛!
先说“读”,这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老师带头读;二是教会学生读。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爱读什么样的书,往往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是一辈子与书为伍的人,教师必须爱书。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故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你不爱读书就不配做教师。
人们肯定会认为教师天生爱读书,其实不然,如我们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条件很好,书报甚多,但读者寥寥。可惜啊,教学负担重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读书太累,教完书后去读书更累,故要看也只是看些休闲、娱乐的杂志、报刊,还美其名曰放松。更有甚者,几乎很少阅读书报,肚里没货,把个本应最精彩的语文教得让学生直打瞌睡,很可悲呀。要知道,教语文是需要有底气的,可没有大量阅读就不会有语文教学的底气与本钱!尤其是语文新课改后,知识面广,知识跨度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读书就玩不转语文了!如新课改后的高中一至五册的语文必修教材中就涉及到了汉字、对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修辞、姓氏源流与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作品个性化解读、逻辑、影视文化、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语言翻译等,你不读书行吗?
教师时间紧是铁定事实,但我们完全可以抽空读书。这就要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如我就常用睡前、饭后、出差、放假等时间读书。时间长,如新课改后的放寒、暑假,就有计划、有系统地多读点如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等人的教育教学专著,多读点大部头名著。平时也坚持读书读报,我个人订了不少报刊、杂志,还经常到阅览室博览群书。读的报刊、杂志也很杂,军事、摄影、旅游、文学、天文地理都读,还上网进行网上阅读。上网好啊,上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快捷、省钱、和爱上网的中学生容易有共同语言。可以说阅读我是下了决心的,每天都坚持读一点,因为我想每节课都要给学生一点新东西,这就逼着我读书了!
老师要读书,更要引导学生读书,要不然,学生下笔写不出几句象样的话,开口便语无伦次、辞不达意。更严重的是,学生不读书就会少明白很多道理,就会影响他的精神成长,造成精神“缺钙”。现在不少学生不愿读书,最根本的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不知道如何通过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人生目标,所以没有动力,只能浑浑噩噩混日子。这样的学生,你光逼他去学习是不现实的,他连人生目标、奋斗动力都没有,你能拿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你要引导他读读伟人传记,看看励志作品,学学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也许会有用,因内因是最主要的,一旦激发了学生潜在斗志,他就将大有作为。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很多,如早读时读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读本上的文章,平时读些有兴趣的、可提高写作能力、思辩能力的杂志、报刊,如《读者》、《中学生阅读》、《中国青年报》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沾一点书香味。光读不行,还得要求学生学会鉴赏、适当点评、写读后感。并要求学生读书时,必须涂抹圈点写感受。上课时,必须灵活机动记笔记――把你认为重要的、可以帮助你理解课文的内容都记下来,书本是不许干干净净的。有人会问,学生硬不记你怎么办?这个很好办,早读、晚自习随时可检查。此外,对比较懒的学生则可采用特殊方式,成立一个专门的学习小组,每周一次,由这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收来交给我看一看,写个“查”字,不记的除补记外,还要适当罚抄课文。不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一定要受罚的,这要成为一种铁的纪律,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认真地听课、钻研,所以我上语文课纪律是很好的,学生专心听课、记笔记,记不到的下课找同学补记。不是他特别勤奋好学,而是因为怕罚抄啊。“罚”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起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目的是“逼”学生养成好习惯,“罚”是为了不罚。你要想一想,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边改同学作文边写评语的学生比那些麻木不仁地坐在课堂上睡意朦胧的学生,要多收获多少东西啊!
“写”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能读会写,语文高考就彻底搞定了。我这里说的“写”有两层意思:一是学写字,二是学写作。先说写字吧,这对每个学生来讲都十分重要。其一,字是打门锤、敲门砖。字写得如何,常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标志。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连汉字都写不好,实在是有愧于列祖列宗。其二,字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我告诉学生,“字是人的第二面容。”爹妈给的面孔很难改变,可你们写的字是第二张面孔,只要努力,都可以变得非常美丽。其三,字可以为你的高考加分。高考规定有卷面分,其实即使没有卷面分,书写潦草、错字连篇、卷面不洁的试卷,在阅卷教师那里已降了不少分,很划不来的。所以我对学生讲,练字吧,你练三年能多拿三五分就太合算了,人家上街要饭都知道练一手漂亮的书法,好多挣点钱,你为什么不去练一手好字多挣点分?“字无百日功”,只要不是想练成书法家,练了一年半载的便可大见成效。练字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得分工具,练字等于为自己语文直接加分啊!
高考中,写字与写作已捆绑到了一起,可拿写字的分比拿写作的分容易得多。所以,做语文老师,你一定要“逼”学生练字,不要舍不得花时间练字,“磨刀不误砍柴功”嘛。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除了讲练字赚分的硬道理外,也可适当搞点书法比赛、书法展览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把字写得好一些!
下面讲写作,写作在语文高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以湖南高考为例 ,作文60分,300字文章鉴赏14分,古代诗词鉴赏5分,半壁江山都不止。可以说,得写作者得天下。但写作训练在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仍有死穴:写作训练不成体系,写作时间难以保障,文体训练难以达标,写作要求难以落实,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故摸索一套写作训练的长效机制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
要让写作训练落到实处,有赖于写作训练的长效机制的建成,即要保证写作训练既有数量也有质量。而传统的写作训练仅为每学期6―8篇,且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少得可怜的写作量也难以保证,使得作文训练零打碎敲、时断时续、没有计划、不成体系,极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故我在作文训练中摸索出了一种能保证写作长效机制落实的方法,即依托日记这种可长可短、收放自如、灵活多变、富于情趣的形式 (权且称其为“日记型”作文) 练习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做到“三化”,即写作训练制度化,作文训练随堂化,激励方式多样化。所谓制度化,即规定每周两篇课外习作,每篇600字左右,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每周一至周四,按一至四组顺序上交。期中、期末考试前稍停,寒、暑假每周三篇,这样下来,少的每年可写七八十篇,多的每年可写一百来篇,所练体裁之全、频率之高、篇数之多是传统作文教学无法企及的。
所谓随堂化即随课堂教学进度练写作,如学古典诗歌时,指导学生也来番平平仄仄,写点绝句、律诗;学文言课文时,便也“之乎者也”地仿写一点文言文;学新闻时写点校园新闻报道;学戏剧时,将一些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改编为戏剧;学小说时,让学生写童话、寓言、科幻小说;学议论文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或经典范文,掌握议论文结构,揣摩议论文写法,动笔写评论、写鉴赏、写议论文,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悟出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这种由借鉴模仿入手的随堂化写作训练,实际上是运用了学习上的回溯法,即探根溯源,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不仅了解各种体裁的特点及写法,而且能尝试着写作,达到知根知源、不断提高的目的,这也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
要让课外写作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一靠制度,二靠激励。我常采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1)鞭策性评语。这些评语往往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如“真情流露即文章”,“善以我手写我口”,“妙手偶得亦可喜”,“此文甚好,期待‘续集’”等。(2)评选优作。即每学期都请几位语文教师评出班级优秀课外习作,每次6篇,分一、二、三等奖,给予适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3)优作结集。将学生们自己推荐的优秀习作结集成册。除班级人手一册外,还适当地在校内外交流,以扩大影响,鼓励学生。(4)推荐发表。现我已有100余名历届学生的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或校报。50余名学生在全国性中学生征文竞赛中获奖。
“日记型”作文于实践中彰现了它不可低估的优越性:
首先,写作训练更全面、更系列化,各种文体的写作均能落到实处。
“日记型”作文紧扣课文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在各类文体的范文引领下学习写作,使学生随时处于有范文可借鉴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成为写作多面手。而各种文体写作技巧的相互渗透,可使其形成独特风格,如学写诗歌可使其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学写文言文可使其文章文风简洁、明快、内涵丰富。此外,以课文作范文练写作,不仅使学生活学活用练写作,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真正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完美境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日记型”作文的随堂化训练,有力地弥补了传统作文训练量小且不成体系,顾此失彼且缺乏指导的先天性不足,使写作训练更全面、更系统,也使各种文体的训练能落到实处,快速有效地提升其综合实力。
其次,写“日记型”作文,还可让学生重视观察与思考,有意识地记下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留心身边平平凡凡的人,普普通通的爱。写实实在在的事,抒真真切切的情。持之以恒,等于为自己建了一个取之不竭、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在写作时可顺手拈来、左右逢源,达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妙境。由于有了生活与素材,也有了坚持不懈的写作训练,就可有效地避免学生作文模式化,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通病,培养其敏锐、深刻地发现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再次,“日记型”作文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写作空间,大量地积累写作素材。“日记型”作文形式新颖活泼,风格各异,是种能自由自在表情达意、抒发心灵的方式。学生在这方无拘无束的空间里,可自由自在地想象,挥洒自如地写作,既可写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也可写青春的激情与困惑,未来的展望与梦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可汇入笔端。且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古可今、可诗可文、可长可短、可歌可泣,皆会因有事可写而常写常新,有感而发而言之有物,此时的“日记型”作文对一些学生来讲,已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放松心灵、一吐为快的需要。在这自由的空间里,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欲罢而不能,真正变老师“要我写”到“我要写”。不少学生每周两至三篇,每篇千字以上,从高一写到高三,其写作量之大,质量之高,是常规的作文训练所无法达到的,也比常规作文更符合作文训练的序列化要求,它让学生拥有了驾驭各种文体的本领,养成终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除写“日记型”作文外,我还尝试过指导学生以文言写作文。我的观点在《高一七二班文言作文选萃》的序言中是这样表述的,“文言作文乃对文言学习之检验,能读文言固可喜,然能以文言咏今事方为学习文言之最佳境界也。”写文言文固然不易,但对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却普遍感到新鲜、刺激,有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当然文言作文毕竟不同于一般作文,在学生“下水”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水性”,消除畏难情绪。我的作法是要求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文言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作楹联、按格律写诗填词、用文言文写日记。为保证训练质量,我特意请来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的专家讲课,介绍古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组织学生吟联写诗填词并参加地区诗词学会的诗词创作竞赛,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文言写作的能力。在学生逐渐熟悉了文言文写作的“水性”后,我便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们“以文言为载体,或远记当今之世纪风云,或近写身边之生活琐事”,做到“情趣盎然,文采斐然”,并指导他们取法于中学教材里的文言课文,仔细揣摩、认真体会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言语法及文言的行文风格。要求入口要小,抓题要紧,写作时尽量“文言化”。结果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黄挺同学的《切骨之仇》:“一日,美、英元首约见于重镇纽约,共商伐伊大计。大堂内外,文武百官皆至。一官员上奏曰:‘今伊乃残墙破垒,饿莩遍地,大不及于美、英两国之强盛,何以伐为?’又一官员奏曰:‘昔日之敌,衰败不堪,大限将至,不若按兵待动,静观其变。’布什龙颜大怒,唾之曰:‘尔等笨不可言,见识肤浅,俱乃鼠目之辈。伊国虽弱,然石油资源极盛,可供吾子民享用久长,今若不趁势攻伐,一劳永逸,一旦伊禁令解除,重聚财力,东山再起,收之不易也!况萨姆老儿生性残暴,穷兵黩武,吾料定其暗中研发核武,以备大战,是时将养虎为患,且后患无穷。’殿上寂然,无敢哗者。布莱尔离座沉思,转而问之于布什:‘清剿之策既定,势在必行,操兵敛财,先声夺人,然以何理伐之?’其意为世人心明如镜,恐难掩人耳目。岂料布什成竹在胸,应对之策脱口而出曰:‘君子行事坦荡如砥,伐伊乃替天行道,何需掩人耳目以为之。伊何罪之有?莫须有也!’
正是:巨兽食白蚁,四面楚歌起;
&&&&& 只因切骨恨,强权弃公理。”
虽此文“戏说”成分颇多,但行文流畅,叙、议精彩,文言功底十足。石D同学的《换座记》则是一篇“写身边之生活琐事”的趣文:“一日,老班突宣一事:‘课毕换座!’此言一出,满座哗然。一时间,感叹声、悲泣声,众声云集,人声鼎沸。但闻老班一声怒喝:‘勿言!’,群声毕绝。
下课后,换座开始。前排二位兄台正握手言别,四周亦然,或言保重或言感伤。有幸未被调离者,或暗自庆幸,或喜形于色。
吾捡行囊欲换座位,吾友握吾之手,不忍别离。悲欢离合之际,吾泪凄然而下,然师命难违,怎生奈何?”
文章第一段显然是借鉴了文言课文《口技》中的描写,然而运用得十分自然。而张丰同学的《一心阁》的第一段也颇受课文《兰亭集序》的影响:“暮春时节,细雨绵绵。山高草绿,溪流不断。吾与友人会于花果山之一心阁,游山玩水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登阁而望,四面崇山峻岭;顺风而呼,顿感心清气爽。仰观宇宙之大,无其不有,而此时此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俱全,令人心旷神怡,信可乐也。
绿林青郁,高山也;秀水长流,小溪也。绿草碧如丝,青山绿如黛,溪水清澈,鱼儿游弋,花落溪上,随溪而去。偶见老翁临溪而钓,老妪静观于旁,享受天伦之乐”。而杨柳同学的《花果山游记》中“莺歌燕舞,草绿桃红;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卧野石马,腾空石龙。栩栩有神,绿草之中。花香溢鼻,满目葱茏;以茶代酒,把酒临风”的佳句,则是巧妙地运用了四字句且注意押韵、很有些骈体文的味道。这种活学活用的方式,颇有立竿见影之效果。学生在仿写文言文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加深对文言文的语法、句式的理解,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而这种理解与兴趣的增长对学习文言具有重要意义。显而易见的是,在效法文言课文写作文言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也有了长进:语言更加精炼、文笔更加生动、表达更加传神,底蕴更加厚重。
文言写作紧扣课本,读写相长,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它既写中有读,又以读促写,使读、写能力比翼齐飞,实为激发写作兴趣,提升文言读、写能力的妙法。而文言阅读、鉴赏、写作能力的增长,又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巧将文言改剧本。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及剧本写作能力,我曾要求学生在认真研究文言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本中《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外名剧的剧本为范本,琢磨戏剧写作技巧,创造性地编写并演出由《促织》、《孔雀东南飞》等文言课文改编的课本剧。
为搞好这次活动,我与学生一起策划了一次改文言课文为课本剧的创作比赛。其具体作法是:学生们自由组合,五至七人一组。选定要改编的文言课文后,集体研究改编的切入点,拟定剧本的构思提纲。然后,用两种方式来完成剧本:一是一人独立完成,集体修改;二是多人合作,一人统筹,集体修改。剧本敲定后,学生们用课余时间排练并准备参加汇报演出。
学生们是十分投入的,为了搞好这次戏剧创作比赛,各小组都选出了精兵强将担任编剧、导演、演员,有的还搞友情客串,请其他组的同学友情出演。为在比赛中取得佳绩,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巧妙设计情节、反复推敲台词、精心组织排练、自己掏钱准备服装、道具。演出形式也很丰富,有独幕剧也有多幕剧,有用主持人旁白串联剧情的,也有借流行歌曲改成音乐剧的。
汇报演出时,评委老师认真地为学生创作的课本剧及表演打分。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倾情演出,本班同学及邻班的学生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掌声、叫好声不绝。演出后,几位评委对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进行了十分到位的讲评,使同学们受益非浅。数天后,学生们写的通讯稿《过把戏剧瘾》和拍的演出剧照登上了校报《晨光》,引来其他班级学生的一片羡慕、赞叹之声。
看着那些写得像模像样的剧本,看到那些活灵活现的演出,就知道学生们下了很大功夫:尽管有的剧本选自同一篇文言课文,但学生们都能匠心独运,注意创新。既紧扣原文,又生出新意。如黄挺同学创作的剧本《大话促织》,语言富有诗意,人物对白引用古典诗词、佛道术语,精练简洁,蕴藏哲理。剧本以简短的旁白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人物诗化的台词将剧作的思想上升到了感叹人生无常、人生如梦的境界,具有现代话剧的风采。吴燕同学剧本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富有个性,其舞台设计、动作、表情的描述都很到位,剧本以成名的人生经历讲叙故事,情节曲折而线索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胡曦元同学的《射雕外传》则以搞笑形式演绎《促织》,故事穿越时空,忽古忽今,看似荒诞不经,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成名”们因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丧命,又因促织而升官发财、鸡犬升天那段荒唐历史,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丰富而奇特。
为何如此多的学生钟情于这种既“劳民”又“伤财”的活动,看来只能归功于研究性学习了。因将文言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并演出,恰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自主性,文言课本改编为剧本要求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如课文改编的最佳切入口、剧本的基本结构与创作方法等。从课文的选定及编剧、导演、演员、音响、服装的分工,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其次体现了开放性,一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学生可自由组合,或个人创作或集体改编,既分工又合作。二是研究时空的开放。学生的改编及表演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校园扩展到社会的特点。再次,它体现了探究性与实践性。文言文改编剧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逐字翻译,而是创造性的演绎,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内容、写作特色加以探究。课本剧的改编与创新还需要实践,临时照搬书本上的戏剧写作知识是无济于事的,这就要求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认真思考、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好剧本的写作、修改、排练、演出等大量实践工作,使由文言课文改编的课本剧能达到最佳境界。四是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教师将思维的时空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自然会产生思维碰撞,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对改编的文言课文从形式到内容以至社会内涵、人文思想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验。学生们也在自主学习的建构中把握住了由课本到剧本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各种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不仅弄通了文言,而且学会了剧本的创作及表演技巧,并在此过程中摸索了方法、磨炼了意志、学会了合作,同时促进了个性发展、培养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完善素质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也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尝试。
改文言课文为课本剧属于开放式作文,它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开放创新的作文环境,一个和谐轻松的作文氛围,激活了学生创作热情,使之将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集体创作课本剧又属于合作生成模式,因编剧要给导演和演员们解释其剧本构思,导演和演员们也会提出相关建议,大至剧本构思,小到一句台词,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与合作提升了剧本质量,体现了合作意识。因此,由文言课本改编而成的课本剧,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文言课文与戏剧写作之后的心血结晶,是名副其实的颇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比单纯地为学生串讲文言、讲解剧本强得多。它不仅让学生第一次那么认真那么主动地去研究文言文,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了剧本的写法,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中得到的。它打破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值得不断地实践与完善。
此外,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中学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2007年全国高考新大纲已将高考作文考试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但议论文的写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议论文更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思想水平、道德水准的培养,更有利于让学生关注人生社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其终身受益。
论述议论文写作技巧的书可谓多矣,然光讲技巧而忽略思维训练纯属舍本求末,没有具备科学思维的写作技巧不过是雕虫小技。有一个铁定的事实是,无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如何改变,始终不变的要求是思想要深刻。而如何做到思想深刻,是我们师生共同的难题。思想肤浅、内容空洞、言不及义、文不载道是许多议论文的通病、顽疾,此中还包括一些被专家看好的高考高分作文。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形式创新(书信、日记、就诊报告、化学方程、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花样翻新);突出文采(排比、类比开头,排比段举例,凑一些辞藻华丽而不知所云的语句);堆砌古诗文、发一些故作深沉的感悟。可在一些专家和名师的鼓噪与误导下,这些个被华丽的外衣遮盖了苍白思想的“范文”不仅直接影响了一代人,形成只求外在形式、忽略思想内容、不抒真情实感的不良文风,而且更可怕的是,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与为人处世方式,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顾名思义,议论文应重在“议论”,而“议论”是需要用理论作为支撑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的,过去那种只重花拳绣腿,不重思辩能力的议论文教学和议论文写作已经到了该正本清源的时候了!而我们身边就有治愈这一通病顽疾的良方――政治课教师和政治课教材。高二期间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这正是我们议论文训练所需要的“孙子兵法”。正如德国魏特林曾说过的那样,“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因哲学是对自然和社会一切知识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故哲学是知识之“根”,思想之“源”,而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被学者们誉为“哲学中的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均根植于此。因此,我们20来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涉及和富含哲学寓意,如1981年的高考作文《毁树容易种树难》就涉及到育才与毁才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990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就玫瑰园里孪生姐妹有关“花和刺”的争议发表看法涉及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2003年话题 作文要求论述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则涉及到全面地看待问题、情感与理智的辨证关系。2006年全国卷I作文题是以乌鸦想学鹰抓羊反被牧羊人抓住为题发表议论;山东省作文题是根据寓言写话题作文;重庆卷以“走与停”为话题作文;江苏卷以“人与路”为话题作文;浙江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作文。这些作文都颇有寓意,富含哲理。故能否具备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已成为议论文训练中的重中之重,然这正是不少语文教师的“软肋”与“弱项”,这也就是那些语言花哨、思想苍白的所谓高考高分作文能大行其道的原因。而政治课教师却能凭借其学科优势,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及辩证思维导向。为此,我曾和一位政治教师进行过一项获得过全国中语会教学成果贰等奖的实验――议论文语文、政治跨学科复式讲评,我们首先编篡了一本《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发给学生,其内容为:过程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共性与个性;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二十个内容。在每个内容内又分为[思想]及[诠释]两部分,学生可在写作中活学活用、逐渐掌握,增加议论文的内涵与底蕴。
此后,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哲学思维训练,如我们曾给学生提供过这样一则材料:某校因开水桶太少引起学生饮水不便,少数学生甚至为此发生矛盾,问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开始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增加开水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全面地看问题,并看出了这里面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资文明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认为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同学看似为喝水而引发矛盾,其本质却主要是精神文明程度不高,与物质的多与寡并无直接关系。外因(水桶不够)是次要的,内因(精神文明程度不高)才是主要的。在此后的议论文训练中,我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语文教师着重从议论文的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政治教师则着重从如何从哲理的高度认识、分析问题,哲理运用是否得当、思想是否深刻、观点是否有启发作用等方面进行指导。经过系统而认真的训练,学生们运用哲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能在较高层面展开较深刻的议论,体现出了较强的思辩功力。
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形成涉及到审题、立意、选材、论证、写作等诸多环节,作为语文教师需关注其整个过程。如议论文审题是个关键,我便采用了印发材料让学生思考、审题,然后教师点拨、总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写作的思路。我还组织学生就一些热门话题“侃大山”,允许学生发表各自见解,只要言之有据、论之有理即可。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围绕韩寒、韩剧、足球、武侠小说、网络游戏、中学生早恋、超女、快男等现象展开讨论,让他们于辩论中掌握技巧、提高能力。我还鼓励学生用日记形式练议论文,这种方法很灵活,可以长篇大论、结构完整,也可以点到为止、只写片断。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观察日记、思想日记、甚至于就某事用三言两语加以评点,还可以摘抄一些富有哲理、文采的妙文佳句、警世名言。甚至还可以剪贴报刊杂志上的优秀议论文,在文后写下读后感,悟一悟文章妙在何处,谈一谈文章的写作技巧,于鉴赏、揣摩中提升议论功力。我还把历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打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揣摩。这些颁奖辞言简意赅、评议到位、富含哲理、文采斐然,是绝妙的微型议论文,是学生学习议论的范例。此外,紧扣课文议论鉴赏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如学了《滕王阁序》就让学生就其中的佳辞妙句进行点评;学了《陈情表》后就要求学生谈谈对“以孝治国、忠孝两全”的前人认为的传统美德的看法等等,这类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议论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议论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不少学生在地区的中学生政治小论文竞赛中获奖,议论文的复式讲评实现了语文、政治学科的双赢。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平时注意阅各类文摘、读时评、杂文,看《焦点访谈》、听《百家讲坛》,使他们的议论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逐渐向思想深刻、材料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靠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写作能力提升离不开较大的写作量,写作量大了以后,教师批改时往往力不从心,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学生作文交换批改能力的培养。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学生交换评改(简称互评)作文无疑是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有益途径,但大多数教师不敢大胆运用这一方法,怕领导骂、怕家长骂、甚至怕学生骂,骂他太懒、工作不负责。其实,这里既有领导、家长、学生的误解,也有教师本人的失误。作文互相评改原是本“好经”,但“好经”也有念歪了的时候,极少数教师将学生互评作文简单地理解为互相批改作业,甚至将其作为减少教师负担的一种手段,从而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与督管,不仅引起了领导、家长、学生的不满,而且还导致了学生作文互评中“误区”的产生。误区一:学生未能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批改中马马虎虎、应付差事的多,使互评作文成了没有规则的游戏,徒具形式的闹剧。误区二:学生互评作文大多只停留于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标点的浅层面,缺乏对文章构思、立意、写作等深层面的指导,作文评改质量不高。误区三:作文评改后缺乏必要、及时的讲评及反馈,使学生普遍感到收益不大。误区四:一些教师由于有学生代劳而乐得当“甩手掌柜”,对学生作文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盲区导致学生作文兴趣锐减,使学生作文互评声名狼籍,得不到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因此,规范作文互评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你应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及规则。我将作文评改标准分为两个层面。先是浅层面的评改标准,即结合该次作文的具体要求,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及误用的标点,指出作文的长处与不足,这主要运用于学生交换评改作文的初始阶段,然后逐步过渡到使用深层面的批改标准,即将高考作文评改标准印发给学生,组织学习、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按高考作文标准及该次作文要求评改,除修改错别字、病句外,还要对文章的构思、立意、写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其次,明确作文互评的基本流程:第一步:互评。互评时原则上为同桌交流,亦可左右、前后组合互换,组成较为固定的“对子”,每组以2―4人为宜。互评的评语格式为:第一步:互评。在作文结束处下方空两格写上“互评”二字,另起一行写评语,评语为80字左右,其中50字左右为优点,30字左右析不足,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第二步:自评。为纠正学生不重视评语、不注重反思的陋习,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反馈环节――自评。自评的格式与互评相同,评语亦为80字左右。要求被批改者结合作文要求及同学评语总结本次作文的优缺点。
反思、总结写作得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所忽略和缺失的,因此,我独创了“自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作文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认真地反思和自我评价,真正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既养成了学生尊重他人思想与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索中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它极有利于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看评语不思考的坏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写作习惯。让学生由原来的不看评语到不仅看评语而且对评语作出积极思考,较之以前的无视评语、懒于思考,实在是一种质的飞跃。为体现作文互评的严肃性,我要求学生在评改作文和写自评时都必须使用红色圆珠笔,并在互评、自评的评语后签名以示负责。第三步:讲评。光写不评是作文之大忌,故每次作文均需及时进行讲评。讲评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教师在传统的范文讲评的基础上,对作文互评中的优秀的互评、自评评语进行点评、表扬。二是由学生讲评,即由水平较高的学生对所评改的作文进行针对性极强的点评,二者视情况灵活运用。由于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互评作文凸现了它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作文批改水平。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教师们每次要批改一百二三十本作文,很难做到评语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而学生互评作文就不一样了,每人一般只改一篇,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按照作文要求写出质量较高的评语。实践证明,学生们是十分乐于参与作文互评的。因中学生恰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认识、自我意识等迅速发展,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发表自己见解。他们表现欲强,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人生之乐事,而为同学评作文、写评语无疑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绝好平台,加之只批改一本作文,故他们的评语往往能避免泛泛而谈、无的放矢,比教师批改得更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中学生的自尊心、成人感日益增强,故他们往往更重视同g人(尤其是异性)的评改,他们会极力地使自己表现得更优秀一些。也正因为评改、督促更及时、更具体了,你会很惊喜地看到,学生作文卷面更整洁了,书写更规范了,作文水平也更高了。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应自始至终地参与指导学生的批改、讲评过程,要掌握学生作文及评改情况,要认真讲评,评出学生写作及批改的劲头和信心。此外,还要为学生传授方法、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批改水平。
学生作文互评,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分享,获得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增强了生际交流与团队精神,增强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了探究能力与鉴赏水平。作文互评的过程也就是探究过程,在对同学作文作出评价的时候,也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经常性地参与评改作文,既可察他方之瑕以免犯同类错误,亦可取他方之长补自己的不足。而合作、探究、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正是我们研究性学习所想达到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领者,语文教师更应注重这四大功夫的修炼。有人说,语文教师忙得要命,哪有时间专练听、说、读、写啊。其实,语文无处不在,在许多场合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四大能力。譬如最休闲的旅游吧,就可让你在玩中修练与提升,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你是有心人,在行万里路中肯定会受益匪浅,因旅途中所遇之游客,多为见多识广、性情开朗之性情中人,且均来自五湖四海,从他们口中道出的书上见不到的闻所未闻之新颖、新奇、新鲜之事甚多,漫漫旅途难免寂寞,他们多有找个听众“侃”一番“大山”之心,如你能作一忠实的听众,必有不少收获。往往不少困惑不解之事,被人一语破的,令你恍然大悟,大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千里长途,一路过去,你可免费听多少“席”话,又可折算为多少个“十年书”,你偷着乐去吧!当然,光当听众并不合算,你也可借此练练“说”的能力,比如抖一抖你操练多年仍不甚标准的“塑料”普通话。你不用怕,一是他不知道你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但说无妨;二是可能让他的普通话比你的还“塑料”。你可以唾沫横飞地介绍你家乡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画山绣水、神奇神秘。如你是湘西人,你光摆摆张家界、天子山、熊希龄、宋祖英、湘西的土匪、放蛊、赶尸什么的就足以吸引大批听众,比“百家讲坛”还火,你就使劲地侃吧!长途旅游,也是读书的好机会,你就准备几本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书吧,在读书时了解并幻想一下你将要抵达的地方,是件很有趣的事,到了旅游之地,你还可以买点宣传小册子,抄录有关介绍,甚至将门票留下来,那上面往往有你需要的材料,边游边读边思边写,那游的味道就大不一样了!好,接下来就是写了,你一路听了那么多的奇闻轶事,读了那么多的相关资料,有了那么多的亲历见闻,写点东西就不难了。当然旅途很辛苦,你也就不必开夜车写东西了,只需每日将所听所读、所见所闻以速记的方式记个百把两百个字,便可连缀成千字以上的有血有肉的游记。依照此法,我的《丽江仙境》、《走进越南》、《直面海参崴》、《两天三夜:我所看到的朝鲜》、《走遍宝岛话台湾》等游记,全乃集旅途中听、说、读写为一体的产物。由此可见,只要有心,你随时随地都可磨炼、提升自已的四大功夫。
当然,要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好语文,还必须让他们掌握一些能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当下语文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尽管语文教改声势浩大、花样翻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语文课是“橡皮课”、“休闲课”似已成定论,语文教学“多、慢、差、费”的“魔咒”至今未能打破。痛定思痛,不少语文教师重讲授、轻实践,不善归纳、不讲方法是重要原因。我们既没有象理科教师那样给学生讲公式、定律,也没有象政、史、地教师那样去讲原理、授方法,更没有象艺、体教师那样做示范,传、帮、带。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语文教师片面夸大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把“教无定法”错误地理解为教语文不必讲究方法,又由“文无定法”荒谬地引出学语文、写作文没有什么方法可言。因此,一些教师教语文时“信马由缰”,导致学生学语文时如“瞎子摸象”。其实,教语文与学语文都是有客观规律可循,有科学方法可用的,只有教师与学生都掌握了科学、高效的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的质量才会有质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们应学会金针度人,授人以“渔”,把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乃至于自己学语文的经验、教训告诉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这种想法,我尝试着开设了“语文学习训练课”。
“学训课”并非心血来潮之举,而是伴随着学生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如高一新生入学时,我都会用两三节课来介绍高中语文的内容、要求以及学习方法,具体讲授如何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去观察、思考、记忆,如何预习、复习、背诵。并会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两篇日记,每天练半页书法。要求每个同学备有字典、词典、红色圆珠笔。字典、词典是供预习课文和课外阅读时使用的,红色圆珠笔的作用更大,既可在预习课文时标出疑难之处,又可在课本上写下心得体会,还可用来更正每次练习及考试中的错误,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风;此外,要求学生用红色圆珠笔为同学的作文写评语,并在同学的评语后写自评。勤于自学、及时纠错、善于总结,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以至于受益终身。开学时的几堂“学训课”只是个“序幕”,更多的“学训”内容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我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换,不断强调不同体裁的课文的学法以及各种文体写法,注重学以致用,如学文言时便让学生们 “之乎者也”一番,还出了本《文言文作文选萃》。学古诗词时,让学生们一起“平平仄仄”,出了本古诗词与自由体诗皆有的《诗绪飞扬》。学戏剧时,又让学生们 “粉墨登场”,出了本《“剧”在一起的时候》,选收了学生创作的12个剧本,作者达30余人,学生们既学又写还上台演出,十分主动、十分快乐。此外,在考前指导、考后讲评时我都会不断地归纳、点拨科学、高效的解题方法、技巧。我还常利用语文晚自习等时间与学生围绕着语文学习谈天说地“侃大山”,其目的就是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传播方法、交流心得,亦属“学训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过“学训课”的培训,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钥匙”,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如高中阶段的文言课文一般篇幅较长,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学生,往往将文言文视为畏途,直接讲授,效果不佳。为此我向学生传授了文言课文三步预习法,即:(1)读提示。提示中介绍了课文内容、写法,学习的重点、难点,注重了学法指导,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去预习。(2)看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按课文注释“默译”(即在头脑中将课文逐句翻译),并将看注解、查字典后都无法理解的句子用红笔划下来,作为听课时的重点、难点。(3)做练习。练习以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为好。然更好的方法是将学生可能译不出的难句作为翻译练习。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实在译不出的难句并不多,而经教师讲解后印象也特别深刻,听课效果明显提高。再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一个难点,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究其源,是不少学生连基本的词性知识都未掌握,连“死用”都不会,何论“活用”呢?更何况词类活用还牵涉到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与语法和句子成分相关的知识。于是,我便在讲清词性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个掌握句子成分排列规律的口诀,即“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并列出相应的表格。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很快掌握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词类活用的用法,而且很快便掌握了文言文中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特殊句式。这十四字口诀轻易地解决了困扰不少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要求学生梳理所学的文言文知识亦是学习文言文的极好方法,即按单元按篇目逐课整理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样不仅能使所学的文言知识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复习时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而且能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得更主动更扎实。
此外,如何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如何演讲、讨论、辩论,如何解答语文选择题、填空题,如何解答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题,怎样掌握快速阅读、快速写作方法以至扩写、缩写、诗歌鉴赏、散文赏析等均有“法”可依。如初学议论文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套路”:(一)引述所给材料。(注意简明扼要、详略得当)。(二)分析所给材料。(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自己论点)。(三)事例论证。通过正反事例论证来证明自己观点。(注意紧扣论点,详略得当)。(四)理论分析。(即对事实进行深刻透彻的理论分析来证明自己观点)。(五)结束全文。(注意照应材料,强调论点)。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溯源学习法”,所谓“溯源”即追根溯源,由已知的结果推理出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亦即不仅知其“然”(结果),还要知道“所以然”(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这个过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倒过来学习。它大大有别于我们搞的“满堂灌”,把课文的背景、作者、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是要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比如,我不仅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为A,还会要求学生告诉我B、C、D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真正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溯源法”用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效果非常明显,如我要求学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的形象,本意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可学生们依据相关资料答得天衣无缝,你不给满分都不行,可我又知道那是抄来的,于是我便要求学生丢掉现成答案,依据原文分析人物,在发言时,必须指出原文在哪一面哪一段甚至哪一行,把分析落到实处。经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是《红楼梦》极为精彩的一笔,一句“我来了,不曾迎接远客”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那是何等张扬?也难怪黛玉‘纳罕’;觉得王熙凤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再通过贾母的“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介绍来证实这一点,文中的语言与心理活动描写,除说明王熙凤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了她乃深得贾母宠爱之特殊人物。由“标准答案”回溯到文本本身,学生们收益匪浅。久而久之,举一反三,便逐步掌握了人物分析的方法。练习写作也可用“溯源法”,如高考中的300字的文章赏析是一个难点,不管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都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为什么呢?因为它应了古人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光说不练不行,练得不靠谱也是白练。于是我便换了一种练习的方法,一是翻印一些语言精美、赏析到位、用词规范、堪称经典的赏析文章给学生作赏析范文,让学生反复揣摩,由“依葫芦画瓢”过渡到自主写作。二是要让学生做高考原题,写完后对照高考标准答案看赏析文章应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使用术语,要让学生学会逐句逐段分析,认真反复推敲,摸清答题思路、答题技巧。而我在讲评时也会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掌握方法,让学生在“躬行”(实践)的基础上,真真切切地提高赏析水平。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做过于刻板机械,会束缚学生思维,会越学越“死”。其实不然,正如我们练字都由“描红”开始,熟练后再逐渐脱手,演练成自己的风格一样,都是先“死”而后“活”。可以说有了依“法”学语文的“死”,才会有今后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个“活”。
学语文是有方法、技巧的,然这些方法、技巧是学生们短期内无法“悟”出来的,还要靠教师点拨、引导,故语文教师决不可照本宣科,死搬书本,最好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讲授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时,将自己的阅读写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学训课”告诉学生,这些经验往往实用、便捷,效果明显。当然,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迫使我们成为读、写高手。基于此,我十分重视自己读、写功夫的磨练,坚持每天手不释卷,坚持经常写点文章,如我到桂林开会,回来就带来篇《桂林巧遇刘三姐》。去云南旅游,便写下《丽江仙境》。去港、澳观光,就弄了个《别有情趣港澳游》,去越南有《走进越南》,去俄罗斯有《直面海参崴》,去朝鲜有《两天三夜:我所看到的朝鲜》,从台湾考察回来,有《台湾纪行》系列的游记三篇,而且均发表于报刊。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再不是眼高手低的指挥者,而是懂得写作方法和甘苦的实践者,教学时更得心应手。学生也由敬佩老师而跟着老师舞文弄墨,写作水平快速提高,“得写作者得天下”,学生们还愁学不好语文吗?我的学生能在我因经常开会、出差而缺课较多的情况下井井有条地自学,我所带的班级的语文能经常大幅度地超省平,我所带的这些湘西山区的学生能在全国、省级作文大赛中屡屡获奖,能编出诗集、戏剧集,能发表这么多的小说、诗歌、散文乃至于电影文学剧本,能成为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成为编辑、记者、评论家,都雄辩地证明,语文“学训”课的确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啊!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学习,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习。然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经验的匮乏,学习资源的紧缺,教师观念的滞后,都会使得学生无法正常开展自主学习,即或是盲目地“自主学习”了一番,也会因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而形成挫败感,丧失“自主学习”的信心。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保障自主学习的时间,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些教师本就以教学时间太紧为由而独占话语权,热心满堂灌,而语文新课改后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难度更高,因此这些教师也就更理直气壮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自主学习成了纸上谈兵。那么,自主学习时间究竟从何而来,我和一些教师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是精心上好每单元里的必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以腾出宝贵的教学时间;二是科学安排早读、晚自习,将复习旧课、预习新课、背诵、默写作一统筹安排,改变过去那种信马由缰、收效甚微的状况;三是每堂课都将自主学习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来对待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四是每周为学生专设一堂阅读课,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五是每两周设两节作文课,这堂课集指导、写作、互评、自评、修改为一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由于学生长期过着“封闭”或“半封闭”的学校生活,与社会接触较少,眼界不够开阔。为此,我很注意为他们拓展视野,如组织学生“走出去”,利用学工、学农、军训、开展“手拉手”活动、暑假写社会调查报告、寒假写春联、送春联,参与当地民俗活动等形式接触社会、了解人生。此外,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作家学者、各界英模、杰出校友来校到班演说,尽量拓宽学生视野与生活空间,让他们读好社会这本大书。
学习方法、技巧的传授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自主学习时往往心手茫然、不知所措,拿着书本不知从何下手,这也成了一些教师干脆满堂灌的理由,因为满堂灌比组织学生搞自主学习要省事得多。指导学生搞自主学习,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件“背着磨盘跳舞――费力不讨好”的事,教师操心费神,学生怨声四起。老师教不动、学生累不起。更因为师生都处于磨合、探索阶段,教学效果往往还不如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平行班级,从而招致学生、家长、社会甚至学校的不满,逼得不少教师又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其实,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掌握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将如何预习、复习,如何记听课笔记,如何背诵、默写,如何写作文、改作文,如何搞好单元知识整理乃至于如何使用字典、词典,如何用好改错本等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便会游刃有余,越学越会学。
善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也是帮助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尽享可帮助其自主学习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从图书馆借阅中外名著,在阅览室作读书摘记,在教学古今中外小说、戏剧名著时观赏相关的影视作品,还会配合一些科技说明文播放一些知识性、观赏性极强的记录片,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大千世界,领略环球风光。我还会及时向学生推介有助于其学习的《读者》、《资料卡片》、《青年文摘》等读物,要求他们阅读与新课程语文教材配套的阅读教材,要求他们利用教辅资料中相关内容作好课文预习及练习。并会根据学习需要,提供大量新颖的材料,如指导学生自学选自巴金《随思录》中的《小狗包弟》一课时,为他们提供了《报刊文摘》中《&随想录&的一段故事》的文章,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巴金写《随想录》的历史背景及巴金不写“遵命文学”、敢讲真话的求实无畏的精神。针对学生不会改病句,不会写鉴赏文章的问题,翻印了《病句类型及辨析修改方法》及《新湘评论》中《经典赏析》专栏中的文章及鉴赏文字供学生学习;针对学生写议论文时不会叙议结合的现状,翻印了历届“感动中国”颁奖辞作为范文,还将《语文教学通讯》中《写作》与《测评》专栏里的《议论文应加强说理能力的训练》、《让事实论据发挥最大效力》、《盘活作文材料:作文备考的最佳策略》等材料打印给学生,让他们及时得到名家指导,及时掌握高考信息,切实提高应试能力。
保障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是保证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四大法宝,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自主学习为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他们练就了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会在高考中过关斩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一定要学会“偷懒”!要知道,勤劳的父母往往养出懒惰的子女,勤奋的教师常常教出无能的学生,这看似不合逻辑,却又是不争的事实!何也?是父母的大包大揽,让子女没有动手的机会,养成了懒惰的恶习。是教师的盲目勤奋,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能力,造成了无能的恶果。于是乎,我们有必要来一句断喝:老师,请你学会“偷懒”。
做教师的切忌不可垄断课堂,独霸话语权,习惯于捧着教参满堂抄、满堂灌,让课堂针插不进、水泼不入,让学生没有丝毫的发展空间、锻炼平台。教师就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学生的自主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你只要看看学生在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上的各种奇思妙想、精彩表现就可以知道,所以,做教师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多动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教育专家魏书生有十分形象的解释,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背起书包,来到学校。拿出教材,开始自学。遇到问题,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大家商量。没有答案,再问老师。”就是说,你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可我们做家长和做教师的常常犯同一个错误,即只责备儿女、学生自主能力不强,却不知道错误的根源是在自己的身上。就比如你从不让小孩洗碗,他一洗就把碗打烂了,你就会骂他,都18岁了,连碗都不会洗。可你是否想过18岁前你从不让他洗碗,从来不洗怎么会洗?从来不让学生自主学习,却又指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不是有点滑稽?所以,我们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如讲课时不要一味地板书,而是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以训练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使其“听”的能力大大增强。教师可配合教学开展讨论、演讲、辩论,使学生提高“说”的能力。教师还应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为他们推荐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他们“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征文竞赛,向报刊、杂志投稿,鼓励他们写“放胆文”,以“舞文弄墨”为乐事,切实提高“写”的能力。这样做可谓“双赢”:既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亦可让教师从繁琐庞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学习、“充电”、提升能力、夯实基础。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学会“偷懒”。不会“偷懒”,教师就无法潜心钻研,与时俱进。不会“偷懒”,就绝不可能成为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式的大师!
当然,教师中能达到大师水准的肯定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项非常艰辛而神圣的职业,作教师难,做一个优秀教师更难,做一个教育专家、语文教学高手尤其难。因我总是认为,语文教师是最应有文人气质的,他们应有诗人的澎湃激情,有小说家的想象力,有哲学家的严密,有杂家的博学。女的眉清目秀、温婉自然,可以略施扮黛,脸色白里透红。男的则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甚至可以身穿长衫,脖子上围条白围巾。总之,他们一出场,就应抓住学生的心。他们首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不是一个应付考试的爱好者,他们应有良好的朗诵习惯及写作习惯。他们善于倾听,面带微笑,心怀宽容地倾听学生的不甚正确乃至谎诞的回答,善于倾听的老师充满爱心,可让学生走近教师、爱上语文。课文教师应是课堂上最有魅力的:上课纵横古今,妙趣横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口若悬河、激情燃烧,亦可娓娓道来,充满睿智。以幽默温馨的语言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填平师生之间地位差异,心灵相通,共同求索。他们博览群书,无所不晓,从正史到逸事,从上古神话到网络文学,从女娲补天到奥巴马上台,全能顺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他们才思敏捷能诗善文,在引领学生徜徉于美妙的文字与篇章的长河时,亦能下水作文,让学生从他们的文字中领略飞扬的文采,横溢的才华。当然,这样的教师是“极品”,故我加上了“理想”二字,但努力成为或接近成为“理想”的语文教师仍应是我们终生的追求。
要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为此,我且借此机会向诸位谈谈我认为的优秀教师应做到的几件事:
一、作为教师应具有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职业神圣、责任重大,绝非虚言,故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庄严、神圣的使命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你的一生中,将改变不少人的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命运;――你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命运改变了,将惠及他的父母,延及他的儿女,这无疑是件功在千秋、功德无量的大事。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有将“天地君亲师”相提并论,对“天地君亲师”顶礼膜拜的盛举,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待遇。因此,做教师一定要有职业责任感,凭良心做事,宁愿自己苦点、累点,都要全力以赴,绝不敷衍了事。做教师的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工作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分,除了备课、上课、评课、改本子,早中晚自习、辅导学生、找学生谈话等常规工作外,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学习,要考普通话证、计算机证、写心得笔记、要搞教研、要完成课题、要写论文,当班主任的还要家访、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处理许多繁杂事务。所以说,教师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九点半(午餐休息个把小时,晚餐休息个把小时)是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们就更辛苦,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这就需要奉献精神,需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否则你就无法做一个好教师。
二、作为教师要永远保持爱心与做学生的心态
凡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都讲究爱心,尤其是教师、医生、司法几个行业,如果缺少爱心,才华再出众你也不可亲,当然没有才华你也不可敬。所以,你要力争成为既可敬又可亲的教师,因为学生往往是先亲其人,然后才信其道的。爱因斯坦说过,学校要培养和谐的人而非专家,即那种既富于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离不开爱心。其次,要永远保持做学生的心态。美国历史学家勃兰特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要做好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而且要做一辈子的学生。对语文教师来说就要向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学,向你的同行学,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你的学生学,要尽量保持年轻的心态,享受教书育人的快乐。教师应该是快乐的,因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十来岁的少男少女,他们阳光、青春、生气勃勃,充满朝气,与他们为伍,你的心会永远不老。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学期的书都是新的,每届的学生都是新的,每年的同事都有新的。所以,一定要抛弃职业倦怠,要从教师职业中寻找快乐。公平地对待不同背景与不同学习质量的学生,永远充满爱心地对待你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关注那些属“弱势群体”的学生,千万不要疏远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要记住,最能感恩、最能记住你的往往是调皮的城里学生和贫苦的农村学生,如果你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他们的话。
三、作为教师应永远充满高度的智慧与奋斗的激情
教师是需要一个人付出全部的智慧与激情的职业,它需要的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富有智慧、充满激情的极有个性、特有魅力的“超一流人才”,也许我们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但那是我们应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始终认为,教师当自强!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出底气、品位和尊严!
所以,教师需终生不渝的奋斗激情。做教师不能太谦卑,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萎萎缩缩地当一个“教书匠”。我们不是春蚕,只会“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们不能结茧自缚,也要为自己铺就绵绣前程!我们不是蜡烛,只会“蜡炬成灰泪尽干”,默默无闻只奉献!我们不能只照亮别人,也要为自己照亮辉煌人生!我们不应只是洒水除草的园丁,更要成为创造世界的智者!我们不应只是迎来送往的船夫,更要成为乘风破浪的水手!我们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力争做教育家!
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抓住教师成长的“黄金期”。
198215471998
PK’(jing)2008out
2006820083541200862008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译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