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诞碑 释文是谁写的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欧阳询 皇甫诞碑书法摹写帖使用示范视频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欧阳询 皇甫诞碑书法摹写帖使用示范视频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皇甫诞碑》释文及注释
闲来无聊读读碑帖,文史知识浅薄,正好多查查资料,于是做了这个尽可能详尽的注释,多有剽窃前人之功者,惭愧。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随:即隋朝,古随、隨、隋通用。
柱国:官名。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柱国大将军,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权臣。西魏大统三年(537),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大统十六年以后,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国。隋代以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代为十一转勋官,比从二品。宋代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政和三年(1113)罢。金代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从二品。元代为十阶勋官第二阶,从一品,只用于封赠。明代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从一品。清废。
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晋始于光禄大夫外加置。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唐以下不设。
弘义:散官名。唐-令狐德棻《隋书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特进,左右光禄,金紫、银青等光禄大夫,用人俱以旧德就闲者居之。自一品已下,从九品已上,又有骠骑、车骑……广德、弘义、折冲……偏、裨等将军,以褒赏勋庸。”
明:谥号。
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宁制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宗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光禄大夫为从二品,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
行太子左庶子:唐-杜佑《通典》记载“隋分为左右庶子各二人……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于志宁贞观三年以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散骑常侍为从三品,太子左庶子为正四品,高位带低职,乃称“行”。
黎阳县开国公:按唐朝的封爵,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亲王10000亩,郡王5000,国公4000亩,郡公3500亩,县公2500亩,侯1400亩,伯1000亩,子800亩,男500亩。
制:1、製,製作、製造;2、制,制度
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肃煞:即肃杀,指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
叔世:叔,衰,末。叔世即末世。
艰虞:指艰难困苦的时代。
如此评价,必后世所为。
衔须授命,结缨殉国
衔须:口含胡须,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的样子。《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旌常
英声:美好的名声。汉-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记牒:史册、文字记录。
徽烈:宏业,伟业。 三国-魏-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
旂常:“旂(q&)”和“常”,指王侯的旗帜,代指王侯。
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
蕃翰:《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亦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 晋氏之祸难,实始藩翰。” 唐-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且光武
居河南单于於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
强逾七国,势重三监
七国: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个诸侯国,因于前145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三监: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殷都以西为鄘,殷都以北为邶(b&i),分别有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经-邶鄘卫谱》。
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后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后叶:后世。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
朝那(Zh&#363;
nu&):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固原东南。北魏末废。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治。治今甘肃灵台西北。隋废。西魏、北周时,曾为安武郡治所。&
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门
裂壤,即裂土,指分封土地。 & &胙土(zu&
t&#468;):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槐里:古县名。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改废丘县置。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东汉为右扶风、三国魏为扶风郡、晋为始平郡治所。公元394年十六国后奏姚兴称帝于此。隋初废。
m&n):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此二句上追皇甫氏家典二则:1、《左传-文公十一年》:“初,宋武公之世,鄋瞒(s&#333;u
m&n,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属长狄的一支)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皇父即皇甫,见萧沉《[皇甫诞碑]杂考》)2、东汉太尉皇甫嵩受封为槐里侯。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东汉末期名将。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之乱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j&n)率军破黄金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
车服:车舆礼服。《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传:“功成则赐车服以表显其能用。”孔颖达疏:“人以车服为荣,故天子之赏诸侯,皆以车服赐之。”&
茅社:亦作“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铭功卫鼎,腾美晋钟
铭功卫鼎:铭功,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蒯聩回国后,希望夺回君主之位,挟持孔悝以发动政变,子路即死于这场乱中。卫出公姬辄出逃,蒯聩继位,是为卫庄公。卫庄公为感谢孔悝的帮助,铭鼎以志,世称卫鼎。子路结缨殉国即在此乱。
腾美晋钟:晋钟,又称景钟,即晋春秋晋景公所铸之钟。《国语-晋语七》:“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
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於景钟。” 韦昭 注:“景钟,
景公钟。”后以“景钟”为褒功的典实。魏颗捕杜回即“结草衔环”之结草典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颗纪勋于景钟,孔悝表勤於卫鼎。”&
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
国高:国子、高子的并称,二人皆春秋时齐国上卿。
栾却:晋国旧时的望族。
盛族:豪门大族。 & &华宗:犹贵族。
备在史牒,可略言焉
史牒:亦作“ 史谍 ”。犹史册。
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刺史
使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龙骧将军:将军号。一般除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以外,统称为杂号将军。梁武帝萧衍大通三年定制将军班阶,《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班即阶也。同班以优劣为前后。有镇、卫、骠骑、车骑同班。……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羽骑、突骑同班。……偏、裨将军同班。凡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
刺史: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隋文帝撤销郡,州长官除雍州牧外,均为刺名。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领兵刺史四品,单车刺史五品。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次为"假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又次为使持节。
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媚川照阙,曜奇采於随珠。
晖:通辉。
赵璧:即和氏璧 & &随珠:随侯珠。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
赞治: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通典-职官十五》:“
开皇三年,改治中为司马。炀帝又改司马及长史,并置赞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
散骑常侍: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东汉省散骑,改以宦官任中常侍。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隋属门下省,并无实权,而为尊贵之官,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
车骑大将军:将军号。汉文帝时设车骑将军,魏晋时以车骑将军中资深者为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至南北朝末,遂以仪同三司为一种官号,并置开府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等官。隋唐以后仅为散官。明废。
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
高衢:大道;要路。比喻高位显职。《文选-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李善
注:“高衢,谓大道也。”《晋书?孔愉孔汪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歷试清阶,遂登显要。”&
追风:骏马名。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琛在秦州
,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驥’。”
遽[j&]:急,仓猝。~尔(突然)。~死。~然。匆~。
扶摇始抟,早坠垂天之羽。
扶摇始抟:《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飙风。或说旋风。
抟,用手揉,引申为回旋、盘旋。一说凭借(无考)。
《逍遥游》此字历来有“抟”、“搏”之争,已成聚讼,待考。二字以一点之差,历来易混。而率更写为“抟”,若多加一点则为“搏”,專、傳、轉、磚等字皆无点,博、搏、薄、簿等字皆有点。
父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
骠骑大将军:武散官名。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
长乐恭侯:与弘义明公类。《周书-韦瑱梁昕皇甫璠列传》:“孝闵帝践阼,转守庙下大夫。以选为东道大使,抚巡州防。寻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长乐县子,邑五百户。……建德元年,除民部中大夫。三年,授随州刺史。政存简惠,百姓安之。其年,增邑并前二千户。六年,卒于位。赠交渭二州刺史。谥曰恭。”
横剑梐枑,威重冠军
梐枑[b&h&]:亦作“梐枒”,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又称行马。与蕃条对应,疑代指某军职。
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 唐李德裕
《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析瑞蕃条,声高渤海。
析瑞:相当于“剖符”,指受封拜官。
蕃条:同“ 藩条 ”。 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职。
渤海:皇甫璠历任鸿州、随州、交渭二州刺史,未见与渤海相关者。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
申伯:周宣王的母舅,封于申,故称“申伯”。
嵩山:《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崧,即“嵩”。《崧高》一诗,相传为尹吉甫叙申伯之功业,并为之送行而作。
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
萧相:指萧何。
昴纬:昴星,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传说萧何为“昴星精”。后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据德依仁,居贞体道
据德依仁:把德和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居贞体道:遵守正道,躬行正道。《易-颐卦》:“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
含章:包含美质。《易-坤卦》:“六三,含章可贞。”孔颖达疏:“章,美也。” &
&表质:显示出朴素的本质。 &
&讵:岂,怎。 &
&朱蓝:朱色和蓝色。
此句比喻人有朴素美好的本质,有待加以显现。碑文作反问句。
恭孝为基,宁取训于桥梓
桥梓:桥木和梓木,古代比喻父子。《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李善注引《尚书大传》:“
伯禽与康叔朝於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於商子曰:‘吾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
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因称父子为“桥梓”。
锋剸犀象,百练挺于昆吾
剸[tu&n]:割断,截断 &
&犀象:犀牛和大象
百练:即百炼,不知是否误书。宝刀名。晋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有宝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昆吾: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唐崔融《咏宝剑》:“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珠。”
翼掩鸳鸿,九万奋于溟海
鸳鸿:鹓鶵[yu&#257;n ch&]和鸿雁。可喻贤人。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仇兆鳌注:“鸳小鸿大,两物不伦,当作鹓鸿。《庄子》:‘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此与鸿飞冥冥,举翅摩天者正相类。”鸳,一本作“
鹓”,非鸳鸯也。
九万:指大鹏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博韬胥产,文瞻卿云
胥产:伍子胥和子产,春秋名臣。
卿云:司马相如和杨雄。司马相如,字长卿;杨雄,字子云,汉代辞赋名家。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才冠卿云,智同荀郭。”
孝穷温凊之方,忠尽匡救之道
温凊:冬温夏凊的省称。冬天温被使暖,夏天扇席使凉。侍奉父母之礼。&
匡救:匡正补救。《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雠,反以亡躯。”&
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
何充:字次道,晋朝庐江郡灊(qi&n)县人。俊逸而能文章,成帝时为宰相,后辅佐幼主,所任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使国家安定。传见《晋书》卷七七。
器局:器量;度量。
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
荀攸:字公达,汉末三国时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从子(从[z&ng],通纵,从子即侄子,从父即叔父),被曹操称为“谋主”。
斯故包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
包罗即囊括,众艺即群英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
《隋书-列传第三十六》:“诞少刚毅,有器局。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
策名蕃牧,则位重首寮
策名:即策名委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
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蕃牧:指镇守边关的大将、大臣。
寮:古同“僚”,官。
袨服睢阳,则誉光上客
袨[xu&n]服:盛装艳服。
睢[su&#299;]阳:即商丘。梁孝王在睢阳建东苑(又称“梁园”、“兔园”),此园规模宏大,宫室相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唐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光照临川之笔。”
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
苍精:苍帝之精。苍帝为传说中主东方之神,名灵威仰。 &
&炎运:古时五行家称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
旧以“苍精”和“炎运”指西汉刘邦的兴起。此处系泛指,代隋文帝杨坚称帝。
边服:边,边地;服,要服。指离开王畿极远的地方。《晋书-前燕载记论》:“一战而平巨寇,再举而拔坚城,气讋傍邻,威加边服。”&
长史: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职责不详。汉之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三公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此职,为掾属之长,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南北朝带将军号开府的刺史,属官也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
此句意为隋朝立国后,边境叛乱未息,故被任命为广州长史。
悦近来远,变轻訬于雕题
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亦谓远近归服。《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轻訬[ch&#257;o]:浮躁,轻率。
雕题:亦作彫題,在额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代指古代南方雕额文身之部族。
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
伐叛:讨伐叛逆。 &
&怀柔:《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后因以称笼络安抚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等为“怀柔”。
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
蜀王: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徙封于蜀,曾任益州刺史,后为宇文化及所害。
维城:连城以卫国。《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诗经-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故“维城”也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比喻不毛之地。《韩非子-显学》:“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谓强。”
建旟玉垒,作镇铜梁
旟[y&]:旗帜、军旗。
玉垒:玉垒山。在四川省理县东南。多作成都的代称。
铜梁:山名。在四川省合川县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北周庾信《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之一:“铜梁影棠树,石镜写褰帷。”倪璠注:“铜梁影棠树者,言赵王出镇益州巴蜀,铜梁是听政之所,若召伯《甘棠》矣。”&
妙择奇材,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
僚佐:属官、属吏。
总管府:北周开始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魏晋以来,逐渐形成一些军事指挥区域,即都督区。其长官称都督,都督例兼所驻某州的刺史,兼治军民。大区都督常兼管数州,称为“都督诸州军事”。
昔梁孝开国,首辟邹阳,燕昭建邦,肇徵郭隗
梁孝:西汉梁孝王刘武,汉文帝嫡次子,与馆陶公主、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出。
邹阳:西汉著名温士。原为吴王刘濞门客,吴王谋反,邹阳谏止而不听,遂与枚乘、严忌等离吴而去,为梁孝王门客。后被诬陷入狱,险遭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释,并尊为上客。
燕昭: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简称昭王或襄王,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本在韩国作为人质。燕王哙死后,燕人立职为燕昭王,派乐毅伐齐国,连克七十余城。
郭隗[w&#283;i]: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要燕昭王招纳贤士,并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燕昭王纳其谏,“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等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从此强大起来。
肇:启,开始。 & &徵:召集
故得驰令问于碣馆,播芳猷于平台
令问:亦作令闻,美好的声名。问,通“ 闻 ”。&
碣馆:即碣石馆,碣石宫。为燕昭王为驺衍所建之宫,因地近碣石,故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亦借指王侯府第。
芳猷:犹美德。唐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承渥泽於三朝,播芳猷於九姓。”
平台:汉时梁孝王建,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南朝齐萧子隆《山居序》:“西园多士,平台盛宾。”
以古方今,彼此一也
方:本意为两船并行,可引申为比拟、相比。云《兰亭序》方《金谷序》者即此意也。
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
比部:官署名。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刑部:官署名。中国古代官署。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
侍郎: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官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趋步紫庭,光映朝列
紫庭:帝王宫庭。 &
&朝列: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
折旋丹地,誉重周行,俄迁治书侍御史
折旋:曲行。古代行礼时的动作。《韩诗外传》卷一:“立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
丹地:古代帝王宫殿中涂饰着红色的地面,因用以指朝廷。
周行: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毛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
治书侍御史:官名。亦称持书侍御史。汉宣帝斋居决事,命侍御史二人治书(办理文件),后专设此官。隋以治书侍御史为御史大夫之事,尽辖御史台中各事,秩从五品,炀帝时改正五品。
弹违纠慝,时绝权豪
弹违:弹劾违法乱纪者。 &
&纠慝:惩处邪恶。
霜简直绳,俗寝贪竞。&
霜简: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
直绳:以法制裁。
寝:停止,平息。 &
&指平息了世俗的贪婪竞进之风。
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
求衣:索衣。谓起床。《汉书-邹阳传》:“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颜师古注引臣瓒
曰:“文帝入关而立,以天下多难,故乃寒心战慄,未明而起。”
恤刑:慎用刑法,《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咒网泣辜,情存缓狱,授大理少卿
咒网:即祝网。《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后因以“祝网”为帝王施行仁德之典。
泣辜:即泣罪。指帝王怜恤罪人。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缓狱:宽缓刑狱。
大理少卿:即大理寺少卿,官职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
张季:张释之,字季。汉文帝时任廷尉,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
于公:汉相于定国之父,曾参审“东海孝妇”案,认为孝妇有冤。传“东海孝妇”就是后来“窦娥”的原型。
宽猛相济:宽大和严厉互为补充。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但礼闱务殷,枢辖寄重
礼闱:指尚书省。汉代尚书省设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
务殷:公务繁忙。
枢辖: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
寄重:借重。
允膺此职,实难其人,授尚书右丞
允膺:承当,胜任。
尚书右丞:官名:
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光武帝减二人,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
洞明政术,深晓治方
政术:政治方略。 &
&治方:治理国家的方略。
臧否自分,条目咸理
臧否:善恶、得失。 & &条目:法令、规章。
丁母忧去职
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
哀恸里闾,邻人为之罢社
里闾:里巷;乡里。
罢社: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辍歌
衢路:道路。
孝德则师范彝伦,精诚则贯徹幽显
彝伦:常理;常道。 &
&幽显:犹阴阳。亦指阴间与阳间。
虽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
高曾:孔子弟子高柴和曾参,二人均事亲至孝。
寻诏夺情复其旧任于时山东之地
夺情:古人父母去世,按礼当守孝三年,不能任职为官。而大臣为国家所重,由皇帝特诏在未满守制期去除丧服,称为“夺情”或“夺服”。
俗阜民浇,虽预编民,未行声教
俗阜:谓民众富庶。
浇:浇薄,指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
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声教:声威教化。《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诏公持节为河北河南道安抚大使,仍赐米五百石、绢五百匹。
道: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安抚大使: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为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
公輶轩布政,美冠皇华之篇
輶[y&u]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代指出使。
布政:施政。
皇华:《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拥节观风,荣甚绣衣之使,事讫反命,授尚书左丞。
拥节:即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观风:帝王或大臣到地方考察民风。
绣衣之使:即“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汉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省称“绣衣”。
然并州地处参墟,城临晋水
并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参[sh&#275;n]墟:亦作“参虚”。参星的分野。当今山西、河南一带。
晋水:历史有名的河流之一,具体位置有争议。
作固同於西蜀,设险类於东泰
西蜀: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东泰:此为笔误,应为东秦。此结论出于启功。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湣王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齐国或齐地为“东秦”。
实山河之要冲,信蕃服之襟带。授公并州总管府司马,加仪同三司。
要冲: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
&襟带: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蕃服:同“ 藩服 ”。
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
公赞务大邦,声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
赞务:协助处理事务,也指州郡长官的助理。
大邦:大的州郡。
藉甚:盛大;卓著。
属文帝剑玺空留,銮跸莫反
属:恰好遇到。 & &文帝:隋文帝杨坚。
剑玺空留、銮跸莫反:均指帝王驾崩。
杨谅率太原之甲,拥河朔之兵
杨谅:杨谅,字德章,一名杰,隋文帝杨坚第五子,封汉王。仁寿四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遂起兵造反,被杨素率兵击败,被幽禁至死。
太原:并州始治晋阳,隋改太原。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
方叔段之作乱京城,同州吁之挻祸濮上
叔段:即共叔段。春秋时郑庄公封弟共叔段于京,称为“京城太叔”。后共叔段谋乱,为郑庄公平息。事见《左传》。
州吁:春秋时卫庄公爱妾所生之子,得到卫庄公的宠爱。隐公四年,州吁弑卫桓公自立,后被卫人杀于濮。
& &挻[sh&#257;n]:引发;延及。
虽无当璧之兆,乃怀夺宗之心
当璧:《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
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杨伯峻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
公备说安危,具陈逆顺,翻纳魏勃之策,反被王悍之灾
魏勃:《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西汉齐王刘肥的中尉。吕后死后,诸吕欲反,朱虚侯刘章探知其谋,于是派人偷出长安报告其兄齐王刘肥,想让刘肥发兵西征,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便诛杀吕氏族人,趁机立齐王为帝。齐王闻讯后,就和他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谋划出兵。
王悍:《史记-楚元王世家》载,西汉赵王刘遂的内史。汉景帝时,吴楚反,刘遂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
仁寿四年九月,溘从运往,春秋五十有一
仁寿:仁寿(601年正月—604年十二月),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时3年余。仁寿四年七月隋炀帝即位沿用。
溘从运往:去世之意,出处未知。
万机起歼良之叹,百辟兴丧予之悲
万机:指皇帝。
歼良:诛杀好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百辟:指百官卿士。
丧予:《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切孔氏之山颓,痛杨君之栋折
山颓:孔子死前七日,早起,反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封弘义郡公,食邑五千户,谥曰明公,礼也.丧事所须,随由资给,赐帛五千段,粟三千石。&
郡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曹魏始置,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亦传至越南。魏晋南朝时期,郡公为异姓功臣(禅代前的权臣除外)的最高封爵,皆为实封,有封国、食邑,开国置国官,具有世袭性。食邑从数千户到万户不等。郡公以郡立国,封国置相,其职责相当於太守。
惟公温润成性,夙表白虹之珍
黼黻为文,幼挺雕龙之采
黼黻[f&#468;
f&]:为古代礼服上的两种花纹,黼为黑与白相间,黻为黑与青相间,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此处借指修饰文辞。
雕龙:本义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sh&]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古人常以雕龙/雕虫谓做文,亦以雕虫谓书法。例如南朝齐刘勰的著名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行己穷于六本,蕴德包于四科
六本: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汉刘向《说苑-建本》:“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
四科: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延阁曲台之奇书,鸿都石渠之秘说
延阁: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刘歆《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曲台:秦汉宫殿名。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秦皇帝所治处也,若汉家未央宫。”汉时作天子射宫,又立为署,置太常博士弟子。为着记校书之处。
鸿都:汉代藏书之所。
石渠:即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传为萧何所造,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
莫不寻其枝叶,践其隩隅
隩隅[y& y&]:室的西南角,借指内室。引申为学问精绝深奥之处。
譬越箭达犀,饰之以括羽
越箭:以越山之竹所造之箭。
达犀:穿透犀革。
括羽:箭末羽毛,可使箭飞行更快更稳。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楚金切玉,加之以磨礲
楚金:楚地所产之良铁,铸造刀剑,尤为锋利。
磨礱:亦作磨礱、磨垄。即磨石。
救乏同于指囷,亲识待其举火
指囷[q&#363;n]: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后以“指囷”喻慷慨资助。
亲识:亲信赏识。
举火:生火做饭,引申为生活。词句未借何典。
进贤方于推毂,知己俟以弹冠
推毂: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原意是推车前进,尤特指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也引申为荐举,援引的意思。《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门槛,特指城郭的门槛)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内无金张之援,外乏弹冠之友。”
存信舍原,黄金贱于然诺
黄金贱于然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忘身殉难,性命轻于鸿毛
性命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齐大小于冲襟,混宠辱于灵府
冲襟:亦作“ 冲衿 ”。旷淡的胸怀。
灵府:“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成玄英
可谓楷模雅俗,冠冕时雄者也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引申盖过。
方当亮采泰阶,参综机务
亮采:辅佐政事。《书-舜典》:“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孙星衍疏:“此言助事有邦,谓有土者之臣。”&
泰阶:古星座名,借指朝廷。泰阶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
岂谓世逢多故,运属道消
多故:多变乱,多患难。“故,犹难也。”——韦昭
道消:谓颤危;覆亡。
未展经邦之谋,奄钟非命之酷
奄[y&#462;n]:忽然,突然。
非命之酷:指皇甫诞因汉王杨谅造反抗节而死之事。
世子民部尚书上柱国滑国公无逸
世子:天子、诸侯的谪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民部:即户部,官署名。西汉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上曹办事,民曹为四曹之一,主吏民上书事。东汉增至六曹,民曹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一说,“盐池园苑”当作“盐池、苑、囿、盗贼”。魏、晋有左民、右民二曹,但尚书分曹日多,所主职务不汉世。至唐初,因避讳而改为户部。
滑国:其地亦称滑台、滑州。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北魏
与金墉、虎牢、碻磝称河南四镇。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
以为邢山之下,莫识祭仲之坟
邢山: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南。
祭仲:春秋时郑国大夫,为郑庄公的权臣。《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
平陵之东,谁知子孟之墓
平陵:汉昭帝之墓,在进陕西咸阳市西北。
子孟:即霍光,字子孟,为西汉三朝重臣,死后以帝礼陪葬于茂陵东侧。碑文作“平陵之东”,或为于志宁撰文时误记。
乃雕戈勒石,腾实飞声
雕戈:镌有花纹的戈。不知是用雕戈刻石(如张飞立马勒铭),还是在戈上雕某种文字或图案以垂不朽。
腾实飞声:一般作“腾声飞实”。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南朝齐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树之康衢,永表芳烈
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庶葛亮之陇,钟生禁之以樵苏
葛亮之陇:诸葛亮之墓。
钟生:指钟会。《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
樵苏:砍柴打草的人。
贾逵之碑,魏君叹之以不朽
贾逵:字梁道,历仕曹操、曹丕,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乃为铭曰:&
殷后华宗,名卿胄系
殷后:商代君主。
华宗:犹贵族。
此句追溯皇甫氏起源。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宋戴公之子戴充石,因其字“皇父”,故其后裔袭其字以为姓。
名卿:即指微子启
人物代德,衣冠重世
代德: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
重世:累世、再世。《史记-春申君列传》:“王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
司马贞索隐:“重世犹累世也。”&
大概是说皇甫氏人物交替,都能有所作为,一直到皇甫诞。
逢时翼主,膺期佐帝
翼主:即佐帝。翼,帮助,辅佐。
膺期:即逢时。
运策经纶,执钧匡济
运策:运用计谋。《史记-项羽本纪》:“夫披坚执鋭,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执钧:犹掌权。亦指掌权的人。
匡济:即匡时济世。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
门承积庆,世挺伟人
积庆:谓行善积福。
夜光愧宝,朝采惭珍
朝采:亦作朝彩。朝阳的光彩。喻珠宝。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沧海珠胎,发为朝采;蓝田玉种,积有夜光。”
夜光朝彩跟皇甫诞比都愧称珍宝。
云中比陆,日下方荀
陆:指陆云,陆机之弟。 & &荀:指荀隐。
《晋书卷-陆云传》:“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
抑扬元辅,参赞机钧
抑扬:指褒贬。 & &元辅:重臣。
参赞:协助谋划。 & &机钧:国家机要事务。
王叶东封,贰图北启
伏奏青蒲,曳裾朱邸
付奏:谓俯伏上奏。 & &青蒲:指天子内庭。
曳裾: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
&朱邸:王侯贵官的府第。
名驰碣石,声高建礼
建礼:本指汉建礼门,为尚书郎值勤之处。借指尚书郎,此即指上文“除尚书比部侍郎”。
碣石未解何指。
珥笔宪台,握兰文陛
珥[&#283;r]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宪台: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握兰: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文陛:宫阙的殿阶。借指朝廷。
分星裂土,建侯开国
分星:与地上分野相对应的星次。《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建侯:封立诸侯;封侯建国;立功封侯。 &
&开国:指建立诸侯国。
秦统一中国后,对国家政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三国开始直至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封建制度”,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
辅藉正人,相资懿德
藉:借助,依靠。
相资:相互资助,相互凭借。 &
&懿德:美德。
以正直之人作为辅佐,以德行美好之人作为相理。
中台辍务,晋阳就职
中台: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指离开中央,来到地方任职。疑用某典,查未果。
望重府朝,誉闻宸极
府朝:指公府的厅堂。公府即三公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宸极:即北极星。借指帝王。
乱阶蔓草,灾庄剪桐
剪桐:《吕氏春秋-重言》:“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此处借指杨谅作乱。
成师构难,太叔兴戎
成师: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晋昭侯之叔。晋穆侯在伐条之战时兵败,文侯恰巧降生,穆侯就给他取名仇。两年后,穆侯报仇,在千亩之战时大获全胜,仇的弟弟降生,取名成师。穆侯晚年,其弟殇叔杀死穆侯,自立为君。仇就带着弟弟成师逃跑。后来,仇杀掉殇叔,夺回君位。文侯宠爱弟弟成师,临终时委任他监国。昭侯即位后,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众人劝谏说:曲沃为大邑,不次于晋都翼,把桓叔封在曲沃,就会形成尾大不掉,日后必为祸害。昭公认为是自己的亲叔叔,不知防备。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退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构难,发起战争。
太叔:即共叔段。见“方叔段之作乱京城”句。
此处借此二典指杨谅以兄弟名分兴兵争夺王位的叛乱。
建德效节,夷吾尽忠
夷吾:即管仲,字夷吾。
建德未明所指
命屯道著,身殁名隆
命屯[zh&#363;n]:即命丧。
牛亭始卜,马獦初封
牛亭:《汉书-张禹传》:“禹年老,自治冢茔,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又近延陵,奏请求之,上以赐禹,诏令平陵徙亭它所。”这里以牛亭借指墓地。
马獦[li&]:即马鬣。清吴玉搢《别雅卷五》:“马獦,马鬣也。”马鬣,或称马鬣封,是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借指坟墓。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梁任孝恭《祭杂坟文》:“不谓纶绳所用,遂毁牛亭之基;锹鍤所侵,爰伤马鬣之势。”
翠碑刻凤,丹旆图龙
旆[p&i]: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石碑上刻以凤形,旌幡上绣成龙形图案。
烟横古树,云锁乔松
古树乔松苍石是常搭配在一起的意象。
敬铭盛德,永播笙镛。
笙镛:古乐器名。镛,大钟。《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孔颖疏:“吹笙击钟,更迭而作。”
孙星衍注引郑玄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阳询皇甫诞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