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震救灾的资料的问题

拆卸安装手表机心防震器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_钟表_时尚_阿邦网
摘要: 修表绝对是件需要仔细小心的工作,我都干了40年了,在修理比较贵重复杂的手表时,依然心存敬畏,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当清洗防震器时,挑开防震簧,哪心情有时可以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当然手上的动作要十分稳重,那是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修表绝对是件需要仔细小心的工作,我都干了40年了,在修理比较贵重复杂的手表时,依然心存敬畏,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当清洗防震器时,挑开防震簧,那心情有时可以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当然手上的动作要十分稳重,是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防震簧脱落的情况 来源:王向明
是一方面,修理经验是另一方面,没有信手捻来的事,技术手法如火纯罄、出神入化、凌云移步那只是形容词,没人敢说自己的轻功能到这个境界,除非你有足够零备件顶着。
好的工具是必需的,拆卸安装防震器需要有几把使的顺手的镊子,挑开防震簧时,用细长头部尖锐的镊子,当夹取防震盖眼和防震托钻时,要换把略微厚实和张口小的镊子,所有的镊子尖端都必须是仔细修整过的和完美无暇的。
做修表最要害的步骤时,其实挺“憋屈”的,预先把动作在脑子中过一遍“电影”,先想好了再去做;做极为微小而又必须到位的动作,那一定是要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的,一大喘气手就不稳了。
拆防震器的步骤
拆防震器的第一步是挑开防震簧,这是最重要的,特别是第一个簧叉,拿铰链式防震器(包括INCABLOC 和KIF)说,向内横向拨开的动作量一定要小,能刚好拨出来就行,动作量大了容易造成损坏。(见照片FZQ-2)
钟表栏目:
新手必读:
我怀疑防震簧的作用
不用怀疑,我弄坏过防震簧,然后用AAA胶把它粘好。摆轮根本无法动,^V^…………
您要回复的是:
保养维修栏目最新文章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抗震设计的问题。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地震特征周期值的选用的问题,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加速度分组选取,那个分组具体选用第几组又是根据什么来选取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抗震设计的问题。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地震特征周期值的选用的问题,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加速度分组选取,那个分组具体选用第几组又是根据什么来选取
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抗震设计的问题。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关于地震特征周期值的选用的问题,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加速度分组选取,那个分组具体选用第几组又是根据什么来选取的呢?
地震特征周期值的选用按照抗震规范5.1.4中标5.1.4-2选取,场地类别按照4.1.6中规定选用,设计地震分组应按抗震规范附录A确定
表5.1.4-2 特征周期值(s) 设计地震分组
0.65 第二组关于建筑抗震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建筑抗震的问题
假设这个建筑的抗震等级是二级,请问这个建筑中的所有钢筋都要按二级抗震的规定来锚固,还是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这些构件的钢筋必须按抗震锚固长度锚固和抗震搭接长度搭接,非抗震柱。实际目前一般施工图有抗震要求的柱、悬挑板设计没明确的按有抗震要求。当然钢筋锚固。抗震等级主要是对框架和剪力墙的规定。框架结构中多数框架柱KZ、KL##命名,不然确实不好分。也有些柱、搭接长度、框架梁KL、剪力墙有抗震要求,其它板按最小锚固长度、梁没有抗震要求、L##命名,这些一般按最小锚固、梁用Z##、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有关。楼层板、楼梯、梁用KZ##、搭接长度还跟钢筋级别。实际设计多指定使用03G101-1或04G329-1标准图,两标准图略有差别并不是建筑中所有钢筋都要按二级抗震的规定来锚固
其他类似问题
3人觉得有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建筑抗震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框架柱,即仅指的是主体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框架梁
这个到时不一定啊,它要求抗震等级是二级,这是最低限度啊,它可以使用更高的钢筋施工工艺来完成这个工序啊。建筑中所使用的钢筋一般是制做钢筋混凝土的梁、板、柱。其配筋见下图表:
不是的。只有抗震构件的配筋按照二级抗震等级要求。其他的非抗震构件不需要的。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新闻客户端 &
从尼泊尔 8.1 级地震震害中可以看到关于建筑的哪些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建造上的问题和教训?
尼泊尔的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国家共有的,即“如何在一个贫困地区建造抗震能力合格的建筑物”。贫困尼泊尔,那里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来源:来源:尼泊尔大地震:15名新加坡人确认安全
图片上面有来源图片上面有来源
这张倒塌后的残骸,来源也在图片上这张倒塌后的残骸,来源也在图片上
这些图片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红色框出来的墙体看不到任何约束构造,没有构造柱,没有圈梁,没有拉接钢筋
蓝色框出来部分,一侧墙体已经外闪倒塌,垂直方向的墙体完全没有起到扶持稳定的作用
绿框部分,看到了楼板(混凝土部分),可能包括楼盖的梁,但是很明显没有从上倒下贯通的构造柱
第一张图和第三张图是同一个问题——【
几乎没有约束构造的砌体结构】,这样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很差,第三张图片更甚,可以看到都是土坯,连砖都不是,简直不能更糟。唐山地震时候就是大量的砌体结构倒塌产生巨大伤亡,但也正是唐山地震砌体结构的震害调查让工程界学习到很多经验教训,并且做了很多努力,所以我现在才会坐在这里画几个框框告诉你哪里不对。从76年至今,已经快要40年了,40年前中国已经总结的教训,尼泊尔会不知道吗?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想这完全不可能。
再来看第二张照片里面
我用绿色把梁标出来了,红色把柱子标出来了,可以很明显看到梁比柱子要粗,我标记的时候梁用的是10px的线条,柱子是5px,梁柱比例明显不协调,强梁弱柱,绝对是抗震设计的大忌。有人也许要说这是约束构造圈梁构造柱,我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然而并不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没有马牙槎,构造柱不会这么做的。我用绿色把梁标出来了,红色把柱子标出来了,可以很明显看到梁比柱子要粗,我标记的时候梁用的是10px的线条,柱子是5px,梁柱比例明显不协调,强梁弱柱,绝对是抗震设计的大忌。有人也许要说这是约束构造圈梁构造柱,我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然而并不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没有马牙槎,构造柱不会这么做的。
马牙槎——灰色的混凝土和红色的砖块交接部位是要互相咬合的,这样的构造叫做马牙槎,不仅需要有马牙槎,柱子中间应该有横向的钢筋伸出进入砌体内部将砌体和柱子牢固连接马牙槎——灰色的混凝土和红色的砖块交接部位是要互相咬合的,这样的构造叫做马牙槎,不仅需要有马牙槎,柱子中间应该有横向的钢筋伸出进入砌体内部将砌体和柱子牢固连接
我仔细找了一下,发现并不是一个建筑是这样的。不仅没有马牙槎,还有每层收进,柱子不断变细,这无疑就是框架柱的做法啊!我仔细找了一下,发现并不是一个建筑是这样的。不仅没有马牙槎,还有每层收进,柱子不断变细,这无疑就是框架柱的做法啊!
然后推荐去曲哲的博客看看这篇博文,里面有很详细的描述
关于尼泊尔自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补充
@曲哲 ,同时邀请曲哲来回答这个问题,曲哲老师是地震工程领域的专家,也是我很佩服的前辈,他写的那本《结构札记》相当棒。
由于回答问题时候还没有得到博主许可,而且不是知乎的回答,引用图片可能不方便,我就自己用CAD重新画了一个模型,来说明一下
这几栋建筑实际上是框架结构,中间再用粘土砖作填充墙,而由于填充墙是用粘土砖做成的,所以初始刚度很大,但是强度并不高。
同时梁比柱子粗(以下数据引用自上面的博文)
梁的截面可达到 325X230,钢筋配6根12
柱子截面却只有 230X230,钢筋配6根10
这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注:我通过Google图片搜索结果来看确实如此,还有一种就是纯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更差』,开间大约4m,进深3m,混凝土等级约为中国C25,钢筋约为HRB400
不考虑填充墙,周期约为0.8s『注:如果在中国,这样的三层框架周期约为0.3s左右,0.8s说明太过柔弱』 无论是强度还是刚度都是【
强梁弱柱】,抗震设计的大忌,08年汶川地震之后好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如何考虑楼板影响,如何改进设计方法,避免因为楼板作为梁翼缘受力而形成强梁弱柱,尼泊尔的这些房子却主动做成强梁弱柱。
大刚度低强度而且没有约束构件的砌体墙+强梁弱柱构成的结构体系
这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反面抗震设计范例
当这个体系受到水平力,由于砌体墙刚度大,即使墙顶和楼盖系统连接不很可靠,靠与柱之间的挤压,也会导致墙体承受较多的水平力,这个时候水平力基本是按照刚度分配的,谁刚谁就分得多。当这个体系受到水平力,由于砌体墙刚度大,即使墙顶和楼盖系统连接不很可靠,靠与柱之间的挤压,也会导致墙体承受较多的水平力,这个时候水平力基本是按照刚度分配的,谁刚谁就分得多。
虽然砌体很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它太脆了,往复的水平力作用(比如地震作用)下,它很快就会开裂,由于缺少马牙槎、拉筋这样的构造,两侧的混凝土柱并不能对砌体有足够的约束力,这会让砌体承载能力明显下降。但是水平力并不会减少很多,此时只有让框架柱承担。虽然砌体很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它太脆了,往复的水平力作用(比如地震作用)下,它很快就会开裂,由于缺少马牙槎、拉筋这样的构造,两侧的混凝土柱并不能对砌体有足够的约束力,这会让砌体承载能力明显下降。但是水平力并不会减少很多,此时只有让框架柱承担。
如果是按照抗震设防设计的框架,是能够承担这样的水平力的,然而尼泊尔的建筑并不是,【强梁弱柱】导致梁柱节点在柱端破坏,出现塑性铰,这样框架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入这个阶段之后,结构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已经很差了,整体性也大大下降,犹如一堆积木来回晃动,岂有不塌之理?如果是按照抗震设防设计的框架,是能够承担这样的水平力的,然而尼泊尔的建筑并不是,【强梁弱柱】导致梁柱节点在柱端破坏,出现塑性铰,这样框架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入这个阶段之后,结构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已经很差了,整体性也大大下降,犹如一堆积木来回晃动,岂有不塌之理?
下面的画面过于悲惨,就打马赛克了。下面的画面过于悲惨,就打马赛克了。
题主要问有哪些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建造上的问题和教训?
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新东西,要不然我一个学生也没法码出这么多字,瞎BB这么久,但是即使没有新东西,即使有些教训中国在76年就已经学会了,尼泊尔人的房子还是这样了。
为什么尼泊尔人把房子建成教科书式的反例呢?
就在地震之后,尼泊尔学生在学校樱花大道募捐,我尽一点绵薄之力之后,想了想这个问题。留学生们和我有用同样的文献资源,不说远的,仅仅知网搜索“砌体结构抗震”就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跳出来,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同时,尼泊尔人并不是没有抗震规范,并不是没有工程师,他们有抗震规范,而且似乎做的不错,详见:尼泊尔抗震设计规范简介 ,同样是曲哲老师的博客
原因只有一个——【
尼泊尔的贫穷是不消说的,就看人均GDP好了,通过Google引用世界银行数据,2012年的人均GDP是699.08,13年是694.10,而回头看看我们同为发展中国家的祖国,这个数据直接划到最低的一级小于1200里面去了,也就是最深的蓝色,有了这样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那里是多么贫困。在尼泊尔建造抗震能力合格的工程结构,差不多就等于在中国最贫穷的地区建造抗震能力合格的工程结构,发挥你所能想象的最贫穷的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水平大概就是那样。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抗震性能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了。
230x230的柱子,C25混凝土和HRB400钢筋取设计值,因为设计值是有相当高保证率的,不过话说回来,尼泊尔的材料质量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即使按照设计值做计算,这样一根柱子轴压的承载力也在80kN左右,也就是8吨的质量,而尼泊尔的建筑从大量照片来看外墙都鲜有装饰层,内部装修应当更少,楼盖系统质量并不很大,这样估算一下发现即使看着瘦弱的柱子完全可以承担起重力荷载来。所以尼泊尔的建筑没有办法的办法下建成这样的,恰好满足重力荷载的要求。
让房子站起来有个容身之所】 这就是这个人均GDP不到700刀的国家所能付得起的工程水准。如果再去看看其他方面,不说其他的,就衣食住行四个角度,我想会发现贫困从每一个角落伸出触手扼住这个国家。
“如何在一个贫困地区建造抗震能力合格的建筑物?”大概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钱真的很成问题。因为有钱,迪拜的建筑可以成为风中之烛,海滨之帆,即使在一堆沙土之上,CCTV可以随便扭,即使中心都落在大楼之外,没钱,保住命都很难,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好在并不是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贫困地区大多是低矮建筑,真实的自振周期都普遍比较短,如果能在基础上做一点隔震措施,想必是会很有效的。我去搜索了一下,确实有人在做。
广州大学一位叫王斌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村镇建筑简易隔震技术理论与试验研究 》
图片取自上面那篇论文,用FRP板代替钢板做成的隔震支座,论文发表还是很近的事情,2013年
虽然成本应该还是不低的,但至少做出了一步努力。
还有一篇论文《村镇建筑简易隔震技术的研究进展》
里面提到了种种设想,如果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集中到城市来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希望这些工作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一点。里面提到了种种设想,如果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集中到城市来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希望这些工作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一点。
(本文来源:知乎每日精选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抗震救灾的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