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立妇产医院医院当住院医还是去卫生所好

  塔尖的公立医院越做越强大
  “病人跟着好医生走”,正因此,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倒金字塔”现象。而且塔尖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进而使民营医疗机构没有办法和公立医院竞争。
  从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医院规模在800张床以上的大型医院2005年以来增长300%,但是500张-800张床的要低一些,500张床以下小医院的增长速度最慢。而在塔顶上的公立三甲医院往往是大医院,民营医院则是小医院。目前,全国共有24000家医院,而三级大医院虽只占7%,但从2005年到2013年,三级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增长速度最快。而在24000家医院中,有40%没有定级的医院大多为民营医院,门诊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下降了31%。住院量只有2%的增长,
  “这背后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垄断。”蔡江南分析认为,行政部门控制了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又控制了医生、药品、检查。医疗资源主要是四大类资源,在很多国家,这四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分割的、属于四个所有者。这个局面,最终导致在24000家医院中,占54%的公立医院,承担了90%的住院量和门诊量。
  社会办医需要亲民路线的联合诊所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教授认为,目前我们要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办医问题。
  专家介绍说,人们对于社会办医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认为社会办医一定是高端医疗;二是认为社会办医一定是资金投入;三是认为民营医院应该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办到边远的郊区去,同时在服务项目上,也是鼓励民办医院去办社会稀缺的养老、服务、临终关怀等,是拾遗补缺,而不要同质竞争。
  其实,社会办医更多需要的是走亲民路线的联合诊所,而不是专为有钱人服务的“高大上”医院。一份有关亚洲发展中国家私人医生的调查报告显示,韩国私人医生的比例最高为86%,印度为73%,平均值为60%左右。而社会办医除了资金投入外,还包括技术投入等多种方式。在世界各国中一个主流的认识是,最赚钱的事情应该让市场来做,市场做得好的事情市场来做,社会做得好的事情第三方来做,没有人做的事情应该政府来做。
  与会专家认为,应当大力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以多点执业为突破口,打通人才流动的渠道,同时对社会办医机构在税收方面予以支持。
         2  微信公众号
医学界新浪微博
我在美国开了家“老农民诊所”
我没有在美国上过一天学,却花了八年的时间当上了医生,又花了四年的时间当上了专科医生,并开了自己的诊所,我没有诀窍,只有努力。
  1989年,对我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我告别自己生活了31年的祖国,远赴大洋彼岸。而恰逢6.4,便因此耽搁。直到7月1日,国家开始发出境卡,作为6.4事件后的第一批,我怀揣国家兑换的和好友相送的135美金, 拉2个行李箱,用两年的工资1300美元,买了从上海到纽约的飞机票。  阴差阳错,又柳暗花明的初到美国  最初我拿到的是J-1(该签证不能读书只能做交流学者),由于阴阳差错,2万美元/年的奖学金又没了,顿时我就傻了眼,随身带的135美金除了买从纽约到新泽西的车票,剩下的连交房租都不够,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时,UMDNJ六位素昧平生的同胞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借给我三百美金,解我燃眉之急,又帮我找房子。终于,我找了个一百多美金一个月安身立命之所。  为了留下来,我必须要在53天重新找份工作,所以我不停地参加各种面试。为了攒钱生存,在周末和晚上帮意大利餐馆打黑工做Pizza.真可谓前途迷惘、举目无亲。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介绍我来美国的导师的帮助下,我在UMDNJ找到了另外一份实验室工作,原先讲好的2万美金的奖学金也在53天后开始发放。这时一看,我才花了53美元,每日的神经紧绷,连饿都没有感觉,平均每天就花了1块钱的伙食费。  美国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事无定数,时无定局,但只要心中的目标不变,就一切都有可能。  8年“抗战”,漫漫考医路  在美国是先争取改变身份然后读博士,还是直接考医师执照做医生?我也曾思想斗争过,因为身份问题,两条路都不易。除了J1使得读书变得很困难以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关于中国人考医生远不如现在这么清楚。由于还不是网络时代,寻找相关考试的信息也十分困难。结合自己的情怳,我觉得直接考医生可能更为实际。再说,我家几代为医,做临床是我的最好选择,所以我开始了边工作边考试之路。  我的爱人也是在89年底来美国与我团聚,以我的奖学金,支持一个正常家庭的开销也够了。但初来时的窘迫、美国的事无定数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准备应付措手不及的困局,我放弃了各种休假,白天在实验室里干活,晚上或打工或点灯苦读。开头半年还没车,为了方便、安全,我甚至不得不偷偷带着实验用的老鼠坐公共汽车回家,就为了晚上能按时给老鼠打针,记录数据。  美国的执业医师考试(USMLE)共分三个阶段,step1,step2,setp3,我从92年开始准备,96年才全部考完。 通过艰苦的Matching program 和很多面试,97年5月份成功地开始在UMDNJ做住院医。 从初到美国到进入住院医,这其中花了8年时间,被家人戏称为八年“抗战”.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我个人也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我长于文革、当过知青,上山下乡,经历过土洋插队,但我的信念始终没变,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距离成为一个执业医生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这八年的磨练,是美国给我上的第二堂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沟通。国人勤奋努力是世人皆知的,但国人要学会表达自己,和自己的老板、同事多沟通,要让别人了解你,认可你是一个既诚信又勤奋的人。沟通多了,了解深了,别人认可你,自然会帮助你。  来自于体制,但要跳出体制走自己的路!  在做住院医期间,经过努力,我在第四年做了神经内科的住院总医生,毕业时多拿到一张证书。这不但说明我是合格地从住院医训练毕业,而且高质量地毕业了。并且我成功地申请到了神经内科竞争最厉害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的专科训练Fellowship.  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做专科训练时,全美跑了12个地方,做了周密的工作面试。在考察了私立医院、州立大学医院、退伍军人的联邦医院等各种不同医疗团体后,我选定了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IUC)的教学医院,并离开了我已住了14年的纽约,来到美国中西部小城。为什么?因为只有这家医院给了我自由选择:或成为医院雇员、或自己开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此时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全国的行情,各种不同模式行医的区别。至此,我在美国不但做上了专科医生,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诊所。  为什么我要有自己的诊所?这不仅仅是因为医院给的条件优厚,还有继续在大学医学院教书,带学生、住院医和行政上兼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的机会。虽然,我不靠教书带教谋生,但这使我几十年在大学学习、工作的历史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我来自于体制,我知道体制对医生的束缚,做自己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医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怎么也得试一下。原本医院给我提供连续两年每年固定的资金,用来支付我的工资以及维持诊所的各种开销,结果我花了10个月的时间就能自力更生了。你若问我,有没有成功的诀窍,我的回答是从第一天开始就认真工作、不要想着有医院两年的保证、从医院拿钱,而是要凭自己的本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在开诊所的这段时间里,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做人和做好专业同样重要。除了医院会在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帮我做宣传,讲出请我从纽约来的原因外,我也得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患者服务,用心沟通,让病人们觉得,我不只是一个有着独到医术的医生,我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生活圈子里的朋友。  一开始,很多家庭医生因为不了解我的情况,所以他们推荐给我的病人,保险都不好,但我完全能理解。因为美国的医疗评价体系完全是对医生专业性和服务的评价,靠病人的反馈信息。当家庭医生不了解你的情况时,他是不敢贸然把好的病人推荐过来。 因为,万一病人不满意,他自己的信誉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认真服务好每个病人,仔细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久而久之,我的医术被越来越多病人认可,也得到了家庭医生们的信任,他们也放心地把自己的VIP病人介绍到我这里。  在我的周围,有两大医疗集团,好几百个医生,其中十多个神内医生。但在小城的历史上,我是唯一医院支持下私人开业,且是唯一的并供内科住院医轮转的神内医生。我的诊所也是大学医学院指定教学点。我不但没有被两大医疗集团挤跨,还干得有滋有味。  至今,在这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城,我的诊所已开业十年出头,在这间地处大学城、被我戏称为“老农民的诊所”中,我有近八千名病人。 从1997重拾临床以来, 作为医生,我见过身份政要、华尔街的投资家、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也有无家可归者。我的诊所也像美国社会的缩影,在工作中体验生活百态、五光十色,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本文为“医学界网站”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12345678910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4月1日发布通知,宣布取消卫生高级专业技能考试
  最近,关心中国医改的界友们应该有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快感
  初冬,在北京CBD一处幽静的餐厅,笔者再一次见到于莺。离开体制一年多,她的心态
  美国医疗行业协会不仅对医疗行业进行规范,保护医生的利益,还能影响国家的立法程
  最近这几周,湖南湘潭的那位不幸的产妇用生命为全国人民科普了羊水栓塞。在
  一代名医张孝骞 “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场所。医生是医疗服务的决策者,也是医疗价值的创造者。医院、医生和
  在陆续披露的医保冲突案例中,医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院长把医保指标分解到他们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国后,一直到两年前全职回国工作,尽管我的专业是研究卫生政
夏天,一家医院的患者死亡后,家属将尸体停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不满足他们“要价”,就
医学界热词
Copyright@2012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私立妇产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