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约会都下雨发生大的灾难都会下雨?

每年都听新闻联播说 某某地遇见50年一遇 100年一遇的 大雨 最近尤其听的四川地区比较多 当年年遇见这种50年一遇的大水,那么这种洪涝灾害还能称之为50年一遇么
那只是个概率问题,百年一遇不一定就一百年只出现一次 有可能不出现,也有可能出现多次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作为“业内”人士,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个概念澄清,但一直没有找到完美的数据例子,故而拖延至今——虽然现在依旧没找到好例子,但我可以先把重要部分解释一下。(补充和更新的内容只为深入探讨而加;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些内容实属画蛇添足)(建议专业人士需要参考点对本问题的回答,非常的专业详细,当中有实践的例子。)(感谢诸多内行人士指点,让本文越来越严密。但希望对本文提出质疑前,先查看给出来的引文和链接。)首先,“百年一遇”就不是100年只能发生一次的意思。什么叫“百年一遇”。表面的意思是统计上认为100年才会发生一次的事件——这就叫望文生义。“百年一遇”在专业上的实际含义却是“任意一年内都有百分之一发生概率的事情” (原此处下雨的例子不准确,故删。感谢匿名网友)这个“百年一遇”是中文翻译后将词义扭曲加重的例子。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100-year event这种概念用于风险评估,目的是评价“在百分之一概率事件下,工程项目的可靠性”。相应的其实还有10-year, 50-year, 500-year 和1000-year的使用——全部都是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500分之一,1000分之一发生概率的意思。“百年一遇”绝对不是100年内只发生一次的含义。 对于100-year event更合理的翻译应该是“100分之一概率事件”。“百年一遇”是一个极易让人望文生义而导致误解的词,媒体和某些“专业人士”滥用专业词导致了这种误解。即使专业领域里中常识的“百年一遇”在引用至公共媒体的时候至少需要做一个转换。=====更新 1 ===========中文中有两个常用词“千载难逢”和“百年不遇”,意思都是极为罕见的事件。然后当我们把100yr event翻译成“百年一遇”的时候,极容易让人与经验中的“千载难逢”和“百年不遇”关联起来,误认为100-year event是个“极为罕见的事件”,事实上却不罕见。 在英文中的100-year event是个专业术语,而常用语当中没有含有“100-year”来表述罕见的短语(英文中用One in the blue moon表示千载难逢),当在专业领域使用时不会让人误解,流入日常生活时候的误解也明显少很多,中文则不然。有人提出“百分之一概率事件”对于公众理解问题并不比“百年不遇”好。 这个我承认,翻译水平太有限,我未能想出更好的翻译来。将之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未知“百一事件”或者“百年事件”如何? 尽管不完美,依旧将这些词反复使用于本文,加引号以示其特殊。建议了“年百一遇”,不知大家以为如何?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段话:In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use the 1-percent annual exceedance probability (AEP) flood as the basis for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The 1-percent AEP flood was thought to be a fair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ng the public and overly stringent regulation. Because the 1-percent AEP flood has a 1 in 100 chance of being equaled or exceeded in any 1 year, and it has an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100 years, it often is referred to as the "100-year flood". The term "100-year flood" is part of the national lexicon, but is often a source of confusion by those not familiar with flood science and statistics.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同样也指出英文的100-year event当中使用的这个回归期(Return period)会造成误解,而建议使用超越概率(Exceedance Probability)来代替。专业人士参考: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by David A. Chin, Prentice_Hall, 2000, 第257页,和 Hydrology handbook, by ASCE, 1996. 第8章Flood, 第483页。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第8章的PDF文件。=====更新 1 结束===========其次,“百年一遇”事件经常发生。假定刚才100-year event等于1%概率事件的意思你明白了。那么我们看看,这种事件在100年里的发生概率是多少。如果一件事在一年里发生概率是1/T,那么不发生的概率就是(1-1/T),那么连续N年不发生的概率就是(1-1/T)^N。 刚才说是N年不发生的概率,那么,N年里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就是1-(1-1/T)^N。公式:看看100-year事件在100年里发生的概率,T=100,N=100 .也就是说这种事件在100年里发生的概率大于63%。100-year 事件在10年里发生一次的事件概率是多少?在任何10年里,发生100-year事件的概率都大于9.5%。求甚解人士看这些:Chapter 6 in: H.P.Ritzema (Ed.), Drainag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 16, second revised edition, 1994,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nd Reclamation and Improvement (ILRI),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ISBN 90 第三,所谓的100-year 事件强烈依赖已有观测数据。以降水量为例,20 mm/hr 的降水量对于某些沿海地区来说,可能只是5-year事件,但这个数值如果放在干旱地区,可能就是1000-year事件了。某一数值是属于“多少年事件”,都是依赖已有的降水观测数据。若10 mm/hr降水量是某A城市的“百年一遇”时,说明降水大于10 mm/hr在统计上是1%概率事件,但如果发现连续多年都有10mm/hr事件持续发生,那么就需要立即更新统计参数,将近10年的降水状况也加入统计参数的计算,然后结果就是10 mm/hr降水可能变为"10年一遇(10%概率)"或者是“20年一遇(5%概率)”了。 所以,持有的观察时间序列越长,这个概率值也就越准确。=====补充 1 ===========“百年事件”的数值会随自然状况的变更而波动。 例如,如果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降水和气温的的“百年事件”的波动范围变大,意味着某些更大的降水,可能引来更大更高频率的洪水某一数值的“百年事件”的发生频率会增高;也可能某些地区气温升高却降水减少,带来更多“百年事件”的干旱。除过气候的自然变化之外,人为影响也会影响“百年事件”。 同是“百年事件”的大降水并不一定就引来“百年事件”的洪水,因为受土壤吸水能力,蒸散发能力和河道输水能力而决定。
例如,2014年的凤凰古城被淹,诸多的专家认为是由于凤凰古城两岸被过度开发造成;占用河道,滩涂,岸坡以及大量设计不合理的风雨桥都是人为造成如此大洪水的原因。从任何水文或工程(Hydrology,Water resource engineering
或 Open channel hydraulics)的教科书上,都可以分析出这个结论——当然具体分析需知其上游水库放水和之前多月降水情况确定。在不同的洪水量之下,河道两岸被淹的范围不同;如下图所示在100-yr,500-yr和1000-yr的洪水下淹没范围不同。凤凰被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量的建筑已经修建于有较高洪水风险的范围内,不仅危及自身,同时增大了洪水量。40年前Victorov, P.的文章 "Effect of Period of Record on Flood Prediction." J. Hydraui研究使用不同长度的观测数据对于10yr, 50yr,100yr-event的洪峰值估算的影响,有研究兴趣的人应该读过。=====补充
1 结束===========第四,不同地区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 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年一遇”事件都独立于另一地区的事件。 也就是说,当河北发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时候,很可能北京也发生了另一个“百年一遇”事件。 假如,你在连续几年的新闻里听到多个地方都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事件,不用太怀疑,这种事情的概率很高。由第三,第四条衍生另一个结论:不同地区的“百年一遇”数值不能互换。
PS:这条PS给有专业背景、看问题认真或者爱挑毛病的朋友。地理学有条公理:距离越近越相似。 意味着,这里所说的“地区”存在地理上的相关性,意味着这种所说的“独立”并非绝对独立。 最后,对于“百年一遇”这种说法,世界各国人都有相同的迷惑和怀疑。相应的看这些网站:总结:A某地区某灾害的 “百年一遇”绝对不是一百年只发生一次的意思。B 不同地区的“百年一遇”事件可能在连续的时间段里发生。C “百年一遇”在偌大的中国,很可能年年发生。(谢谢指出错别字,已经改正)(原来的D不够友好,故删除;但不影响对问题的分析)PPS,这条PPS也给有专业背景、看问题认真或眼睛犀利的朋友。上面说了很多“地区”。地区会因为所关心的问题不同而范围不同。如果说是地震,地区会以地质板块来划分;如果说是降水,会有一个降水分布图,然后划分地区;如果说是风,当然就有风场图。如果说洪水和干旱,可能就是按照流域来划分。总之,地区并不是全等于一个城市,一个省或者任何一级行政单位。PPPS:证明第三,第四的一个例子:上面这个例子来自和, 用来说明第三点,根据不同时期的观测数据,得出来的“百年事件”差别较大。两个河流都在西雅图附近。 左图当快速的城市化之后,河流的流量大于城市化之前的流量,此时()的“百年洪水”的数值远大于时期的“百年洪水”值。
另一边的例子同在西雅图,但由于其上游修筑了Howard Hanson水坝,在有水坝之后的“百年洪水”的流量明显减少。再回到左图来看,从的数据所计算出的“百年洪水”的量值为400cms(立方英尺每秒),并且在年之间,已经发生了一次这样的“百年一遇”的洪水。但是从年之间,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就有9次之多。由56-77年份统计的洪水风险就不再适用,而需要用更新的数据来分析,方能保民生于万全。原文引用,来自USGS, Big Floods Could Happen Again in Washington During Any YearRivers across the Nation seem to be rising to record flood levels almost every year. In Washington, more than one 100-year flood has happened on a few rivers in just the past several years. How can 100-year floods happen so often?Why Don't These Floods Happen Every 100 Years?The term "100-year flood" is misleading because it leads people to believe that it happens only once every 100 years. The truth is that an uncommonly big flood can happen any year. The term "100-year flood" is really a statistical designation, and there is a 1-in-100 chance that a flood this size will happen during any year. Perhaps a better term would be the "1-in-100 chance flood."The actual number of years between floods of any given size varies a lot. Big floods happen irregularly because the climate naturally varies over many years. We sometimes get big floods in successive or nearly successive years with several very wet years in a row.参考文献:
删除参考信息,以免有人说我装B。需要请私信。-----------------------正文结束,绝大多数用户不需要读以下内容------------------------------------*********回复某匿名用户*************(1)你证明部分是正确的,证明了100-yr event是与“年”相联系的。所以我删除了我第一条当中“——与“年”没有直接关系”的句子,以求亲近正确。 但对于第一条的主旨没有大影响。且第一条最后一句下雨的例子的确引来新的误解,感谢指出,已经删除。(2)你文中有这段指责我没有说过百年一遇的概念是错误的,我也没有说过百年一遇与事件发生概率1%是不同的。 我认为百年一遇作为专业词要表达的意思就是1%的发生概率;错在“百年一遇”的翻译,这个翻译进入公众视野,一定会造成误解,因而建议改换说法。 尽管我细细解释为什么在中文中“百年一遇”比英文中的"100-yr event"更容易造成误解,但美国专业人士与公众一样是面临“100-yr event”而疑窦丛生。1996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同样也指出英文的100-year event当中使用的这个回归期(Return period)会造成误解,而建议使用超越概率(Exceedance Probability,也就是1%概率)来代替。并且,这一建议也写入了水文专业大学和研究生常用的教科书内(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by David A. Chin, Prentice_Hall, 2000, 第257页)。我贴出这个文献出处供你检验, Hydrology handbook, by ASCE, 1996. 第8章Flood, 第483页。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第8章的PDF文件。作为专业词在行业内无论怎么用都可以,但转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减少误解是我辈当尽之责任。虽然行内工作多年,但断然不敢说是什么内行人; 更不敢将一己尊严寄托某专业词之兴废。这个回答是2年前回答的,近期莫名受赞,的确诚恐诚惶,如履薄冰。这几天已经反复查阅书籍与同行讨论,以保所言不谬。(3)你文中有以下观点第一条已经回复。第二三条,我接受。我也不认为“1%概率事件”能让公众更易理解,所以才有建议一说。 但如果我们未能尽心翻译而致人误解,又怎能责怪公众的科学和数据素养?更何况,将“百年一遇”理解错的行内人也绝非个例?第四条,的确与地区挂钩。请重看说明和例子。第五条,同意。(4)你的回答中有如下内容:我猜我贴出来的链接和参考文献,因为期末考试的缘故你也未能一览。希望能看完后继续讨论。尽管我贴出来的引用像你这样好学好思考的人都还没有读过,绝大多数的读者应该也没有读过了。所以呢,依你的愿望,我就删除了那些少人问冿的文献,相信有兴趣的人会直接私信我。 至于为什么都是些外文文献,实在是手边没有任何中文资料,我学习水文的过程也都是用外文书籍,这也是我唯一能获取的资源了。也正因我这里客观条件的约束,我才推荐给出的例子。的确,我们应该“更专业,更敬业,更认真”,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引用了文献,写了公式就不专业,不敬业,不认真了?我也没看出来我哪一篇文献引用失当。 难道在文后恃才傲物、指责非专业者的科学素养比较专业?*********回复某匿名用户 结束*************Log of update:
01/13/2015 EDT 加入PPPS的例子;加入参考文献和计算过程的引用;加入对第三条100yr event对观察的依赖,PPPS的例子同样支持这一论点。01/14/2015 EDT
删除少有人看的参考信息,需要者请私信,以免有人说我装B。添加ASCE对于100-yr event引来误解而提出换说法的建议;回复某匿名用户的指责;根据匿名用户的指责删除第一条中这句话“——与“年”没有直接关系”01/15/2015 DET 删除第一条里下雨的例子,因为不准确而会引来新的误解,感谢匿名网友。 尽管之前已经给出诸多链接,但依旧大量评论者纠结于链接中直接说明的内容,故添加USGS原文。添加对评论指点的感谢。
知乎日报上看了的回答,从统计学上解释得很清楚,也很完善,我帮他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是“100年一遇”怎么计算的。
答案中Coconut在跟我做同样的工作,顺便待会会给出解释。
首先说明一个概念,100年一遇 指的是 该大小的XX值在100年以内可能会发生,这个概念模糊了统计学的算法,舒乐乐已经将算法给出。我们不妨在水文学的专业内将概念换一下,重现期,意思是未来无数的年份里,每发生一次 大于或等于这个 XX值的 年份 平均为100年,就是说在下一个100年这个事件可能会出现一次,可能会出现多次,也可能不出现,只是发不发生的概率不一样而已。(其他变量都固定,比如某个地方,某条河,某个流域,都固定在同一个。)
其次再要解释的就是,水文学中,洪水、暴雨强度、甚至风力强度,之类的出现规律,并不是按照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正太分布出现,而是按照偏态分布出现,其规律呈现皮尔逊III型曲线的形状。曲线的形状,跟数据资料系列均值、曲率系数Cs及变差系数Cv相关。重现期的计算,往往要有调查系列,排频,配线,计算等过程。
下面祭出大杀器,大学时期的水文学与水利计算的课程设计,来举例到底所谓的 “100年一遇”是怎么来的。案例:
在太湖流域的西苕溪支流西溪上,拟修建FS水库,因而要进行水库规划的水文水利计算,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FS水库的特征水位,具体内容包括:1. 选择水库死水位2. 选择正常蓄水位3. 计算保证出力4. 计算多年平均发电量5. 选择水电站装机容量6. 推求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洪水过程线推求)7. 推求各种洪水特征水位并确定大坝高程
其中第6项涉及到洪峰重现期的计算,直接跳到:
本水库为大(II)型水库,工程等别为II等,永久性水工建筑级别为2级。下游防洪标准为5%,设计标准为1%,校核标准为0.1%,需要推求5%、1%、0.1%设计洪水过程线,第一步要计算不同频率下的洪峰流量。1.推求p=5%、p=1%和p=0.1%的洪峰流量。
按年最大值选样方法在实测资料中选取最大洪峰流量可得洪峰系列。特大值的处理:根据调查日在坝址附近发生一场大洪水,推算得潜渔站洪峰流量为1350m3/s。这场洪水是发生后至今最大的一次洪水。缺测年份内,没有大于1160m3/s的洪水发生。则使用统一样本法推求洪峰系列经验样本频率,将计算结果列于表14:表14
洪峰流量经验频率计算表其计算过程为:由题意调查期 N==56,实测期n==24
除1922年为特大洪水外,实测期中1963年洪峰也视为特大洪水处理,则其经验频率分别为:一般洪水经验频率的计算公式为L表示实测期中的特大洪水个数,即可分别计算得出:用矩法估计统计参数:均值 变差系数求得变差系数后,按照曲率系数Cs=a*Cv来进行适配,与上面所求的实测与调查数据系列的排频进行比较,适配良好,则确定a的值,a的范围大概在2~3.5,部分地区可以到5;则下面进行理论频率曲线的选配,选配表见表15:最左列数据为拟定频率,第一列为固定曲率(查表可知),,,配线图like this:则配线完成,第二次配线成果即作为此次配线成果,则经验频率计算表可得不同频率下的洪峰流量:即 20年一遇洪峰为896.5m3/s;100年一遇洪峰为/s;1000年一遇洪峰为/s。则如果这个地区发生一次洪水,洪水过程最大洪峰大于等于并接近1381.5个流量,即可说该地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就是这个意思。洪水过程线的计算后面还涉及到,一日洪量、三日洪量、七日洪量的排频计算,(如假设七日洪量数据缺少,可以用 七日倚一日、七日倚三日 分别计算线性关系,并采用线性关系最密切的那支,即可计算不同频率的七日洪量),排频配线方法同上,然后,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洪量计算的放大倍比,总之,将实测的洪水过程线按照倍比放大或缩小,来计算不同频率的洪水过程线,计算过程涉及太长,直接列出结果,like this:1%、0.1%同理,略过,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像这样:即1000年一遇的洪水过程、100年一遇的洪水过程、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20年一遇的洪水过程,尖端位置的流量及这个洪水过程中的洪峰。总而言之,不管是多少年一遇,它是根据实测的数据系列,来进行计算并推算可能在 这个 重现期 内发生的 水文现象的 一个具体值的大小,是一个定值。比如100年一遇洪峰是定值,1000年一遇洪水过程是定值,等等。是按照统计学进行推算的一个数值。只要超过了,那就是发生了,没超过,说明发生的重现期低。数值的大小主要跟历史资料的精度跟完善度有关。但总体来说,它只是一个推算值,统计出来的值,不是绝对准确的,也不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值。随着年份变化,实测资料数据会有延长,经延长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会较短数据系列计算的,准确度更高,在工程应用上,会更偏向采用数据系列更长的计算结果。就是Coconut给出答案中提到的,重现期也是工程标准一说。按照他的答案举例,一条河道洪水灾害频发,要建堤防,洪水标准按照保护对象来分,比如我所在的地区,保护重要城镇的河流,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保护农田耕地的河流,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这里说的20年一遇、10年一遇,是重现期,也是工程标准。是这样,假设这条河,兴建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根据水文排频分析计算的20年一遇洪峰为50m3/s,然后根据河道形态,对河道进行在50m3/s的洪水下进行水面线的推求,根据水面线的高程来确定堤防的高程,以此来完成堤防的建设。其中水面线的推求可根据曼宁公式,或者是一维、二维模型,现在常用的如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开发的准二维模型《susbed-2》和丹麦开发的二维模型《mike 21》等。(扯远了。。。)以上。PS,这个案例并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为的答案补充专业案例,二是表明一个专业领域内部有自己的专业术语罢了。由于媒体的滥用以及不正确引导,导致非专业人士的误解,确实有一点不太合适。但是专业术语本身就是为专业内部服务,并没有必要去改说法。想想,你觉得改一改简单,但整个行业的规范和高校教育也都要改,涉及的过程是非常麻烦且困难的。问题在于,有必要吗?  “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1918年-1988年)在他的物理学讲义里提出这个问题。  如果是你,你会留一句什么话?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俩字:选票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节操  
  加强党的领导  
  道(科学科技)  
  日  (只要日下去,人类就有希望)
  跟着党走。
  音乐。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图腾是龙。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教师。  当种族中有一部分成员作为传承文化科学的人存在,文明才有传承和进步。
  地球是圆的  
  我爱 你
  @ACSF  赶紧买房  日日声歌
  窝艹!  
  @pjkage 13楼
12:29:29  地球是圆的  -----------------------------  这个赞
  钻木取火
  干死日本人。
  到此一游  
  懂得知足
  你不是一般人  
  认识你自己。就这一句足够。
  实践见真知
  宇宙真理
  拿弓箭者制定规则。
  不想动手干重活就动脑做工具替代。  
  one piece 是存在的
  世界是复杂而矛盾同时简单而统一的。  =========================  如果完全消失了那就是:1+1+1=2+1=3
  能传一句为什么不是两句三句?我觉得真到了那时候,就不是说几句话的事了,,  
  儿呀、千万别再听那些楼主瞎扯蛋。  
  别去东莞  
  没有一个具有最起码科学常识的。
  在打雷下雨的时候,没事多去苹果树或菩提树下坐坐。
  @pjkage
12:29:29  地球是圆的  -----------------------------  @昔在帝尧 17楼
13:00:55  这个赞  -----------------------------  赞
  别闲着没事上网和别人扯吧!
  我是来看回复的。  
  我是来看回复的。  
  儿啊,不要辜负...
  活下去
  柔弱胜刚强,或者,天行健…,或者,胜人者强,自胜者刚  
  孩儿啊记住了:什么都可以丢。人民币可不能丢啊!!!
  @zy8348 4楼
12:22:06  F=Ma  -----------------------------  我跟你想的一样。这公式开启了科学的大门。
  世界是圆的,它的名字叫中国.
  你是中国人,好好活下去
  没人说 E=mc2 吗?
  死之前先干死精咽霉粪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组织是邪恶的。。。呵呵
  有个矫情的问题:  所谓全丢失了,包括所有的书籍么?包括人脑子里的知识么?  假如所有文化载体全部被毁灭,活人里已经没有人有哪怕一点点现代科学常识,那么,你留什么话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根本就理解不了,也无法记录,只能把那句话当做神话一样传下去,最终可能成为族群的图腾,于任何未来都使不上劲
  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
  阿弥陀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赞  
  千万不要相信东北人。。。
  @xueke3003 51楼
16:06:42  有个矫情的问题:  所谓全丢失了,包括所有的书籍么?包括人脑子里的知识么?  假如所有文化载体全部被毁灭,活人里已经没有人有哪怕一点点现代科学常识,那么,你留什么话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根本就理解不了,也无法记录,只能把那句话当做神话一样传下去,最终可能成为族群的图腾,于任何未来都使不上劲  -----------------------------  还真有较真的。。。
  文化什么的都消失了,留了别人也看不懂,还不如画幅画。
  自古以来  
  为什么  
  我会回来的  
  @pjkage
12:29:29  地球是圆的  -----------------------------  @昔在帝尧
13:00:55  这个赞  -----------------------------  @帅得不行 35楼
14:40:41  赞  -----------------------------  圆这东西我明白 可地球是什么
  @pjkage 13楼
12:29:29  地球是圆的  -----------------------------
  @黑道雷锋 56楼
16:24:08  千万不要相信东北人。。。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枪杆子里出政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换句话说,有技术才不会饿肚子
  必须是火药配方,炸死丫的。  
  水能载舟,也能煮粥。
  要有光  
  每个学科都要留一句话: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所成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E=MC2  要是只能留一句话, 那就是:  太阳并不围着地球转.  天文学是一切科学的开始.
  ?  
  @pjkage
12:29:00  地球是圆的   —————————————————  终于看到有脑的人了。国关智商一直呈下降趋势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楼猪是SB。。。。。。
  中国这个地球自古以来都是圆的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不用买房了  
  @仰天一笑然后哭 26楼
14:04:34  拿弓箭者制定规则。  -----------------------------  有前途
  阴阳  
  河图洛书啊~~~
  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物极必反。  (在下认为宇宙中唯一的真理)
  哈!这个问题问的好,我还真想不出来得留哪句。  
  饭前便后要洗手  
  看了这么多,或许只有f=ma,最好。  
  这是我的党费。  哈哈哈
  海水是咸的
  灭日的责任就靠你们下一代了
  道发自然。
  @ACSF 1楼
12:19:36  俩字:选票  -----------------------------  吃饱
    革命无罪 造反有理
  活下去就有希望。  
  水蒸气的力量非常大。
  儿啊!记住你哥叫安拉,你叫释迦摩尼以后生了儿子取名耶稣……  
  老子下了一硬盘的大片还没看完呢。
  冰箱里还有俩馒头!  
  “世界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  一句话太难
  power(e,i*pi)+1=0  
  离开人世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