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淤血导致肺部感染严重吗导致除了采取物理降温和挂消炎药,还没有其它有效方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与宝宝有关的健康常识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与宝宝有关的健康常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19:09: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与宝宝有关的健康常识.DOC
官方公共微信生活窍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98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生​活​中​绝​对​用​得​着​的​秘​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经典自编考题有答案 - 医护临床考核与继续教育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332|回复: 0
经典自编考题有答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心功能分为4级
Ⅰ级:病人可自由活动,在从事一般的体力活动时无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疲劳与心绞痛。
Ⅱ级:病人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从事一般的体力活动时即可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疲劳、心绞痛等症状。
Ⅲ级:病人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在轻微的体力活动时就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Ⅳ级:病人不能做任何体力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有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并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2肺炎的诊断及鉴别
& & 一、确定肺炎诊断&&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然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其次,必须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区别开来。肺炎常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 & (一)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 & (二)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肺炎症不易消散,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易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其是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加以注意,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以免贻误诊断。
& & (三)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着病程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佂。X光片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相鉴别。
& & (四)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情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X光线胸片示区域性肺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进行鉴别。
& & (五)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还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血管炎等。
3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如下
: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分:
Q)PaU2~60mmHg、Pa02/nQ&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90/60mnHgI⑤胸片显示
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人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⑥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
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4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有什么意义呢?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受试者曾经受到过结核菌感染或已经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判定其是否患有结核病。
  2.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3.对于3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下尚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小儿,如果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则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患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
  4.如果2年之内结核菌素皮试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反应强度从原来的硬结直径小于10毫米增至大于10毫米,提示新近感染过结核菌,或可能存在活动性病灶。
  5.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表示受试者未受到过结核菌感染,也未接种过卡介苗,或接种未成功。
  6.应该注意的是,有下列情况存在时,结核菌素试验也可能呈现阴性反应:①初次感染结核杆菌8周内,由于机体的变态反应尚未建立,结核菌素试验可出现阴性结果。②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如严重营养不良、重症结核、肿瘤、HIV感染、麻疹、百日咳、猩红热、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可呈假阴性反应。③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结核菌素反应也可暂时消失。④某些老年人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经常为阴性。
5结核病分类及诊断 要点
  1原发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
  4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5其它肺外结核:其它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诊断记录除分类外,尚需有病变部位、痰菌检查、化疗史等内
6各型肺结核的诊断要点 1原发型肺结核
 诊断要点:(1)胸部X线表现为原发综合征或胸内淋巴结肿大;(2)多见于儿童、青少年;(3)多数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发病较急可有高热,以后转为低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4)结核菌素试验多数呈强阳性反应;(5)部分患者可出现结核性角膜-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及结核性风湿性。
 鉴别诊断:应与淋巴结炎、肿瘤胸内淋巴结转移、淋巴系统肿瘤、结节病等鉴别。疑难病例需进一步进行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活检等。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诊断要点:(1)急性血播肺结核发病急、高热、寒战,有时可见皮下出血,肝、脾肿大,贫血、气短、紫绀,干咳,如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时则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嗜睡,重则昏迷、脑膜刺激征,半数患者伴有结核性脉络膜炎。亚急性患者多有低热、乏力、厌食、盗汗等全身症状,慢性患者多无明显症状。(2)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及免疫机能低下者。(3)胸部X线表现为双侧肺广泛散在病变,急性血播肺结核为大小密度相等的粟粒状影,亚急性和慢性则显示大小和密度不等的结节状病变。(4)急性血播肺结核白细胞数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左移,血沉增快,结核菌素反应可以阴性,亚急性和慢性则基本为正常范围,结核菌素阳性反应,半数血播肺结核痰中可找到结核菌。
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主要疾病有急性细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粟粒型金葡菌肺炎、急性肺血吸虫病、Ⅱ期结节病、肺泡细胞癌、粟粒型肺转移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尘肺等。
3继发型肺结核
  诊断要点:(1)轻症患者,症状多不明显,病变进展时可出现结核全身症状和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2)胸部X线有多种表现,常见于肺上部浸
  润或有空洞形成,纤维干酪、钙化、支气管播散等病变可混合存在;(3)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或强阳性反应;(4)半数以上痰中可找到结核菌。
7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本病在我国较为常见根据国内近年的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为0.41%-0.47%。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经国内近20年的研究,对肺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诊断和治疗均有一些进展,使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胸廊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使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三、肺血管疾病
  甚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allergic&&granulmatosis),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肺心病。
  [发病机制和病理]
  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原因目前国内、外研究颇多,多从神经和体液因子方面进行观察,现认为体液因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占重要地位。特别受人重视的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产物前列腺素和脂氧化酶产物白三烯。前列腺素可分为收缩血管的如TXA2、PGF2a舒张血管的如PGI2、PGE1等两大类。白三烯主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此外尚有组胺、血管紧张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参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最近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特别引人重视,多数人认为缺氧时EDRF的生成减少。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并非完全取决于某种缩血管物质的绝对量,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缩血管物质和扩血管物质的比例。
  缺氧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其作用机制可能因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使肺血管收缩。也有人提出ATP依赖性钾通道的开放可能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基础。
  高碳酸血症时PaCO2本身不能收缩血管,主要是PaCO2增高时,产生过多的H+,后者使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使肺动脉压增高。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改变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主要原因是: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腔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也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至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增生。肺细小动脉和肌型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肥大或萎缩,细胞间质增多,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非肌型微动脉肌化,使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大。
  此外,肺血管性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的肺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皆可引起肺血管的病理的改变,使血管腔狭窄、闭塞,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成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的因素更为重要。在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部分病人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因此,在缓解期如肺动脉平均压正常,不一定没有肺心病。
  (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就明显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医.学.全.在.线网站
  经临床研究证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可表现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肺动脉压均高于正常范围;也可表现为间歇怀肺动脉压增高。这两种现象可能是肺心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也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临床上测定肺动脉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67kPa(20mmHg),即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若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67kPa,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4.0kPa(30mmHg)时,则为隐性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人多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仍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且严重,超过右心室的负荷,右心失代偿,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增高,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
  肺心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尸检时除发现右心室改变外,也有少数可见左心室肥厚。对肺心病左心室发生肥厚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有认为由伴发的高血压或冠心病等所致,而与肺心病无直接关系,国内较多临床研究表明,肺心病甚至失代偿期,测得肺动脉嵌楔压属正常范围。认为左室肥大病人应首先考虑左心病变。但也有认为肺心病时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相对血流量增多等因素,如持续性加重,则可发生左、右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此外,由于①心肌缺氧、乳酸积累、高能磷酸键合成降低,使心功能受损;②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③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等,均可影响心肌,促进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浮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緣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於血征相鉴别。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一)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临床表现详见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二)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也可出现心律失常(详见第三篇第二章心力衰竭)。
   [并发症]
   一、肺性脑病
  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等。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应积极防治,详见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肺心病出现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机体发挥最大限度代偿能力仍不能保持体内平衡时,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病情更加恶化。对治疗及预后皆有重要意义,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详见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三、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跳骤停。应注意与洋地黄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鉴别。
  肺心病休克并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发生原因有:①感染中毒性休克;②失血性休克,多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③心原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所致。
  五、消化道出血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增大征(图2-3-3),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个别病人心力衰竭控制后可见心脏外影有所缩小。
  根据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下肢浮肿及静脉高压等,并有前述的心电图、X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的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疾患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三、原发性心肌病
  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等(详见第三篇第十一章心肌疾病)。
  [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在还没有培养结果前,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生素。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院内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选用二者兼顾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抗生素为主,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二)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参阅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三)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1、利尿剂&&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1-3次/日;尿量多时需加用10%氯化钾10ml,3次/日或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100mg ,1-3次/日。重度而急需行利尿的病人可用呋塞米(furosemide)20mg肌注或口服。利尿剂应用后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使痰液粘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2.强心剂&&肺心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与处理一般心力衰竭有所不同。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如毒毛花甙k 0.125-0.25mg,或毛花甙C 0.2-0.4mg加于是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推注。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心药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应用指征是: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作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象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具体药物和方法可参阅第三篇第二章。血管扩张剂对降低肺动脉压力仍有不同看法。因为目前还没有对肺动脉具有选择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使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副作用。因而限制了一般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的临床应用。有研究认为钙离子拮抗剂、中药川芎嗪等有一定降低肺动脉压效果而无副作用,长期应用的疗效还在研究中。
  (四)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9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呼衰分型
  (一)按动脉血气分析有以下两种类型:
  1.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02降低(Ⅰ型)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氧疗是其指征。
  2.缺02伴C02潴留(Ⅱ型)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02和C0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0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
  (二)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各种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0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02、C0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虽其病因各异,但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和功能改变大致相同,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因其临床类似婴儿呼吸窘迫征,而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故遂冠以“成人”,以示区别。Ashbaugh于1967年首先报导此综合征。
  随着对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疾病的抢救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少患者不直接死于原发病,从而使ARDS的发生率增加,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25%-90%),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ARDS为一种急性呼吸衰竭。
一、左心衰竭& & (一)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故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此由于劳动促使回心血量增加,在右心功能正常时,更促使肺瘀血加重的缘故。随病情的进展,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迫坐呼吸)。因坐位可使血液受重力影响,多积聚在低垂部位如下肢与腹部,回心血量较平卧时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坐位时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 &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轻者坐起后数分钟,症状即告消失,重者发作时可出现紫绀、冷汗、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称心脏性哮喘。严重时可发展成肺水肿,咯大量泡沫状血痰,两肺满布湿罗音,血压可下降,甚至休克。
& & (二)咳嗽和咯血 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咯血色泡沫样或血样痰。
& & (三)其它 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 & (四)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脉。
& & 二、右心衰竭& & (一)上腹部胀满 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此多由于肝、脾及胃肠道充血所引起。肝脏充血、肿大并有压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急性淤血肿大者,上腹胀痛急剧,可被误诊为急腹症。长期慢性肝淤血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呈现不正常或出现黄疸。若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触诊肝脏可感到有扩张性搏动。
& & (二)颈静脉怒张 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其出现常较皮下水肿或肝肿大为早,同时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此称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 & (三)水肿 右心衰竭早期,由于体内先有钠、水潴留,故在水肿出现前先有体重的增加,体液潴留达五公斤以上时才出现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常伴有夜间尿量的增加,此因夜间休息时的回心血量较白天活动时为少,心脏尚能泵出静脉回流的血量,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明显减少,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的增高均有所减轻,因而水肿减轻或消退。
& & 少数病人可有胸水和腹水。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多,其原因不甚明了,由于壁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腔静脉,脏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肺静脉,因而胸水多见于全心衰竭者。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 & (四)紫绀 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最早见于指端、口唇和耳廓,较左心衰竭者为明显。其原因除血液中血红蛋白在肺部氧合不全外,常因血流缓慢,组织从毛细血管中摄取较多的氧而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有关(周围型紫绀)。严重贫血者紫绀可不明显。
& & (五)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此可能由于脑淤血,缺氧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 & (六)心脏体征 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由于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因而左、右心均可扩大。右心室扩大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在三尖瓣听诊可听到吹风性收缩期杂音。由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因右心衰竭的出现而减轻。
& & 三、全心衰竭 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心力衰竭的治疗
& & (一)减轻心脏负荷
& & 1.休息 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病人的生活,活动和休息。轻度心力衰竭病人,可仅限制其体力活动,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较严重的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包括适当的脑力休息。当心功能改善后,应鼓励病人根据个体情况尽早逐渐恢复体力活动。对有兴奋、烦燥不安的病人,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等,对老年或重症病人尤其有肺气肿者应慎用。
& & 2.控制钠盐摄入 减少钠盐的摄入,可减少体内水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在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应限制钠盐在0.5-1.0g相当食盐1-2.5g,心力衰竭控制后可给予低盐饮食,钠盐摄入量限制在2-3g(相当食盐5-7g),在大量利尿的病人,可不必严格限制食盐。
& & 3.利尿剂的应用 可使体内潴留过多的液体排出,减轻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水肿,使过多的血容量减少,减轻心脏的前负荷。
& & 常用利尿剂
& & (1)噻嗪类 目前常用药物有双氢克尿塞、氯噻酮等,为口服利尿剂,服后一小时出现疗效,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近端,抑制钠、氯的回吸收,因而尿中钠、钾和氯排出增加,长期服用易产生低血钾。故应加服氯化钾或与潴钾利尿剂合用,或间歇用药。剂量为:双氢克尿噻25-50mg,一日3次;氯噻酮100-200mg,隔日服一次。
& & (2)袢利尿剂 作用快而强,静脉注射可在5-10分钟内产生利尿作用,1小时达高峰,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或顽固性心力衰竭。因其作用于享利氏袢上升支,阻止钠、氯回吸收,大量利尿后可引起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性硷中毒,或因循环血量过分降低而产生循环衰竭。剂量为:速尿20-40mg口服,每日2-3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利尿酸钠25-50m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丁苯氧酸作用部位与副作用同速尿,对速尿有耐药性者可用,剂量1mg每日2次,口服。
& & (3)保钾利尿剂 作用于远曲小管,排钠留钾。单用时利尿效果产较差,常与其它排钾利尿药合用,可提高利尿效果和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剂量为:安替舒通20-40mg,每日3-4次,氨苯喋啶为50mg每日3次,口服。
& & (4)碳酸酐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醋氮酰胺,利尿作用较轻,主要抑制肾小管细胞的碳酸酐酶,使钠氢交换受阻,钠、钾及碳酸氢根排出而利尿。一般剂量:0.25-0.5g,每日一次,口服。
& & 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事项
& & (1)利尿剂的选择应根据病情而定,轻度心力衰竭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补钾,中度心力衰竭可首选噻嗪类加潴钾利尿剂,如无效再选用袢利尿剂。重度心力衰竭则应首选袢利尿剂加潴钾利尿剂,疗效不满意者可加肾上腺皮质激素。
& & (2)联合用药及间歇使用。联合用药可发挥最大的利尿效果,减少副作用。间歇用药使抗体有时间恢复电解质的平衡,可提高疗效。
& & (3)及时处理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 & (4)应注意有无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应用消炎痛,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拮抗速尿的作用。
& &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轻前或(和)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反射性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左室射血阻抗增加,后负荷加重。应用小动脉扩张剂如肼苯哒嗪等,可以降低动脉压力,减少左心室射血阻抗,因而心搏出量和心排出量增加。应用容量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等,可直接扩张容量血管,使静脉系统容量增大,减低静脉张力,使回到右心血减少,从而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减轻心脏前负荷,心室收缩时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有利于心功能改善。
& & 常用的血管扩张剂种类繁多,根据其主要作用机理可为分;①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和硝酸盐类等;②小动脉扩张剂,如肼苯哒嗪、敏乐啶等;③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剂,如硝普钠、酚妥拉明、哌唑嗪、巯甲丙脯酸等。静脉扩张剂可减轻后负荷。
& & 酚妥拉明 为α肾上腺素能抑制剂,能直接松驰血管平滑肌,对小动脉和静脉、均有扩张作用,但对小动脉的扩张更强,故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静脉血容量,降低左室充盈压,从而增加每搏血量及心排血量,改善左心室功能。剂量因人而异,一般以10-20mg酚妥拉明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缓慢滴入,开始0.1mg/min,每10-15分钟加0.1mg/min.紧急者也可用3mg加入20-40ml葡萄糖液中,以每分钟0.1-0.2mg的速度缓慢静脉推注,用药过程应密切观察防止低血压。
& & 硝普钠 兼有扩张小动脉和静脉的作用,因而有效地减轻心室前、后负荷。作用强,维持时间短,适用于高血压危象和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竭。用法:硝普钠25-5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中避光静滴,开始剂量每分钟8-16ug,以后每5-10分钟增加5-10ug,剂量应因人而异。应用时应注意低血压,长期或输入较大剂量时,应测定血硫氰盐水平,如发生氰化物中毒可出现神经中毒症状。
& & 硝酸盐类 硝酸甘油及二硝酸异山梨醇主要作用于静脉系统,对阻力动脉的作用不强,含服硝酸盐后显著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左室充盈压,但心排血量或心搏血量无大改变。硝酸甘油0.6mg含服,只维持20-30分钟,二硝酸异山梨醇5mg含服,可维持60-90分钟。
& & 巯甲丙脯酸(开搏通)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醛固酮浓度降低,减少了血管收缩及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减少缓激肽分解增加前列腺素活动,使血管扩张,降低心脏后负荷。市售开搏通开始剂量为6.25mg每日3次,无副作用者。可酌情增加剂量。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
& & 其他血管扩张剂如哌唑嗪、硝苯吡啶、肼苯哒嗪等用法与剂量见表3-2-1.
& &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血管扩张剂的选用有重要的价值,可酌情放置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病人前后负荷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表3-2-2)。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 & (二)加强心肌收缩力
& & 1.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 洋地黄类强心甙主要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每搏血量,从而使心脏收缩末期残余血量减少,舒张末期压力下降,有利于缓解各器官淤血,尿量增加,心率减慢。洋地黄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洋地黄抑制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钠增多。Na+-Ca++交换趋于活跃,Ca++内流增加,而致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强虽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但心室腔缩小及室壁张力下降则使心肌耗氧量下降,因而洋地黄类制剂能改善心肌的工作能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其次,洋地黄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传导,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有快速心室率者。过量的洋地黄相反会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加房室交界区及浦氏纤维自律性,故可引起异位节律及折返现象而致心律失常。
& &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有①除洋地黄中毒所诱发的心力衰竭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均可用。②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心率的心房颤动及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 & 禁忌证为①有洋地黄中毒的心力衰竭,②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或扑动者,③梗阻型心肌病,洋地黄可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故不宜使用,但在伴发心力衰竭时仍可应用;④房室传导阻滞,仅在伴有心力衰竭时可小心使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时,应在放置心室起搏器后,再用洋地黄。⑤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在每分钟50次以下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率低于每分钟60次者。
& & (2)常用制剂及其用法 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洋地黄制剂,按其作用的快慢可分为①快速作用制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G、西地兰、地高辛等;②缓慢作用制剂有洋地黄叶、洋地黄毒甙等。这些制剂的给药途径,药物作用,半衰期,有效治疗量及维持量见表3-2-3.
& & 制剂选择 根据发病缓急、病情轻重而选择制剂,如急性左心衰竭选用快速作用药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慢性心力衰竭则以口服地高辛为宜。心率快的心力衰竭如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可选用西地兰。洋地黄剂量: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即随着体内药物剂量的增加,心肌收缩力也相应加强,病人每日服用一定量的药物时,药物以一定的比例被排出体外,并以一定的比例积蓄于体内,体内蓄积药物达到一定浓度而取得最好疗效时,称为有效治疗量,随后每日给予一定量的药物补充每日代谢所排泄丢失的药量此称维持量。洋地黄类制剂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应详细记录每日剂量,根据疗效和药物反应调整剂量。影响洋地黄剂量的因素有:
& & ①年龄 不同年龄对洋地黄的耐量有明显差异。老年人可能由于心肌ATP酶活性降低,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且肾功能减退,配糖体经肾排泄减少,因此用药量宜小。
& & ②肝肾功能状态 地高辛经肾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地高辛的用量应减少,少尿或无尿时应减量或停药。洋地黄毒甙在肝脏内代谢,因而在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药量亦应较常量为小。
& & ③甲状腺机能 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地高辛清除率减低,洋地黄需要量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地高辛清除率增高,洋地黄需要量增加。
& & ④心脏病变的性质与程度 缺血性心脏病、缺氧性肺心病、心肌病等心力衰竭的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的耐受性减低,尤其是严重的心力衰竭病人对洋地黄的耐受性更差。
& & ⑤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症均可使机体对洋地黄的耐受性更差。
& & ⑥其他药物的影响 在应用洋地黄的同时应用利血平、胍乙腚、乙胺碘呋酮、奎尼丁等药物时,可增加对洋地黄的敏感性而易引起中毒。
3)洋地黄中毒反应及处理& & 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有:
& & ①胃肠道反应 食欲不振是最早出现的中毒症状,继之可出现恶心、呕吐、偶有消化道出血。
& & ②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乏力、失眠、抑郁、眩晕及幻觉等。
& & ③视觉异常 可出现黄视、绿视、红视或视力模糊、闪光等。
& & ④心脏方面的表现 洋地黄中毒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加重。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常呈二联、三联或呈多源性;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上述几种类型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服用洋地黄时发现此类心律失常为药物中毒表现。心电图可出现鱼钩状或起匙状的ST-T改变,这些变化只反映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并不表示洋地黄中毒。洋地黄中毒对心肌的直接作用可引起局灶性的心肌变性或坏死,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加重心力衰竭。
& & 洋地黄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已用洋地黄剂量过大,有诱发中毒因素,用药后有心律失常等的毒性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对诊断洋地黄中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亦有限制性,例如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1.92nmol/L(1.5ng/ml),大多数中毒者为>2.5nmol/L(2ng/ml),但有少数中毒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1.92nmol/L(1.5ng/ml),因此应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
& & 洋地黄中毒的治疗首要措施为立即停用洋地黄,同时也应暂停利尿剂,有低血钾者应给予补钾。轻度中毒病人经以上处理数天内即可恢复。严重心律失常者如频发的,二联或三联室性早搏,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下列方法:
& & ①氯化钾6-8g/日,分次服用,或以氯化钾1-2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给予。少尿、肾功能不全及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 & ②洋地黄中毒导致早搏、心动过速者,苯妥因钠、利多卡因、心得安均可选用,用法见《心律失常》节。硫酸镁对洋地黄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效,用法:25%硫酸镁溶液20-40ml加入极化液250-500ml中静脉缓慢滴入,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此药可抑制房室传导,使心率减慢或血压降低。
& & ③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试用阿托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阿一斯氏综合征者,应安置临时按需型起搏器。
& & ④洋地黄特异抗体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具有快速,特效的作用,是洋地黄中毒治疗的新进展,在试用中。
10 急性肺水肿 治疗& & 一、镇静 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 & 二、吸氧 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 & 三、减少静脉回流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 & 四、利尿 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如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钠25-40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
& & 五、血管扩张剂 静脉滴注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以降低肺循环压力,但应注意勿引起低血压,也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醇降低肺循环静脉压。
& & 六、强心药 如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肿,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外,不用强心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 & 七、氨茶碱 对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选用,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入,可减轻支气管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和加强利尿。副作用: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故应慎用。
& & 八、皮质激素 氢化考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亦有助肺水肿的控制。
& & 九、原有疾病和诱发因素治疗 如有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应迅速控制。
房室传导分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P-R间期>0.20秒,②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Ⅰ型又称文氏(Wenckebach)现象,或称莫氏(Mobitz)Ⅰ型,Ⅱ型又称莫氏Ⅱ型,Ⅰ型较Ⅱ型为常见。
& & (一)第二度Ⅰ型传导阻滞-文氏现象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②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③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图3-3-20)
& & (二)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②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可为1:1;2:1;3:1;3:2;4:3等。下传的QRS波群多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型。(图3-3-21)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 & 目前常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应用分成四类,并将Ⅰ类分成三个亚类。
& & 第Ⅰ类:膜抑制剂。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心肌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及幅度降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使膜反应性降低,有效不应期延长,也降低起搏细胞4位相的坡度,从而降低自律性,该类又分为三个亚类。
& & 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安搏律定、安它唑琳、缓脉灵、吡呱醇(Pirmenol)、环苯唑啉(Cibenyoline)等。
& & ⅠB类:利多卡因,慢心律、室安卡因、苯妥英钠、乙吗噻嗪。
& & ⅠC类:英卡胺、氟卡胺、劳卡胺、心律平及Indecainide.
第Ⅱ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为阻断或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包括心得定。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等。
& & 第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包括胺碘酮,溴苄胺、甲磺胺心定(sotolol)等。
& & 第Ⅳ类:钙拮抗剂。抑制心肌细胞钙慢通道,阻止钙离子流入主要对慢反应纤维起作用。包括异搏定、硫氮卓酮。
& & 其它药物:包括腺苷(Adenosine)、三磷腺苷、洋地黄、钾盐、异丙肾上腺素等。
一、心肺复苏& & (一)叩击心前区 在心前区用拳叩击三下,对刚发生心脏停搏病人,部分可复跳,如不复跳,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 (二)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左后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处,将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借助身体下压的力量,有节奏地每分钟按压60-70次,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 & (三)口对口人工呼吸 术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后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钟12次(每按压心脏4-5次,作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 & (四)心电图检查及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情况,作对症治疗。
& & 1.室颤的治疗 ①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般用300WS(瓦秒)。②药物除颤;盐酸普鲁卡因300mg,或利多卡因100-200mg加肾上腺素1mg 心脏内注入,亦可加用阿托品1mg.未能除颤者,应继续心脏按压,并可改用溴苄胺250mg溶于5%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5min)。亦可反复应用普鲁卡因酰胺。
& & 2.心室停搏和心室自主心律 可心脏内注射肾上腺素1mg或异丙肾上腺素0.3~0.5mg,继续心脏按压。
& & 以上治疗无效者可用人工心脏起搏。
& & (五)纠正酸中毒 在心脏按压同时,应较快地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0ml,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再给予碱性药物。
& & (六)呼吸兴奋剂 当自主呼吸恢复时,可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可拉明等。
12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
构成门脉高压征的三个临床表现一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尤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
& & 1.脾肿大 常为中度脾肿大,部分可达脐下,主要原因为脾脏淤血,毒素及炎症因素引起,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也有关系。脾脏多为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缘纯圆,大脾可触及脾切迹。如发生脾周炎可引起左上腹疼痛或腹痛。如腹水较多须用冲击法触诊。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脾脏可暂时缩小、甚至不能触及,这对鉴别确定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很大的价值。脾肿大常伴有白细胞、白小板和/或红细胞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 & 2.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1,96kpa(200mmmH2O)时,来自消化器官和脾脏等的回心血流受阻,迫使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血管与体循环之间建立侧支循环。临床上较重要者有:①食道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系门静脉系的胃冠状静脉等与腔静脉系的食管静脉、肋间静脉、奇静脉等吻合形成。常因门脉压力显著增高,食管炎、粗糙锐利食物损伤,或腹内压力突然增高,而致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②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在门脉高压时脐静脉重新开放并扩大,与副脐静脉、腹壁静脉等连接,在脐周腹壁可见纡曲的静脉,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可与下腔静脉梗阻相鉴别。若脐静脉显著曲张,管腔扩张血流增多,有时可听到连续性的静脉杂音。③痔核形成,破裂时可引起便血。
& & 3.腹水 是肝硬化失代偿最突出的表现,腹水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钠过量潴留,其机理为血浆白蛋白含量减低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回流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肾脏等诸多因素(详见病理),腹水出现以前常有肠胀气,大量腹水时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亮,致患者行动不便,腹压升高可压迫腹内脏器,可引起脐疝,亦可使膈肌抬高而致呼吸困难和心悸,部分患者可出现胸水,以右侧较为常见,多为腹水通过横膈淋巴管进入胸腔所致,称为肝性胸水。中等以上腹水出现移动性浊音,少量腹水时移动性浊音不明显,可借助超声波检出。
13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3期:& & 一、少尿期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③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④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⑥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 &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 & 三、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少尿期的治疗①早期可试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30-40mg,2次/d,肌注:或酚妥拉明10-20mg,如无效,可用速尿800-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有时可达到增加尿量的目的。在血容量不足情况下,该法慎用。②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具体每日进水量计算式为:不可见失水量(981±141ml)-内生水(303±30ml)-细胞释放水(124±75ml)+可见的失水量(尿、呕吐物、创面分泌物、胃肠或胆道引流量等)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成人酌加入水量60-80ml/d.③饮食与营养:每日热量应>6277焦耳,其中蛋白质为20-40g/d,以牛奶、蛋类、鱼或瘦肉为佳,葡萄糖不应<150g/d,据病情给予适量脂肪,防止酮症发生,重症可给全静脉营养疗法。④注意钾平衡;重在防止钾过多,要严格限制食物及药品中钾的摄入,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如已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它组织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岛素15IU,静滴,以促进糖原合成,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肠,1g钠型树脂约可交换钾0.85mmol;纠正酸中毒,促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此外,对其它电解质紊乱亦应作相应处理。⑤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酸碱测定结果,可按一般公式计算补给碱性药物。⑥积极控制感染;急性肾衰患者易并发肺部、尿路或其它感染,应选用针对性强,效力高而肾脏无毒性的抗菌素,如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⑦中药;大黄10g、牡蛎30g,蒲公英20g,水煎至200-3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2次,保持患者每日腹泻3次左右,促进粪便排出增加,有助于度过少尿期,应用该法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问题。⑧血液净化疗法:是救治急性肾衰的主要措施,可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或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疗效可靠。血液净化法指征:为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血钾达6.5mmol/L以上;无尿或少尿达4天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5mmol/L以下,血尿素氯、28.56mmol/L(80mg/dl),或每日上升、10.7mmol/L(30mg/dl)无尿或少尿2日以上,而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持续呕吐,体液过多,出现奔马律或中心静脉压持续高于正常;烦燥或嗜睡;血肌酐>707.2umol(8mg/dl)及心电图提示高钾图形者。
14甲亢有三种标准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 & 一、抗甲状腺药物&&所有患者均可为抗甲状腺药物所控制。应作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为硫脲类中的甲基硫氧嘧啶和丙基硫氧基嘧啶;咪唑类中的地巴唑与甲亢平等。硫脲类与咪唑类的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在于阻抑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系统,抑制碘离子转化为新生态碘或活性碘,从而妨碍碘与酷氨酸的结合,阻抑甲状腺素的合成。丙基硫氧嘧啶还可抑制外周组织中的T4转化为T3.本类药物口服容易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中,并能通过胎盘,在乳汗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3倍。药物主要在肮脏代谢,单剂口服半衰期为1~2小时。约60%药物在体内破坏,其余多以结合的形式自尿中排泄。肝、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酌减。
& & (一)适应证 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②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③妊娠妇女;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宜于放射性131碘治疗者;⑤手术治疗前准备;⑥辅助放射性131碘治疗;⑦伴突眼症。
& & (二)剂量及疗程&&治疗的初始阶段,剂量应按病情的轻重决定,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为150~450mg/d,他巴唑或甲亢平为10~45mg/d,分2~3 次口服,至症状缓解,BMR降至+20%以下,或T3、T4恢复正常是 可减量,每次甲基硫氧嘧喧减50~100mg,他巴唑或甲亢平减5~10mg,每日2~3次。症状完全消除,BMR正常时,即可转入最小的剂量继续治疗,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为每日50~100mg,他巴唑或甲亢每日为5~10mg,至少维持1~3/2年,甚至可延长至2年或2年以上,而剂量还可更小。治疗中,可能出现症状缓解消失,而突眼反而加重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血T3、T4下降,TSH升高的结果,此时可适当加服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而储存于甲状腺腺泡内,从而延缓了抗甲状腺药物的显效。而且停药后复发率高。
& & (三)副作用&&①一般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唾液腺肿大、淋巴结肿大及胃肠道症状。可对症处理或适当减少用量。过量应用可赞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畏寒、乏力、粘液性水肿,停药后大多可以自愈。②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常见于初用药后1~3月内或再次用药后1~2周,应注意患者服药期间有无发热、咽痛、肌痛、虚弱和感染症状,一旦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药,作白细胞检查,一般情况下,应定期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至3×109/L(3000/mm3)或粒细胞低于15×109/L(1500/mm3)时应停药治疗,回升后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③药疹,多为轻型,极少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一般药疹可用抗组织胺药治疗,必要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若发生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 & 治疗1~2年后,如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能维持疗效,甲状腺缩小,血管音消失,突眼减轻,血清T3、T4正常,甲状腺吸131碘率能被甲状腺激素抑制,血循环中TSAb转为阴性或滴度明显下低,可试行停药,继续观察。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平均多在停药后一年内发生,故停药后应定期复查,特别是血循环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查,必要时可作TRH试验。
& & 抗甲状腺药物作用缓慢,不能迅速控制甲亢的多种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初期,可联合应用β-阻滞剂心得安,10~20mg,一日2~3次,以改善心悸、心动过速、多汗、震颤及精神紧张等症状。心得安还适用于甲亢危象和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前的准备;对急收性甲亢性肌病也有一定效果。对患有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动不良和妊娠患者禁用。
& & 在减药期开始时,可适当加服小剂量甲状腺制剂,如甲状腺片20~40mg,一日一次,或甲状腺素50~100μg,每日一次,以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避免甲状腺肿和突眼加重。
& & 二、放射性131碘治疗 甲状腺有高度浓聚131碘能力,131碘衰变时放出β和γ射线(其中99%为β射线),β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为2mm,故电离作用仅限于甲状腺局部而不影响邻近组织。在甲亢病人131碘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4天左右,因而可使部分甲状腺上皮组织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甲状腺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 & 放射性131碘治疗虽然有效,但其困难是准确地计算服用的剂量,以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恰到好处的程度。所给的放射剂量取决于若干的因素:①所给131碘的放射强度;②甲状腺摄取131碘的强度和剂量;③放射性131碘在腺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④甲状腺大小的估计是否准确;⑤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敏感度,因人而异,且无法测定。
& & (一)适应证  ①年龄在35岁以上;②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又复发的甲亢患者;③对抗甲腺药物过敏者,或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者;④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肝、心、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 & (二)禁忌证 ①妊娠或哺乳妇女;②年龄在20岁以下者;③有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周围血白细胞数<3.0×109/L(3000/mm3),或粒细胞数<1.5×109/L(1500mm3);⑤重度甲亢患者及甲亢危象;⑥重度浸润性突眼症;⑦除热结节外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 & (三)剂量和用法 根据估计的甲状腺重量,可计算131碘的口服最大剂量,计算方法如下:
& & 131剂碘量(MBq)=甲状腺重量(g)×每克甲状腺组织需要的131I量(MBq/g)/甲状腺最高摄131碘率(%)式中每克甲状腺组织需要的131碘量为2.6~3.7MBq(70~100μCi/g)。甲状腺中度肿大,病情中等,有效半衰期在4天以上者,一般给2.96MBq(80μCi/g.下列情况应增量:①甲状腺较大且硬;②病程长,长期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③有效半衰期短;④年龄大;⑤第一疗程效果不理想,第二疗程应酌情加量。反之,凡病程短、未经药物治疗、年龄小、甲状腺不大和手术后复发者剂量应酌减。按上式计算的辐射吸收剂量约为60~100Gy(rad)。
& & (四)治疗副反应 少数患者在服131碘后1~2周内有轻微反应,主要为乏力,头晕、食欲下降、胃部不适、恶心、皮肤搔痒、甲状腺局部有胀感和轻微疼痛等,一般数天后即可消失。服131碘后甲状腺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甲状腺素可以进入到血循环中,以致在最初二周内甲亢症状可有加重。
& & (五)治疗效果 服药2~3周,甲亢症状逐渐减轻,甲状腺缩小,体重增加。131碘的治疗作用一般可持续3~6个月,所以第一疗程疗效不满意者,至少要间隔6个月才能进行第二次治疗。一次治疗的治愈率约为50~80%,总的有效率在90%以上,复发率1~4%部分患者在治疗后2~6个月可发生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多数症状较轻,6~9个月内可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永久性甲减症。个别患者可诱发危象,因此,必须注意服131碘前的抗甲状腺药物的防治。浸润性突眼征于131碘治疗后可恶化,但亦有好转的。
& & 三、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之一,多数患者可得以根治,且可使自身免疫反应减弱,复发率较低。
& & (一)适应证 ①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用药时间长达2年以上而无效的患者;②甲状腺肿大明显,特别是有结节性的或有压迫症状的;③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甲亢;④有药物毒性反应,不能坚持用药的患者。
& & (二)禁忌证 ①甲状腺肿大不明显,症状亦较轻者;②甲亢症状重而未控制,手术中或手术后有发生危象可能的患者;③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者;④高度突眼,手术后有可能加重者;⑤年老体弱,合并有心、肝、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 & (三)术前准备&&术前必须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使其心率<80次/分,血清T3、T4及BMR基本正常。手术前二周应加服复方碘溶液,每日三次,每次3~5滴,现多用复方碘溶液加心得安做术前准备,术中出血少,术后不易发生危象。心得安剂量为10~20mg,每8小时一次口服。
& & (四)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出血,感染、甲状腺危象,喉返神经损伤,手足搐搦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约10~15%)与突眼恶化等。
& & 四、合并症的治疗
& & (一)浸润性突眼 大多数Graves病患者的眼征无需特别治疗,当甲状腺功能逐步正常化后,眼征亦逐步好转。但少数得的眼征并不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好转,反有日趋加重者。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注意预防突眼恶化。突眼严重者一般不宜行手术治疗和放射性131碘治疗。比较安全的是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辅以必要的其他的治疗措施
& & 1.保护眼睛,戴黑眼镜防止强光与尘土刺激眼睛,睡眠时用抗菌素眼膏并戴眼罩,以免角膜暴露而发生角膜炎。单侧眼罩可减轻复宙。高枕、低盐饮食或辅以利尿剂可以减轻水肿。0.5%甲基纤维素或0.5%氢化可的松对减轻刺激症状效果较好。严重病例如严重的角膜暴露时,可考虑眼睑缝合术。特别严重的病例,经各种治疗无效时,可用眶内减压术。
& & 2.强的松10~40mg,每日3次,对早期病例有一定疗效,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量并改用维持量,每日5~20mg,也可隔日给最小剂量,最后停用。
& & 3.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B1348),6-MP等均可试用。
& & 4.甲状腺片,每日40~120mg,与抗甲状腺药合用,以调整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 & 5.球后或垂体放射治疗&&放射线对敏感的淋巴细胞起抑制作用,可减轻眶内球后浸润。在上述激素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本法疗效不肯定,尚有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之虞,故少采用。
& & (二)局部粘液性水肿&&小范围或轻度的粘液性水肿无需治疗;广泛而重的,甚至影响行走或有不适感的粘液性水肿,可用倍他米松局部涂抹,然后用聚乙烯包裹,疗效较好,治疗需维持一年,停药后可能复发。对倍他米松有抵抗的,可改用抗炎松(氟羟脱氢皮质醇,氟羟泼尼松龙,氟羟强的松龙)。此外,红斑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能改善症状。
& & 15甲状腺危象治疗  本症应着重于预防,尤其是手术前的准备与发生感染后的预防措施,一般预防效果较好。若一旦发生,即应紧急处理:
& & 1.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①抑制T3、T4合成和由T4转化为T3的药物,以丙基疏硫氧嘧啶为首先,首剂600mg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如无此药可用相当量的甲基硫氧嘧啶600mg或他巴唑、甲亢平60mg,此后前二者200mg,或后二者20mg,一日三次。②在应用上述药物后,再加用复方碘溶液,首剂30~60滴,以后每6~8ihjf5~10滴,或用碘化钠0.5~1.0克加入液体中静滴12~24小时。碘制剂可阻抑T3、T4从甲状腺释放入血。
& & 2.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和儿茶素胺的反应 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心得安40~80mg,每6~8小时一次,或1mg静注,然后根据情况重复,或5mg溶于液体中缓慢静滴。有心、肺疾患者慎用或禁用。②儿茶酚胺耗竭剂,利血平1~2mg肌注,每6~8小时小时一次。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阻止剂,胍乙啶25~50mg口服,每6~8小时一次,用药2~3天后,作用达高峰。
& & 3.拮抗应激 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15~3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每4~6小时一次,病情好转后减量。
& & 4.其他&&如有高热,可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可试用异丙嗪。杜冷丁各50mg静滴。同时给氧,积极防治感染,注意心肾功能,周围循环功能的保护。
16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临床表现& & (一)心血管疾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点为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疼痛较轻、扩冠药无效),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和顽固性心衰。肢端坏疽。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均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 & (二)肾脏病变 由于肾小球系和基底增厚,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流量增加,以后即逐渐明显下降。出现间断性蛋白尿,发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氮质血症和肾功衰竭。正常的肾糖阈为保证血糖不致严重升高,如果血糖经常能超过28mmol/L(504mg/dL)则提示必然有永久性或暂时性肾脏损害,在现在的条件下,进行性的肾脏病变是难于逆转的。
& & (三)神经病变 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约占糖尿病人数的4-6%,用电生理学检查,则可发现60%以上的糖尿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病变。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性肌萎缩、假性脊髓痨、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后侧索硬化综合征、脊髓软化等)、脑部病变(如脑血管病、脑软化等)。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往往对神经病变有良好的影响,但有时,即使在糖尿病控制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仍然可能发生和发展。
& & (四)眼部并发症 较多见,尤其病程在10年以上者,发病率超过50%,而且多较严重,如视网膜病变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机化物增生,视网膜剥脱和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包括结膜的血管改变、虹膜炎、虹膜玫瑰疹、调节肌麻痹、低眼压、出血性青光眼、白内障、一过性屈光异常、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等,多呈缓慢进展,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失明。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有延缓眼部合并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
& & (五)其他 因组织缺氧引起皮下血管扩张,致面色潮经。由于小动脉和微血管病变,经常有皮下出血和瘀斑。供血不良的部位可以出现紫癜和缺血性溃疡,有剧疼,多见于足部。神经性营养不良也可以影响关节,即Charcot关节,好发于下肢各关节。受累关节可有广泛骨质破坏和畸形。
&&17胰岛素疗法适应证
①全部Ⅰ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人中其他疗法控制不良者。③有急性代谢性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④处于严重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⑤合并妊娠。⑥各种原因影响进食者,不适应证: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进动脉硬化,不宜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副作用①低血糖反应。发作多较急,如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可能导致中枢性不可逆性损害。②过敏反应,以注射局部疼痛、硬结、皮疹为主,偶有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紫癜、血清病、局限性浮肿、支气管痉挛、虚脱、胃肠道反应如急性肺水肿。多见于注射含有附加蛋白的制剂时。③注射部痊皮下脂肪营养不良。④胰岛素拮抗或胰岛素耐药性糖尿病。耐药性的定义为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200u,持续48小时以上。发生率为0.1-3.6%.⑤治疗矛盾,对部份长期失控的糖尿病人,如在短期内达到强化控制,则多种长程合并症将在半年呐显著恶化。
& &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两种现象必须了解即①晨间现象,早晨3-5时以前血糖基本稳定,但6-8时无任何诱因血糖升高达1.1mmol/L(20mg/dL)以上称为晨间现象,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变化有关。②低血糖后的高血糖,自觉或不自觉的低血糖反应及低血糖昏迷,均会引起反应性高血糖,持续数小时到数日。低血糖发生在夜间者又称Somogyl效应。
 18酮症酸中毒治疗一、补液 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有效的纠正脱水,在1-2小时内输入1升液体,以后的3小时内再补充1升,直到纠正脱水和维持循环的肾功能,减轻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一般脱水量约为体重的10%左右。补液后能保持尿量在每分钟2ml以上为宜,对合并心脏病者适当减少补液量和速度。开始时可以输入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1.1-16.6mmol/L(200-300mg/dL)时可以给5%葡萄糖液,血糖低于11.1mmol/L(200mg/dL)可以给10%葡萄糖液。为了避免脑水肿,不宜输入过多钠盐、低张液体和使血糖下降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胰岛素 对严重患者,可以持续静脉滴注普通胰岛素,4-8 u/h即可以有效的抑制酮体生成和糖原异生,恢复三羧酸循环的运转。剂量过大,超过受体限度则不会取得更快疗效,而且早期治疗的目的是消灭聚集的酮体,血糖下降过快除诱发脑水肿和低钾血症(均可导致死亡)外,并无优点,现已不再采用大剂量胰岛素 治疗。由于患者明显脱水,循环不良,吸收量难以控制,皮下注射易发生剂量积累,引起低血糖。为了便于调整,不能用长效胰岛素。& && && && && && && && && && && && && && &&&三、纠正电解紊乱 虽然入院时血钾多正常或偏高,但在开始治疗1-4小时后逐渐下降,应及时在补液中加入氯化钾或酸钾缓冲液30-60mmol.并经常以血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监测,调整剂量。肾功不全,尿量少者不宜大剂量补钾。并应及时发现及纠正钠、氯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纠正酸硷平衡失调 一般可不使用药物,因①酮体为有机酸,可以经代谢而消失。②由于CO2比HCO4-易于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故输入碳酸氢钠后,细胞内和颅内PH将进一步下降。③血PH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显著升高,加重组织缺氧。④增加脑水肿的发生。故仅在动脉血PH<7.1时,即酸中毒直接危及生命时,可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液,血PH值≥7.2即应停止。禁用乳酸钠。
站长推荐 /2
患者女性,18岁,一天前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外科医生为防止漏诊,特意做B超检查,排除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后,疼痛6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右下腹。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该患者在发病开始脐周疼痛的机制是什么呢?
患者,女,57岁,
主诉:左侧头痛、耳部肿痛4天,加重伴口角歪斜、左眼闭合不全1天入院现病史: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左侧头顶部、颞部阵发性搏动性疼痛,较剧烈,轻度眩晕,左耳内灼痛,耳下部胀痛,呈持续性胀痛,自觉灼热感。自行口服止痛药物...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